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复习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
管理研究方法复习

管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一、管理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是什么?

①提出科学问题

②研究设计

③收集数据

④分析数据

⑤展开讨论

⑥做出结论

提出科学问题:指出方向和领域,既要在实践上重要,也要在理论上重要。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是研究者想要通过研究予以回答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解答性、明确性、客观性;寻找问题的来源有从理论本身出发,根据实践活动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入手,从研究方法入手。

文献综述:一是别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进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发展方向如何,二是别人如何回答这一问题的。既在研究问题之前,也在问题之后,伴随着问题由大到小的具体化,并且还指导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我的观点(系统论、联系观、发展观);我准备在哪点上有突破(具体哪些内容);我的假设(尝试性回答);我的方法(操作方法)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制订出包括最后如何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在内的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其重点是对如何实施研究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划。包括:

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数据:我用什么样的数据来回答问题,样本在哪?代表性?对问题本身的意义

分析数据:采用什么方法寻找数据中的意义,有哪些差异可以利用?通过差异说明规律或共性;判断自己与他人的结果是否相同,并分析原因

展开讨论:数据是否说明了问题,是否回答了问题,如果没有验证假设,原因是什么?与别人研究相比,有哪些进展,存在哪些局限,综合已有的研究,本领域的理论概貌如何,将继续向哪个方向发展

做出结论得出启示

二、研究问题提出的策略有哪些?研究假设的类型有哪些?、

1、研究问题提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4种:

①文献综述法

通过文献查阅与评价,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包括已有研究中忽略的一些问题;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已有研究中方法学上存在的问题;重复已有研究等等。

②模型建构法

模型通常包括:

组成研究问题的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

研究问题的范围、内容维度和层次。

通过模型建构:

将研究者想象中的隐蔽的一些假设明朗化,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发展自己原有的理论。

解释研究者事先没有想到的联系以及现存理论中的漏洞或矛盾,帮助研究者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③条件变换法

管理知识有四种类型:独立于背景的知识,也称作普遍的知识;背景限定性知识;背景独特性知识;上面三类知识共同构成了全部管理知识。在不同的背景下,知识的正确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条件变换提出研究问题。

④重复验证法

重复验证不是单纯为了重复而重复,而是为了新的发展或解决必要的质疑,采用不同的范式、视角或方法重新验证已有的问题。

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既超越于方法,同时又受方法和技术的局限,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方法技术的提高,重新审视一些旧的问题,或者采取不同的视角或研究范式、理论范式,都有可能形成新的突破和新的学科出现。

2、研究假设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①描述性假设

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

②相关性假设

③因果性或解释性假设

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在研究中,处于解释这个层次的假设,是整体上揭示事物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条件与结果、研究主体的最初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因果关系原理。

三、什么是实验法?如何设计和实施实验法?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有什么区别?

1、实验法的含义:

在控制的情景下,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预见性假设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设计和实施实验法:

实验研究的一般原理可表述为,先测量在没有受到A的影响之前B的情况,然后施加实验刺激A并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再对受A影响后的B进行测量,最后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来判定A和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前后两次情况发生变化,则能够初步认为A是导致B变化的原因。

对于实验的设计有多种类型:

(1)前实验设计

单组后测设计:

在单组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设计的基本模式:X O

X是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研究者经过分析而推断的自变量)的处理,O是研究者操纵自变量引出的结果(后测成绩)或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

单组前后测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只有一个实验组。

设计的基本模式:O1 X O2

O1表示在接受处理X以前对被试进行前测,取得一项作为基线的观测值,X表示引入的实验处理,O2表示处理X后的测验。

固定组比较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选择被试。

基本设计模式:X O

1

O

2

O

1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后的反应效果;O

2

为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的反应效果。事后回溯设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相关研究设计、准则组设计):

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基本设计模式:X O

X是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O是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2)真实验设计

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特征:

1.被试间设计

–又称为独立组设计,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自变量水平组合中的一种的实验处理,或者说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

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组合的实验处理。包括:

?后测设计;前后测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

–优点: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

这样,那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匹配组设计(相关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

2.被试内设计

–又称组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或者说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

水平下。

–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只接受部分实验处理,而且每个或区组被试之间所接受的处理不同。

–优点:需要的被试较少;组内设计方便、有效;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组内

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顺序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

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

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克服方法:

–完全的组内设计(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

–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

–ABBA平衡法(ABBA counterbalancing)

–不完全的组内设计(incomplete within-subjects design)

–所有可能的顺序(all possible orders)

–选择的顺序(selected orders):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3.混合设计

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3)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包括简单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时间序列设计两种)

借助多次重复测量的一种前测后测设计,这种设计的实质是对某个被试组或被试个体进行周期性的测量过程,建立反应的基线模式,并在这一时间系列的测量过程中引进实验处理,随后用实施处理后在时间系列的观察中所得分数的不连续性,来表示实验处理结果。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3.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4.不相等控制组系列前后测设计

5.单被试实验设计

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1)建立基线;(2)施加自变量;(3)消除自变量。

实验实施阶段可以概括为: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在随机原则下组合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实验必须的指导;对因变量进行前测;进行实验刺激;进行实验后测;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四、什么是问卷调查法?如何设计实施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概述:

问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经济(省时、省力、省经费);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2、如何设计实施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①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研究变量的选择:

具体选择、确定研究变量的工作包括: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的变量,考虑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特点;辨明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研究指标设计的原则:设计研究指标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研究指标应当具有完整性,反映变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研究指标要简明、可行;研究指标必须有明确操作定义,对于定量指标还应有统一的计分或计算方法。

②确定研究水平或测量水平

确定研究的层次是微观水平还是宏观水平。

③确定类型

④确定研究假设

问卷设计

1.问卷结构: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

2.原理:通过问卷调查,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有限维度上的变化,遵循普

遍联系和间接测量模型两个基本原理,可观察性、可度量性、标准化三个基本条件。

3.原则:目的性、全面性、计划性

4.问卷设计的步骤

使用已有问卷

有效性:信效度高;认可度高

局限型:文化局限性;事件局限性;语言局限性

注意事项:

?确认量表的适用性、可行性;用量表所有项目;确保翻译质量

自己开发问卷

–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确定被调查者的特点,包括项目理解能力和应答的可能性

–设计能获得有效信息的问卷题目并决定合适的应答模式

–考虑问卷的结构,如指导语、项目排列。

问卷开发的具体过程

–准备:收集资料、访谈

–初步设计(归纳、演绎):已有研究、访谈编码、理论推理

–预试和修改

5.问题的设计:问题类别(事实性问题OR态度性问题)、表述方式(开放式、

封闭式)、排列顺序(时间顺序、内容顺序、类别顺序)

6.回答方式的设计:选择式、排列式、量表式、其他方法

7.对问卷本身的分析:信度、效度

问卷调查的实施

①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被试的选取:对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的大小;同质异质;可行性

分发问卷

回收问卷

结果处理与分析

–调查问卷的统计:回收率;有效率;应答率

–特殊情况处理:缺失值;默许或顺从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相关研究(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理论性因果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层次线性模型)

五、什么是访谈法?如何设计和实施访谈?

1、访谈法概述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所研究现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董奇.2004)

2、设计和实施访谈法

访谈法的设计

①详细说明访谈目的

限定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各种具体假设。

根据具体问题,详细列出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的类别与名称,进一步明了回答研究问题、检验研究假设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②设计访谈问题形式

问题形式的设计

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前期开放,定性分析;后期封闭,定量分析。

组织和编排访谈问题的顺序

“漏斗顺序”的原则:即先由一般、非限定问题逐步到具体、限定性问题,由较大的问题到较小的问题。问题过渡要求自然而平稳,逐步推进,前后顺序应有一定的逻辑性

③具体访谈问题的编制

要求:围绕具体研究变量,每一问题都应满足某一变量操作定义的有关要求,成为某一变量的具体度量指标之一。

注意事项:问题要清楚明确;问题的文字表述要适合访谈对象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经验水平;不要提访谈对象不能做出回答的问题;对某些可能需要解释说明的问题,应制定统一的解释说明方式、说明范围、内容以及说明用词;注意使每一具体提问都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变量或问题上;避免使用奉承性问题。

④选择访谈问题反应方式

选择最佳、最恰当的反应方式,考虑以下问题:所研究变量的性质、统计处理需要的数据类型、反应的灵活性、完成访谈所需时间的多少、各反应潜在反应误差的大小、记分的难易程度

⑤试谈与修订访谈设计

通过实际试谈来检验提问措辞是否妥当、提问顺序是否合理、整个访谈问卷是否符合研究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访谈设计进行修订,形成正式问卷。

⑥选择访谈人员

选择访谈人员:确定访谈人员的数量、来源与类型,根据对象适宜、工作认真负责、对访谈研究有兴趣、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吃苦耐劳、在性格与气质方面应有一定的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标准选择访谈人员。

培训访谈人员

访谈法实施过程

①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

?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有关材料

?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

?选择好访谈的合适时间、地点

②接近访谈对象

顺序:称呼对方,自我介绍,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完成访谈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选择对方的原因,以激发访谈对象接受访谈的动机,提高他们的兴趣

③谈话与提问

从非研究问题问题开始,询问对方一般工作、学习、家庭、居住条件等,建立合作、友好的交谈气氛;

融洽后,询问核心问题以及敏感问题,适当追问;

在访谈快结束时,再谈一些可能使对象感到不快的问题。

④记录访谈内容

笔录或录音,但要提前征得访谈对象同意。

⑦访谈的结束与再次访谈

严格控制和灵活掌握访谈时间;感谢访谈对象的合作和帮助;如果需要,应为以后的访谈做好铺垫和安排;如可能,对访谈对象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当予以满足

分析访谈资料

编码:注意编码一致性

进行聚类分析

六、什么是个案法?如何设计和实施个案法来进行管理研究?

1、个案法的概述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以全面揭示该个案的特点、规律或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的归纳的方法,称为个案研究法。

2、个案法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组成

研究的问题

它的命题(如果有的话)

它的分析单元

连接资料到命题的逻辑

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

个案研究的操作过程

理论开发:是个案研究设计的核心部分,为研究设计一个全面的计划。包括定义研究问题、找出可能的经验结构。

选择个案:明确具体总体,进行理论抽样而非随机抽样

选择研究工具和方案:利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既包括定性的也包括定量的,并选择多个研究者

3、实施个案研究

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

确定数据类型:观察、访谈、企业档案、书面历史资料、二手资料、问卷等搜集资料:反复进行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进行灵活的数据搜集工作

分析资料:

分析资料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检查事实;解释事实(对关键个人和小组进行解释,要求是集中、逻辑连贯、事实一致)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了解阅读对象的特征,包括阅读原因、期望和已有知识

–合理安排报告结构:引发兴趣、确立逻辑、表达清晰

–检验报告:自己反复阅读个案、邀请内部专家阅读完善、邀请外部专家阅读并评价

七、数据分析:什么时候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

T检验:是检验定距或定类变量的相关性,即在定距或定类尺度上,两个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距。针对具有两个子类别的定类变量进行检验,看这两个群体在定距或定比尺度上(反应程度、表现程度等)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方差分析:是检验因变量是定距或定比尺度时,两个以上群体之间的显着差异。

相关分析:是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

可用于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联强度。

回归分析:是确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函数具体形式的方法,具有描述性和推论性价值,既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联形态的数学描述,又可在已有值的条件下得出预测值。

结构方程建模: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

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能够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理论模型。

八、报告撰写框架

论文标题: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不宜很长,不应超过20个汉字、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论文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总结。一般包括论文所研究的问题、使用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结论的意义。

关键词: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控制在3-8个。

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动机,所选择题目的背景、论文研究的范围、研究目的、意义和论文其余部分的构成等等。

文献综述:对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描述说明,并加以评价。

论文主体: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取样方法、数据收集程序、测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包括描述性统计、信效度分析、方差检验或多元线性回归或结构方程模型等,以及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与假设进行对比)、讨论(详细讨论数据分析结果,重点在与假设不相符合的部分;新发现;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展望)、结论等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管理研究方法论》 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级1105106 姓名李雪 2011年12 月30日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全球资源的紧张,可持续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更深层面的体现形式。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全球化战略的时候,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与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应继续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 Abstrct: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apparent and tensions of glob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sig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is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ed at deeper levels. Wh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and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sue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as papers of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econd describes has at home and abroa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research status,through comparis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ion green building of evaluation system,discussion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broa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fferences and common of Department,this Foundation Shang pointed out that has in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exists insufficient,should continues to perfect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promoting China green building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也认识到节能与环保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代码:90937 2016年6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通过案例的方式系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首先介绍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典型案例来探讨各种基本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和运用知识,增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撰写相应研究报告的综合能力?尤其有助于考生提升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应用等,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主要模块内容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法?绩效考评与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员工激励与关系协调等领域内容与问题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方法?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使考生熟悉与掌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主要问题的研究方法,并且将来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解决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至八章。要求考生在精读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与应用每个案例的案例点评与思考部分所展现的研究方法与思想?第九章劳动合同管理研究案例一章,此次暂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相互衔接,是全部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与应用化,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掌握后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化与升华?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心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心得 原书书名: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Second Revised Edition) 作者:Eliyahu M Goldratt & Jeff Cox(高德拉特& 科克斯合著) 中文版审定:罗镇坤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1999年月12月第1版 印刷:2001年2月第7次印刷 作者简介: 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 COX)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著《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 《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 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of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 他们质疑: “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 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 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 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 “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 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 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 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 River 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 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 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 Goldratt 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 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 (It's Not Luck)和《关键链》(Critical Chain)。 译者简介: 齐若兰 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翻译作品包括: 《实现创业的梦想》、《复杂》、《团队出击》、《第五项修炼II实践篇》、《数位革命》、《编辑人的世界》等,并曾合著《双赢策略》,以及企划主编天下文化出版的口袋书系列。 审校者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doc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应用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专业经济管理性人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宗旨,在教学过程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人才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新经济;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浮动,在相对热门的专业中,人才的整体竞争优势凭借人才的素质而凸显,学校要在工商管理专业就业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以及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同的是,改革的教学课程方法更多的突出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工具,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理论的来源及其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是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联系的学科,从知识概念上来说,工商管理抽象出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发展变化及其管理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管理重要性可以从有条不紊的经济秩序中所附带的经济价值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填鸭式教育理念一直延伸到高校教育中,理论的教育充斥着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理论知识,完全依托有限的经验建构起乌托邦,这样的情况将学生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遮蔽甚至是磨蚀。教师授课时间较多,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就受到压榨,学科间的理论以及学科类问题体系的串联模糊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中无法实现获益,自己的创新性意识没能够得到培养。传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考察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出现在期末总结中,这种教育形式延续着中学阶段的模式,迫使学生在背记中掌握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机会较少。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以制定的教材作为参照,课程考察也以教材为依据,在这种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依赖课程的一家之言,不能够实现概念定义的多维度思考。学生的自习能力较差更是助长了对其他教材的排斥。学生唯教师为权威,唯教材为方向导致学生批判反思的能力较差。 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策略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保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上有多样化的尝试创新,只有多管齐下,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1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在复杂的经济生活联系中寻找恰当的突破点进行教学授课对于提高授课质量很重要。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是在原有的教材章节灌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它的特征就是广博。首先专题讲授要求具备同一类型相关知识的积累,这就摆脱了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教师依据教材来

人民大学管科-2017春上学期考试复习资料

专业外语 专业英语考题.d o c ho w t o read a research p ap er.p p t 管理研究方法论 2道简答一道论述题延续课堂作业内容 课堂作业: 1、要研究的问题 2、假设提出 3、数据怎么得到(可行性) IS领域专用:技术接收模型可持续使用模型

战略管理 考试类型:4~5个问答题,一个论述题 范围: !!注意,请大家购买《战略管理》这本书,或者下载相应的pdf版本进行复习 1、P6页的战略管理各个阶段是啥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1)战略制定(strategiy formulation)包括拟定公司愿景和使命,确定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建立长期目标们,提出备选战略以及从中选择战略 (2)战略实施(strategy implementation)要求公司通过设定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员工和配置资源,确保战略得以实施。战略实施包括:营造一种支持战略的企业文化。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结构,确 定营销举措,制定预算,开发与应用信息系统,将员工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 (3)战略评价(strategy evaluation)包括检查作为当前战略基础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衡量战略带来的绩效;采取纠正措施’ 2、P10页的战略管理的愿景与使命,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 (1)愿景陈述(vision statement):即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2)使命陈述(mission statement):描述公司与众不同的长久目标,界定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的经营范围。 即我们要经营怎样的企业 (3)外部机会与威胁(external opportunity and external threats):是指可能为公司的未来带来巨大收益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趋势和事件,其来源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环境、政治、文化、法律、政府、 技术以及竞争对手等。大部分机会与威胁都超出企业的掌控范围。故称作外部机会和威胁。 (4)内部优势劣势(internal strengths and internal weakness):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可发挥积极作用或起消极作用的可控因素。管理、营销、财务和会计、生产和运营、研发、管理信息系统等环节, 都可能体现内部优势或劣势 3、P13页的战略管理

管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研究方法之哲学信仰 进化知识论(重要知识点) 以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进化认识论为代表。他主张科学方法应当是以理性批判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科学家先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和猜想。其进化认识论如下图(波普尔的四段图示)所示: ?科学哲学的转向 在科学理论的场合,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出自于下列三种不同情景:(1)理论与观察或实验的结果不一致;(2)理论系统内不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进化论与逻辑实证论的区别 知识论方面,进化认识论不像逻辑实证论那样,采用“逻辑图像论”只以精确地描绘世界图像为满足,而主张要建构理论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本体论方面,进化认识论认为:科学家为了解释事实或现象,在建构理论时必须提出各种形而上的概念,这种形而上的假设建构,不是一种虚构,而是一种“实在”。 方法论方面,正因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描绘世界的图像”,因此进化认识论在方法论方面主张“证伪论”,认为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于“证实”命题,而是在于“证伪”理论中的命题,他们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哲学——总结 ? 1. 实证主义:极端经验论(实证) ? 2. 逻辑实证论:极端经验论(实证)、逻辑图像论(反对形而上) ? 3. 后实证主义(进化认识论):理论建构(形而上)、实证(非极端经验论)、可证伪性

? A Simpl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Types of Research ? ?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 ?二、科学研究过程 ?检验假设的研究(演绎法)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建立理论的研究(归纳法)遵循图1左半部分的流程。

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管理学的感想 08思政3班杨明月 2008644329 这学期学习了管理学这门课程,我觉得自己收获还是蛮大的。我自己也对有关管方面的 知识很感兴趣。上管理学的这门课,我觉得自己能学到很多知识,因为我学的是思政专业, 平时上的都是很枯燥的理论课,上了管理学接触到的都是离我们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知识, 老师讲课方式也很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举很多生活实例,播放一些有助于 我们理解课本知识的视频,也因此我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本的知识,而不像以前的一些科目 的学习,是左耳进右耳出,自己能对一些事情进行独立思考,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刚上第一节管理课,王老师赠给我们的五句话:“方向比努力重要, 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eq比iq重要——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老师对这五句话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那节课我听得很认真,很入神,因为老师讲得实在是太 好了,很多话都说到了我们心坎里去了,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对大学过去两年的反思,以 及对今后两年大学生活的重新规划。从第一节管理课开始,我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从课 本知识,到鲁豫有约之“后高考时代,我要我的大学”、“打工皇帝—唐骏”,时代光华管理 课程—余世雄,再到《赢在中国》等,从这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了 很多,学到了很多。下面将具体谈谈我对这门课学习的一些体会。 管理在现代社会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都是生活在各种不同组 织之中的,如工厂、学校、医院、军队、公司等等,人们依赖组织,组织是人类存在和活动 的基本形式。没有组织,仅凭人们个体的力量,无法征服自然,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没有 组织,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与繁荣。组织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的源泉,是人类获 得一切成就的主要因素。然而,仅仅有了组织也还是不够的,因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组织就必 然有人群的活动,有人群的活动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活动,简而 言之,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种固 定的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都会有很多个管 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都不是容易达 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使 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我认为工作和人是管理的两个重要部分。 首先是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 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 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需要在企业运作前设计规划好的内容。 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 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 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时实际情况也是变化万千,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 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 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 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在这方面,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 成就。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 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些理论本身对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 同时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和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从科 学管理思想中收获更本质的内容,那便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泰罗在这一方面只是为人们开了个头,后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创造力,面对各种情况, 科学理性地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从而使效率达到最大。这便是对于工作的一部分, 当然不只是科学管理思想对其有积极作用,但最终目标还是通过调整工作,来使效率达到最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1. 分析技术: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多层次分析 分析工具:SPSS AMOS MPlus 论文的方向: 质疑理论,摆出事实案例来证明 提出理论,用论据支撑 补充理论,用论据支撑 2. 时间序列研究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但准确性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它一般采用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常用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潜量预测、气象预报、水文预报 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会有无回答的误差,追踪调查法是对某一调查对象长期连续不断地跟踪调查。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运动规律性,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但是在时间序列调查中,会出现样本减少,数据空白的问题,难以避免无回答误差。——控制无回答误差,如何更好地处理丢失的数据 强调对比实验的应用,这可以弥补人们理解中观管理过程的缺口,缺乏中观理论, 优势:高内部效度 劣势:时间成本高 产生样本损耗 重点:效度;信度; 什么是信度、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信度: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及其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效度: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级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 关系: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我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现代企业管理学习的心得体会。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现代管理出现向传统管理挑战的倾向,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管理一词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也就是通过计划、组织、调节、监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一词,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正像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一样,管理工作、领导工作也有它的管理艺术、领导艺术。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的方法。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 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在这里我只想浅谈一下管理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因此,学习、研究管理艺术是很有意义的。大凡成功的企业均有其内在功力和外部的机缘。只有善于把别人付出的惨痛代价化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对成功与失败企业的理性思考和比较分析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战略长远性和适时性的统一。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显然具有长远性特点,同时,企业战略是使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保持和加强适应性的过程。因此,又具有适时性和应变性的特点。 2、企业规模要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相匹配。企业在规模扩张中,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多元化经营。大众出租车10年时间里净资产从0增长到10.5亿元,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路,但他们始终坚持“不强不做、不熟不做、不优不做”的原则,以此确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范围。而风云一时的巨人集团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非关联性多元化的规模失控,还有前几年曾铺天盖地的“延生护宝液”,如今也沉寂下来,其原因也是贪大求多,由急速扩充为恶性膨胀,导致无法收拾。 3、强有力且团结的领导班子。凡是成功的企业,它的顶层必定有一个业绩优秀的领导班子,这些人相互信任,真诚地怀着共同的理想,同时具有其领域需要的才干。 4、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款式的竞争,更是无形资产的竞争。 5、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器是以重视人才而著称的,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经验。该公司内部有一个经营开发研究所,也是一所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每年的预算高达10亿美元,每年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多达1万,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韦尔奇,每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该所讲课一次,韦尔奇把痛恨官僚主义作为人才各种素质之首,这对习惯论资排辈的中国管理者而言堪称振聋发聩,因为论资排辈的结果,往往伴生官僚主义。 6、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创新管理方面,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中最成功的一个。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2018-01-12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中南大学管理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一: 1、什么是共同方法偏差,如何共同方法偏差(15分) 2、组织社会成本是组织与管理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变量,假定目前一些学者提出了组织社会 资本的概念模型,对组织社会资本进行了详细定义,并认为它是一个多维构念(结构性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现在你的研究需要用到组织社会资本构念,但上没有现成的量表可用,因而你需要开发一个量表,请描述组织社会资本量表的开发过程。(15分) 3、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西方经典文献中,新人通常可 以分为关系型信任和任务型信任,并且有成熟的英文量表,假定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尚未得到应用,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如下问题:(1)假定现在你的研究需要使用西方两维度的信任量表,请简述在使用这个量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假定下面的数据是该信任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请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在下一步研究中如何对该量表进行改进?(15分)

注:分析结果来自30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数据 4、假设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状况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情商较高的学生在毕业之后 收入更高”,二是“综合排名较好的大学,其毕业生的收入也高”,三是“与情商不高且学校综合排名较差的学生相比,情商不高但学校综合排名较好的学生取得的工资更高”。现在某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你做一项研究来验证如上观点的正确性,你会如何设计该项研究? 请阐述你的研究流程,并画出反映变量间关系的研究模型。(15分) 5、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有何不同?(10分)

6、A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提议了一项方案,他认为“喝下午茶有助于员工减少疲劳,并使生 产效率提高”。该方案引起了老总的兴趣,故邀请相关研究者来检验这一假定的正确性,且对这个项目的内部效度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公司内部各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假定你是该项目负责人,你会如何设计该项研究?(15分) 7、单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各有哪些长处?请结合你所熟悉的研究领域介绍案例研究的 流程。(15分)

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

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 导读: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企业战略管理的体会心得,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心得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某市对企业战略管理认识、重视深浅和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结局的企业为数众多。某市有两家新办企业,一个是以经营杂粮为主的贸易公司,一个是以回收废钢铁为主的回收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购销过3000万元,连续两年利润超百万,势头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贸易公司却兼并了一家亏损企业,分立出一家盈利企业,本

身发展成为一家副外贸、内贸、种植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为当地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从情况分析来看,90年以后的8年间废钢铁、杂粮市场都由旺盛转向疲软,经营在低谷中运行。而为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兴旺呢?对这两家企业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强者在顺境时末而绸缪,制定了迎接未来市场的发展战略,并楔而不舍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奋斗,而亡者则没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贸易公司王经理就对企业未来进行了具体谋划。指出,"两条腿"走路,趁着经营优势还在,把内贸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气,在全国10多个省开辟了十几个内贸购销基地,尽管当时这一经营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后,出口形势下滑时,他们已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营得以支撑、发展。如今,他们已在杂粮加工、种植、育种等多方面有所作为,形成了围绕杂粮的多个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WORD版

管理研究方法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简答题 1,实证论文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实证论文的结构是: 1,摘要: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论文研究的是什么,有什么结论需要分条列示,由结论引出的启发是什么 2,引言:首先,说明在该方面各位学者的研究进度,所持的观点,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其次,说明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再次,分条列示研究的结果,结论以及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最后,说明自己的贡献。 3,文献回顾:是对相关文献的陈述述与评价; 对相关且重要的文献准确阐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稍作评价,但要中性客观。 4,研究设计,理论推导与研究模型构建 5,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6,实证分析与结果(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回归结果 7,敏感性检验, 8,结论 引言与摘要的区别:引言是讲打算做什么,为什么;摘要是对已完成的论文的精

要摘写,讲做了什么。 2,事件研究的概念 事件研究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某一或某些事件窗口内某一事件发生对公司股价的波动的影响。 步骤:1.决定研究假说,一般假设事件对股价没有显着地影响;2.事件日的确定,通常以宣布日为事件日 3.利用历史数据得到市场的收益率与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固定关系,如果考察的时间窗口内的收益率不满足已经得出的方程,则说明事件对股价有显着影响,4,异常报酬率的检定 5,分析结果 3,引言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理论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4,背诵几个中英文数据库和期刊的名字 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背诵几个 6,第二篇论文的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 交叉变量的使用原因:在列联分析中,除了考察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应该考察控制变量之间协同作用时对因变量的影响,尤其是当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协方差不为0时。 7,含有会计、财务、经济、金融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哪个期刊在哪个数据库里) 二,经典论文的阅读 1,琼斯模型(盈余管理的测度)基本思想?

管理研究方法考试题A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试卷( A 卷)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企业(管理)研究方法》试卷A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允许带入场 ()1、下列那些研究属于基础研究 A、研究全球变暖的前因后果; B、评估各种存货的股价方法; C、施乐模拟复印技术增长缓慢的原因; D、信息系统效能的提高。 ()2、内部研究人员的优点是 A、进行研究时,较容易被公司员工接受。 B、能较快进入状况。 C、可进而负起推动实施的责任。 D、所耗费的成本较少。 3、信息需求的未来发展呈:() A、信息需求立体化。 B、更关注数据解读而不仅仅是信息描述。 C、数据信息指标化。 D、信息表达简单化。 ()4、在进行宽泛的问题领域界定的时候,需要研究的特定议题可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在组织中现存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B、管理者认为组织中需改善的领域; C、为使基础研究者了解某种现象,而有必要强化的概念性或理论性议题; D、某些基础研究者想要通过实证解答的研究问题。 ()5、指出下列情景中的变量: 一位管理者相信好的监督与员工培训,能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A、因变量是监督、培训,自变量是生产率; B、自变量是培训,因变量是生产 率;

C、自变量是监督,因变量是生产率; D、自变量是监督、培训,因变量是生产率。 ()6、利率的提升、财产税的增加、经济的萧条及地震的预测,让中西部房地产经纪人的生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衰退。在这个案例之中: A、利率的提升、财产税的增加、经济的萧条及地震的预测是生意衰退的原因; B、利率的提升、财产税的增加、经济的萧条及地震的预测与生意衰退是相关关系; C、利率的提升、财产税的增加、经济的萧条是生意衰退的原因,而地震的预测与生意衰退是相关关系; D、利率的提升、财产税的增加是生意衰退的原因,而经济的萧条及地震的预测与生意衰退是相关关系。 ()7、从研究的时间维度看研究可以分为: A、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B、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8、下列哪些方法属于一手资料来源的方法: A、焦点组 B、罗夏墨迹测验 C、访谈 D、文献检索 ()9、内部研究人员的优点是 A、进行研究时,较容易被公司员工接受。 B、能较快进入状况。 C、可进而负起推动实施的责任。 D、所耗费的成本较少。 ()10、管理科学研究的独特困难是因为 A、量化人类行为时(如感觉、情绪、态度及感觉等比较困难。 B、企业研究无法完全满足科学研究的所有特征。 C、要考虑太多无法控制的因素。 D、面临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填入下列表内,1分每题共10 1、精确性是指根据样本得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接近程度,统计学上的置信区间,而在管理研究中称为精确性()。 2、插入变量的存在,改变了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原有的关系。() 3、这种因前测而产生预期心理的效应称为测试工具效应,它也会影响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 4、定序尺度不仅具有分类功能,而且可以标注出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也可将这 些类别依据某些有意义的方式加以排序。() 5、规范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并通过确定和肯定为达 到预期目的所采取的行动和手段,来证实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 6、因果研究是结论性研究中的一种,其实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 联系的证据。() 7、说X变量(而且只有X变量)引发Y变量只要满足条件: 1、共同变化;2、x必y早发生即可。() 8、内部效度是指我们对因果关系的信心程度。()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以下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1)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1]虽然管理学是在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时才应运而生的,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发展得特别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进入大学学习以来,自己涉足的第一门管理方面的学科就是《管理学原理》,以前一直对这门学科没什么了解,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

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但我对这门课程很有兴趣,想在将来继续学习下去。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对管理含义的认识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是本学期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当初我选这个专业也是基于对这专业的兴趣,将来有意愿成为一个管理者,虽然可能多数是管理工程,但是多多少少也会面临人才问题,面对人才管理问题,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就在于管理,因此,必须要努力学好这门课。光阴似箭,时至第十五周,这门课也即将修完。通过这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