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以紫砂壶“龙的传人”为例
紫砂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

紫砂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1. 引言1.1 紫砂文化的含义紫砂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紫砂,又称“宜兴紫砂陶”,是中国传统手工陶瓷的一种,源自中国江苏省宜兴市。
紫砂陶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术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的明珠”。
紫砂文化是一种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紫砂壶、紫砂杯等陶瓷制品在中国文人雅士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品茗、赏鉴的艺术珍品。
紫砂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生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
紫砂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弘扬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紫砂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之一。
1.2 传统工艺的价值传统工艺是一种国家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是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统工艺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智慧,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传统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工艺流程,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态度和理解。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播与弘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传统工艺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传统工艺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传统工艺是人们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特点和特色。
传统工艺的价值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智慧和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统工艺的保存与传承,不仅可以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特色,也可以促进文化创意的繁荣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与价值,不容忽视,应该加强对传统工艺的研究与保护,使其继续传承下去。
2. 正文2.1 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紫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
紫砂壶是紫砂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浅谈紫砂“真龙壶”的文化意蕴

浅谈紫砂“真龙壶”的文化意蕴作者:钱静来源:《佛山陶瓷》2021年第06期关键词:紫砂;真龙壶;艺术韵味1前言宜兴紫砂壶汇聚着材质质朴的紫砂泥,制壶艺人的艺术匠心,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壶本身的美好寓意,紫砂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与许多传统文化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许多紫砂壶的创作中都可以看到“龙”的身影,历史上,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神圣庄严的代表,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几千年来凝聚着中华民族儿女的心。
在古时候,人们想象中的龙就可以兴云施雨,受万民敬仰。
古代封建时代的君王更是将自己比作龙的化身,以此来统治万民,树立自己的权威,“真龙天子”更是可以看出帝王对于龙的尊重和喜爱,因此龙也获得了极高的历史地位以及文化艺术地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与艺术创作。
2紫砂“真龙壶”的造型“真龙壶”(见图1)优美的造型设计,是依托制壶艺人精湛的制作技法完成的。
一把完美的紫砂壶作品,壶身要饱满顺和、线条流畅,壶嘴小巧精致,恰到好处,壶盖如画龙点睛之笔,严丝合缝,得体自然。
壶盖与壶身必须看起来和谐统一,具有自然活泼的感觉,融为一体,此外壶器的各个部位衔接要整齐统一、明快简洁、交代清楚,塑件要形象逼真、精致玲珑,装饰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整体相得益彰。
以上的作品要求都需要制壶艺人扎实的制壶技巧,熟练掌握制作过程中对于每一个步骤的熟练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熟练的基本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审美、出众的构思能力,那就不可能做出一把好壶,最完美的造型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实践。
“真龙壶”壶身整体圆润饱满、浑然一体、大气自然,颇有古君子之风。
整体的搭配自然协调、线条流畅,富有庄重神圣之美,既不显得过分呆板,也不会显得过于散漫自由,轮廓鲜明突出,气韵活灵活现,引起大家对于古典庄严之美的同感,在该壶的装饰上多以贴塑为主,整条神龙盘踞在紫砂壶壶身,神态自若、器宇轩昂、傲世东方。
龙是中国古代的祥瑞之兽,因此对于龙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是吉祥平安的守护神,龙的威武形象深入人心,龙能驱赶鬼怪,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困难的克服精神,也是人们内心不屈不挠,敢于向苦难斗争的体现,“真龙壶”结构气势宏伟、大气洒脱,体现着作者博大的胸襟,宽容大度、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论紫砂作品“龙凤呈祥”的造型艺术和文化意境

情。龙和凤早就不可分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龙 生于水,性属阴,通常象征着权力、威严、通天、善变
等。凤喜火、向阳,通常象征着秉德、兆瑞、崇高、尚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里的阳
洁、示美等。人们也常用“人中龙凤”来比喻杰出的人
羡便是指江苏宜兴,中国人爱好喝茶,而江苏宜兴自古
才。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凤雏”庞统,和春秋时期思
把,目光如炬,体态矫健,有纵横四海之态,其形态生 动,妙不可言;此壶壶钮为火焰形式,其熊熊燃烧,气 势十足,平添了几分威严霸气之感。此壶龙凤相呼应, 形态生动、挺拔优雅、高贵端庄,将龙与凤的形态和气 势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工艺的严谨,让人从形 神兼备的造型中体会到其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孔结构,使其透气不透水、泡茶隔夜不馊,深受人们喜爱, 引得无数文人雅士参与其中,在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并推广 下,让紫砂壶平添了更多的人文价值,使其实用性、观赏性 和人文性兼具,最终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相辅相
图1
论紫砂作品“龙凤呈祥”的 拔之美;壶盖与身筒浑然一体,通转流畅,盖面微微盈 起,与身筒的曲线自然融合在一起;壶流以凤首形态,
造型艺术和文化意境
从壶身挺立而起,三弯流的形式增加了挺拔昂扬之态, 又不乏优雅高贵,其脖颈向上、向前伸展,壶流开以小
口,其上饰以凤冠,口下饰以卷起的毛发,与壶流相连
姚亚勤
的身筒上饰以展翅的羽翼,羽翼根根分明、光滑整洁,
2、“龙凤呈祥壶”的文化意境 龙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观
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
成,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本文以紫砂壶“龙
庆之事,用来形容夫妻间比翼双飞、相濡以沫的忠贞爱
龙腾盛世——论紫砂壶“龙鼎”的文化意境

重,壶流如同从龙口喷出的水柱,流、把相辅相成,提 携了整壶的气势;壶钮采用圈钮形式,造型古雅精致、 新颖简约,桥状钮跨于壶盖,螺旋状小圈与壶钮相串 联,别又意趣。此外,作品还采用雕刻的装饰技巧,沿 壶颈周围一圈刻饰回纹图案,回纹均匀分布,以流畅的 线条作方形连续构图,有富贵吉祥的寓意。作品选用优 质原矿红泥制成,泥质细腻、色泽清丽、柔和温润,辅 以细致的明针工艺,充分展现出紫砂泥料朴素纯净的材 质美。整壶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造型精巧、装 饰精美、气韵生动,给玩壶者留下了观赏的美感,契合 了当代人的审美意趣。
图1
龙腾盛世
——论紫砂壶“龙鼎”的文化意境
范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当代紫砂艺术以传统文化为灵魂,以工艺美术为 根基,以时代创新为旗帜,以茶文化为媒介,除了实用功 能、陈设审美以外,还延伸出精神文化方面的内涵,体现了 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以紫砂壶“龙鼎” 为例,浅谈其创作感想。 【关键词】紫砂壶;龙鼎;龙文化;文化意境
【参考文献】 [1] 王齐云.竹报平安,一帆风顺——论紫砂壶“一帆风顺”
的艺术境界[J].江苏陶瓷,2019(2):74,77. [2] 魏治国.盈盈一壶,古风氤氲——浅析紫砂“古韵双色提
梁壶”的艺术魅力[J].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5):97.
Hale Waihona Puke CERAMICS SCIENCE & ART 97
一把真正的紫砂壶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紫砂艺 人个人智慧和才华的体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把 壶,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融入了创作者个人的构思和思想,即使是造型完全相同 的两把壶,其嘴、把构架或明针工艺等也会有所差别, 从而影响紫砂壶整体气质和意境的呈现。因此,虽然自 古以来以龙文化为题材的紫砂作品数不胜数,但是紫砂 壶“龙鼎”(见图1)依然是其中与众不同的一把,具有 独特的神韵和风貌。发展至今,紫砂壶大致形成了以花 器、光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型为主的造型体系,三大类型 相互交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共同为紫砂艺术锦上添 花,使紫砂壶发展为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紫 砂壶“龙鼎”将光器和花器造型相结合,身筒以圆器为 基本形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圆润饱满的壶身,重心沉 稳、下腹敦圆,线条由底足向上渐趋收敛,过渡柔和, 身筒上小下大,饱满圆融而具十足的张力,将圆器 “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底部 为圈足,撑起壶身,彰显出挺拔有力之感;壶盖为压 盖,与壶口相契合,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壶盖盖沿平 整,内圈壶盖向上隆起自然的弧度,显得饱满有张力, 隆起部分大小与圈足一致,上下呼应,给人以统一和谐 感;壶流采用直流形式,直筒炮嘴从壶身蓄势而出、匀 挺向上,刚劲有力、出水顺畅,圈把与之相辅相成,圈 把模仿龙形设计而成,蜿蜒腾跃、栩栩如生、气势庄
朱永良 浅谈紫砂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以紫砂壶“龙的传人”为例

浅谈紫砂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以紫砂壶“龙的传人”为例朱永良(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艺人广涉传统文化知识,将壶器造型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紫砂壶艺术,并主导着壶器市场的精神价值。
壶器的造型不同、寓意不同,其精神价值自然就各异。
紫砂壶“龙的传人”将壶器造型与龙文化进行巧妙的结合,从而使壶器具有灵魂与个性,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水平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紫砂壶;龙的传人;传统工艺宜兴紫砂壶的创作设计自明清成熟以来的数百年间,包容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把对龙的崇拜和敬畏糅进了紫砂艺术之中,塑造出的砂壶形体承载着龙的想象、龙的神奇和龙的精神。
纵观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它的款式之美、创意之新、装饰之雅、题材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历代名师的传世佳作,彰显着传承的力量和文化的价值。
以“龙文化”为内涵的紫砂壶艺术精品更是不胜枚举,并成为传统壶艺的经典。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标志[1]。
自古以来,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龙作为中国特有的标志,以各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龙为主题的优秀紫砂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譬如这把紫砂壶“龙的传人”(见图1)。
1紫砂壶“龙的传人”的造型紫砂壶“龙的传人”造型端庄古朴,又颇含动感,造型中经典演绎,表达出独特的风格,其意韵自然令人爱不释手。
壶身呈高圆柱造型,大口设计,平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壶钮以一抽象云龙为形状,设计新颖而独特,龙背高高拱起,极易拿捏。
二弯流以龙头包裹,形象十分逼真,壶嘴向上微屈,力感十足。
棱把与壶流呈对应之势,两者皆明接于壶身,首尾呼应,使得阴阳协调一致,更显壶器之霸气。
紫砂壶“龙的传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工艺精湛,整体造型弧线优美、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给人们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也彰显出古雅而浑厚的气派。
2紫砂壶“龙的传人”的传统文化寓意紫砂壶“龙的传人”端庄雅致,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为主题,隐藏着深厚的龙文化。
论紫砂壶“龙行天下”的传承创新

论紫砂壶“龙行天下”
的传承创新
纪茹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紫砂壶作为其中重要的分 支,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与生俱 来的渊源,经过几百年的薪火传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砂 文化。紫砂壶“龙行天下”融入了中国传统吉祥神兽龙和狮 子,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具有难以忽略的气场和厚重的历 史气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关键词】紫砂壶;龙行天下;造型设计;龙文化
欣赏紫砂壶“龙行天下”,此壶呈四方型,线条曲 中有直、直中有曲,身筒极具张力,作品采用抽角造 型,抽角块面富有张力,线条清晰有劲。抽角取方器四 个棱角面,棱角内凹而曲折委婉、块面分明,与此同
64 CERAMICS SCIENCE & ART
图1
时,壶身块面往外凸,骨肉亭匀、块面清晰,两种不同 弧度的块面结合得非常自然。抽角也就是隐去直角,其 造型美观大方、朴实雅致,少了一份尖锐,多了一份柔 和,充分诠释了方与圆的完美艺术,刚柔相济;此壶底 部设以圈足,圈足也采用抽角造型,壶底抽角各个块面 与壶身相协调、上下贯通,给人以和谐的层次感和立体 感,极具形式美,同时又给人稳定而庄重之感;壶肩采 用内凹的折角形式,与短颈相互交融,给人以周正有力 之感;圆形壶盖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形成饱满的张 力,与身筒浑然统一;壶流和壶把融入龙元素,三弯流 从壶身蓄势而出,根部平贴壶身,浑厚有力,转折过渡 自然,采用棱线修饰,方圆并济,给人以刚劲之感,壶 流如同张开的龙嘴,喷出一股水流,龙头双目圆睁、不 怒而威;壶把如同一条蜿蜒的游龙,壶把上部呈张嘴的 龙头,形象生动、气势凛然,流、把相辅相成,提携了 整壶的气势,极具动感和力量,精神气十足;壶钮采用 雕塑的装饰技法制成,如同一只气势凛然的小狮子,姿 态高傲地坐于壶钮中央位置,回首眺望、双目有神、全 身毛发飘举,细节刻画生动细腻、充满神韵、精工雄 伟、大气自然,给人以雄浑之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狮子是一种吉祥神兽,它威武迅猛的形象让无数中国人 对它情有独钟,其形象被人们用来作为护卫者和辟邪 物,起着保护主人平安、吓阻凶恶的作用,随着狮子进 入中国寻常百姓的生活,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前常摆设 石狮塑像,既是权威的象征,也有镇宅辟邪之意,在后 代还衍生出了标识主人地位权威,寓意富贵昌盛的符号 意义。随之,一种以表现辟邪、吉祥、欢乐的狮子舞也 产生了,人们套上五彩缤纷的狮子外套,模仿狮子行走 坐卧、俯仰跳跃,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会繁 荣。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千百年民间艺人的创作与提 炼,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狮文化。 此壶融入了中国传统吉祥神兽龙和狮子,造型与装饰相 辅相成,具有难以忽略的气场和厚重的历史气息,集实 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感,又充分展现出紫砂壶的文化性。
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

天工|2024年第8期[摘 要]紫砂雕塑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工艺美术形式,手捏紫砂雕塑是紫砂艺术的分支之一,其艺术形象古朴优雅、栩栩如生。
李仁荣大师是宜兴手捏紫砂雕塑的开拓者与传承人,通过总结其创作经历、艺术特色,探讨紫砂雕塑个性的形成与工匠精神的践行,并分析当代紫砂艺术传承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手捏紫砂;惠山泥塑;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8-005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石越,刘露.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J].天工,2024(8):56-58.石 越 刘 露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浅谈紫砂工艺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以李仁荣大师手捏紫砂作品为例基金项目: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程思政教学中工匠文化与手工编织融合的探索”(项目编号:2023SJSZ0520)。
作者简介:石越,男,1990年生,江苏宜兴人,博士研究生,讲师,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
刘露,女,1995年生,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思政助教,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紫砂艺术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一代代匠人的智慧,其艺术内涵不断深化。
手捏紫砂雕塑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艺术家以紫砂泥料为创作材料,通过手工捏塑的方式,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
这种技法的独特之处在于无须借助工具,仅凭双手将泥团塑造成所需形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赋予作品灵动与生命力。
手捏紫砂雕塑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许多艺术家对此进行了探索、改进,形成了深厚的艺术、技术积累。
其中,泥塑大师李仁荣的贡献尤为卓著,他的手捏紫砂作品也受到业内很多藏家的青睐。
下文将梳理其创作经历、作品艺术特点等,以更好地学习紫砂工艺文化,领悟工匠精神。
浅析紫砂“一带一路,龙行天下壶”的寓意

浅析紫砂“一带一路,龙行天下壶”的寓意作者:吴震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3期摘要紫砂壶的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形象,又要满足紫砂陶艺设计要求,使创作的作品既有思想,又有哲理;既有精致工艺,又具有精神内涵;既有实用之功能,又突破传统。
紫砂“一带一路,龙行天下壶”的创作标新立异,富有内涵,是一款格调别致的壶器。
关键词紫砂;龙行天下壶;寓意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自古以来,紫砂壶以它“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与精神上的享受。
历朝的紫砂壶都是人们珍藏的对象,特别是那些制作精良的名家紫砂壶,兼具了较高的艺术性,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精品。
这些紫砂壶精品不仅泥料佳、做工精,而且数量少,又富有装饰和造型上的独特性。
既有创意又有思想的紫砂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就像这款紫砂“一带一路,龙行天下壶”(见图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笔者从电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振奋起来,灵感一来,在宜兴第十二届手工制陶大赛上,创作了这把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壶器,并获得了高工组特别荣誉奖。
1 紫砂“一带一路,龙行天下壶”的造型特征紫砂“一带一路,龙行天下壶”的壶身是一个大且丰满的扁球形,壶器的上部为粗大的圆环状提梁,壶嘴为精雕细刻的龙头造型,压盖、圈底、溜肩,再看壶身的骆驼雕饰,耐人寻味。
此壶以实托虚,圆环提梁以虚带实,使得壶器上方的提梁、下方的壶身构成了两个虚实对照的圆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
此壶提梁如天穹,清风朗朗,正如《梦溪笔谈》中所说:“星辰居四方而中虚,八卦分八方而中虚,不中虚不足以妙万物”。
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虚实的结合犹如传统艺术中的园林借景、画中留白、疏可走马,或密不透风。
这种古典美学的神奇光彩在传统的戏剧、书法、小说、绘画、建筑等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中闪耀着,也在此作品中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风采。
此壶在传统提梁壶器型上,加以浮雕形式的画面装饰,展现了一望无垠的沙漠中,由商人带领着高大的骆驼,用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将古老的东方与遥远的西方紧紧联在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2019 年 04 M
第52卷第2期:
浅谈紫砂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结合
—
— 以紫砂壶“龙的传人”为例 朱永良
(宜兴 214221)
摘要紫砂壶艺人广涉传统文化知识,将壶器造型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紫砂壶艺术,并主导着壶器市场的精神价值。
壶器的造型不同、寓意不
同,其精神价值自然就各异。
紫砂壶“龙的传人”将壶器造型与龙文化进行巧妙的结
合,从而使壶器具有灵魂与个性,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水平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紫砂壶;龙的传人;传统工艺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设计自明清成熟以来的数百 年间,包容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把对龙的
崇拜和敬畏糅进了紫砂艺术之中,塑造出的砂壶形 体承载着龙的想象、龙的神奇和龙的精神。
纵观紫砂 壶的造型艺术,它的款式之美、创意之新、装饰之雅、
题材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历代名师的传世佳 作,彰显着传承的力量和文化的价值。
以“龙文化”为
内涵的紫砂壶艺术精品更是不胜枚举,并成为传统
壶艺的经典。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华夏民族的 代表,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标志叫自古以来,中
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龙作为中国特有的标志,以各 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龙为主 题的优秀紫砂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譬如这把紫砂壶 “龙的传人”(见图l )o
图1龙的传人
1紫砂壶“龙的传人”的造型
紫砂壶“龙的传人”造型端庄古朴,又颇含动感,
造型中经典演绎,表达出独特的风格,其意韵自然令 人爱不释手。
壶身呈高圆柱造型,大口设计,平盖与
壶口严丝合缝,壶钮以一抽象云龙为形状,设计新颖
而独特,龙背高高拱起,极易拿捏。
二弯流以龙头包
裹,形象十分逼真,壶嘴向上微屈,力感十足。
棱把与
壶流呈对应之势,两者皆明接于壶身,首尾呼应,使
得阴阳协调一致,更显壶器之霸气。
紫砂壶“龙的传
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工艺精湛,整体造型弧 线优美、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给人们一种
沉甸甸的分量感,也彰显出古雅而浑厚的气派。
2紫砂壶“龙的传人”的传统文化寓意
紫砂壶“龙的传人”端庄雅致,以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龙为主题,隐藏着深厚的龙文化。
龙文化已经伴 随中国人的价值观几千年了,虽然没有人真正见过
龙,但是龙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脑海中。
从《西游记》中“哪吒闹海”的情节看出,海龙王是不 好惹的,龙象征着皇权,神圣而不可侵。
而今,龙文化
中的皇权也被隐去,而是以吉祥的文化价值继续存
世。
手握这把紫砂壶“龙的传人”,使人感觉到自己就 是“龙的传人”。
龙神通广大,独立于世,其精神与骨
气仿佛能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要像龙一样振作起 来,学习龙呼风唤雨的本领,学习“龙行天下”的阅
历,学习“飞龙在天”的傲气。
故此,龙的精神能够鼓 舞人心,鼓舞那些精神萎靡的人们重新扬起奋斗的
帆船。
国一日未强,匹夫有责,紫砂壶“龙的传人”更
像是一位精神导师,激励中华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
奋斗。
3结论
自古以来,大自然给了艺术家艺术的养分,历代
的紫砂艺人们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积极创造 出具有独特寓意的紫砂壶。
还有一部分艺术家转向 了抽象的艺术世界,这时仍然需要传统文化的养分 滋润叫就像这款紫砂壶“龙的传人”,壶器以自然界
(下转第39页)
收稿日期:
2018-12-28
2019年04月」第亏2卷第2期
39
常乐”之分:即在物质生活、个人名利上要“知足常乐”,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满足感;在事业发展上,在自身本能潜力的挖掘和发挥上却不能安于现状,满足于一时半会所取得的成效,而是要“知不足常乐”。
只有这样才能不墨守成规、不甘于平庸,始终保持一颗努力奋发探索的上进心,才能从一个高度奔向更高的高度,从一种境界迈进一种更新的境界。
“紫竹壶”的创作巧妙地将人们喜闻乐见的竹枝、竹片、竹藤、竹丝以组合的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壶,使紫泥、竹壶和茗茶本能地融会贯通,给人以赏
(上接第35页)
人类寄予思想与精神的载体。
历代的紫砂艺人们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积极创造出具有独特寓意的紫砂壶,向世人诠释着独特的艺术美感与思想感情叫就像这款紫砂“四季兴旺壶组”,整体十分和谐,充分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关系。
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向往美好的未来,才使得紫砂“四季兴旺壶组”的造型与寓意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是
(上接第36页)
中不存在的龙为主题,表达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紫砂艺人应该乘着经济腾飞的大好时光,把握机会,戒骄戒躁,创造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紫砂壶艺术作品,让时代记住紫砂壶,让现代人的思想精神有所寄托。
也许正是由于紫砂壶及其文化价值的激励,使得更多人能够奋发向前,在困难心悦目的享受,这正是为了体现“知足常乐”和“知不足常乐”两个方面,启示我们要辩证客观地对待生活和名利,对待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思熟虑“知足常乐”和“知不足常乐”的真正涵义。
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紫砂壶艺的创作也是永无止境的,相关竹子款式的壶虽已屡见不鲜,但创作绝不能裹足不前、安于现状,而是更需要继往开来、积极进取,在创新中品味知不足之常乐,在平凡的岗位上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佳作,让“知足常乐”和“知不足常乐”的梦想更加美好成真。
紫砂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通过紫砂壶具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珍惜当下,放飞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张雨涛.漫谈紫砂壶的线韵之美[J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 (11):70.
[2]周发清.简论《掇只壶》的美学情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 (12):109.
面前懂得如何释怀,并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周伟伟.唯有继承,才能创新一谈紫砂传统文化在当今盛世中的发展[J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6):60-61.
[2]陈志强,冯政.宜兴紫砂,见证五百年中国文化梦想[JJ.经济, 2013(6):30-59.
(上接第37页)
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
随着时代的发展,凤凰齐飞在象征婚姻幸福的基础上又多了新的寓意,“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预兆,凤凰非梧桐不栖,也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君而事”的寓意,象征受人赏识。
古代文学作品《凤求凰》一曲演绎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还象征着理想的非凡、志趣的高尚。
“凤凰于飞”可谓是我国传统民间吉祥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幸福美满、平安吉祥生活的心理。
宜兴均陶被誉为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在保持素雅、古朴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不断更新造型装饰体系,以独具特色的堆花工艺独步天下,推动了文化艺术的跨界融合,符合世人对新颖事物孜孜不倦的追求,可谓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均陶作品“凤凰于飞瓶”在创作上重视整体协调、虚实结合,增加了视觉、思想上的延伸感,提升了作品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遐想,是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I]潘洪均.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一浅谈宜兴均陶“均魂”的创作[J].江苏陶瓷,2015(0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