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隧道施工

合集下载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

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

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

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隧道参数表2、初步施工方案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8.1小净距隧道8.1.1施工方案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结合中岩墙厚度、围岩条件及埋深等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8.1.2开挖方法的选定(1)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应以减小对中岩墙的扰动,控制中岩墙的围岩变形,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为原则,合理安排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2)不同围岩条件、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按设计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Ⅴ级围岩应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微量的弱爆破。

中小跨度隧道开挖方法可参照施工技术规范。

8.1.3施工管理要点(1)小净距隧道爆破应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试爆,测定震动值,严格控制爆破震动;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对Ⅴ级围岩的中岩墙应预加固后再行主洞开挖。

(2)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和爆破对Ⅲ、Ⅳ、Ⅴ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和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可参考施工技术规范。

先行洞的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相同的施工方法,但应重视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影响。

后行洞的开挖,当采用CD法或CRD法开挖时,宜先开挖靠近中岩墙侧。

(3)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小净距隧道应尽早封闭初期支护,尽早浇筑仰拱。

②先行洞的二次衬砌宜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宜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2倍隧道开挖宽度以上,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参考值: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尽早施工。

(4)后行洞开挖时,宜对先行洞相应断面前后1倍隧道单洞开挖宽度范围进行重点监控量测;应加强对中夹岩的监控量测。

8.2连拱隧道8.2.1一般要求(1)开挖方法完整性较差的Ⅳ、V级围岩和部分Ⅵ级的软弱围岩宜采用二导坑法施工,先中导坑开挖并浇筑中隔墙,再开挖两侧导坑(见附图27)。

完整性较好的Ⅳ级围岩主洞施工采用台阶法,Ⅲ级以上围岩主洞施工可采用全断面开挖。

(2)测量放样中导坑开挖前应进行贯通测量,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具有边坡规模小、展线自由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这种隧道结构的净距较小,可以有效地缩减隧道所占用的土地面积,适合在山区等用地有限的地区进行建设。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隧道结构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小净距隧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将为公路建设带来更加创新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小净距隧道是一种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隧道工程。

此类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

因此,研究和实践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降低工程成本。

小净距隧道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这种类型的隧道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此外,小间距隧道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水利、矿山、地铁等领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发展小净距隧道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将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促进交通发展。

1概述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隧道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技术,其应用带动了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撑结构,从而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同时,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在保证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2小净距隧道的设计首先,隧道入口位于强风区,围岩风化严重,相对脆弱。

同时,它们之间夹着一层土,覆盖层相对较弱,使土壤难以拱起。

这给隧道建设带来了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施工方法和逆向施工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隧道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设计小净距隧道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断面尺寸、地下水分布等。

这是因为隧道施工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相应公路隧道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了隧道断面的设计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设计1.引言隧道是连接两个地理位置的地下通道,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2.工程概况3.施工方法3.1盾构法由于隧道穿越城市地下,地表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选择盾构法进行施工。

盾构机能够在地下进行开挖和支护,避免对地表建筑物的干扰。

盾构机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点。

3.2施工流程隧道施工分为开挖、支护和衬砌三个阶段。

3.2.1开挖首先,通过现地调查预测地质情况,确定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如地下水、软土层等。

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并进行现场安装和试运行。

然后,开始掘进盾构,同时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开挖速度要控制在每日进尺15米左右。

3.2.2支护在盾构掘进的同时,进行衬砌支护。

支护采用水泥浆注入和钢筋网固定的方法。

支护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层情况和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支护的目的是保证施工现场稳定和工人安全。

3.2.3衬砌盾构机掘进到设计长度后,开始进行衬砌施工。

衬砌采用预制节段,每个节段长度为2米。

节段材料为玻璃钢或钢筋混凝土。

衬砌的目的是保证隧道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4.施工安全4.1水文环境监测在隧道施工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水的入侵,确保施工进度和人员安全。

4.2灾害预测和预防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质灾害,如坍塌、滑坡等。

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4.3通风和防火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现场通风和防火。

采用排风机和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5.环境保护措施5.1噪音控制隧道施工会产生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可以通过隔离屏、降噪处理和施工时间调整等方式来控制噪音污染。

5.2水土保持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和废水。

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和利用,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隧道建设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它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的隧道施工工法。

其特点如下:1. 该工法使用连续墙体支护,不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护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

2.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了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了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工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层稳定,不易塌方的地质条件。

2. 隧道断面相对较小,不需要大型临时支护结构的情况。

3. 隧道路线相对直线,没有太多的曲线和坡度。

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隧道建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工艺如下:1. 隧道开挖后,设置合理的初始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颗粒体嵌固。

2. 在初始支护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净距和超小净距要求,施工连续墙体支护结构。

3. 在连续墙体支护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4. 最后,进行隧道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预处理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地质勘探、定位标志、固定基点等。

2. 掘进工程:通过机械装备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同时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3. 支护工程:采用连续墙体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锚杆支护。

双洞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指南

双洞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指南

双洞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指南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双洞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的样子?说白了,就是在地下挖两个隧道,中间的距离又小得让人觉得紧张刺激。

想象一下,像在玩“夹夹乐”,不过这次夹的可不是糖果,而是车流。

那种感觉,嘿,绝对能让你心跳加速。

说到设计,这可不是随便画个图就了事的。

得搞清楚地质情况,什么土壤,什么岩石,搞不好还得请专家来支招。

就像炒菜,要是盐放多了,那绝对是毁了整道菜。

要是地基不稳,那隧道可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了。

毕竟,安全第一,大家都想在隧道里开开心心,不想体验“地下探险”的刺激吧。

施工的话,那就更是一门大学问了。

你想啊,隧道可不是在阳光下挖的,四周黑乎乎的,仿佛随时都有个“地底幽灵”来捣乱。

工人们可得小心翼翼,像是在走钢丝一样。

设备也得跟上,现代的盾构机简直就是隧道界的“超级英雄”,它们在地底下飞驰,像打游戏一样,把土挖出来,顺便还把隧道的壁给修好,真是神奇得不行。

再说了,双洞的设计还得考虑到通行的流量和速度。

就像在马路上,车太多,容易堵得不行。

隧道里的通行能力要一流,车子进去就像飞起来一样,不要让人有“卡壳”的感觉。

为此,得做好各种测试,像是给隧道做体检,确保每个细节都没有问题。

噪音和振动控制也是个大难题。

隧道里,一开工就跟开了锅一样,嘈杂得很。

想象一下,地下施工的场景,简直是“战场”。

工人们就像战士,在噪音中坚持,绝对需要好好保护耳朵。

噪音控制得当,周围居民也能安静点,不用担心被“轰炸”了。

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可不能掉链子。

地下的生态系统可不能因为我们要挖隧道而受到伤害。

大家都希望未来的隧道不仅能方便出行,还能成为一道风景线。

想想那些隧道墙上画的漂亮涂鸦,既美观又环保,真是“画龙点睛”。

设计师们可得动动脑筋,想办法把隧道和自然融合起来,做到“和谐共生”。

对了,施工过程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各个部门、各个工种,得像家人一样团结合作。

遇到问题,不是互相指责,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道路的拓宽和交通流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交通隧道建设需要考虑小净距隧道的施工。

小净距隧道是指净高或净宽小于标准的隧道,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其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小净距隧道内挂墙施工困难、加固措施难以实施、净距不足造成的振动和噪声等问题,因此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及其施工方法进行研究,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设置原则,充分考虑施工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2. 研究小净距隧道挂墙施工的技术难点,分析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研究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的技术难题,明确加固方式、材料选择和加固施工流程等关键问题。

4. 研究小净距隧道净距不足时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三、研究内容1. 小净距隧道的净距设置原则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总结小净距隧道净距设置的原则,包括结构尺度、施工工艺、安全评估等方面。

2. 小净距隧道挂墙技术研究分析小净距隧道挂墙施工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如墙板的支护、墙板的铺设、墙板的固定等,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 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的研究研究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的关键问题,如加固方式、材料选择、加固施工流程等,提出合适的、通用的加固方案,以解决小净距隧道加固难的问题。

4. 小净距隧道净距不足时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及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小净距隧道净距不足时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减振和降噪措施,确保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和舒适性。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为:1. 确定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2. 分析小净距隧道挂墙施工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提出小净距隧道加固措施方案,为加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小净距隧道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小净距隧道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地点: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施工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2. 小净距隧道特点- 小净距隧道的定义:相邻隧道之间净距小于规定值的隧道。

-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难点:围岩稳定性差、施工空间小、爆破震动影响大等。

3.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 人员配备与培训-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围岩稳定性控制- 对围岩进行详细勘察,制定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案。

- 严格执行“超前支护、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

3. 爆破震动控制- 采用分段爆破,减少单次爆破量,降低爆破震动。

- 采用非同时起爆,先对先行洞进行爆破,待震动稳定后再对后行洞进行爆破。

- 设置炮眼缓冲带,吸收爆破震动。

4. 施工顺序与错开距离- 先行洞与后行洞的错开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 先行洞开挖时,后行洞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5. 支护结构施工-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结构施工,确保结构安全。

- 加强对支护结构的监控量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6. 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围岩、支护结构、爆破震动等参数。

-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4. 应急预案1. 爆破事故:立即停止爆破作业,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组织救援。

2. 围岩坍塌:立即停止开挖,对坍塌区域进行加固,确保安全后再进行施工。

3. 人员伤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交底要求1.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
m
围岩级别






最小净距 1. 0 × B 1. 5 × B 2. 0 × B 2. 5 × B 3. 5 × B 4. 0 × B
及下沉、周边地层扰动小、开挖面易控制、安全度高、施工进度快、 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
对于小净距隧道 而 言,不 仅 要 考 虑 单 洞 的 结 构 安 全,更 需 重 视双洞的施工对 中 间 岩 柱 的 影 响,以 此 考 虑 整 体 的 结 构 稳 定 性。 在总结前人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提出几点小净距隧道施工的 原则:
On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 in Shizhangou Tunnel
FENG Hai-yun ( Shanxi Road and Bridge No. 2 Engineering Co. ,Ltd,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 in Shizhangou Tunnel,illustrates the site measurement program,factual methods and working volume,evaluates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inspection result,and achieves relative conclusions,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direction for follow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unnel,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measurement,working volume,inspection data
从而促进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要求中图源自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位于宁绩高速公路安徽宁国市境内的陶村隧道,其双洞间最 小间距为 12 m,隧道限界宽 10. 75 m,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地 表上覆层为 强 风 化 泥 灰 岩,下 覆 层 为 中 风 化 泥 灰 岩。 此 隧 道 以 Ⅳ,Ⅴ类 围 岩 为 主,隧 道 全 长 1 248 m,围 岩 情 况 为: Ⅳ 类 围 岩 932 m,Ⅴ类围岩 316 m。该隧道的支护与衬砌共有两种类型: Ⅳ 类围岩深埋段 812 m,Ⅳ类围岩加强段 80 m,Ⅴ类围岩浅埋偏压段 323 m,明洞结构 33 m。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4 结语
1) 本阶段各监控断面围岩变化大,处于急剧变化阶段。2) 隧
3.5 3
2.5 2
1.5 1
0.5 0 2012.3.8 2012.3.12 2012.3.16 2012.3.20
累计收敛 收敛速率
1 小净距隧道的概念
以前的研究者认为小净距隧道间距介于分离式隧道和连拱
隧道之间,这是相对于原部颁 JTJ 026-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而言。
新颁布的 JTG D0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其概念作了明确的
规定,即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规定建议值
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见表 1) 。
收稿日期:2012-06-04 作者简介:徐 靖( 1978- ) ,男,工程师
2 小净距隧道施工原则
自新奥法( NATM) 使用以来,充分利用围岩整体的自承能力, 使隧道建设发生了跳跃性的变化。新奥法具有开挖造成的松动
端设 32 m 长管棚。根据设计要求,Ⅳ级围岩采用半断面正台阶 法施工,台阶长度控制在 5 m,后行洞采用单侧壁导坑法; Ⅴ级围 岩 一般采用留核心土法,后行洞全洞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本隧道
1) 施工单洞时,严格遵守“新奥法”施工原理。2) 施工方法确 定和比选,优化施工方法及步序。3) 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厚度 小,对其保护、加固对小净距隧道极为重要。4) 监控量测: 注意地 表沉降及爆破震动对相邻洞室的影响。
3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
考虑到陶村 隧 道 为 浅 埋 偏 压 段,我 们 进 行 了 方 案 评 定 及 比 选。同时就施工方法和工艺重点、难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如下:
图 5 石站沟隧道左洞断面(ZK69+360)周边收敛变化曲线
道洞口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大变形或塌方,建议仰拱、二衬及 时跟进,严格按照 有 关 规 范 及 要 求 控 制 仰 拱、二 衬 与 开 挖 面 的 距 离,尽早封闭成环,防止隧道因沉降过大导致失稳。3) 我们协助 监控单位及时布 置 监 测 点,并 在 施 工 过 程 中 对 监 测 点 加 强 保 护, 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连续性。4) 注意做好防、排水工作,防 止雨水冲刷、浸泡或渗入造成坍塌。 参考文献: [1] 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1) 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方法; 2) 先行洞和后行洞爆破设计和 爆破震动控制; 3) 先行洞和后行洞工序错开距离控制; 4) 中岩墙 保护方法及其他内容。
3. 1 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方法
综上所述,陶村隧道属于典型的小净距隧道。
依据地形及洞 口 围 岩 评 价,先 施 工 左 洞,作 为 先 行 洞。 洞 口
第 38 卷 第 22 期
·214· 2 0 1 2 年 8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8 No. 22 Aug. 2012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2-0214-02
小净距隧道施工
徐靖 付斌
( 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 要: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阐述了小净距隧道的特点及施工原则,同时详细介绍了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