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论略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论略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论略

 2001年3月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Mar.,2001 第18卷 第1期 Journal of Jindongnan Teachers College

Vol.18,No.1

收稿日期:2001—02—07

作者简介:曾艳兵(1957— 

),男,湖北咸宁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青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论略

曾艳兵

(青岛大学中文系,山东青岛 266000)

摘 要:目前国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还少有评介。文章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根源及与现代主义诗歌的区别作了考察,并将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1、中心消解与意义悬置;2、平面化、零散化与非逻辑化;3、拼贴与反讽性复制;4、即兴式长表演式创作;5、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6、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衷情。

关键词 意义悬置;零散化;拼贴;表演式创作;语言实验;中国文化中图分类号:I1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66(2001)01-0041-05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已经是一个非常难以界定、众说纷纭的概念,那么,对于“后现代诗歌”,我们就更难给予准确的界定和描述了。通常人们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一方面认为“后现代诗歌”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乃至世界的一种诗歌流派;另一方面则将现代主义之后的所有诗歌都叫做后现代主义诗歌。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后现代主义诗歌显然缺乏明确的纲领、严密的体系、以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和好恶的诗人群体,甚至那些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后现代诗人,他们往往也并不承认自己的创作属于后现代,这就使得人们对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产生质疑;而将现代主义之后的所有诗歌都叫做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就成了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大箩筐,无边的意义实际上毫无意义,后现代主义诗歌这一概念实际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显然,后现代主义诗歌绝不是一个具有严密内涵的概念,但是,尽管后现代主义诗人及其创作具有如此鲜明的不同特色,乃至完全对立的地方,但我们在经过仔细分辨和梳理之后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征。譬如,金斯堡和斯奈德,就其创作思想和风格而言,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诗人:金斯堡是一个极端的激进主义者,而斯奈德则是一个平和的社会主义者;金斯堡是一个城市诗人,而期奈德则是一个属于乡村的大自然诗人;金斯堡是开着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而斯奈德则是一步一步独自攀上了陡峭的悬崖。但是,他们对文学传统的背叛,对诗歌艺术领域的开拓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因此,我们虽然不能提供一个有关后现代诗歌的清晰的、人人认同的概念,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诗歌至少还是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美国诗人路易斯?辛普森在他的一首题

为《美国诗歌》的诗中对这一印象作了十分精彩的描述:

不管它是什么,它必须有一个胃,能够消化橡皮、煤、铀、月亮和诗。就像鲨鱼,肚里有只鞋子。它必须在沙漠中游好多路,

它发出的叫喊声几乎像人声。

[1]

后现代主义诗歌就像是这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硕大无比,包容一切,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困境。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丹尼尔?霍夫曼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也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概括,他认为,后现代诗人彻底抛弃了诗的传统和文学的规范:他们不仅丢掉了严谨的韵律,而且还弃绝了已被人们接受的种种结构。“一种新的魔鬼般措辞,对叙述或有连续性的组织和能够改写成散文的内容的否定,关于个人的题材———恋母情结的张力、性欲的坦白、自杀的冲动、疯狂———的重新引进,所有这些全都毫不掩饰的、不作历史比较的呈现出来。对许多诗人来说,过去显得是不可改变地断裂了,不再适用了;或者诗人被个人的痛苦压垮,因此过去也主要是个人的、压迫性的;或者,诗人试图理解历史将我们变成了什么,求助于零零碎碎的奥妙和传播神秘信

条的技巧,而拒绝那种反理性的理性组织结构。”[2]

就后现代主义诗歌而言,毫无疑问,美国诗歌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因此,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总体特征的概括,也就基本上代表了整个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

由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其实就是后期的现代主义,因此,在对后现代主义诗歌进行具体分析之

前,有必要首先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加以分析。当然,这方面的分析其实已经不少,不过,在这里将二者再作一番简要的比较,还是必要的。郑敏认为,现代主义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不同点在于: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1、承认超验的本体论,希望通过矛盾斗争达到宗教的哲学的最后和谐。1、反对超验本体论。

2、真理一元,有标准。2、真理多元,或无结论。

3、强调预先设计,控制,有最终目标的发展创作也是这样。

3、认为变是一切,不可能

预先设计,事物生生灭灭,永不停止,应当抓住此时此刻的现实生活,给予表达。

4、认为作家要能自觉地将杂乱的生活现象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道出其中的意义。

4、创作不必寻求杂乱现象的统一,更不必将其结构成有机的整体以传达什么固定的意义。

5、创作不是自发的、即席的。

5、强调创作要追随多变的想象力的流动,没有预定设想,可以自发的随机创作。

6、文字为表达的工具,文学有表现的功能,不怀疑表达会失真。

6、对文学、文学是否能如实地表达作者的意图持怀疑或否定的观点。

7、重视事物(包括诗歌)的普遍性、世界性。7、重视事物(包括诗歌)的特殊性、地域性。

8、强调封闭诗歌形式。

8、强调开放式诗歌形

式。

[3] 当然,以上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歌所作的区别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比如说,现代主义诗人就写了不少开放诗,而后现代主义诗歌也并非都是开放的。但是,无论如何,现代主义诗歌与后现代主义诗歌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并且,正是这种不同构成了现代诗歌的又一道奇特而又惊世骇俗的风景。自然,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诗歌传统。

后现代主义诗歌主要产生在二战之后的欧美各国。二战之后人们对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德累斯顿大火、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记忆犹新,对核军备竞赛忧心忡忡,随后,拖延了十年之久的越南战争(1962—1973)对美国战后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除了战争的阴影挥之不去外,又涌现出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吸毒、嬉皮士群居、黑手党等,使人们感到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同时,黑人运动、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等也在推波助澜。尤其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很快进入了科技迅速发展、经济繁荣的新时期,昔日机械化的时代又被信息化时代所代替,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各种新理论、新思潮也应运而生,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轮

番亮相。凡此种种,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势必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题材和新的表现方法。

后现代诗歌作为一种诗歌流派,并不具有世界性,它的主要活动场地是美国和欧洲。即便在欧洲,有些国家,譬如法国和德国就很难界定谁是后现代主义诗人。在法国,二战后的诗歌创作便一直处于萧条和低谷时期,没有什么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运动的出现。已有的诗人作家虽然也求新、求变,使得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态势,但大体上还是沿着瓦雷里所开创的诗歌道路继续往前走,并没有与传统割裂开来。并且,这时期的法国诗歌更注重对人性的深入发掘,注重“思”,注重意韵,这同后现代主义的宗旨和原则是不相容的。

在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庞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人物。因此,人们常常以五十年代为界,将庞德———艾略特的时代称之为现代主义,而将庞德———威廉斯的时代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埃兹拉?庞德(1885—1970),他的一生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时代。他自己的杰出创作,以及他对艾略特等一大批现代主义诗人的帮助和提携,使他成为了现代主义的旗手和精神导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20年代之后,他对当时盛行的、被普遍接受的,艾略特的有关诗歌的非个性化教义所作的批评和反抗,却又使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望尘莫及。他的创作所具有的那种后现代的颠覆意义,以及他对威廉斯为代表的许许多多的后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在70年代后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庞德的总结性的长诗《诗章》以后几乎成了美国文学中所有长诗的楷模,这首诗的庞大规模使它差不多蕴涵了日后后现代诗歌的所有特征。它的内容涉及了西方和东方的文艺、神话、建筑、经济学、政治学和名人传记等多学科的知识。从古希腊的奥德修斯、中国的孔子到当代的战争贩子和高利贷者,从诗人喜爱的美国总统杰弗逊、亚当斯到墨索里尼的工团主义和经济政策,从西方的建筑艺术到儒家的伦理学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并且,除了英语外,还使用了古今多种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汉语、法语等。庞德一反其先前的意象派诗歌的简洁、清晰和准确的原则,代之以混杂、散乱、艰涩难懂的诗风。这一切使这首诗完全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大拼盘”。不过,威廉斯对庞德的这首诗推崇备至,认为它是“逆着我们时代巍然立起的一座纪念

碑”。

[4]

威廉斯被认为是二战后最有影响的美国诗人,他“成长于现代主义走向鼎盛的20世纪初,却为英美诗歌开拓了后现代主义途径”。他志在进行诗歌领域的革新,坚决摆脱以艾略特为代表的欧洲文化中心论传统,彻底打破几千年来欧洲文化一直以古希腊、罗马及现代德、英、法文史观为基础的正宗文化传统,继而建立起美国式的新诗传统,即后现

?

24?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代主义传统。他认为,既往的绝大多数诗歌创作都走错了方向,只有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即便是跌跌撞撞的,但至少方向是走对了。他认为艾略特是向后看,而他自己则是向前看。在他看来,艾略特的《荒原》在1922年发表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使得人们中断了对所有区域性艺术的最基本原则和最根本魅力的探寻[5]。威廉斯坚持认为,只有新的才是好的,而“新”即意味着非传统。威廉斯的观点虽然有些矫枉过正,但这对于冲击欧洲传统中的根深蒂固的“中心论””、

“一元论”思想,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威廉斯在创作上更是身体力行,他的诗歌几乎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所有特征。他竭尽全力创作的五卷长诗《佩特森》可以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这部长诗,“从风格上彻底打破了诗与文的界限:诗美与诗丑,结构与反结构,人与地,超越与世俗界限,揉不调和的因素于一体中,充分体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充分自由,随心所欲,不停地创新的愿望。”[6]总之,他的诗歌创作的后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没有中心,用威廉斯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意念,除非在事物中”(No ideas but in things)。在他的诗中人们找不到一个中心,即道、逻各斯、理念中心的倾向,这使得他的诗歌在结构上同艾略特的以逻辑理念为骨架,外面包裹着美丽的感性外衣的诗歌结构大不相同。二、强调诗歌创作的直接性和即时性。让诗中的一切都在透明中呈现出来,竭力捕捉对象的最直接的即时状态。三、反对逻辑因果关系,注重互文性、相对性、流动性。在威廉斯的诗中,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范围内常常同时并存,虽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但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四、常以美式口语和俚语入诗,以地区性来代替世界性。他反对美国新诗在语言上受英式英语的语法、句法、节奏和声韵的束缚,主张“让我们回到字上,那些我们极需回归的字,那些洗干净的字”。[7]总之,作为一个“反诗美”的诗人,威廉斯的诗歌创作的确与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划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有了以上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总体精神的概括以及对威廉斯诗歌创作的具体分析,我们再来概括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就比较容易了。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中心消解与意义悬置

后现代主义的最根本特征就是深度模式的消解,即中心的消解,并且,在消解之后不再试图予以重建。杜威?佛克马说:“现代主义者力求给他在其中生存的世界提供一种确实、可靠,虽则绝对个人的看法;与此相反,后现代主义者似乎放弃了寻求一种仅为个体信念和理智所确认的对世界的再现的企图。”[8]后现代主义于是否定了在复杂纷繁的具体事物后面有一个最高最后的东西。他们认为:现象后面没有本质,偶然之中没有必然,意识之中没有无意识,言语背后没有语言。事物的本质不是被决定的,而是开放的;事物的性质不是由最高最后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事物与它的关系决定的。于是中心泯灭,一切都是边缘。世界的真

理意义随即也被取消了,“不论是作为最高的价值、创造世界的上帝、绝对的本质,还是作为理念、绝对精神、意义或交往的关联系统,或者现代自然科学中作为认识一切的主体,都只不过是人的精神创造出来,用以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东西而已。”[9]

毫无疑问,后现代主义诗歌就是后现代主义精神在诗歌领域的渗透和体现。“后现代诗歌就是对那些陈规陋习的反叛:在‘写作’中解除中心,解除等级制度,超越‘抒情诗的绝境’,运用各种毫不相干的形式,包括理论和叙述,种族和政治争论等等,如珀洛斯所说,‘与世界以及词语建立联系’。”[10]智利当代诗人帕拉的诗歌被称为“反诗歌”,他在一首题为《测验》的诗中问道:“什么是反诗人”?回答是:“一个贩卖棺材和骨灰盒的商贾?/一个什么也不信仰的教士?/一个对自己怀疑不定的将军?/一个嘲笑一切的流浪汉……?一个神?/一个天真的傻瓜?/一个圣地亚哥的乡巴佬?”结论是:“你认为哪句话准确/就在下面划一道线。”接着诗人又问:“什么是反诗歌”?回答是:“是一杯茶里面的一场风暴?/是一块岩石上的一堆雪?/一只装满人类排泄物的小筐……?”结论仍然是:“划一个十字吧/如果你认为哪个定义正确。”所谓诗人、诗歌,其实都毫无确定的内涵和意义,一切都归结为你此时此刻的感觉和兴趣。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诗歌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和意义,有的只是浮于表面的语言符号。美国诗人安德雷?考德拉斯库索性直截了当地反对意义,他的《反对意义》一诗成了后现代主义诗人消解意义的宣言:“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反对意义。/部分是蓄意,更多的是下意识。”当中心和意义消失之后,诗人变得一无所知,英国后现代主义诗人拉金写道:“奇怪,一无所知,总是拿不准/何为真,何为对,何为实,/却又不得不加上一句:‘我认为差不多’”。

二、平面化、零散化与非逻辑化。

在中心被消解,意义被悬置后,一切便自然走向平面化、零散化和边缘化。后现代诗歌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远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紧张的、破碎的、与自身分裂的”[11]。在现代主义诗人,如艾略特、里尔克、瓦雷里那里,诗的深度和意义深藏在文字的背后,读者必须通过不断的阐释和发掘,拔开诗人在字里行间布置的层层迷雾,才能捕获到诗的意义。而后现代主义诗歌却拒绝深度、拒绝意义、拒绝解释。诗的意义无须探询,它就在诗的字里行间;诗也不必解释,只需体验,体验的过程就是意义。同样,后现代诗歌的主体性也随着中心的消解而零散成碎片,昔日以诗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诗歌创作成了一堆破碎的物象。碎片与碎片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一切都被随意组合在一起。譬如英国诗人拉金就坚决反对现代主义诗歌的晦涩难懂,他拒斥那些“让人费解的陈词滥调”,因为那会阻碍作者去发挥独创性”[12]。英美的“运动诗”、“过程诗”、“断裂诗”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这种零散化和非逻辑化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

3

4

?

曾艳兵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论略

三、拼贴与反讽性复制。

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零散化、非逻辑化特征使得它在形式上走向拼贴和复制。譬如美国的“语言诗”派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就是拼贴画式的写作。他们常常把不同肌质的语言片断拼贴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戏剧性场面或蒙太奇。而新超现实主义诗人则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在每一首诗里塞进一个宇宙———并非经验的,而是在对几乎所有刺激的反应中他自己的感受所得到的或拼凑的联

想。[13]

。肯尼斯?科克的长诗《柯,或地球上的一个季节》就

是一部戏仿拜伦的诗体荒诞小说。诗人将四个毫不相干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所表现的是一个脱节得非常厉害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因为取消了唯一的、本源性的东西,于是一切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成了复制。历史也是这样,它不再是指那个过去发生的唯一的历史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历史的人对历史所作的各种不同的解释和阐释,历史就是对这些解释的不断的复制。洛厄尔说,“什么是历史?你不能触及的东西。[14]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创作了他的诗集《历史》。在这里,他不是为了再现历史,而是要改写历史,将人类可以利用的过去并入当代人的感情之中。

四、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

后现代诗歌在消解了深度和意义后,便强调一种偶然的、随意的发挥和行动;在避开了历史和未来的重负后,便只注重此时此刻的体验和感受。金斯堡说:“相信技巧使传达失误,因此,我们必须简单直接地写出我们的感觉。假使

对事物的确感觉够强烈,够真确,写出来的就会是诗。[15]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主义艺术往往被称为行为艺术。后现代诗歌欢迎参与和行动。它需要不停地被书写、修正、回答和演出,于是,便有了后现代诗歌的“即兴诗”和“表演诗”。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和其他一些城市,常常都举行一些诗歌朗读会,听众踊跃,影响极大。许多后现代主义诗歌都曾经由诗人自己配上乐在酒巴间或聚会上吟唱过。我国学者贺祥麟先生曾记载过美国诗人金斯堡有一次在贝尔格拉德“吟唱”他的代表作《嚎叫》的盛况: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人山人海,诗人以极大的热情高声歌唱自己的诗,一边还与两位友人一起用各种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诗人“狂吟、狂唱、狂烈击打乐器,还用各种手势和表情相助,全体听众与他打成一片,如醉如痴,如醉如狂,应和着他的节拍鼓掌称赞”。诗人“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时而喟叹伤感,时而慷慨激昂,所有听众的灵魂全被他用自己的语言、激情、歌唱、

表演所创造的特殊境界迷住了,震动、震慑了”。

[16]

五、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

在逻各斯中心主义被消解、意义由于延异被取消之后,世界便变成了一个话语的世界。德里达说:“由于中心或本源的缺失,一切都变成了话语。”[17]

于是,从事解构主义批评的批评家们就只好或者说可以心安理得地沉溺于文本的能指符号中的自由嬉戏了。“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

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这里知识分子可以随意嬉戏,享受所指的奢华,任性地无视爱丽舍宫或雷诺工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

身份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地弥散的自我。”[18]

后现代主义诗歌那里也是这样,语言本身就是意义,它拒绝表达,“每个词是块石头/象拳头般大小———/我一块块扔向

/黑暗的玻璃窗”。“我们使用这语言就仿佛我们制造了语

言”,“这语言就是目的,这语言就是地图”[19]。语言诗派更

是直截了当表明,诗歌的主要原料是语言,是语言产生经验。于是,后现代主义诗人便在语言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并在语言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譬如史蒂文斯的代表作《风琴》,就以纯粹的语言游戏,狂喜的吵吵嚷嚷,改变了美国诗歌的语言风格。肯尼斯?科克干脆就指导学生用游戏的方法作诗,他让全班作一首诗,每个孩子凑上一行。最终使得文字游戏、无聊话儿、非逻辑的表达都变成了后现代主义诗歌。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实验繁多,“诗人开始与声音,也与音乐和其它艺术合作。无数的译自多种语言的

作品出现”[20]

。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德国的具体诗,又被

称作“语言实验诗”。对于实验诗人来说,文字不再具有确定的意义,它只是一种与其语法职能或地位无关的符号,是诗人用以构成某种图形的原料,而这些图形似的文本本身就是目的和意义。譬如诗人戈姆德林就这样写道:“字是影子/影子变成字/字是游戏/游戏变成字。”正像字是游戏一样,诗也是游戏。

六、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衷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过度发展的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到了破坏,人性所遭受的机械文明的压抑也越来越严峻,于是后现代主义诗人便通过诗歌创作呼吁人们返回自然,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和老庄哲学的精神和思想,以求达到重新与自然融合,与他人合作,与天地一体的境界。这种精神与现代主义诗歌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冷漠正好相反,这体现了后工业化社会一部分人要求改善生存处境的强烈愿望。庞德是在诗歌领域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承上启下的人物,是他的中国译诗首先为后现代主义诗人发现了中国。美国诗人斯奈德认为,“欧洲的农民巫术。孟加拉的祖教,英国的教友会,日本的立川流,中国的禅”连结在一起,组成了“伟大的亚文化……奥妙的精神与

肉体爱的幻象”[21]。他认为他自己最好的诗《松树的树

冠》,就是以苏轼的七绝《春夜》为师:“春宵一刻值千斤,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他写道:“蓝色的夜/有霜雾,天空中/明月朗照。/松树的树冠/变成霜一般蓝,淡淡地/没入天空,霜,星光。/靴子的吱嘎声。/兔的足迹,鹿的足迹。/我们知道什么。”这首诗以明月、蓝天、霜雾、星光、松树、鹿图的足迹组成了一幅静穆的画,意境深远。最后诗人面对自然的美丽神秘,不禁感概万

?

44?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千:现代人还知道什么呢?整首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何其相似。

这种中国韵味和色彩还体现在许多后现代主义诗人的创作中。譬如,它们中间“有的诗作显示出陶渊明式的人与自然同一的境界,如布莱的《菊》;有的呈现笔法简洁、意蕴深远的山水画面,如克里利的《拉尔夫旅馆》;有的阐发中国诗哲的远见卓识,如斯奈德的《斧柄》;有的甚至套用中国文

字的句法章法。[22]

”当然,还有的诗人在诗中直接引用毛泽

东的革命语录“曙光就在前头,我们应当努力”,如奥尔森的《翠鸟》;而弗雷德里克?摩根的诗集《变易书》干脆直接套用中国古老的《易经》。

以上是对后现代诗歌的总体精神和特征的把握,但后现代精神及其特征的核心就在于它的反整体性,反同一性,反稳定性,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后现代更应当是多元的、开放的、矛盾的和变化的。而后现代诗歌也的确呈现出这样一种创作态势,这些后现代主义诗人有的仍沿用传统的诗歌形式,有的走出了象牙之塔,有的沉溺于自我,有的走向开放,有的追求怪异,有的把玩语言……,一时间,各种流派风格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有垮掉派、黑山派、纽约诗派、自由派、具体诗派、语言诗派等等。总之,他们以不同的姿

态“走进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23]。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美国现代诗选〔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7271

[2]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M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4.7481

[3]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结构诗论〔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51

[4]皮特琼斯.《美国诗人50家》〔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1591

[5]The Norton anthology of Modern Poetry ,1973,W.W.

NOFRTON &CONPAN Y ,INC ,P297,288.

[6]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结构诗论〔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01

[7]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结构诗论〔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81

[8]柳鸣九.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 〕.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4.4471

[9]曼弗雷德?弗克兰.正在到来的上帝〔M 〕.后现代主义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831

[10]Peter Brooker “Postmodern postpoetry ”,“Contemporary

Poetry Meets Modern Thoery ”,Edited by Antony East 2hope and John O.Thompson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p156.

[11]Ian Gregson ,Contemporary Poery and Postmodernism ,

St.Martin ’s Press ,1996,P209.

[12]阮炜.20世纪英国文学史〔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3031

[13]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M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4.8071

[14]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M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4.7081

[15]杰克?吉伯特.谈1965年美国诗〔M 〕.奈莫洛夫编,陈

祖文译.诗人论诗M 〕.北京:三联书店,1989.1731

[16]难忘金斯堡〔J 〕.国外文学,1998,(2)1[17]最新西方文论选〔M 〕.漓江出版社,1991.1351[18]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 〕.西安:陕

西师大出版社,1987.1561

[19]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M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4.846、710、7331

[20]安德雷?考德拉斯库.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原书序

〔M 〕.马永波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1

[21]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M 〕.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4.7601

[22]袁可嘉.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诗〔J 〕.诗刊,

1989,(8)1

[23]杨仁静.20世纪美国文学史〔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7751

On Post -modernist Poetry in the West

ZEN G Y an 2bing

(The Departinent of Chinese L anguage of Qingdao U niversity ,S handong 266000)

Abstracts :Nowadays there is little review on the post -modernist poetry in the West at home.The paper made a thorough in 2

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background and roots of the post -modernism in the Wet and its difference with modernist poetry ,and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the post -modernist poetry may be srmmarized as follows :1.Central clear -up and meaning suspense ;2.Planed ,scattered ane illogical ;3.Putting together and reconstruction of anti -satire ;4.Creation of extempore and long perfor 2mance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7071136.html,nguage recreation and experiment ;6.The heartfelt emotion to the Orient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hinese Culture.

K ey w ords :meaning suspense ;scattered ;put together ;Creation of performance ;language experiment ;Chinese Culture

(责任编辑 李仁和) 

?

54?曾艳兵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论略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中国当今诗歌流派及代表作品

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派”发展阶段。 代表诗人:食指北岛杨炼多多根子舒婷芒克顾城 代表作品: 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外国著名诗歌15篇

外国著名诗歌15篇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品读15首外文诗歌,体会含蓄隽永之美。假期,一起来读首诗吧! 作者: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作者: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作者:布朗宁夫人(英国) 说了一遍请再对我说一遍说我爱你 即使那样一遍遍地重复 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 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在那山谷和田野中 如果它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纵使清新的春天披着满身的绿装降临也不算完美无缺 爱四周那么黑暗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摘要: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关键词:中西诗歌诗歌比较意境韵味 1 前言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诗总在两个阴阳对立的诗潮中交替发展。“东西方各民族心灵的钟摆总是禁欲与纵欲,古典与浪漫、理性与非理性等二极对立之间作有规律的减幅振荡。趋向于禁欲、古典理性的这一极可以称之为阴性。趋向阳性的叫做阳性诗,趋向于阴性的叫做阴性诗。”“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娱乐的诗歌称作阳性,把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于伦理性,认知性的诗称作阴性诗,把只重纯审美的诗叫作元诗,把只重认知性或实用性的诗叫作泛诗。用一条直线表示出来,则是:元诗——阳(阴)诗——阴(阳)诗——泛诗。阴阳元泛诗互相对立、融合,补充——转化。”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2 相似之处 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 C.湖畔派 D.“自然派” 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湖畔派 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 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 C.诺瓦利斯 D.蒂克 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 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 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C.《论浪漫派》 D.《罗曼采罗》 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司各特 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 B.《伊斯兰起义》 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 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 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 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 B.济慈 C.哈代 D.奥斯丁 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席勒 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 B.维尼 C.夏多布里昂 D.大仲马 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 B.勒内 C.夏克塔斯 D.黛尔菲娜 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A.夏多布里昂 B.乔治·桑 B.史达尔夫人 D.小仲马 16.《论文学》和《论德国》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的作者( )。 A.海涅 B.史达尔夫人 C.诺瓦利斯 D.蒂克 17.法国19世纪前期写有《意弗教国王》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诗人是()。 A.拉马丁 B.维尼 C.缪塞 D.贝朗瑞 18.被成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写有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作家是()。 A.乔治·桑 B.拉马丁 C.缪塞 D.雨果 19.法国浪漫派的领袖是()。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王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我们编选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要求是这样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一、本书的体例 本书分为诗歌与散文两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思考与探究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歌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三篇共六篇,散文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两篇,共四篇。导言是每个单元内容的总括,一般概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示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如第一单元的导言,重在讲诗歌与其他文体尤其散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提示学习者注意诗歌由于分行排列而形成的语言上的中断、空白及其背后的深长意味。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也都围绕着这一学习重点来安排。讲读课文是本书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部分建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采用诵读、讨论、比较鉴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部分属于课后练习,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单元一些重点内容和可探究的知识点,有些还需要课外的阅读与实践来充实,有些单元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试图引导他们通过诗歌与散文的尝试性写作,掌握诗歌与散文的一些基本写法与特点。 二、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是围绕着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来划分单元、选择作品的。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择范围既涵盖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名篇,也涉及伊朗、印度等东方名作。从时间范围来看,18世纪以后的作品占多数,也有少部分古代诗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外国诗歌名作,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技巧。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学生以前虽然也学过不少中外诗歌,但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此,从诗歌与一般文体特别是散文的区别入手,分析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外在与内在因素。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的,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诗歌名篇都善于运用句式的重复与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分行排列的都是诗歌,诗意的形成还需要许多内在的因素,如语言运用的方式、目的,诗歌善于运用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外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情绪,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更加集中,更加生动,更富有深长的意味与感染力。所以说,诗歌不以事件的完整生动见长,而是以表达事件中人类的感受、思绪、思想为目的。这个单元所选的6篇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的《老虎》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急骤、强劲的节奏,鲜活地体现了老虎所象征的生命强度和激情。19

外国诗歌大全

外国诗歌大全而我,你的爱人,好似死神, 我们将一同发光,一同降雪霜,直等到三月使天青气爽, 带着水仙的芬芳,椋鸟的鸣啭,和散发丰收气息的时光; 如果爱情好似生命,我的亲人,而我,你的爱人,好似死神。 如果你好似被忧愁束缚的奴隶,而我好似受欢乐差遣的仆役, 我们将一生一世,一年四季, 作着爱的眼波和背叛的游戏, 晚也哭,朝也哭,泪水潸潸, 象女孩,象男孩,笑声朗朗; 如果你好似被忧愁束缚的奴隶,而我好似受欢乐差遣的仆役。 如果你好似四月的贵妇, 而我好似五月的贵族, 我们将一小时一小时把叶子抛下,又一天一天地用鲜花作画, 直到白天象夜晚一样阴暗, 夜晚又象白天一样明亮;

如果你好似四月的贵妇, 而我好似五月的贵族。 如果你好似悦乐的皇后, 而我好似痛苦的帝胄, 我们将一同去追捕爱情, 把它的飞翔的羽毛拔净, 教它的双脚能循规蹈矩, 将它的嘴套上缰绳挽具; 如果你好似悦乐的皇后, 而我好似痛苦的帝胄。 吴钧陶译 作者:梅斯菲尔德 恋海热 我一定得再到海上去,去往那孤独的大海、寂寞的天; 而我想要的只是一艘高高的船、一颗星星引着它向前,还有舵轮的反冲,海风的歌唱,白帆的振摇, 还有海面上灰濛濛的雾和灰濛濛的破晓。 我一定得再到海上去,因为那奔潮的呼唤, 那么狂野,那么清晰,我无法躲闪; 而我想要的只是一个刮风的日子,有飞驰的白云, 还有浪花的拍击,泡沫的爆裂,海鸥的长吟。 我一定得再到海上去,去学那吉卜赛人的浪漫,

去往那海鸥的路上,那海鲸的路上,那狂风锋利如刀的地方, 而我想要的只是漂泊中同伴们的海外奇谈和笑声, 还有在长长的值班后睡一个静静的觉,做一个甜甜的梦。 陈维杭译 美 我见过荒原泽地和多风山冈的破晓和黄昏, 那中庄严绮丽有如古老悠缓的西班牙旋律; 我也见过给我们带来盛开水仙的四月女神, 她还带来蓬勃滋生的青草、轻柔温暖的四月春雨。 我听过花开时节的歌唱和古老的海上歌谣, 也曾在饱孕海风的白帆下眺望过奇岛异乡; 上帝给我欣赏过多少佳音美色,但最数娇饶—— 是她的声音、发辩、眼睛和弯弯红唇的可爱模样。 西风 这温暖的风儿是西风,它充满了鸟儿的叫唤; 每当我听见西风吹拂,泪水就涌上我的双眼。 因为它来自西方乡土,来自古老的褐色山岭, 而且,西风还带来了阳春四月、带来了水仙。 对我这样困乏的心儿,西方乡土是个好地方; 那里,苹果园中都是花,空气醇得象酒一样。

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

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 中华诗词之特美(二)已完成 1 下列诗句中,运用转喻手法的是: ?A、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D、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西方的史诗也好,戏剧也好,注重的是()。 ?A、内涵 ?B、描述的方法、技巧、情节 ?C、所表达情感 ?D、所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 3 西方《诗学》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尼采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李白是诗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A、拟人 ?B、暗喻 ?C、明喻

?D、隐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按照希腊的传统,希腊最早的诗指的是史诗。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以下哪句诗没有起到起“兴”的作用?()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将仲子兮,无逾我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A、像喻 ?B、暗喻 ?C、明喻 ?D、转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西方诗歌的起源是史诗和戏剧。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是? ?A、《为诗一辩》 ?B、《诗艺》 ?C、《诗品》 ?D、《诗学》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这句词采用了以下哪种叙写手法? ?A、外应物相 ?B、隐喻 ?C、拟人 ?D、转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外应物象(objuective correlative)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2 《诗经·郑风·将仲子》采用的是“赋”这种引起感发的叙写方式。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西方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A、明喻 ?B、转喻 ?C、起兴 ?D、象征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诗学》。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过尽千帆皆不是”所用手法为举隅。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析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分类 传统政治分类

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和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 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雪莱、屈原、普希金消极浪漫主义——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英国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以作品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以作品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有神浪漫主义与无神浪漫主义。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泰戈尔、屈原、但丁 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应该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文学作品各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比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更优越,无神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比有神浪漫主义文学更先进。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只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品读,除此之外并无实际意义。 介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

初中外国诗归纳

初中外国诗归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俄国诗人-《普希金诗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中外哲理诗精选》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蝈蝈与蛐蛐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流派诗选》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夜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外国名诗三百首》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之绚烂,其义之深刻,其人物刻画之境界,让人领略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独到之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源远流长,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光辉依然令人无限神往。浪漫主义文学偏爱忧郁之美,宣扬个性主义和自我意识。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之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早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巴黎圣母院》一书情节紧张生动,人物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完美的表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希望通过自己论文写作过程来加深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巴黎圣母院》中,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纵观全书不管是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上,还是在写作的表现方式上都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浪漫主义的文艺观。 离奇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离奇的情节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非凡的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对比强烈的表现手法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除了夸张手法的运用、想象奇特之外还有什么?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正如韦勒克所说: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

外国诗歌精选一百首

外国诗歌精选一百首 外国诗歌精选一百首《诗印象》诗歌论坛徐凝选编 (美)布洛茨基一首 阿赫玛托娃百年祭 书页和烈焰,麦粒和磨盘, 锐利的斧和斩断的发——上帝 留存一切;更留存他视为其声的 宽恕的言词和爱的话语。 那词语中,脉搏在撕扯骨骼在爆裂, 还有铁锹的敲击;低沉而均匀, 生命仅一次,所以死者的话语更清晰, 胜过普盖的厚絮下这片含混的声音。 伟大的灵魂啊,你找到了那词语, 一个跨越海洋的鞠躬,向你, 也向那熟睡在故土的易腐的部分, 是你让聋哑的宇宙有了听说的能力。 刘文飞译 (美)雷蒙德·卡佛一首 河流 我蹚水,越来越深,在黑暗的河里。 夜晚,河水涌动, 回旋,当它裹住 我的双腿,紧紧抓住。 小鲑鱼冲破水面。 幼鲑冲向一边,三龄鲑另一边。 随着挤压,沙砾在靴下翻滚。 大鳞鲑狂暴的眼睛注视着。 它们巨大的头部慢慢地动, 眼睛燃烧着愤怒,浮游 在深流里。 它们在那儿。我感觉到它们在那儿, 我的皮肤刺痛。但是 还有些别的什么。 脖子上的风让我浑身紧绷。 感觉头发竖起来了, 当某样东西触到我的靴子。 越来越害怕看不见的事物。 然后是充斥在眼里的一切—— 那枝桠累累的河对岸, 身后山脉深暗的边缘。 以及这条陡然间 已变得黑暗和湍急的河流。

不管怎样,吸一口气,撒网。 祈祷不要有什么来袭。 (美)罗伯特·勃莱一首 圣诞驶车送双亲回家 穿过风雪,我驶车送二老 在山崖边他们衰弱的身躯感到犹豫 我向山谷高喊 只有积雪给我回答 他们悄悄地谈话 说到提水,吃橘子 孙子的照片,昨晚忘记拿了 他们打开自己的家门,身影消失了 橡树在林中倒下,谁能听见? 隔着千里的沉寂 他们这样紧紧挨近地坐着 好像被雪挤压在一起 郑敏译 (美)詹姆斯·赖特一首 开始 月儿投到田里一两片羽毛。 黑森森的麦苗凝神谛听。 此时, 万籁无声。 那儿,月儿的幼雏正试 它们的羽翼。 林间,一位苗条的女子抬起她可爱的 面影,轻盈地步入空中,轻盈地升上去了。我独自站在一株老树旁,不敢呼吸 也不敢动弹。 我屏息倾听。 麦苗向它自己的黑暗倾身。 而我也倾身于我的黑暗之中。 张子清译 (美)桑德堡四首 雾 雾来了, 踮着猫的细步。 他弓起腰蹲着, 静静地俯视 海港和城市, 又再往前走。 赵毅衡译 夕阳 有一种低声道别的夕阳。

诗歌集:特朗斯特罗姆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Tomas Transtr?mer)1931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著有诗集十余卷,作品曾被翻译为三十多国文字,曾获得多次国内外文学奖。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引起瑞典诗坛轰动,成为五十年代瑞典诗坛上的一件大事。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诗 许多脚步 圣像被埋在地里,脸朝上 而践踏泥土的 是车轮和鞋子,是千百个脚步, 是千万个怀疑者沉重的脚步。 梦中我走入地下一个闪光的水塘, 一次波澜壮阔的礼拜。 多么焦灼的渴望!多么愚蠢的期待! 我头上是几百万怀疑者的践踏声。 (李笠译) 树与天空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 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 这棵树有急事。它从雨中汲取生命。 犹如果园里黑色的山雀。 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 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息—— 当雪花在天空中绽开。 (李笠译·以上选自《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黑色明信片 一 日历被文字填满,未来难测。 电缆哼唱着一支没有祖国的民歌 雪落在海上,铅一样注沉静。阴影 在码头上搏斗。 二 生活之中,那死亡偶然选中 测量的人,那拜访会被遗忘

生活在继续,而衣服 从容地裁制而成。 (北岛译) 记忆看见我 醒得太早,一个六月的早晨 但回到睡梦中又为时已晚。 我必须到记忆点缀的绿色中去 记忆用它们的眼睛尾随着我。 它们是看不见的,完全融化于 背景中,好一群变色的蜥蜴。 它们如此之近,我听到它们的呼吸 透过群鸟那震耳欲聋的啼鸣。 (北岛译·以上选择自《北欧现代诗选》)挽歌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 (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① 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体现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意境。这样的例子在中西方十个人中屡见不鲜。 相同点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英美现代诗歌的创作显现出含蓄、凝重、集中、富有感情的特点跟他们的诗歌理论受中国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一些表达方式也基本相同。埃兹拉·庞德的名震西方诗坛的两句短诗《在地铁车站》含蓄、凝练,令人回味无穷:这些面庞在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朵瓣瓣 这与中国古典的“人面桃花相映红” 、“杨柳青丝” 、“梨花带雨”的意境是大致相同的,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一)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浪漫主义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 〔论文摘要〕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各国人们在表达心中对于未来美好理想的作品中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本文试从比较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入手,分别从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浪潮主要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十九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源头可以追述到古希腊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要比西方早几百年,有很多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但其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中西方浪漫主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他们心 中对于未来的美好理想,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 一、社会理想——脱离人间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中国关于社会理想的描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存在。屈原在《离骚》中,展现了其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是为人们塑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自耕自食,不问政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的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在《梦留天姥吟留别》里,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其小说《巨人传》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蓝图——特莱美修道院,反映了当时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于美好、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里,浮士德用生命建造的海滨乐园则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所梦想的理性王国的蓝图。 可以说,中国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脱离人间的桃花源,并没有具体展现;而西方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乌托邦,虽然是描绘的未来世界,但是却是描绘具体,蓝图清晰。这是由于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社会长期停滞,缺乏先进思想指导,因此古典浪漫主义作家很难具体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只能采用托古改制、游历仙境等间接方式展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西方由于有很多先进的社会思想作指导,因此他们有可能具体展现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使读者读后能受到莫大的鼓舞。 二、生活理想——超自然的曲折幻想和坦率自信的直接追求 西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理想多是关于个人主体的幸福。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多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幸福。在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是以歌颂生活、爱情为主题的。到了十九世纪,这种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生活理想逐渐升华成一种反封建、争取自由的事业理想。雪莱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塑造的革命夫妻莱昂和茜丝娜就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中国作家对于生活理想的描述,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追求功名利禄、叙述人伦上。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的生活理想中没有爱情,《牡丹亭》和《孔雀东南飞》中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但在这些爱情故事当中也会掺杂一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西厢记》中,莺莺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张生在一起,直到张生考取了 状元才默许这段婚事。 因此对于生活理想中的爱情,中国不如西方影响深远。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爱情婚姻历来是由父母、媒人包办,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压制,几乎没有自由恋 爱的权利。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较少。 除了生活理想的内容、题材不同之外,中西方作家对于这种理想的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时多是曲折含蓄,往往采用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富有浪漫主义色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 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