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胡茹娟

合集下载

依托文本还写作教学一张温柔的脸———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

依托文本还写作教学一张温柔的脸———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

依托文本还写作教学一张温柔的脸———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作者:王亚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1期王亚娟(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摘要:从目前写作教学实际来看,学生乐于作文,视作文为“快乐”的少,而惧怕作文,视作文为“负担”的多。

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四个方面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点”,通过文本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依托文本;写作教学;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1-0215-02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点,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中蕴藏着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点”,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这些“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真正还写作教学一张温柔的脸。

一、在模仿中写作,领悟文本表达方式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写作教学无非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怎样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

而教材中的课文多为经典,表现手法高超,有许多适宜学生学习的方法。

比如:写景的文章,作者是怎样选取观察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怎样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是怎样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作者:胡红霞来源:《学周刊》2021年第10期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一项重点内容,也是一项难点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形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语文教师应该适应这些新要求、新形势,发现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且不断探究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兴趣;写作素材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0-0141-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1.10.070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其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价值分析入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谈一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来探究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价值分析按照新课改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授课教师应当给予写作教学以足够的重视。

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对于现实生活观察能力是否细致息息相关,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养成,将让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从小学语文学科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来看,写作教学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当学生具备了卓越的写作能力,将为其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考量,小学语文课程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并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练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认真的写作练习,将使学生实现对自身思想的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兴趣不足。

如今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对于学习方法追求更新、更奇、更有趣。

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运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制约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发散。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

常出现, 出 现频 率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时 候 , c i r c u i t 的隐n g u a g e c o mp e t e n c e ) 和语言运用( 1 a n g u a g e 流” 就转变成了编码意 义, 成 为 电力 科 学 术 语 系 统 的 一 员 从 p e r f o r ma n c e ) : 乔 姆 斯基 认 为 , 语 言 能 力 和语 言 运 用 是 两 个 不 同 描 写 范 式看 。 术语 化 是 一 般 词 汇 进 入 某 学 科 术 语 系 统 的过 程 ; 的 概 念 。简 言 之 , 语 言能 力 是 说 某 种 语 言 的 人 对 这 种 语 言 的 内 从 规 范 视角 看 , 术 语 化 是 一般 词 汇 被 定名 原 则 规 约化 的过 程 。 在 知识 , 语 言 运 用 指 实 际 应 用 语 言 的 能 力 。 基 于 这 种 区分 , 乔 术 语 化 实 际上 讨 论 的是 术 语 定 名 的 理 据 问 题 , 即基 于 某 个 姆 斯 基认 为语 言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应 该 是 语 言 能 力 而 不 是 语 言 运 特 定语 境 的刺 激 而 在 构 词 法 的 基 础 上 重 新 出 来 的新 词 是 如 何 用 。语 言学 的 目标 是 正 确 的 描 写 出 说 本 族 语 言 的人 的 内 在 的 被 学术 界普 遍 接 受 的 呢? Q u i r k等 人提 出 的约 定 俗 成 规 约 化 的 语言能力。 个 阶段 : 第一个 阶段不熟悉 实体/ 活 动/ 性质 , 第 二 个 阶 段 对 词 语 的 研究 是在 语 言 能 力 的 层 面 进 行 的 , 比 如 用 成 分 分 析 概 念有 所 讨 论 和 熟 悉 , 第三个 阶段因其可行性 而被广泛接 受。

发挥小班额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小班额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小班额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发表时间:2016-06-21T11:11:43.1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作者:委新政[导读] 使小班额教学班级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收成乡教学辅导站733099摘要:由于前期计划生育的有效实行,适龄入学儿童自然减少,加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随读;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一部分农村地区学生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小学就读,使得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逼出了“小班额”学校。

小班额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是农村小学办学的严峻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主动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使小班额教学班级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质量有效措施“小班额教学”是当代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我们甘肃省民勤县收成乡农村地区,由于近年来向周边特别是新城区迁移,加之打工子女进城就读的影响,从而直接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数量大大减少。

探究小班额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带给学生温馨的学习环境的和人文关怀,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一、课桌的摆放为教学开扇窗以前由于班上学生多,学生座位只有一种排列法——“插秧式”,因为这种排法最节省教室有限的空间。

但现在空间已经不成问题,怎么摆最合理?我们的“小班额”教学模式下,课桌的摆放应该为教学服务,方便师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密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起来,解决原来课堂上学生参与面狭窄的弊端,师生共同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个人潜力得到发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人潜力,张扬个性。

二、充足的空间时间为教学做基础学生的减少,意味着原来的教室现在有大片的空间留下来了,教师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室的设计和布置中,师生共做共享,有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也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借机培养他们的创作、动手能力,让教室成为家,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独特、轻松、优美,赏心悦目。

修得一支生花笔——浅谈作文教学的创新

修得一支生花笔——浅谈作文教学的创新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 的难点和 重点 , 多年 来 , 多一线教 师都在 维文的《 很 母亲》 孩子们边写边听 , , 有的孩子 写着写着就不 由 自主地 留下 了 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 趣 , 如何让 孩子 爱上作文课 , 如何 眼泪。看来孩子还是有很多心里话说 。给他创设 一定的氛围 , 更容易淋漓 爱写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 学习好 的经验和探索新 的方法, 也趟 出 尽致的抒发感情。只有感动 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感动 别人。 了一条 自己的教 学之路 。 二 、 展 想 象 空 间 。 供 创 作 环 境 拓 提 我一向主张我的学 生写 真事 , 真情。说真 话可 以让 人产 生 写作兴 抒 想象力是发明创造 的源泉 , 是一种宝贵 的品质。广 泛的阅读是激发想
[] 1 王楠 , 王亮. 新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 2 孙发友. 闻文本与 文化生态 : 新 媒介话 语的框架性解读. 人民 出版
社 ,0 9 0 . 2 0 ,8
[] 3 崔林. 电视新 闻语 言: 式 ・ 号 ・ 模 符 叙事. 中国广播 电视 出版社 ,
( 上接第 2 4页) . 4 强化 品牌 的后续性 , 发展 品牌之后 的产业链。在发展 品 视媒介品牌是媒介 的品质 , 独特价 值理念 的标识 化体现 , 是媒体文化 的 也 牌背后的产业链方面 , 最成功的例 子无疑是迪 斯尼公 司, 在每 一场卡 通电 具体而微 的体现。 个优秀的电视品牌的建立 , 非朝夕之功。打 品牌之 战, 消费者会越来 影 出炉之后, 在主题公园内就会 出现 一个新 的角色 , 就会 出现 一系列 的商 机 。就 目前来看《 魅力前线> 周要请权威形 象设计专 家在北京的各 大商 越苛 求产品的高质量和独特 性以及产品背后的服务。曾经有行销专家把消 每

写作:本真与技巧的结合 ——例谈“原生态”作文教学的两个切入点

写作:本真与技巧的结合 ——例谈“原生态”作文教学的两个切入点

写作:本真与技巧的结合 ——例谈“原生态”作文教学的两个切入点发表时间:2020-08-20T16:31:44.3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作者:胡芝人[导读]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找不着写作素材 [摘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找不着写作素材。

有些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了生活中一些“原生态”习作资源,这就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不能很好的被开发。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原生态的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然后借助文本指导其写作技巧,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思真切、自然地表达出来,使原生态习作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原生态习作小学语文习作素材本真技巧所谓“原生态”作文,就是指没有受他人限制或命令的影响,以生活为本源,视体验为灵魂,用真事、真话、真心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原生态作文到处可以找寻到生活的影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我想,这就是对“原生态”最好的解读。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原生态习作素材,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习作的“原生态”呢?我们可以从习作素材的“本真”和习作“技巧”两个切入点尝试指导。

一、基于生活———让“原生态”的习作素材更“本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是的,学生的生活越是多姿多彩,作文的内容才不会空洞无味。

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教师发现不少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感到“无米下锅”。

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与自然、社会接触较少,造成其生活经历匮乏,因此自然缺少写作的素材。

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孩子从生活中挖掘习作资源,给他们一个“原生态”的习作环境,让他们能体味、感受生活的滋味。

培养思维,积累素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析

培养思维,积累素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析

培养思维,积累素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析发布时间:2023-04-20T18:15:19.65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作者:任贡德[导读] 写作是让小学生畏难逃避的一件事,也是让小学语文教师倍感头痛的一件事。

归根溯源,在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社会经验不足,又缺乏语言能力与表达技巧,故而是因为“不擅长”才导致“不喜欢”。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没有表达欲,反是被能力限制而蒙生了畏难退缩的心理,故而以逃避来遮蔽其“不擅长”。

基于这一问题源头,故而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擅长”写作。

当他们体验到写作的“酣畅淋漓”,自然会喜欢写作、热衷写作、畅快写作,从而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本文基于写作中小学生必备的“思维素养与素材积累”进行教学分析。

任贡德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镇青泥河小学摘要:写作是让小学生畏难逃避的一件事,也是让小学语文教师倍感头痛的一件事。

归根溯源,在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社会经验不足,又缺乏语言能力与表达技巧,故而是因为“不擅长”才导致“不喜欢”。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没有表达欲,反是被能力限制而蒙生了畏难退缩的心理,故而以逃避来遮蔽其“不擅长”。

基于这一问题源头,故而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擅长”写作。

当他们体验到写作的“酣畅淋漓”,自然会喜欢写作、热衷写作、畅快写作,从而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本文基于写作中小学生必备的“思维素养与素材积累”进行教学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培养思维;积累素材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31-01写作的过程无外乎两件事:第一,构思;第二,表达。

前者需要逻辑思维与想象力;后者需要语言素材及表现力。

故而,我们可以把小学写作教学简化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素材的积累两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谈一谈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方案。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之思维培养(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是人类最基础最节约大脑能量的一种思维模式。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胡茹娟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胡茹娟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胡茹娟摘要】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影响了中国教育事业,也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本文简要探讨何如在小学语文中渗透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语文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它所倡导的教育生活化也与我国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也可以说新课改的改革基础便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生活相契合,使得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生活化理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应用可以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比如有的老师说,他们在教学时,会收集些和课文类容联系很密切的图片,特写的啊,整体的啊,局部的啊,然后配上些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相关的画面前。

古代建设的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名族的会让孩子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等这样的生动效果。

我旁听过这样的教学列子,那位老师在讲解《三顾茅庐》时,就搜集了关于《三国》里诸葛亮和刘备等桃园三兄弟的照片,放着幻灯片,还有一段三国的音频资料,然后在这样的氛围下绘声绘色的讲解课文,让我们旁听的老师都感受到了当年刘备请诸葛亮的那份坚持的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胡茹娟
发表时间:2017-02-22T10:09:37.14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1月作者:胡茹娟[导读]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摘要: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感悟生活,扩充阅读、丰富文库,多方评讲、激励提高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关键词:观察阅读评讲快乐写作《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

一、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

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关,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

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

分享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写下来就是作文!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

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元宝……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笔者让学生坚持写“随记”,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见所闻写成“随记”。

等到要写作文时,可以把平时写的内容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

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如能把这五彩的生活写下来。

那么,他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五彩缤纷了。

二、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这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性质。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如何引导学生“练”呢?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

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

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

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

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

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3、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
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

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

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

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

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

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

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

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客套话一大堆了。

三、多方评讲,激励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对于一篇习作,师生同评,生生互评,不失为一种激励方法。

譬如,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把优秀之作挑选出来,在课堂上宣读。

让学生评价这篇文章能否成为范文,是否比他们的习作优秀,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在讨论中,他们通过比较,能对自身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此时,教师再通过讲解自己对文章的评语,能加深他们对此类写作的认识。

在下次习作中,他们就能拓展眼界,力避上次的不足,吸取讲评之精华。

不过,在讲评中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一些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中点到,这样就能激励学生更加认真、更有兴趣地投入写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互评,也就是说采用小组互评、邻桌互评等方法,让小朋友们也当一回“老师”,这也是激发起他们自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后,教师把经过学生们评价的优秀习作收集起来,再仔细批改,看看学生们的评价是否得当,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

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扎实的训练中下工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刊),2009(01)【2】胡万华.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