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四氢叶酸钙不同解救方法治疗成人难治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规 组 4例 出现 复 发, 试 验 组仅 2例 复发 。结论 对 H D MT X 方案推 迟 解救 不会增 加 相 关毒 副作 用的 发生率和 严 重程度 , 且 可提 高治疗 效 果。
【 关键 词】 大剂量 甲 氨蝶岭 ; 四氢叶 酸钙 ;成人 ;难治 复发性 白血 病 中 图分类 号 :R 7 3 3 . 7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9 — 0 0 4 2 — 0 2
r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e m a t o l o g y , He z e Mu n i c i p a l Ho s p i t a l , H e z e 2 7 4 0 3 0 , C h i n I A b s t r a c t 1 ob j e c t i v e T h i s p a p e r i s ma i n l y o n t h e d i f e r e n t t i me o f l e u c o v o r i n r e s c u e t r e a t me n t o f r e f r a c t o r y a n d r e l a p s e d a d u l t a c u t e l y mp h o b l a s t i c l e u k e mi a
MOEP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疗效分析

按文献 [ 5 断 。完 全缓 解( 1 准 : 骨髓 象 , 10 1 C 标 R ① 原淋 巴细 胞+ 淋 巴细胞 < .5 红细 胞及 巨核细胞 系正 常 ; 血象 , b 幼 00 , ② H>
・
医护论 坛 ・
29 5 第 卷 1 0年 月 6 第3 0 期
MOE P方 案治 疗 难治 复发 性 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 病 1 疗 效 分析 4例
张 田
( 宁省葫 芦 岛市 中心 医院血 液科 , 宁葫 芦 岛 1 5 0 ) 辽 辽 2 0 1
『 摘要1 目的 : 观察 MO P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的效果 。方法 : P方案为米托蒽醌( 1 mgm。d, E MOE M)0 / ・) ( 第 1 3天 ; ~ 长春新碱 (). m /  ̄)第 1 ; 叶乙苷( 一 6 E)0 / 2d , 1 5天 ; 的松 ( )0m / 2d , 0 1 g( d , 4 m2 天 足 VP 1 , 1 0mg m ,)第 ~ ( 强 P 4 g( .)第 m
10 g 男 性1 9 / ( 性及 儿童) 中性 粒 细 胞 绝对 值 > 0 / L( 或> 0gL 女 , 1 x 0/ , 小板 > O  ̄ 0/ , 周 血 分类 中无 白血病 细 胞 : . 19 血 5 L l0 1 9 外 L
③ 临 床 表现 : 白血 病浸 润 所致 的症 状 和体 征 , 活 正 常或 无 生
难 治 复发 性 急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 ( L ) A L 预后 差 , 即使 在 非缓解 期行 骨髓 移植 , 难 以取 得 良好疗 效 , 费用 昂贵 , 也 且 治
浙贝颗粒在难治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t n e Mi. aue 0 p a d 6 地 6咧 q j1 1 u n 6
cn rl 0 p T ecmpeerrjs n rt c ) fF 2 o t u . h o 1 e si ae(R o , 砌 0 t n o
t n e Mi. r工 1 g0 p a1 o t 1 r p w r 3 . a d 2 . rs e t e IV i h oa 地 b彬 q ga ue ru 』 c nr 0 ee 68 1 d 0g u % n 58 ep ci l 、h1 tettl % vy e
将基础研 究成果应 用于临床, 评价 浙贝颗 粒辅助化疗在难 治性 急性 白血 病 围 疗期的临床 有效性与 化
采用 随机 、双盲 、多家 医院 同期对照临床研 究方案 , 按照 药物 随机 法将符合诊 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浙贝
颗粒组 与安慰 剂对照组 。所有入组 病例均在 化疗前 3d 予观 察药物或安慰剂, 个化 疗疗程 结束后进行临床 疗效判 给 1 定。结果 按照 临床研 究方案 能够进入 统计 学处理的患者 1 8 , 中淅 贝颗粒组 7 例, 例 其 3 2 安慰剂对照组 6 6例。疗效
DDlz f , 明 g
Pe i he o he a LIDo gy n I rc m t r py n - u ,T AN h o d n s a —a ,C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n y ,e lf xi— i ta 丑 口 0 上 口 P 幻, )
CALM-AF10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CALM-AF10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曹文斋;易海;余茜【摘要】CALM-AF10所致的急性白血病罕见,且预后极差.CALM编码蛋白是介导细胞内吞作用的接合蛋白,参与细胞内吞和核内蛋白作用.AF10编码蛋白的功能可能是转录因子,可与MLL、CALM等多种基因融合.CALM-AF10导致的白血病临床表现为肝脾大、纵隔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对常规化疗药物不敏感或早期复发,预后不良.本文就CALM、AF10的结构和功能,CALM-AF10导致白血病发生的特点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05【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白血病;CALM-AF10融合基因;发病机制【作者】曹文斋;易海;余茜【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难治性白血病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通常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才可治愈。
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有限、并发症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随着对难治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为其指明新的方向。
CALM-AF10融合基因是由人第10、11号染色体易位所致,CALM-AF10融合蛋白在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偶有发现。
但CALM-AF10融合蛋白在人造血细胞中致白血病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CALM-AF10未列入常规融合基因检测项目,国内外研究对其认识不足。
本文对CALM-AF10导致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特点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CALM也称为PICALM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3,其编码蛋白是介导细胞内吞作用的接合蛋白,定位于胞质,通过出核基序能与胞膜上的网格蛋白结合。
CALM和神经元特异性单体网格蛋白组合蛋白AP180同源,且其同源序列已经在猫、鼠、牛等生物中鉴定出来[1]。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

02
03
04
05
三、FAB分类
FAB分类 --AL诊断标准
除临床症状、体征与血象外,骨髓形态学分类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原始细胞(包括原粒、原单核及原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1845年,英国的Bennett 和德国的Virchow又分别报道一例血液中有大量脓样球体的类似病例
1856年,Virchow进一步对白血病做了综合描述,对血液中的这些无色或白色的球体的来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血液、淋巴,也可能来自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性最大。
2
3
4
1
一、白血病的发现
二、白血病的分类
1917年,Di Guglielmo分出红白血病这一类型
1938年,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1938年,Forkner在《白血病及其有关疾病》一书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又分为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1957年,Hillested首先报道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WHO分类 -先决条件 1.白血病“原始细胞”的确定
“计数原始细胞要求分别分类May-Grunwald Giemsa染色的血和骨髓片200和500个细胞,必要时作骨髓活检核实。
1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原始细胞则指异常早幼粒细胞。
2
除在罕见的“纯”红白血病外,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红系前体细胞(有核红细胞),发育异常的小巨核细。
大量实践证实,MDS相关AML在临床和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独特意义,因此将具有多系病态造血的AML作为一种亚型。
va方案联合环孢素a治疗急性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

V A方案联合环孢素A治疗急性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分析赵如森王维山东省临淄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淄博市255400关键词白血病联合化疗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我们用VM-26和Ara-C组成的V A方案联合耐药逆转剂环孢素A(CsA)治疗急性难治性白血病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1.2±4.3(16~69)岁,FAB分型M 2 a8例,M5 a2例,M5 b1例,ALL4例,15例病人均为2001.9~2004.7住院病人,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及第二届难治性白血病研讨会的标准[2]本组病例均符合诊断为急性难治性白血病。
本组15例病人均经标准方案化疗2疗程以上未能缓解或完全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者。
治疗方法 VM-26100mg.d ivdrip dl~3;Ara-C150mg(m2 ・d)q12h,分2次ivdrip每次持续3~5小时,d1~7;CsA5mg.(kg・d)分2次口服,化疗前12小时开始服药至化疗结束。
完全缓解及未缓解者均以此方案强化或再次诱导缓解,如2疗程无效则更换方案。
化疗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结束后(停药后7~14天)复查骨髓。
疗效标准按1989年全国第二届白血病治疗研讨会标准制定[3]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
结果缓解率经1~3疗程V A合并CsA化疗后,CR6例(M2 a3例,ALL2例,M5 a1例),PR4例(M2 a2例,ALL1例,M5 a1例),有效率67%。
1疗程CR1例,历时14天;2疗程CR3例,历时21~35天,3疗程CR者2例,历时45天和70天。
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高达75%,多发生于治疗后3~5天,外周血低于1.0×10 9 .L者3例,最低者达0.3×109 .L,此期并发感染的发生率达60%。
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72%,ALT升高者3例,占20%,胆红素升高者1例。
急性白血病治疗专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研究现状

实的基础 [。 但化 疗是一把双 刃剑 , 随着剂量 的加 大. 患者 的骨
髓也会 受到严 重抑制 , 治疗相 关病 死率 亦相应增加 , 因而化 疗 剂 量 的 增 加 受 到 限 制 。目前 , A 对 ML强 烈 诱 导化 疗 的 方案 、 药
/ m ・ )静 注,第 1 5天或 MT 0mg ( d ( d ~ Z 1 / m ・ )静 注,第 1 5天。( ) r. 3 A aC 1~3g/ 2 滴, 1 m静 每 2小时 1次 ,用 6次 为 1 疗程 , 个 强化 治 疗 1~2个 疗程 左 右 。 ( ) ( ) 方案 交 将 2 、3种
在短 期 内达到 完全缓 解 ( R , C ) 为治愈 或 获得 长期 生存打 下坚
V 1、 M 6A A 、 T 、 P 6 V 2 、 MS M Z 阿克拉 霉 素 ( C ) 分 别 与 A aC A E等 r.
组 成 新 方 案 进 行 强 化 治 疗 , 4~6个 疗程 。 例 如 V 1 0 g P 610m
苷 ( r. )10m / m ・ ) 持 续静 滴 ×7 d C 0 ~7 %。 A aC 0 g ( 0 d ;R5% 5
内外 学者采 纳 , 4~5年的 D S可达 4 % 左右 。 F 0
巩 固强化 治疗期 间要 注 意 : 1 强 力 支持 治 疗 , () 这是 目前 化 疗剂量得 以提 高的依赖 因素之一 。较 大剂量的化疗 , 在提 高
急性 肾功能 衰竭 . 部分 患者 可突然死 亡 。 2 缓解后 治疗 缓解后 治 疗 包括 巩 固强化 、维持及 中枢神 经 系统 白血病 防 治 . 目的 是 使 体 内 残 留 的 白 血 病 细 胞 进 一 步 下 降 至 16 0 以 下, 甚至 完全 消失 , 以达到 治愈 的 目的。 强化巩 固, 即在 取得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用药实践经验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用药实践经验首先,贝林妥欧单抗适用于成人复发或难治性Ph+ B-ALL的治疗。
Ph+ B-ALL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预后不良的疾病,传统治疗效果有限。
贝林妥欧单抗是基于免疫治疗原理的新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用药方法方面,贝林妥欧单抗的给药途径是静脉输注,每个疗程持续4周。
剂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耐受性来决定,通常是9μg/天。
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和免疫学指标等,确保安全性和疗效。
在使用贝林妥欧单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在合格的医院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其次,在给药前要对过敏史和反应进行评估,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治疗应及时停止,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比如胶原性疾病、神经毒性和心动过缓等。
对于有明显器官功能损害或合并症的患者,需要特别谨慎使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贝林妥欧单抗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贝林妥欧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使用贝林妥欧单抗之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贝林妥欧单抗作为一种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Ph+ B-ALL的新药,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和良好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贝林妥欧单抗的过程中仍需谨慎,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综上所述,贝林妥欧单抗作为一种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Ph+ B-ALL的新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在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和免疫学指标等监测,以确保安全性和疗效。
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停止治疗和进行适当处理。
此外,药物相互作用也需引起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发病几率逐渐中增加,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而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生存期相对较短,且复发率相对较高。
而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现况以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标签:难治性疾病白血病;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现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56-02
在临床上,白血病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占癌症5%左右,一般在儿童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多发性。
而随着白血病发病几率的逐渐上升,其中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也出现了较高的发病率。
目前在临床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过程中,其方法不仅多样化,而且非常丰富,例如化疗、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尽管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由于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弄清,因而临床上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缺乏特效治疗手段【1】。
而为了提升患者生存率,控制其复发率,本文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阐述,现具体报道如下:
1.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研究现况
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对白血病的治疗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目的在于对该疾病进行准确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以确保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在上个世纪,国外一些学者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诊断标准,例如:针对采用诱导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无效的患者,或者再次治疗后,也无效的患者;而6-12个月完全缓解后,存在复发的患者,或者2次及以上复发的患者。
而国外学者还提出,采用诱导方案对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无有效缓解的患者,再次进行诱导治疗,仍然无效的患者。
以上白血病诊断标准,只包括了治疗白血病患者,或者中级治疗后,存在的一些难治性影响因素,但对于治疗前的难治性影响因素未给予关注。
根据以上叙述,诊断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标准应当为: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常规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显著缓解的患者;而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后,存在复发的患者;由急性病、慢性白血病等,转化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在接受1个疗程化疗后,没有明显缓解的患者【2】。
2.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2.1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西醫治疗
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而该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为拓扑异构酶、药物代谢异常、膜糖蛋白介导等耐药。
而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治疗反应以及药代动力学等,有关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且在此前提下,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治疗。
2.1.1化疗治疗
采用化疗方案治疗患者时,对于换用、加用治疗药物耐药需予以重视,且对于大剂量药物以及新药物的使用也必须高度重视。
据有关报道显示,采用大剂量药物,如Ara-C治疗患者时,其症状能够达到25%-70%的完全缓解率,但具有少于10个月的中位生存期,且病死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采用大剂量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其毒副作用进行格外关注。
采用Ara-C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国外一些学者还给予了磺酰肼DNA烷化剂联合治疗,而通过临床3期研究表明,对患者采用1.5g/(m2.d)的Ara-C和600mg/m2的Cloretazine进行静脉注射后,患者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在28%左右。
而对于3-AP,有关学者在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作为新的RR抑制剂,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即肿瘤细胞耐药性不易形成、体内半衰期相对较长等。
而将Ara-C 与3-AP联合使用,则患者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在16.7左右。
因此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体用药也给予了针对性的剂量【4】。
针对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其他化疗方案,有关学者也做了积极的研究,例如5-AZA、2-CAA、AMSA、卡铂等,这些药物基本具有20%-50%的完全缓解率,且具有9个月之内的中位生存期。
有关学者通过对雷替曲塞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28例患儿,静脉注射l.2-26mg/m2,时间为15min,治疗3w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3例患儿完全缓解,这说明单独使用雷替曲塞的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同时有学者对氨基蝶呤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55例,通过比较,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治疗效果显著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2干细胞移植治疗
据有关研究表明,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传统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其只有较短的生存期。
而为了降低患者复发率,增强其治疗效果,干细胞移植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且采用此种方案进行治疗时,如果具有骨髓库的支持,则效果更佳。
有关学者通过对45例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年龄为(28.53.3)岁,其中部分缓解11例,诱导失败14例,未发生再次复发者20例。
采用干细胞移植方案进行治疗后,能够达到58%左右的完全缓解率,且治疗后随访2年,就预后效果而言,男性患者显著优于女性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
2.1.3靶向治疗
随着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一些新型的治疗药物相继提出,因此对治疗的靶向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般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为美罗华、奥佐米星等,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机制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等,其依据主要是靶点。
据有关研究显示,SU5416、SU11248、CEP-701均为FLT3抑制剂,且有关学者通过对15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给予患者60mg/次CEP-701,2次,d,结果显示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在33.33%作用。
而国外某学者通过以25例患者(均高龄)为对象进行研究,给予其SU5416治疗,2次/周,结果表明患者具有20%的总体反应率。
而国内某学者采用静脉滴注9mg/m2CD33,治疗1-3次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4%。
2.2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针对该疾病,国内学者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即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在给予参芪地黄汤、青篙鳖甲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联合使用后,能够达到84.5%o的治疗有效率。
而采用中西分型治疗后,再联合西医治疗,即联合化疗,则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示为50%[6]。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也非常丰富,而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患者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因此需要基于准确诊断的前提下,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郑艳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0):4129-4130.
【2】郭晓玲.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临床荟萃,2014,(10):1108-1113.
【3】赵维莅,张晟婷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02):114-117
【4】沈照华,曾东风,孔佩艳.含G-CSF预激的化疗在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5,(05):526-530
【5】何燕青,余莉,汤爱萍.他米巴罗汀治疗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3,(08):805-808.
【6】陈旭.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现状及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