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统计学 选择判断题(修改)

大学 统计学 选择判断题(修改)
大学 统计学 选择判断题(修改)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

1、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3 )。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某班4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8分、85分、91分,这4个数字是( 4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变量

D、变量值

3、统计学特有的研究方法是( 2 )。

A、统计分组法

B、大量观察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4 )。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B、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

C、该市所有自行车

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5、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活动、统计调查、统计学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指标、统计资料、统计学

6、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7、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 1 )。

A、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

B、数量大小不同

C、计量单位不同

D、使用领域不同

8、某支行所有分理处是一个总体,每一个分理处是总体单位,则支行所有职工人数是(A)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指标

C 、连续变量

D 、离散变量

9、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10、一个统计总体( B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11、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B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12、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B、)。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13、年龄是( D )。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1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B )。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15、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B)

A 、绝对数

B 、相对数和平均数

C 、小数 D、整数

16、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17、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C)求平均数

A 、变量

B 、标志

C 、变量值

D 、指标

18、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A)。

A 、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 、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 、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 、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19、在研究某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时,某个工业企业生产工人人数这个概念是指( C )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标志

C 、变量

D 、标志总量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B )

A 、劳动生产率

B 、产量

C 、人口密度

D 、资金利税率

二、多项选择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的就业情况,那么( 124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个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的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2、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 235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B、工业企业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地区国企职工的工资总额是( 123 )

A、数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平均指标

D、质量指标

E、时期指标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134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三产业比例

D、居民生产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B、C、D、)。

A、人口密度

B、国民生产总值

C、全国人口总数

D、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E、投资效果系数

6、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有( A、B、D、E、)。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同质性

D、变异性

E、客观性

7、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B、D、E、)。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人口总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8、下列指标中哪些属于数量指标(A、C、D、)

A 、总产值

B 、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

9、以下指标是强度相对数的有(A、B、D、)

A、人均国民收入 B 、人口密度

C 、平均亩产

D 、人口自然增长率

E 、平均工资

10、下列属于有限总体的是(A、B、D、E、)

A 、全国人口

B 、某县乡办企业

C 、某市商业企业

D 、太空的星球

E 、某工业局所属企业的职工

1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A、B、C、D、E、)

A 、同质性

B 、大量性

C 、具体性

D 、社会性

E 、差异性

12、某企业工人月工资1000元,则(A、B、C、)

A、工资是数量标志

B、工资是连续变量

C、 1000元是变量值

D、工资1000元既是变量,又是变量值

E、工资是

指标

13、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A、C、D、E、)

A 、该市职工人数为400000人

B 、某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

C 、该市设备台数75000台

D 、全市产值40亿元

E 、某企业产值20万元

14、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是( A、C、)

A 、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B 、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 、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 、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E 、人口按地区分组

15、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不同的,下面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D、E、)。

A 、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

B 、某人的性别

C 、一台完好的设备

D 、设备完好率

E、平均身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比率时,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 A. )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4 )。

A.变量值的大小

B.组数

C.组中值 D.各组的界限

3、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4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1 )。

A.520

B.510

C.530 D.540

5、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5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2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以下哪种调查的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一致的( 1 )。

A.工业普查

B.工业设备普查

C.职工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7、某灯泡厂对产品质量进行大检查,应该选择( 4 )。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

8、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B )。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9、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C )。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0、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 )。

A.分院数

B.教师数

C.学生数

D.专业数

11、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12、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C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13、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D)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14、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C)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5、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式方法是(B)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16、为了解某省钢材库存积压的情况,对该省所有钢厂组织一次专门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7、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主要由( A. )两部分组成。

A、主词和宾词

B、标题和数字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8、单项式分组适合运用于( C )

A、连续性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离散性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比较小

D、离散型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很大

19、电站按发电量的分配数列,变量是:(甲)电站个数;(乙)发电量。汽车按载重量的分

配数列,频数是:(丙)汽车数量;(丁)载重量。( C )

A、甲、丙

B、甲、丁

C 、乙、丙 D、乙、丁

20、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

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C、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23 5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B.工业企业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2、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 34 )

A.所研究问题比较重要

B.没有能力进行全面调查

C.研究目的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

D.总体单位比较集中存在着重点单位

E.经费较少

3、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5个组。这一分组( 24 )

A.是等距分组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4、询问调查法有以下几种( A.BCE )。

A.访问调查

B.邮寄调查

C.电话调查

D.观察法

E.计算机辅助调查

5、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BC )。

A.各组频率大于1

B. 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 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E. 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6、下列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C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7、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A.DE )。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C.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D.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

8、广义的统计表,按起作用不同分为(BCDE)

A.、简单表 B、调查表

C、分组表

D、汇总或整理表

E、分析表

9、普查是一种( A.CD )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连续性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

10、某地区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税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

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 A.DE )

A、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定期性调查

D、不定期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第三章数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2%,实际提高6%,则超额完成计划( d )。

A.103.9%

B.3%

C.4%

D.3.9%

2、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倍,每组次数均减少1/2,中位数( a )

A、不变

B、减少1/2

C、增加2倍

D、无法确定

3、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c )。

A、66.97%

B、105.03%

C、93.14%

D、92.78%

4、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A.116.7%

B.100.5%

C.85.7%

D.99.5%

5、已知某班40名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该班学生性别成数方差为( a )。

A.25%

B.30%

C.40%

D.50%

6、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 )。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7、平均数反映了( a )。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8、一个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差是(c)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组距

9、为统计运算方便,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R(全距)=48,k(组数)=5时,则i(组距)为(b)

A、5

B、10

C、9.6

D、9

10、下列指标中哪一个可用来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差异程度(d)

A、全距

B、平均差

C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1、中位数是变量数列中(a)的变量值。

A、中间位置

B、次数最高

C 、变量值最大 D、最终位置

1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c)。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3、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的权数是(c)

A、f

B、Σf

C、 D、X

14、下列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上述三种都不对

20、2003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

元,2004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

则2004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3年( a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做结论

21、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是( d )。

A、1

B、1/2

C、1/3

D、1/4

二、多项选择题

1、众数是( abcd )

A.位置平均数

B.总体中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

E.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2、下列可以计算众数的是(ad )的数据。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以上皆不是

3、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对比,这是因为( ac )。

A.平均数不一致

B.标准差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不一致

E.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不一致

4.中位数是( ad )。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5、如果所计算的标志变异指标接近于零,则说明(abe)

A、各个总体单位标志值没有差别

B、每个标志值都可以作为代表

C、所平均的标志值是可变的

D、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小

E、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大

6、数值平均数包括以下哪几种(abc)

A、算术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7、与变量值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abc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E、标准差系数

8、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计算离散系数来比较两个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 de )

A、平均数大的标准差亦大,平均数小的标准差亦小

B、平均数大的标准差小,平均数小的标准差大

C、两平均数相等

D、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

E、两标准差相等

9、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算术平均数( ad )。

A、已知生产同种产品的四个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B、已知生产同种产品的四个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和实际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C、已知某种产品在不同集贸市场上的销售单价和销售额,求平均价格

D、已知某种产品在不同集贸市场上的销售单价和销售量,求平均价格

E、已知总产值和职工人数,求劳动生产率

10.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bd )

A、总体标志总量

B、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C、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

E、权数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a )。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2、假定10亿人口大国和100万人口小国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抽样误差(C)。

A、两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不能确定

3、抽样调查,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调查的误差(a)

A、减小

B、不变

C、扩大

D、不确定

4、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

为2%,当概率为95.45%(Z=2)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76%与84%之间

D、小于76%

5、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

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类型抽样

B、整群抽样

C、机械抽样

D、纯随机抽样

6、农户家计调查中,按地理区域划分所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组织方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7、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 c )

A、平均数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8、(甲)某高校新生1000人,从理科中随机抽取60人,文科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英语

水平测试;(乙)从麦地总垅长中每3000市尺测竿落点处前后5尺长垅的产量进行实割实测;(丙)为研究城市青年业余时间活动情况,某城市每第10个居委会被抽取,并询问住在那里所有从16岁到30岁的青年人。上述哪项属于类型抽样?( a )

A、甲

B、乙

C、乙、丙

D、甲、乙、丙

9、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1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 )

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C、缩小为原来的1/2倍

D、缩小为原来的1/4倍

11、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件进行调查,其中废品8件,已知样本容量是产

品总量的1/20,当F(Z)=95.45%时,不合格率的抽样极限误差是( d )

A、1.35%

B、1.39%

C、2.70%

D、2.78%

12、在抽样调查中,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即提高概率,必须( c )。

A、缩小误差范围

B、确定总体指标所在的范围

C、扩大误差范围

D、是绝对可靠的范围

13、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

种检验属于( c )。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abcd )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样本容量

C、抽样组织形式

D、抽样方法(重复和不重复)

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

2、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正确的是( ae )。

A、假设检验实质上是对原假设进行检验

B、假设检验实质上是对备选假设进行检验

C、当拒绝原假设时,只能认为肯定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

对错误

D、假设检验并不是根据样本结果简单地或直接地判断原假设和备选假设

哪一个更有可能正确

E、当接受原假设时,只能认为否定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

对正确

3、抽样估计误差( ace )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消除的

C、是可以事先计算的

D、只有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

E、大小与抽样的方法有关

4、当样本单位数充分大时,样本估计量充分地靠近总体指标的可能性趋于1,称为抽样估计的( bd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E、以上皆不对

5、以下属于概率抽样的有(bc)

A、网民自由参加的网上调查

B、体育彩票摇奖

C、按随机原则组织的农产品量调查

D、街头随意采访

E、以上皆不是

第五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b )。

A、越小

B、越接近于0

C、越接近于-1 D、越接近于1

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b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3、年劳动生产率х(千元)和工人工资у=10+70х,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a)。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4、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a )。

A、у=6000+24х

B、у=6+0.24х

C、у=24+6000х D、у=24000+6х

5、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6、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d)。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7、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c)。

A、低度相关

B、显著相关

C、完全相关

D、高度相关

8、在回归直线y=a+bx中,b表示(c)

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9、为了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中应采用( c )

A、划分经济类型的分组

B、说明现象结构的分组

C、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分组

D、上述都不正确

10、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存在着( d )

A、比较关系

B、相关关系

C、因果关系

D、函数关系

11、某市预测今年副食品销售额,根据历史资料可以计算出副食品销售额同人均月生活费收

入、粮食人均消费量、人均月生活费支出和蔬菜年平均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 -0.916, 0.908 和0.89。采用一元直线回归预测法时,自变量应选( b )

A、人均月生活费收入

B、粮食人均消费量

C、人均月生活费支出

D、蔬菜年平均价格

12、如果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这时两个变量间的关

系称为( d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不完全相关

D、完全相关

二、多项选择题

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d )。

A、现象间确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

C、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

D、现象间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E、相关系数r必须大于0

2、下列哪些关系是不完全相关关系( bec )。

A、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

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ade ).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

C、对等关系

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

E、不对等关系

4、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有(abce)。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介于0-1之间的数

5、相关系数(abe )

A、是测定直线相关密切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

B、可以按积差法定义公式计算

C、取值范围在实数0—1之间

D、根据其值大小可以判定相关方向

E、不管用哪一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应该一致

6、进行相关分析时按相关程度可分为( abe )

A、完全相关

B、不完全相关

C、线性相关

D、非线性相关

E、不相关

7、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是( b de )。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或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可以互相推导并进行预测

D、相关分析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E、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

第六章时间序列

一、单项选择题

1、若要观察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展现出来的总态势,需要测定现象的( c )。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

2、平均发展速度是( c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3、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头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d )。

A、简单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加权序时平均法

D、首尾折半法

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d )。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D.基期水平

5、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d)。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6、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b)。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7、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d)。

A、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D、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8、某学校学生人数近年有所增加,2000年比1999年增加8%,2001年比2000年增加15%,2002年比2001年增加10%,则1999年—2002年学生人数总增长速度的算式为(c):

A、8%×15%×18%

B、8%+15%+18%

C 、108%×115%×118%-100%

D 、108%×115%×118%

9、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15%、10%、5%、8%则定基增长速度的算式为(d )

A 、15%×10%×5%×8%

B 、15%×110%×105%×108%-1

C 、115%×110%×105%×108%

D 、115%×110%×105%×108%-1

10、定基增长速度等于(d )

A 、相邻两个环比增长速度之商

B 、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

C 、环比增长速度加1的连乘积

D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00%

二、多项选择题

1、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bd )。

A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B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C 、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D 、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E 、数列中的指标数值通常通过间断登记取得

2、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ae )。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 、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D 、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E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bde )。

A 、历年旅客周转量

B 、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C 、历年商品销售量

D 、历年牲畜存栏数

E 、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4、简单算术平均数适合于计算(ac )

A 、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 、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C 、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D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E 、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5、进行长期趋势的分析方法有( abe )

A 、间隔扩大法

B 、移动平均法

C 、随机抽样法

D 、序时平均法

E 、最小平方法

6、某水产公司1997年产值为2000万元,2004年产值为1997年的300%,则年平均增长速

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ad )

A 、年平均增长速度=16.99%

B 、年平均增长速度=14.72%

C 、年平均增长速度=20.09%

D 、年平均增长量=571.43万元

E 、年平均增长量=500.00万元

7、在动态数列a 0,a 1,a 2,??a n 中,用水平法计算各期发展速度的平均值是(ace )

A 、n n X X X X ???= 321X

B 、n n

X X 1

X = C 、n R =

X D 、n n

a a 1X = E 、n

X ∏=X 第七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造纸厂2007年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 ,则该厂2007

年产品单位成本(a )。

A 、减少0.62%

B 、减少5.15%

C、增加12.9%

D、增加1.75%

2、某企业按200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3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20.5%,这说明(a)。

A、产量增长了20.5%

B、价格增长了20.5%

C、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20.5%

D、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120.5%

3、综合指数是一种(b)。

A、简单指数

B、加权指数

C、个体指数

D、平均指数

4、依据报告期销售额和个体价格指数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d )。

A、综合指数

B、算术平均数指数

C、可变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5、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2%,则物价指数为(b)

A、90.00%

B、102.04%

C、91.91%

D、109.18%

6、编制总指数的两种方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7、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b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8、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6.5%,销售量增长了6.5%,则价格( d )。

A.增长1%

B.增长6.5%

C.增长13%

D.不增不减

9、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b)

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

10、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a )

A、-6.54%

B、–3%

C、6.00%

D、14.29%

11、在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以前一时期为基期的是(b)。

A、定基指数

B、环比指数

C、静态指数

D、可变权数指数

12、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a)。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1、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bd )。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稳定作用

D、同度量作用(媒介作用)

E、调和作用

2、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bcd )。

A、工资总额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价格指数

E、农副产品收购额指数

3、已知某商场报告期销售额为3250万元,基期销售额为2600万元,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销售额为2800万元则计算可得( abc )

A、销售额指数为125%

B、物价指数为116.1%

C、销售量指数为107.7%

D、物价指数为115.8%

E、以上皆不正确

4、某企业某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去年的98%,则该指数是( bde )

A、总指数

B、个体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环比指数

5、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有(bce )。

A、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C、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D、货币购买力指数

E、劳动生产率指数

10级统计学判断单选多选题

10级统计学判断、单选、多选题 第一章 一、判断题部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4.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5.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7.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4.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7.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8.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9.离散变量可以(B)。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2、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3、同质(homogeneity):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4、变异(variation):指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5、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6、统计量(statistic):通过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称为统计量。 7、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8、概率(probability):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9、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高峰位于均数处,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完全对称地下降,但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 10、平均数(average):是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指标。 11、中位数(median):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12、医学参考值范围(medical reference range):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13、方差(variance):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4、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15、标准误(standard error):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等于原变量总体标准差除以例数的平方根,用以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16、均数的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of mean):由个体差异和抽样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17、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先对总体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 18、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是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9、Ⅰ型错误(type Ⅰ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α,为已知。 20、Ⅱ型错误(type Ⅱ error):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未知。 21、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又称把握度,为1-β,其意义是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22、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指总体参数可能所在的范围。 23、率(rate):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24、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25、相对比(relative ratio):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和倍数表示,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26、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亦称调整率,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内部构成不同的各组频率进行调整和对比的方法。 27、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一类依赖于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推断方法。 28、非参数检验(non parametric test):一类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

卫生统计学线性回归练习题

一、是非题 1.单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就是直线回归。 2.直线回归就是指自变量和应变量的观察值落在在一条直线上。 3.直线回归中预测值Y 是固定某个X 值,Y 的总体均数估计值。 4.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评价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只能推断某个自变量与应变量有关联性,不能推断无它们之间无关联性。 二、选择题 1.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 A . 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 . 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 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D . 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2.直线回归的系数假设检验() E . 只能利用相关系数r 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F . 只能用t 检验 G . 只能用F 检验 H . 三者均可 3.Y ?=7+2X 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公斤)的回归方程,若把体重的单位换成市斤, 则此方程( ) A .截矩改变 B .回归系数改变 C . 截矩与回归系数都改变 D .回归系数不变 E .截矩不变 4.直线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 A .n B .n-1 C .n-2 D .2n-1 E .2n-2 5.对应变量Y 的离均差平方和,下列哪个分解是正确的?( ) A .SS 剩=SS 回 B .SS 总=SS 剩 C .SS 总=SS 回 D .SS 总+SS 剩=SS 回 E .SS 总+SS 回=SS 剩 三、计算分析题

1.15名儿童的身高与肺死腔容积的观察值如表15-3所示。 表15-3 儿童身高与肺死腔容积的观测数据 对象号 身高(cm) X 肺死腔容积(ml) Y 对象号 身高(cm) X 肺死腔容积(ml) Y 1 110 45 9 175 102 2 116 32 10 167 111 3 123 41 11 165 88 4 130 45 12 160 65 5 129 43 13 157 79 6 142 67 14 156 92 7 147 58 15 149 58 8 153 57 试用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 (1)计算样本回归方程的截矩与回归系数; (2)进行回归系数等于0的假设检验; (3)验证是否存在F t b =的关系; (4)估计回归系数β的95%置信区间。 2.一名产科医生收集的12名产妇24h 的尿,测量其中雌三醇的含量,同时记录了产儿的体重,见表15-4。 表15-4 待产妇尿中雌三醇含量与新生儿体重 编号 尿雌三醇(mg/24h) X 新生儿体重(kg) Y 编号 尿雌三醇(mg/24h) X 新生儿体重(kg) Y 1 7 2.5 7 19 3.1 2 9 2.5 8 21 3.0 3 12 2.7 9 22 3.5 4 14 2.7 10 24 3.4 5 16 3.7 11 25 3.9 6 17 3.0 12 27 3.4 (1)试用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2)求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 (3)试求当待产妇尿中雌三醇含量为18(mg/24h)时,新生儿体重个体值的95%预测区间。

保险学原理分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 ) A.道德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C.实质风险因素 3. 使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是( A.风险因素 B.风险事故 4.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 在的( ) A.前提 B.环境 5.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 ) A.以最小成木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D.综合风险因素 ) C.风险增加 D.风险 C.可能 D.证明 B.以最小成木获取最大利润 D.解决白身面临的风险问题 《保险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以下风险最适合保险的是( ) A. 高频率高幅度 B.高频率低幅度 C.低频率高幅度 D. 低频率低幅度 2. 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和加重损失程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是 6. 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 称为( ) A. 纯粹风险 B.财产风险 C.责任风险 D.信用风 险 7. 依据( )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A. 风险的环境 B.风险的性质 C.风险标的 D.风险原因 8. 一定时期内一定数目的风险单位可能发生损失的次数,称为( ) A.损失数量 B.损失幅度 C.损失频率 D.损失概率 9. 将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依据是( ) A.风险的环境 B.风险的性质 C.风险标的 D.风险原因 10. 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引起社会财富和人身伤亡 的原因和条件,称为( ) A.实质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综合风险因素 11. 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是( ) A.纯粹风险 B.投机风险 C.投资风险 D.自然风险 12. 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是( ) A.最大可能损失 B.自留额 C.投保单位 D.危险单位 13.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冰雹直接击伤行人,则它是( ) A.风险事故 B.风险因素 C.自然风险 D.人身风险 14. 某人外出时忘记锁门,结果导致小偷进屋家具被偷,则风险因素是( ) A.小偷进屋 B.家具被偷 C.外出时忘记锁门D.某人外出 15. 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以及主观上不注意.不关心.心

统计学判断题

1.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1分) ★标准答案:错误 2.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1分) ★标准答案:错误 3.访问调查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咸本低。(1分) ★标准答案:错误 4.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1分) ★标准答案:错误 5.异距数列是各组组距不都相等的组距数列。(1分) ★标准答案:正确 6.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1分) ★标准答案:正确 7.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1分) ★标准答案:错误 8.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1分) ★标准答案:正确 9.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拘单位。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1分) ★标准答案:正确 10.大量观察法要求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1分)

★标准答案:错误 11.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 时间。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1分) ★标准答案:正确 12.三位工人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1分) ★标准答案:错误 13.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1分) ★标准答案:错误 14.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数据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1分) ★标准答案:错误 1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1分) ★标准答案:正确 16.调查时间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1分) ★标准答案:错误 17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1分) ★标准答案:正确 18.统计数据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是一致的。(1分) ★标准答案:错误 19.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1分) ★标准答案:错误 20.年代都是以数字表示的,所以按年代排列各种指标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最新保险学原理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单选题 1、风险的特征不包括( C ) A 、客观性 B 、不确定性 C 、主观性 D 、损失性 2、风险规避的方法不包括( C ) A 、风险规避 B 、损失控制 C 、风险统计 D 、损失融资 5、( B )风险因素是有形因素。 A 、道德 B 、实质 C 、风纪 D 、心理 6、对于损失概率高、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应该采用( C )的风险管理方 A 、 保险 B 、自留风险 C 、 避免风险 D 、减少风险 判断题 1、 因为买彩票赢钱可能微乎其微, 99.99% 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 所以将不会有人购买彩票。(X ) 2、 某一风险的发生具有必然性。(X ) 3、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包括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V ) 简答题 1、请简述风险融资的方法 答:为了偿付或冲抵损失而采取的资金融通的措施,称为损失(或风险)融资。 其方法主要为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 1) 风险自留 损失由个人或组织的自有资金(基金)来支付。 自留风险往往出于三种情况: ( 1)对潜在损失估计不足; ( 2)损失金额相对较低,经济上微不足道; ( 3)通过对风险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认真分析,决定全部或部分承担某些风险。 2) 风险转移( Risk Transfer ) 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风险转移的方式: 3、风险管理程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 A ) A 、风险识别 B 、风险衡量 C 、风险评价 D 、风险自留 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A A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C 持续经营 D ) B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小的安全保障 、生存目标

最新统计学复习题目答案

请各位同学全面看书复习,以书本上知识点为主,本复习题为重点,认真准备。祝大家新 年快乐,复习考试顺利!白胜陶121220。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题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打“√”,错误请打“×”) 1、参数是指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 2、统计量是指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是样本的函数× 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4、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5、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6、普查是指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 7、直方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 8、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9、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10、茎叶图(stem-and-leaf display)是用于显示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的分布,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组成的,以该组数据的高位数值作树茎,低位数字作树叶,树叶上只保留最后一位数字√ 1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12、众数(mode)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13、中位数(median)是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值√ 14、四分位数(quartile)是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15、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16、平均差(mean deviation)是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17、自由度是指附加给独立的观测值的约束或限制的个数。从字面涵义来看,自由度是指一组数据中可以自由取值的个数,当样本数据的个数为n时,若样本平均数确定后,则附加给n 个观测值的约束个数就是1个,因此只有n-1个数据可以自由取值,其中必有一个数据不能自由取值。按着这一逻辑,如果对n个观测值附加的约束个数为k个,自由度则为n-k。√ 18、标准分数的(性质)是均值等于0,方差等于1√ 19、标准分数(性质)是:z分数只是将原始数据进行了线性变换,它并没有改变一个数据在改组数据中的位置,也没有改变该组数分布的形状,而只是将该组数据变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 √ 20、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约有68%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约有95%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约有99%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21、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 22、(stratified sampling)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23、(systematic sampling) 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卫生统计学试题1

卫生统计学试题1 注:因原件较模糊,所以试题中可能有错字或答案错漏,有的请指出,仅供参考;复习主要看书本。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随机事件的概率p 等于( ) A p=0 B p=1 C p= D 040 B T<1或n<40 C T>5且n>40 D 以上都不是 10、( )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比重。 A 频率指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定比 11、t 检验的前提条件是( ) A n 较大 B 小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总体方差具有齐性 C 总体标准差已知 D 以上都不是 12、同一资料相关回归分析中,求得r t 与b t 值,其关系( )

保险学综合测试题

综合试题 保险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建筑工程队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建筑物塌陷,则造成损失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是______。 A.物质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思想风险因素 2、现代保险是从______发展而来的。 A.海上保险 B.火灾保险 C.人寿保险 D.责任保险 3、某固定资产投保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20万元,出险时财产价值为25万元,财产实际损失8万元,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保险人应赔______元。 A.5.6万 B.6.4万 C.7.2万 D.8万 4、负有支付保险费的义务的人是______ A.投保人 B.被保险人 C.保险人 D.受益人 5、某份家财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限为2002年9月23日到2003年9月22日,该合同的保险标的在2002年12月5日因保险事故发生而全损,

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额赔偿后,保险合同就终止了。该保险合同的终止属于______。 A.期满终止 B.履约终止 C.协议终止 D.解约终止 6、属于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有______。 A.减损与避免 B.抑制与自留 C.转移与分散 D.保险与自留 7、关于劳合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劳合社是一个保险公司 B.劳合社是一个承保人组织 C.劳合社的成员只能是法人 D.劳合社只经营水险业务 8、当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时,法院或仲裁机关要做出有利于______的解释。 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保险代理人 D.保险经纪人 9、从保险合同的性质看,责任保险合同具有______。 A.安全性 B.投资性 C.补偿性 D.给付性 10、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办保险业务并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人,是______。 A.保险代理人 B.保险经纪人 C.保险公估人 D.保险理算人 11、保险人在支付了5000元的保险赔款后向有责任的第三方追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 总^(population):就是根据研究目得确泄得同质研究对象得全体。 2、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得一部分有代表性得个体。 3、 同质(homogeneity):就是指所研究得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得性质或特征。 4、 变异(variation):指同质个体得某项指标之间得差异。 5、 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得指标称为参数。 6、 统计量(statistic):通过样本资料il ?算出来得相应指标称为统计量。 7、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随机抽样造成得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 Z 间得差异。 8、 概率(probability):某事件发生得可能性大小。 9、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高帐位于均数处冲间高两边低,左右完全对称地下降,但永远不与 横轴相交得钟形曲线。 10、 平均数(average):就是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得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得指标。 11、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得观测值。 12、 医学参考值范@(medical reference range):X 称正常值范饥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得 某项指标得波动范围称为该指标得正常值范鬧。 13、 方差他I 伽CC):就是徉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得平方得平均数。 14、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就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得距离得平均数,它就是离均差平方与平均 后得方根,用0表示。 15、 标准i^tstandard error):样本均数得标准差,等于原变量总体标准差除以例数得平方根,用以说明 均数抽样误差得大小。 16、 均数得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of mean):由个体差异与抽样所导致得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 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得差异。 17、 假设检验(hypothesistesting):先对总体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就是否成立 得一类统计方法得总称。 18、 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就是根据已知得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得总体,就是统计分析得目 得,包括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9、 I 型错误(type I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得Hu.这类弃真错误,发生得槪率为Q,为已知。 20、 II 型错误(type II error):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得Ho,这类存伪错误,发生得概率为B ,未知。 21、 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又称把握度,为意义就是两总体确有差别,按a 水准能发现它们 有差别得能力。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指总体参数可能所在得范围。 率(血⑹:说明某现象发生得频率或强度。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示某事物内韶^$组成部分所占得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相对比(relative ratio):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与倍数表示,用以说明一个指标 就是另一个指标得几倍或百分之几。 26、 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臥C):亦称调整率,就是采用统一得标准对内部构成不同得各组频率进行 调整与对比得方法。 27、 参数检验(paramchic test):—类依赖于总体分布得具体形式得统计推断方法。 28、 非参数检验(non parametric test):-类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得检验,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 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就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得统计方法。 22 、 23、 24

卫生统计学题库(6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一)A1型: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_____。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4.上述资料可以进一步转换为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6.统计量_____。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7.因果关系_____。A.就是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 B.可以用统计方法证明 C.必定表现 为数量间的联系 D.可以通过单独考察两个变量间关系得出 E.可以通过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来证明 (二)A2型:1.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_____。 A.目标总体 B.研究总体 C.1份样本 D.1份随机样本 E.180万份样本 2.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_____而言。 A.180万儿童 B.每个儿童 C.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 D.所有儿童 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二、是非题 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 2.假变量可以参与计算,所以假变量是定量变量。 3.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单位为“千”或“万”时可以取小数值,此时可近似地视为连续型变量。 4.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 5.如果个体间有变异,则它们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A1型:1.用频率表计算平均数时,各组的组中值应为_______。 A.本组段变量值的平均数 B. 本组段变量值的中位数 C. 本组段的上限值 D. 本组段的下限值 E. (本组段上限值+本组段下限值)/2 2.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以用_______表达。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百分条图 D.箱式图 E.复式条图 3.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_______。A.标准差越大 B.平均数越大 C.标准差、平均数都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