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三科技革命

第17课第三科技革命
第17课第三科技革命

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备课人:87 中九年组宋雪晶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

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时间、理论基础、时代特征等相关知识。

4、发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大屏幕先出示“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英姿、“神舟” 三号再次成功、“神舟”四号不辱使命等四幅图片,然后出示“神舟”九号发射场面及两位宇航员等六幅图片,最后播放“神舟”六号从发射到顺利升空的视频片断)

同学们,以上这些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航天事业的成功,使中国举世瞩目,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相信科技创造未来!谁知道这些成就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对,它们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屏幕出示课题)

教学过程

(出示本节课的问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领域、首先开始的国家、核心、人类进入的社

会。学生阅读教材后填表格。

二、结合图片介绍四大领域成就。

电子计算机(PPt 展示人类第一台计算机到今天计算机的变化,使学生感受的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原子能(PPT展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出示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并用图片反应出给这一地区带来的破坏,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原子弹的破坏性。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图片出示苏联第一座核电站。今天各国都积极的用核能来发电,发展航天事业,航海事业等。原子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补充材料:

在谈到核电站核武器时,提到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引用这样一段材料:火球发出比太阳表面还要热几千度的高温,飞鸟在半空中就烧成灰烬。蚊子、苍蝇、松鼠、猫、鼠也消失了。爆心地区的花冈石都融化了,人和物体的影子印在了地面上和残留的墙上,而人本身则变成了一堆堆干瘪的冒烟的黑焦炭。

一些在爆炸瞬间呆在建筑物里的人们,侥幸从断垣残壁下挣扎出来后,发现眼前的情景与地狱没什么区别:被原子弹高热烧伤的人们蹒跚而行,遍体焦黑,或鼓起水泡,或浑身挂着一条条炙焦而脱落的暗灰色皮肤。流经市中心的三条河道里死尸充塞。其中有许多是儿童。------------------------------ 约翰克兰《日本帝国的衰亡》

用该段材料引发同学关注科技给世界带来的双面影响,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工程:含义、核心、引人注目瞩目的技术克隆技术介绍什么是克

隆。

PPT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以及克隆猪、克隆猴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克隆技术的神奇。

材料补充: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怎么造福人类1.克隆技术与遗传育种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在这方面我国已迈入世界最先进的前列。

2.克隆技术与濒危生物保护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个福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3.克隆技术与医学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所有人类器官和组织上施行移植手术。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排斥反应的原因是组织不配型导致相容性差。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版人”,作器官移植之用,则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问题是,利用“克隆人” 作为器官供体合不合乎人道?是否合法?经济是否合算?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医学方面,人们正是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挠素,等等。

讨论: 怎样认识克隆技术,是否应该限制克隆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克隆技术的利和弊。

航天技术: 1957 年10 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空间技术诞生。1958年1 月,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 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卫星绕地球飞行。

三、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a、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1698?1782)、电动机为65年(1821?1886)、无线电为35年(1867?1902)、雷达为15年(1925?1940);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 年(1939?1945)、电子计算机为5年(1946?1951)、晶体管为4年(1947?1951)、激光器仅为 1 年(1960?1961)。这说明科学—技术

—生产的循环在加速。

特点一: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b、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特点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C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特点三: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促进经济增长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补充材料: 向学生提供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的数据,“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以及相应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变化的数据。

典型实例:硅谷传奇,硅谷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 —— 40 家公司上市,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24小时就制造62位百万富翁。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人类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财富!说明21世纪缺少的什么样的人才呢,根据当今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你认为你对你的未来人生有什么样的规划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呢?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材料: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

863计划”等,世界经济多走向多极化。也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任何一个国家想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

五、畅所欲言:科技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从国家和个人来说具体做法。

六、拓展延伸: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七、视频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和杰出人物。

补充说明:从各个领域搜集素材,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高科技领域我国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八、归纳总结

比较三次两次科技革命:时间、理论基础、主要标志、兴起国、重大发明、交通工具、时代特征、影响、启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第17课法国大革命课后练习

第17课法国大革命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D ) A.革命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B.革命前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制度 C.三级会议上国王没有满足第三等级的要求 D.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 A.攻占巴士底狱 B.三级会议的召开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人权宣言》 3.“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法国大革命宣示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出自1789年颁布的( C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学习世界史时,刘新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5.下列关于拿破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B.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D.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1814年下台 6.下列发生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通过《人权宣言》②攻占巴士底狱③建立共和国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7.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 B ) 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 8.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更因一部法典而名扬欧洲。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A ) A.拿破仑 B.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亚历山大 9.《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A )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1815年敲响拿破仑帝国丧钟的事件是( D )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 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13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整体感知 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 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 3、解读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 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1、原子能 (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5)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6)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核技术与农业的的结合就是核农学。图片上展示的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核射线选育出的“鲁棉一号”,以及花卉、水稻等新品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战争→和平) 2、航天技术 (1)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3)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4)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5)介绍我国的“神一”、“神五”和“神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生物工程 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2020五月风暴2020为何丰衣足食时发生这场反叛素材 新人

法国“五月风暴”:为何丰衣足食时发生这场反叛 1968年5月,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吞噬法国。它不仅在极短时间内席卷法国的各所大学,而且迅速扩大到工人阶级,引发了全国性大罢工,并最终导致国会改选、总理下台。 一群在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起来反抗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这是人们关于“五月革命”的粗略印象。至于这场“革命”有何意义,那个5月到底发生了什么,40年来,即使是当年亲历其中的“六八分子”,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针对这场“革命”的批评与记忆,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断裂。 一场丰衣足食的反叛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法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光辉30年(1945~1975)”的中途。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削减关税,扩大市场,令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口国,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然而,在“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表象之下,法国面临着一场“物质上升,信仰下降”的危机,仿佛社会在懵懵懂懂的富裕中丢失了理想。与此同时,马尔罗、加缪、萨特、福柯等人的思想,戈达尔的电影叙事等等焕发出张力,一切有关人的意义的询问也为这场社会运动打下了“造反”的底色。 简而言之,1945年戛然而止的灾难与现在的丰衣足食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有关人类命运的伟大叙事渐渐让位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时,这一代法国人对眼前的庸碌生活表现出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不安。关于这一点,在“五月革命”即将发生前的一个月,戴高乐甚至也在不同场合这样吐露心声:“如今再没有什么事要对付了,也再没有什么英雄业绩可创造了,我反倒觉得没劲。”“不创造,毋宁死”,安于锦衣玉食、随大流显然不是法国人的性格。 处于一片安定繁荣之中的60年代,来自各阶层的孩子越来越被中学会考和上大学所吸引,加上战后法国人口快速增长,大学生人数从1958年的20万增加到1968年的50万。然而,大学教育却对生源膨胀装聋作哑,不思改革,以至于在这一群出生于1944年到1950年之间、从未经历过饥饿与贫困、未体验过“战斗到一无所有”的大学生眼里,大学变成了“只谈存在,不谈意义”的社会结构,一个“无用知识的自动发送机”和“毕业文凭制造厂”。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战争。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①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状况,懂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矛盾的必然结果。 ②指导学生分析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法国革命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具有广泛性、深刻性,是一场影响巨大和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③组织学生讨论对拿破仑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学会正确看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能力培养目标:①分析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深入分析雅各宾派专政的措施、特点,认识雅各宾派专政在法国革命中的作用。②评价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标准,评价拿破仑的一生。 一、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帝国。 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仅仅隔了几年,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又响起了反抗封建统治的隆隆炮声。这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是欧洲大国,也是当时的强国,同时还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发生的?雅各宾派专政又是怎么一回事?拿破仑是如何崛起的?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研究的问题。 一、法国大革命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法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18世纪法国思想、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的状况如何?思想上是启蒙思想传播;经济上是资本主义发展,但农业为主;社会上分成了三个等级;政治上是君主专制。 法国的各种矛盾存在已久,为什么这时爆发革命?三级会议的召开,这就是直接原因。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攻占巴士底狱。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不久,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请同学分析一下《人权宣言》。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权宣言》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是法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发表后,革命是如何发展的呢?革命的发展,使国王路易十六十分仇视和恐惧,企图逃到国外,将来卷土重来。但国王装扮成平民逃出巴黎后,被人认了出来,又被押解回来。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推上了断头台。其后不久,法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雅各宾派专政。(1)雅各宾派是在什么情况下掌权的?(2)雅各宾派的措施有哪些?(3)这些措施的特点是什么?(4)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5)为什么雅各宾派统治会很快结束? (1)雅各宾派是在反法同盟准备入侵、王党暴乱多处发生的危急关头上台的;(2)其措施涉及物价、惩办反动分子、反对外敌、土地、农村、封建制度等;(3)其措施特点是果断、全面、严厉;(4)其措施的作用是打退了反法联军,平息了国内叛乱,维护了革命政权;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1689年7月14日 B.1789年7月14日 C.1689年7月14日 D.1789年7月4日2.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A.路易十三 B.路易十四 C.路易十五 D.路易十六 3.带领法国人民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A.马拉 B.丹东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4.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 A.1788 B.1804 C.1812年 D.1814年5.拿破仑颁布的《法典》不包括 A.《兵法典》 B.《民法典》 C.《商法典》 D.《刑法典》 6.在法国等级制度中,下列社会成员属第二等级的是A.教士 B.地主 C.资产阶级 D.商人7.宣称人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8.标志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雅各宾派专政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2.《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 B.主张在法律上人和人有平等的权利 C.国王有权废除法律 D.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拿破仑的活动不包括 A.1799年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采取革命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C.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罗伯斯庇尔执政②《人权宣言》的发表③处死 路易十六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5.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开始于入侵哪个国家之后A.西班牙 B.普鲁士 C.奥地利 D.俄罗斯 6.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7.19世纪初期,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恩格斯说,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在很长时期内它一直是世界各国制定新法典时的参考蓝本。 (1)结合课文说出这部法典的名字和制定者。 (2)这部法典包括那几个部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材料二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川教版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和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了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当时中国、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这些进步规定的相同社会根源。 三.问答题 10.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1.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形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一说他们 各自取得的主要成果。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例题1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后又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 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信息时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D 。 例题2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D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D 。 1.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 )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A解析:蒸汽机的改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案A。 2.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运用,成为时代的标志,答案A。 3.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4.D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并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练习题 川教版

第17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选择题 1.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 拿破仑颁布《法典》 D.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材料反映的理念是 A. 宗教自由,“君权神授” B.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D. 工人们享有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3.《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C. 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D.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C. 三级会议的召开 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5.对于如何读历史,毛泽东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因为法国大革命A. 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B. 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C. 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 D. 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6.“1793年3月,反法同盟组成,陆续有7个国家参加。它们从四面八方向法国攻来。”“反法同盟”的此举,是为了 A. 推翻罗马教廷统治 B. 干涉法国大革命 C. 颁布《人权宣言》 D. 参加凡尔登战役7.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该史学家认为拿破仑战争 A. 对全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甚微 B. 完全摧毁欧洲各国封建君主制度 C. 打击封建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D. 推动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到高潮 8.《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导学案1 华东师大版

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内容: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课型:预习交流教学随笔 学习目标:默写出英国工业革命的目的、性质、时间、开始的标志、成果(发明、发明者)。导课: 提到“工厂”、“瓦特”、“铁路”、“火车”这些名词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它们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18世纪中后期,这些都是最新鲜,最时髦的名词,这些“名词”是怎么出现的?对以后的世界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让我们到历史中去探究答案,追寻一段我们从未感受过的由“轮子”带动的革命。 工业革命含义:是 学习重难点:记忆上述的重点知识。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情境引课 1.列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颁布的重要文献? 2.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自主学习,预习质疑 背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手 工场迅速发展。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 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量加大,工场手工业不能 满足需要。 目的: 性质: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和大变革

实质:是用系统的取代的过程 英国 工业革命 政治前提: 市场的需求: 条件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时间: 开始:工业革命首先在、开始,从 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标志)。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 生产代替 劳动的重大和 大变革。 发展: 1、解放“手”的发明 珍妮机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他最早开办机器纺纱 厂 2、解放“动力”的发明 改良了蒸汽机,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 课后反思

的时代 3、解放“交通运输”的发明 1814年,英国人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影响: 三、小结整理 四、达标反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第17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培优练习川教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培优练习 1.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曾让俄国诗人普希金非常憎恨,拿破仑去世后,普希金却将他视为对抗专制的救世主。普希金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他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稳定了法国政局 B.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促进商业发展 D.扩大了法国疆域 2.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主张:“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在开篇提出:“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这说明《人权宣言》的核心之一是() A.反对言论受限 B.主张信仰上帝 C.强调天赋人权 D.强调法治 3.“当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效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这个民法,确立法国大革命的原则。”这里的“他”是指()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罗伯斯庇尔 4.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 5.请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反应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逻辑关系合理清晰,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一:法国等级制度图二:攻占巴士底狱图三:处死路易十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普希金却将他视为对抗专制的救世主”,结合课本所学,1804集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在位期间,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大片地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革命和侵略扩张的双重性,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又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又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由此可知普希金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他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B项符合题意;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稳定了法国政局,A项不合题意;打破了的对外战争,没有促进商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确实扩大了对外战争,但是对俄国无益不是普希金转变的原因,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反映的是人有言论自由;“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反映的是国会赋予人与公民的权利。结合课本所学,《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历史新授课) 蜀河初中常朝根 【认定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永不放弃的去实现它) 一、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依据课标制定的三维目标: 1、知识识记:(1)了解工业革命孕育的过程;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珍妮纺纱机”“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 (2)知道瓦特改良研制出的“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 (3)了解斯蒂芬森研制的“旅行者”号火车,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2、能力培养:(1)图表解析:分析比较“旧式纺车”“珍妮机”,“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领域主要技术发明一览”表、“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棉织业、煤炭、生铁产量及英国海港吞吐量、进出口贸易总值比较”表、“工业革命后英国工农业生产状况比例变化”表等图表。(2)阅读分析:大工厂作为资本主义比较成熟的生产方式的利弊;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对推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效应: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3)综合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和影响。 3、情感渗透:(1)通过了解瓦特等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经过刻苦、反复地钻研和试验取得重大发明,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史实,理解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多观察、多思考和多实践,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性的为社会做贡献。(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在技术上的革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启发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提到“工厂”“瓦特”“铁路”“火车”这些名词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们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18世纪中后期,这些都是最新鲜、最时髦的名词,这些“名词”是怎么出现的?对以后的世界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让我们到历史中去探究答案,追寻一段我们从未感受过的由“轮子”带动的“革命”。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我所学习到的任何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在看书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毫无头绪,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学习提纲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111页—116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提纲上的填空。 1、工业革命含义: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生产代替劳动的重大和大变革。工业革命首先从国开始。 2、工业革命是开始于,开始的标志是的发明。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行业中,后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 3、最早成功的开办机器纺纱厂,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4、经改良后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它将人类推进时代。 5、英国工程师发明“法”,把英国的生产推到世界最前列。 6、1814年,英国人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预习学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___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外的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__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3.________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不久法国国王_______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5.________________掌握政权后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1799年底,____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队级统治,颁布了_________。 7.___________年,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关键信息 1.三资产队级2.1789 巴士底狱3.《人权宣言》4.君主制度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路易十六 5.罗伯斯庇尔6.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典》7.1814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1)18世纪时,包括资产队级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阶级。 (2)广大下层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2.过程 (1)导火线:1789年,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筹款,遭到人民的反抗,战争即将 爆发。 (2)开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掀开了 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3)发展 ①《人权宣言》的发表。 ②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 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4)高潮:罗伯斯庇尔领导巴黎人民打退外国干涉军,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 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3.影响 (1)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2)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学法点拨 【透析1】了解法国社会的三个等级。注意结合文中插图《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度》与漫画《深爱压迫的法国农民》,知道三个等级分别包括哪些社会阶层,并得出法国革命是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可参考图示: 【透析2】关于大革命的爆发,我们应认清以下三点:第一,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第二,这一事件是革命开始的标志;第三,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透析3】识记《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宣称人生是自由,权利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注意: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实际上是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学习《人权宣言》应结合《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可从进步性、阶级性两方面思考。 【透析4】结合小字了解罗伯期庇尔政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还应明确,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英国工业革命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工业革命的孕育、机器的发明和大工厂的诞生及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工业革命的孕育重点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请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疑难点拨】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部门的原因? 点拨:思考要从新兴工业部门的优势、市场的需要和原料供应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工业,受旧习惯束缚较少,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第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较容易采用机器化大生产。第三、英国逐渐占领印度,而印度盛产棉花,这样英国的棉纺织业有了充足的原料来源。而棉纺织品价格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首先从那国开始() A.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2.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的原因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 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要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有人曾戏说马克思没有打过电话,没有看过电视,列宁没有用过手机,没有用过电脑。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电话、电视和手机、电脑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些产品发明出来时们开马克思和列宁都已逝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教师演示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本课要学的知识: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解读新课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师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其实刚才的那段话中,已经揭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大致时间和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内容: 3、核心 多媒体展示:第一轮知识竞赛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美国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起止时间:1789年(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到1794年(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导火线: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议会 发展过程:a1789年,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b通过《人权宣言》c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不久处死路易十六d1794年,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 2.《人权宣言》内容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拿破仑帝国 ①拿破仑的一生a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b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c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 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帝国结束(重要战役:滑铁卢战役) 5、评价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制定和颁布《法典》,便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打退了反法同盟,扞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 2、重大发明:(1)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2)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标志性成就)。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轮船1807年美国富尔顿;)能源:煤

第17课第三科技革命

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备课人:87 中九年组宋雪晶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 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时间、理论基础、时代特征等相关知识。 4、发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大屏幕先出示“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英姿、“神舟” 三号再次成功、“神舟”四号不辱使命等四幅图片,然后出示“神舟”九号发射场面及两位宇航员等六幅图片,最后播放“神舟”六号从发射到顺利升空的视频片断) 同学们,以上这些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航天事业的成功,使中国举世瞩目,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相信科技创造未来!谁知道这些成就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对,它们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屏幕出示课题) 教学过程 (出示本节课的问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领域、首先开始的国家、核心、人类进入的社 会。学生阅读教材后填表格。 二、结合图片介绍四大领域成就。 电子计算机(PPt 展示人类第一台计算机到今天计算机的变化,使学生感受的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原子能(PPT展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出示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并用图片反应出给这一地区带来的破坏,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原子弹的破坏性。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图片出示苏联第一座核电站。今天各国都积极的用核能来发电,发展航天事业,航海事业等。原子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补充材料: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法国大革命知识点练习 中华书局版

第17课法国大革命 【知识管理】 知识点1攻占巴士底狱 背景:到18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封建统治已是日暮途穷。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不得不召开多年不开的三级会议。 导火线: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 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群众攻陷了象征着君主专制的堡垒——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知识点2《人权宣言》 纲领:1789年8月,法国国民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宣言强调人权、法治和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权,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1791年宪法:1791年,国民会议制定了一部宪法,史称1791年宪法。它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从而削弱了国王和贵族的权力。 成果:1792年,巴黎人民推翻了君主统治,9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不久,法国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高潮:为了反击外国的武装干涉,镇压国内敌人的反抗,革命派不惜实行革命的恐怖政策,从而把大革命推向高潮。 知识点3拿破仑帝国 政变: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对内主政:他制定新宪法,组建集中高效的国家机器,任用理财能手改善财政,发展经济,效果显著。还制定和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对外战争:在反击外国武装干涉的战场上,拿破仑巧妙指挥,多次打败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军,巩固了革命成果。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对外关系上,也由防御转向侵略,侵略战争激起了各地的民族反抗运动。 帝国灭亡: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惨遭失败。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1815年3月,拿破仑重登王位。6月,在第七次反法同盟的大军面前,他寡不敌众,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被迫再次退位。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攻占巴士底狱 1.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最典型的一次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引发这一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B)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三级会议召开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尼德兰人民起义 2.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法国人民都要隆重纪念这个带给他们民主、自由的日子。这源于下列哪一事件(A) A.攻占巴士底狱 B.发布《人权宣言》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知识点2《人权宣言》 3.“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法国大革命宣示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出自1789年颁布的(C)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第4章第13课 法国大革命

第13课法国大革命 【检测与反馈】 1.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揭开了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序幕。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并附加了一个重要文献,简称《》,宣称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制度,使“”、“”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政变,夺取国家政权。5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了。为加强统治,他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其中后来被称为《》的《民法典》最为著名,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评价: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与实践】 4.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1789年资产阶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此文件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拿破仑法典》 5.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B.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下列哪一项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A.都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B.都进行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战争 C.都处死了国王D.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7.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A.拿破仑的赫赫战功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8.通过对比,人们发现19世纪初期的欧洲版图较之18世纪后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D.拿破仑战争9.下列对于拿破仑战争性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正义的卫国战争B.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C.争夺霸权的战争D.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侵略性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某一阶级”指的又是哪一阶级? ②材料中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新制度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各自表 现为什么形式? ③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的革命中都出现了反对专制统治的文献,请你分别列举出来。 ④为什么马克思说英国和法国的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请说说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