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英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信电08-3班姚远04081444一、中西称谓之差异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亦指外婆,简单又笼统。
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中的“uncle”和“aunt”。
,对应于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
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只分性别不分甥侄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
而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英语中的称谓却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年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男子统称“Mr.”,称已婚女士“Mrs.”未婚女士“Miss”。
二、中西文化差异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最新word论文】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外语翻译专业论文】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中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汉英称谓在形式、语用意图、文化内涵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归纳对比,挖掘各自的文化内涵,对中英称谓语的翻译提出三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文化差异;比较;翻译AbstractLanguageisthecarrierofculture,kinshiptermisnotonlyapartoflanguageb utalsoakindofculture.The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kinshipterm sreflect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tosomeextend.Fromtheco mparativeanalysisofusagesandmeaningsofkinshipaddressingsystembetweenCh ineseandEnglishwhichpeoplefamiliarwith,thepaperistorevealtheculturalimplicationinit.Theybelongtodifferentkins hipaddressingsystemsalsohavedifferentusagesofkinshiptermsanddevelopmen ts.Themainreasonsforculturaldifferenceslieinthefamilystructure,consang uinity,patriarchyconcept,cultureadoptionandcourtesyprinciple.Thecompar ativeanalysisofitsfeaturesandusagescanhelpustounderstandtheculturaldif 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English.Basedonthegreatdifferencesinthetitlea ndkinshipaddressingsystembetweenChineseandEnglish,andtheircomplicatedp ragmaticintentionsandculturalimplicationsinuse,thepapersystematicallyc omparesthetwosystems,andrevealstheirrespectiveculturespecificimplicati ons.Finally,threemethodsarepresentedonhowtotranslateaddressingformsbet weenChineseandEnglish.Keywords:kinshipterm;culturaldifference;comparison;translation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浅议英汉称谓语所映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第2卷第2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No .22000年6月J .of Wuhan Uni .of Sci .&T ech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e 2000 收稿日期:2000-01-18 作者简介:肖巧玲(1975-),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助教.浅议英汉称谓语所映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肖巧玲(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摘要:为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了英汉语称谓的异同,分析研究了称谓语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称谓语;文化;英语;汉语;历史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00)02-0083-0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象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
学习语言不仅是学习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而且要通过它逐步熟悉民族文化的全部内涵。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称谓是引导交际的“先驱者”,它强烈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他们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心理、政治背景、道德传统密切相关。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联系社会文化语境,透视称谓语中的文化内涵。
一、英汉称谓体系比较英汉语的称谓体系不尽相同,但都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部分。
(一)亲属称谓亲属称谓也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惯。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有:Mother,Father,Un-cle,Aunt,Grandfather ,Grandma,Son 等,主要是称呼亲属成员,也有少数可用于非亲属成员,如:Aunt Betty ,Uncle Jackson 等,使用并不普遍。
在家族内部,称谓模糊,不分年龄、性别、父系、母系,如:brother ,aunt,cousin 等。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称谓语在英汉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彼此关系的称呼方式,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1.先生/先生 - Mister在英文中,先生(Mister)是男性通用的称谓,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对熟人,使用都很普遍。
而在中文中,先生一般用于成年男性的尊称,比如老师、医生、律师等,但也可用于对长辈的尊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先生更注重平等和礼貌,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熟人都使用同一个称谓。
而中文的先生则更注重尊敬和尊重,尊称一些特定职业的男性。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待尊重和互动方式的不同心理取向。
2.女士/太太 - Mrs.在英文中,女士(Mrs.)是已婚女性的尊称,太太(Miss)则是未婚女性的称谓。
在中文中,女士(或夫人)通常用于对年龄较大、地位较高的女性的尊称,而太太则用于对已婚女性的通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Mrs.和Miss体现了西方文化对性别和婚姻状况的不同标准,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身份识别。
而中文的女士/太太则更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3.阿姨/叔叔 - Aunt/Uncle在英文中,Aunt和Uncle是亲戚关系中的称谓,但也可用于对年长者的尊称。
在中文中,阿姨和叔叔则更广泛地用于年长者的尊称,无论是否有亲戚关系。
文化内涵:中文的阿姨和叔叔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老敬老的传统。
而在英文中,Aunt和Uncle则更注重与亲戚关系的联系,反映了家庭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4.小姐/奶茶妹/女神 - Miss在中文中,小姐(或姑娘)是对未婚女性的通称。
而奶茶妹和女神则是一些网络流行语,用于对外貌或魅力相对出众的年轻女性的美称。
在英文中,Miss通常用于对未婚女性的尊称。
文化内涵:中文的小姐和网络流行语奶茶妹、女神,都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更注重对女性的美貌和吸引力的赞誉。
从亲属称谓看中西方文化传统差异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传统的差异。
导致人们对亲属关系的称谓产生不同的重视程度,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从汉语和英语对人际关系称谓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和语言学习中中减少误会.以便更好的加强对外交往和对英语的认识关键词:亲属称谓宗教基督教儒家思想文化传统差异1 引言一说到语言,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文化。
同样的,一说到文化,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和语言联系起来。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现在中国语言学界普遍认同的是: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一套可以任意组合的声音符号系统。
文化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则非常宽,整个人类文明包括饮食、建筑、艺术、宗教、风俗习惯、思想和语言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多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都毫无例外地认为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尤其是几千年以来潜移默化、传统文化对各民族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和对于言的不同理解有着深刻的影响。
有鉴于此,人们又会产生另一个疑问,不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学习外语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同时,学生和教师应该怎样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些影响呢?本文将尝试在词汇这个层面通过比较东西方不同的亲属称谓不同内涵来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不同文化传统因素,亦即东西方世界建立的哲学基础一儒、释、道思想和基督教一对于言的不同理解。
以便人们在对外交往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好外语,让英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更好地组织教学。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中外亲属称谓的差异

表姊 妹
f t e ’ s se ’ d u h a h r S it r S ag— tr ;f ma e c u i e s e l o sn
公公
h s a d’ ah r u b n s fte
女 婿
d u h e ’ o — i— a n lw
分。 如哥 哥 、 姐姐 和弟 弟 、 妹妹 。 而英 语 的
亲 属称 谓 仅 用几 个 词 就 能 全 部 涵盖 。 有 时甚 至连 男女 也不 分 .如 c u i 词可 os n一
可 以称 年轻 的小 男 孩为 sn o 。长 辈对 晚
辈 的称 呼 比较随便 。通 常可 以直呼 其名 ( 用 呢称 ) 多 ,也 可 用 My b y o ,My g i d, My c i ,My c i rn等 称呼语 。 hl d h de l
妈 。sn这个 词 也 具 有 亲属 性 和社 交 性 o
外甥 、 孙 ; 外 区分 父 系母 系 , 叔 叔 、 如 姑
妈、 堂兄 和舅 舅 、 妈 、 兄 ; 姨 表 区分长 幼 辈
两 种 属性 。一 方 面父 母 可 以 直接 用 sn o
称 呼 自己的儿子 ; 一方 面 , 长 的人也 另 年
高祖父
r a a n ft e g e tg e tga d ah r r r
内兄/ 舅子 大
wi S od r b o h r f le rte e’
高祖母
g e tge tga d t e r a a r r n mo r h
女 儿
d u h e a g tr
l ・据I o qh 英 馆 英 ]l tns 语 uEl F b — i
.
从文化角度浅论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浅论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
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
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标签:英语汉语亲属称谓语差异前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进而自觉培养一种“文化洞察力”。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在研究结构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时,都没有把语言与文化联系起来。
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系统不是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无时无刻不受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诸因素的制约。
语言的这种属性决定了语言研究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必须考虑影响这种语言的文化、社会、心理、民族历史等因素。
如果把语言当作一个内核,那么文化等因素便构成了围绕这个内核的六面体,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系统。
从文化这一侧面来透视语言,便属于文化语言学的范畴。
“如果说我们熟练地掌握某种语言的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该语言使用得当。
反过来,如我们深入地了解反映某种文化的特有的语言,则有助于我们了解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特性。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文化自然会迥然不同。
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呈现在语言大系统的不同层次上。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件,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的层次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最为广泛。
本文主要探讨亲属关系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社会根源。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一特殊的词汇,称为“亲属称谓语”。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而得来的名称。
亲属或亲戚是指通过继嗣、亲子连接或通过继嗣和姻亲的结合而相互有关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
2 A General Analysis of Mr.Xu Y uanzhong’s Translation Art of Language Variation in Clas sic Poems
3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4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
5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6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9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Plant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10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11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12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13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14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15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16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
17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1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9 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
20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
22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23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24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25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26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27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8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29 To Foster Pupils’Interests in English Teaching
30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31 《红与黑》中司汤达的爱情观
3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33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34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35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36 中国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方法探究
37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38 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
39 从文化差异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4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4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
42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43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与翻译研究
44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45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46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
4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48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
49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50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
51 浅析英国盖普年的文化根源
52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5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4 方位介词“over”的隐喻含义研究
55 国外品牌翻译及其接受度研究
56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57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5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59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60 试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
61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62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63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64 中西方礼貌用语差异研究
65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66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67 《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
68 《干旱的九月》米妮.库珀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艾米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69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70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71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72 《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
73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74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7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6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原型分析
7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和吉姆的性格对他们关系的影响分析
78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
79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80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1 论英语语言性别歧视及其发展动向
82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83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84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
8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86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87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
88 中西问候语差异对比
89 克莱夫斯坦普斯路易斯对《圣经》寓言的应用及意义研究——以《纳尼亚传奇》为例
90 《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
91 背叛与救赎:从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成长
92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93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94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95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
96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97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98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9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
100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