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消泡剂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步骤

消泡剂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步骤消泡剂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并抑制气泡形成的化学物质。
在许多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消泡剂被广泛使用。
然而,为了确保消泡剂的质量和效果,实验室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消泡剂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消泡剂实验室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张力测定、抑泡性能测试和稳定性评估。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及其步骤。
一、表面张力测定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消泡剂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来抑制气泡的形成。
表面张力测定是评估消泡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面张力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垂直平衡法、水滴法和浸润法。
其中,垂直平衡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垂直平衡仪、天平、精密注射器等。
2. 取一定量的液体样品,注入垂直平衡仪的测量池中。
3. 调整垂直平衡仪的参数,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4. 通过注射器向液体表面滴加液滴,直至液体表面上形成半圆形液滴。
5. 通过测量液滴的重量和体积,计算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
二、抑泡性能测试抑泡性能测试是评估消泡剂能否有效抑制气泡形成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抑泡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振荡法、吹气法和搅拌法。
振荡法是一种常用的抑泡性能测试方法。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振荡器、液体样品、计时器等。
2. 将一定量的液体样品倒入振荡器中。
3. 设置振荡器的参数,如振幅、频率等。
4. 开始振荡,并同时计时。
5. 根据振荡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和大小,评估消泡剂的抑泡性能。
三、稳定性评估稳定性评估是判断消泡剂抑泡效果持久性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离心法、加热法和冷却法。
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稳定性评估方法。
其步骤如下:1.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离心机、液体样品等。
2. 将一定量的液体样品倒入离心管中,并封好。
3.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设置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
4. 开始离心,使液体样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高效能聚丙烯酸酯消泡剂的合成及应用探讨

杯 称 取 羟 基 丙 烯 酸 树 脂 10 g 加 入 0 3g 0 , . 消泡 剂 , 用 玻 璃 棒 充 分 搅 匀 , 得 溅 出 。 加 入 固含 4 %的 T 不 再 0 MP
为了保证合成的共聚物有比较适合的玻璃化温度和消 泡性 , 软单体的含量不宜太低 , 以质量分数 高于 7 % 0
为宜。 同时 实验 中也发现随着甲基丙烯酸 月桂酯及特
殊长链单体 的比例降低 , 共聚物 消泡性 明显降低 。因
其 中的溶入度 , 因而 达到抑制产生 气泡 的 目的 , 即抑
泡消泡剂 。 其应具有以下性 质: 不溶于气泡所在的介
有相
容性 , 故选用 了一些功 能性单 体 , 实验 中尝试加入 在
CHI NA COAT NGS I 2 0 第2 第0 0 7年 2卷 8期
年 卷 期 I 第 第 囝
维普资讯
注 根 据 不 同单体 的低 聚 物 的性 能 , 过 软 硬 单 体 及含 羟 基 甲基 丙 烯 酸单 体 的 合理 搭 配 , 计合 适 的玻 璃 化 温度 , 通 设
丙烯酸单 体及其特性 ( 见表 1。 )
引 发 剂 :过 苯 酸 叔 丁 酯 T P 工 业 级 , 国 ; B B, 美 溶剂 :二 甲苯 、 甲苯 , 业 级 。 工
2 2 高效 能丙烯 酸酯 消泡 荆参 考配 方 .
化学组成 :丙烯酸聚合物 ;
溶 剂 : 甲苯 /二 甲 苯 ;
3 结
语
面张 力, 可很好地 抑制涂料在施工时基于外力作用下
( 如刷 子的反复刷涂 )产生 的气泡 , 而且该 消泡剂与 其它助剂的配合性好 ,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双组分羟基 丙烯酸聚 氨酯底漆 、 哑光清漆 、 亮光清漆 、 硝基漆等 装修 涂料 中。且用量 少 , 重涂性好 , 可有效 防止涂膜 “ 山 口” 对高黏度 、厚膜抑泡特 别有效 。由于产 品 火 , 成 本低 , 在价格和性 能上都有很 强的竞 争力 , 效益可 观, 市场 前景 良好。
消泡剂的消泡机理及其在皮革涂饰剂中的应用

存在一层较稳定 的液膜 , 大量气泡集聚就形成 了泡
沫层【。
一
些 科 学 家 如 G r t 、uh。 D not对 ar t P gt剂 的消泡机 理进行 了探 讨 。另一 些作 者对 非 离 子表 面 活 性 剂类 消泡 剂 进 行 了研 究 【.】 而 11, 01然 -
涂饰是皮革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涂饰 可增加皮革美观 和耐用性能 , 提高皮革档次 , 增加 花色品种和扩大使用范围。水性聚氨酯涂饰剂可使 皮革表面光亮平滑 、 耐水 、 耐磨擦 、 耐寒 、 曲折 、 耐 耐 有机溶剂 , 能大大提高成 品革 的等级I , I 是一种很 I 有前途 的环保材料 , 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 。 3 I 在皮革涂饰剂的生产过程 ( 如乳液聚合等 ) 中
( 山西省应用化 学研 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 2 3 0 7)
摘
要: 本文就 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进行 了探讨 , 并考察 了不 同种类消 泡剂的消泡效果 , 通过实验测定优
选了适宜的消泡剂 , 并确定 了其最佳用量 。 结果 表明 ,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迪 高消泡剂消泡效果较好 , 其适宜
散 相 , 相是 分散 介质f。 泡和泡 沫则 是 由于表 面 液 5而 】
作用而生成的。当不溶性气体被周 围的液体所包围 时, 瞬时会生成疏水基伸向气泡 内部 , 亲水基伸向 液体 , 形成一种极薄 的吸附膜 , 由于表面张力作 膜
用而呈 球状 , 形成 为泡 。由于气液 两项 密度 相差 大 , 液相 中的气 泡通 常会 很 快 上升 到液 面 , 果液 面 上 如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出 ,聚醚 改 性 聚硅 氧烷 ( 含
豆制品用消泡剂

高碳醇消泡剂高碳醇是强疏水弱亲水的线型分子,在水体系里是有效的消泡剂。
七十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试验,提出醇的消泡作用,与其在起泡液中的溶解度及扩散程度有关。
C7~C9的醇是最有效的消泡剂。
C12~C22的高碳醇借助适当的乳化剂配制成粒度为4~9μm,含量为20~50%的水乳液,即是水体系的消泡剂。
众所周知,如果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添加食用的消泡剂,对健康无危害。
如果超量,与其它的食品添加剂超量一样,具有危害性。
如果添加工业消泡剂也具有危害性。
豆制品消泡剂SXP-110食用专用消泡剂分类名称: 高碳醇脂肪酸酯消泡剂活性成份: 十八醇硬脂酸酯、硬脂酸三乙醇胺和硬脂酸铝复配物。
物理特性: 外观:为淡黄色粘稠状液体,黏度(mPa.s,25℃):400-800;水份:≤1.5%;化学性能稳定、低温时流动性差。
产品简介: 本品专为食品加工行业消泡设计,又称DSA-5消泡剂,是我国食品工业重点推广的消泡剂,尤其在许多国家严格控制硅残留量和禁止使用聚醚类消泡剂的背景下,更具有应用价值;产品具有不影响制品口感、消泡迅速、抑泡持久、消泡效率可达96-98%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与豆制品、奶业、制药、乳制品、饮料、制糖业、大豆蛋白提取、酱醋酿造、烟嘴胶粘剂等食品工业;由于产品性能优越,也应用于合成乳胶、金属清洗等多种行业。
使用方法: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用于酿造工艺最大使用量为1g/kg、豆制品工艺为1.6g/kg、制糖工艺及发酵工艺为3g/kg,一般工业使用添加量0.5-2.5‰左右。
包装贮运: 本品采用25KG、50KG白色一级塑料包装、符合食品包装要求;常温下贮存期一年内有效。
乳液贮藏应防冻!如冻结采取加温融化后搅拌均匀,不影响消泡剂使用效果。
电子浆料消泡剂

电子浆料消泡剂
产品介绍
电子浆料消泡剂由含特殊改性聚醚及含氟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复配而成,易溶于水,特别适合在高温、强酸碱、高剪切力、高压存在的条件下,持续保持消泡、抑泡。
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不漂浮、不漂油;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广泛用于各种恶劣体系的泡沫消去和抑制。
产品特点
1、消泡、抑泡力强,用量少,不影响起泡体系的基本性质。
2、扩散性、渗透性好,能与油品、切削液相容。
3、耐热性好,化学性稳定,无腐蚀、不燃、不爆。
4、在酸、碱、盐、电解质及硬水中都能使用。
5、其性能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而价格更具明显之优势。
产品应用
电子浆料消泡剂可用于电解液、导电液、电池浆料、电子浆料、石墨烯浆料、导电剂、导电粉、防静电液、金属加工、电池修复液、切削液、微乳液、高含水量液压液、乙二醇液压液、酸碱水性清洗剂、冷却液、磨削(油)液、线割液、润滑(油)液、皂化油、电火花工作液、
钻孔液、精磨液、蚀刻液、电解液线割液、碱提法工艺消泡、脱水剂等场合消泡抑泡。
使用方法
电子浆料消泡剂添加量为总货量的0.1~1℅,其经济的用量应在工艺试验后再确定;也可和其它助剂均匀混合后用。
贮存包装
包装:本品采用50KG、120KG、200KG塑料桶装。
贮存:本品不属危险品,不可燃,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
25℃左右保质期12个月。
运输:本品运输中要密封好,防潮、防强碱强酸及防雨水等杂质混入。
钻井液用高效有机硅消泡剂的研制

为 1 :、 . 1注水量为 1% 的条件下 , 的脱 出率大于 5 0 钙
3 8
天
津
纪
z
9 0℃)搅 拌 1~ 0mn后 , ; 5 2 i 加人 总 水量 的 037 05 . ~. 1 / 7 1 n后 再 加入 总 水量 的 03 ~ .7 ,5mi .7 05 ,继 续 搅 拌 / / 1 n后 , 总水量 的 0 /-.7继 续搅拌 1 i 5 mi 加入 . 08 , 5 7 / 5 n a r 后 , 慢 加入 剩余 量 的水 ; 缓 继续 搅拌 1 i , 次 0mn后 依 缓慢 加 入增 稠 剂 、 粘 C 高 MC, 续搅 拌 3 继 , 止 h后 停
称 取 定 得 主 消泡 剂 于烧 杯 中 , 后 搅 拌 、 热 然 加
1 实验所 需仪器 与药品
仪器 : 烧杯 、 子天 平 、 筒 、 速旋 转 粘 度计 、 电 量 六 胶体 磨 、 速搅拌 器 、 口烧 瓶 、 热套 、 心机 等 。 低 三 加 离
( 温度控制在 8 ~0℃) O9 ;待温度到后加依次加入乳
[. J石油炼制 与化工 ,0 8 3 ( )2 — 1 】 2 0 ,9 5 :8 3.
图 4 注 水 量 对 脱 钙 效 果 的 影 响
[ 陈韶辉 . 2] 脱金属剂在原油 电脱盐工艺 中的应用 [. J精细石油化工 ]
消泡剂消泡机理、应用及评价方法介绍

消泡剂消泡机理、应用及评价方法介绍张利国【摘要】综述了泡沫及稳定机理、泡沫的消除方法,重点介绍了消泡剂的不同种类及其应用、消泡机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并对消泡剂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其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与展望.【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品科学》【年(卷),期】2018(041)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泡沫;消泡剂;机理;性能评价【作者】张利国【作者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95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会产生大量泡沫,而起泡性能良好的物质称为起泡剂,一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硫酸钠等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
应注意的是,起泡剂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搅拌、通气等)才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形成的泡沫也不一定持久。
一般来说,凡能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膜强度增高的起泡剂,不论生成的泡沫是否稳定,均具有较高的起泡力。
笔者对泡沫及其稳定原理、泡沫消除方法进行了较详细总结,同时介绍了消泡剂的作用机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展望。
1 泡沫稳定原理泡沫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1],但几百年来人们对泡沫的定义一直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美国胶体化学家L.I.Osipow[2]和道康宁公司的R.F.Smith[3]从泡沫的密度方面对泡沫进行了定义;日本的伊藤光一从泡沫结构角度对泡沫进行了定义,但忽略了气泡间的相互联系;我国著名的表面物理学家赵国玺教授对泡沫的定义为:泡沫是气体分散于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液体中的气泡上升至液面,形成少量液体构成的以液膜隔开气体的气泡聚集物。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泡沫本身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当气体进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时,便会形成长时间稳定的泡沫体系[4]。
1.1 衰减机理在重力和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泡沫液膜会不均衡的流动排液,气泡中的气体也会因为泡膜两边压力差不断发生扩散渗透,泡沫不稳定性主要从动力学方面得以体现。
有机硅消泡剂概述

有机硅消泡剂概述应用化学专业某本科生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摘要:该文探讨了有机硅消泡剂的消泡机理,介绍了各种有机硅消泡剂的特点和性能,论述了有机硅消泡剂的发展现状。
简要介绍了有机硅消泡剂的使用关键词:有机硅消泡剂;消泡机理;种类和性能;失活与再生;展望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印染、造纸、发酵和天然气脱硫等)若有大量的泡沫存在,不仅操作不便,浪费设备容量,而且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造成次品,极大地降低生产能力。
[1]一般消除泡沫可通过静置、减压、加温等办法达到目的。
但在当今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有效的消除不断产生的泡沫,就需要用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消除泡沫。
自从德国物理学家Quincke首先提出用化学方法消除泡沫以来,消泡剂获得了很大发展。
各类消泡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食品及化工生产中,其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2]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消泡剂品种繁多,性能各异。
按消泡剂的形式可分为油型、溶液性、乳液型、粉末型和复合型;按消泡剂的组成可分为聚醚型、有机硅型、非硅型和硅醚混合型。
其中有机硅类消泡剂由于具有以下特点获得广泛应用:[2]①表面张力低,表面活性高,消泡力强。
具有正铺展系数,能在发泡系统中的气液界面迅速铺展开;[3]②热稳定性好,挥发性低。
这保证了有机硅油消泡剂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③化学稳定性好。
由于Si-O链及Si-C链结合比较稳定, 所以有机硅的化学惰性好, 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在苛刻的条件下使用;④无生理毒性。
一般用作消泡剂的二甲基硅油聚合度较高,而脱除了低聚物的二甲基硅油是无生理毒性的;1.有机硅消泡剂的作用机理1.1泡沫的产生①必须有气液两相的接触,较多的气体分散在较少液体中形成两相体系——泡沫产生的必要条件;②必须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以使发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产生一个稳定的气液分散系统——泡沫产生的充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学 院: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 业: 轻化工程 * *: * * ****: * *
2014年 6 月4 日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消泡剂复配及性能研究 A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Defoamer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摘 要
本论文研究了三种消泡剂ESD-C(有机硅类)、Z-25AS(聚醚类)、TL-56-1(有机硅类)的消泡、抑泡性能,对其进行了复配实验,考察了各组分对消泡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工艺,并且与消泡剂702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配比为1:3的配比为Z-25AS(25%)和TL-56-1(75%)的复配消泡剂(0.05%)为最佳,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消泡时间,时间为4s,抑泡时间为9s。该复配消泡剂消泡、抑泡能力较好,性能优越,稳定性好。 关键字:消泡剂;硅油型消泡剂;聚醚型消泡剂;复配;稳定性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 three defoamers ESD-C ( silicone ), Z-25AS ( polyether ), TL-56-1 ( silicone ) of defoaming performance and to carry out complex with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nti-foaming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plex process ,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 702 defoamer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the ratio of 1:3 ratio of Z-25AS (25%) and TL-56-1 (75%) of compound defoamer ( 0.05% ) is the best, reduce the maximum extinction soak time , time of 4s, defoaming time of 9s. The complex defoamers defoaming ability is better ,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good stability. Keywords : defoamer ; silicone defoamer ; polyether defoamer ; complex ; stabilty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目录
1 前言 ...................................................................... 1 1.1泡沫及其性能 ......................................................... 2 1.1.1泡沫的形成 ..................................................... 2 1.1.2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 3 1.2消泡剂 ............................................................... 4 1.2.1消泡剂物化特性 ................................................. 4 1.2.2消泡剂的成分 ................................................... 4 1.2.3消泡剂的分类消泡剂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 4 1.2.4消泡剂的应用 ................................................... 6 1.2.5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 6 1.2.6消泡剂的发展概况 ............................................... 7 1.3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 ................................................... 8 1.3.1聚醚硅油消泡剂的反应原理 ....................................... 8 1.3.2聚醚硅油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 9 1.3.3复合型消泡剂 ................................................... 9 1.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 9 2 实验 ..................................................................... 11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11 2.1.1实验试剂 ...................................................... 11 2.1.2 实验仪器 ...................................................... 11 2.2 实验部分 ........................................................... 12 2.2.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LAS)配制及起泡性测定 ................... 12 2.2.2 消泡剂固含量的测定 ............................................ 12 2.2.3 单一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性能测试 ................................ 12 2.2.4 消泡剂复配及消泡抑泡性能测定 ..................................... 13 2.2.5 稳定性测试 ....................................................... 13 3 结果与分析 ............................................................... 15 3.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LAS)起泡性 .................................. 15 3.2 消泡剂固含量的测定 ................................................. 16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3.3 单一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性能测试 ..................................... 17
3.4 消泡剂的复配 ....................................................... 18 3.4.1ESD-C与TL-56-1复配结果 ....................................... 18 3.4.2 Z-25AS与TL-56-1复配结果 ..................................... 19 3.4.3 Z-25AS与ESD-C复配结果 ....................................... 19 3.5 稳定性的测试 ....................................................... 21 3.5.1 离心稳定性 .................................................... 21 3.5.2 热稳定性 ...................................................... 21 4 结论 ..................................................................... 21 致谢 ....................................................................... 23 参考文献 ................................................................... 24 青岛大学本科论文(设计)
1 1 前言
在工业生产的某些场合往往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以满足溶液体系在诸如清洗、润滑、防锈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加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体系因存在气体或搅拌等因素,易生成大量的泡沫[1]。泡沫的产生有时是有利的,如矿物的泡沫浮选,消防上的泡沫灭火,石油开采中的泡沫驱油等;但是,在某些领域却是不利的,如溶液浓缩、发酵生产、造纸过程中的纸浆处理、乳液生产等,需要使用消泡剂减弱、抑制或彻底消除泡沫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2]。 对消泡剂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实验物理学家Quincke,他首先提出了用化学方法来消泡的概念,例如用乙醚蒸气来消除肥皂泡。之后,19世纪的胶体化学家J.Plateau对液体起泡性进行了研究,提出表面张力小、黏度大的起泡液体起泡性较强。美国胶体化学家S.Ross在二次大战期间开始研究润滑油的消泡问题,战后连续发表多篇关于消泡的研究报告,在消泡剂的作用机理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道康宁 (DowCornjng)公司的C.C.Currie对当时的消泡剂文献做了较大规模的整理,对造纸、发酵、锅炉等方面的消泡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消泡剂的使用量大增,对消泡剂的消泡效率、使用成本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消泡剂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不断扩展,对其在诸如高温、强酸强碱、高剪切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的稳定性能和消泡性能 提出了新的挑战[3]。 1954年,美国Wagnd-ott公司首先投产聚醚型消泡剂,很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对聚醚消泡剂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是从近几年随着聚醚工业的发展才开始的[4]。我国对消泡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润滑油、传动油的消泡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有助于飞机、内燃机车、舰艇、轿车等工业领域的发展。后来又对造纸、印染、发酵、天然气脱硫、混凝土等方面的消泡问题进行了研究。从6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究聚醚型消泡剂,并自70年代开始生产聚醚型消泡剂。聚醚型消泡剂首先被应用于抗菌素发酵行业,之后逐渐被推广到其他领域;品种也由当时的单一品种甘油聚GP,发展到现今的GPE、PPE、BAPE等。80年代时,各种各样的消泡剂大量涌现,消泡技术开始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 目前大量使用的消泡剂主要集中在硅油型和聚醚型两大类。硅油型消泡剂属低毒、抗氧化、破泡能力较强的消泡剂,且由于硅油本身具有亲油性,因此对油溶性溶液的消泡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它的水溶性较差,使其在水体系中的使用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对微酸性发酵效果差,对菌丝发育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发酵行业的应用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