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鱼 教案小班

快乐的小鱼 教案小班
快乐的小鱼 教案小班

快乐的小鱼(小班)

目标:

1.学习用夹子“按压”印画小鱼的方法。

2.大胆选色,体验夹子印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大小夹子若干、棉签若干、颜料(黑、红、黄、蓝、绿)、抹布、笔套。

2.范画一张、展示板一块(情境水草)

3.背景音乐《水族馆》

重点:学习用夹子“按压”印画。

难点:能力度均匀的按压出小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小鱼:孩子们,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小鱼游起来吧!小鱼小鱼往上游、往下游、往这边游、往那边游,游到自己的位子上。“孩子们,刚才我们去了水族馆,水族馆里有什么?有水草、有泡泡,还有这么多的小鱼,这些小鱼长什么样啊?”

教师小结:小鱼有大大圆圆的眼睛,有的小鱼的身体是圆圆扁扁的,有的小鱼的身体像三角形一样。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哪些颜色?有红色、绿色、蓝色还有黄色的小鱼。

4.师:看看,这些小鱼游的方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小鱼往上游;有的小鱼往下游;有的小鱼往这边游;还有的往那边游。谁来猜猜这些小鱼是怎么画出来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

1.介绍材料,尝试印小鱼。

(1)教师出示夹子:看!这是什么?这两个夹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夹子大大的,一个小小的,小小夹子像三角形,大大夹子圆又扁。这些小鱼都是这两种夹子变出来的,你们想不想用夹子来变一变?那好,先看我来变一变。小小夹子蘸颜料,游到水中按一按,哦!一条红色的三角形的小鱼变出来了,然后我们将小小夹子送回家,看!我的小鱼是往上游的。

(2)师:你们学会了吗?谁愿意来试一试?你喜欢什么样的小鱼呢?(两种夹子)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小小夹子蘸颜料,游到水中按一按,哦!一条x色的x形状的小鱼变出来了,我们把小夹子放回原来的盘子中,你的小鱼是往x游的,真漂亮!谁还愿意来试一试的?(第二个小朋友)

2.教师示范小鱼眼睛。

(1)师:小鱼的身体变出来了,那还缺什么?哦,原来小鱼的眼睛还没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给小鱼加上亮亮的眼睛吧。我们从篮子里拿出棉签,我的小鱼有黑黑大大的眼睛,那我选择黑色的颜料,拿好棒棒沾一沾,圆圆大大的眼睛变出来!好看吗?我把棉签放回黑色颜料盘中,瞧,小鱼还快乐地吐着泡泡呢,我们用笔帽蘸上蓝色颜料,轻轻按一按,大大的泡泡吹出,再来几下,小鱼吐了好多泡泡,它们在水草中玩捉迷藏呢!你还可以变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小鱼,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三、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操作。

观察幼儿操作,进行适当指导。提醒幼儿将整个画面画满。提醒幼儿不小心

弄脏了可以用抹布擦一擦。

四、讲评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哪一条小鱼并说明原因,教师进行简单点评(从整体、部分、颜色等进行点评)。

3.结束语:这些小鱼我都喜欢,水族馆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教育反思:针对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在经历了看看、说说、之后再进行玩玩,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再次兴奋起来。游戏“小鱼游”的创设,既与主题相符,又调节了幼儿的注意,同时,在小鱼回家(看图形找家)的过程中,幼儿再次巩固了对三个基本图形的知识,让幼儿知道要按照自己身上的标记找到正确的家,整个活动显得比较愉快、轻松。在刚开始的导入环节中,幼儿的回答并不在我的预想之内,我对幼儿的回答给于了否定,是反应能力不足导致的,而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鱼宝宝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幼儿,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也尽可能的避免了在小鱼找家环节中出现错误的几率。

幼儿园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教案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1.画有小鱼的背景图人手一张。范画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小鱼游》的音乐。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鱼宝宝们,跟着鱼妈妈出去玩吧!(播放《小鱼游》的音乐) 1.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怎么吐泡泡的? 幼:波罗波罗…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工具,看是什么呀?(出示瓶盖) 幼:瓶盖。

3.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选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 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4.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5.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绿色。(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6.问:你还想不想吐泡泡呢?幼:想。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 问: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2.提问:图上的有什么形状的泡泡,有什么颜色的泡泡?这么多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在一起,觉得怎么样?(请幼儿自由说说)

小鱼小班美术教案

小鱼小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鱼生活在水里。 2、幼儿能用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涂出漂亮的小鱼。 3、幼儿愿意使用各种颜色涂画,提高对色彩的兴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⒈多媒体课件⒉贴有水草的蓝色泡沫板一块⒊音乐《雪之梦》⒋教师已涂好的小鱼一尾⒌教师用来示范涂色的小鱼一尾⒍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盒装油画棒⒎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待涂色的鱼⒏磁铁两块⒐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白纸教学过程:⒈教师以谈话引入海底世界教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参观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好了,睁开眼睛吧,看,它就是美丽的海底世界。” 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加深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小鱼。” 教师:“这些小鱼漂亮吗?” 幼儿:“漂亮。” 教师:“为什么觉得它们漂亮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因为它们身上有许多漂亮的颜色。” ⒊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激发幼儿的兴趣⑴教师:“这里还有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呢?” 幼儿:“没有鱼。” ⑵教师:“海里没有鱼,大海很孤单。它想请小朋友们帮

忙添上一些美丽的鱼,好吗?” 幼儿:“好。” ⒋幼儿动手操作⑴教师出示已上色的示范鱼:“这是我为大海添加的小鱼。你们看,我画的小鱼用了什么颜色呢?” 幼儿:“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 教师:“哦,原来我用了三种颜色,画出了漂亮的小鱼,而且颜色涂得很均匀。” 教师出示未上色的示范鱼并示范涂色:“还有一尾小鱼,我们来给它穿上美丽的衣服。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我是怎么来涂色的。” ⑵教师涂色纸发给幼儿:“请你们用灵巧的小手,给这些小鱼画上漂亮的衣服。” ⑶幼儿自主涂色,教师播放音乐《雪之梦》并巡视,重点指导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 ⑷教师出示泡沫板,组织幼儿将自己涂的的鱼贴在泡沫板上:“鱼儿们要开始做游戏了,我们快把小鱼送到这蓝色的大海里。” ⒌结束部分教师:“今天,我们用不同的颜色为小鱼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大家都涂得很好。瞧,小鱼们好像在说: ‘我们的衣服真漂亮啊!谢谢你们!’其实呀,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仅有漂亮的鱼儿,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不能伤害它们,要和它们交朋友,保护它们,做一名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排好队,轻轻地走出教室,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吧。”

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活动教案

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活动教案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活动教案 活动背景:对刚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来说,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毫无基础,但我们可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不仅学习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瓶盖印画,也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瓶盖印画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活动准备: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 2.画有小鱼背景图人手一张,范画一张。 3、《网小鱼》的音乐。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难点:用语言描述泡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幼儿和教师随着音乐入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鱼宝宝们,跟着妈妈出去玩吧。(播放《网小鱼》音乐)(这一环节以音乐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学习瓶盖印画。

1、了解泡泡的形状颜色 师:看,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那么小鱼是用它的什么来吐泡泡的呀?这些泡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出示范画) 幼儿:嘴巴…….圆形的,黄色,红色,蓝色,一串一串往上飘的。 2、了解瓶盖印画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我是拿什么印出这些泡泡的呢? 幼儿:… (教师出示瓶盖) 师:瓶盖是什么形状的呢? 幼儿:圆形 师:看这边还有一条小鱼没有吐出泡泡来,我们来帮帮它吧! 3.教师示范讲解 师:看看我是怎么让瓶盖吐出泡泡来的?“手拿瓶盖小宝宝,颜料里面亲一亲,小鱼嘴边摁一摁,一个泡泡吐出来。”(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作出示范) 师: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呀? 幼儿:红色(黄色……) 师: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呀? 幼儿:……. 师:那我们就要把刚刚的瓶盖放回原来的盘子中,拿..颜色

小班美术教案:秋天的苹果树(手指点画)

小班美术教案:秋天的苹果树(手指点 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苹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绘画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苹果。 2、让幼儿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音乐磁带 2、印有苹果轮廓图一张人手一份。 3、黄、绿颜料、红颜料每桌一盘、抹布、围裙、棉棒、苹果。 重点:学习用手指点画出大小、疏密不同的苹果 难点:食指轻轻蘸上颜料点在纸上,不要左右移动,轻轻抬起手。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歌表演:摘苹果。 师:"老师在来上班的路上,发现了一片果园,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吧!看,老师摘的苹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呢?"随

即打开"苹果"音乐引导宝宝站起来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2、师:"今天,苹果园里可热闹了,除了小朋友们,小熊也来果园里摘苹果了,可是他发现果园里的苹果都被你们摘光了,小熊伤心的都要哭了,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苹果变出来,好吗?"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师:"老师要请两个朋友来帮忙变苹果,一个是它。"随即伸出食指,问幼儿:"它是谁呀?","还有一个是红颜料。"出示颜料盘。"这个颜料盘里面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小结:"我请的食指跟红颜料来帮我变苹果。"边说边用实物示意。 示范讲解:"现在我开始变苹果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苹果的。"食指食指翘一翘,颜料盘里亲一亲,苹果树上变一变|,变、变、……" 2、师:"噢,原来老师变苹果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伸出食指念二遍。 3、那你们看这里老师变的苹果一个是大的一个是有点小的,你们知道怎么变大苹果、怎么变小苹果吗? 4、师:"老师刚才变了一些苹果,哪个小朋友也上来也变些苹果?"请一至两个幼儿示范作画。提醒边念儿歌边变,并请下面的宝宝帮他念好听的儿歌,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出。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 活动:小鱼吐泡泡(蜡光纸贴画) 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吹泡泡》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吹泡泡》Small class art lesson plan "little fish blowing bubbles" 编订:JinTai College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吹泡泡》 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愿意用多种材料自由表现小鱼吹泡泡。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会用油画棒画圆形或涂画圆形; 会用棉签蘸胶水粘贴纸片。 材料准备:事先拍摄的幼儿吹各种泡泡的图片;每人一张印有小鱼及水草的绘画底图;用胡萝卜制作的印章,颜色、大 小不一的圆片;泡泡枪、瓶盖、胶水、棉签、海绵、颜料、抹布、炫彩棒等。环境创设:布置“海底世界”展板。 【教学过程】

1.教师吹泡泡导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师:小朋友们,前几天你们玩过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幼:好玩。师:今天老师要吹泡泡,等会你们来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泡泡,玩泡泡。师:你们看,泡泡好多呀,飞起来了,你们看看泡泡的形状,还有泡泡的颜色。找一找大泡泡,也找一找小泡泡。师:现在我们让泡泡枪休息一下,小朋友也找个位置坐下来。引导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感知,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2.借助泡泡照片激活幼儿已有经验,师幼交流泡泡的特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说说。(出示泡泡图片)这里有你们吹泡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圆圆的。幼:有的大,有的小。师:有什么颜色?幼:有红的、黄的。幼:是五颜六色的。师:说得真好。你们看看,泡泡多不多?幼:很多。师:(出示图片)这位小朋友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有的好多个粘在一起了。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泡泡的这么多秘密。师:(小结)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许多许多个(配动作);还有很多种颜色,真好看。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教师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许多个

《快乐的小鱼》教案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快乐的小鱼》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积极思考并表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感受故事中小鱼和小猫之间深厚的爱意。 二、活动准备: 自制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认识封面。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书,出示书的封面(幻灯片图1)书的封面上有什么?(书名,小猫小鱼等)小猫和小鱼在做什么?他们之间为什么那么亲密?那么小猫怎样爱小鱼的呢?我们一起来一页一页看书。 2、师生共同阅读并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出示图2,小鱼住在哪里?小猫在干什么?它一边喂食一边在说什么?“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出示图3,小猫除了天天给小鱼喂食,它和小鱼之间还会做什么,除了送一个甜蜜的吻,还可以做什么亲密的动作。(幼儿模仿) 想想,在小猫的细心呵护下,一天一天过去了,小鱼会有什么变化?(幼儿猜猜) 出示图4,小鱼长大了,不能呆在家里了,到时该怎么办?小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又是怎么做的?看看小猫在干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小猫做了什么动作?什么表情?那如果你是小猫,鱼儿大得鱼缸却装不下了,你会怎么办? 出示图5,小猫想了什么办法,猜一猜,小猫在干什么? 出示图6,小猫还会对鱼儿说什么呢?可是小猫非常爱鱼儿,现在鱼儿离开它了,小猫的心理会感到怎样? 出示图7,我们仔细看看下一页,这一页上你发现了什么?小猫到底怎样了? 出示图8,我们再来看下一页,这一页上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猫还在干什么? 出示图9,小猫有没有等到鱼儿回来?那小猫非常想念小鱼,它会想个什么办法让鱼儿回来呢?然后和鱼儿到哪里去呢?和鱼儿做什么? 幼儿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发展的后半部分。(请幼儿把书翻到14页,能看图阅读到最后) 3、集中幼儿,继续看幻灯片。

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

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 利用手指的不同部位压印出各种不同的印纹,通过联想添画再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利用多个指印组合添画形成一幅有趣、完整的画。下面是由为大家准备的小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 教学目标: 1、观察指纹,认识指纹的独特性。感受、了解手指印画的美感特征。 2、利用手指的不同部位压印出各种不同的印纹,通过联想添画再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利用多个指印组合添画形成一幅有趣、完整的画。 3、在观察、联想、组合添画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通过特指纹理的印刷、联想和添画完成指印画并体验创作乐趣。 教学难点: 印画时对所蘸颜料的控制以及指印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 学生:水粉颜料、纸、小毛巾。 教师:印泥、水粉颜料、铅画纸、范画、毛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出示范画,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画,你们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呀?(有毛毛虫、小鸡、葡萄、蘑菇、小兔、刺猬、人等等)“小鸡叽叽,小猫妙妙……”咦?这些画与我们原来看到的图画一样吗?(不一样)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画的吗?(用手指印的) 2、小结:哦,原来它们全都是用手指印出来的。 出示课题《手指印画》 二、初步尝试 1、出示手指罗纹 为了让小朋友能清楚的看清我们手指的罗纹,老师这里有一张放大的手指印,你们看看手指的罗纹是怎样的?(一圈一圈的)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用手指试一试,看看能印出那些东西来? 2、小朋友自己动手印出清晰的指纹。(可拿几张印得比较好的指纹放到投影中出示。) 3、请小朋友们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做到印出清晰的指纹的?教师总结提醒:用水粉颜料印指印时,蘸颜料不能太多,用力合适,印的时候手指不能移动。 4、师生探究:用同一个手指,只要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力度都能印出不同形状的指印。 三、自主探究。 1、单个指印联想添画。

小班美术教案设计:美丽的小鱼

小班美术教案设计:美丽的小鱼 小班美术教案设计:美丽的小鱼 活动目标: ⒈幼儿知道鱼生活在水里。 ⒉幼儿能用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涂出漂亮的小鱼。 ⒊幼儿愿意使用各种颜色涂画,提高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贴有水草的蓝色泡沫板一块 ⒊音乐《雪之梦》 ⒋教师已涂好的小鱼一尾 ⒌教师用来示范涂色的小鱼一尾 ⒍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盒装油画棒 ⒎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待涂色的鱼 ⒏磁铁两块 ⒐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白纸 教学过程: ⒈教师以谈话引入海底世界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参观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好了,睁开眼睛吧,看,它就是美丽的海底世界。” 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加深幼儿对色彩的认识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小鱼。” 教师:“这些小鱼漂亮吗?” 幼儿:“漂亮。” 教师:“为什么觉得它们漂亮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因为它们身上有许多漂亮的颜色。” ⒊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⑴教师:“这里还有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呢?” 幼儿:“没有鱼。” ⑵教师:“海里没有鱼,大海很孤单。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添上一些美丽的鱼,好吗?” 幼儿:“好。” ⒋幼儿动手操作 ⑴教师出示已上色的`示范鱼:“这是我为大海添加的小鱼。你们看,我画的小鱼用了什么颜色呢?” 幼儿:“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 教师:“哦,原来我用了三种颜色,画出了漂亮的小鱼,而且颜色涂得很均匀。” 教师出示未上色的示范鱼并示范涂色:“还有一尾小鱼,我们来给它穿上美丽的衣服。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我是怎么来涂色的。” ⑵教师涂色纸发给幼儿:“请你们用灵巧的小手,给这些小鱼画上漂亮的衣服。”

小班美术活动公开课设计-小鱼吐泡泡(蜡光纸贴画)

小班美术活动公开课设计: 小鱼吐泡泡 (蜡光纸贴画) 目标: 1 .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 .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 .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准备: 1 .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2 .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 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 .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 .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 .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 .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 .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 .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 .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 .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 .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鱼妈妈和小鱼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画各种各样的的圆圈泡泡,初步尝试布局画面。 2.能大胆用用蘸有颜料的排刷在画面上涂刷,初步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3.乐于参加美术活动,养成一定的审美情感。 二、活动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次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蜡笔绘画和颜料刷画。对幼儿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有大的,有小的,很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特别是这个活动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别于其他传统的美术课。首先,采用油画棒来画泡泡,然后再准备颜料来请小朋友涂刷底色。“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毫无顾忌地涂抹挥洒,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成功和乐趣。 幼儿行为基础分析: 小班的孩子喜欢玩色,但是我们幼儿园所提供给孩子们的绘画材料有限,所以孩子们的绘画多是以蜡笔为主。经过一学期的绘画,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蜡笔的涂色方法。 三、教学准备 1.范画一张,人手一张画有小鱼和水草的画纸,课前涂色。 2.油画棒,排刷人手一份。 3.已经调好的淡蓝色水粉颜料。 4.音乐《小金鱼》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 音乐游戏:小鱼游啊游 师:小鱼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2.刚才玩的真开心,鱼妈妈高兴的想来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样子

的呀,谁来说一说? 3.幼儿学画泡泡。师:小蜡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手拉手,吹成一个大泡泡。幼:自由游戏。 幼:圆形的... 幼儿徒手绘画泡泡。以情境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教师示范讲解,幼儿操作。1. 出示范画,幼儿观察泡泡的整体布局。 师:看! 鱼妈妈吹了好多泡泡啊,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泡泡在干嘛呀? 2.小结:哦! 红泡泡和黄泡泡还会手拉手呢! 看! 这个泡泡还会躲在大泡泡的背后呢! 3.认识排刷和颜料。师:鱼妈妈吹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会手拉拉手,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真漂亮,我们来帮泡泡拍个照吧! 师:我们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吧! 4.教师示范刷画。师:小排刷,手中拿,蓝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这边刷到那一边。瞧! 照片拍好了,漂亮吗? 5.幼儿初步尝试用排笔在kt 板上进行刷画。 6.幼儿绘画作品。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吹泡泡,帮泡泡拍照呀? 师:那我们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会手拉手和捉迷藏的泡泡吧! 吹好了就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 7.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它们在手拉手…… 幼儿了解绘画材料排刷。 幼:漂亮。 幼:想。幼儿绘画操作。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画泡泡时的简单布局。幼儿初次接触水粉笔对它充满新奇,而刷画的技能又与油画棒存有很大不同。浅显易懂的儿歌指导语和直观的动作示范,能够让小班幼儿一

综合实践活动《快乐的小鱼》教学设计

快乐的小鱼儿

快乐的小鱼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了解折纸鱼儿,学会折双三角形的三种方法,并学会如何折纸鱼。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巧妙选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的技能,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折纸鱼。 教学难点:学会折双三角形的三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折纸动画视频,引出折纸鱼,从而板书课题《快乐的小鱼儿》二、讲授新课 (一)小小鱼儿,我探究 1、每个组分发一个信封,里边装上折纸鱼,学生通过自己拆、折,同时结合课本自主探究双三角形的三种折法。 方法1:米字格的探究(学生自行探究解决) 方法2:双三角形折法A(教学重点的体现) 方法3:双三角形折法B(教学难点的解决与探究) 2、折双三角形的方法我们都会了,(板书:折双三角形)。那下一步要做什么呢?

生:折尾巴(教师板书) 学生自己探究如何折尾巴,学生上台示范演示:把右边的往上折,把左边的往右折。 3、折纸鱼还差什么? 生:眼睛 教师小结:画上眼睛,再装饰一下(教师板书),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剪贴的方式来装饰。 (二)小小鱼儿,我来折 1、一条漂亮的折纸鱼就完成了,谁能完整的总结一下制作步骤? 学生总结: 1>、折出双三角形 2>、折出尾巴 3>、装饰 2、那大家想不想自己也折一条? 3、再折之前,先来欣赏一些优秀作品(教师随着可见作品的演示进行简单的解说,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力)。 (三)大显身手,我在行 1、出示活动要求:让我们一起动手,折出漂亮的小鱼吧!看看谁的作品折叠平整、外形美观、创意新颖。 温馨提示:要注意保持教室卫生,如果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2、学生开始动手做,教师巡回辅导,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争取教学目标的达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手指点画》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手指点画》 小班教学计划《手指点画》适用于小班教学活动,使孩子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学习绘画,尝试用手指和颜料在纸上绘画,乐于大胆绘画,感到在纸上留下标记的乐趣用手指。快来看看003010幼儿园班的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在纸上绘画。 2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来学习绘画。 3我愿意大胆绘画,并感到用手指在纸上留下痕迹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5养成大胆着色甚至均匀着色的良好习惯。 主要困难 让孩子知道颜色的颜色,并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一种彩色颜料,红色,绿色,黄色颜料等。每组有2到3块碎布,每人八张白纸中的一张。 活动程序 1老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颜料,并要求孩子谈论颜色的名称。 老师:1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颜料)

2这是什么颜色? 3老师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来解释指尖。 老师:我们邀请有色婴儿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老师:示范时请讲解并画一朵小花。 老师:首先用手指和彩色婴儿亲吻,然后让彩色婴儿和纸亲吻一个吻,互相亲吻。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绘画作品时,要表现出惊奇的表情。问: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带孩子说些什么:我点了朵小花。 老师:画完后举手并清洁双手。 老师:最后,手指和小抹布被亲吻和清洁了。 4个孩子做画。 老师:使用语言技巧和行动来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老师:用惊讶的语气表达孩子发现的颜色痕迹,并用语言表达。 老师:你点了什么? 5张贴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一起欣赏它们,并为自己拍手。然后,老师为每个孩子放一朵红色的小花来表达鼓励。 扩展活动: 1您可以将用过的颜料放在活动区域中,并让孩子在转弯时可以用指尖玩耍,以便孩子们可以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美术小鱼教案共三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小鱼教案 篇一:小鱼的新衣 【设计意图】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心理特点之一。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会使孩子们感觉到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使孩子产生画画玩玩的心理,培养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棉签画,是本学期我们班级的特色活动。小小的棉签,在孩子的手中成了绘画工具,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品。在本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让孩子带着兴趣愉快地参与整个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观察范例,复习对一些装饰线条的认识。 2.正确使用棉签,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图形装饰小鱼的身体。 3.激发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认识一些简单线条和图形。已初步欣赏过音乐《水族馆》。 2、物质准备:范例,幼儿操作材料,颜料,棉签,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观察了解装饰小鱼的方法。 1.欣赏音乐《水族馆》 师:小朋友听,谁来了?

2.创设情境教师:在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里,柔软的水草在水底摇摆着。一群快乐的小鱼游来了。小鱼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新衣服是什么样的? 3.观察范例,巩固复习对一些线条和图形的认识。 4.师:原来,今天小鱼穿那么漂亮的衣服想去干什么呢?原来小鱼们要去参加一个快乐的聚会。可还有很多小鱼都没有自己的新衣服,让我们来帮助小鱼。用棉签给小鱼换上一件美丽的新衣。 二、讲解作画要求,学习使用棉签装饰小鱼。 1.讲解要求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展示幼儿作品,分享交流。 1.将幼儿作品展示在背景图上。 2.评价作品。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条小鱼的衣服最漂亮?(重点鼓励由自己想象,独特创作的幼儿) 3.听音乐,一起游戏。 篇二:美丽的小鱼 活动目标 ⒈幼儿知道鱼生活在水里。 ⒉幼儿能用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涂出漂亮的小鱼。 ⒊幼儿愿意使用各种颜色涂画,提高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班美术小鱼教案

小班美术小鱼教案 【篇一: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瓶盖印章 画)】 小鱼吐泡泡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印泡泡,表现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3.能积极参加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1.一副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和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鱼背景图。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颜料若干,抹布。 3.《小鱼吐泡泡》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吹泡泡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 师:咦,宝宝们这是什么? 幼:泡泡 师: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师:今天有一群小动物也想吹泡泡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它们在 做什么呢? 幼:一群小鱼们在水里游? 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它们是怎么吐泡 泡的? 幼:波罗波罗? 二、出示挂图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还带来了一幅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 除了有水草、小鱼还有什么?(有泡泡) 师:那谁来说一说这些泡泡有哪些颜色呢? 师:今天这些小鱼想请宝宝们帮个忙,帮它们多吹一些泡泡,你们 愿意帮助它们吗? 三、师示范画,出示瓶盖 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工具,宝宝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瓶盖)

2.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选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 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3.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4.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小鱼吹泡泡,用我刚刚介绍的材料。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绿色。(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问:你还想不想吐泡泡呢?幼:想。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师: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四、幼儿印画 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教师播放《小鱼吐泡泡》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1.交代要求 师:马上请宝宝们一起来帮助小鱼吐泡泡,再吐泡泡的时候,可要注意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小手不能乱动,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手上要是蘸到颜料也用抹布擦一擦,千万不能弄到身上喽!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2、幼儿印画,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五、欣赏幼儿作品 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蜡光纸贴画 活动时间: 2011-2-10 作者: 吴邵萍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来源:幼儿教育编者按:由于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教师常常感到小班的美术活动难以开展。为此,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展开了研究。以下是她们设计的一组美术活动方案。在设计中她们尽量选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让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并让幼儿直接与将要表现的事物及相关作品互动.以获得对所要欣赏和表现的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设计以幼儿的视觉感受为主。让幼儿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情境。最后通过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审美性的背景设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如"一瓶花"中的花瓶、"小鱼吐泡泡"中的小河、"毛毛虫"中的不同颜色的即时贴底板等。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画面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活动准备: .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你们吹过泡泡吗?你门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他丽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 当贴第4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

小班综合:快乐的小鱼

小班综合活动:快乐的小鱼 执教者:翁丽莉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会观察由图形组成的小鱼。 2、尝试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小鱼。 3、初步学习同伴间合作操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有图形组成的小鱼,进一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活动难点: 尝试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进行图形拼搭各种形状的鱼。 解决方法: 观察法、提问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儿歌《快乐小鱼》。 2、视频《快乐的小鱼》(图片及实景)。 3、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搭的小鱼图形。 4、各种大小、颜色的图形。 5、“海底世界”大图一张,固体胶人手一份。 6、音乐磁带《小鱼游》。 7、场地上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区域。 活动过程: 一、出示视频图片让幼儿欣赏。

师:孩子们,有一群快乐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小二班,你们看看他们是谁?这些小鱼漂亮吗?他们长得像什么形状?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图形宝宝也来了,他们想和小朋友、小鱼们一起做游戏。 二、引导幼儿学拼小鱼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搭的小鱼图形。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厉害了,它们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你们看,变成什么呢?师:我叫快乐鱼。(出示范例)小朋友你们好!(引导幼儿向小鱼问好——小鱼,你们好!)你知道我住在哪里吗?(大海)小朋友好厉害啊,今天我还带来了我的伙伴。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的伙伴们长得一样吗?它们是由哪些图形宝宝变的呢?)(教师指个别小鱼,引导幼儿说出小鱼的身体、尾巴是什么形状,如尾巴是三角形、身体是圆形等) 师:这些快乐的小鱼都是由图形宝宝变的,他们在哪里玩游戏呢?(海草中、鹅卵石里)翁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想变魔术吗?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快乐鱼有悄悄话要告诉小朋友,等一下要变魔术时,要先拼搭好鱼的图形再粘贴(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拼搭方法:先拼搭好鱼的图形——引导幼儿说身体大、尾巴小,再用固体胶粘贴),这样才能把拼搭的东西固定住,最后添上眼睛,哇,变成了一条漂亮的鱼。等一下看谁能用图形宝宝变出更多不一样的小鱼。最后小鱼还想告诉小朋友,要一起使用图形宝宝,这样它们才会很开心跟小朋友一起玩。

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鱼吐泡泡 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快乐的小鱼儿》教学设计

《快乐的小鱼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快乐的小鱼儿》是山东科学技术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巧手折纸》第三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储物盒和小帆船的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能用双三角形折法折叠小鱼。 2、体验折纸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双三角形折法 【教学准备】 方形纸、彩色笔、双面胶,鱼的范例、卡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视频,请欣赏。播放小视频 师:同学们喜欢这些漂亮的小鱼吗? 生:喜欢 师:这些小鱼也很喜欢你们,它们想要游到你们的纸上来。你们欢迎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快乐的小鱼儿》 贴上标题

师:在正式学习之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能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是老师自己折的小鱼,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同学们拿到小鱼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可以拆开看看老师的折痕,研究一下老师是怎么折出来的。第二、小组合作完成,一定要六位同学都折出小鱼。全组成员都完成以后,小组长可以上来为你们小组贴上一枚合作之星的奖章,看一看哪个小组长最先上来贴奖章。开始吧! 生:合作探究小鱼的折法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分享 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举起你们的小鱼给老师看一看。大家的小鱼真是折的又快又好,让老师叹服。那位同学愿意上来分享你的制作过程,上来分享的同学将为你所在的小组赢得一枚研究之星的奖章。 生; 生自由分享 师奖励研究之星的奖章 师:感谢以上同学的分享,老师告诉大家,这种折小鱼的方法叫做双三角折法。(贴上板书)这种双三角形折法还可以折出很多有趣的物

小班手指点画教案:花儿真美丽

小班手指点画教案:花儿真美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手指点画来表现各种颜色的花,帮助幼儿形成手部动作“点”“提”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有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 3.愉快的合作游戏,不相互碰撞,保持手指的清洁。 【活动准备】 颜料、抹布若干、背景图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用手指点画来表现各种颜色的花 活动难点:帮助幼儿形成手部动作“点”“提”的技能。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公园里开了许多许多美丽的花儿,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花吗? 2.韵律《春天》进教室。 那边有好多的客人老师也来看花了,和客人老师问声好。 3.欣赏背景图① 师:哇!公园到了,那里有好多的花啊!你们认识这些花吗?谁能告诉我你喜欢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的? 4.出示背景图② ⑴师:小朋友们,那边还有花,我们再到那边去看一看,

咦,这边的花和那边的花有什么不一样啊? ⑵嘘!我好像听到哭声了,老师来问问它为什么哭? 原来它们以前也很美丽,可不久前被灰太狼施了魔法,把它的颜色全部变没了,我们要不要帮助它们? ⑶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也会魔法哦!你们想跟我学魔法吗? 师:我这有一个魔法盒,它可以让花儿的颜色变回来。 5.介绍手指点画的方法,教师示范。 ⑴师:首先用你的手指蘸一点你要给花朵涂颜色给叶子和小草上色时一边点一边说点、提。当你要换一个颜色时一定要记得把手上的颜色擦掉,否则小花就不漂亮了。 ⑵师: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检验一下。 ⑶提出作画要求。 6.幼儿集体作画,教师指导。 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画小草和点花的方法,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用色,丰富画面。 7.作品展评。 首先呢,老师很高兴你们许多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点颜色的魔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谁能告诉我,哪朵花是你点的?是什么颜色? 8.活动结束。 逛了这么久的公园,我们也该回家了,和客人老师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