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制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对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茶多酚产品。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探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手段,并比较其效果,以期为茶多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花青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茶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如水提法、醇提法等。

纯化方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茶多酚的提取,再通过吸附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溶剂:水、乙醇- 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其他: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 超声波清洗器- 烘箱- 超速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天平- 漏斗、滤纸等四、实验方法1. 茶多酚的提取:(1)水提法:将茶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煮沸,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醇提法:将茶叶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 茶多酚的纯化:(1)吸附法:将提取的茶多酚溶液通过吸附柱,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2)洗脱:用适当的溶剂洗脱吸附剂上的茶多酚,收集洗脱液。

(3)浓缩:将洗脱液进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茶多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均能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

水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高,但纯度较低;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但纯度较高。

2. 茶多酚的纯化:通过吸附法纯化,茶多酚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吸附剂的选择对茶多酚的纯化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活性炭和氧化铝均能较好地吸附茶多酚。

六、实验结论1. 水提法和醇提法均可用于茶多酚的提取,但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更高。

2. 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茶多酚纯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多酚的纯度。

茶多酚的作用与功效

茶多酚的作用与功效

茶多酚的作用与功效茶多酚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茶叶中。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理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物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多酚的作用与功效,希望能够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

第一部分:茶多酚的基本概述和分类茶多酚是指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其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多种物质。

这些多酚化合物具有多个酚类羟基,能够与氧自由基结合,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儿茶素类、黄酮类和酚酸类三大类。

其中,儿茶素类是茶多酚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黄酮类是茶多酚中次要的组成部分,占茶多酚总量的5%~15%。

酚酸类占茶多酚总量的5%~15%。

第二部分: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茶多酚不仅可以直接与自由基发生反应,还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内的抗氧化酶系统,间接发挥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茶多酚对于抗氧化应激、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1. 清除自由基:茶多酚可以与自由基发生反应,将其中和,从而达到抗氧化的效果。

2. 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茶多酚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

3. 抗氧化基因的表达:茶多酚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增加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

4. 抗糖基化作用:茶多酚可以降低血糖,减少糖基化反应,从而降低自由基产生,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在抗衰老、抗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茶多酚的抗衰老作用茶多酚具有抗衰老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糖基化、抗炎和调节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发挥作用。

1. 抗氧化作用:茶多酚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

2. 抗糖基化作用:茶多酚能够抑制糖基化反应,减少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从而减缓细胞的老化过程。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茶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农产品,因其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在人们的生活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杀菌、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提取茶多酚并进行纯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茶多酚的提取茶多酚可以从茶叶中提取获得。

一种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是利用溶剂法进行提取。

首先,将茶叶样品晒干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将茶叶粉末放入瓶子中,并加入合适的溶剂。

通过反复提取,可以使茶多酚充分溶解到溶液中。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等,数字上要求浓度不同。

最终,通过蒸馏或冷冻干燥获得茶多酚。

另一种提取方法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萃取通常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其优点在于无毒性、无残留、操作简单等。

超临界萃取法在提取茶多酚时不需要高温,更适合提取易挥发性的成分。

二、茶多酚的纯化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低,需要进行纯化提高其含量。

Fetrow 和 Avila 等人就茶多酚的纯化进行了研究。

首先,利用海绵吸附柱进行预处理,将杂质去除。

然后进行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和高效液相色谱纯化。

最终,通过Vacuum-drying的方法获得纯的茶多酚。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获得高纯度的茶多酚。

三、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茶多酚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并减缓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作用。

针对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当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性能的测定上。

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目前,体外抗氧化性能评价主要采用自由基清除试验、铁离子螯合能力试验、脂质过氧化反应试验及还原能力测定试验等方法。

针对这些方法,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也被广泛研究。

Zhao 等人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绿茶中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发现含量高的多酚对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Jia 等人则借助铁离子还原势和铁离子离解势阐述了绿茶中茶多酚与铁对接反应的机理。

体内抗氧化性能研究体内抗氧化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观察法、生物化学分析法和红细胞型抗氧化性测定等。

茶多酚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茶多酚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茶 叶 ( e ,C m la s e s ) 由 山 茶 科 植 物 T a a el i ni 是 i n s
的 芽 叶 加 工 制 成 , 加 工 方 法 和成 分 的不 同 , 分 为 按 可 绿 茶 、 茶 和 乌 龙 茶 三 大 类 。绿 茶 加 工 的 主 要 特 点 红 是用高温抑制 茶多酚氧化 酶 , 留原有嫩茶 叶特性 , 保 因 而 其 成 分 与 新 鲜 茶 叶 相似 , 要 为 茶 多 酚 , 占茶 主 约 叶干重 3 % ; 茶在加工 过程 中儿 茶素 被氧 化聚合 0 红
物学特性 和药理效应 , 动物 实 验 与 人 群 研 究 均 提 示 :
和 酚 酸 4类 物 质 , 烷 醇 即 通 常 所 称 的儿 茶 素 , 占 黄 约 茶 多 酚 的 7 % , 茶 儿 茶 素 主 要 包 括 表 没 食 子 儿 茶 0 绿 素 没 食 子 酸 酯 ( G G) 表 没 食 子 儿 茶 素 ( G 、 E C 、 E C) 表 儿 茶 素 没 食 子 酸 酯 ( C 、 儿 茶 素 ( C) 没 食 子 E G) 表 E 、 儿 茶 素 和 儿 茶 素 。 其 中 E G 含 量 最 高 , 占儿 茶 GC 约
de e o m e fa va i t fhu an ca ce s b v s e h im s Furh r r s a c a r i t o e i f r a i v l p nt0 rey o m n r y diere m c an s . t e e e r h m y p ovde US wih m r n o m ton a utt tc ce c i ii s o h s o ii o po ds a a lt t he us ge i a e e en i n r a m e t bo he an ian ra tvte ft e e pr m sng c m un nd fciia e t a n c nc rpr v ton a d te t n .

茶多酚抗菌原理

茶多酚抗菌原理

茶多酚抗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抗菌作用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

茶多酚抗菌原理主要包括直接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影响细菌代谢等多个方面。

茶多酚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从而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菌死亡。

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和儿茶酸等成分可以与细菌表面的脂质相互作用,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使得细菌内部物质外泄,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这种直接杀灭细菌的作用是茶多酚抗菌的重要机制之一。

茶多酚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抗菌作用。

茶多酚可以干扰细菌的DNA和RNA的合成,阻断细菌的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茶多酚还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的代谢过程,使细菌无法正常生长,最终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茶多酚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的代谢过程来发挥抗菌作用。

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和儿茶酸等成分可以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抑制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使细菌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影响细菌的生存和繁殖。

茶多酚还可以影响细菌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酶系统,导致细菌内部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总的来说,茶多酚抗菌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作
用机制。

茶多酚通过直接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影响细菌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因此,茶多酚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更好地发挥茶多酚的抗菌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茶多酚

茶多酚

剂)→ROOH+RH·RH·+HR→2R+H2
据研究,4种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按等摩尔浓度其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 依次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 酸脂>表儿茶素;按等重量浓度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表没食子 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 可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LOGO
树脂吸附分离法
分离原理是利用吸附剂树脂对多酚类有机物选择性吸附的特性。在茶 叶或茶末中,加16倍沸水。首先回流浸取30min ,进行压滤。取滤 渣加入数倍沸水,再次回流浸取15min,进行压滤。合并两次提取的 滤液,静置、冷却。将浸取液通过装有吸附剂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床, 吸附剂树脂常用92 - 2、92 - 3、XAD - 7、DA201 型。吸附剂树 脂在使用前需进行活化处理,用蒸馏水或NaCl溶液浸泡后,用HCl、 NaOH和乙醇洗至无色,吸附物用浓度范围为20 %--100 %,最佳 浓度为72%--78%的甲醇、乙醇或丙酮溶剂进行洗脱,蒸馏回收洗 脱液中的甲醇、乙醇或丙酮溶剂,待蒸出速度明显减慢时,抽真空片 刻。用洗脱液除去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后干燥,即得粉状茶多酚。
LOGO
怎么得到茶多酚?
离子沉淀提取法
有机溶剂萃取法
树脂吸附分离法
膜技术
层析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LOGO
怎么得到茶多酚?
有机溶剂萃取法
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先后已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 。是 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 茶叶萃取溶液中 ,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 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茶多酚是一种在茶叶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实验方法,探究茶多酚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实验一:茶多酚的提取首先,我们需要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取适量的绿茶叶,将其研磨成细末,然后将茶末与乙醇混合,搅拌均匀。

接着,用滤纸过滤混合物,得到茶多酚溶液。

实验二:茶多酚的紫外吸收光谱将茶多酚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茶多酚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具有较强的吸收峰,主要在270-280nm附近。

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初步判断茶多酚的含量和结构。

实验三:茶多酚的溶解度为了研究茶多酚的溶解性质,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不同溶剂,如水、乙醇和丙酮。

将茶多酚溶解于不同溶剂中,并观察其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而在乙醇和丙酮中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茶多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其溶解度受到溶剂极性的影响。

实验四:茶多酚的氧化性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产物。

在实验中,我们将茶多酚溶液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深棕色,这是由于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氧化产物。

实验五: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的发生。

为了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性,我们使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将DPPH溶液与茶多酚溶液混合,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能够与DPPH自由基发生反应,使其从紫色变为淡黄色,表明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综上所述,茶多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物质。

通过物理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溶解度、氧化性和抗氧化性等基本性质。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茶叶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脂、降压、抗癌、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部分: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茶多酚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和疾病发生的速度。

多种科学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茶多酚能够稳定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减少细胞膜的氧化破坏,保护脑部和心脏等重要器官。

此外,茶多酚还能够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第二部分:茶多酚的抗菌作用茶多酚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茶多酚对多种常见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此外,茶多酚对于口腔中的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减少蛀牙和口腔炎症的发生。

茶多酚还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维护肠道健康。

第三部分:茶多酚的降脂作用茶多酚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茶多酚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调节血脂代谢。

此外,茶多酚还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程度,减少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第四部分:茶多酚的降压作用茶多酚对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血压的升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茶多酚通过抑制血浆肾素的释放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此外,茶多酚还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

第五部分:茶多酚的抗癌作用茶多酚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茶多酚具有显著的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够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晓梦,倪艳,李先荣*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2摘要:茶多酚(tea polyphenol)又称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也是茶叶中有药理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辐射、抗高血脂、延缓衰老等药理和保健作用,有关茶多酚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多酚药理研究的文献,简要阐述其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376 (2013) 02 - 0157 - 004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3.02.018Advances in 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ZHANG Xiao-meng, NI Yan, LI Xian-rongShanxi Province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030012, ChinaAbstract: Tea polyphenol, also called tea tannin, is the the general name of polyphenols in tea and is one of the constituents with pharmacological and healthy functions in tea. Researches on tea polyphenol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pharmacological and healthy effects in tea polyphenol, such as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r, radioprotective, antihyperlipidemic, and anti-aging effects. Tea polyphenol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terat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new drug.Key words: tea polyphenol; anti-oxidant effec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titumor effect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又称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也是茶叶中有药理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辐射、抗高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病毒等药理学活性。

对茶多酚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对茶多酚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组成成分和性质茶多酚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为主要成分。

儿茶素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其中EGCG含量最高,约占儿茶素的80%[1]。

茶多酚纯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醋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苯及氯仿等有机溶剂;具有吸湿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 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光照或pH 大于8时不稳定,易氧化褐变[2]。

2药理作用2.1抗氧化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结构中的羟基可提供活泼的氢从而使自由基灭活,因此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3]。

其抗氧化特性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实现:1)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2)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3)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4)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4]。

大量文献报道,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赵保路[5]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结果发现茶多酚可以减轻6-OHDA诱导产生的旋转行为,降低中脑和纹状体中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等。

证明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在保护神经、防治帕金森病损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谢贞建等[6]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多酚,收稿日期:2013-01-02作者简介:张晓梦,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物质基础与新剂型研究。

E-mail: 971616430@ *通信作者李先荣,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E-mail: Xrli-01@研究表明普洱茶多酚具有较强的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于淑池等[7]研究了安吉白茶中的茶多酚,发现其对红细胞氧化溶血和H2O2所致的氧化溶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抑制O2−作用,对Fe2+络合能力次之,对•OH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

表明茶多酚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2.2抗炎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消炎抗感染活性,对炎症有很好疗效。

Di Paola等[8]用2%的角叉菜胶导致小鼠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在注入角叉菜胶前给予25 mg/mL的茶多酚提取物,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渗透物、亚硝酸盐、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减少,提示茶多酚能够治疗急性炎症引起的肺损伤。

Relja等[9]研究了茶多酚对出血-复苏诱导的肝脏炎症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茶多酚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IL-6水平,能够降低多形核白细胞的渗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IκBa 的磷酸化,表明茶多酚通过NF-κB依赖机制防治急性炎症模型中大鼠的肝损伤。

林朝月等[10]观察茶油及茶多酚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的抗炎作用,发现1.0%的茶多酚具有显著抑制肿胀作用,茶油、0.5%茶多酚和0.25%茶多酚在炎症的后期均能抑制肿胀,且茶多酚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数值较高,丙二醛(MDA)量降低。

表明茶多酚对角叉菜胶致大鼠的原发性刺激炎症有抑制作用。

2.3抗肿瘤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肺癌、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肝癌的发生率,并能够抑制肿瘤发展,目前认为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途径[11]:1)抗氧化作用,2)对致癌过程中关键酶的调控,3)阻断信息传递,4)抗血管形成,5)细胞凋亡作用。

Helieh等[12]对茶多酚通过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依赖方式介导细胞凋亡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茶多酚400~800 mg/mL能够诱导DNA片段化,并显示剂量相关;更高浓度的茶多酚(>800 mg/mL)能够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溶解。

受茶多酚和其衍生物影响,上皮细胞能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强细胞凋亡蛋白酶的活动。

证明茶多酚和EGCG通过FADD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蛋白酶8介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茶多酚在恶性肿瘤方面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李淑红等[13]通过对Lewis肺癌小鼠的实验,观察到茶多酚可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血清MDA含量,提高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示茶多酚可通过增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产生抗癌作用。

2.4抗辐射茶多酚可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等途径来发挥抗辐射作用。

口服和外用茶多酚能明显缓解辐射所造成的中各种损伤。

Peng等[14]研究了茶多酚对大鼠颌下腺腺上皮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和茶多酚给药组0.2 g/(kg·d),连续ig给药14 d,再对所有大鼠的头颈区域给予γ射线照射,分别解剖受辐射3、6、30 d的大鼠,摘取下颌下腺,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用末端脱氧核算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法观察颌下腺腺上皮细胞的凋亡。

结果显示茶多酚实验组有轻微损伤,与辐射组相比细胞凋亡变化不明显,辐射组有显著的细胞凋亡。

证明茶多酚能够抗辐射,保护受辐射损伤的颌下腺腺上皮细胞。

郭绍来等[15]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成亚急性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茶多酚及EGCG(照射后给予TP50 50、10 mg/kg,TP80 50、10 mg/kg,EGCG 20、10 mg/kg),辐射组可明显降低脾腺指数,降低外周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降低SOD并升高脂质过氧化物水平。

结果表明50% EGCG的茶多酚具有明显缓解辐射所造成的造血功能损伤和抗氧化作用。

郑燕等[16]用UVB照射雄鼠的生殖系统,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茶多酚实验组,茶多酚实验组上午分别ig给药5、10、20、40 mg/(kg·d)的茶多酚,空白对照组与辐射对照组分别ig 10 mL/(kg·d)的生理盐水。

14 d后处死动物,发现茶多酚实验组比辐射对照组的小鼠体质量和生殖腺质量明显增加,睾丸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增加,MAD含量明显降低,表明茶多酚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受UVB辐射小鼠的生殖系统。

2.5调血脂高血脂症患者体内总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而茶多酚能较全面的调整血脂尤其是降低血清TG、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HDL-C,因此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赵燕等[17]通过建立高脂小鼠模型,模型组饮用自来水,不作任何处理。

实验组分别饮用0.05%的茶多酚和0.05%EGCG水溶液。

分组给药一段时间后测得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茶多酚和EGCG组小鼠TC含量分别降低了37.9%和35.2%,TG含量降低了48.2%和49.0%,HDL-C水平分别升高了23.4%和34.3%,表明茶多酚和EGCG均具有抗氧化生物活性,具有降脂作用。

张红锋等[18]研究了茶多酚对高脂鹌鹑的高血脂和和脂肪肝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能减轻肝细胞水肿和脂肪浸润,茶多酚实验组肝细胞中脂滴数降低,而且血清胆固醇(Tch)和TG均明显低于高脂损伤组,说明茶多酚具有良好的降脂和抗脂肪肝作用。

2.6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血浆脂质关系密切,转运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血浆脂蛋白代谢失调,导致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壁,呈现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