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习题

1. 职业病的概念、有几类多少种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

2. 铅对机体产生何种毒作用

3.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4.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5. 简述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

6. 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7. 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8.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有何区别

\

9.何谓假设检验其一般步骤是什么

10.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检验、u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条件各是什么

12.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3. 简述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4. 简述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15. 描述率的u检验的适用条件

检验有何联系与区别

16. 四格表的u检验和2

17. .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18. 简述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资料。

.

19. 直线相关与回归有何联系与区别

20. 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是什么

2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22. 流行病学在医学科学中有何作用和地位

22.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24. 什么叫现况研究它有何作用,包括哪几类型

25. 什么叫随机化抽样,医学研究中常见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26.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27.在队列研究中,相对动态人群或静态人群,其危险度估计方法有何异同

28.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病因研究中的优缺点。

}

29.何谓匹配,它有什么作用常见的匹配方法有哪些

30. 临床试验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31. 临床试验的原则包括哪些

32.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33. 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有哪些

34.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有何不同

35.如何对一个试验方法进行评价36. 诊断试验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其意义如何

(

1.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对于由一个错误实验设计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其补救办法靠A.统计方法B.数学方法

C.重做实验D.重新设计,重做实验

3.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4.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5.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其值可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

B.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

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一定不会发生

D.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为1

6.调查某地高血压患病情况,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结果在1000人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990名非患者,整理后的资料是

A. 数值变量资料

B. 二项分类变量资料

C. 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D. 以上都不是

第十四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

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2.变异系数越大,表示

A.相对变异程度越大

B.平均数越大

C.标准差越小

D.样本含量越大

3.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D.对称分布

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5.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A.统计量与参数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6.常用的平均数指标不包括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极差

7.常用离散趋势指标不包括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 50P

8.下列有关中位数(M )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B.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C. n 为奇数时,M=2/)1(+n X

D. n 为偶数时,M=()12/(2/++n n X X )/2

9.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

-

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

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

10.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分位数间距=P 75-P 25

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

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

D.可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

11.正态分布的资料有

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

B.算术均数=中位数

C.几何均数=中位数

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12.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

A.μ+σ

B.μσ

C.μ+σ

D.μ+σ

13.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参考值范围一般指

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

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14.某病患者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8,5,10,>13,则平均潜伏期为

A. 5天

B. 8天

C. 6~13天

D. 11天

`

1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区间,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

A. 45%

B. %

C. %

16.测得200例正常人血铅含量(g g 100/μ)为X,令Y=log(X),Y 服从正态分布,则该地区正常人血铅值的95%上限为: A. Y S Y 96.1+ B. Y S Y 645.1+ C.)96.1(lg 1

Y S Y +- D. )645.1(lg 1Y S Y +- 第十五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

1.已知A 药对某病有效。现发明一种增效剂B ,试图提高A 药的疗效,想通过临床试验了解A+B 的疗效是否显著地优于单用A 药的疗效,应选用:

A .t 检验

B .F 检验

C .单侧检验

D .双侧检验

2.下列哪个变量为标准正态变量

A.

s x μ- B.σμ-x C. x s x μ- D.x

x σμ- *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作身高差别的统计学检验

B.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α参考值范围评价

C.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均数来评价

D.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α可信区间来评价

4.下列哪一变量服从t 分布

A.

σμ-x B. σμ-x C. x x σμ- D. x

s x μ- 5.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 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大小

B.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标准误也增大

C.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标准差与标准误都减小

D.总体标准差一定时,增大样本例数会减小标准误

6.从同一正态分布总体中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下述范围内

A x s x 96.1±

B.x s 96.1±μ

\

C.x x σ96.1±

D. x σμ96.1±

7.参数可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

A.α -α

C.β -β

8.以一定概率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宜采用

A.抽样误差估计

B.点估计

C.参考值范围估计

D.区间估计

9.下面哪一指标较小时可说明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极差

10.两样本比较作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值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1.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犯Ⅱ类错误最小

A.α=

B.α=0.01

C.α=

D.α=

12.当样本含量n 固定时,选择下列哪个检验水准得到的检验功效最高

A.α=

B.α=0.10

C.α=

D.α=

13.在假设检验中,P 值和α的关系为

值越大,α值就越大 值越大,α值就越小

C. P 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 P 值和α值的大小无关

14.配对t 检验的无效假设(双侧检验)一般可表示为

A. 21μμ=

B. 21μμ≠

C. 0=d μ

D. 0≠d μ

15.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

}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

C.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0H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

16.当统计分析结果是差别无显著性,但所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在界值附近时,下结论应慎重,是因为

A. 如果将双侧检验改为单侧检验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B. 如将检验水准α=改为α=可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C. 如改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D. 如加大样本含量可能得到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17.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 组间组内SS SS <

B. 组内组间MS MS <

C. 组内组间总MS MS MS +=

D. 组内组间总SS SS SS +=

[

18.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有

A. 总SS =组间SS +配伍SS +误差SS

B. 总SS =组间SS +配伍SS

C. 总SS =组间SS +误差SS

D. 总SS =组间SS +组内SS

19.成组设计方差分析中,若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应有

A. F=0

B. F=1

C. F<1

D. F>1

20.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中,若不用q 检验而用t 检验,则

A. 结果更合理

B. 结果会一样

C. 会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判断有差别的概率加大

D. 会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判断无差别的概率加大

21.两样本t 检验,按α=水准,认为两总体均数相等,此时若推断有错,其错误概率为 !

A.大于

B. 小于0.05

C. β,而β未知

D. 1-β,而β未知

22.欲比较12名氟作业工人工前、工中,工后4小时的尿氟浓度,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组间与配伍组间自由度分别为:

A. 3,10

B. 2,10

C. 2,9

D. 3,9

第十六章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在某医院250个住院病人中,有6人患有肝癌,据此,可计算

A.发病率

B.患病患

C.构成比

D.相对比

2.男性的肺癌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该批标属

A.相对比

B.流行率

C.构成比

D.定基比

3.已知男性的肝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地的肝癌发病率,但甲地中女性多于男性,而乙地中男性多于女性,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A. 分性别进行比较

C. 两个率比较的2χ检验

B. 不具备可比性,不能比较

D. 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第十七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1.n足够大,样本率不接近于1或0,估计总体率95%的可信区间用

A. p

B. p

C. p

D. p

2.若仅知道样本率,估计率的抽样误差用哪个指标表示。

D. S p

3.样本率和总体率比较,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公式为

A. p-p

B. p-S p

C. p1-p2p

D. p1-p2S p

4.两组计数配对资料比较,当(b+c)<40,用哪个)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来判断两组差异的来源。

A. (b-c)2/(b+c)

B. (A-T-1)2/T

C. (A-T-1)/T

D. (b-c-1)2/(b+c)

5.两组计数非配对资料比较,每组分阳性和阴性两部分,当n>40,有一个理论数1

A. (b-c)2/(b+c)

B. (A-T2/T

C. (A-T-1)2/T

D. (b-c-1)2/(b+c)

6.某医师用新药治疗一组高血压病人23例,21例好转,估计该疗法好转率95%的可信区间,用

A. p

B. p

C. p

D.查表法

7.某医师用注射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治疗26例12人治愈,用手术方法治疗27人,22人治愈,若进行2检验,用

A. (A-T)2/T

B.(A-T-1)2/T

C. (A-T2/T

D.(A-T-1)2/T

8.某医师用电针灸加中药治疗抑郁症病人,治疗16例15人治愈,用西药治疗23人,21人治愈,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用

>

A. (A-T)2/T

B.(A-T-1)2/T

C. (A-T2/T

D. 确切概率法

9.三个样本率作比较,2)2(01.02χχ>,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0.某医师用中西药结合法治疗腰肌病病人,治疗35例其中28人好转,用单纯中药治疗27人其中16人好转,用西药治疗22人,其中16人好转,若进行

2检验,自由度为 A. 1 B.2 C. 3 D. 4

第十八章 非参数统计

1.以下检验方法中哪个属参数检验

A.t 检验 检验

C.秩和检验

D.2χ检验

?

2.等级资料比较宜用

A .t 检验 B.2χ检验

C.秩和检验 检验 3.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已知1n 、2n 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呈极度偏态的资料宜用

A.t '检验

B.t 检验

C. u 检验

D.秩和检验

4.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则

A .第一类错误增大

B.第二类错误增大

C .第一类错误减少

D.第二类错误减少

5.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 .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 .负秩和的绝对值大于正秩和的绝对值

)

C .正秩和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D .正秩和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6.三组比较的秩和检验,样本例数均为5,确定P 值时应查

A.2

χ界值表 界值表

界值表 D.三者均不可

第十九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时,如)2(05.0->n r r 时,可认为两变量X 与Y 间

A. 有一定关系

B.有直线关系

C. 一定有直线关系

D.有正相关关系

2.已知1=r ,则一定有

{

A.1=b

B.1=a

C.0.=x y S

D.Y x r S S =.

3.已知两样本,21r r =,那么

A 21b b =

B.21b b t t =

C.21r r t t =

D.两样本的决定系数相等

4.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无效假设H 0是

0: r =0

B. H 0:ρ=0

0: b =0

D .H 0:β=0

5.双变量(X , Y )中X 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相同的数后,则

A. r 和b 均不改变

B. b 改变

C. r 或b 中有一个不变

D. r 改变

6.用样本求得R=,则同一资料b 值应

A. b >0

B. b =0

C. b <0

D. b 正负不能确定

7.X Y S ,表示

A .Y 的离散程度

B.Y 对Y 的离散程度

和X 的离散程度

对Y 的离散程度

8.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距直线的

A .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B. 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 垂直距离之和最小

D. 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9. Y =14+4X 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的回归方程,若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 ,则此方程

A .截距改变 B. 回归系数改变

C. 两者都改变

D. 两者都不改变

10. 直线回归系数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A. n

B. n-1

C. n-2

D. 2n-1

11.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A.只能用r 的检验代替

B. 只能用t 检验

C.只能用F 检验

D. 三者均可

12. 当r =0时,Y

=a +bX 回归方程中

A.a必大于零B.a必等于X

C.a必等于零D.a必等于Y

第二十一章统计表和统计图

*

1.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的高低与年龄有关,据调查,3—8岁儿童是发病的高峰。为反映患者年龄的频数分布规律,统计图应选用:

A.条图B.直方图

C.圆图D.线图

2.对统计图和统计表标题的要求是

A. 两者标题都在上方

B. 两者标题都在下方

C. 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

D. 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

3.统计分析表有简单表和复合表两种,复合表指

A.有主辞和宾辞

B.主辞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

C.宾辞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

D.包含两张简单表

4.不同性质的统计资料,常需不同的统计图加以表达,一般来讲

A.连续性资料宜用直条图

B.连续性资料宜用圆形图或构成比直条图

C.按质分组的资料宜用线图

D.以上都不对

#

5.欲比较某地区1980年以来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发展速度,宜绘制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统计地图

D.半对数线图

6.拟以图示某市1990—1994年三种传染病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宜采用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统计地图

D.半对数线图

统计学选择题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第十四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第十五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

'

第十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十七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十八章非参数统计

第十九章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二十一章统计表和统计图

?

流行病学部分选择题:

第二十三章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一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

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传染病

B.地方病

C.传染病和地方病

D.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疾病和健康状况

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研究疾病的病因

E.以上均是

6.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它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7.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8.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误差是指

A.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B.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C.样本与总体之间差异

D.不同总体之间的差异

E.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

第二十四章疾病的分布

1.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

2.疾病分布是指

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3.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病、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4.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5.患病率指标来自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6.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7.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第二十五章描述性研究

;

1.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

2.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治愈率

E.病死率

3.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早期发现病人

B.早期诊断病人

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4.在爆发调查时,首先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

A.计算各种罹患率

B.形成病因假设并检验假设

C.核实诊断

D.扑灭疫情

E.制定防治措施

5.在现况调查中,偏倚的防止方法主要是

A.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校准仪器,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B.坚持多个医院选择病例,减少漏查,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C.坚持随机化抽样,减少不依从,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D.坚持随机化抽样,尽量用新发病例,暴露测量标准应统一,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E.坚持随机化分组,减少不依从,统一检测标准,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6.下面哪一项不是爆发调查的内容

A.核实诊断,证实爆发

B.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分布

C.形成有关致病因素的假设并加以检验

D.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以干预措施,一组作为对照继续观察

E.调查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第二十六章队列研究

1. 疾病与因素的联系强度,最好由以下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A. 总人群中该病发病率

B. 暴露于某因素的频率

C.相对危险度

D. p值

2. 队列研究中的成员,必须

A. 同年出生

B. 经历过同样时间

~

C. 居住在同一地区

D. 未患所研究的疾病

3.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

A.选择性偏倚

B.回忆偏倚

C.失访偏倚

D.报告偏倚

4. 下列哪一项是队列研究的优点

A. 可能研究出某种暴露因素同多种疾病的联系

B. 在调查时依靠调查对象的回忆

C. 无法正确的估计发病率

D. 省时间,省钱

5.在某工厂1000名45-50岁工人中,2000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工人为8名,如果同期该地45-50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0/10万,则这些工人死于恶性肿瘤的SMR为

A. 8

B. 0.008

C. D.

%

第二十七章病例对照研究

1.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患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患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果是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

E.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

% % % % E.无法计算

3.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P<,OR=,正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显著小于吸烟者

4.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 18

B. 16

C. 20

D. 10

E. 无法计算

5.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不吸烟者=‰,一般人群=‰,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

A. 13.7%

B. ‰

C. %

D. %

E. ‰

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 B. 9.67 C. D. E.

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E.以上均不对

8.相对危险度是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

9.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

A.设立比较组

B.研究方向由果及因

C.适用于罕见病

D.节省时间、经费

E.以上均是

10.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A.诊断准确

B.研究对象容易募集

C.研究对象容易配合

D.研究容易实施

E.以上均是

11.在分析性研究中,通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可以控制

A.入院率偏倚

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回忆偏倚

E.混杂偏倚

12.关于对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

A.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C.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D.混杂因子一定不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1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不应采取下列哪条措施

A.设计时,制定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B.设计时,进行个体或频数配比设计

C.配比时,选择尽可能多的条件加以匹配

D.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

E.分析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4.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

A.入院率偏倚

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测量偏倚

E.无应答偏倚

1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得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对病例组的询问非常认真,而对对照组则不太认真,因为研究者认为对照组不需要花费与病例组同样的精力认真调查,由此产生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测量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s偏倚

16.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

A.诊断怀疑偏倚

B.测量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s偏倚

·

17.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混杂偏倚’s偏倚

18.奈曼偏倚(Neyman bias)是指

A.诊断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E.入院率偏倚

第二十八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同于观察性研究,主要是

A.前瞻性

B.在实验室开展

C. 研究者控制研究措施的分配

D. 设立对照组

)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前瞻性

B.设立对照

C. 随机化分组

D.以上均不完全正确

3.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是

A.随机化

B.设立对照

C.盲法

D.以上均正确

4.关于盲法的介绍,下列哪个理解是错误的

A.可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

B.临床试验中最好使用三盲

C.双盲是针对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

D.盲法增加了试验的难度

5.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A.失访

B.安慰剂效应

C. 错分偏倚

D.霍桑效应

第二十九章病因研究

1.对病因含义最确切的表达是

A.病源微生物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

2.证明某因素是某病的病因须经历的步骤是

A.调查各病例,寻找其共同因素,并用此因素作实验,实验成功则病因成立

B.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中形成假设,经分析验证再进行病因推断

C.先对各病例进行检验,找出可疑病因,再作实验证实

D.从病理资料提出病因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

3.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动物实验

D.干预实验

4.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式与三角模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B.有差别地看待基本的三要素

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

第三十章诊断试验和疾病筛检

1.利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然后做进一步的确诊,以期达到疾病的早期治疗,这种形式被称为

A.疾病的防治的高危策略

B.疾病防治的全人群策略

C.疾病的筛捡

D.健康促进

E.健康保护

2.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特异度

B.敏感度

C. 似然比

D.预测值

E.以上都不是

3.在诊断方法确定之后,其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

A.特异度

B.敏感度

C. 似然比

D.患病率

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选择题参考答案:

第二十三章流行病学概述

第二十四章疾病的分布

第二十五章描述性研究

第二十六章队列研究

第二十七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十八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第二十九章病因研究

第三十章诊断试验和疾病筛检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统计学期末试题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统计学期末试题 院系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n?5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的总体中,抽出一个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数学期 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y?x7.反映的是(在回归模型中,)10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A. 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 B. yy x的影响C.和除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y x的影响由于D.的线性关系对和8.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为增长极限。描述该K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 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曲线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 D.慢性病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

预防医学(统计学部分)复习

《预防医学》(统计学部分)复习 第十四章医学统计学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总体与样本、 2.抽样误差 3. 概率和小概率事件、 4.参数和统计量 二、统计资料类型 1. 计量资料、 2. 计数资料、 3. 等级资料 三、统计工作步骤: 设计(关键的步骤)、搜集资料(统计分析的前提)、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第十五章数值变量的统计分析 一、频数表的用途、频数分布特征、频数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特征:集中趋势特征、离散趋势特征。 频数分布类型:对称分布、偏态分布(正偏态、负偏态) 二、常用平均数指标及其使用的资料; 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三、变异指标及其应用; 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四、集中趋势指标的选择判断步骤: 资料 是 抗体滴度 G 否 是 偏态、开口 M 否 X 五、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的概念 2. 正态分布的特征 3. 正态曲线下分布面积的规律 正态分布曲线下三个特殊区间面积分布的情况,对应的界值。 4.标准化变换及标准正态分布 σμ -=X u 六、医学参考值范围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定义,制定医学常考值范围的方法。 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应用的资料) 七、抽样误差 1. 抽样误差的概念 2. 抽样误差的特点: ⑴客观存在,可控制但不能消除; ⑵它是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Sx来说明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用Sp 来说明率的抽样误差大小; ⑶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标准差成正比,与√n成反比; ⑷减少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增加样本含量。 3. 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 ⑴点(值)估计: ⑵区间估计:①95%可信区间:X±1.96Sx ②99%可信区间:X±2.58Sx 附:①正常参考值范围估计: ①95%正常值范围:X±1.96S ②99%正常值范围:X±2.58S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 一.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 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二.预防医学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 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 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 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 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 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核心)( 4)代表性原则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 一.疾病的分布: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 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 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使用与小范围、短时间内 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3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 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 病程。 4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 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 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 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 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中

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汇总

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1连续性资料 1.1 两组独立样本比较 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检验。 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2 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 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 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 1.3 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 1.3.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法,SNK法等。 1.3.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Wallis法。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检验。 1.4 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 1.4.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法,SNK法等。 1.4.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检验法。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检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来说,如果是大样本,比如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如果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上面提到的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绝不能对其中的两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V”或错误的符号“X”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X) 2.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V ) 4.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5.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X)。 6.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X) 7. 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V) 8.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V) 9.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X) 10.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X) 12.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 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3.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X) 14.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X) 15. 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V) 16.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X) 17. 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X ) 18.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V) 19.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X) 20.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X)。 Z q1 p1 21. 在单位成本指数——中,'p1p1 —'弋1卩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V)。 瓦q1 P o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 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二.预防医学特点: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涵: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分布论。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5.数理模型。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核心)(4)代表性原则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一般为1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环比发展速度 B年距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为主体。 A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检验法 B t检验法 C2χ检验法 D F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应选()。 A 90% B 95.5% C 96% D 3 % 96 % 5. 95 % 90+ +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A H为真时拒绝0H的概率 B0H为真时接受0H的概率 C H不真时拒绝0H的概率 D0H不真时接受0H的概率 16、有三批同种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废品量相应为25件、30件、45件,则 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预防医学统计学复习总结题

预防医学习题 1. 职业病的概念、有几类多少种?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 2. 铅对机体产生何种毒作用? 3.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4.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5. 简述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 6. 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7. 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8.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有何区别? 9.何谓假设检验?其一般步骤是什么? 10.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1.t检验、u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条件各是什么? 12.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3. 简述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4. 简述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15. 描述率的u检验的适用条件 检验有何联系与区别? 16. 四格表的u检验和2 17. .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18. 简述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资料。 19. 直线相关与回归有何联系与区别? 20. 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是什么? 2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22. 流行病学在医学科学中有何作用和地位? 22.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24. 什么叫现况研究?它有何作用,包括哪几类型? 25. 什么叫随机化抽样?,医学研究中常见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26.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27.在队列研究中,相对动态人群或静态人群,其危险度估计方法有何异同? 28.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病因研究中的优缺点。 29.何谓匹配,它有什么作用?常见的匹配方法有哪些? 30. 临床试验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31. 临床试验的原则包括哪些? 32.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33. 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有哪些? 34.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有何不同? 35.如何对一个试验方法进行评价?36. 诊断试验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其意义如何?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库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561421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122--∑∑n n x x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其标准差(D)。 A.扩大√a倍 B.扩大a倍 C.扩大a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C)。 A.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填空

医学统计学问答题(含答案)

简答题 0.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答:(1)算术均数:适用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 (2)几何均数:适用于频数分布呈正偏态的资料,或者经对数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及等比数列资料。 (3)中位数:适用各种类型的资料,尤其以下情况: A 资料分布呈明显偏态; B 资料一端或两端存在不确定数值(开口资料或无界资料); C 资料分布不明。 1.对于一组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除样本含量n 外,还可计算 S X ,和S X 96.1±,问各说明什么? (1)X 为算数均数,说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 (2)S 为标准差,说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离散趋势 (3)S X 96.1±可估计正态指标的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即此范围在理论上应包含95%的个体值。 2.试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的联系和区别。 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 原始值X 无需转换 作u=(X-μ)/σ转换 分布类型 对称 对称 集中趋势 μ μ=0 均数与中位数的关系 μ=M μ=M 参考: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为0,标准差为1;正态分布的均数则为μ,标准差为σ(μ为任意数,而σ为大于0的任意数)。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只有一条,而正态分布曲线是一簇。任何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标准正态变换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特例。 3.说明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1)描述频数分布的类型 2)描述频数分布的特征 3)便于发现一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4)便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和处理 4.变异系数的用途是什么? 多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时,如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的比较;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如儿童身高与成人身高变异程度的比较。 5.试述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 (1)X 轴与正态曲线所夹的面积恒等于1或100%; (2)区间μ±σ的面积为68.27%,区间μ±1.96σ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58σ的面积为99.00%。 6.试举例说明均数的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7.标准正态分布(u 分布)与t 分布有何不同?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___描述统计________ 和_推断统计___________ 。 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___分类数据 ______ 、__顺序数据 ______ 和__ 数值型数据 ______ 。 3、按照数据的收集方法的不同,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_观测数据_______ 和_实验数据 ________ 。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截面数据________ 和_时间序列数据 5、总体可分为____ 有限总体____ 和__无限总体 ______ 两种。 6、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__样本________ 。 7、参数是用来描述_总体特征 ________ 的概括性数字度量;而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 字度量,称为_统计量_______ 。 8、按取值的不同,数值型变量可分为_离散型变量 __________ 和_连续型变量 _______ 。 9、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之一就是指标是说明__总体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而标志则是说明___总体单位_________________ 特征。 10、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有_离散型 ________ 变量和_连续型________ 变量之分。 11、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两种。 1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___数值型数 据__________ 。 13、数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数据,其所有的方法可分为_描述统计_______________ 方法和 _____ 推断统计 _________ 方法。 14、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15、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称作指标。 16、若要研究某班学生的成绩,则统计总体是该班所有学生。 17、通过调查或观察得到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数据。

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试卷

2007级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计量资料 2. 计数资料 3. 等级资料 4. 总体 5. 样本 6. 抽样误差 7. 频数表 8. 算术均数 9. 中位数 10. 极差 11. 方差 12. 标准差 13. 变异系数 14. 正态分布 15. 标准正态分布 16. 统计推断 17. 抽样误差 18. 标准误 19. 可信区间 20. 参数估计 21. 假设检验中P的含义 22. I型和II型错误 23. 检验效能 24. 检验水准 25. 方差分析 26. 随机区组设计 27. 相对数 28. 标准化法 29. 二项分布 30. Yates校正 31. 非参数统计 32. 直线回归 33. 直线相关 34. 相关系数 35. 回归系数 36. 人口总数 37. 老年人口系数 38. 围产儿死亡率 39. 新生儿死亡率 40. 婴儿死亡率 41. 孕产妇死亡率 42. 死因顺位

43. 人口金字塔 44. 灵敏度 45. 特异度 46. 误诊率 47. 漏诊率 48. 阳性似然比 49. 阴性似然比 50. Youden指数 51. ROC曲线 52. 统计图 二、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 A.样本B.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D.个体 2.总体是由()。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D.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B.方差 C.极差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 C.中位数D.标准差 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C.几何均数D.平均数 10.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 A.方差分析B.t检验 C.两者均可D.方差齐性检验 1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配伍等于()。

统计学期末考试

《统计学》课程习题(修订) 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4 根据上表指出:(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5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手机拥有量B商品库存额C市场占有率D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G人口出生率H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3)质量指标有:;(4)数量指标有:; (5)离散型变量有:;(6)连续型变量有:。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

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 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 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 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 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 (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8.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金额如下表,试求这批 9.某厂长想研究星期一的产量是否低于其他几天,连续观察六个星期,所得星期一日产量为100、150、170、210、150、120,单位:吨。同期非星期一的产量整理后的资料为: 要求: (1)计算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 (2)计算非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 (3)比较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哪一个大一些。 10 要求:(1)比较两个单位工资水平高低;(2)说明哪一个单位的从业人员工资的变异程度较高。 11.根据下表绘制某地区劳动者年龄分布折线图(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