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材料课程教学设计.doc

《基础写作?材料》课程教学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三、具体教学步骤

第一阶段:导入(0.5分钟)

基础写作课主要是培养大家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大家可能对我们所要共同学习的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要写文章,就要有材料。材料、主旨和结构,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叫材料呢?

第二阶段:讲授(15分钟)

步骤-:讲授什么是材料,使学生对材料的含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了解材料与素材、题材、资料的区别。

什么是材料?

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为某一写作H的从生活小收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屮的一系列事实现象或理论根据。

无论是选用还是未被选用的,貝要是作者收集、摄取来的,以备写作之用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或理论根据都是材料。也就是说作者写入文章屮的事实现象或理论根据可称为材料,被作者所收集、摄取的,但由于某种考虑而没有写入文章屮的事实现彖或理论根据也可称为材料。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屮,还使用“素材”、“题材”和“资料”的概念。

索材一般指作者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从生活屮摄取到的尚未经过取舍加工的原始材料,也包括间接从他人口屮或书本屮取得的材料。

题材一般指经过作者加工整理,提炼改造而写入作品和文章小,用于表现主题的材料,这是狭义的题材所指。广义的题材则指文学作品所反映生活的某些领域,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科幻题材等。

至于资料,它指的是已经他人不同程度地整理加工过的材料。--般指书面语言材料。这些书面语言材料有的是文章形式,有的不是文章形式。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对于将要写的文章来说,都是没有写进文章的材料。它们有的可能被引用,或者被加工改造写进文章屮去,有的则仅起参考作用。显然,材料与资料也是既有联系,乂有区别的。材料既包括了书面语言形式的资料,乂色括啡书面语言形式和其它一切材料,如数据、图表等。

步骤二:了解了什么是材料后,我们就需要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材料是來源于社会生活的,讲授材料的分类。(12分钟)

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因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写作取Z 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材料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二种,这是根据材料和生活的关系划分的。所谓直接材料,是作者从生活屮亲自观察、体验所获得的材料,俗称活材料。直接材料对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时候,写作的失败并不是在动笔Z际,而是在动笔之前,生活的贫乏,或者说材料的不足,不仅在构思吋限制了你的思路和视野,使你无法浮想连翩,自然也削弱了你的才情和笔力,写出平庸、空洞, 甚至不通、不和情理的东西来。

所谓间接材料,就是指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材料。如:文字材料、事实材料、格言、警句……俗称死材料。但间接材料同样来源于生活,间接材料对我们来说是间接的,而对他人来说则是直接的,它的源泉也是生活。

因而,积累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观察、体验,从生活屮获取生动的活材料。总之,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就是积累材料。

步骤三:讲授如何积累材料(12分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Z炊”,对于写作者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初学写作的人,动起笔来往往苦于无话可说,其实这主要是没有材料可写。而大作家写起文章来能洋洋洒洒,如汩汩泉涌源源

不绝,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丰富的材料的缘故。作家马识途说,一嘲材料掌握积累多了,写起文章来说“真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i件偶然的人和事的触发,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灵机一动,就如按下了你的脑电门,你的思想的闸门哗然打开,笔下生波,一发不可止。”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好文章。因此,从事写作的人,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作用。要花大力气去积累材料。

积累材料要多、要广。貝有积累得又多又广,才能从屮筛选出最适合表现主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用之不竭。著名作家茅盾在谈到积累材料吋说过这样的话:“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这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应该怎样更多地搜集材料。搜集材料要广泛,就是不能偏于一隅,只搜集某一方而的材料。福楼拜说“要写就该知道一切”。现实的材料、历史的材料、正面的材料、反面的材料、直接的材料、间接的材料等等,都要积累。积累材料吋先不必斤斤计较它有无价值。实际上,有的材料的价值是以后才会发现的。也许半时以为价值不人的材料,后來却变得很有用了,正象清代魏禧谈到文章聚材时所说的“辟之富人积材,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Z属,无不豫贮,初不必有所用而当其必需, 则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

积累材料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三种:观察、调查和查阅。

第一,观察体验从生活屮获取生动的活材料。

所谓观察,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要养成习惯,时时注意, 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正说明这一点。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观察是人们对周I韦|世界对象和现象的有意、有计划的知觉。对于写作来说,观察是作者深入生活获取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很多有成就的作家都是非常重视观察的。鲁迅先生说「'为要创作,第一须观察”。高尔基也说:“观察,研究和比较——这是文学家的业务。”同样重视观察在积累材料和创作屮的作用。观察可以说是从事写作的人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托尔斯泰说:“在艺术里,一切都取决于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家的观察力。”因此,凡是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必须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件、人物、场景。不但要观察事物外貌,还要透过外貌看到它的实质。写自然科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还要进行科学实验。因此,要努力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仅就观察而言,要注意如下几点:观察应该细致、深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东西,搜集到有价值的材料。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曾经画过一幅伦敦威斯敏特教堂的画。画屮的雾,是画家经过细致入微地观察之后如实画下来的。画家把伦敦常见的雾画成了紫红色。这,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他们认为他们长年累月在伦敦所看到的雾是灰色的,不应该是紫红色。可是后来人们去仔细观察雾的颜色,发现画家是正确的。原来,伦敦烟雾较多,加之到处都是红砖墙,它们在阳光的作用下,使那笼罩着伦敦的雾呈现紫红色了。可见,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就能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来。如果观察不细致,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那是没有什么收获的。

观察应该讲究角度。卅界丄的任何事物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角不同,它们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有吋我们需要选取独特的角度观察事物,有吋又需要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比如,有时我们需要对事物进行感性观察,有时又需要进行理性观察。感性观察了解事物外貌,理性观察认识事物的本质;有时观察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有时又要用艺术的眼光。搜集h然科学学术著作、科研论文的写作材料,观察一般用科学的眼光。搜集文学创作的材料,观察一般用艺术的眼光。如宋代画

家郭熙的名句:“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山的“如笑”、“如滴”、“如妆”、“如睡”,就是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的结果。

可见,生动的活材料主要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观察、体验,尤其对一个法律工作者来说,观察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二,调查、采访、有H的、有计划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

这对于新闻文体(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和应用文体(如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简报等)的写作來说,都是它们聚材的重要途径。调查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搜集和掌握有关人和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情况和资料,而且这种调查越广泛深入、越周密细致、越系统全面越好。记者和作家常常用调查、采访的方式搜集材料。采访:即调查、访问,这是-?切新闻作者的基木功,看家本事。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为了反映萨哈林岛这个人间地狱的生活,不顾体弱多病、天气严寒、路途遥远,横穿西伯利亚,來到萨哈林岛流放地,对每个村庄、每户人家进行调查访问,同很多人谈话,用卡片记录了约一?万个流放犯和移民的生活状况。三个刀的调查使他把岛上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搜集了大量素材,写出了揭露俄国专制制度罪恶的著名小说《在流放屮》和《第六病室》。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为了深入了解英国伦敦东区穷人的生活状况,曾化妆在贫民館租了一间房子,经常出入工人家庭和贫民收容所,进行调查采访,写出了反映伦敦贫民悲惨生活、揭露英国社会制度腐败的著名报告文学《深渊屮的人们》。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之前,曾用了二十一个月的时间,考察了英国三十多个工业城市,深入到工人住宅中调查,和普通工人交朋友,观察工人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受剥削、受压迫和英勇斗争的情况,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才写出了那部伟大的著作。

总之,为着某一写作H的,在一?定范兩内,在一个时期里,做有计划的调查、采访工作,有意识地去收集写作材料,是行之有效的重要“聚材”之一。

第三,看书、学习,从书籍报刊里获取写作的材料。

人们不能事事有直接经验,这样从书籍报刊里获取写作信息、间接的经验,就成了又一条“聚材”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学术论著、论辩文章、考据文章、杂文及知识小品等文体来说,知识的贯乏、书而资料的不足,都是一个“严重” 乃至“致命”的弱点。作家艾芜说过:“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作家,不是为了研究材料去进图书馆的。他不仅看文学部门的书,别的书籍也在参考之列。”巴尔扎克说,他自己晚丄彻夜写作,白天的大部分吋间,都消耗在临近的图书馆内看参考书。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竟参考了七百多种历史著作。很多作家都是通过阅读积累材料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光是他仔细钻研并写过的“摘要”的书籍就多达1500多种。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说;“每天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七点,我通常在不列颠的博物馆里,我正研究的材料,门类多得要命,尽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再花六个到八个星期的吋间也不能完成它……”(见

《给魏德迈尔的信》)。马克思就是以这样勤奋严谨的精神去搜集材料,研究问题,

用了四十年的心血才完成了《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

我国古人历来极其看重“积学以储宋”的问题,提倡“读书破万卷”,主张“学富五车”,这是很有道理的。很难设想,一个知识贫匮、教养很差的人,能够生产出多资多彩、富有教益的“精神产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直接材料,还是间接材料,在积累时,“记写” 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学会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

观察日记应着重记写什么呢?

]、+要是j己感想、id体会。

我们常常会憑為屮的某些事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某些人物,某种景象,或听到某种声音所刺激,或感到惊讶,或感到新奇,或激发一种情感,或有-?种发现,或产生一种趣味……这一切都是极难得到的,不是光能空想就能得到的,我们应为抓住这些,不然,稍纵即逝,那是十分可惜的事情。

2、是把引起自己这种思想或感情变化的人、事、物、景,或者当吋的环境、气氛等也随手记出记叙和描写。这对于我们写文章是极其有利的。

离开对客观情况的记述和描写,思想意识和感情的变化就失去了依托,这同样是十分可惜的。因为当时的记写和过了一段时问、放凉了以后再追忆,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读书笔记,是搜集死材料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写读书笔记应注意:加强H的性,不是盲H地索取,而是要根据主观兴趣、意愿、写作动机、冃的、重点、摘论、时间(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要分清,范围(属于哪方面的如政治、军事、经济、司法、文学、艺术……)要明确,以便随吋引用。

步骤四:积累材料要“材”源广开,多多益善,即使是暂吋用不上的材料,也不要丢掉,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

那么,如何进行选材呢?讲授(50分钟)

选材的原则:

第一,要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

主题即一篇文章的屮心观点或基本思想,是一篇文章所有内容的打击方向,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无论是材料和结构、语言等,都是为了表述主题这一屮心服务的,所以,依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选材,就成了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要选择那些能充分有力地表现主题的材料,而将那些与主题相游离的、相悖谬的材料舍弃。如契诃夫所形象比喻的,“要知道在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有经验的写作者往往在选材的吋候以主题为依据,将所有的材料放在主题材上筛一筛,然后进一步对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作-番辨析判断。材料是否有说服力,材料Z间是否有联系,是否能突出地表现主题?对于虽与主题相扣,却软弱无力或简单重复的材料,也要剔除掉,而把那些确实能充分表现和突出主题的材料留下来。

例如,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屮,引用了《伊索寓言》屮的故事《农夫与蛇》,故事说:“一个农夫在冬天里看见一条蛇冻僞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到这个恶报。”我们看得很清楚,这个《农夫与蛇》的故事是外国的,历史的材料,和屮国的汁吋的革命形式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一般人熟知这个材料,也不会写到这样一篇庄重、严肃的政论性文章屮去,但是毛泽东确是慧眼独具,他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这则寓言屮的讽喻意义,而且看到了它在精神实质上和当吋屮国革命形式的相似和相通之处,看到了它和文章主题“将革命进行到底”之间的虽属间接但却丝丝入扣的内在联系,因而,他选用了这个材料,狠狠地嘲讽了那些“屮国的外国的毒蛇们”高喊“和平”以求“回复”的痴心妄想,义正词严地宣称屮国人民听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普通劳动者的遗嘱,“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有力地说明、烘托和突出了全文的主题。

和主题直接有关的材料好选,和主题间接有关的材料难寻,而这恰恰表现了作者依据主题需要妙选材料的功力。

初学者往往容易犯选材不当的毛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选材不严。将大致与主题有关的材料放在文章屮,结果,所选用的材料和主题不能说是不沾边,但缺少个性和表现力,使人感到平淡肤浅。二是不忍割爱。写作者误以为材料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于

那些从材料木身来看还比较新鲜、生动,或者是自己花了不少气力才弄到手的材料,更是不考虑主题的需要,统统塞进文章,结果带来臃肿、芜杂的毛病。因此,写作者只有在加深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善于识别,勇于取舍, 才能使文章变得主旨突出,精练充实。

总之,在一篇文章屮,所有的材料都应具有和隐或显的向心力,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多余的材料决不可有,你看战舰的甲板上,就没有一件多余的摆设,戏剧的舞台上也没有一件多余的道具,关于这一点,契诃夫讲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他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不必挂在那儿。”“枪”就好比文章里的具体材料, 如果它和主题无关,不能开火射击,那么,它就根本不必挂在那里。

第二,选择确凿的材料。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要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就必须选取确凿的材料。

所谓确凿的材料,就是指那些生活小确实存在的,准确无误的并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而不是虚假的,主观臆造的,表而的材料。

在这方面,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堪称典范。法格拉在回忆录屮写道:“马克思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i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证实,他从不满足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 即使为了证明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到大英博物馆去证实一趟/因此,就连马克思的“敌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受不住严格考核的事实丄”。(法拉格《回忆马克思》)马克思的著作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牛命力,除了光辉卓越的思想内容外,i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选择的是确凿的材料。我们写文章也应该这样,对文章要写的人、事、吋、地、数字等要做真实报道,必须反复核实。

对司法工作人员,材料的真实尤其重要。

有位记者采写一位劳动模范,所记录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但在最后,记者为了使文章生动些加了一段描写,其一句:这个白发苍苍的老模范。他这苍苍出了毛病了,工厂的同志看了报纸对那老同志说:“老模范你的头发在哪啊” ?后来这老模范找到记者,说「'同志,你写的都对,就是白发苍苍不对呦”。他把帽子一摘,原来是一个光头。这位记者平常看他总戴着帽子,恰好在帽子两边露出一点点白头发,就这样写了。可见,由于一个细节不落实,结果就闹出了笑话。

由此说明,真实的材料才会使文章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第四,要选择典型、精当的材料

典型、精当的材料指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有深刻内涵的、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这种材料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乂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这种材料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具体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往往能以一半十,以少胜多,在文章作品屮能起到一斑窥全豹、一ri尽传神的作用。

黄钢的报告文学《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中有一个十分典型的材料,写李四光登上转道归国的轮船,在甲板上的每一个跨步都是0.85米。这个细节材料是李四光的一个学生提供的,作者如获至宋。加上学地质的都说,进地质学院第--课就是学走步。作者认为,从这个细节材料来看李四光是有实际意义的,说明他工作作风的严谨。另外,这个材料也有象征意义,引申出他这一步的重要:一步从旧世界跨到新世界。

再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选择典型材料JL是很成功的。这篇文章主要由三个典型材料组成:松骨峰战斗,着重表现自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战士马玉祥冒着牛命危险从烈火屮抢救朝鲜儿童,反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战士在前线坑道里与作者的谈话,表现志愿军战士宽广而美丽的胸怀。作者从自己在朝鲜战场上

搜集的上百个材料小,精心挑选出这三个典型材料,是很下了一番比较、鉴别的功夫的。他说:“在朝鲜吋,我曾写了一?篇题为《口豪吧、祖国》的通讯,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象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屮的三个典型材料, 前两个可谓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战士在前线坑道里与作祥谈话的材料,却是平常的小事。然而,它虽平常、细微,却反映出广大志愿军战士宽广而美丽的胸怀。可见,典型材料并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有些看起來平常的小事,只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同样是典型性很强的材料。因此,选择典型材料,不但要选择轰轰烈烈的“大材料”,而且更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小屮见大”的平常的“小材料”。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把与问题有关的所有材料都写进去,只能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性反映共性,因而必须选典型材料。

例如:武松打虎这件事,就写岀了武松的英勇和胆略,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场面,就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善辞辩的才能。可见,写作吋不是以多取胜,选好典型材料一个就够了。

所谓“一叶落而知秋”其中“一叶”就是典型,因而,它代表了事物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又说明典型材料并不一定是大材料,如果看上去是很小的材料,但其屮蕴涵着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材料也是典型的。《儒林外史》里写严监生的吝啬,写到他临死时伸出二个指头,嫌油灯里点了二个灯草太费油,迟迟不咽气,这件事虽小,但刻画人物却入木三分。可见,选择材料对文章的表意多么有力量。

第四,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是为作者的独特发现,是新人耳H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或鲜为人知的最新发现。生动的材料则是具体形象的、使读者感到亲切、富有情节和悬念的材料。

人们读文章总希望看到一些新鲜的内容,“陈芝麻、烂谷子”是不受人们欢

迎的,也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彖。

如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屮,用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死不屈和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两个新颖生动的材料,来证明“屮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材料也是很多的,但作者选用这两个距离写作该文吋间很近的事例,给人以新颖活泼的感觉,留下了深刻的印彖。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力求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再如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歌颂爱的巨大力量。当一只被风刮到地上的小麻雀遭遇到猎狗的威胁吋,老麻雀为庇护小麻雀而投身于猎狗鼻前,那爱子冲动的悲壮之举令猎狗惊愕,令人顿生敬意。这是作者打猎归来亲眼所见的一幕,材料鲜活生动,读來感到深切的震撼。

还有一篇散文《猩猩的母亲》也是写动物亲情的题材。年轻的猎人为了治母亲的怪病,受长者指点欲取猩猩的血救白发亲娘。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只正在哺乳的老猩猩,老猩猩意识到危险带着小猩猩逃命,但终因年老力衰摆脱不了猎人的穷追不舍,于是面对猎人坐下,在猎人要扣动扳机之吋,摇手示意请求给小猩猩最后喂一次奶。猎人应允了,老猩猩几乎是蛮横地要将小猩猩一生所需要的乳汁全部喂到小猩猩的嘴里,又将剩余的乳汁挤入用宽叶草编成的碗里,一只只端端正正地别在树干上。最后,它从容地背靠着大树坐好勇敢地向猎人挥了挥手。猎人颤抖着双手举起猎枪,但他的眼里只剩下一片泪光……作品以新颖动人的题材取胜,将动物亲情推向极至,令人再次为亲情的力量

所震撼。

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詁应尽量选取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材料。不少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H己熟悉的材料能真实地得心应手地表现生活;血强烈打动过自己的材料,往往也能打动读者。在非文学类作品和文章屮,选取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据。如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应用文、科技论文等都要求事实的真实,所用材料是要经得起考证和核查的材料。

另外,选材还要考虑到文体的特点。各种文体虽然对材料有一些共同的要求, 但是比较起来,在选材上也还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在材料的真实性这一点丄,不同体裁的文章就有不同的要求。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历史著作等,要求材料符合生活的真实,在文屮只能写生活屮实有的人和事。而文学作品要求的是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生活屮实有其事。象姚雪垠小说《李自成》屮许多虚构有材料就是不能写进历史著作屮去的。又如在材料的新颖这一点上,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求的程度也不一样。象消息、通讯要求材料的新颖度高,要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血其它文章则没有这么严格。另外,不同体裁的文章选择材料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议论性的文章要求材料点面结合,事实清楚,但并不一定要有很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记叙类文体应选取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的材料;议论类文体应选取具有概括性、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说明类文体应选取提示对象特征的材料;而抒情类文体则应选取容易触发情感的材料。

总之,吋代在前进,生活在发展,事物在变化,我们的文章要想跟上吋代前进的脚步,艺术的描绘出新的事物,新的发现来,那就要敏锐地去捕捉那些层出不穷的新题材和新情况,去总结那些层出不穷的新经验和新问题,一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第三阶段:课堂小结(0.5分钟)

材料的选择对主题的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依照选材的原则去使用已掌握的有关材料是写作的重点,还要我们在写作实践屮去掌握。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应用文写作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导论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通用类 事务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公务文体 法律应用文:如起诉书、自诉状 经济应用文:如经济合同 专用类 礼仪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应用文涉外应用文:如涉外函电、备忘录 书信类:如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 私务文体条据类:如借条、请假条 其他 新闻文体:如新闻、消息、通讯 其他:如论文 三、应用文的作用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沟通作用 4、凭证和档案作用 四、应用文的一般特点 1、实用性 2、程式性 3、时效性 4、朴实性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材料真实典型 二、观点正确鲜明 三、结构严谨 1、层次清楚、段落分明 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开头结尾简洁明了 四、语言得体 1、庄重得体 2、通俗易懂 3、准确规范 4、简明扼要 五、格式规范 1、广泛阅读范文 2、大量实践训练

作业:在本单元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后,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感悟? 第二单元公文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等9种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使用范围。 2、掌握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6种常用公文的行文关系及其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3、学会仿照教材中的范文进行写作,做到格式规范。 二、教学重点:公文的格式和写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1、法定的权威性 2、明确的政策性 3、严格的时效性 4、程式的规范性 三、公文的作用 1、规范和指导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凭证和依据作用 4、交流和沟通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1)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2)按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按缓急程度划分为特急、急件两种。 (4)按保密级别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五、公文的格式 1、眉首部分 眉首部分位于公文首页上部红色反线之上。 (1)公文的份数序号。简称份号,它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办法》规定: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份号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第一行,用七位阿拉伯数码顶格标注,不足七位数用“0”补齐,如“0000006”。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简称密级。《办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顶格标注在首页右上角的第一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保密一年以上的,注明年数;不足一年的,注明月数。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均应该标明紧急程度,分特急和急件。紧急程度标注在首页右上角密级之下。 (4)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若是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5)发文字号。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如“中青办发〔2010〕22号”发文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名称的缩略语,如“中青办”“是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的缩略语。(6)签发人。它是代表机关最后核查并批准公文发出的领导人姓名。签发人平列于发文字

《剧作基础》教学大纲

《剧作基础》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剧作基础 课程编码:26132A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24 学时,技法课24 学时) 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动画从内容到形式、制作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发展为一个产业。剧本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该课程主要讲授剧本创作在动画制作的作用、剧本类型和经典剧作欣赏。本课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有实践性,并注重技能技巧训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剧本创作的设计,培养学生写作剧本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剧本写作是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分镜头、原画设计一样,剧本写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严谨的课题作业训练,使学生了剧本创作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认识和掌握在进行剧本创作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掌握剧本创作的发放;熟悉剧本的类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经典分镜欣赏与分析、制作,对国内外动画以及电影剧本的创作的启示;掌握分镜头设计步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剧作的基本概念、动画语汇、创作的途径、构思等(理论讲课)【教学内容】 1.剧作的基本概念。 2.动画语汇。 3. 创作的途径、构思。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基础写作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文)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学时:56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基础写作》是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骨干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和进行写作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种文体的写作以及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性文体的特点及基本写法;能够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写作的基本能力 2、熟悉写作的基本流程 3、引导学生探索各类文体的文体格式,规范写作意识 三、课程理念设计与思路:

了解《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规范各文体的特点。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各类应用文体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明白“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通过课堂讲授,以师生互动为主,多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丰富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要求: 1、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体意识,让学生明确是“我要写作”而不是“要我写作”,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 3、要重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要求学生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

公安应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1)

《公安应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应用写作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技法; 二、学生能掌握公安应用写作知识的规律性,提高学生正确、科学地 运用公安写作知识,合乎规范地制作各类公安文书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 的实际写作能力; 三、使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考察重点,熟悉常见题型的应 试技巧,提高申论考试的应试能力。 四、通过全面有序地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公安工 作的需要,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教学对象: 本科:全体本科生 教学时间: 第六学期,总学时:48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学时数(48)第一章公安应用基础写作概述 2 第二章写作内容构成要素 2 第三章写作形式构成要素 2 第四章写作表达方式 2 第五章行政公文概述 1 第六章行政公文的撰写10 第七章事务文书概述 1 第八章事务文书撰写 4 第九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概述 1 第十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撰写10 第十一章警犬使用应用文书概述 1 第十二章警犬使用应用文书的撰写 2

第十三章申论8 第十四章毕业论文 2

《公安应用写作》课讲授大纲 第一章公安应用基础写作概述(2学时)重点: 公安应用文的特点、写作特点和作用 难点: 写作特点 第一节公安应用文的含义和特点 一、公安应用文的含义 二、公安应用文的特点 三、公安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第二节文体类别 一、文学创作类 二、应用写作类 第三节警犬技术专业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内容 一、基础理论知识 二、文体写作训练 第五节公安应用文的作用 思考题:

英语基础写作1授课教案

英语基础写作1授课教案 临沂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英语基础写作1》 教案 教材:《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主编, 授课人:邢元平王之波 2008年9月 Cont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1 period Chapter One Using Proper Words 5 periods Chapter Two Making Correct and Effective Sentences 6 periods Chapter Three Developing Paragraphs 6 periods Chapter Four Composing Essays 8 periods Chapter Five Manuscript Form and Punctuation 4 periods Chapter Six Practical Writing (1) 2 periods 授 课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 Basic Course in English Writing 题 目 教 学 Grasp the characters, aim,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目

的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s of the course. 与 要 求 教 学 方 Discussion, Explanation,Group Activity 法 与 手 段 The criterion of a good composition 教 学 The writing process of a good composition 重 点 与 难 点 Week 1 1 period 授课时间授课学时 I.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Basic Writing Its characters, aim,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s. II. What is a Good Writing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电视导演 英文名称:Television Director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48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课程设计 先修课程:视听语言 二、课程简介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电视导演》课程,是标志着学生们开始正式进入了影视专业学习,是为了完善和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科教学体系所设立,通过检验学生在上学期学习的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教会大家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综合运用,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打好整个学科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为今后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其他课程和进入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这门给大一的学生开设的《电视导演》课程,不如把它叫做“电视导演基础训练”更为适合,在学生今后更进一学习各门类电视节目导演课之前,就必须把电视导演基础也就是视听语言基础打好。同时电视导演又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课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写、拍、剪”熟悉电视导演工作的具体流程、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写”就是让学生尽快从中学时代的语文写作转到为电视节目文案写作和剧本创作,“拍”就是让学生掌握单个镜头视听元素和镜头之间的连接技能,通过掌握“编”让学生更加学会掌握熟练视听语言,为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的电视导演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电视导演》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操演练与课堂理论教学并重的基础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导演在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中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电视导演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各种门类电视节目导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从基础的视听语言开始,着力培养学生在各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写”、“拍”、“剪”的基本能力,为今后学生进入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影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导演、制作学习及专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用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 2.文字教材的编写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 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基础写作议论》课程教学设计.doc

《基础写作?议论》课程教学设计 、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议论 授课班级上课时间2学时上课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议论的基本知识。全面熟悉在 各类文体写作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这种表达 方式。熟练地识别辨认议论的具体写作要求 及其主要写作方法手段。 提高层:在认知的前提下,熟练地运用 这种表达方式。 深入学习理解议论这 种应用广泛的表达方式在 各类文体写作中具有的重 要作用。掌握叙述的具体表 达手法。 能 力训练任务及案例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议论 任务二:熟悉议论在各类文体写作中的作用 任务三:议论的具体要求 任务四:议论的手法 任务五:学习《忠臣之死王朝悲歌》,深入学习议论的写作手法。 参考资料《新编写作教程》,王瑜辉、王丽丽,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国文学史》,袁行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语言文字实用手册》,于学礼、刘靖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二、教学设计 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知教内目告{学治W)1、介绍议论文 2、如何写作议论文 3、文体写作中的格式 4、几种写作注意事项 讲授(口 述) 多媒体课 件 课堂讨论90, 入任项) 引{务目什么是议论文?讲授 多媒体课 件 3, 练掌初或本J) 力操{握步基能议论文的分类讲授 多媒体课 件 30’ 化加对本力体 深{深基能的G 几种议论文的写作讲授 多媒体课 件 27, 归纳 (知识和能力)论证方法讲授 多媒体课 件 12, 训练 巩固 拓展 检验 课堂讨论10,总结小结5,作业写一议论文,题目自拟。3,后记 第八章议论 第一节议论的含义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影视编剧学》课程教学大纲 I 课程实施细则 一、教师信息 姓名:解建峰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15号楼206 电话:********,******** 电子信箱:jfxie@https://www.360docs.net/doc/ab17001454.html, 答疑时间: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影视编剧学 课程名称(英文):script writing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总学时:64 ;学分:; 先修课程: 开设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剧本写作进阶课程,是对学生创作进行指导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将在课程中就题材选择、人物性格设计、情节构思、故事梗概写作、结构设计、分场提纲写作以及剧本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本课程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按照教学进程布置不同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剧作训练项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些作业;教师则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点评,并就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学生模糊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并结合当下的创作现象和观念进行拓展。教师的指导将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地采用一对一式的辅导或一对多的小组集体辅导,或班级集体授课方式。 四、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影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剧本创作技能和写作技能,初步具备创作剧本的能力。 具体目标:除了每个教学阶段的片段练习和小组剧本之外,每个学生独立创作一个可供拍摄为15分钟以内的短片的原创剧本。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与学习要求等,如下表所示。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周的学习任务和实践环节的活动安排,学生在每周课后需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本周的任务和下周的安排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关准备。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基础写作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2,总学时数68 四、学分:4 五、开课时间:第3-4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八、教学目的:《英语写作》是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不同种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九、课程内容: (1)文体:exposition, narration, description, argument, etc. (2)文体拓展方法:illustrat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making analogy, classifying and dividing the subject, repetition, etc. (3)基本写作技巧:ways of brainstorming, ways of beginning, ways of conclusion, ways of development, readership awareness, genre awareness, peer editing, peer respon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responding to teacher feedback, how to use dictionaries, how to search and mak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etc. 十、教学时间安排: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教学对象 全校对新媒体和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的发明,使大世界变成了小村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使小村庄变成了指尖上的世界.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联姻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通过短片制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摄技巧.学生独立创作剧本并通过相应的设备使用能将剧本拍摄成完整的影视短片. 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影片制作的理论知识,镜头运动知识,设备使用知识. 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技巧,剧本编写技巧. 通过实训设备的实际使用熟悉并能灵活使用摄影设备. 熟练使用后期软件完成后期剪辑,整理工作. 2,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通过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讲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的结果.因为摄影技术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摄影语言较多,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灵活的处理各种技术环节. 3,实践操作要求

A,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 B,因为影视短片创作是需要人员合作的工作,因此学生可相应分组创作影视短片,并分组做相应的指导. C,准备相应的摄影设备(自用型相机),并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 D,制作影片并刻录光盘保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能够独立制作剧本,分镜头脚本.通过影视制作课程掌握影视制作基础理论并能把影视制作理论熟练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上. 创作剧本并根据剧本写分镜头台本 通过分镜头台本实践拍摄影片 影片后期剪辑 整理出片 教学内容 影视制作概述,了解电影基本发展史. 剧本编写. 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如何写分镜头台本. 画面拍摄.镜头,光线与色彩的运用. 后期制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1]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介绍自己 一、教学内容: 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自己,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2. 写完以后再加一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做自我介绍。 2.认识“自我介绍”的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自觉地学习做自我介绍。 3.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穿着、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了解做自我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特点的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2.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自己的照片。 2、打开记忆的闸门。 3、搜集自我介绍的有关习作。 4、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猜一猜1: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同学们猜,猜不到。) 2、课件出示猜一猜2: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知道他又是谁(猪八戒)点拨:人物特点要选独特的来写。(板书:抓住特点) 二、指导写作 (一)指导习作开头 1、课件出示“我”外貌描写段落,让学生说说这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外貌特点? 2、课件出示外貌描写的例子。 3、学生选择一位同学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全班交流,同学猜,并评价。(板书:外貌描写) 4、教师总结开头的方法:可概括地介绍自己,如叫什么名字、几岁、在哪个学校上几年级等;也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或直接介绍自己,如我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 教案 第一课 授课课题:介绍、绪论(第一章) 授课时间:第1周授课班级:外语、体育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构建写作知识框架,了解学习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写作有正确认识,愿意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参考资料:备注 教学过程: 新师生互相了解 1.老师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 3.整体告知 讲授计划:(附后) 考核办法:(分数比例20%、80% 或自主考核日常分数占更大比例) 授课方式:课本讲解、写作练习、篇章分析、投稿模拟 尝试使用电脑和手机端写作软件、语音输入软件、新媒体运营 4.推选课程助教(推选1-2名课程学生助教、分组教学小组划分) 内容教学 一、引言 人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有效方法,同一份时间使用多次。稍后会给大家介绍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写作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写作人才; 2.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写作能力,文武双全; 3. 考试和获取工作的需要; 4.写作可以作为自由职业谋生的手段; 了解本书: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主编:尉天骄 2017年9月第三次修订 2019年印次约40万字 总序解读:(从中感受写作的“套路”) 1.很重要:开设的社会需求、教材整体目标要求; 2.很感谢:感谢出版方(金主)、感谢写作者(抬价、鼓气) 3.很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什么缺漏 4.很特色:守正出新、狠抓实践、配套系统 5.很谦虚:再次感谢、谦虚接受 二、写作的内涵 1.什么是写作?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以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创造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 广义写作——关于普通文章的基础写作 狭义写作——作家的创作 2.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用什么来写作? 用“工具” 工具一:器具 刻刀、龟甲、兽骨、笔、墨、纸、砚、手、嘴(转文字)、电脑、写字笔…… 工具二:手段(媒介、介质) 主要是书面语言(不是的不称为为写作) 写作的工具不断发展,可以提高写作的效率,但工具对写作不具有决定意义,决定性的是主体(人)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写作和“说”的关系(两者都是表达的方式) 思考:写和说是否相同,或者是否同步? (1)两者概念不同,一方面好并不一定另一方面也好 (2)两者使用的媒介不同,表现出的效果也不同(一个是口头话语,一个是书面语言) “口头写作”、“作文如说话”的渊源: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派”提倡说写结合。 合理之处:倡导反映社会人生,改造国民精神;语言上完全废除文言和僵化的,

表演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表演基础与技能》学期课程教学大纲 2014/2/17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表演基础与技能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学时/学分:56/3.5 授课时间:4学期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对象:2012级群众文艺 任课教师姓名:于捷授课地点:艺B106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22861269职称:副教授 Email: yuj@https://www.360docs.net/doc/ab17001454.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周五下午5.6节艺B106 二、课程简介 此课程是音乐教育及表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该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众多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与其他专业课程一道,共同承载着训练学生的基本表演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表演基础元素的讲解以及舞台表演基础中的一系列训练与练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正确判断人物之间关系的方法,运用塑造人物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有效地提高学生准确、完整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基本技能与表演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更新观念为核心,在舞台上最大限度地恢复、解放和开拓学生的有机天性,通过对表演基础元素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学会“置自身于特定的想象意境之中”有效地克服害羞的心理压力; 2.以想象力的开发为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开拓他们的自身表演潜质,在人物塑造的基本原则框架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对表演对象的性格、特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明判; 3.树立成功点,强化信念,在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开拓个人魅力,结合有选择的作品表演练习,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剧本中的人物、事件、冲突,去寻找人物性格依据的方法,进而达到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和文学修养之目标; 4.培养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提高审美品位;在选择性的作品训练环节中,重点要求的是学生必须学会用“心灵”、“情感”去寻找隐藏在形象背后的主题,站在“真、善、美”的基点上去严谨解读剧本中深含的创作意蕴,以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之目标; 5.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素养和艺术修养,逐渐提高准确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自我感觉和表现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尤其是经过第二学期一系列的针对性单元练习,学生应达到十分了解并基本学会正确判断人物之间关系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定位、能运用塑造人物的基本原则与规律,较好地掌握和驾驭剧情的深入与矛盾发展的节奏,较准确、完整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基本表演技术与能力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畴:文秘教育专业 学分数:2 学时数:40 一、教学大纲讲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公文写作》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课程,它以党和国家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要紧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职权和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公文形成与办理的差不多规律与方法。其内容具有政治性、综合性、规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差不多理论, 差不多知识与差不多技能,认识机关公文形成和处理的差不多规律,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升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学手段要紧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独立性较强,前期若能开设《应用写作》对本课程较有关心,学完该课程,对学生大四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较有关心。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 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胡双宝.有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公文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的含义,公文的产生与进展的差不多想讲;认识公文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公文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公文名称。 公文概述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名称 第二章公文写作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公文写作的特点和公文写作的差不多要求;明确公文写作的一样步骤、方法以及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养修养。 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体式的含义及文体特点;懂得并把握公文结构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在文面上的格式安排,了解并熟悉公文的外观形式及装订要求;懂得公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稿与文本的含义及其作用。

《基础写作》教案 (2)

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基础写作·讲义 消息 一、消息的含义及类别 1、消息的含义 消息,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的及时的简短报道。 消息又称新闻,这是从新闻的狭义角度而言的。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 (新闻评论包含述评、评论。述评主要报道读者对新闻事实不太了解的内容。评论针对的是读者已知晓的,一般在此之前有叙述性质的报道出现过。) 我国最早出现在报纸上的消息,始见于8世纪初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年)年间封建王朝政府创办的邸报。(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揭帖” 16世纪以来拥有读者最多的一种文体。它报道迅速,传播面广,篇幅短小精悍,新闻性强,在新闻报道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新闻体裁的代表。 消息是向社会及时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关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大量的信息发生。通过消息等形式的新闻报道,可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2、消息的类别 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报道内容:社会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文艺新闻和娱乐新闻。 传播工具: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从写作角度划分,可分为四类(区别): A动态消息:它迅速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 快、短、新,内容单一。 B经验消息:它是对具有代表性和含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新闻人物的报道。 要求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以指导面上的工作。 C综合消息:是指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类似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反映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问题。 跨地区、跨部门,反映面广,声势大。要求有情况概述,又有典型事例的介绍,有点有面相结合。 D述评消息:是一种边述边评,评述合一的报道。它以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为主,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和评议,揭示其本质意义,指明其发展趋势,用以指导现实工作。 它往往在事件告一段落或转折时刻,就事件的因由、动向、是非、意义,作出分析、评价,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它以叙事为基础,以评论为目的,兼有叙事和评论之长。 二、消息的要素及特点 1.消息的要素: “五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 T(何事)、WHY(何因)加HOW(如何)。 1898年美联社斯通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