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培养--综合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它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能进行摄食、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其摄食方式为吞噬食物颗粒。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酒精灯、棉花纤维等。

2. 仪器: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酒精灯、蒸馏水、玉米汁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1)在野外寻找水样,如池塘、水沟、洼地等。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两至三滴水样,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没有草履虫,则再从水样中取,重复上述过程。

(4)将取到草履虫的载玻片在500ml煮沸的玉米汁中涮洗,将玉米汁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5)维持1天的时间,然后从培养液中吸取1ml的培养液观察,若有少量的草履虫,则再次用新的培养液涮洗,重复2次。

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2. 草履虫的培养(1)将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放入培养皿中。

(2)用托盘天平称取0.6g大米,煮沸15分钟后,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3)将大米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使草履虫培养液与大米培养液充分混合。

(4)将培养皿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3. 草履虫的观察(1)将草履虫培养皿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如纤毛的摆动、食物的摄食等。

(3)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光照、温度、化学物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草履虫呈圆筒形,长50-300微米,宽20-60微米。

细胞质中含有一个大核和多个小核,细胞质内有伸缩泡、食物泡、纤毛等细胞器。

2.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

草履虫实验报告范文

草履虫实验报告范文

草履虫实验报告1. 引言实验目的是研究草履虫的行为习性。

通过观察和记录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草履虫•显微镜•干净的玻璃片•盐水•草履虫培养皿2.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台,将显微镜放置在工作台上。

2.在玻璃片上滴一滴盐水。

3.用显微镜将草履虫放置在盐水中。

4.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草履虫在盐水中的行为。

5.将草履虫移至草履虫培养皿中,观察和记录其在培养皿中的行为。

6.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草履虫对不同浓度盐水的反应。

7.分析和总结观察到的结果。

3. 实验结果3.1 草履虫在盐水中的行为观察在盐水中,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明显变慢。

它们不再像在自然水域中那样快速游动,而是在盐水中缓慢地摆动身体。

观察中还发现,草履虫在盐水中的摆动频率与盐水浓度成反比。

盐水浓度越高,摆动频率越低。

3.2 草履虫在培养皿中的行为观察在培养皿中,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明显加快。

它们在培养皿中迅速游动,并且呈现出螺旋状的运动轨迹。

观察中还发现,草履虫在培养皿中的运动轨迹与培养皿中的环境条件有关。

如果培养皿表面有微小的凹凸,草履虫会沿着凹凸线路运动。

3.3 草履虫对不同浓度盐水的反应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当盐水浓度过高时,草履虫会立即停止运动并表现出僵直的状态。

而当盐水浓度适中时,草履虫的摆动频率会比较平稳,保持较长时间的正常活动。

当盐水浓度过低时,草履虫的活动会加快,并且摆动频率较高。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草履虫的行为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草履虫在盐水中的运动速度明显减慢,而在培养皿中的运动速度明显加快。

这表明草履虫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很强。

此外,草履虫对盐水浓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反应。

当盐水浓度过高或过低时,草履虫的活动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研究草履虫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活动、生物形态及物理特性,了解草履虫的生物特点和生态习性。

实验材料:1. 草履虫标本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显微镜准备液6. 草履虫培养的水样实验步骤:1. 在载玻片上倒入一些草履虫培养的水样。

2. 用吸管吸取一点草履虫标本并滴在载玻片上。

3. 轻轻覆盖盖玻片。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中央。

5. 调整显微镜镜头到适合观察的倍数。

6. 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草履虫的活动、形态和物理特性。

7. 拍摄草履虫的照片或视频。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履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呈滑动移动。

其身体被分成头部、体部和尾部三个部分。

头部为圆锥形,有一个清晰的口器,用于摄食。

体部延伸为圆柱形,且有不断蠕动的运动,体部内部有细胞器官。

尾部向后伸出,用于平衡和固定身体。

草履虫在水中以吞食细菌和微小的有机物为食。

观察中发现,草履虫通过顶部的口器将食物吞入体内,然后通过体部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部消化。

当草履虫遇到危险或不适宜环境时,会通过收缩体部迅速向背后游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活动方式。

它们以吞食细菌和有机物为食,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性。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微生物数量和分解有机物,维持水域生态平衡。

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微小生物的活动和形态特征,并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进行记录。

这种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微生物和细胞的研究中,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草履虫的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和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运动情况。

通过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器皿中,观察草履虫的生命周期、活动模式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草履虫对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1. 引言草履虫(paramecium)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的范畴。

它们广泛存在于淡水中,其大小约为0.2-0.3毫米,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

草履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微生物和单细胞生物很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

2.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草履虫、显微镜、实验器皿、显微镜盖片等。

首先,将草履虫样本分别放置在三个实验器皿中,形成三个不同的实验组,分别是高温高湿(组A)、低温低湿(组B)和适温适湿(组C)。

3. 结果与讨论观察发现,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生命周期缩短,繁殖速度加快。

草履虫在此环境中活动较为频繁,觅食能力提高,生存率较高。

然而,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生命周期延长,繁殖速度变慢。

草履虫的运动也相对较为缓慢,觅食能力下降,生存率明显下降。

另外,草履虫对光照条件也有一定的反应。

在充足的光线下,草履虫会主动向光线方向游动,而在暗处则会停止活动。

这说明草履虫具有光敏感性,并能通过自主运动来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进一步观察发现,草履虫会通过伸缩纤毛(cilia)来进行游动。

纤毛的搏动能够推动草履虫向前漂移,帮助其觅食和避开危险。

这一特点使得草履虫在水中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到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运动模式。

草履虫对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通过自主运动来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草履虫的纤毛搏动是其运动的主要机制,使其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草履虫的生态习性和微生物生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实验结果来看,草履虫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均与其生存和繁殖有关。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或许可以分析出草履虫在微生物团体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一些微生物相关疾病的影响。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又称草履虫虫草,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颚口纲。

它的体形呈椭圆形,有着明显的细胞核和纤毛,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

草履虫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来观察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草履虫的生长和运动,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

本次实验所用的材料包括显微镜、载玻片、草履虫培养液和草履虫标本。

首先,将一滴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然后用显微镜将草履虫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草履虫的体形呈椭圆形,表面布满纤毛,纤毛的摆动使其能够在水中迅速游动。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草履虫会在水中寻找食物,并且能够吞食微小的有机颗粒。

此外,草履虫的细胞核清晰可见,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

通过连续观察,我们还发现草履虫在觅食时会展开纤毛,形成一个口部的伪足,用来捕捉和吞食食物颗粒。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草履虫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具有明显的运动能力和觅食行为。

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纤毛的摆动使其能够在水中迅速游动,同时还能够通过展开纤毛形成口部的伪足来捕捉和吞食食物颗粒。

这些特性使得草履虫成为生物学实验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草履虫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草履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1. Smith, J. D. (2010). The biology of the ciliate protozoa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ytology, 19(3), 1-98.2. Jones, K. L. (2015). Observations on the feeding behavior of Paramecium caudatum. Journal of Protozoology, 25(2), 45-56.。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草履虫的系列实验纪星宇(XX4)一、目的与内容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二、材料与用品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1.配制稻草培养液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方式等特征。

2.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3. 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眼虫、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温度计、PH计、光照培养箱、培养皿、实验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1)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

(2)用镊子夹取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3)在显微镜下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滴加少量食物颗粒,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1)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不同PH值、温度、光照条件下的培养液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5. 分析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眼虫和草履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眼虫呈卵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草履虫呈椭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食物泡、鞭毛等结构。

2. 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进行运动,速度较快。

草履虫通过鞭毛进行运动,速度较慢。

3. 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将食物颗粒包裹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实验2草履虫(综合实验)

实验2草履虫(综合实验)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草 履 虫
草履虫 横二分裂
草履虫接合生殖图解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草履虫已发出刺丝的状态
四、作业与思考 1. 绘图: 草履虫形态与构造图,并注明各结构名称。 草履虫已发出刺丝的状态。 2. 综述草履虫实验过程和结果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的形态结构 2、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
实验方法 3 、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
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4 、认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动物学课程组
二、材料与用具
材料: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器具:显微镜、解剖镜、秒表、银子、漏斗架、试管架、载 玻片、盖玻片、培养缸、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 表面皿、凹玻片量筒、l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 试纸(pH值范围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 球。 试剂:冰醋酸、5%冰醋酸、洋红粉末、1% 氯化钠溶液、1% 碳酸氢钠、蒸馏水。
目录页生命科学与理学院动物学课程组实验二草履虫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方法并熟悉草履虫的形态结构2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实验二 草履虫(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方法,并熟悉草履虫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1、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采集:选择有枯草腐烂的水域,进行舀水采集,然后进 行分离、培养。 培养:用煮沸稻草水, 放置24小时后用于培养。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剌丝泡的发射、草履虫对盐度 变化的反应 、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实验报告--草履虫的培养
一、实验器材:
1、材料:各地采集的水样、稻草、小麦、牛奶、蒸馏水。

2、仪器:锥形瓶、滴管、纱布、广口瓶、烧杯、水浴锅、载玻片、毛细管、解剖镜、显微镜。

二、实验过程:
(一)采集水样
实验的第一步是到水沟、池塘采集草履虫。

采集的方法是到水质没有被化学药品污染的水沟、池塘岸边,选择枯枝落叶较多的地方,用广口瓶沿水面采集池水,这样才能采集到较多的草履虫。

在采集水样之前,我们开了个会,将实验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分组,也把采集地点定了下来,我与邓梦负责从学校里面的大小水塘里采集。

我们首先找了几个矿泉水瓶子,然后分头采集水样。

我按照上述的方法从图书馆前面的小水池里采了一些水样,然后又到睿智楼后面的池塘里、汇学楼旁边的水池里、图书馆后面的水塘里分别采了一些。

为了方便区分,在把水样采集完毕之后,我们将盛装水样的瓶子进行了编号,然后拿到实验室进行汇总。

到了实验室之后,组长用白纸做了几个小箱子,我们将每组采集到的水样放进小箱子里面,然后放在了窗子边,给了草履虫一个温暖、明亮、阳光又不直射的环境,使瓶子中的草履虫能够迅速繁殖。

过了几天之后,组长召集我们开了一次会,他告诉我们说我们采集到的水样里面没有找到草履虫!后来我们决定重新去采集水样。

但是这
一次采集水样是分配给了其他的组员。

我们得任务是去寻找配制培养液的材料。

(二)配制培养液
实验的第二个环节是配制培养液。

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为了给予草履虫食物,我们必须配制含有大量细菌的培养液:稻草培养液、小麦培养液、牛奶培养液。

在配制培养液之前,我们需要先去找材料。

我与另外三个组员到了柏枝营后面的超市寻找小麦与稻草。

我们在超市的二楼看见了一堆废弃的稻草。

我们问过主人之后,主人同意将稻草给我们。

拿到稻草之后,我们决定去找小麦。

可是绕完整个超市我们都没有发现卖小麦的地方,后来我们去到小区里面一家门口挂着许多玉米的家里问了他们,得到的答案还是没有。

最后是我们的一个组员回家之后从家里面带了一些来,我们才有了配制小麦培养液的材料。

配制稻草培养液的方法是:将稻草洗干净,去掉上端和基部的几节,将中部稻茎剪成3-4厘米长得小段,按1克稻草加清水100毫升的比例,将稻草和清水放入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0-15分钟,当液体呈现黄褐色时停止加热。

在进行加热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困难--实验室的电磁炉是坏的!后来老师为我们找来了一个好的电磁炉之后我们的实验得以继续。

在煮好了之后,我们把它分装进了锥形瓶里面,并且在其上用双层纱布包严,然后放置在窗口进行细菌繁殖。

等到大量细菌在液体表面形成了一层灰白色薄膜时,稻草培养液便制成了。

(三)接种
此过程是将采集来的草履虫转移到培养液的过程。

那天到了实验室之后,组长先给我们看了其他组培养出来的草履虫,那是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见活着的草履虫,看着它们在我的视野内“跑来跑去”,心里十分激动。

后来我们取了我们自己瓶子里面的液体进行观察,发现里面有许多种不知名的生物,而草履虫却十分少,仅有的几只看起来也小的可怜。

组长说,要我们从瓶子里面取液体到显微镜或者解剖镜下面观察,然后把看见的草履虫用滴管或者毛细管转移到制好的培养液中。

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首先是草履虫十分不好找,里面有许多小生物游来游去,游的我眼花缭乱,都快不记得草履虫长什么样子了。

其次是要“抓到”草履虫也十分困难,因为它运动得特别快,要用那么小得毛细管去吸取它实在是个技术活。

还有就是要单独吸取草履虫也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当把毛细管放进液体里面时,许多小生物都混在液体里面一起进到了毛细管里,导致提纯变得困难起来。

所以那天我们找了很久才抓到了为数不多的几只草履虫。

(四)
当我们反复的做完接种这件事之后,组长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等着草履虫繁殖并且长大了。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一想到自己培养的小生物就快有结果了,我就感到莫名的激动。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那天我们上实验课的时候,组长告诉了我们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经老师鉴定,我们瓶子里面培养出来的不是草履虫,而那么多的培养液里居然只有一瓶里面有草履虫!这个消息让我十分
难过,这样的一个结论似乎宣告了我们实验的失败。

我们决定重新来过。

组长说这一次我们要实行轮流值班制:每一天都要安排几个人轮流到实验室“照顾”草履虫。

我被安排到的时间是周二中午和周五下午。

周二那天,我们到了实验室,看到我们的培养液与草履虫都被放在了一个恒温箱里面培养,也看到了组长写在信签纸上的任务安排,我们的任务是从一个锥形瓶里寻找草履虫放到四个培养液的瓶子里,也就是上一次实验里提纯的步骤。

有了上一次实验的经历,我们操作起来熟练了许多,速度也不像开始时慢了。

也是因为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操作显得更加的小心谨慎了。

那天中午我跟另外两个组员在实验室里找了两个小时的才草履虫,总共找到了40多只,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在几个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瓶里,然后将他们重新放进培养箱里面培养着。

似乎是每一个人的小心谨慎起到了作用,我们这一次的实验获得了成功—培养液里培养出了草履虫!到了这里可以,我们终于可以宣告培养草履虫的实验成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