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需求论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

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

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

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

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以目前黑龙

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

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

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

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

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

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

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

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专业投入,逐步充实完善现有实训室。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

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

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三、专业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进一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

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调整完

善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特色,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全方向发展;全力推

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创新

为重点突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建立课程

结构布局合理,能为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

系。

(二)具体建设思路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完善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地方化特色、职业化特色和国际化特色,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比例,力争2012年实现学生按本专业的酒店方向、餐饮方向、旅游规划方向、旅行社方向自由选课。同时,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学科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课程建设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争取到2009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4门,市级精品课程由1-2门,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院的课程建设水平。

3.教材建设积极选用国家高职高专系列丛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教材。同时组织力量编写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至2010年争取出版自编教材2—3部,力争产生3本以上的校级精品教材和

一定数量的特色教材;推出一套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系列专业教材。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运用投影、展示台、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适应于旅游专业的新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实验室建设

2010年建立餐饮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2011年相续建立了形体实训室、现场导游实验室,扩建了餐饮、客房模拟实验室。准备至2009年前建设旅游规划实验室,争取到2013年以前,再建立2个餐饮实验室、2个客房实验室、1个导游实训室,成为综合性的旅游专业实验室。

6.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按星级标准建设餐饮、客房模拟实验室,以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操作演练环境。

(2)校外实习基地。继续建设好已有的国务院二招、人民大会堂、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山东康辉国际旅行社、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际旅行社、山东舜和商务中心、净雅集团、金马大酒店等几十处实习基地。搞好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关系。

、重点建设内容

(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宽口径、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

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调研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

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

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

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围绕旅游管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设置了岗位针对性强、职业技能性突出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技能模块课程。而且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课程内容选择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扎实”为原则;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基本技能与旅游上岗资格证书相结合。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三种基本技能训练:即导游业务技能;星级饭店前厅与客房操作技能;星级饭店餐饮操作技能。

6

旅游地理

7

2.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导游基础》、《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模拟导游》4门课程建成“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1。

表2-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3.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4本教材,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2本。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教师、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三年发展的关键。具体规划如下:

(1)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2012年底前实现。带头人能够带领

团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和编写工作,组织教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带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建设,积极申报院级、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在课程开发、工学结合方面带头做出成绩。(2)培养3—4名骨干教师,2012年底完成。着重在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和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使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3)完成8名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工作。经过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将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完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011年底前完成此项任务。

(4)派遣专任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每年每人不低于1个月的时间,使其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四)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家旅行社,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为学生、班级开展旅游等提供组团和导游等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建设仿真训练客房、客房操作间、餐厅,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提供场所,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客房、餐厅的服务技能,从而达到校内工学结合的目的。

建设形体训练房,为满足旅游和酒店企业对学生形体礼仪的要求提供校内实训基地。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进一步与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经常性实习的需求,共同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努力。与哈市国旅旅行社等4家旅行社、二龙山度假村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岗位供学生选择,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择业提供服务

旅游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特殊要求,到一定年龄后就面临第二次择业问题,为此我们要依托学院企业服务平台和现有的其它专业,建立嘉兴旅游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和技能鉴定、第二次择业前的培训等做好服务,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与择业。

2.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达到良好以上。

3.构建专业认证体系,至2011年底,建立1—2个本专业的相关岗位技能鉴定站,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服务学生和社会。五、保障措施我院领导极为重视专业建设工作,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而专门下发了文件,确定了重点专业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组织管理、师资和实训设备等教学条件方面方面制定了落实保证措施,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教学条件保证措施学院积极引进和培养教师,积极鼓励本专业在职教师进修提高、攻读研究生,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全国职教中心参加培训。继续稳定完善校内实训室,充实实训设施设备;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长效机制。(二)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专款专用,落实到位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由院长签字后方可支配。

(四)专业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建设顺利进行在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由学校协调,分院和项目组成员落实解决,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五)规范管理,加强质量监控为了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根据学校的部署,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规定,对常规教学实行学期初、学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每周一次的教学例会,每两周一次教研例会,每学期一次校企联动商务文化活动,每学期学生技能培训及考证等,确保教学质量。

11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最新.doc

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与教学系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及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并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 划,以指导未来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现状 1.社会人才需求趋势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宣传促销,每年到我区来的旅游人数都成两位数的增长,仅珠三角地区每年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就占全部外来旅游者的 1/3 左右,而且以高端旅游团为主。 2013 年,我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 151.52 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 5177.95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889.55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 GDP 的 6.24% ;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 17.50% 。旅游业直接涉及 29 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 响行业109 个。旅游对酒店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 ,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 80% ,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 50% ,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 40% 。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

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降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民生改善,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2002 年前接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主渠道,因机构调整、编制压缩而减少了对大 学生的接收数量;现在该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以及新兴的会展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增加,但由于就业面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收缩 了,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单位随之减少,使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更高。因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项目目标及思路 (3) 三、建设定位 (3) 四、建设原则 (4) 五、建设内容 (4) (一)资源建设 (4) 1、基本资源 (4) 2、资源类型 (4) 3、具体建设任务及资源数量 (5) (二)标准建设 (9) (三)机制建设 (9) 六、项目实施流程及分工 (9) 七、项目进度及规划 (11) 八、保障措施 (12) (一)组织保障 (12) (二)知识产权保障 (13)

一、项目背景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当前教育部在高职推行的并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唯一项目,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水平、内涵建设水平的标志性项目。项目的主体思路是: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引领,带动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200个左右)、省(400个左右)、校三级互为补充、广泛使用的资源库体系。截止目前,已经正式立项建设专业99个,2017年进入立项备选专业69个。 职业学院是自治区示范校计划建设单位,旅游管理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重要抓手。本项目将职业学院根据工作需要,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立足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项目目标及思路 以内蒙自治区区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兼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两个方向,面向应用,分步建设,边建边用,为学院数字学习资源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并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最终事先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的目标。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争取将本次项目参与的教师培养成为一支在学院信息化教学领域相对能力突出的队伍,能够在往后的教学和项目建设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将与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在国家现有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行业特点,建立一套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建设标准,更好的为专业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能够实现在线教学、自学、实训考核等,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定位 数字教学资源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有意愿学习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教学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要符合国家、省的资源建设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 重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及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规划 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目标与定位 1.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方向知识素养与管理能力,掌 握旅游市场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的高级 应用型人才。 2.定位:本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专业,培养能够胜任旅游企业管理、旅 游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设置: (1)旅游概论:介绍旅游基本概念、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使学生 对旅游管理专业及其职业发展有整体了解。 (2)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教授对旅游市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 预测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及旅游产品开发。 (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重点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 划的能力,包括对旅游资源的评估、规划以及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项目策划。

(4)旅游企业管理:培养学生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的相关知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 (5)旅游法律法规:讲授我国旅游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选修课程设置: (1)旅游市场营销:教授旅游市场推广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产品的营销与推广能力。 (2)旅游文化与策划:强调对旅游文化的挖掘与策划,使学生具备创新旅游产品的能力。 (3)旅游投资与融资:讲授旅游投资与融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旅游项目投资与融资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 1.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单位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实地考察,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具体操作。 3.实践项目:开展旅游管理相关实践项目,如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就业与推广 1.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涉及旅游管理的相关行业就业。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为落实我院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系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本专业共有本科生886人,专科生109人,本科专业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专科开设旅游管理(导游方向)1个专业。 (一)专业现状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旅游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厚实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外语交际水平,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业等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系精心设计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性、注重应用性,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管理有序,课堂教学改革稳步铺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针对以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流失多、稳定性差的现状,经过不断对比和反思、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和导游行业的特色优势。为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建立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成立教学督导机构,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更好地落实学院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制订了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利用每周例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开展教学交流;建立了系级教学督导机构,将听课、评课和常规教学检查有机结合,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 (2) 更新了办学理念,推进专业特色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旅游业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之一、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专业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1.专业设置: (1)本专业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 (2)本专业设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3)本专业下设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向。 2.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旅游管理原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等。 (3)实践课程:实习实训、旅游景区管理案例分析、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等。 (4)选修课程:旅游法律与政策、国际旅游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环境保护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 (1)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旅游管理专家和学者担任教授和副教授。 (2)培养一支专业素质优秀、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队伍。 (3)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实践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 2.实验室建设: (1)建设现代化的旅游管理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旅游管理软件。 (2)提供实践环境,开展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 1.推进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组织实地考察和旅游景区管理实践,使学生了解旅游实际工作和行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五、实施方案 1.逐步完善教学计划,并持续更新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2.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旅游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综合培养实力和水平,服务泰安“强市名城”建设,打造山东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旅游管理专业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2001年首次招生,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趋于合理,教学管理制度日趋规范,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现有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为培养大专业的旅游人才搭建了坚实的专业平台。 2、专业建设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由于我院是新建院校,为自筹自资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实训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期待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双师素养和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强化等。 3)校内实训设施急待充实和升级换代。 4)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如:课程建设中企业参与不足,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课程的建设方面开发力度不足等。如此导致生产性、仿真性、虚拟性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稳定性不够。 5)专业精品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科研建设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3、专业建设的优势 1)专业精品建设开局良好 我院2004年开展了“创名牌、树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精品建设活动,旅游系配合学院、教务处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工作,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理论和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旅游业在近5年内人才的需求会十分旺盛。有关专家论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和出境旅游业将会越来越兴旺,旅游业在我国已进入大发展阶段,这样中文旅游服务人才十分紧缺,我院旅游专业的就业前景将十分乐观。 旅游专业开办于2003年,旅游专业规模逐渐扩大,每年招收两个班,学生70名左右,目前旅游专业在校生三届,150余人。依托广厦集团旅游业的大背景,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服务于浙江旅游行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科专业,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办专业特色,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熟悉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高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根据我省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体现教学改革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高职层次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活动中的基本礼仪知识;掌握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中的英语常用语;掌握旅行社、旅游风景区的基本管理与经营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导游员的基础知识及相应的实务知识。 (2)专业能力要求 具备导游员的讲解与带团能力;具备旅行社、旅游风景区基层岗位员工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具备较好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具备导游服务工作中常用英语的表达能力等。 (3)专业素质要求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规范教材征订,多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 (2)专业核心课程制作电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建设规划

《导游业务》课程建设规划 (2022-2024) 一、建设现状 导游实务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为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奠定理论与实务基础,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担负着较系统地传授导游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重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导游理论知识的运用,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导游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因而将导游工作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抽象为以下五个能力点: 1)能够根据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 2)能够联系、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好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 3)能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旅游者导游、讲解,介绍所要参观游览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4)能够处理旅途中遇到的事故与问题,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5)能够及时反映旅游者的意见和要求,合理解答旅游者的问询,协助解决旅游者的个别要求.根据五个能力点,在课程内容对接上设计了三个实践情境,即导游服务程序与规范、特殊问题的处理及应变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要补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各地旅游资源资料和播放导游大赛光盘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二、建设目标 导游业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案例教学、课堂模拟教学、课堂讨论、实践实习相结合。讲授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偏重服务程序的流程和技巧的阐述;多引导学生对事故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的技巧学习;对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多采取示范的方式,通过示范使学生取长补短;对导游的心理服务技能方面的学习采取讨论、总结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游客心理服务的重视;对景观资源类的介绍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学院应该立足当前,抓住机遇,在旅游管理专业上进行重点专业建设。 一、建设目标 1. 培养具备前沿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建设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均高的旅游管理师资队伍,并通过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全国旅游管理教育和实践的整体水平; 3. 推进旅游管理教育的改革,探索旅游管理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新发展,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二、建设内容 1. 课程设置的创新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国内外旅游业的前沿研究和实践进行深入探索,积极推进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开放式课程设计,力求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升级。 1)增设旅游情报分析、旅游商品策划、旅游经济与政策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强化“精”和“深”的教学方式,全面展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

2)决定性削减冗长繁琐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课程,注重贯彻“追求价值、注重实践”的原则,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院应该积极招募旅游管理教师,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多学科复合的旅游管理师资队伍。 1)学院应该招聘更多硕博教师,通过高薪激励、科研基金等手段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到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中来。 2)学院应该抓住优秀毕业生的机遇,吸引毕业生回到学院,同时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项目,吸引更多的在职旅游业管理人员回到学院进行深入学习提高。 3. 教学中心的建设 学院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中进行从理论到实践课程设计的改革革新,以更加灵活、便捷、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旅游管理教学。 1)建立旅游管理实验室,引入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的设备,如旅游GIS、旅游大数据分析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建旅游管理实践团队,将学生安排到实践环节进行实践调查和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1. 建设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行业现状 根据WTTC对中国旅游业的调查,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14.0%。预计2016年,旅游和旅行业年平均增长将达8.7%。这将使中国在旅游和旅行总需求方面成为世界上成长第二快的旅游经济体。200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达到17.8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9万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酒店行业,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2888家,五星级饭店242座,四星级饭店971座,三星级饭店3914座,二星级饭店5096座,市场空间的拓展同时也说明旅游行业的就业需求容量的增加,从就业指数看,酒店、餐饮行业职位数占所有职位数的6.04%,职位比例与电子、电信等行业相当。 目前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旅游企业竞争的加剧,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针对此种情况,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立足企业需要,以培养初级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 (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如导游、基层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旅游规划与开发。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基层管理,如前台、楼层、餐厅的领班或主管;礼宾主管;客房管家;大堂副礼;会展业务与策划等。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相比于其它高职院校,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早,该专业于2001年经批准独立招生,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共有3个班级,在校生150余人,已成功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届,共300余人。现有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现有专业实训室1个,校外实训基地两个。 (三)劣势与存在问题 1、资格准入条件较高,旅游行业专业性较强,从事该行业要求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如导游证、操作师等,而这些XX得考取难度较大。 2、学生外语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从事该行业的发展空间。 3、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对该专业认可程度较差。 4、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上,较大程度上向酒店方向倾斜,严重导致该专业的投入和建设资金不足。 二、专业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 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把培养人作为专业的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职业技能突出,毕业后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景区、旅游宾馆、旅行社等单位从事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旅游服务与管理(1302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的旅游服务及酒店管理人才而开设。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适用的工作技能,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参加普通话训练及达标、公共英语考试、餐饮、客房及前厅技能证考试等。 五、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旅行社行业、酒店行业各相关工作及其他如超市收银、营业员、办公室文员等工作。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备主动、热情、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3.具有良好的旅游、饭店行业行为规范、礼仪素养和美学素养。 4.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 5.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知识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具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育、礼仪与礼节、酒店英语、旅游语文等。 2、专业基础知识:饭店营销、旅游交际礼仪、服务心理学、旅游美学、酒水知识与调酒等。 3、专业知识: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导游基础、导游实务、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二)能力结构 1、具有酒店类工作上岗能力; 2、具有导游工作上岗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4、具有常用公文写作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旅游专业发展规划

北京联大旅游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送审稿)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落实我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首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院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学院建有本科专业五个: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英语、日语,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方向、旅游综合管理方向、旅游电子化管理方向和膳食营养配餐专业方向,上述专业及专业方向分属管理学和文学两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规模为1000余人。高职高专专业十个:酒店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服务与管理、应用英语、应用日语、法语、电子商务、应用韩语,高职专业规模为700余人。

“十五”期间,是我院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院学科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组织研讨、制定我院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2002年以来,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巩固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规范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探索新的专业方向。2003年我院起草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点”,2004年始,开展了自下而上逐层讨论,各系、部根据调研了解社会需求,拟订未来五年新的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建设规划。 (二)组织新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 在完成“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院组织、指导各系部进行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2004年已完成了“高尔夫俱乐部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膳食营养配餐”四个专业方向以及“韩语”、“旅游工美”两个专业的论证。除“旅游工美”专业外,上述论证经联大专业委员会审批,全部通过。由于2008年奥运会的需求,联大特批“膳食营养配餐”专业方向当年招生。 (三)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布局 从专业布局方面看,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2003年开始,学院逐步调整部分专业及专业方向。增设了应用韩语、应用法语、旅游管理膳食营养配餐方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专业组群,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 (四)重点建设了旅游管理学科专业 旅游管理学科专业优势已初步确立。外语学科专业显示出鲜明特色,体现在外语专业知识与首都旅游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又具备相应的旅游文化知识。 学科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有些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 (1)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随着嘉兴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嘉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嘉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与“潮、湖、河、海、水乡古镇”结缘,有着钱江潮、南湖红船、桐乡乌镇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嘉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台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嘉兴市已经建成海宁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秀洲田园乡村俱乐部等80多个休闲观光农庄,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利税3000多万元。嘉兴将在接轨上海中迎来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三) 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江南水乡,为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涉外能力,掌握导游技能及古镇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旅游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专业建设是学校一切建设的核心。在专业建设中,职业实力训练是目标,课程改革是重点,实践性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管理和质量限制是手段,产学研结合是根本途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形成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比较优势,提升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美誉度是专业改革的终极目标。我们要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探究面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的教学体系,在目标定位、素养要求、学问实力结构、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育过程、途径、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课内外创新实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创新创优,培育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市场须要、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实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特地人才,使本专业跻身全国高职教化的示范性专业行列。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对”,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和有关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化的文件精神,探讨旅游业的发展动态,探讨高职人才的培育规律,努力构建适应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人才培育模式,开拓创新,主动实践,不断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在教学改革探讨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敢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是最近几年涌现的新型高等教化,专业指向、课程体系、培育模式等诸多问题须要探讨和实践。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更应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对”为指导,主动探究、主动适应外贸领域发展对外贸技术人才培育的需求。 2.要擅长借鉴和吸取成熟阅历 教学改革要分析、学习国内高职院校的阅历,要大胆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方面的阅历,并结合国情、校情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状况,在实践中进行新的创建,形成特色显明的旅游管理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模式。 3.要从实际动身 邓小平指出:“全部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总之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实际状况这一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需从学院实际动身,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才能不断适应变更着的客观环境的须要。 4.要讲究实际效果 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不能搞花架子,也不能盲目搬用高层次本科院校的本科生培育模式和国外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更不能维持原传统的培育模式不思变更,而是要通过教化思想、教化观念的转变,探究新世纪国际贸易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育规格和应具备的素养、学问、实力结构,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塑、人才培育新模式的探究,以及教学条件的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强化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等,以取得实效为目的,力争构建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特色明显的人才培育模式。 5.必需遵循教化、教学规律 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育必需遵循高职特定的教化教学规律。由于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相识过程,所以,教学过程结构的建立必需符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识规律。同时,教化教学活动又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条件、时空因素以及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特定的运行系统,同样须要遵循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律和系统管理规律。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突出高职教化特色 1.专业教改的思索 高职教化在办学层次上不是中职教化的简洁“上移”;在教学模式上,不是一般专科的“翻板”;在教学内容上不是本科教化的简洁“压缩”;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随意拼合。高职教化有其自身的任务,它就是培育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围绕培育目标,在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时首先必需确定专业的职业指向,其次是细致分析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须要,构建学问、实力、素养结构,由此做到要什么教什么、用什么学什么。从而体现职业性,实现教学设计和实际须要的“零距离”。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支配和培育方案必需摆脱学科型教学体系,吸取传统教学方案的亮点,强化学生职业实力训练这个核心。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培养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相关领域从事旅游规划、管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体系与特色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必修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心理学等基础和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基础知识。 2. 选修课程:开设了多门与旅游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研究方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实习、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 1. 旅游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以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2. 旅游研究方法:通过教授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旅游研究的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团队与师资建设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其中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博士学位。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3. 聘请行业专家:邀请旅游业界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担任客座教授,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和教师。 四、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 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多家旅游企业和景区等。同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加强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 1. 实践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安排、考核方式等,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实践基地管理:与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实践基地的教学监督和评估,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 实践教学资源:积极争取实践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保障。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为确保教学质量,本专业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1. 课程设计监控:对每门课程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计。 2. 教学督导制度:聘请资深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改进。 3. 教学成果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实习单位的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旅游管理学院十四五规划(2021-2025)

旅游管理学院学科与专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学科和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校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旅游管理学院2021-2025年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五年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及改革工作。 一、建设1个重点学科,为申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做好基础 (一)建设目标 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并为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打好基础。 (二)具体措施目标 1.以项目合作为依据,推出系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2.以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在学科领域能脱颖而出,为我院增加发展后劲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加大对教科研成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 4.加强实验室设备投入,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科研条件 5.申报2-3个专业 二、建设5个新专业,均衡专业结构 (一)建设目标 围绕应用型办学的定位,努力服务地方,根据人才需求状况,我院拟在十四五期间重点申报烹饪与营养教育、涉外旅游、空乘服务与礼仪等专业。 具体措施 1.充分调研,论证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前往相院校和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从人才需求,办学条件方面进行论证。

2.引进相关人才,加大专业设置的保障力度,使新专业能顺利开设,并取得较快发展。 三、培养2名人文或管理类博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队伍 (一)建设目标 立足我院实际,经过反复调研,我院现有7名博士已毕业,但研究方向侧重文化类研究,我院将在促转型的基础上争取培养两名人文或管理类的博士。 (二)具体措施 经过调研,人文地理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博士入学考试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招考过程中,博士生导师的意见尤其关键。我院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全院教师的人脉主动为拟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2.关心和鼓励青年教师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 3.动员学院其他教师积极承担升入博士研究生教师的授课任务,全力支持这些青年教师顺利完成学业。 四、建设1个科研创新团队,搭建良好的学科建设平台 (一)建设目标 建设旅游管理科研创新团队: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起点,争取在计划期内形成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青年教师组成的科研梯队和创新团队,凝聚人才、凝练成果、凝结精华,形成有影响的科研创新团队,并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零的突破,争取获得2项项目资助。 (二)具体措施 立足培养2名博士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1.实施骨干教师研修计划。根据全院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我院计划先后派出教师前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研修; 2.积极响应学校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计划。遴选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行短中期访学交流,培养学术骨干;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展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2018年,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为5.97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9.94,占我国GDP总量的11.04%,近年来这三个数字仍然在不断攀升。 区域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素质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激增,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行业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通过对我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用人需求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旅游行业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备受青睐。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定位 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情况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是河北省骨干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