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传动箱盖

最终传动箱盖
最终传动箱盖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最终传动箱盖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最终传动箱盖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前言 (2)

一、零件的分析 (2)

(一)零件的作用 (2)

(二)零件的分析 (2)

二、工艺规程设计 (3)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二)基面的选择 (3)

(三)制定工艺路线 (3)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

(五)加工基本时间(机动时间) (5)

三、总结 (11)

四、参考文献 (12)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及相关的必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融会贯通及拓展有关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及检验的方法;

(3)提高了我们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等,同时,也使我们熟悉设计资料及手册的使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最终传动箱盖位于车床传动机构中,主要防止灰尘和外面的环境影响起到密封的作用,使机床的传动能够精确的按照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最终传动箱盖给保证最终的传出速度提供的一个密封的环境,使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能够有效地润滑和运转,防止里面的零件快速的磨损。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最终传动箱盖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以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上下端面有平面度要求,上平面的孔有同轴度要求且下面的孔φ16的平面有表面有粗糙度要求

2. 以下平面为基准加工孔φ16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16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

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即φ7 的孔与φ14 的孔有同轴度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15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不加工外轮廓上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V形块支承这个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本工艺路线只有第2工序需要用到粗基准,即工序2 粗铣半精铣底面/以上端面为粗基准。其中φ16的圆柱面整个粗基准选择过程符合先粗后精和先面后孔的原则。在整个加工过程是起到基准的作用;φ16内孔在钻孔时也起到粗基准的作用。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本工艺路线的精基准选择如下:粗铣下端面/以上平面及φ16外围为基准;粗铣半精铣上端面/以底面及φ16外围为基准;钻扩两孔φ16/以底面为基准;粗镗半精镗孔φ16/以底面为粗基准;攻螺纹孔M16孔/以上端面为基准;钻孔φ7孔/以上端面为基准;精绞,精绞孔φ14/以φ7内孔为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得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 铸造毛坯

工序2 以底面为基准钻扩孔φ16

工序3 以孔φ16为基准半精铣底面

工序4 以底面为基准锪倒角2X45°攻螺纹M16

工序5 以孔φ16为基准半精铣底面

工序6 以底面为精基准粗铣半精铣上平面

工序7 以上平面为精基准钻扩孔φ7

工序8 以φ7中心线为基准钻扩孔φ14

工序9 以φ14为基准锪平φ14

工序10 去毛刺清洗

工序11 终检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 铸造毛坯

工序2 以上平面为粗基准粗铣底面

工序3 以地面为精基准粗铣半精铣上端面

工序4 以上平面为精基准钻孔φ16

工序5 扩孔和绞孔φ16孔并锪倒角2X45°

工序6 以孔φ16中心线为基准攻螺纹M16

工序7 再以上平面钻扩孔φ7。

工序8 以孔φ7为基准钻扩孔φ14

工序9 以孔φ7为基准锪平φ14

工序10 去毛刺清洗

工序11 终检

3、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上述两方案:方案一是先加工内孔φ16, 再以φ16孔为基准加工底面,然后加工上平面,而方案二先加工底面,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各面及φ16内孔.由方案一可见φ16孔为基准加工底面精度易于保证,再以底面为基准加工上平面及孔各面基垂直度要求,可保证便于定位加工,符合中批生产要求,而方案二较为合理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因此,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1 铸造毛坯

工序2 粗铣半精铣底面/以上平面为基准,选用X52K立式和专用夹具工序3 粗铣半精铣上端面/以底面为基准

工序4 准钻孔φ16/以底面及φ26外围为基准

工序5 扩孔和绞孔φ16孔并锪倒角2X45°以底面为基准选用Z3025摇臂钻床和专用夹具

工序6 以孔φ16中心线为基准攻螺纹M16 选用T611卧式铣镗床和专用夹具。

工序7 钻孔φ7 /以上端面为基准选用Z3025摇臂钻床及

专用夹具

工序8 以孔φ7为基准钻扩孔φ14 选用Z3025摇臂钻床及

专用夹具

工序9 以孔φ7为基准锪平φ14 选用T611卧式铣镗床和专用夹具。

工序10 去毛刺清洗

工序11 终检,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最终传动箱盖材料为HT150,生产中批采用金属型铸造毛坯。

依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4.1孔表面(公差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p39表3-2)

表2-2 孔的加工内容及余量

4.2平面工序尺寸(公差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p39表3-2)

表2-3 表面加工的加工内容及余量

(五)加工基本工时(机动时间)

工序2 粗铣底面

2.1 粗铣

1)、选择刀具:

根据《工艺手册》表3.1-27,选择用一把YG6硬质合金端铣刀,其参数为:铣刀外径d0=100mm,铣刀齿数Z=10。

2)、确定铣削深度a p:

单边加工余量Z=2,余量不大,一次走刀内切完,则:a p=2mm

3)、确定每齿进给量fz:

根据《切削手册》表3.5,用硬质合金铣刀在功率为4.5kw的X51铣床加工时,选择每齿进给量fz=0.14~0.24mm/z,由于是粗铣,取较大的值。现取:

fz=0.18mm/z

4)、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耐用度:

根据《切削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0~1.5mm,现取1.2mm,根据《切削手册》表 3.8铣刀直径d0=100mm的硬质合金端铣刀的耐用度T=180min。

5)、确定切削速度Vc:

根据《切削手册》表3.16可以查Vc:

由ap=2mm fz=0.18mm/z,查得

Vc=77mm/z n=245mm/z V?=385mm/z

根据X51型立铣床说明书(表4.2-35)

nc=255 r/min V?c=400 mm/min (横向)

实际切削速度和齿进给量:C=πd0n /1000 =3.14×100×255 / 1000 =80 m/min Fzc=fc / (nc×Z) =400 / 255×10=0.157mm/z

6)、计算基本工时

tm = L / f

式中 L=176mm 根据表 3.26,对称安装铣刀,入切量及超切量Y+Δ=35 则L=(176+35)=221mm 故tm=221 /400=0.55min

工序3 粗铣半精铣上端面

3.1 粗铣

1)、选择刀具:

根据《工艺手册》表3.1-27,选择用一把YG6硬质合金端铣刀,其参数为:铣刀外径d0=100mm,铣刀齿数Z=10。

2)、确定铣削深度a p:

单边加工余量Z=2,余量不大,一次走刀内切完,则:a p=2mm

3)、确定每齿进给量fz:

根据《切削手册》表3.5,用硬质合金铣刀在功率为4.5kw的X51铣床加工时,选择每齿进给量fz=0.14~0.24mm/z,由于是粗铣,取较大的值。现取:

fz=0.18mm/z

4)、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耐用度:

根据《切削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0~1.5mm,现取1.2mm,根据《切削手册》表 3.8铣刀直径d0=100mm的硬质合金端铣刀的耐用度T=180min。

5)、确定切削速度Vc:

根据《切削手册》表3.16可以查Vc:

由ap=2mm fz=0.18mm/z,查得

Vc=77mm/z n=245mm/z V?=385mm/z

根据X51型立铣床说明书(表4.2-35)

nc=255 r/min V?c=400 mm/min (横向)

实际切削速度和齿进给量:C=πd0n /1000 =3.14×100×255 / 1000 =80 m/min Fzc=fc / (nc×Z) =400 / 255×10=0.157mm/z

6)、计算基本工时

tm = L / f

式中 L=176mm 根据表 3.26,对称安装铣刀,入切量及超切量Y+Δ=35 则L=(176+35)=221mm 故tm=221 /400=0.55min

3.2 半精铣

1)、选择刀具:

根据《工艺手册》表 3.1-27,选择用一把YG6硬质合金端铣刀,铣刀外径d0=100mm,铣刀齿数Z=10

2)、确定铣削深度ap:

由于单边加工余量Z=0.5,故一次走刀内切完,则:a p= 0.5 mm

3)、确定每齿进给量fz:

由《切削手册》表3.5,用硬质合金铣刀在功率为4.5kw的X51铣床加工时,选择每齿进给量fz=0.14~0.24mm/z,半精铣取较小的值。现取:

fz=0.14mm/z

4)、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耐用度:

根据《切削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0~1.5mm,现取1.2mm,根据《切削手册》表 3.8铣刀直径d0=100mm的硬质合金端铣刀的耐用度T=180min。

5)、确定切削速度Vc:

根据《切削手册》表3.16可以查Vc:

由ap≤4mm ?z=0.14mm/z,查得:

Vc=110mm/z n=352mm/z V?=394mm/z

根据X51型立铣床说明书(表4.2-35)

nc=380 r/min V?c=400 mm/min (横向)

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C=πd0n /1000 =3.14×100×380 / 1000 =120 m/min Fzc=fc / (nc×Z) =400 / 380×10=0.105mm/z

6)、计算基本工时

tm = L / f

式中 L=176mm 根据表 3.26,对称安装铣刀,入切量及超切量Y+Δ=35 则L=(176+35)=221mm 故tm=221 /400=0.55min

工序4 钻扩孔φ16

4.1 钻孔

1)、选择钻头

选择锥柄麻花钻(GB1438-85) 查表 d0=18

钻头几何形状(表2.1及表2.2)

双锥,修磨横刃螺旋角β=30° 锋角2φ=100°后角α0=11° b=2mm L=4mm

2)、选择切削刀具

①进给量f

(1)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2.7 d0=18mm f=0.43~0.53mm/r

由于L/d=30/18=1.67 故应乘以孔深修正系数kcf=1

f= 0.43~0.53 mm/r

(2)按钻头强度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2-8 当HBS=200 d=18mm 钻头强度允许的进给量f=1.6mm/r

(3)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2.9 当HBS>210 d0=≤20.5 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轴向力为6960N (Z3025钻床允许的轴向力为7848N 见《设计手册》表4.2-11)进给量为0.6mm/r 从以上三个进给量比较可看出,受限制的进给量是工艺要求,其值为f=0.43~0.53mm/r

根据Z3025钻床,选择 f=0.5 mm/r

②决定钻头磨纯标准及寿命

由表2.12 当d0=14 时,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0.6mm,寿命T=60min

③切削进度

由表2.15 HBS 170~240, f=0.5mm/r d>16c=16m/min

n =1000/πd0=1000×16/(3.14×20)=254.7r/min

④检验机床扭矩及功率

根据表2.20 当f=0.5mm/r d0<19 时 mt=64.45 N*M

根据Z3025 钻床说明书当nc=250r/min 时 Mm=80 N*M

根据表2.23 当HBS200 d

=20 f=0.53mm/r c=16m/min 时 Pc=1.1KW 查《设计手册》表4.2-11 PE=2.2KW

由于MC

f=0.5min/r nc=250r/min c=16m/min

3)、计算基本工时

tm =L / nf

L=L+Y+Δ,L=30 mm 入切量及超切量由表2.29 查出Y+Δ=10mm tm =L / nf=(30+10) / (250×0.5)=0.32min

两孔tm=0.32×0.2=0.64min

4.2 扩孔

(1)选择扩刀

选择硬质合金扩孔钻d0=19.8mm

钻头几何形状为r

0=5° α

=8° kr=30° krζ=30° β=10° bα

=1mm

(2)选择进给量及切削进度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1-15

切削速度=(1/2-1/3)钻

=(1/2-1/3) ×16

=8~5.3 m/min 取=6 m/min

n =1000v/πd

=1000×6 / 3.14 ×20 =95.5 r/min

查表2.10 d

=20 HB=200 时, f=0.9~1.1

根据Z3025 钻床说明书选择 f=1.0 mm/r

(3)钻头磨纯标准及寿命

由表2.12 当 d0=20mm 时 ,扩孔钻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0.6mm 寿命T=30 min

tm =L / nf= L+Y+Δ/ nf=(30+10)/(125×1)=0.23min 两孔tm=2 ×0.32=0.64 min

工序5 攻螺纹M16

切削速度vs=0.1m/s=6 m/min fs=0.15mm/r

则ns =238 r/min

按机床选取nw=19.5r/min 则 vw=4.9 m/min fw=0.15mm/r

基本工时:L=6mm L1=3mm L2=3mm 攻M16孔

tm

1

=(L+L2+L1)/nf=(6+3+3)/195=0.06 min

两孔tm=2 ×0.06=0.12 min

工序6 φ16内孔2x45°倒角

选用卧式车床c620-1。由于最后的切削宽度很大,故按成形车削制订进给量。

根据手册机车床取

F=0.08mm/r (见《切削手册》表1.8)

当采用高速钢车刀时,根据一般资料,确定切削速度V=16m/min

则 min)/(1181000N 14.3*4316

*1000r D

V s ===

按机床说明书取min /120r Nw =则此时切削速度为

min

/2.16min /1000300

8014.31000

0m m nw

d V c =??=

=

π

切削工时 L=5mm L1=3mm min 83.0min /08

.0120351T =+=+=

m x nwf L l

工序7 钻和扩孔φ7

一.钻孔φ7

1.锥柄麻花钻(GB1436-85) d=7.8 mm

钻头几何形状为(表2.1及表2.2)双锥修磨横刃β=30° 2φ=118° be=3.5mm α0=12° ψ=55° 2.选择切削用量

(1)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2.7 当加工要求为H12~HB 精度铸铁硬度HBS200 d 0=7.8mm 时 f=0.36~0.44 mm/r

由于L/d=32/7.8=4 所以应乘以修正孔系数kcf=0.95 则

f =(0.36~0.44) ×0.95=0.34~0.42 mm/r 由钻床Z3025手册取f=0.4mm/r (2)决定钻头磨纯标准及寿命

由表2.12 ,当d0=8时,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0.6mm 寿命T=35min (3)决定切削速度

由表2.15 硬度HBS200~219 f=0.9mm/r d0<20mm c=22 m/min n =1000c/πd0=1000×22/(3.14×20)=350 r/min 由钻床说明手册选取 n=400 r/min 3.计算工时

tm =L / nf= L+Y+Δ/ nf=(32+10)/400×0.4=0.26min 两孔tm=2 ×0.26=0.52 min 二.扩φ7孔

1.锥柄麻花钻(GB1436-85) d=5.2mm

钻头几何形状为(表2.1及表2.2)双锥修磨横刃β=30° 2φ=118° be=3.5mm α0=12° ψ=55° 2.选择切削用量

(1)按加工要求决定进给量

根据表2.7 当加工要求为H12~HB 精度铸铁硬度HBS200 d 0=7.8mm 时 f=0.36~0.44 mm/r

由于L/d=32/7.8=4 所以应乘以修正孔系数kcf=0.95 则

f =(0.36~0.44) ×0.95=0.34~0.42 mm/r 由钻床Z3025手册取f=0.4mm/r

(2)决定钻头磨纯标准及寿命

由表2.12 ,当d0=8时,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0.6mm 寿命T=35min

(3)决定切削速度

由表2.15 硬度HBS200~219 f=0.9mm/r d0<20mm c=22 m/min

n =1000/πd0=1000×22/(3.14×20)=350 r/min

由钻床说明手册选取 n=400 r/min

3.计算工时

tm =L / nf= L+Y+Δ/ nf=(6+10)/400×0.4=0.1 min 两孔tm=2 ×0.1=0.2 min

工序8 半精绞精绞孔φ14

1.选择绞刀

查《设计手册》表3.1-19 选用硬质合金锥柄机用绞刀(GB4252-64) d=20mm 2.选择进给量f

(1)绞刀磨纯标准及寿命

由表2.12,当d0=20 mm 时 ,绞刀后刀面最大磨损取为0.5 mm 寿命T=45 min (2)切削速度进给量f

查《切削手册》表2.25

铸铁硬度HBS200 d0=10~25 mm ap=0.06~0.15 mm

(半精绞ap=0.07mm 精绞为ap=0.03mm 均在此范围)

f=0.2~0.4 mm/r c=10~15 m/min (无切削液)取c=15 m/min

根据钻床进给量查《设计手册》表4.2-13 取f=0.3mm/r

n=1000/πd0=1000×15/(3.14×20)=239 r/min

查表4.2-12 取nc=250 r/min

3.计算工时

tm =L / nf= L+Y+Δ/ nf=(32+10)/(250×0.3) ×2=1.12 min

工序10 锪平φ14

1.选择刀具查《设计手册》表3.1-4.1 选择中齿锯片铣刀(GB6120-85) d=40 mm L=4 mm z=20

2.刀具寿命

查表3.8 高速钢切断铣刀d≤40T=45 min

3.切削用量

ap=12 mm一切走刀切断 fz=0.1 mm/z

查表3.27 c=54.9 m/min f=0.4mm/r

n=1000c /πd0=1000×54.9/(3.14×40)=437 r/min

根据x60 卧式铣床说明书《设计手册》表

机床主轴转速为nc=400 r/min

计算基本工时

tm =L / nf= L+Y+Δ/f=(72+35)/54.9=1.94 min

最后,将以上各工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计算结果,连同其它加工数据,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三.总结

通过设计,培养了我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了零件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使我能熟悉地查找和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册和规范,熟悉有关国家标准,以完成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训练。同时,我还学会了许多Word的操作知识,CAD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将来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次课程设计的确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前对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以后需要多加巩固。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同时,也要感谢邓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本设计是在刘永姜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学业上老师给予我巨大前进动力。在此再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崇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王绍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1 4.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冯之敬.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020年多轴箱设计说明书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多轴箱是组合机床的重要专用部件。它是根据加工示意图所确定的工件加工孔的数量和位置、切削用量和主轴类型设计的传递各主轴运动的动力部件。其动力来自通用的动力箱,与动力箱一起安装于进给滑台,可完成钻扩铰镗孔等加工工序。 通用主轴箱采用标准主轴,借助导向套引导刀具来保证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 5.1大型主轴箱的组成 大型通用主轴箱由通用零件如箱体、主轴、传动轴、齿轮和附加机构等 组成。有箱体、前盖、后盖、上盖、侧盖等为箱体类零件;主轴、传动 轴、手柄轴、传动齿轮、动力箱或电动机齿轮等为传动类零件;叶片泵、 分油器、注油标、排油塞、油盘和防油套等为润滑及防油元件。 5.2多轴箱通用零件 1.通用箱体类零件箱体材料为HT200,前、后、侧盖等材料为HT150。 多轴箱的标准厚度为180mm,前盖厚度为55mm,后盖厚度为90mm。 2.通用主轴 1)滚锥轴承主轴 2)滚针轴承主轴 3)滚珠轴承主轴:前支承为推力球轴承、后支承为向心球轴承或圆锥滚子 轴承。因推力球轴承设置在前端,能承受单方向的轴向力,适用于钻孔 主轴。 3.通用传动轴 通用传动轴一般用45#钢,调质T235;滚针轴承传动轴用20Cr钢, 热处理S0.5~C59。 4.通用齿轮和套 多轴箱用通用齿轮有:传动齿轮、动力箱齿轮和电机齿轮。 5.3通用多轴箱设计 1.多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1) 多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图5-1.原始依据图 2) 主轴外伸及切削用量 表5-1.主轴参数表 轴号 主轴外伸尺寸 (mm) 切削用量 备注 D/d L 工序内容 n (r/min ) v(m/min) f(mm/r) 九轴 30/20 115 钻Ф4.9 900 14 0.05 3) 被加工零件:箱体类零件,材料及硬度,HT200,HB20~400 2. 主轴、齿轮的确定及动力的计算 1) 主轴型式和直径、齿轮模数的确定 主轴的型式和直径,主要取决于工艺方法、刀具主轴联结结构、刀具的进给抗力和切削转矩。钻孔采用滚珠轴承主轴。主轴直径按加工示意图所示主轴类型及外伸尺寸可初步确定。传动轴的直径也可参考主轴直径大小初步选定。 齿轮模数m (单位为mm )按下列公式估算: 3 (30~P m zn ≥=3 5.5 21900 ?≈1.9(《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p62)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5.3.5-设计说明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 题目:V带传动设计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 任务书 (2) 二 选择电动机 (3) 三 确定设计功率d P (3) 四 选择带的型号 (3) 五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12d d d d 和 (3) 六 验算带的速度 (4) 七 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d L (4) 八 计算小轮包1 (4) 九 确定 V 带Z (4) 十 确定初拉0F (5) 十一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Q (6) 十二 带轮结构计 (6) 十三 运动学计算 (7) 十四 参考文献 (7)

带传动设计任务书 题目: 设计绞车(带棘轮制动器)中的V带传动 结构简图见下图:。 原始数据如下:室内工作、工作平稳、机器成批生产 一、选择电动机 由方案图表中的数据要求,查文献2表2-1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及相关数据可选择Y132S-6。如图1.1,电机尺寸示意图。可查得轴径D=38mm,E=76mm,F=10mm,G=33mm。

图1.1 电动机尺寸示意图 二、确定设计功率d P 设计功率是根据需要传递的名义功率、载荷性质、原动机类型和每天连续工作的时间长短等因素共同确定的,表达式如下: d A m P K P = 式中 m P ——需要传递的名义功率 A K ——工作情况系数,按文献1表5.7工作情况系数A K 选取A K =1.1; 考虑到本装置的工作环境,A K 值应扩大1.1倍 所以 1.1 1.1 3.0 3.63d A m P K P KW ==??= 三、选择带的型号 根据d P 、n 1,查看文献1表5.7可选取A 型带。 四、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2d d d d 和 查文献1表5.8 可得V 带带轮最小基准直径min d d 知A 型带min d d =75mm,又由表5.8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 d1d 112mm = 大带轮基准直径: 21 3.2112358.4d d d i d mm =?=?= 查文献1表5.4选取大带轮基准直径2355d d mm =; 其传动比误差 i 3.2-3.17=0.94%5%3.2 i ?=<,故可用。

万向传动轴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上海大众-桑塔纳志俊万向传动 轴设计 2014年11月28日

目录 1前言 2设计说明书 2.1原始数据 2.2设计要求 3万向传动轴设计 3.1万向节结构方案的分析与选择3.1.1十字轴式万向节 3.1.2准等速万向节 3.2万向节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3.2.1单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3.2.2双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3.2.3多十字轴万向节传动 4 万向节的设计与计算 4.1 万向传动轴的计算载荷 4.2传动轴载荷计算

4.3计算过程 5 万向传动轴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 5.1 传动轴设计 6 法兰盘设计

前言 万向传动轴在汽车上应用比较广泛。发动机前置后轮或全轮驱动汽车行驶时,由于悬架不断变形,变速器或分动器的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化,因而普遍采用可伸缩的十字轴万向传动轴。本设计注重实际应用,考虑整车的总体布置,改进了设计方法,力求整车结构及性能更为合理。传动轴是由轴管、万向节、伸缩花键等组成。伸缩套能自动调节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距离的变化;万向节是保证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两轴线夹角发生变化时实现两轴的动力传输;万向节由十字轴、十字轴承和凸缘叉等组成。传动轴的布置直接影响十字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对汽车的振动噪声也有很大影响。在传动轴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传动轴的临界转速,计算传动轴的花键轴和轴管的尺寸,并校核其扭转强度和临界转速,确定出合适的安全系数,合理优化轴与轴之间的角度。

2 设计说明书 2.1 原始数据 最大总质量:1210kg 发动机的最大输出扭矩:Tmax=140N·m(n=3800r/min); 轴距:2656mm; 前轮胎选取:195/60 R14 、后轮胎规格:195/60 R14 长*宽*高(mm):4687*1700*1450 前轮距(mm);1414 后轮距(mm):1422 最大马力(pa):95 2.2 设计要求 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定设计原则 2.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发动机最大力矩和使用工况)及总布置图,选择万向传动轴的结构型式及主要特性参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万向传动轴,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与校核。 3.万向传动轴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万向节设计计算 (2)传动轴设计计算 (3)完成空载和满载情况下,传动轴长度与传动夹角变化的校核 4.绘制万向传动轴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 3 万向传动轴设计 3.1 万向节结构方案的分析与选择 3.1.1 十字轴式万向节 普通的十字轴式万向节主要由主动叉、从动叉、十字轴、滚针轴承及其轴向定位件和橡胶密封件等组成。

水泥净浆搅拌机

水泥净浆搅拌机 Mixer for cement paste NJ-160A双转双速净浆搅拌机使用说明 1、在搅拌前,搅拌锅和搅拌叶先用湿布擦净。 2、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3、将搅拌锅放在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 4、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水拌和,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断开电源。 5、待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搅拌叶和搅拌锅 NJ-160A双转双速净浆搅拌机维护与保养: 1、应保持工作场地清洁,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清除搅拌叶与搅拌锅内、外残余砂浆,并清扫散落和飞溅机器上的砂浆及脏污物,揩干后,套上护罩,防止灰尘。 2、本机无外部加油孔。传动箱内蜗轮付、齿轮付及轴承等运动部件每季加二硫化钼润滑脂一次,加油时可分别打开轴承盖,支座与立柱导轨之间,升降机构之间应经常滴入机油润滑,每年保养一次,将本机全部清洗并加注润滑油和润滑脂。 3、机器运转时遇有金属撞击噪声,应首先检查搅拌叶与搅拌锅之间的间隙是否正确。 4、使用搅拌锅时,要轻拿轻放,不可随意碰撞,以免造成搅拌锅变形。 5、当更换新的搅拌锅或叶片时,均应按前述方法调整间隙。 6、应经常检查电气绝缘情况,在20℃±5℃相对湿度50%~70%时的冷态绝缘电阻≥5MΩ NJ-160A型水泥净浆搅拌机将按标准规定的水泥和水混合后搅拌成均匀的试验用净浆,供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及制作安定性试块用。产品符合GB3350.8、JC/T729b标准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 搅拌速度公转自转自动控制程序时间 慢62±5 140±5 120±5 停15 快125±10 285±10 120±3 搅拌叶宽度:111mm 搅拌叶与叶轴联接螺纹M16×1 锅壁厚:1mm 叶与锅之间间隙:2mm 搅拌锅容量:2.5L 电源、功率:380V 50HZ 370W 外型尺寸:472×280×466mm 净重:≈45kg 水泥净浆搅拌机NJ-160A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净浆搅拌机(以下简称搅拌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按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及其他试验方法所用的制备水泥净浆的搅拌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最终传动箱盖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最终传动箱盖”零件的机械加工技术规程(大批生产) 设计要求:1、铸件应消除内应力。 2、铸件表面不得有粘砂、多肉、裂纹等缺陷。 3、未注明铸造圆角R2~3。 4、去毛刺、锐棱。 5、材料:HT150。 内容:1.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2.零件图 1张 3.毛坯图 1张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 5.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张

目录 序言 (2) 一、零件的分析 (2) (一)零件的作用 (2) (二)零件的分析 (3) 二、工艺规程设计 (3)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二)基面的选择 (3) (三)制定工艺路线 (4)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 (五)加工基本时间(机动时间) (6) 2.1粗铣底面 (6) 3.1粗铣上端面 (7) 3.2半精铣 (8) 4.1钻孔 (8) 4.2扩孔 (10) 5.1攻螺纹 (10) 6.1加工倒角 (10) 7.1钻扩孔 (11) 8.1半精绞精绞孔 (12) 9.0锪平 (13) 三、总结 (14) 四、参考文献 (15)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基础技术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及相关的必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融会贯通及拓展有关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及检验的方法; (3)提高了我们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等,同时,也使我们熟悉设计资料及手册的使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最终传动箱盖位于车床传动机构中,主要防止灰尘和外面的环境影响起到密封的作用,使机床的传动能够精确的按照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最终传动箱盖给保证最终的传出速度提供的一个密封的环境,使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能够有效地润滑和运转,防止里面的零件快速的磨损。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最终传动箱盖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以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上下端面有平面度要求,上平面的孔有同轴度要求且下面的孔φ16的平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 2. 以下平面为基准加工孔φ16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16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 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即φ7 的孔与φ14 的孔有同轴度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车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5/16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王前学号:1202014233 课程设计题目:《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车床主轴箱设计) 起迄日期:12 月21 日~12 月27 日课程设计地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马维金讲师 系主任:王彪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年12月2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机床总体设计 (5)

2. 主传动系统运动设计 (5) 2.1拟定结构式 (5) 2.2结构网或结构式各种方案的选择 (6) 2.2.1 传动副的极限传动比和传动组的极限变速范围 (6) 2.2.2 基本组和扩大组的排列顺序 (6) 2.3绘制转速图 (7) 2.4确定齿轮齿数 (7) 2.5确定带轮直径 (8) 2.6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8) 2.7 绘制传动系统图 (8) 3.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 (10) 3.1确定传动见件计算转速 (10) 3.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 (10) 3.3估算传动轴直径 (10) 3.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 (10) 3.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 (11) 4.结构设计 (12) 4.1带轮设计 (12) 4.2齿轮块设计 (12) 4.3轴承的选择 (13) 4.4主轴主件 (13) 4.5操纵机构、滑系统设计、封装置设计 (13) 4.6主轴箱体设计 (13) 4.7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 (13) 5.传动件验算 (14) 5.1齿轮的验算 (14) 5.2传动轴的验算 (16) 5.3花键键侧压溃应力验算 (19) 5.4滚动轴承的验算 (20) 5.5主轴组件验算 (20) 5.6主轴组件验算 (13) 6.参考文献 (14) 1.机床总体设计 轻型车床是根据机械加工业发展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适应性强,工艺范围广,结构简单,

传动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传动轴(批量为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许三湘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08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 学号:0803040109 指导教师:胡忠举 2010年12月16日

目录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的…………………………………………………二.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1.生产类型的确定…………………………………………………………… 2.生产纲领的计算……………………………………………………………三.传动轴的工艺性分析………………………………………………………… 1.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四.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毛坯的选择………………………………………………………………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3.设计毛坯图…………………………………………………………… 五. 选择传动轴的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定为基准的选择…………………………………………………………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制定工艺路线…………………………………………………………… 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六. 机床设备的选用……………………………………………………………… 1.机床设备的选用………………………………………………………… 2.工艺装备的选用………………………………………………………… 七. 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八. 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九. 时间定额的计算……………………………………………………………… 十.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十一. 课程设计体会…………………………………………………………………十二. 参考文献……………………………………………………………………十三. 附录…………………………………………………………………………

最终传动箱盖设计说明书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实训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 设计课题:最终穿动箱盖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090314 姓名:张建学号: 09031432 评分:指导老师:(签字) 年月日

机械制造装备实训任务书 题目:设计“最终传动箱盖”零件的机械加工技术规程(大批生产) 设计要求:1、铸件应消除内应力。 2、铸件表面不得有粘砂、多肉、裂纹等缺陷。 3、未注明铸造圆角R2~3。 4、去毛刺、锐棱。 5、材料:HT150。 内容:1.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2.最终传动箱盖零件图 1张 3.数控夹具装配图 1张

目录 序言 (1)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分析 (1) 二、工艺规程设计 (2)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二)基面的选择 (2) (三)制定工艺路线 (2)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 (五)加工基本时间(机动时间) (4) 2.1粗铣底面 (4) 3.1粗铣上端面 (5) 3.2半精铣 (6) 4.1钻孔 (6) 4.2扩孔 (7) 5.1攻螺纹 (7) 6.1加工倒角 (8) 7.1钻扩孔 (8) 8.1半精绞精绞孔 (9) 9.0锪平 (9) (六)数控编程 (10) 三、总结 (11) 四、参考文献 (12)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基础技术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及相关的必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融会贯通及拓展有关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及检验的方法; (3)提高了我们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等,同时,也使我们熟悉设计资料及手册的使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最终传动箱盖位于车床传动机构中,主要防止灰尘和外面的环境影响起到密封的作用,使机床的传动能够精确的按照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最终传动箱盖给保证最终的传出速度提供的一个密封的环境,使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能够有效地润滑和运转,防止里面的零件快速的磨损。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最终传动箱盖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以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上下端面有平面度要求,上平面的孔有同轴度要求且下面的孔φ16的平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 2. 以下平面为基准加工孔φ16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16的孔,以及其上下两个端面。 这两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即φ7 的孔与φ14 的孔有同轴度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机械设计说明书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机械设计说明书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2011年 07 月 12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0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 三、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5)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6) 五、低速轴系的结构设计和校核 (9) 六、高速轴结构设计 (16) 七、低速轴轴承的选择计算 (18) 八、低速轴键的设计 (19) 九、联轴器的设计 (20) 十、润滑和密封 (20) 十一﹑设计小结 (21) 参考资料 (22)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二.工作条件及设计要求 1.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2.该机室内工作,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空载启动。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 5%。 3.在中小型机械厂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要求试用期为十年,大修期为3年。 三.原始数据 第三组选用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1250N 运输带工作速度V=s 卷筒直径D=240mm 四.设计任务 1.完成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2.完成减速器装备草图一张(A1)。 3.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型全封闭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P=Fv/1000=1250*1000= E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优秀设计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完成期限:从年月日起到年月日 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程理论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设计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达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的主要任务: 1、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字左右)。 2、完成零件毛坯图一张(A2或A3)。 3、完成零件图一张(A3)。 4、完成零件加工工序图(包括所有机加工序)。 5、完成典型工序工序卡的填写(2张)。 设计要求:

目录 第1章………………………………………设计说明 第2章………………………………………零件分析 第3章………………………………………工艺分析 第4章………………………………………制定工艺路线 第5章………………………………………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第6章………………………………………确定切削用量 第7章………………………………………加工的几点说明 第8章………………………………………总结 第9章………………………………………参考文献

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2.1 零件的分析 1.2.1.1 生产类型 本题目所要加工的为一阶梯轴,要求批,量为10000件,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2.1.2 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一主要支撑传动件和传递扭矩的阶梯轴,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圆柱面、圆锥面、螺纹、花键、沟槽等。考虑到加工工艺,在车外圆时在两端车刀无法顺利退出所以零件在两端应加退刀槽,详见零件图。 1.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阶梯轴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但零件左边的键槽与其左端面距离只有3mm,有点小加工时估要精确的保证上述要求则比较困难。分析该零件是作传动齿轮转矩所用,故可以将其键槽长度做的稍微小一点,也保证了阶梯轴的强度。又零件图中的直线度精度要求较高,加工时比较困难,即定位基准要保证。 1.2.2 工艺规程的设计 1.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减速箱设计说明书资料

目录 设计原始数据 (1) 第一章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1) 1.1 传动方案 (1) 1.2 该方案的优缺点 (2) 第二章电动机的选择 (3) 2.1 选择电动机类型 (3) 2.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3) 2.3 确定电动机转速 (3) 第三章传动参数的计算 (5) 3.1 计算各轴转速 (5) 3.2 计算各轴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5) 3.3 计算各轴的输入、输出转矩 (5) 3.4 计算结果 (6) 第四章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 (7) 第五章轴的设计 (11) 5.1轴的概略设计 (11) 5.2 轴的结构设计及校核 (11) 5.2.1高速轴的结构设计 (11) 5.2.2 高速轴的校核 (13) 5.2.3低速轴的结构设计 (15) 5.2.4 低速轴的校核 (17) 5.3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19) 5.3.1轴承的选择 (19) 5.3.2轴承的校核 (20) 5.4 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21) 5.5键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2) 第六章箱体的结构设计 (23) 6.1 箱体的结构设计 (23) 6.2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和紧固件 (24) 6.3轴上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24) 6.4齿轮的润滑方式 (24) 第七章附件设计及选择 (25) 7.1 轴承端盖 (25) 7.2 窥视孔和视孔盖 (25) 7.3 通气器 (25) 7.4 放油堵 (26) 7.5 油标 (26) 设计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设计原始数据 第一章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1.1 传动方案 传动方案已给定,外传动电机直连——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联轴器。方案简图如1.1所示。 图 1.1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简图 一级减速器中齿轮相对于轴承为对称布置,因而沿齿向载荷分布均匀,相较不对称分布的减速器来讲,轴的刚性相对较小。

v带2级传动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书 2 二设计要求2三设计步骤2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 2. 电动机的选择 4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5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5. 设计V带和带轮 6 6. 齿轮的设计 8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9 8. 键联接设计 26 9. 箱体结构的设计 27 10.润滑密封设计 30 11.联轴器设计 30 四设计小结31 五参考资料32

一. 课程设计书 设计课题: 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运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变化不大,空载起动,卷筒效率为0.96(包括其支承轴承效率的损失),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8年(300天/年),两班制工作,运输容许速度误差为5%,车间有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表一: 二. 设计要求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1)。 2.CAD绘制轴、齿轮零件图各一张(A3)。 3.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 设计步骤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2. 电动机的选择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设计V带和带轮 6. 齿轮的设计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8. 键联接设计 9. 箱体结构设计 10. 润滑密封设计 11. 联轴器设计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 初步确定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如: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所示。 选择V 带传动和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展开式)。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a η 5423321ηηηηηη=a =0.96×3 98.0×295.0×0.97×0.96=0.759; 1η为V 带的效率,1η为第一对轴承的效率, 3η为第二对轴承的效率,4η为第三对轴承的效率, 5η为每对齿轮啮合传动的效率(齿轮为7级精度,油脂润滑. 因是薄壁防护罩,采用开式效率计算)。

橡胶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装置设计——变速箱设计 设计说明书

前言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橡胶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装置变速箱总成的设计,当履带车辆转向和行走时不仅要求能够转向工作效率高和转向半径小,还需要输出不同的速度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这部分工作是通过变速器来完成的。 变速器各挡速比与车辆的理论速度成反比,因此,变速箱速比范围的大小,排挡数目以及各挡分配是否合理是评价变速箱性能的重要经济指标,根据任务书上所列的履带车辆的主要作业速度范围,在设计拖拉机变速箱时应该力求在每种作业的速度范围内排列较多的挡次,以求拖拉机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种作业。 在设计变速器时应该克服以下不足: (1)受结构限制,设计的变速箱难以实现较大的速比范围,致使拖拉机的工作速度区段较窄。 (2)由于发动机转速是2300r/min,所以齿轮工作时的啮合线速度以及固定在第二轴上的各挡被动齿轮的齿顶圆线速度要大幅度提高,造成变速箱噪音大,油温偏高。 (3)由于采用滑动齿轮换挡,变速箱只能够采用直齿圆柱齿轮换挡,这限制了齿轮传动啮合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 所以我以为应该为履带式车辆设计一套新的变速箱方案。

第一章结构设计 § 1.1 概述 §1.1.1变速箱的功用 1.从传动箱获得的动力一部分通过最终传动装置,传到驱动轮,另一部分传给旋耕机。 2.在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拖拉机行驶速度及旋耕速度。 能够适应不同作业的需要。 3.在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不变的的情况下,能使拖拉机前进,后退,增加拖拉机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4.发动机继续工作,拖拉机可以停止行驶,以利于暂时停车及做固定作业。 §1.1.2对变速箱的工作要求 1.应有较多的变速挡以满足各种作业的要求。 2.传动效率高,结构要紧凑。 3.工作要可靠,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 4.不会自动脱档或自动挂档,不乱档。 5.挂上倒挡及快挡时就不挂其他挡。 6.挂上倒档及快档时,就不能挂犁刀变速档。 7.不能同时挂两个档。 8.换档轻便。 §1.1.3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变速箱完成变速,前进,倒退,停车等动作,主要是利用齿轮传动的基本规律,由一系列齿轮来完成。 1、转速和齿数的关系 手摇卷扬机,主动齿轮的齿数为15齿,被动齿轮的齿数为45齿,当主

变速箱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变速箱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手动五档变速箱,参考同类变速箱得最大转矩为294N ·m 。初取轴的材料为40Cr ,算取轴的最小直径: d ≥ T n [τ]3 d--最小直径。 T--最大力矩 n —转速 d ≥ 294 2000?523 =14.1mm 按照轴的用途绘制轴肩和阶梯轴,得到零件图。 从左向右传动比齿轮依次为1,同步器,1.424,2.186,同步器,3.767,同步器,6.15,倒档齿轮。

5 变速器轴的设计与校核 5.1 变速器轴的结构和尺寸 5.1.1轴的结构 第一轴通常和齿轮做成一体,前端大都支撑在飞轮内腔的轴承上,其轴颈根据前轴承内径确定。该轴承不承受轴向力,轴的轴向定位一般由后轴承用卡环和轴承盖实现。第一轴长度由离合器的轴向尺寸确定,而花键尺寸应与离合器从动盘毂的内花键统一考虑。第一轴如图5–1所示:

中间轴分为旋转轴式和固定轴式。本设计采用的是旋转轴式传动方案。由于一档和倒档齿轮较小,通常和中间轴做成一体,而高档齿轮则分别用键固定在轴上,以便磨损后更换。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5.1.2轴的尺寸 变速器轴的确定和尺寸,主要依据结构布置上的要求并考虑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7]要求而定。在草图设计时,由齿轮、换档部件的工作位置和尺寸可初步确定轴的长度。而轴的直径可参考同类汽车变速器轴的尺寸选定,也可由下列经验第二轴和中间轴: d=(0.4~0.5)A,mm (5–1)

第一轴: 3emax 6.4-4T d )( ,mm (5–2) 式中T e max —发动机的最大扭矩,Nm 为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轴的强度与刚度应有一定的协调关系。因此,轴的直径d 与轴的长度L 的关系可按下式选取: 第一轴和中间轴: d/L=0.16~0.18; 第二轴: d/L=0.18~0.21 5.2 轴的校核 由变速器结构布置考虑到加工和装配而确定的轴的尺寸,一般来说强度是足够的,仅对其危险断面进行验算即可。对于本设计的变速器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轴的强度和刚度[8] 都留有一定的余量,所以,在进行校核时只需要校核一档处即可;因为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一档所传动的扭矩最大,即轴所承受的扭矩也最大。由于第二轴结构比较复杂,故作为重点的校核对象。下面对第一轴和第二轴进行校核。 5.2.1第一轴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因为第一轴在运转的过程中,所受的弯矩很小,可以忽略,可以认为其只受扭矩。此种情况下,轴的扭矩强度条件公式为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机械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系机械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15-1 设计者孙新凯 指导教师 2017年 06 月 12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0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 三、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4) 四、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6) 五、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0) 六、轴键的设计 (18) 七、联轴器的设计 (18) 八、润滑和密封 (19) 九、设计小结 (20) 十、参考资料 (20)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二.工作条件及设计要求

1.工作条件:两班制,连续单项运转,载荷较平稳室内工作,有粉 尘,环境最高温度35℃; 2.使用折旧期:8年; 3.检查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4.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5. 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 5%。 6.制造条件及批量生产: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三.原始数据 第二组选用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2200N 运输带工作速度V=s 卷筒直径D=240mm 四.设计任务 1.完成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2.完成减速器装备草图一张(A1)。 3.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型全封闭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P=Fv/1000=2200*1000= E 3.确定电动机的转速:卷筒工作的转速

W n =60*1000/(π*D)=60*1000**240)=min 4.初步估算传动比:由《机械设计基础》表14-2,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6~20 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 d n =i ∑· v w n =(6~20)=~ r/min 因为根据带式运输机的工作要求可知,电动机选1000r/min 或1500r/min 的比较合适。 5.分析传动比,并确定传动方案 (1)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的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传动方案采用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选用V 带传动是V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他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以缓和和冲击振动。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使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长。 由于本运输送机是在室内,考虑工作的背景和安全问题,固在齿轮区采用封闭式,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故其方案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传动轴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湖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名称: 传动轴(批量为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08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 学号: 指导教师: 胡忠举 12月15日 至诚致志、唯实惟新 目录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

的………………………………………………… 二.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1.生产类型的确定…………………………………………………………… 2.生产纲领的计算…………………………………………………………… 三.传动轴的工艺性分析………………………………………………………… 1.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四.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毛坯的选择………………………………………………………………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3.设计毛坯图…………………………………………………………… 五. 选择传动轴的加工方法, 制定工艺路

线…………………………………… 1.定为基准的选择…………………………………………………………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制定工艺路线…………………………………………………………… 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六. 机床设备的选用……………………………………………………………… 1.机床设备的选用………………………………………………………… 2.工艺装备的选用………………………………………………………… 七. 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八. 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九. 时间定额的计算……………………………………………………………… 十.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

齿轮箱

齿轮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的基础传动装置, 其产品水平及性能直接决定着配套主机的水平及性能, 因此多年来人们对有关齿轮箱的设计研究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讨论齿轮箱开发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应说明的是, 以下所述齿轮箱系指各类减速箱、增速箱、变速箱等, 其传动型式可选择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行星齿轮传动、摆线针轮传动及以上各种传动的组合。由于使用要求及环境的不同, 齿轮箱的类型及结构型式多种多样, 设计原则及方法也各不相同, 这里仅就其基本及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概括, 试图归纳出对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实用价值的一些原则及方法, 以便使产品的开发设计更快捷、更高效。 1 设计的输入条件产品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首先要对产品的使用工况及要求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它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要求, 也即通常所说的产品开发设计的输入条件: ( 1)动力传递要求, 如原动机及工作机类型、传递功率及转矩、载荷特征及变化规律等。( 2)工作转速要求, 如输入、输出转速值及变化规律、有无空档及反转等要求。( 3)起动及过程要求, 如有无带载起动、过程制动及逆止、过载保护及起动时间与电流等要求。( 4)工作环境及状况要求, 如工作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起动频率及工作制度等。( 5)密封要求, 如接触还是非接触密封、浮动密封或其它密封, 压力要求及操控方式( 液动、气动或手动)。( 6)润滑及冷却要求, 如自身润滑还是循环润滑, 水冷还是风冷。( 7) 安装及连接要求, 如安装方位及方式、输入与输出的形式及连接方式等。( 8)监控要求, 如温度、振动状态、润滑状# 144 # 重型机械2010 ( S2) 况指示等。( 9) 其它特殊要求。审定开发设计的输入条件时应特别注意设计载荷的确定, 尤其是对重载传动或有高可靠性要求及对产品的体积、重量有特殊要求时更应如此。有条件时尽量按实测载荷谱进行设计, 当没有载荷谱可用时, 也要尽可能类比类似工况时的设计载荷进行设计。对一些专用产品, 注意要满足其相应行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2 设计目标不同使用环境下齿轮箱产品开发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大体可分为: 大功率重载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高可靠性、长寿命, 典型实例为风力发电增速箱、热连轧主传动齿轮箱, 立磨齿轮箱等。车辆及船用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体积小、重量轻、有换档要求时应操纵灵活及平顺, 典型实例为工程机械变速箱、车辆行走齿轮箱及船用推进齿轮箱等。高精度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输出转速波动小、回差小、振动小等。典型实例为伺服传动齿轮箱、箔带精轧机齿轮箱、数控机床传动齿轮箱等。通用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模块化、系列化及标准化程度高、互换性好、价格适中。高速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传动平稳、振动及噪声小、动力学性能好。典型实例为汽轮机增速箱、高速线材轧机齿轮箱等。带载起动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输出转速或力矩可控、过载能力强。典型实例为皮带输送机齿轮箱、起重机提升齿轮箱、搅拌机齿轮箱等。一般用途齿轮箱: 设计目标为造价低、精度不高。典型实例为农机齿轮箱、手动齿轮箱等。事实上, 对一个具体的齿轮箱产品, 其设计目标也有可能会同时具备以上所述的多个特征, 自然其设计要求也就要复杂些,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确定了齿轮箱开发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可有助于建立产品优化设计时的目标函数, 或应重点关注的设计要素及方向。3 设计的六大特性在系统总结多年从事传动齿轮箱设计开发经验的基础上, 对于现行的各种类型齿轮箱, 在进行其具体的设计开发时, 一般而言, 应遵循的原则可概括为下述六个方面, 或称为六大特性, 如图1所示。图 1 齿轮箱设计的六大特性311 产品设计的系统性在进行产品设计前, 应对产品的应用环境、载荷状况、作业条件、重要程度等进行全面了解, 将产品置于整机应用系统中去评判其对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要求。系统性应关注的问题主要是: ( 1)产品在系统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如对产品的寿命、可靠性、重量等的要求。( 2)系统应用方面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如带载起动情况、软起动要求、制动要求、逆止或超越要求、频繁起制动或反转要求、匀速要求、有无封闭功率存在。( 3)从优化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对产品的相关要求, 如风力发电增速箱、精轧机齿轮箱都对其整个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有一定要求。系统性观点是进行产品设计的重要前提。它是产品设计应关注的宏观层面的问题, 对传动系统的许多要求, 如软起动、制动、调速、逆止或超越等, 往往要结合系统的整体设计方能完成, 因此系统性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