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优劣势及对策

合集下载

黄河三角州开发与环境保护探析

黄河三角州开发与环境保护探析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黄河三角州开发与环境保护探析二、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运行三、黄河三角洲环境保护的对策(一)制定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黄河三角洲是目前世界上著名河口三角洲中唯一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它的开发与建设应在吸取国内外同类地区经济与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与本地区特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

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避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

三项规划的制订应打破以现有东营、滨州两市的行政界限,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整体,由省政府组织、省人大批准后颁布实施。

(二)搞好城市与生态环境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域广阔,目前以农业经济为主,小城市发展初见雏形。

全面开发首先要搞好城市布局,以东营、滨州、河口为中心,积极发展县级小城市,辐射大批小城镇,带动乡村建设。

二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确定后划分功能区,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形地貌、土地、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使其成为生态平衡的环境结构。

各功能区应布置街心绿地;按城市规模设置公园,发展立体绿化。

健全和完善城市与环境功能,扩大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形成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

(三)搞好自然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发展(四)加强污染有效控制和治理积极协调河流上游污染治理,控制“外来污染”的威胁。

加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管理,做到油田污水和落地油要零散排放。

严禁新上重污染工业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汇产业。

兴建东营、滨州、河口三个中型污水处理场,形成日处理污水80万吨的规模。

普通城镇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工程,区域供暖、联片供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积极开发太阳能。

风能和潮汐能等永续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

培育和引进抗盐树、草种、植树造林、种草封土,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降尘量。

新建交通道路,设置防声林带,控制交通噪声强度。

(五)强化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法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搞好地方环保立法工作。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河 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 区 建设 的 S WO T分 析 及对 策 建 议
但 兴 隆
( 安徽财经 大学 经济学 院,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
要] 以高效 生态经济、 循 环经 济等相 关理论 为基础 , 运用 S WO T分析 法 , 对黄 河三 角洲高效 生 态
2 0 1 3年第 3期
总第 2 2 5 期
9 1
对外 圣
附加值不足 。产业 集群建设才 刚刚开 始 , 企业 间互补 性、
区财政支持 力度 , 鼓励 金融 创新 , 完善 金融体 系。其次 ,
构筑配套 的水 利体系 , 进一步加快沿海 防潮堤坝 、 防风暴
经济 区建设 中的优势 、 劣势、 发展机遇和潜在威 胁进行 分析 , 优 势 包括 区位、 自然 资源和土 地资 源优 势 , 劣势
包括生 态环境 相对脆弱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产 业层 次偏低和人 才资源 匮乏, 机遇 包括 国内外产业转移 和 国
家的 高度 重视 , 威 胁 包括缺 少省外腹地 支撑 , 最后提 出加 强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 ; 加 大财政 和金 融 支持 力度 ,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 ; 加 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大力发展 产业 集群 ; 强化人 才培养 , 推进 体制机 制创新 ; 加
p o r t u n i t y ) 、 威胁 ( t  ̄a t ) 四个 方面 的情况 , 结 合起 来 进行
1 .淡水 资源缺 乏 , 生 态环 境 相对 脆 弱。近年 来 , 伴
随着土壤 和水质盐 碱化 程度 的加深 , 黄河三 角洲 可利用
的水资源十分有限 , 淡水资源极 为匮乏。同时 , 黄 河 三 角

浅谈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相关问题

浅谈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相关问题

浅谈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相关问题作者:齐歆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出现严峻恶化、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繁荣和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如何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战略问题。

然而,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单一,存在交通瓶颈等,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结构,解决交通瓶颈等成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环境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现出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快速崛起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启动都表明这一社会形态。

其中位于山东省内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必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经济动力的发源地之一。

因此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发展意义。

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优势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已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具有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条件。

一个是土地资源。

储备土地资源独特,目前,区内已闲置近800万亩,人均0.81亩,土地闲置近45%。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平均水平。

浅海面积1500万亩,黄河冲积年度延伸15000亩,建设沿海风暴潮保护系统和改善储备土地资源也会逐渐增加,具有吸引要素集聚、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二是有利的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天津和河北山东半岛的大都市圈,距离天津滨海新区仅80公里,与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可以连接广大中西部腹地,长江三角洲,南到北翼,在海边在东部和东北部亚洲国家,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深化,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建议篇一《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那片让人揪心的湿地之变》咱先来说说黄河三角洲这片神奇的地方,以前啊,那可真是鸟的天堂,鱼的乐园。

就拿我曾经去的那片湿地来说吧。

记得那是好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跟着朋友兴致勃勃地跑去黄河三角洲的湿地瞧一瞧。

刚一进湿地,好家伙,那场景,简直太震撼了。

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随风晃动,就像一群绿色的士兵在列队欢迎我们。

芦苇荡中间,是一片片的浅滩,里面有很多小鱼小虾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远处,时不时有一群群鸟儿掠过水面,像是在进行一场飞行表演,有长脖子的白鹭,有五颜六色的野鸭,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呢。

可是啊,这才过了没几年,再去的时候,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啦。

湿地周围多了不少工厂,那些大烟囱成天呼呼冒烟,本来清新的空气都变得浑浊起来。

再看湿地里,那些芦苇荡也不像以前那么生机勃勃了,有些地方稀稀拉拉的,像是生了一场大病。

浅滩里的水也变得浑浊发臭,小鱼小虾几乎看不到了,估计都被这糟糕的环境给“赶跑”啦。

我还看到一些游客随手扔垃圾,原本干净的湿地变得乱七八糟的。

还有啊,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湿地的面积也在慢慢变小。

以前那一大片可以让鸟儿自由栖息的地方,现在变得越来越窄,鸟儿们都没地方呆啦。

看着这一幕幕,心里真是不好受,好像我们熟悉的一个好朋友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篇二《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建议——咱得一起把这“宝贝地方”守护好》黄河三角洲的生态这么糟糕下去可不行啊,得想想办法。

就像刚才说的那片湿地,我们得全力去保护它。

首先,那些工厂得管管了。

不能让它们只顾着自己赚钱,不管环境的死活。

政府得下狠心,对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该整改的整改,该关掉的就关掉。

咱不能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就把子孙后代的环境给毁了,那不是太缺德了嘛。

然后呢,得加强宣传。

我觉得可以在湿地周围立一些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爱护湿地,从我做起”之类的标语,最好再配上一些有趣的小漫画,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黄河三角洲的优劣势分析

黄河三角洲的优劣势分析

黄河三角洲的优劣势分析作者:刁君帝;纪红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5期摘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带来了中国区域经济的腾飞,并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has brought economic takeoff in china, and promote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leading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优势;劣势Key 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39-010引言山东省于2008年4月和9月先后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规划》和《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支持黄河三角洲的开发。

本文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劣势,提出了几项促进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区域范围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击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形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东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占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

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在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不合理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湿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立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模式;对策;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地区最年轻、最广阔、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三角洲为海陆交界、咸淡水交汇的地带,在水陆交互作用以及人为扰动的影响下造就了复杂多样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1]。

黄河三角洲湿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石油、工农业等综合开发的集中区域。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历史只有100多年(作为整个黄河三角洲区,其他部分开发历史较久),农业开发始于垦荒且贯穿着垦荒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1882年)有农户在此垦荒,之后开发活动逐渐增加,到1910年,农户逐渐增多,大片荒地被垦殖[2]。

建国后,国家组织了3次移民垦荒,但在20世纪40—50年代,这里以草地为特征的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平衡状态[3],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仍然是自然因素,尤其是黄河的状况和动态如改道、泥沙淤积、洪水泛滥等。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投资兴建了黄河、孤岛、郭局子、青坨子、一千二等大型林场,1959年建立渤海农垦局,标志着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垦荒开始,自此近代黄河三角洲进行“以粮为纲”的农业开发时期。

在此期间,林地、牧草地数量锐减,耕地数量增加,由于大面积的林地和草场被毁,破坏了原有的草地生态系统,使土壤条件改变,次生盐渍化加重,弃耕荒地面积增加,仅垦利县1977年的弃耕地就达到2 493.33 hm2 [4]。

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兴起,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进入停滞时期,直至1978文化大革命结束,胜利油田经过20年的建设,为东营市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黄河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创造了条件,尤其1983年东营建市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进入综合开发时期[5],但在开发过程中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约束作用认识不足,盲目垦荒,粗放经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开发和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大,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突出。

2023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发展分析

2023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发展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发展分析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展规划》。

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进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进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可以根据相关管理方法,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国家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疆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先行先试;支持进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健全农夫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乐观稳妥进展产权交易市场。

国家还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创新合作进展机制,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

包括整合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条件成熟后适时上市;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区域内开设分支机构;加快进展信托公司信托业务、金融租赁公司租赁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以及丰富保险服务品种,拓展保险市场,加快进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进展总体战略、爱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进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进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进展。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领先转变进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进展和参加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进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进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进展新模式;到2022年,领先建成经济富强、环境美丽、生活富有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独特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优势突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1.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的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270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同时,黄河仍在填海造陆,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

当东部沿海许多地方在为土地资源的紧缺而犯愁时,黄河三角洲优势独具,在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

3.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该地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0多种,这里还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目前仅在东营的石油地质储量高达50亿吨,天然气储量是2300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近900公里,占全省的28%,是我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之一。

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盐化工基地。

旅游、风能、地热等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

4.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黄河三角洲气温适中,土地肥沃,适宜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考李硕雅各种动植物生长,生态特色明显,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堪称“鸟类的天堂”。

天然苇场是黄河三角洲独有的湿地资源。

黄河三角洲拥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野生动物1524种,植物393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角洲优劣势及战略发展对策姓名:马冯学号201101460107[摘要] 在中国的三个近海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程度、发达程度都无法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提并论,究其原因,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交通等多种瓶颈制约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要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就必须从多角度入手,创新发展思路,突破瓶颈制约。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劣势; 优势; 对策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

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覆盖。

我国沿海目前有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沿海经济区、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

我国东北部沿海将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区,中国经济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质量差,交通系统混乱,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够的原因,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程度、发达程度都无法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提并论。

而且由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辽宁加快实施“五点一线”沿海开发,胶州半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黄三角”面临着重大竞争力,“黄三角”必须依托自身的优势,改变产业结构,突破限制瓶颈,才能实现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

黄河三角洲发展的优势(1) 区位优越。

黄河三角洲济区北邻京津冀, 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东连胶东半岛, 南靠济南都市圈,有利于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联系, 如吸引其资金、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人才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接近绿色消费市场, 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条件优越。

(2) 土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目前,黄河三角洲(东营)土地面积为8053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6.7亩,是全省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

2006年东营市人均耕地面积1.61亩,明显高于全省人均1.11亩的平均水平黄河三角洲(东营)集中了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6.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卤水、盐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卤水储量74亿方,盐矿储量5900亿吨。

东营市海岸线长412.7公里,滩涂面积180多万亩,负15米以上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鱼、虾、贝类等资源丰富,发展滩涂海水养殖、浅海养殖的潜力巨大。

(3)经济基础好近二十多年来,黄河三角洲借助优越的条件、抢抓机遇,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纺织、食品、石油化工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主导产业,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十年来,商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现代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在进入新世纪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房地产、商务服务等一些服务业快速发展。

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劣势(1)淡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短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淡水资源、煤炭资源等自然资源短缺, 制约了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密集型产业等的发展, 生活用水紧缺,加大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压力。

(2)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差:海岸蚀退明显, 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严重, 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 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发展循环经济的压力巨大。

(4)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①林业、牧业比重低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业、林业和畜牧业比重低于山东省的水平, 没有充分发挥草地资源和湿地资源等畜牧业资源优势, 林业比重低, 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②高资源消耗产业、高污染密集产业的比重大。

③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和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产业比重低。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森林覆盖率低, 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产业不发育。

④产业结构层次低。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业和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低, 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比重低将严重制约循环经济的发展, 如影响功能经济的发展和“废物”的运输、储存、信息的获取、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5)中心城市吸引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够作为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两个城市,东营市略高于四级中心城市的最低标准, 滨州市略低于和接近四级中心城市的最低标准,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看,东营市市属经济比较薄弱,缺乏产业支撑,难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缺少亮点,缺乏文化内涵,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强。

(6)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流物流集散能力差靠海无大港,靠河不航运,铁路处于“路网”的末端,缺少与周边区域连接的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人流物流集散能力差,大的工业项目难以安家,经济就难以又快又好发展。

因此,交通问题仍是制约东营乃至整个黄河三角洲实施大规模、深层次开发的瓶颈。

(7)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高新技术创新性院校少。

人力资源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是全方位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理应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主要内容。

但是现阶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具有初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主体,高学历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

高新技术水平发展滞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而言,有创新能力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极少,难以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大创新项目。

制约了该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由于环渤海地区中的中国三大经济区的“京津唐”产业过度饱和,现在京津唐的产业、技术与服务开始外流,而随着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建设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黄河三角洲面临的竞争加剧,而作为国家级战略重地,黄三角只有做些改变才可能超越两大竞争对手,从而有所突破。

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和黄河三角洲(东营) 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东营市引进资金、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人才、循环经济管理经验和搜寻循环经济信息等建设循环经济市提供了好的契机。

东营循环经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必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战略分析(1)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增强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为了聚集人气,增加交通流量,提高运输能力,黄河三角洲必须要提高交通网络系统,加大公路,铁路,海港,航空建设。

而三路两港一场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三路建设】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两港建设】东营港广利港【一场建设】东营飞机场(2)构建多元经济,突破发展的“产业”瓶颈黄河三角洲区别于其他两大三角洲的最明显特点是资源型特点突出。

资源型城市对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

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而陷入困境。

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突破发展的“产业”瓶颈,就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二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如可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石油装备制造、造纸、橡胶轮胎等现有产业等。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产业等新型服务业,尤其是要充分挖掘利用东营市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品牌运作,尽快实现突破。

(3)突出生态特色,突破发展的“环境”瓶颈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重化工业使节约能源,环境治理困难加剧。

必须下决心解决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高举生态建设的旗帜。

突出生态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别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所应选择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正确发展方向。

要推行节约用水,搞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尽量发挥水资源的使用价值。

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要加强湿地恢复性建设,加强湿地污染监测和控制,保障湿地系统基本生态功能。

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构建起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为黄河三角洲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区域合作,突破发展的“实力”瓶颈黄河三角洲没有可以起龙头带头作用的大城市,而为了和辽宁,天津滨海新区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发展界限加快与周围地区的融合与交流,实施联动发展目前山东省正在建设半岛城市群,无论从战略布局、发展需要,还是从经济优势、现有基础看,半岛地区都是全省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完全有条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北方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竞争力的增长极。

东营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市之一,可以借此发展良机,加强区域合作。

可以充分发挥黄三角的石油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和龙口天津之间建港条件最优的优势,建设成为黄河三角洲上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1. 方创琳. 区域发展战略论[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2.顾炳银.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 EB /OL ]. ( 2006211216 ) [ 2007203229 ] http: / /dlibrary. tjl.tj. cn.3.宋杰鲲,李殿伟. 油矿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J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2 (1) : 38.4.刘云华.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J ]. 黄河口论坛, 2006 (4) : 11.5.慈福义. 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