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相关基本知识

抗体相关基本知识
抗体相关基本知识

抗体相关基本知识

抗体(antibody)是生物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按抗体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抗体和人工制备的抗体,是通过对特定生物体免疫接种特定抗原物质后而获得。人工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应用甚为广泛,既可以用于科学研究,也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体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的基本结构

经x线晶体衍射结构分析发现,抗体Ig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各肽链

之间由数量不等的链间二硫键连接。Ig可形成“Y”字型结构,称为I g 单体,是构成抗体的基本单位。

(一)重链和轻链

天然Ig分子含有四条异源性多肽链,其中,分子量较大的两条链称为重链(heavy chain,H),而分子量较小的两条链称为轻链(Light chain,L)。同一Ig分子中的两条H链和两条L链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

1.重链分子量为50000~75000,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抗体Ig分为5类(class),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和ε链,商品化的抗体绝大部分都是IgG。不同类的Ig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链内和链间二硫键的数量和位置、结构域的数量及铰链区的长度等均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的Ig,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量、位置也不同,据此又可将同类Ig分为不同的亚类(subclass)。

IgG的亚类

利用不同种属动物制备的IgG存在不同的亚类,常见的不同种属IgG亚类如下:

?兔:IgG(无亚类)

?小鼠:IgG1,IgG2a,IgG2b,IgG2c,IgG3

?大鼠:IgG1,IgG2a,IgG2b,IgG2c,IgM

?山羊:IgG1,IgG2

在进行某些抗体相关实验(如IF和FCM)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仔细看一下所订购商品化抗体的IgG亚类,以方便我们选择同型对照(isotype control)IgG(即与目的蛋白抗体相同来源种属的相同类型正常IgG)作为抗体的阴性对照进行平行实验,以排除可能的非特异性染色结果。

2.轻链分子量约为25000,由21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轻链可分为两种,分别为kappa(κ)链和lambda(λ)链。据此,可将lg分为两型(type),即κ型和λ型,一个Ig分子上两条轻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生物体内可同时存在κ型和λ型的Ig分子,不同种属生物体内两型轻链的比例不同。正常人血清Ig的κ:λ约为2:1,而在小鼠则为20:1。根据λ链恒定区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又可将λ链分为λl、λ2、λ3和λ4四个亚型(subtype)。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通过分析不同Ig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现,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其他部分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因此,将Ig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占重链1/4,占轻链1/2;将靠近C 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占重链3/4,占轻链1/2。

1.可变区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别称为VH和VL。VH和VL中各含有3个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的区域,称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或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包括HVR1(CDR1)、HVR2(CDR2)和HVR3(CDR3),其中,HVR3(CDR3)变化程度更高。VH的3个高变区分别位于29~31、

49~58和95~102位氨基酸,而VL的3个高变区分别位于28~35、49~56和91~98位氨基酸。VH和VL的3个CDR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antigen binding site),决定抗体的特异性,是抗体识别及结合抗原的部位。

2.恒定区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型(κ或λ)Ig的CL长度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类Ig的CH长度不同,例如IgG、IgA和IgD包括CH1、CH2和CH3,而IgM 和IgE则包括CHl、CH2、CH3和CH4。

(三)铰链区

铰链区(hinge region)位于CH1与C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伸展弯曲,从而改变抗原结合部位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抗体结合位于不同位置的抗原表位。铰链区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产生不同的水解片段。

二、抗体的制备流程

利用生物体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并产生抗体的机制,选用特定抗原物质对机体持续刺激使其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之后收集纯化得到针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这一过程就是抗

体制备。抗体制备主要步骤包括:获得理想免疫原、免疫动物、分离血清、纯化抗体和抗体应用检测,我们在此主要介绍获得理想免疫原、抗体的克隆性和抗体纯化的一些细节。

(一)获得理想免疫原

制备抗体首先要获得理想免疫原,通常免疫原可以是各种形式,不过理想的免疫原则需要进一步的准备。

1.蛋白类抗原:对于天然易获取的蛋白可以纯化后直接作为免疫原;对于天然含量较少或难以提取的蛋白,可以通过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方式获取。同时也可以选择蛋白的特定的连续片段做多肽合成作为抗原,较短的多肽是半抗原,通常免疫原性较弱,需要进一步偶联载体蛋白(可选KLH、BSA、OVA)才能作为免疫原。

2.小分子化合物:化合物抗原同样是半抗原,也需要进一步偶联载体蛋白才能作为免疫原。为了便于偶联载体蛋白,特定的化合物还需要进行分子改造以便能成功偶联。

3.病原体:灭活的病毒或细菌可以直接作为免疫原。

免疫应答过程

1.抗原进入机体

2.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之分化增殖成为抗体分泌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初次免疫应答)

3.抗体主要由浆细胞分泌

4.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会被激活而成为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再次免疫应答)

5.记忆B细胞是长命细胞,可以存活数月甚至机体终生

抗原

是一类在适合条件下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抗体和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原具有两种性能: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分子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指抗原分子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指抗原上那部分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定簇。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因而又被称为表位(epitope)。

抗原决定簇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即决定着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能力。抗原决定簇多位于蛋白质的表面,一个蛋白质大分子常有许多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依赖于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象两种因素,又分为线性决定簇(Linear determinants)、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s)和新生抗原决定簇(Neoantigenic determinant)。

?线性决定簇(Linear determinants):又称为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 determinants)或连续决定簇(continuous determinants),是抗原中直接由分子基团的一级结构序列构成的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s):又称为不连续决定簇(discontinuous determinants),是抗原中由分子基团间特定的空间构象构成的决定簇,一般是由分子中不连续的若干肽链盘绕折叠而构成。

?新生抗原决定簇(Neoantigenic determinants):通常是由于蛋白酶的切割活化以后才会出现的抗原决定簇,尤其是与一些蛋白和酶(如Caspase、insulin等)的加工和活化形式对应。

(二)抗体的克隆性(Clonity)

一个抗原上可以有好几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而使机体产生好几种不同的抗体,最终产生出抗体是浆细胞。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B细胞群或浆细胞群就是一个纯系,纯系的英文为Clone,音译就是克隆。由一种B细胞群或浆细胞克隆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能目标明确地与单一的特异抗原决定簇结合,就象导弹精确地命中目标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也存在多种抗原决定簇,相应地就产生各种各样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混杂在一起就是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产生区别示意图

(三)抗体的纯化

我们知道,一般免疫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血清蛋白以及其他各种杂蛋白等,在制备特异性抗体过程中当抗体的效价达到实验预期之后,需要对免疫血清进行纯化提取得到效价更高,特异性更强,稳定性更好的抗体。

目前,大多数商品化抗体使用Protein A或Protein G进行纯化。由于protein A或protein G可以和抗体IgG分子的Fc段特异性结合。Protein A或protein G作为配基可以被偶联到琼脂糖凝胶上,当抗血清从中流过时,特异性的IgG就与配基结合,其他杂蛋白则穿流而过。因两种蛋白纯化抗体时对不同宿主的抗体的结合能力不同,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分别选择protein A或protein G,或者是protein A/protein G组合。一般兔抗(包括单克隆蛋白与多克隆抗体)、小鼠单抗IgG2a、IgG2b、IgG3,选择用protein A纯化;而小鼠、大鼠和山羊的多克隆抗体、小鼠单抗IgG1、大鼠单抗,则选择用protein G纯化。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汇总

电气工程基本知识汇总 (一)直流系统 1.两线制直流系统 直流两线制配电系统应予接地。但以下情况可不接地:备有接地检测器并在有限场地内只向工业设备供电的系统;线间电压等于或低于50V,或高于300V、采用对地绝缘的系统;由接地的交流系统供电的整流设备供电的直流系统;最大电流在0.03A 及以下的直流防火信号线路。 2.三线制直流系统 三线制直流供电系统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二)交流系统 1.低于50V 的交流线路 一般不接地,但具有下列任何一条者应予接地;(1)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对地电压超过150V;(2)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是不接地的;(3)采取隔离变压器的,不应接地,但铁芯必须接地;(4)安装在建筑物外的架空线路。 2.50~1000V 的交流系统 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作为例外,不予接地:(1)专用于向熔炼、精炼、加热或类似工业电炉供电的电气系统;(2)专为工业调速传动系统供电的整流器的单独传动系统;(3)由变压器供电的单独传动系统,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专用控制系统;其控制电源有供电连续性,控制系统中装有接地检测器,且保证只有专职人员才能监视和维修。 3.l~10kV 的交流系统 根据需要可进行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但供移动设备用的1~10kV 交流系统应接地。 (三)移动式和车载发电机 1.移动式发电机 在下列条件下不要求将移动式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该机架可作为发电机供电系统的接地,其条件是发电机只向装在发电机上的设备和(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的设备供电,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2.车载发电机 在符合下列全部条件下可将装在车辆上的发电机供电系统用的车辆的框架作为该系统的接地极。(1)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连接到车辆的框架上;(2)发电机只向装在车辆上的设备和(或)通过装在车辆上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设备供电;(3)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3.中性线的连接 当发电机为单独系统时,应将中性线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四)电气设备 1.电气设备的下列外露导电部分应予接地 (1)电机、变压器、电器、手携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2)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外壳;(3)电气设备传动装置;(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

信息论基础论文

信息论基础发展史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是专门研究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可靠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信息论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从长期通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回顾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经过抽象、概括、提高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信系统是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存在着最简单的通信工具和通信系统,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是悠久漫长的。电的通信系统(电信系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一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历史事实是:当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以及后来的电子学理论一旦有某些进展,很快就会促进电信系统的创造发明或改进。 当法拉第(M.Faraday)于1820年--1830年期间发现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后,不久莫尔斯(F.B.Morse)就建立起电报系统(1832—1835)。1876年,贝尔(A.G.BELL)又发明了电话系统。1864年麦克斯韦(Maxell)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H.Hertz)用实验证明了这一预言。接着1895年英国的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的波波夫(A.C.ΠoΠoB)就发明了无线电通信。本世纪初(1907年),根据电子运动的规律,福雷斯特(1,Forest)发明了能把电磁波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杂交瘤制备完成后,需要对抗体进行一个检测,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抗体检测的方法(1)免疫酶技术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对底物显色反应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而 成的免疫学技术。由于它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现已广泛用于筛选和鉴定单抗。①器材和试剂a、包被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取0.2mol/L Na2CO3 8ml,0.2mol/L NaHCO3 17ml 混合,再加75ml蒸馏水,调PH至9.6。Tris-HCl缓冲液(PH8.0,0.02mol/L):取0.1mol/L Tris 100ml,0.1mol/L HCl 58.4ml混合,加蒸馏水至1000ml。b、洗涤缓冲液(PH7.2的PBS):KH2PO4 0.2g,KCl 0.2g,Na2HPO4·12H2O 2.9g,NaCl 8.0g,Tween-20 0.5ml,加蒸馏水至1000ml。c、稀释液和封闭液:牛血清白蛋白(BSA)0.1g,加洗涤液至100ml;或用洗涤液将小牛血清配成5-10%使用。d、酶反应终止液(2mol/L H2SO4):取蒸馏水178.3ml,滴加浓硫酸(98%)21.7ml。e、底物缓冲液(PH5.0,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取0.2mol/L Na2HPO4 25.7ml,0.1ml/L柠檬酸24.3ml,再加50ml蒸馏水。柠檬酸溶液及配成的底物缓冲液不稳定,易形成沉淀,因此一次不宜配制过多。f、底物使用液:OPD底物使用液(测490nm的OD值):OPD 5mg,底物缓冲液10ml,3% H2O2

0.15ml。TMBS或TMB底物使用液(测450nm的OD值):TMBS或TMB(1mg/ml)1.0ml,底物缓冲液10ml,1% H2O2 25ul。ABTS底物使用液(测410nm的OD值):ABTS 0.5mg,底物缓冲液1ml,3% H2O2 2ul。g、抗体对照:以骨髓瘤细胞培养上清作为阴性对照,以免疫鼠血清作为阳性血清。h、抗原:可溶性抗原:尽量纯化,以获得高特异性。病毒感染的传代细胞或全菌抗原。淋巴细胞等悬液。i、酶标抗鼠抗体或酶标SPA或其他类似试剂。j、细胞固定液:-20℃丙酮;或丙酮-甲醛固定液:Na2HPO4 100mg,KH2PO4 500mg,蒸馏水150ml,丙酮225ml,甲醛125ml;或丙酮-甲醛溶液(1;1);或-20℃甲醇。k、聚苯乙烯微孔板:40孔、96孔、或条孔;硬板或软板均可使用。l、酶联免疫阅读仪;或光镜。m、吸管、加样器及水浴箱、离心机等。②可溶性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纯化抗原用包被液稀释至1-20ug/ml。 b、以50-100ul/孔量加入酶标板孔中,置4℃过夜或37℃吸附2小时。 c、弃去孔内的液体,同时用洗涤液洗3次,每次3-5分钟,拍干。 d、每孔加200ul封闭液4℃过夜或37℃封闭2小时;该步骤对于一些抗原,可省略。 e、洗涤液洗3次;此时包被板可-20℃或4℃保存备用。 f、每孔加50-100ul 待检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同时设立阳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37℃孵育1-2小时;洗涤,拍干。 g、加酶标第二抗体,每孔50-100ul,37℃孵育1-2小时,洗涤,拍干。 h、加底物

电气基本知识

电气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空1分共30分) 1、以下为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是( D ) A:电阻 B:电容 C:电感 D:二极管 2、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B ) A:金 B:银 C:铜 D:铝 3、一般情况下,电容的( A)不能跃变,电感的( B)不能跃变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阻抗 4、纯电感电路中无功功率用来反映电路中( C ) A:纯电感不消耗电能的情况 B:消耗功率的多少 C:能量交换的规模 D:无用功的多少 5、已知交流电路中,某元件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则元件是( C ). A:电阻 B:电感 C:电容 D:电动势 6、为了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给它并联了一个合适的电容.使电路的(②)( B ) ①有功功率②无功功率③视在功率④总电流⑤总阻抗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7、当电源容量一定时,功率因数值越大,说明电路中用电设备的( B ). A:无功功率大 B:有功功率大 C.:有功功率小 D:视在功率大 8、三相六极异步电动机在60Hz电网下空载运行时,其转速约为每分钟( C )转. A:1200 B:1450 C:1100 D:3600 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指( B ). A:输入的视在功率B:输入的有功功率C:产生的电磁功率D:输出的机械功率 10、.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负载加重时,其定子电流将( A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11、三相异步电动机负载不变而电源电压降低时,其转子转速将(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2、双臂直流电桥主要用来测量( D ). A:.大电阻 B:中电阻 C:小电阻 D:小电流 13、两个电阻串联,其等效电阻( A ),功率(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14、两个电容串联,其等效电容(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及其进展 【摘要】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体分子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对抗体分子进行改建并赋予其新的功能,进而开发了新的抗体应用领域,使单克隆抗体技术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基因工程抗体是按人类设计所重新组装的新型抗体分子,可保留或增加天然抗体的特异性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去除或减少无关结构,从而可克服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缺陷。细胞工程产生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生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抗体产生的技术革命为抗体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字词】基因工程抗体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广阔的前景 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独特的优点(免疫原性低、可按人的意愿加以改造等) 正逐渐取代动物源性单抗。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抗体研制领域的广泛应用, 适应不同需要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日趋多样化, 构建日趋合理化, 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也日臻完善, 使之较天然单抗的治疗效果更好, 范围更广, 并在初步临床试用中展示了光辉的前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免疫球蛋白遗传学的研究。抗体的研究从原来的血清学方法、氨基酸水平分析发展到大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表达及调控DNA水平的研究,揭示了抗体多样性、等位基因排斥现象、抗体的分泌型和膜结合型形式、H链类别转换以及亲和力成熟机制等多种生物学现象。自1975年Milstein和k?hler等人研制出单克隆抗体以来,抗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在生物研究和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异源性鼠抗体在人体内诱生免疫应答,产生抗小鼠抗体;人单克隆杂交瘤制备困难,生产量少,稳定性差;获得特异性类别抗体比较困难。随着对抗体基因的研究和DNA分子重组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改造获得特异性抗体成为可能。1989年Huse等首次构建了抗体基因库,从而使抗体的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并推动了第3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至此,抗体的产生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免疫方法产生的异源多克隆抗体;细胞工程产生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生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抗体产生的技术革命为抗体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基因工程抗体概述及分类 基因工程抗体又称重组抗体, 是指利用重组DNA 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对编码抗体的基因按不同需要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装配, 经转染适当的受体细胞所表达的抗体分子。目前报道的基因工程抗体很多, 分类方法不一,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1 完整的抗体分子该类抗体类似于天然抗体分子, 但经改造后更接近于人的免疫球蛋白,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AMA。 1.1.1. 嵌合抗体(ch imeric an t ibody) 由在基因水平上连接的小鼠抗体V 区及人抗 体C 区组成。这种抗体含75%~ 80% 人抗体, 20% 鼠抗体, 保留了原来鼠源单抗的特异性, 但对人体仍具一定的免疫原性。 1.1.2. 人源化抗体(human ized an t ibody)又称重构型抗体、改型抗体( reshaped an t ibody)或CDR 移植抗体(CDR graf t ing an t ibody) : 通过置换三个发夹状环的鼠抗体超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CDR) , 使构成抗原结合部位的轻重链各3 个CDR 区是鼠源的, 其余

培训资料-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第一节印刷基本知识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 1.原稿: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艺术效果和复制还原效果。凹印制版常见原稿有:黑稿、彩稿、印刷品原稿、摄影原稿、设计光盘原稿等。 2.印版:印版即提供印刷用的模版,它是由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其功能是根据原稿,区分出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使非图文部分形成空白不接受油墨,而图文部分则接受油墨,在印刷时,使附着油墨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从而完成一色的印刷。 3.油墨:油墨是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体现原稿色彩的重要因素。油墨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印版种类、印刷形式、承印材料的不同而区分,凹版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里印油墨、表印油墨两大类,其中里印油墨又可分为PVC用油墨、OPP用油墨、PET用油墨等。 4.承印材料:承印材料指印刷过程中承载图文墨色的材料。凹版包装印刷的承印材料主要有纸张、薄膜、铝箔等。薄膜又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脂(PET)等。 5.印刷设备:印刷设备主要指印刷、复合等机械,是实现印刷品生产的关键。 二、印刷种类 1.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简称凸印,俗称铅印,历史最久。目前我国印刷行业采用较多的活字版和铜锌版印刷。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简称凹印,其图 文部分低于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我国 的软包装印刷主要是采用凹版印刷。右 图为凹版印刷方式图解。 3.平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和空白两 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 印刷。胶印是常见的平版印刷方式。平 版印刷不是直接印刷,而间接印刷。 4.孔版印刷:孔版属于透过性印刷,利用细金属网透空的特性,将图文部分镂空而非图文部分以抗墨性胶质体保护,油墨置于版面上以刮版刮压,油墨透过镂空的图文部分转移到承印物上。常见的孔版印刷方式是丝网印刷,现在仍然应用广泛。 第二节凹版印刷的特点及国内凹印的发展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1.墨层厚实,墨色均匀。凹印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这是由凹印的特点所决定的。凹版印刷采用的是网穴结构,依靠墨量体积不同来表现层次。 2.印刷速度快?。现代凹版印刷机均采用圆压圆形式,特别是卷筒式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上没有空档,机器运转平稳,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最高可达250米/分钟。 3.适应介质广泛。凹印适用的介质非常广,PVC、PET、PE、NY、CPP、OPP、BOPP、组合膜以及其它与以上材料有相同性质的薄膜类、纸张,甚至铝箔等。 4.产品适应范围广。通过选用不同的油墨,可以在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铝箔、玻璃纸等各种材料上印刷。凹版印刷机可以和柔印、丝印、烫印、凹凸压印、分切等多种工序组成自动化

蛋鸡抗体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法

蛋鸡抗体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法 一、面积、台面、墙面 面积至少要有6平方,放置一张操作台(桌子,面要平,长1.5米,宽1米),一张凳子,墙用彩钢板隔开,制作一个门,保持空间独立。 二、器材 1、一台小高压锅,用于灭菌。 2、冰箱,用于盛放易耗品等。 3、离心机(5000转以下)一台,用于制作红细胞。 4、移液枪两把,一把为1毫升的,另一把为200微升的。 5、电子天平一台。 三、耗材 1、枪头,1毫升的及200微升的,各500个。 2、盛放枪头的盒子,两种规格,各5个。 3、Ependorf管100个,Ependorf管架2个。 4、葡萄糖瓶子10各。 5、量筒2个。 6、记号笔一支。 四、 血凝试验(HA) 定义:某此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emagglutination,HA),也称直接血凝反应,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凝试验 (HA) 血凝抑制试验(HI) 定义:当病毒的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ion,HI)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凝试验 (HI) 。 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凝集红细胞的能力,从而抑制血凝现象。 用于禽流感、新城疫等具有血凝性病毒的鉴定 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中和反应原理,给未知病毒悬液中加入已知的抗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或已知的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相应病毒便丧失了其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因此,可利用从发病的鸡、鸭、鹅体内分离的病毒作HA和HI试验。病毒悬液能凝集红细胞,并且能被已知的抗血清(阳性血清)所抑制,那么该病毒即是已知阳性血清相对应的病毒。如用新城疫阳性血清完全抑制了未知病毒培养物的血凝性,那么,这个未知病毒培养物就是新城疫病毒;如果病毒悬液虽然能凝集鸡红细胞,但不能被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说明不是鸡新城疫病毒,可能是其他有血凝性的病毒。 阿氏(Alsevers)液配制

ELISA检测方法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结合专一性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基本原理: 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③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④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有无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双抗夹心法 夹心法常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一般的操作步骤为: ①将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固著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抗体; ②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的抗原,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 ③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另一种对抗原专一的一次抗体,与待测抗原进行键结; ④洗去多余未键结一次抗体,加入带有酶的二次抗体,与一次抗体键结; ⑤洗去多余未键结二次抗体,加入酶底物使酵素呈色,以肉眼或仪器读取呈色结果。 间接法 间接法常用于检测抗体,一般的操作步骤为: ①将已知的抗原固著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的抗原。

②加入待测检体,检体中若含有待测的一次抗体,则其会与塑胶孔盘上的抗原进行专一性键结。 ③洗去多余待测检体,加入带有酶的二次抗体,与待测的一次抗体键结。 ④洗去多余未键结二次抗体,加入酶底物使酶呈色,藉仪器(ELISA reader)测定塑胶盘中的吸光值(OD值),以评估有色终产物的含量即可测量待测抗体的含量。 竞争法 竞争法是一种较少用到的ELISA检测机制,一般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其操作步骤为: ①将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固著于塑胶孔盘上,完成后洗去多余抗体; ②加入待测检体,使检体中的待测抗原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 ③加入带有酶的抗原,此抗原也可与塑胶孔盘上的抗体进行专一性键结,由于塑胶孔盘上固著的抗体数量有限,因此当检体中抗原的量越多,则带有酶的抗原可键结的固著抗体就越少,亦即,两种抗原皆竞相与塑胶孔盘上抗体键结,即所谓竞争法之由来。 ④洗去检体与带有酶的抗原,加入酶底物使酶呈色,当检体中抗原量越多,代表塑胶孔盘内留下之带有酶的抗原越少,显色也就越浅。 注:当需要侦测无法获得两种以上单一性抗体的抗原,或是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体以固著于孔盘上时,一般会考虑使用竞争法ELISA。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汇总

电气工程基本知识汇总 一)直流系统 1.两线制直流系统 直流两线制配电系统应予接地。但以下情况可不接地:备有接地检测器并在有限场地内只向工业设备供电的系统;线间电压等于或低于50V,或高于300V、采用对地绝缘的系统;由接地的交流系统供电的整流设备供电的直流系统;最大电流在0.03A 及以下的直流防火信号线路。 2.三线制直流系统 三线制直流供电系统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二)交流系统 1.低于50V 的交流线路 一般不接地,但具有下列任何一条者应予接地;(1)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对地电压超过150V;(2)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是不接地的;(3)采取隔离变压器的,不应接地,但铁芯必须接地;(4)安装在建筑物外的架空线路。

2.50~1000V 的交流系统 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作为例外,不予接地:(1)专用于向熔炼、精炼、加热或类似工业电炉供电的电气系统;(2)专为工业调速传动系统供电的整流器的单独传动系统;(3)由变压器供电的单独传动系统,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专用控制系统;其控制电源有供电连续性,控制系统中装有接地检测器,且保证只有专职人员才能监视和维修。 3.l~10kV 的交流系统 根据需要可进行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但供移动设备用的1~10kV 交流系统应接地。 (三)移动式和车载发电机 1.移动式发电机 在下列条件下不要求将移动式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该机架可作为发电机供电系统的接地,其条件是发电机只向装在发电机上的设备和(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的设备供电,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2.车载发电机

第三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Part2)

信息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信源的数学模型 信源编码定理 信源编码算法 信道容量 通信的容限
第 1 页 2011-2-21

引言
一、信息论的研究范畴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度量方法,研究信息的
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信息论:通信的数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的度量方 法,各种信源、信道的描述和信源、信道的编码定理。 实用信息论: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也就是狭义信息 论方法在调制解调、编码译码以及检测理论等领域的应用。 广义信息论,包括信息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新的应用, 如模式识别、机器翻译、自学习自组织系统、心理学、生物 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切与信息问题有关的领域。
第 2 页 2011-2-21

二、信息论回答的问题
通信信道中,信息能够可靠传 输的最高速率是多少?
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信息进行压缩后,依然可以从已压 缩信息中以无差错或低差错恢复的 最低速率是多少?
香农信源编码理论 香农信源编码理论
最佳系统的复杂度是多少?
第 3 页
2011-2-21

三、香农的贡献
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年),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创造性的采用概率论的方法来研究通信中的问题,并且对 信息给予了科学的定量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 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以及1949年,《噪声下的通信》标志了信息论的创立。 1949年,《保密通信的信息理论》,用信息论的观点对信息保密问题做了 全面的论述,奠定了密码学的基础。 1959年,《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理》,它是数据压缩的数学基 础,为信源编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1年发表“双路通信信道”,开拓了多用户信息理论(网络信息论)的研 究;
第 4 页 2011-2-21

电气基础知识初学入门必备知识

1.一次回路——由发电机经变压器和输配电线路直至用电设备的电气主接线,通常称为一次回路。 2.二次设备——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察测量、操作控制和保护等的辅助设备,如:仪表、继电器、控制电缆、控制和信号设备等 3.二次回路——二次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成的电路,称为二次电路或二次回路。 4.低压开关——是用来接通或断开1000伏以下交流和直流电路的开关电器。不同于《安规》中的低压(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下)。 5.接触器——是用来远距离接通或断开电路中负荷电流的低压开关,广泛用于频繁启动及控制电动机的电路。 6.自动空气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简称自动开关,是低压开关中性能最完善的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电路的负荷电流,而且可以断开短路电流,常用在低压大功率电路中作主要控制电器。 7.灭磁开关——是一种专用于发电机励磁回路中的直流单极空气自动开关。 8.隔离开关——是具有明显可见断口的开关,没有灭弧装置。可用于通断有电压而无负载的线路,还允许进行接通或断开空载的线路、电压互感器及有限容量的空载变压器。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是当电气设备检修时,用来隔离电源电压。 9.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备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10.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心的可调电感线圈,装设在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起减少接地电流和消弧作用。 11.电抗器——电抗器是电阻很小的电感线圈,线圈各匝之间彼此绝缘,整个线圈与接地部分绝缘。电抗器串联在电路中限制短路电流。 12.涡流现象——如线圈套在一个整块的铁芯上,铁芯可以看成是由许多闭合的铁丝组成的,闭合铁丝所形成的平面与磁通方向垂直。每一根闭合铁丝都可以看成一个闭合的导电回路。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穿过闭合铁丝的磁通不断变化,于是在每个铁丝中都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引起感应电流。这样,在整个铁芯中,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6006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建议开设学期:6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 较深刻地理解信息的表征、存储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提高信息传输系统可靠性、有 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的一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过程选择一种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精度。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识别、表达、处理及扩展信 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的复杂问题。 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以理论为主,共32学时。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消息、信息和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基本概念 (2)掌握通信系统模型 (3)明确Shannon信息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通信系统模型的构成及其相应功能 (2)难点:理解Shannon信息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凹印版辊的基本知识综述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包装市场飞速发展和国际 制版先进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制版设备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制版企业遍地开花,版材市场供不应求。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性能提高,制版质量大幅提高,制版周期不断缩短。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软包装制版行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印刷品质量“三分在印刷,七分靠制版”。那么,当前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制版技术如何?其市场状况怎 样?印刷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期技术专题,编辑部将和您一起关注制版的相关技术。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 的地位。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随着国内凹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各个领域均有水准的专业制 版公司,其使用的设备均从德国或瑞士进口,其生产的各种凹印版辊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的凹印版辊已有部分向国外出口。近年来,凹印版辊印刷大量采用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UV油墨,既符合了国家绿色环保印刷的要求,又能适应薄膜、复合材料、纸张等多种介质,因而在包装印刷领域保持了常胜不衰的局面,成为国内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凹印版辊的制作工艺,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多种工艺选择,分别是碳素纸照相法、直接加网法、胶凹印转换电子雕刻、数字电子雕刻、激光雕刻后腐蚀、激光直接雕刻等等。在此,我主要谈谈其中目前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雕刻凹印版辊的制作。 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电气基础知识

电气知识与技能 一.电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直流电、交流电? 答:直流电指电流方向一定,且大小不变的电流。如干电池、蓄电池、直流发电机的电都是直流电。交流电是指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工农业生产所用的动力电和照明电,大多数是交流电。实用中,直流电用符号“-”表示,交流电用符号“~”表示。 2.什么叫电流、电流强度? 答:物体里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有规则地向一个方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I”来表示。电流强度在数值上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的大小,通常用“安培”作为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 3.什么叫电压? 答:水要有水位差才能流动。与此相似,要使电荷做有规律地移动,必须在电路两端有一个电位差,也称为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以伏特为单位,简称“伏”,常用字母“V”表示。 4.什么叫电路?一个完整电路应包括哪几部分? 答: 电路是电流的通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它也是电流流经的基本途径。 最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E(发电机、电池等)、负载R(用电设备如电灯、电动机等)、连接导线(金属导线)和电气辅助设备(开关K、仪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5.什么叫串联电路? 答:把若干个电阻或电池一个接一个成串地联接起来,使电流只有一个通路,也就是把电气设备首尾相联叫串联。 6.什么叫并联电路? 答:把若干个电阻或电池相互并排地联接起来,也可以说将电气设备的头和头、尾和尾各自相互连在一起,使电流同时有几个通路叫并联。 7.什么是纯电阻电路? 答:通过电阻将电能以热效应方式全部转变为热能的交流电路,叫纯电阻电路。例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8.什么是纯电感电路? 答:当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在线圈两端接上一个交流电压时,线圈中就有交流电流通过,因而在线圈中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反抗电流的变化,这就是纯电感电路。 9.什么叫功率因数? 答: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它是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即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其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电阻炉等电热设备,功率因数为1。对具有电感的电气设备如日光灯、电动机等,功率因数小于1。从功率三角形的图中,运用数学三角关系可得出: 有功功率P=UICOSФ COSФ即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中用于交变磁场吞吐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着一定的标准。 10.什么是三相交流电路? 答:在磁场中放置三个匝数相同,彼此在空间相距120°的线圈,当转子由原动机带动,并以匀速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则每相绕组依次被磁力线切割,就会在三个线圈中分别产生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的正弦交流电动势Ea、Eb、Ec, 三者在相位上彼此相差120°,此即为三相交流电路。 11.什么是三相三线制供电?什么是三相四线制供电? 答:三相三线制是三相交流电源的一种连接方式,从三个线圈的端头引出三根导线,另将三个线圈尾端连在一起,又叫星形接线,这种用引出三根导线供电叫三相三线制。在星形接线的三相三线制中,除从三个线圈端头引出三根导线外,还从三个线圈尾端的连接点上再引出一根导线,这种引出四根导线供电叫三相四线制。 12.什么叫相线(或火线)?什么叫中性线(或零线)? 答:在星形接线的供电,常用”Y”符号表示。三个尾端的连接点称作中性点,用O表示。从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或零线。从三个端头引出的导线叫相线或火线。 13.什么叫相电压、线电压?什么叫相电流、线电流? 答:每相线圈两端的电压叫相电压。通常用Ua、Ub、Uc分别表示。端线与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一般用Uab、Ubc、Uca表示。凡流过每一相线圈的电流叫相电流,流过端线的电流叫作线电流。星形接线的线电流与相电流是相等的。 14.为什么在低压电网中普遍采用三相四线制? 答:因为用星形联接的三相四线制,可以同时提供两种电压值,即线电压和相电压。既可提供三相动力负载使用,又可提供单相照明使用。例如常用的低压电压380/220伏,就可提供需要电源电压380伏的三相交流电动机使用,又可同时提供单相220伏的照明电源。 15.怎样计算三相负载的功率?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

重庆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2学期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半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20分) 1.按信源发出符号所对应的随机变量之间的无统计依赖关系,可将离散信源分为有记忆信源和无记忆信源两大类。 2.一个八进制信源的最大熵为3bit/符号 3.有一信源X,其概率分布为 123 x x x X 111 P 244 ?? ?? ? = ?? ? ?? ?? ,其信源剩余度为94.64%;若对该信源进行十次扩展, 则每十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是15bit。 4.若一连续消息通过放大器,该放大器输出的最大瞬间电压为b,最小瞬时电压为a。若消息从放大器中输出,则该信源的绝对熵是∞;其能在每个自由度熵的最大熵是log(b-a)bit/自由度;若放大器的最高频率为F,则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最大信息量是2Flog(b-a)bit/s. 5. 若某一信源X,其平均功率受限为16w,其概率密度函数是高斯分布时,差熵的最大值为1 log32e 2 π;与 其熵相等的非高斯分布信源的功率为16w ≥ 6、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可靠性。 7、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平均码长最小理论极限制为信源熵(或H(S)/logr= H r(S))。 8、当R=C或(信道剩余度为0)时,信源与信道达到匹配。 9、根据是否允许失真,信源编码可分为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10、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学符号“,,, =≥≤?”或“?” (1)当X和Y相互独立时,H(XY)=H(X)+H(X/Y)。 (2)假设信道输入用X表示,信道输出用Y表示。在无噪有损信道中,H(X/Y)> 0, H(Y/X)=0,I(X;Y)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油墨的主要成分包含{颜料}、{树脂{连接料}}、{助剂}、{溶剂}。 2.员工更换或研磨刮刀时,要{戴防割手套},更换下来的废弃刀片要放入{废刮刀专用桶}内,不得{随意丢入垃圾箱},以免割伤他人。 3.电眼间距的检测必须在每一卷的自检中进行,用{钢尺}测出一个版周的实际数值,,目测预估到小数点后一位,除以一个版周里的{版数},得到的数值即为电眼间距值。该数值必须控制在工作标准书所示Pitch值的允差范围之内。如有超出,须{及时调整相关生产参数)。 4.压胴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由机台人员及时提出异常现象,用{油性笔}做好标示并提供{印刷异常样品},并填写{废压胴单}交带班主管签字后交版库,以便及时研磨修缮。 5.印刷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品质异常,领机应首先{处理异常},然后{夹条标示}并{在流程单及MES 系统上注明},且应送{检品}复卷确认,视情况{整版不良去除或注明哪几条单条报废}。 6.在自检中油墨附着性用{24mm}宽的透明胶带粘在印刷面的油墨上,再以{1m/秒}的速度匀速撕下胶带,膜上的油墨{90%}未被粘下为合格,否则作异常提报。 7.常说的“5S”包含{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五项。 8.印刷时色差有个标准范围,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正常出货,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就有可能报废。我们所说的这个范围是:dH{≤1.0}、dE{≤3.0}以内。 9.版胴不良的确认必须由领机提报给{带班主管}确认,提供{异常留样}并填写{版胴异常提报单},由{带班主管}签名,同时必须知会{版库人员},便于分析、判别、处理、改善版胴存在的问题。 10.诺克尔粘度仪控制面板上有两行显示粘度的数值,其中上面一行数字代表{油墨的实际粘度}。 11.我们常用色差仪检测在制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别程度,美能达CR-10色差仪上的dH、dC、dL、dE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dH数值后会跟有一个字母,此字母表明的是:与基准色相比较被测色在哪个方面发生了改变:“R”代表{偏红}、“B”代表{偏兰}、“Y”代表{偏黄}、“P”代表{偏紫}、“G”代表{偏绿}。 12.首自检取样数量要求{≥2版周},取样频次要求{每卷}取样1次。 13.为保证生产顺畅,交接班时,交班方至少给接班方准备{2H}生产的原物料;如果是换单交班的,则须完成{新订单的领料}。 14.半制品所用纸管应与原膜宽度相同,最长不能长出半成品{2cm}。 15.现场人员设备保养项目包括{清洁}、{检查}、{给油}三项。 16.版胴在上机前,应根据{排程}、{送版单}、{版套标示}、{版顶版号}进行确认。 17.上版时必须根据《工作指示单》要求,先确认印刷半成品{出卷方向},进而确定装版方向。 18.异常原因细部分析中的5M1E是指:{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 19.《印刷制程检验标准》上规定,双向拉伸类薄膜:主要图案套色偏差{≤0.20mm},次要图案{≤0.35mm}。 20.印刷机的张力系统包含{印前张力}、{印后张力}、{收卷张力}、{放卷张力}、{收卷牵引辊张力}、{放卷牵引辊张力}六部分。 21.印刷时所用的单元机组都要打开加热开关,以便油墨及时干燥。那么设定温度时需要考虑{印刷面积的大小}、{印刷速度的快慢}、{印刷材质的不同}三个因素。 22.蒸煮油墨中添加固化剂的作用是{增加油墨的附着力}。 23.印刷机正常停机时,应先降速至{50 }m/min以下,再按停机按钮。 24.印刷首检的八项管制重点是:{外观}、{颜色准确性}、{条码正确性}、{图案文字正确性}、{出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1.抗体研究发展历程 抗体作为药物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拥有很长历史。但整个抗体药物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第一代抗体药物源于动物多价抗血清,主要用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被动免疫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异源性蛋白引起的较强的人体免疫反应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因而逐渐被抗生素类药物所代替。第二代抗体药物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实验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抗最早被用于疾病治疗是在1982年,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Levy等人利用制备的抗独特型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瘤体消失,这使人们对抗体药物产生了极大的期望。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单抗治疗性药物——抗CD3单抗OKT3进入市场,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此时抗体药物的研制和应用达到了顶点。随着使用单抗进行治疗的病例数的增加,鼠单抗用于人体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一些抗肿瘤单抗未显示出理想效果。人们的热情开始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抗内毒素单抗用于治疗脓毒败血症失败使得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入低谷。由于大多数单抗均为鼠源性,在人体内反复应用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从而降低疗效,甚至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一方面在给药途径上改进,如使用片段抗体、交联同位素、局部用药等使鼠源性抗体用量减少,也增强了疗效;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基因工程抗体和人源抗体。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 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往的鼠抗体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消除抗体应用不利性状或增加新的生物学功能,还可用新的技术重新制备各种形式的重组抗体。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第三代,即基因工程抗体时代。与第二代单抗相比,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如下优点: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可以

基因工程抗体类药物的发展

基因工程抗体类药物的发展 XXX (师范学院生科学院 08级2班) 摘要: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发展经历了鼠源单克隆抗体(McAb) 、人2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等阶段。目前临床治疗中人抗鼠抗体反应的出现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降低其免疫原性,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鼠源抗体进行改造, 以减少其鼠源成分。简要概述了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基因工程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嵌合抗体,抗体人源化。 Abstract: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drugs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rat sourc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 2 chimeric antibody, RenYuan of rat antibody and all-round antibody stage. Currently clinical treatment middleman resistance rat antibody response appearance of rat source sex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pplications received great restrictions. To reduce its immunogenicity, people us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o rat antibody modific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its rat source composition.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more several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chimeric antibody, antibody RenYuan glycosylated. 单克隆抗体技术自1975年问世至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但是,目前应用的单克隆抗体绝大数是鼠源性的,临床重复给药时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应用于临床的理想抗体应该是人源性的,而人-人杂交瘤技术目前进展缓慢,即使研制成功,仍存在杂交瘤细胞体外传代不稳定,产量不高及抗体亲合力低等缺陷。迄今为止,解决这一问题最理想的途径就是研制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一技术是将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lin,简称Ig)基因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与DNA重组技术有机结合,在基因水平上对Ig分子进行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出来的,继多克隆血清和单克隆抗体之后,基因工程抗体也被称为第三代抗体。 1.基因工程抗体概述: 基因工程抗体, 即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体的基因重组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 在适当的宿主中表达并折叠成有功能的一种抗体分子。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分子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及成本低等优点。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1], 首先从杂交瘤或免疫脾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等中提取mRNA, 逆转录成cDNA, 再经PCR 分别扩增出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基因, 按一定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克隆到表达载体中, 并在适当的细胞( 如大肠杆菌、CHO 细胞、酵母细胞、植物细胞及昆虫细胞等) 中表达并折叠成有功能的抗体分子, 筛选出高表达的细胞株, 再用亲和层析等手段纯化抗体片段。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尽量减少鼠源成分, 保留原有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借助于基因工程技术, 既可以对完整抗体, 又可以对抗体片段进行改造。 抗体是“Y”字型的四肽链结构[2], 由2 条相同的重链(H 链)和2 条相同的轻链( L 链) 借助二硫键连接而成。分析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序列时发现, 在多肽链N 端, 占轻链的约1 /2( 含107~130 个氨基酸残基) 或重链的约1 /4( 含107~130 个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