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差异及分析
3-超临界机组给水自动控制策略分析与应用(李永军

超临界机组给水自动控制策略分析与应用李军1,孟祥荣1,郎澄宇1,于金栋2(1.山东电力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2.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山东济宁273522)摘要:根据超临界直流炉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析了汽水分离器水位控制及给水控制的相应特性。
分析起动时分离器贮水箱水位控制,其与汽包水位控制有相似之处,但过程更为复杂。
并分析机组干态时,如何结合过热器蒸汽温度对给水控制进行优化控制,实际运行后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超临界直流炉;给水自动拉制;贮水箱水位控制;过热蒸汽温度文献标识码:B中图分类号:TK223.70引言我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生产仍是以煤为主的格局。
为保证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快电力结构调整的步伐,最现实、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加快建设超临界机组,配备以常规的烟气脱硫系统,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其可用率、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和机组寿命等方面已接近亚临界机组。
理论上认为:在水的状态参数达到临界点时(压力22.129MPa、温度374.15℃),汽化潜热为0,汽水密度差也为0,水的汽化会在一瞬间完成,即在临界点时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两相区存在,两者的参数不再有区别。
由于在临界参数下汽水密度相等,因此在超临界压力下无法维持自然循环,即不能采用汽包锅炉,只能采用直流锅炉。
理论和实践证明常规超临界机组的效率可比亚临界机组高2%左右,而对于高效超临界机组,其效率可比常规超临界机组再提高4%左右。
超临界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强烈地依赖于自动控制系统。
与常规亚临界机组相比,超临界机组的动态特性复杂,主要表现为:(1)动态特性随负荷大范围变化,呈现很强的非线性和变参数特性;为了适应调峰的需要,超临界机组常采用复合变压运行,这就意味着超临界机组实际上也要在亚临界区运行,由于亚临界和超临界工质的特性不同,需要调节器的也要进行变参数调节;(2)由于没有汽包,在各个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非线性耦合,直流炉的控制对象是一个三输入、三输出的耦合系统当给水量、给煤量、汽轮机调门任一数值发生改变时,机组有功功率、主汽压力和主汽温度都会发生变化;(3)锅炉蓄热小,容易发生超温超压由于直流炉给水流量的变化对机组负荷、主汽压力、主汽温度的影响最大。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划分区别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划分区别亲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神奇的话题: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划分区别。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别着急,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给大家搞清楚这个概念呢!接下来,就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带大家领略这个神奇的世界吧!咱们得知道什么是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
这三个词儿可都是跟物质状态有关的哦!简单来说,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都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
不过,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下面,就让我一一来给大家讲解吧!1. 亚临界亚临界状态,顾名思义,就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物质的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既有气体的流动性,又有液体的稳定性。
亚临界状态下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较低的粘度,因此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超临界超临界状态比亚临界状态更加神奇。
在这个状态下,物质的压力远远大于大气压,但温度却低于液态的沸点。
这意味着,物质在这个状态下可以保持液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气体的流动性。
超临界状态下的物质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
3. 超超临界超超临界状态是三个状态中最为神奇的一个。
在这个状态下,物质的压力、温度和密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这意味着,物质在这个状态下可以呈现出非常特殊的性质,比如极高的热稳定性、极低的粘度和极大的扩散性。
超超临界状态下的物质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核聚变、太阳能电池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神奇的状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石油化工行业,我们需要将原油加热到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状态,以便将其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在制药行业,我们需要将药物制成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状态,以便提高其疗效和稳定性;在食品加工行业,我们需要将食物加热到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状态,以便杀灭细菌和病毒。
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这些神奇的状态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让人感到困惑,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亚临界和超临界原理

亚临界和超临界原理亚临界和超临界原理是研究流体动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们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亚临界和超临界原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亚临界和超临界的定义亚临界是指流体在低于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的状态。
临界点是指流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液态和气态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称为临界点。
超临界是指流体在高于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的状态。
亚临界和超临界的状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在亚临界状态下,流体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流体的物性。
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的密度比亚临界状态更小,粘度更低,与气体性质相似。
二、亚临界和超临界的特点亚临界和超临界的特点使其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能源利用方面:亚临界和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热物性,可以用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煤炭气化、燃烧和燃气脱硫等过程的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环境保护方面:亚临界和超临界流体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废水处理中,亚临界和超临界流体可以用于溶解和分解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无污染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
此外,亚临界和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于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亚临界和超临界的应用亚临界和超临界原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纯化。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对物质的选择性提取,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减少环境污染。
2. 超临界干燥技术:超临界干燥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干燥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工等领域。
与传统的热风干燥相比,超临界干燥具有干燥速度快、产品质量好、能耗低等优点。
3. 亚临界流体脱色技术:亚临界流体脱色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染料脱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方法了解【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方法了解【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显著的区别是锅炉采用直流炉)直流锅炉的显著特点是没有汽包。
直流锅炉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控制对象,为满足直流锅炉动态响应快、惯性小的特性,锅炉侧控制采用并行前馈小偏差调整的控制策略。
即锅炉主控的输出并行送到各燃料、风量、给水各子调节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偏差调整,保证锅炉稳态时的无偏差调节。
给水控制是超超临界锅炉主要控制难点,与亚临界有很大区别。
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是在低负荷时保持给水流量不低于锅炉最低要求给水流量,在锅炉进入直流运行方式时,保持适当的燃水比。
下面以华电国际邹县电厂四期工程2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为例,介绍超超临界给水控制系统。
一、给水控制对象锅炉给水系统配置有2台50%容量的汽动变速给水泵,1台25%BMCR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容量的变速电动给水泵作为备用。
汽动给水泵设计有高低压两路汽源,自动切换,其中高压汽源为冷再热蒸汽,低压汽源为四段抽汽,厂用辅汽作为启动和调试汽源,小机排汽至主机凝汽器。
给水泵控制采用DCS和西门子WOODWARD505控制器联合进行控制,505控制器接收DCS 送来的遥控转速信号,控制高低压调门开度,调节小机转速,满足系统给水要求。
给水流量的闭环控制在DCS内实现,WOODWARD505控制器实现水泵转速的闭环控制。
WOODWARD505控制器采用单505运行方式,并将505操作面板的部分运行人员的操作功能在DCS中做专门操作画面,实现远方操作,信号传输采用硬接线和通信2种方式。
505输出控制高、低压汽源的2个调门。
机组正常运行时使用四抽来汽,当低压调门全开,四抽汽源不能满足小机运行需要时,高压调门开启,引入冷再热蒸汽。
高压调门在系统布置上位于小机主汽门前面。
在主汽门前高、低压气源混合再经过低压调门进入汽机。
电动给水泵通过调整液力偶合器的勺管位置从而改变给水泵的转速来改变泵的性能曲线,使工作点移动,从而达到调节水泵流量的目的。
350MW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A解读

仁丘2×350MW超临界机组MCS系统逻辑设计说明设计:校对:审核:批准: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8月28日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1.超临界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超临界机组相对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有两点最重要的差别:一是参数提高,由亚临界提高至超临界;二是由汽包炉变为直流炉。
正是由于这种差别,使得超临界机组对其控制系统在功能上带来许多特殊要求。
也正是由于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这两个控制对象在本质上的差异,导致各自相对应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策略上的考虑也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在模拟量控制系统中表现较为突出。
此处谨将其重点部分做一概述。
1.1 超临界锅炉的控制特点(1)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控制、燃烧控制和汽温控制不象汽包锅炉那样相对独立,而是密切关联。
(2)当负荷要求改变时,应使给水量和燃烧率(包括燃料、送风、引风)同时协调变化,以适应负荷的需要,而又应使汽温基本上维持不变;当负荷要求不变时,应保持给水量和燃烧率相对稳定,以稳定负荷和汽温。
(3)湿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分离器水位控制,疏水。
(4)干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用中间点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同时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5)汽温控制采用类似汽包锅炉结构,但应为燃水比+喷水的控制原理,给水对汽温的影响大;给水流量和燃烧率保持不变,汽温就基本上保持不变。
1.2 超临界锅炉的控制重点超临界机组由于水变成过热蒸汽是一次完成的,锅炉的蒸发量不仅决定于燃料量,同时也决定于给水流量。
因此,超临界机组的负荷控制是与给水控制和燃料量控制密切相关的;而维持燃水比又是保证过热汽温的基本手段;因此保持燃/水比是超临界机组的控制重点。
本公司采用以下措施来保持燃/水比:(1)微过热蒸汽焓值修正对于超临界直流炉,给水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燃/水比,同时实现过热汽温的粗调,用分离器出口微过热蒸汽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控制给水流量可以有效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2) 中间点温度本工程采用中间点温度(即分离器出口温度)对微过热蒸汽焓定值进行修正。
300MW等级亚临界和超临界供热机组的可行性分析

300MW等级亚临界和超临界供热机组的可行性分析1 前言目前国内亚临界300MW等级机组已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制造、安装、运行经验已很成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要求,300MW 等级机组参数已由亚临界参数(18.0MPa,540℃)发展到超临界参数(25.0MPa,540℃~566℃)。
根据电力市场发展形势需要,本文主要以大旺热电厂为例,根据该厂的供热要求和燃料特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机组型式,并从国产制造能力、运行可靠性及技术经济方面做论述,来综合论证亚临界和超临界机组的可行性。
2 工程概述2.1 煤源及煤质国电肇庆大旺工程煤源采用山西晋北平朔煤作为设计煤种,内蒙古伊泰煤为校核煤种。
燃煤为高挥发份烟煤,点火及助燃油为0号轻柴油。
2.2 煤质特性分析本工程燃煤属于低硫、中富灰份、中等发热量烟煤,设计煤种结渣特性低、校核煤种结渣特性高。
由于Vdaf 37%故燃煤较易着火,根据《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其燃烧方式“宜采用切向燃烧或墙式燃烧方式,并配直吹式制粉系统”。
2.3 热负荷现状依据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本项目热网部分可研报告,根据对电厂周边地区用汽企业的情况调查,热用户用汽压力参数基本上为0.4MPa~0.9MPa之间,用汽温度参数基本上在180℃以下。
考虑到管道输送沿程压力损失及温度降低后,热源送汽参数定为1.2MPa,250℃,可满足各用户要求。
实际用户可按实际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设置配汽站减温减压调整以各自满足需要。
3 装机方案的拟定与方案比较根据热负荷数据,结合热负荷特性曲线,从保证供热可靠性和具备适应热负荷变化的能力出发,拟考虑以下二种装机方案。
下面对二种装机方案分别进行简述和比较:如果采用两台2×300MW等级亚临界抽凝式供热机组,设2级可调式抽汽。
这种机型技术成熟,在采暖供热业绩较多,但抽汽参数较低。
根据我院多方调研以及与多家汽轮机厂交流和咨询,对于300MW亚临界供热机组,1.6MPa,200t/h的抽汽参数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原因如下:1)1.6MPa,200t/h的抽汽参数,不仅压力高,而且抽汽流量大,如从中压缸中间抽出,对外供热抽汽需采用回转隔板调节,并且汽轮机本体抽汽开孔要加大,轴承间距也相应加大,结构上会影响到中压缸周围其他抽汽的孔开孔和布置,对现有机型的改动较大,目前国内300MW汽轮机没有相似参数的工程设计方案和运行业绩。
超临界机组控制的综述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超临界机组控制的综述1. 对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讨论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600MW超临界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主力机组,但由于超临界机组的直流运行特性、变参数的运行方式、多变量的控制特点,与亚临界汽包炉比较在控制上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对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应进行必要的讨论。
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特性1.1. 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特点1.1.1. 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参数、容量及效率超临界机组是指过热器出口主蒸汽压力超过22.129Mpa。
目前运行的超临界机组运行压力均为24Mpa~25Mpa, 理论上认为,在水的状态参数达到临界点时(压力22.129、温度374.℃),水完全汽化会在一瞬间完成,即在临界点时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二相区存在,二者的参数不再有区别。
由于在临界参数下汽水密度相等,因此在超临界压力下无法维持自然循环即不能采用汽包锅炉,直流锅炉成为唯一型式。
提高蒸汽参数并与发展大容量机组相结合是提高常规火电厂效率及降低单位容量造价最有效的途径。
与同容量亚临界火电机组的热效率相比,在理论上采用超临界参数可提高效率2%~2.5%,采用超超临界参数可提高4%~5%。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超临界机组效率已达到47%~49%。
1.1.2. 超临界机组的启动特点超临界锅炉与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启动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超临界锅炉与自然循环锅炉相比,有以下的启动特点:设置专门的启动旁路系统直流锅炉的启动特点是在锅炉点火前就必须不间断的向锅炉进水,建立足够的启动流量,以保证给水连续不断的强制流经受热面,使其得到冷却。
不同类型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与温控策略分析与优化

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及控制技术研讨会不同类型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与温控策略分析与优化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尹峰副所长提要•一、不同类型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特性与策略分析•二、不同类型超(超)临界机组温控传递特性与策略分析一、不同类型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特性与策略分析1前言@采用直流锅炉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区别于传统亚临界汽包炉,其工艺流程与对象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与协调控制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锅炉以及制造厂不同的控制要求,在设计与调试过程中,采取的控制策略也将各不相同,且各有其优缺点。
2 超临界机组对象与控制模型分析@机组蓄热特性分析机组的蓄热特性直接影响机组响应AGC 负荷指令的随动性能,正确分析与利用锅炉蓄热对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策略选择与参数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直流系统对蓄热特性的影响¾机组可用蓄热的主要来源:金属吸热部件与汽水工质在温度变化时的热惯性;¾处于蒸发区的饱和水的比热最大,蓄热能力最强;¾在相同的汽压条件下,直流锅炉蓄热能力仅为汽包炉的1/4~1/3。
¾汽压较高工况下单位质量工质汽化过程吸热多,汽温下降快,平衡时间短,锅炉蓄热所产生的蒸汽量少,过程汽压下降快;¾因此,滑压运行机组在高负荷段负荷对调门响应相对较弱,而汽压对调门响应则相对敏感,易产生偏离。
¾超(超)临界机组,随着汽压升高,蒸发段变短,蓄热能力快速下降;¾过临界后蒸发段消失,热水直接转化为蒸汽,汽压的下降将不能直接导致相变发生;¾仅由于给水推动原相变区物理位置后移,吸热升温后转化为少量蒸汽;¾因此,在超(超)临界区域,机组的蓄热利用能力迅速减弱,负荷与汽压的调门响应特性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协调系统结构模型分析三输入三输出系统调节系统的时域指令模型:¾汽机指令μ= f1(ULD)+PI(k1ΔN E -k2ΔP T )T¾燃料指令M = f2(ULD)+f3[PID(k3ΔNE+k4ΔP T )]+λPI(Δθ)¾给水指令W = f4(ULD)+f5[PID(k3ΔN E+k4ΔP T )]+λ’PI(ΔH)3 直流机组协调控制特性@相比汽包锅炉,汽机跟随为基础的协调系统更适应于直流锅炉的蓄热与汽水流动特性;@传统的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系统也同样适用于直流锅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的差异及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工艺技术特点的比较与差异,基于两种不同类型机组的锅炉结构、工作原理及启动运行方式,结合热工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对两种不同炉型机组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差异比较与分析,并阐述了作者本人的观点。
关键词:亚临界;超临界;机组;控制;差异;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及电力结构的调整,600mw及以上单机容量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火电发展的方向并且已经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尤其是超临界参数机组,由于其更低的运行成本和高效益,对电网的负荷要求响应速度快,使得此类型的机组在现在的电力市场中更具有竞争性。
一、亚临界机组及超临界机组的定义
水蒸汽的临界状态是指纯物质的汽、液两相平衡共有的极限热力状态。
在此状态时,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汽的热力状态参数相同,汽液之间的分界面小,因而没有表面张力,汽化潜热为零。
水蒸汽的临界温度t=374.15℃、临界压力tc=22.115兆帕、临界比容
vc=0.00317立方米/千克,临界焓:2107.3×103焦/千克。
在汽、液两相平衡共存的范围内,包括临界点,其定压比热容、容积热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和绝热指数均趋于无限大。
亚临界机组是指机组的主蒸汽参数(压力、温度等)均低于水蒸汽的临界参数,同理,主蒸汽参数(压力、温度等)均高于水蒸汽临界参数的机组为超临界机组。
二、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工艺技术特点比较
1、锅炉结构
亚临界机组采用自然循环锅炉,锅炉设有汽包。
超临界机组采用的是直流锅炉,此种锅炉没有汽包,但是设有汽水分离器。
汽水分离器在锅炉湿态运行中起到与亚临界机组汽包近乎等同的作用,当进入直流状态后,只作为汽水流程的一个通道。
2、工作原理
自然循环锅炉其蒸发受热面中工质的流动是依靠下降和上升之间工质的密度差来进行的。
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特别是压力的提高,大大增加了自然循环和汽水分离的困难。
因为根据水蒸汽性质,压力越高,汽水密度差越小,因此自然循环形成就越困难和越不可靠,特别是当压力到达甚至超过临界压力时,自然循环无法形成。
在此情况下,锅炉蒸发受热面中工质的流动只有依靠外来能源(水泵)来进行,超临界锅炉就是这种依靠外来能源建立强制流动的锅炉。
三、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差异及其分析
基于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锅炉结构、工作原理及启动方式的差异,在热工控制策略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主要差异在于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过热汽温控制系统及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在汽包锅炉中,给水流量的变化仅影响汽包的水位,而在燃烧率变化时,仅改变主蒸汽压力及流量,因此锅炉的给水量、燃料量、汽温控制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即:给水→水位;燃料量→汽压及蒸汽流量;
喷水→汽温。
在直流锅炉中,由于没有汽包,蒸发与过热受热面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线,当给水流量或燃料量变化时,均会引起蒸发量、汽温、汽压等的同步变化,相互有牵制,关系密切。
1、锅炉给水控制策略的差异及其分析
亚临界机组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主要任务是控制汽包水位在允许范围内;超临界机组由于没有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控制汽包的水位,锅炉启动初期控制汽水分离器水位,当锅炉进入直流运行状态后,控制锅炉的水燃比。
1.1、亚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策略分析
亚临界机组锅炉设有汽包,锅炉启动过程中,由于给水流量和主蒸汽流量测量尚未建立,由单冲量调节方式控制汽包水位。
当锅炉负荷大于30%时,给水流量与主蒸汽流量测量已经建立,汽包水位的控制进入三冲量调节控制方式,即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及主蒸汽流量,既保证了锅炉内水动的循环,又使给水量随时适应蒸汽流量的变化,满足符合变化的需求。
亚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控制过程为:30%负荷以下的单冲量汽包水位控制和30%负荷以上的三冲量汽包
水位控制。
1.2、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策略分析
超临界机组锅炉没有汽包,在锅炉启动前,进入分离器的给水流量保持40%负荷时的最低流量,燃烧率低于40%负荷时,锅炉处于非直流运行方式,分离器处于湿态运行,分离器的水位由分离器至除氧器及分离器至扩容器的组合控制阀进行调节控制,给水系统
处于循环工作方式,给水控制方式为分离器水位及最小流量控制方式;当锅炉燃烧率大于40%负荷时,锅炉逐步进入直流运行状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进入水燃比控制方式,以汽水分离器出口温度或焓值作为表征量,保证给水量与燃料量的比例不变,满足机组不同负荷下给水量的要求。
2、过热汽温控制策略的差异及其分析
亚临界机组各子系统相对独立,过热汽温的控制手段主要依靠过热器一级及二级喷水减温。
超临界机组中,由于各子系统联系紧密,过热汽温的控制手段以水燃比为主,过热器一级及二级喷水减温加以辅助。
2.1、亚临界机组过热汽温控制策略分析
由于亚临界机组锅炉设有汽包,汽包起到汽水分离的作用,饱和蒸汽经过过热器加热成过热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
在整个锅炉汽水流程中,加热段、蒸发段及过热段都有明显的分界线,给水量的变化影响汽包水位,燃料量的变化影响主蒸汽流量及压力,对于主蒸汽温度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亚临界机组锅炉主蒸汽温度依靠过热器一级及二级喷水减温承担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2.2、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控制策略分析
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泵强制一定流量的给水进入炉内,一次性地通过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
它的循环倍率始终为1,与负荷无关,给水加热成蒸汽一次完成,汽水通道可看作由加热段、蒸发段、过热段三部分组成。
其中蒸发段是汽、水混合物,随着管道的
往后推移,工质由饱和水逐渐被加热成饱和蒸汽。
三段受热面没有固定的分界线,随着给水流量、燃烧率的变化前、后移动,使三段受热面的吸热量分配比例及与之有关的三段受热面面积的比例却
发生了变化。
蒸发段的前移会使过热汽温偏高,蒸发段后移则引起过热汽温偏低,当燃料量和给水量不适应时,过热汽温的变化相当剧烈,水燃比变化1%,过热汽温大约会有10℃的变化。
所以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关键在于水燃比的控制。
3、机炉协调控制策略的差异及其分析
锅炉跟随为基础协调控制系统(ccbf)为最常用的协调控制系统运行方式。
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锅炉跟随为基础协调控制系统(ccbf)的控制策略在设计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3.1、亚临界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策略分析
亚临界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直接能量平衡(deb)控制思想,选用汽机调速级压力(p1)与汽机自动主汽门前压力(pt)之比乘以机前压力定值(ps)作为汽机对锅炉的能量需求,即
p1*ps/pt,该信号以动态前馈及控制指令的形式控制锅炉的燃料量,大大加速了锅炉对负荷需求的响应。
直接能量平衡的主要基础在于p1/pt代表了汽轮机调门的开度,在额定参数下,汽机调门开度的变化反映了汽机进汽量的变化,同样也反应了汽机对锅炉能量需求的变化。
机前压力定值ps的改变,反映了锅炉被控参数对锅炉输入量需求的变化。
因此p1*ps/pt反映负荷对锅炉燃烧的需求量,也反映锅炉主汽压力对燃烧的需求量。
3.2、超临界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策略分析
基于超临界机组延时性小,动态过程快的特点,在协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上也做了相应的加速设计,及加入了并行前馈控制的设计。
并行前馈控制包含静态前馈和动态前馈控制两种方式。
静态前馈是由锅炉主控制器指令通过各自的函数发生器,并行地形成一套稳态的前馈信号,送到各自系统,建立一个稳态的工作点;动态前馈是加速锅炉响应速度的关键,起到先动作、早控制的作用。
四、结束语
从亚临界机组到超临界机组,由于两种炉型在汽水循环流程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导致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也具有很大的差别。
亚临界机组设有汽包这类参数集中的储能元件,加热、蒸发、过热等各区段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所以使得各子系统(风、水、燃料)之间虽然有耦合关系,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对独立的。
而超临界机组直流炉在汽水流程上的一次性循环特性,没有汽包,在直流运行状态下汽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点,给水从省煤器进口就被连续加热、蒸发与过热,各区段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在流程中,每一段的长度都受到燃料、给水、汽机调门开度等的扰动而变化,从而导致了机组功率、主汽压力、过热汽温等的变化,各子系统之间非线性耦合关系紧密。
因此,超临界机组较亚临界机组在控制策略的设计上各子系统的联系更为紧密、复杂,自动化水平要求也较亚临界机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