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患有吞咽障碍的人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种训练法的原理和应用。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的原理基于一种称为"门德尔松反射"的生理现象。这种反射是指在舌根和喉咙之间的区域被刺激时,会引起喉部肌肉的收缩,从而促进食物的下咽。在正常情况下,门德尔松反射是自动发生的,但在某些疾病或外伤的情况下,这种反射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吞咽障碍等问题。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刺激门德尔松反射来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具体来说,训练师会使用一种称为"口腔刺激器"的工具,将其放置在患者的舌根和喉咙之间,以刺激门德尔松反射。这种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使用冰块或者让患者吞咽口腔中的食物。

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师会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门德尔松反射的刺激。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改善食物和液体的进食问题。

除了恢复吞咽功能外,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这是因为在进行训练时,刺激舌根和喉咙之间的区域可以促进口腔和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从而提高发音和语言流利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性。此外,训练师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这种训练。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吞咽障碍和改善语言能力的方法。通过刺激门德尔松反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发音和语言流利度。在进行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性和规范操作,以确保训练效果。

吞咽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的训练 一、目的 吞咽障碍治疗目的是恢复或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改善因不能经口进食所产生的心理恐惧与抑郁,增加进食的安全,减少因食物误咽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吞咽功能训鄊包括基础训练和治疗性进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治疗进食训练则是使用食物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补偿手以进行的训练。 二、间接训练 (1)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 1)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障碍不仅阻碍咀嚼和吞送,对咽部期吞咽反射的开始也有很大影响。以下例举的粗大运动有助于在咀嚼吞送时增强与运动相关的口腔周围肌肉的肌力,改善控制能力。 i.口唇闭锁 ii.下颌开合 iii.舌部运动 2)颈部放松前后左右放松颈部,或做颈部通过左右旋转运动以及做提肩、沉肩运动,,重复此运动。3)寒冷刺激法

i.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此方法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使吞咽反射容易发生。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中止。 ii.流涎对策 4)构音训练 5)呼吸训练 i.通过提高呼吸控制能力来控制摄食—吞咽时的呼吸ii.为排除气道侵入物而咳嗽:强化腹肌,学会快速随意的咳嗽 iii.通过学习腹式呼吸来缓解颈部肌肉过度紧张 iiii.改善胸廓可动性 6)用力法按住墙壁或桌子大声喊,或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边用力做抬起坐椅的动作边发声。 7)咳嗽训练 8)门德尔松手法对于喉部可以上反的患者,让其空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吞咽时让患者以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位置保持数秒。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置于环状软骨上,感受喉部上抬。对于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者可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来促进吞咽。即使喉部上抬无力,只要开始抬高,治疗者即可用置于环状软骨下方的手指推住喉部并固定。首先让患者感觉喉部上抬,上抬渐变为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患有吞咽障碍的人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种训练法的原理和应用。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的原理基于一种称为"门德尔松反射"的生理现象。这种反射是指在舌根和喉咙之间的区域被刺激时,会引起喉部肌肉的收缩,从而促进食物的下咽。在正常情况下,门德尔松反射是自动发生的,但在某些疾病或外伤的情况下,这种反射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吞咽障碍等问题。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刺激门德尔松反射来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具体来说,训练师会使用一种称为"口腔刺激器"的工具,将其放置在患者的舌根和喉咙之间,以刺激门德尔松反射。这种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使用冰块或者让患者吞咽口腔中的食物。 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师会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门德尔松反射的刺激。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改善食物和液体的进食问题。 除了恢复吞咽功能外,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这是因为在进行训练时,刺激舌根和喉咙之间的区域可以促进口腔和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从而提高发音和语言流利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性。此外,训练师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这种训练。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吞咽障碍和改善语言能力的方法。通过刺激门德尔松反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发音和语言流利度。在进行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性和规范操作,以确保训练效果。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这些吞咽康复技术你都会吗?2017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新进展

这些吞咽康复技术你都会吗?2017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新进展 脑卒中是世界首要致残因素和第二大致死原因,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吞咽障碍属于功能性吞咽障碍,病变部位在大脑皮质、皮质下及脑干,障碍可发生于吞咽各期。神经重塑一直是神经康复的研究基础。功能的可塑源于结构的重组,脑卒中后功能的修复涉及不同的脑区、不同层次的可塑性改变,如相关脑区或核团的网状结构、细胞内结构和突触水平的改变,其中突触的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决定脑的可塑性。 关于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较多,现将近年来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进展总结如下,主要有物理因子治疗、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治疗技术。 一、物理因子治疗 1.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注意电极贴敷位置,应以舌喉复合体上抬为目的,贴在舌骨上肌群体表位置,电针以刺激甲状舌骨肌为宜,结合主动吞咽训练治疗效果更好。 2.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用于肌肉增强训练,属于正反馈训练,将EMG输出信号显示给患者,让患者有意识增强吞咽肌的收缩,使输出信号EMG提高,以此不断强化刺激,最终提高吞咽肌的有效收缩

功能,配合用力吞咽或门德尔松吞咽效果更好。兰月等使用HRM评价sEMGBF及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 UES 功能的即时影响,指出sEMGBF 可以显著延长UES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NMES会显著增加UES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3.重复经颅磁刺激 Verin和Leroi评估1Hz的低频rTMS治疗脑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们采用1Hz的rTMS,刺激强度为120%运动阈值,每天一次,每次刺激 20rain,共持续5d,刺激部位是下颌舌骨肌的健侧大脑的皮质代表区,根据下颌舌骨肌的肌电活动确定。记录下颌舌骨肌肌电活动,并采用吞咽障碍指数和电视荧光透视检查评估疗效。电视荧光透视检查记录指标包括:① 口腔运送时间;② 吞咽反应时间; ③ 咽腔运送时间;④喉关闭时间。该项研究结果表明,rTMS治疗后,吞咽的协调性改善,进食流质和糊状食物的反应时间缩短。在rTMS疗程结束时立即见效,并可持续2周。此结果也说明,咽肌的运动皮质代表区能调节口腔期和咽期的吞咽过程。吞咽的协调性改善可直接影响吞咽功能,因为它减少了糊状食物存咽腔的残留和流质的误吸,因此认为TMS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4.球囊导管扩张术 此技术工作原理与牵拉技术中的肌筋膜松解术原理相同,适用于CPD。兰月等提出球囊扩张术对脑干病变后环咽肌失驰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咽期及食管期症状,配合主动吞咽或NMES,临床疗效更好。Dou等探讨两种不同模式(主动和被动)球囊扩张治疗CPD的疗效,发现主动扩张疗效更好。导管球囊扩张术的主

针对食管期的吞咽训练

针对食管期的吞咽训练 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法患者做吞咽时喉部上抬动作,并在最高处维持2~3秒。此动作可以牵动食管上括约肌,改善其松弛能力,从而使食物在吞咽时顺利进入食管期。 5.3电刺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极的更新,颈部电刺激技术已为吞咽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只要有神经肌肉低频点刺激和肌电生物反馈技术。 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师使用一种专门针对吞咽障碍的电刺激器,经过皮肤对颈部吞咽肌群进行低频电刺激,帮助维持或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并通过增强肌力和提高速度而使喉提升功能改善,从而改善吞咽功能。目前主要代表产品是吞咽障碍电刺激治疗仪Vital Stim。 5.3.1治疗参数 该吞咽障碍电刺激治疗仪属低频电刺激范畴,其刺激参数为双向方波,波宽700ms,输出强度0~15mA,频率为变频固定,有固定通断比,使用专用体表电极,电极在颈、面部有4种方法可供选择。此治疗仪的输出波形虽为双向方波,但在正负半波(各为300ms)之间有100ms的间歇。 5.3.2适应症 各种原因所致神经性吞咽障碍是该项治疗的首选适应症,其次,头、颈、肺癌症术后,面、颈部肌肉障碍。 5.3.3电极放置方式 ①最常用的放置,98%可采用,此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在严重吞咽困难时,沿正中线春之排列所有电极,将第一电极刚好放置于舌骨上方,第二电极紧挨第一电极下放置,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第三和第四电极按前两个电极之间的等距离放置,最下面的电极不应放置在环状软骨之下。通道1主要作用于舌骨上及舌骨下肌肉系统;通道2则作用于舌骨下肌肉系统。

②对伴有原发性会厌谷滞留和喉部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考虑这一电极放置方法,通道1仅位于舌骨上方,水平排列电极;通道2沿正中线水平排列电极,最上面的电极放置于甲状上切迹上方,最下方的电极放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下方。该放置方法的上方通道电流主要作用于会厌谷和舌基部周围肌肉系统,下方通道电流主要作用于舌骨下肌肉,强度足够情况下,电流还可作用于喉内肌。 ③在中线两侧垂直排列通道,最下方电极恰位于或放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但应注意不要向旁侧果园放置电极,以免电流通过颈动脉窦,电流主要作用于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和甲状舌骨肌,当电流够强时,电流将向深部穿透并还可以到达舌骨咽肌,可能情况下,可到达上咽缩肌和中咽缩肌。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咽部及喉部运动缺陷。 ④将通道1电极置于颏下方,通道2电极放置于面神经颊支位置上。通道1刺激舌外夫肌群和某些舌内附肌肉组织及舌骨上肌肉,促进咽部上抬;通道2刺激面神经,引发面部肌肉收缩,颊肌和口轮匝肌失口腔期吞咽困难的目的肌肉。此放置方法适合治疗口腔期的吞咽困难。 5.3.4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①严重痴呆并不停说话的患者 ②由于使用鼻饲管而严重反流患者 ③药物中毒所致吞咽困难的患者 ④不要直接在肿瘤或感染区使用 ⑤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慎用 ⑥带有其他植入电极的患者慎用 ⑦不要在主动运动禁忌处使用 ⑧癫痫发作患者慎用 ⑨不要直接在颈动脉窦使用电极 吞咽功能障碍现在并不为太多人所重视,但是它的危害却真的很大。健康人每天约需吞咽600次,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35%~45%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都存在吞咽障碍。这些患者中约半数无法在发病后第一周内恢复吞咽功能,从而在卒中后出现长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有报道称其发病率超过50%。吞咽功能障碍主要会引起两个问题:1、无法正常饮食引起的营养不良;2、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这两个问题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要观察的是其进食情况,能不能安全进食的问题,注意观察进食是否有梗阻感,进食时头部姿势的变化,饭后是否出现声音嘶哑,有无体重下降等。如出现以上问题则需要考虑有可能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按照原则脑卒中患者都应进行吞咽功能筛查。临床上经常使用量表进行筛查,最常用的量表是洼田氏饮水试验。 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 I级:可一次喝完,无呛咳 II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III级: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 IV级: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 V级:频繁呛咳,难以全部喝完 正常:I级,5秒之内;可疑:I级,5秒以上或II级;异常:III-V 级。 洼田氏饮水试验是检查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中较为简单的一项筛查。对吞咽功能障碍检查更为精准的是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VFSS是目前公认最全面、可靠、有价值的吞咽功能检查方法。吞咽困难分三期:口腔期、咽期和食道期。通过VFSS检查能够观察到侧位及前后位像,微小误吸可以继续检查,不但检查吞咽障碍的现象,还要探讨其机制并确定安全吞咽的方式。

咽期吞咽困难主要有两种临床表现:误吸和滞留。误吸有三种情况:吞咽前误吸、吞咽中误吸以及吞咽后误吸。判断误吸发生在哪一期以及误吸的原因和患者吞咽后食物滞留在什么位置至关重要。VFSS 能够准确检出患者吞咽障碍的原因,以便康复医生及治疗师对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分为三个部分 一、代偿性治疗 通过代偿的手段使患者误吸及滞留的程度减轻。调整进食姿势使患者半坐位进食,注意头的位置摆放,患者一般呈低头姿势进食。而如果患者有一侧的IX、X颅神经麻痹,那么左侧IX、X颅神经麻痹的患者则需要向左侧转头,右侧麻痹则向右侧转头。然后是食物的调整,流食容易吞咽,但也更容易误吸,固体食物不容易吞咽,但误吸发生率也相对较少。所以如果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应采取半流食饮食,其有一定的粘度,同时容易吞咽,不易误吸。 王教授还提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食环境也很重要,应使患者处于安静的就餐环境中。同时,还应保持口腔卫生,如口腔卫生保持不好,食物进入气道里容易引起感染。 二、间接训练(不需要食物) 临床常采用两种方法,感觉刺激和感觉运动刺激。感觉刺激最常用的是冰刺激(温度觉及触觉刺激),用棉签沾冰水来刺激患者的舌腭弓、舌根部。通过这种方式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反射。吞咽食物被推进到舌后三分之一时就不受自主意识控制进行吞咽,这就是吞咽反射的作用。此处刺激与刺激咽后壁有一定的区别,吞咽反射是将食物向食道推进,而咽后壁反射(咽反射),是呕吐反射,如患者过量吃药或者食物中毒,使用咽反射能够有效排出胃内容物。 王教授强调,最安全的方式是刺激舌根部或舌腭弓。其他也还有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1、定义通过放松头颈部肌肉并增强口周肌群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改善吞咽功能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存在头颈部紧张因素或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镜子、压舌板、纱布、乳胶手套。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颈部放松训练:点头、仰头、左右偏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动作须缓慢。 (2)口唇闭锁训练: 1)患者面对镜子训练抿嘴动作,对无法主动完成动作的患者,可予以辅助; 2)也可让患者做鼓腮练习,并在鼓腮的同时使用适当阻力挤压两腮; 3)还可进行吹口哨、做鬼脸或夸张表情等方式训练。 (3)下颌运动训练: 1)练习张口动作,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冰棍刺激或轻柔按摩,也可在局部进行温热理疗,使咬肌放松,软组织伸展性得到改

善; 2)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让患者体会咀嚼过程中开合下颌的感觉; 3)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4)舌体运动训练:可参考构音障碍章节中的舌感觉运动技术,包括舌的前后伸缩训练、舌尖舔吮口唇周围和齿颊间隙的训练和舌根抬高抵抗压舌板训练。 5、注意事项 (1)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吸吮反射和掌颌反射,也可因训练口唇部位动作而诱发强哭强笑动作,此时口唇闭锁训练应注意避免过度强化局部肌肉的痉挛模式。 (2)伴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下颌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应避免过度忍痛训练,必要时可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注射治疗。 (3)如果有舌体萎缩时,可用纱布保护下进行适度的舌体牵拉,但始终要强调患者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4)颈部放松训练时,有严重颈椎病患者应注意动作幅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 二、咳嗽训练 1、定义通过训练患者的咳嗽技巧,提高咳嗽效率,降低误咽、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等吞咽障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摘要】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常见、多发病。在我国该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约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脱水及营养 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估、早 期康复的意义、心理康复、吞咽训练、气道保护障碍的训练、理疗等护理内容。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270-02 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常见、多发病。在我国该病发病率高,预 后差,约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 会带来沉重负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吞咽功能障碍是指固 体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而这往往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急性期的发生率为4l%,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l%[1,19]。吞咽障碍主要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 。吞咽障碍影响患者进食,可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 复训练,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4,6]。因此,对吞咽障碍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至关重要。本文就脑卒中患者吞 咽困难的康复及护理进展介绍如下。 1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估 为确定脑卒中吞咽障碍存在与否、障碍程度已经残存的吞咽能力,应进行康 复检查与评估[5,15]。吞咽障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洼田饮水试验,试验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 喝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 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 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 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 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 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19]。 此外,摄食与吞咽能力的分级评估可对残存的吞咽能力做进一步的了解,适 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7,9]。可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定条件:帮助的人, 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疗效判定标准: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显效:吞咽障 碍缓解2级,或接近正常[17]。 2 早期康复的意义 脑卒中神经受损导致运动障碍,其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时间,干 预越早越好[3,16]。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 即中枢

门德尔松保护法

门德尔松保护法 吞咽障碍是严重影响帕金森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导致 的误吸及极度消瘦、免疫力差又是帕金森病病人高死亡率的直接原因,门 德尔松手法可以增加食管上段括约肌及食管壁打开的幅度和时间,操作方 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我科针对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的病人予以门德 尔松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9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 院神经科及老年病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的病人共44例,按照轻、中、重随机区组分配至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人性别及年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帕金森病诊断参照中国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吞咽困难为Ⅱ级~Ⅳ级,因Ⅴ级病人呛咳、误 吸发生率高,未纳入本研究。排除脑卒中、咽喉恶性疾病、外伤等所导致 的吞咽困难,排除合并严重认知障碍、严重运动障碍不能理解及配合康复 训练的病人。 训练方法 对照组遵循常规的针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为 常规康复训练的两个主要部分。治疗组在运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门德 尔松训练法。 1、吞咽障碍基础康复训练 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颈部放松训练,主要包括:颈部的前屈、 后伸,颈部的左、右旋转,颈部的侧屈和耸肩运动;寒冷刺激训练;构音 训练,反复地训练发“k”“a”“Y”“e”音;声带闭锁训练及其咳

嗽训练;吞咽模式的训练,让病人参照治疗师动作,学习张口、闭嘴、鼓腮、吸吮等面肌训练。每日训练30min,每周进行5次。摄食训练:病人取高卧位,颈部前屈30°,每次喂食5mL糊状食物,嘱咐病人多次进行吞咽,每日1次,每次10min,1个月为1个疗程。 2、门德尔松训练方法 喉部可以活动的病人,治疗师将食指放在病人甲状软骨上,中指放在环状软骨上,感觉到喉结上抬在进行吞咽动作时,指导病人在上抬的位置保持数秒,或者指导病人将舌部顶住硬腭,然后让病人开始屏住呼吸,持续数秒;对喉结不能上抬的病人,治疗师上推病人的喉结,感觉喉结开始上抬时,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环状软骨下方,轻捏喉结并轻轻往上推,持续数秒。每天1次,每次训练10min,1个月为1个疗程。 评定标准 所有入组病人需在入院后24h内进行首次评估,评估每例病人吞咽功能,当别疗程结束后完成第2次评估,由同一医生完成两次评估。 1、吞咽困难的评定 应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法评定病人的吞咽功能。病人取坐位,予30mL温水口服。 Ⅰ级:5s内能顺利1次将水咽下; Ⅱ级:1次饮尽无呛咳或分次饮尽无呛咳; Ⅲ级:可以1次饮尽但有呛咳; Ⅳ级:2次以上饮尽且有呛咳;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1.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活动相关器官进行功能训练,也称间接训练。 (1)头颈控制训练:头颈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口腔颜面部的运动功能,因此在床旁就应进行头颈控制训练。训练方法:身体朝前坐正,头部从正中开始,分别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做旋转运动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再回至正中位。(2)口唇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 u -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若患者口唇肌群无力时,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按摩等可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唇闭合力度训练,让患者在闭合的两唇之间放置一压舌板,用两手指在压舌板的两端向下压,口唇应尽量保持闭合状态;也可用系线的纽扣置于口内,向外牵拉纽扣,患者闭唇尽量不让其拔出。在训练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口唇始终保持在正中位置。(3)颊肌运动:要求患者轻张口后闭上, 然后做鼓腮动作, 随后轻呼气;也可让患者作吸吮手指的动作, 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每日2次, 每次重复5遍。 (4)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大多数患者下颌运动幅度不充分,治疗者应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

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5)舌体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 (6)软腭训练: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7)喉部运动:喉上提训练方法是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2~3秒,后在颌下施加压力,嘱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住硬腭或进行辅音的发音训练。目的是改善喉入口的闭合能力,扩大咽部的空间,增加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的被动牵张力。?????????????????????? (8)口腔感知觉训练:指导患者用温水和冰水交替漱口进行冷热温度刺激,或给予不同味道的食物如柠檬、辣椒、糖等进行味觉刺激。 (9)冰刺激: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冷刺激可以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改善吞咽过程中神经肌肉的活动,增强吞咽反射,减少唾液腺的分泌。 ??? (10)咳嗽训练:咳嗽是机体清除进入喉内异物的一种条件反射。典型的咳嗽反射是深吸气,声门裂关闭,胸腔和腹腔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 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风痰阻络证:吞咽困难、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兼有恶风头痛,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浮或弦滑。 2.肝肾亏虚证: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足废不能用,足冷面赤,口干不欲饮。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3.气虚血瘀证:吞咽困难、言语不利,身倦乏力,少气懒言;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舌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三)康复评估 1.吞咽功能临床评价量表; 2.洼田饮水测试和反复吞咽吞咽测试; 3.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 4.吞咽造影; 5.摄食评估。 二、康复治疗方法 (一)康复训练 1.感官刺激 (1)触觉刺激:用手指、棉签、压舌板等刺激面颊内外、唇周、整个舌部

等。 (2)咽部冷刺激及空吞咽:用棉棒粘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3)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果汁或菜汁(酸、甜、苦、辣等),刺激舌面各部味觉。 2.吞咽肌功能训练 ①面颊肌、颈部运动:患者张口吸气后鼓腮,随后呼气轻轻吐出气体;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然后在颌下施加向上作用力;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硬腭); ②舌肌运动:患者向前伸出舌头,然后左右摆动,再用舌尖舔上、下唇并抵压硬腭部; ③吞咽反射训练:让患者用力吸棉签上的水,然后马上做吞咽的动作。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吹气球训练、强化声门闭锁训练,也可利用呼吸训练器。 4.物理因子治疗 ①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对喉部肌肉实行电刺激治疗,电刺激可通过刺激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促动喉上抬。 ②其他物理因子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疗法。 5.直接摄食训练 患者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便可介入摄食-吞咽直接训练,(1)在治疗师的协助下患者能够搅拌口中食物(2)至少能看到吞咽反射(喉部向上向前)(3)有适当的咳嗽水平能够清除进入气管的异物。 6.气道保护吞咽手法 不同障碍类型患者利用不同的气道保护手法。有声门上吞咽法、超声门上吞咽法,用力吞咽法和门德尔松法。 (二)针刺疗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价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价 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最主要病因,其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的风 险明显高于无吞咽困难患者[1]。对吞咽障碍患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选患例均符合(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经CT或MRI证实为 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2) GCS为15分;(3)临床确诊为神经源性吞咽困难;(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2)可能发生严重误吸;(3)有痴呆病史 或合并失语及认知障碍者;(4)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符合标准的卒中单元患者160例为康复组; 普通病房患者8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方法 1.2.1 康复组:由神经内科、康复科、心理科医生及营养师、护士共同组成医疗协作组,在 患者入院后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规范药物治疗方案,康复医生与神经内科医生 共同第一时间接触患者,进行康复功能初期评定,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进 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患者入院48 h内于病床旁的早期吞咽护理:(1)准备必备的急救设备及进食器具;(2)环境舒 适;(3)每日2次口腔护理;(4)选择最佳的进食体位;(5)选择适当的食物性状;(6)选择合适的“一口量”;(7)患者面颊、唇、舌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患者病情稳定后72 h于康复科治疗室进行吞咽功能训练:(1)颈部活动;(2)呼吸训练;(3)发音训练;(4)口唇舌部肌肉力量训练;(5)口唇舌协调 性训练;(6)冰刺激训练:冰棒刺激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并嘱其做空吞咽动作;(7)低频电刺激治疗:4个治疗电极,分别置于双颊部及喉部进行刺激;(8)吞咽技巧训练:声门上吞咽,门德尔 松手法等吞咽技巧训练。以上治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随临床症状改善逐渐增加治疗的 主动训练成分。 心理干预:吞咽障碍患者心理支持治疗应贯穿训练始终,让患者尽量多的了解吞咽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并提供良好的安静的就餐环境,消除患 者焦虑不安情绪。 健康宣教:由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对吞咽困难患者及家属分别就正常吞咽过程, 排痰法的指导、进食辅助器具的选择、食物成分及性状的选择等内容进行讲解,每周1次, 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 卒中评价:卒中单元医疗协作组每周召开1次卒中患者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讨论、调 整治疗方案。 1.2.2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普通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于病情稳定后72 h只接受单纯参 与吞咽运动的肌肉力量及协调性功能锻炼。 1.3 评定及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患者吞咽运动功能协调性采用 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进行评定:患者端坐位,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能顺利1次将水咽下为I级,计0分;2次以上无呛咳为II级,计2分;1次咽下但有呛咳 为III级,计4分;2次以上有呛咳为IV级,计6分;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为V级,计8分。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I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 评定II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III级以上。

吞咽障碍SOAP病例分享

吞咽障碍SOAP病例分享 1Subjective(主观资料):基础资料姓名:刘某 性别:男 年龄:58岁 婚姻状况:已婚职业:个体经营者出生地:广东省家庭住址:广东省XX县XXXXXXX入院日期:2016年11月21日主诉:头晕伴吞咽困难1月余。现病史患者于2016-10-16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右侧额颞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搏动性,伴有烦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行走不稳,视物旋转,视物重影,无视物黑曚,四肢抽搐,二便失禁。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颞叶及右侧小脑梗塞(软化灶),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遂于2016-10-19日转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予以镇静、抗精神异常、改善脑循环、抗自由基、营养脑细胞、补充维生素B1及护胃等对症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痰多等肺部感染症状,予以吸氧及舒普深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好转,病情稳定后出院。其后又送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住院治疗,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调脂稳定斑块、改善睡眠、营养神经、抗感染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目前患者仍存在头晕、吞咽困难、行走不稳、咳嗽、咳痰,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烦躁,睡眠差,胃纳差,大小便如常,体重明显减轻。MR-头颅A+DWI(2016-10-24)

既往史患者8年前曾有脑出血病史,后未遗留功能障碍。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30年前曾有左侧肋骨骨折病史(具体不详),否认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个人史生于广东,于广东长大,在广东工作,文化程度不详。从事个体职业。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无冶游史。有抽烟史,平均一天2包。有饮酒史,一天平均350g。婚育史已婚,育有2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家族史父亲已病故,母亲有脑卒中病史(具体不详),否认遗传病史、传染病史、肿瘤史、冠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 1、食物的选择错误的是()[单选题]。 A、食物密度均匀,粘性适当 B、食物不易松散,不易变形 C、食物很少在黏膜上残留√ D兼顾色香味及温度(60度以下) 2、食具的选择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 A、尽量大,多吃几口√ B、不易粘上食物 C、匙面小而浅 D、匙柄要长 3、改变吞咽的方法不正确的是有哪些?(D)[单选题] * A、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B、点头样吞咽 C、侧方吞咽 屏气吞咽 4、吞咽障碍的病因有()[单选题]。 A、咽肿瘤 B、周围神经疾病

C、脑梗塞 D、脑出血 E、以上全部正确√ 5、门德尔松手法主要目的是:(c)[单选题] * A、增强口轮匝肌的随意运动√ B、增加咬肌的随意运动 C、强化喉上抬 D、改善胸廓可动性 6、吞咽障碍分类按有无解剖结构异常分为()[单选题]。 A、功能性吞咽障碍√ B、神经系统疾病 C、口咽吞咽障碍 D、食管吞咽障碍 7 、吞咽障碍并发症包括()[单选题]。 A、伴有构音障碍和摄食困难难 B、难以实现言语交流 C、营养不良、脱水和吸入性肺炎√ D、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8、吞咽障碍的后果包括()[单选题]。 A、误吸和误吸性肺炎√ B、营养不良 C、伴有构音障碍和摄食困难

D、难以实现言语交流 9、吞咽障碍的评定意义包括()[单选题]。 A、筛查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B、明确吞咽障碍的病因和解剖生理变化 C、确定有无误咽的危险 D、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手段 E、以上全部正确√ 10、吞咽训练的意义包括()[单选题]。 A、加强口唇、舌和咀嚼肌的运动 B、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 C、改善摄食和吞咽能力 D、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E、以上全部正确√ 11、下列不属于气管切开后的功能影响()[单选题]。 A.吞咽障碍 B.言语障碍 C.社交障碍 D.肢体功能障碍√ 12、下列不属于长期气管切开的影响()[单选题]。 A.气管肉芽生成 B .食管气管瘘 C.气管狭窄

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及其进展(mine)

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及其进展 摘要:对于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饮食营养是康复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部分患者存在进食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的营养水平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对患者心理康复构成负面影响。近年来,吞咽障碍的治疗已逐渐成为康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综述康复训练方法及临床研究概况,目的在于寻找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和规范治疗方法的途径,进而提高其疗效。 Summary: For patients in need of rehabilitation, diet nutr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habilitation session.But some patients have difficulty eating,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own levels of nutrition , daily living skills and adversely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In recent years, dysphagia therapy have become one of the key topics of th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made some progress. Summary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Studies is aimed at finding ways to improve clinical research and the standard treatment method and increasing its efficacy. 关键词:吞咽障碍,方法,进展,综述 Keywords: swallowing disorder, method, progress, and reviewed in this paper 正文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可分为两类:器质性吞咽障碍和功能性吞咽障碍[1]。前者是由于进食通道出现异常引起的,主要包括头颈部癌症等手术切除,如: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喉部及气管切开;化学物质烧灼伤等。而功能性吞咽障碍的进食通道完整或基本完整,但参与进食活动的肌肉失去了神经控制,肌肉、骨骼运动不协调,主要由神经性疾病、痴呆、重症肌无力所致。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口、颜面功能训练、电刺激治疗、扩张治疗、摄食直接训练等方法。 治疗方法新进展有:气脉冲刺激治疗、针刺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2】声带麻痹者的吞咽障碍训练、环咽肌功能障碍的吞咽治疗、安放passy-muir说话瓣膜,vitalstim电刺激治疗。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针对与设施-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的功能训练,又称为口、颜面功能训练,主要用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3】基础训练是摄食训练的准备训练,可以以简易康复体操【4】或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分为: 1发音运动训练 发音肌群与吞咽肌群有共同的作用,很多吞咽障碍患者同时伴有言语障碍,因此,发音训练对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最为基础。在训练过程中主要利用单音单字进行练习,如“a”音到“i”音再到“w”音,也可发“f”音。为了促进唇部运动,加强唇部力量,张闭口、吹口哨、吹蜡烛。缩唇、微笑等动作也有一定效果。同时,治疗师可用指尖或冰块在唇周做叩击,实行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放松手法。

康复护理专业复习题

康复护理专业复习题

康复护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康复护理的对象,下列的描述是错误的。() A.躯体残疾者 B.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 C.急性期的病人除外 D.功能障碍的慢性病患人 2、现代医学由( E )构成完整体系 A、预防医学 B、临床医学 C、康复医学 D、保健医学 E、以上都是 3、行周期分为站立和摆动相两个阶段: ( ) A.站立相占40%; B.摆动相占50% C.摆动相占40%; D.站立相占70%; 4、下列哪项不是痉挛的益处。() A.言语交流 B.预防血栓 C.肌肉 不易萎缩 D.预防压疮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错误的是 ( C ) A、排尿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残余尿量小于50ml即为平衡膀胱 B、残余尿量小于100ml即可停止间歇导尿 C、导尿是有创性操作,应在医疗机构内由医务人员操作 D、选择合理排尿体位,注意遮蔽

D.0o~170o; E.0o~180o 11、徒手肌力检查的优点是。() A.适用于不同肌力的肌肉测试 B.可测试握力和捏力 C.只能测试4级以上的肌力 D.只能测试4级以下的肌力 12、关于失语症,正确的描述是。() A.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 B.先天性语言功能障碍 C.后天性构音功能障碍 D.先天性构音功能障碍 13、下列哪项吞咽训练方法可以提升咽喉 部。 A.门德尔松手法 B.声门上吞咽 C.呼吸训练 D.吞咽与空吞咽交替 14、穿脱衣服训练的护理要点中错误的 是。() A.穿衣服时应先穿健侧后穿患 侧 B.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C.为操作方便,将衣服上的纽扣换成尼龙搭扣 D.裤带换成松紧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