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喜剧美学特征
论《堂吉诃德》的喜剧表达和悲剧内涵(评论:堂吉诃德)

论《堂吉诃德》的喜剧表达和悲剧内涵(评论:堂吉诃德)大二辅修专业课程论文一篇,献丑了【内容摘要】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举世闻名的杰作,其中同名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因为迷恋骑士小说而忽视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幻想者”。
其中作为主人公白日梦的对象,骑士精神一词本身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但因为与现实的错位,这种精神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常常产生与之相反的结果,导致堂吉诃德成为一个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疯子。
虽然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在文末主人公也“幡然醒悟”放弃了迷恋,但显然堂吉诃德的可贵正是在于对骑士精神的理想主义的追求。
对这一梦想的放弃使得主人公一下子沦为平庸,整个故事以理想主义的激情开始,却在一片世俗化的嘲谑中结束。
反讽的戏剧表达和结局的悲剧内涵构成了小说的内在张力。
一、骑士小说与骑士精神即使没有仔细研读文本,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指出堂吉诃德的悲剧起源就在于骑士小说的泛滥和他本人对骑士小说的痴迷。
这种痴迷是如此的强烈和“非理智”以至于让他模糊掉了虚幻与真实的界限,从而开启了他荒诞的游侠历程。
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笑果百出以至于他不仅被小说里的众生嘲笑,也被读者嘲笑了几百年。
但是,小说开始就蕴含着一个矛盾:为什么被大部分庸人视为消遣娱乐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却当作《圣经》一般信奉呢?作为一个没落贵族的知识分子,五十而知天命的他本该早早地满足于自己平凡而庸碌的一生,他所拥有的学识和人生阅历都足以让他认识到骑士小说的精神鸦片功能,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
作者之所以设置这样一个背景,从主观愿望来说是要讽刺先下极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间的声望和影响”。
但是,这无疑从客观上承认了骑士小说对普通群众的巨大吸引力,以至于作者不得不将其视为进攻的堡垒。
那么,骑士小说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令堂吉诃德和当时西班牙的普通大众痴迷不已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骑士小说中蕴涵的骑士精神。
探索《堂吉诃德》的幽默和讽刺手法

探索《堂吉诃德》的幽默和讽刺手法引言《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小说之一。
它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一个脑洞大开、幻想世界无限丰富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并通过幽默和讽刺手法来探索人性、社会及文学本身。
本文将深入探讨《堂吉诃德》中所呈现的幽默和讽刺手法。
幽默手法1. 对比和夸张描写在《堂吉诃德》中,作者运用对比和夸张描写来制造笑点。
例如,描述堂吉诃德戴着锅盖当头盔,坐骑是半瘦半胖、名字叫做羊皮纸包裹马(罗西纳特)的阿达里希亚马,这种滑稽可笑的形象引发读者的笑声。
通过对这些细节进行夸张与抱负违反常理、荒谬可笑,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
2. 反讽和歧视《堂吉诃德》通过反讽和歧视来表达对当时社会及其人际关系的批判。
作者以堂吉诃德为例,将他塑造成一个被幻想迷住、失去理智的梦想家,并通过他与周围人物的互动揭示出社会的虚伪、狡猾和愚蠢。
这种讽刺手法是对社会现象及其价值观进行嘲弄,并提醒读者关注自己身边的不合理之处。
讽刺手法1. 谐音和双关语《堂吉诃德》中使用了大量的谐音和双关语来营造讽刺的效果。
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游戏,作者能够传递多重含义和隐喻,使读者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体验到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角色桑丘·潘萨说:“立功推得假牛奶”,这种双关语起到了批评贪污腐败行为的作用。
2. 社会剖析和政治讽刺《堂吉诃德》运用文学艺术中的伏笔和反转来进行社会剖析和政治讽刺。
通过对贵族、骑士、教会以及权威人物的精准揭露,作者展现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种种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这种讽刺手法使读者反思社会现象,并对权力及其滥用产生警觉。
结论《堂吉诃德》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通过夸张、对比、反讽以及语言游戏等形式,展示了塞万提斯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文学本身的深刻洞察力。
这些手法使得小说成为一部既令人发笑又引人深思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还促使我们思考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堂吉诃德》的悲喜剧性-精选文档

《堂吉诃德》的悲喜剧性-精选文档《堂吉诃德》的悲喜剧性塞万提斯在他5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在他的一生中有对远方的无尽幻想,有几年的军旅生涯。
当时的西班牙笼罩在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之下,而骑士小说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小说,因为其中的骑士道精神符合了封建统治者对外扩张的要求,社会各阶级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背景下作者写了《堂吉诃德》,主要以主仆二人的游历生活和三次行侠冒险的经历来反讽当时西班牙的黑暗社会,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历程展现了当时西班牙的风貌。
《堂吉诃德》是被誉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现实主义精神的高度自觉。
一、戏拟性以讽刺世相来揭示生存的荒谬和人性危机的创作手法叫做戏拟。
《堂吉诃德》巧妙地利用骑士小说的故事模式,通过对堂吉诃德游侠过程中诸多荒诞不经、可笑、损人不利己故事的描写有力的抨击了当时流传甚广的骑士小说,作者也用堂吉诃德这个疯人的形象以幽默、反讽的手法无情的写出了骑士道精神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
作者在自序中说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击骑士小说,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推翻骑士小说胡编乱造的那套虚幻的东西。
全文一共描写了堂吉诃德三次外出游侠的经历,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以堂吉诃德的命运和思想性格为核心,写出了一个疯癫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
除了跟随他的一个仆人和一匹高高的瘦马,他什么也没有,单凭心中的骑士道精神去闯荡,他相信书中说的都是对的,总有一天自己会获得至高的荣誉。
跟随堂吉诃德的游侠过程我们也会看到当时封建统治下人们的生活情况。
各种不幸的遭遇,各种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比比皆是,正是因为统治者的扩张和高压式的管理造成了这个惨状,因此作者也想用《堂吉诃德》来暗讽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希望借此来破除骑士小说带来的危害。
二、喜剧性堂吉诃德的这些做法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觉得是可笑的、异想天开的。
喜剧视野下的理想主义奇观_堂吉诃德的精神和形象分析

喜剧视野下的理想主义奇观———堂吉诃德的精神和形象分析①李宁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堂吉诃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但是在他的性格之中,却有着坚定的理想主义信念。
他有为了个人理想和社会正义而努力奋斗的骑士主义精神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观。
通过他与阿Q 的一些比较,也能发现他内在的理想主义追求。
关键词:堂吉诃德;理想主义;骑士精神;精神恋爱;阿Q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07)03-0090-03 在西班牙,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即使我们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至少还有《堂吉诃德》。
”足以可见,堂吉诃德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极大慰藉,从17世纪这一形象在塞万提斯的笔下诞生以来,就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人物之一。
而探求他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在他的天真单纯的幽默逗笑背后所掩藏的深刻的理想主义情结,以至于在后来的三个多世纪里,他成为了众多读者的精神寄托,人们在他的身上,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主义。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诞生于17世纪初期西班牙的堂吉诃德,已经走过3个世纪的历史时空,生气勃勃地进入了现代世界,并且他的生命力不见衰弱,反而更富活力,其精神愈加光辉,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
一、单纯固守的骑士主义精神当他拿着长矛要去济贫救困、锄强扶弱;当他誓要以性命来捍卫骑士道的真理;当他向别人描述所谓“幸福的世纪”,就注定了这个人物身上的喜剧性的色彩,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完全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
他身穿着中世纪盛行的骑士盔甲,脑子里装的却是平等、自由、博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手中拿的是封建时代的长矛,进攻的却是火枪盛行的西班牙资本主义社会;他清醒的时候是个学识渊博的智者、才子,糊涂的时候又是一个乱冲乱杀的疯子。
但我们在看着他的各种荒唐的行为而大笑不已的时候,却发现在我们的笑容背后总有一种辛酸的滋味。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堂吉诃德的喜剧性.doc

主标题: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副标题:堂吉诃德一直幻想自己是真正的骑士在游侠的过程,结果却令人捧腹,为什么呢?关键词:堂吉珂德,骑士,幻想,喜剧难度:3重要程度:5内容: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理解为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人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以笑为标志的重要审美就是喜剧性。
外表形式中,有形体,言语,动作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喜剧性。
形体上看,形体的夸张或扭曲常常引人发笑。
从言语看,它的喜剧行表现在滑稽与幽默上,至于动作和行为,也常常以它们的荒谬性和滑稽性产生喜剧效果,真正的喜剧性,诞生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异比,扭曲。
诞生于把异化的扭曲的人的本质力量加以夸张和炫耀,造成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谬性,矛盾百出,引人嘲笑和讽刺。
主人公堂吉诃德一直幻想自己是真正的骑士在游侠的过程中余勇可贾,结果却令人捧腹。
进而给小说增添了喜剧性。
堂吉诃德游侠开始前布置好一切给马起名。
给自己起名,还认为没有爱情的骑士就好像五叶无果,一歌躯体没有了灵魂,于是他给自己曾经爱恋的姑娘起了杜尔西内亚的名字。
他这种疯疯癫癫的行为怎么不会让人感到惊奇与可笑。
事情可笑就可笑在,他开始像骑士一样地游侠,但认为自己被封为骑士。
即使不是骑士还给自己列出很多条款,不能和骑士打斗,用白色甲胄而且决定要求碰到的第一个人封他为骑士,他还没有白色甲胄自我安慰认为有时间会擦拭的它比鼬皮还白。
这道有点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
在田野里自言自语,在旁人看来就是个精神失常的病人。
堂吉诃德被封为骑士这一幕更是滑稽可笑。
在店里吃完晚饭,跪求店主答应他的请求。
或许若店主不答应可能就没有后来有悲有喜的事情了。
店主其实也不知何谓骑士,开始胡编乱造起来。
给堂吉诃德介绍一种神水,那神水喝下去之后可以使伤口立即痊愈。
在第二次游侠过程中,他和他的侍从遭到店主一顿毒打之后。
桑乔和他身负重伤,堂吉诃德打算制造圣水,借来了所有的杂七杂八的配料,酒,油,盐,迷香。
《堂吉诃德》的悲喜剧性

《堂吉诃德》的悲喜剧性关键词: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戏拟;悲喜剧;讽刺塞万提斯在他5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在他的一生中有对远方的无尽幻想,有几年的军旅生涯。
当时的西班牙笼罩在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之下,而骑士小说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小说,因为其中的骑士道精神符合了封建统治者对外扩张的要求,社会各阶级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背景下作者写了《堂吉诃德》,主要以主仆二人的游历生活和三次行侠冒险的经历来反讽当时西班牙的黑暗社会,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历程展现了当时西班牙的风貌。
《堂吉诃德》是被誉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现实主义精神的高度自觉。
一、戏拟性以讽刺世相来揭示生存的荒谬和人性危机的创作手法叫做戏拟。
《堂吉诃德》巧妙地利用骑士小说的故事模式,通过对堂吉诃德游侠过程中诸多荒诞不经、可笑、损人不利己故事的描写有力的抨击了当时流传甚广的骑士小说,作者也用堂吉诃德这个疯人的形象以幽默、反讽的手法无情的写出了骑士道精神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
作者在自序中说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击骑士小说,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推翻骑士小说胡编乱造的那套虚幻的东西。
全文一共描写了堂吉诃德三次外出游侠的经历,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以堂吉诃德的命运和思想性格为核心,写出了一个疯癫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
除了跟随他的一个仆人和一匹高高的瘦马,他什么也没有,单凭心中的骑士道精神去闯荡,他相信书中说的都是对的,总有一天自己会获得至高的荣誉。
跟随堂吉诃德的游侠过程我们也会看到当时封建统治下人们的生活情况。
各种不幸的遭遇,各种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比比皆是,正是因为统治者的扩张和高压式的管理造成了这个惨状,因此作者也想用《堂吉诃德》来暗讽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希望借此来破除骑士小说带来的危害。
二、喜剧性堂吉诃德的这些做法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觉得是可笑的、异想天开的。
堂吉诃德运用的艺术手法

堂吉诃德运用的艺术手法篇一: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被公认为西方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堂吉诃德是主人公,他是一个追求理想的骑士,一心要成为一位正义的英雄。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展现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
首先,堂吉诃德的幽默是他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手法之一。
他的行为常常荒谬可笑,他以他自己为中心的幻想世界,以及他追求荣誉和冒险的决心,使他成为一个滑稽的角色。
作者利用幽默来揭示堂吉诃德背离了现实,使读者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产生深思。
其次,堂吉诃德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性化的角色。
虽然他的行为有时荒诞可笑,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流露出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切理解。
通过描绘他的痴迷、渴望和失落,作者展示了人类在追求梦想和理想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冲突。
这种描写使得读者对堂吉诃德的情感和命运产生共鸣。
此外,堂吉诃德的形象也体现了讽刺的艺术手法。
作为一个梦想家和痴迷者,他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愚蠢和荒谬的人。
然而,他的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这与他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通过讽刺手法,作者揭示出现实中的荒谬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使读者对社会现实产生反思。
最后,堂吉诃德的叙事方式也是他的艺术手法之一。
全书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堂吉诃德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决定,并思考关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问题。
总结而言,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丰富艺术手法的文学作品。
通过幽默、人性化的角色塑造、讽刺和叙事方式,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创造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
这些艺术手法使得《堂吉诃德》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后世作家和读者对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考。
篇二:《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
它以骑士堂吉诃德为主角,通过他的冒险故事,塞万提斯揭示了社会的种种荒谬和不公。
在小说中,塞万提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浅析《堂吉诃德》何以盛久不衰

浅析《堂吉诃德》何以盛久不衰浅析《堂吉诃德》何以盛传不衰摘要:《堂吉诃德》是反映西班牙社会文艺复兴后现状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和揭露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
但堂吉诃德的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
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堂吉诃德人文主义悲剧形象骑士小说正文:一、《堂吉诃德》的典型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内在情感丰富、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像武夫一样勇猛顽强,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更像婴儿一样天真纯洁。
千百年来这个著名文学形象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就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一)、堂吉诃德1、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脱离实际,整日耽于幻想,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
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
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
在他眼里,到处都是魔法、妖怪、巨人,到处都是他行侠仗义的奇景险境。
他把绵羊当军队,奋勇杀去,被放羊人拾起石块当武器,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模仿传奇中的骑士,单枪匹马到处冲杀。
虽然他维护正义,为主持正义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有时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
如搭救被地主毒打的牧童,反使牧童遭到更凶残的毒打。
被他当魔鬼打下马来摔断腿的教士说:“你打抱不平,反而害得我一辈子站不平,你为了除害,却叫我终身受害。
”他自己也常被讪笑戏弄,断牙断骨,削去指头。
他纯粹以幻想取代现实的想法,形成了他荒诞无知,疯癫莽撞的性格特点,着实滑稽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