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 L 1902 2002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合集下载

抗菌PP_PA6复合超细纤维的研制

抗菌PP_PA6复合超细纤维的研制
实验中发现, 皮 组分抗菌 PP 的熔体温度比 芯组分 PA 6的熔体温度高 4~ 10 , 抗菌 PP 的 熔体粘度较低, 利于 PP 熔体向 PA6扩散, 使 PP, PA6界面层变厚, 界面处的粘合力加强, 其纺丝性 能最好; 如果抗菌 PP 的熔体温度比 PA6 的熔体 温度高 10 以 上, 界面处的粘合力太大, 从而造 成可剥离性减弱, 这种现象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 复合纤维在加工整理过程中不发生剥离, 影响纤 维超细化效果; 如果 PP 熔体温度低于 PA6 的熔 体温度, 则可纺性下降, 出现注头、断头现象, 生产 消耗高。由表 2可知, 选择 PA 6纺丝温度 260~ 272 , 抗菌 PP 纺丝温度 268~ 280 较合适。
7209 1990标准测试织物的透湿性; 吸湿性测试 采用企业标准。
抗菌性能: 国内测试方法采用湖南省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的 ∀消毒技术规范 #中的振荡烧瓶试 验法; 国外测试方法采用日本统一试验法 ( JISL 1902) , 菌液条件为 1 /20NB 0. 2 mL, 实验 条件为 37 , 18 h。
从图 3中可以看出, 复合纤维截面清晰、均 匀、稳定, 两组无相互覆盖。说明采用的纺丝工艺 是合适的。将生产的抗菌 PP /PA6复合纤维织成 织物, 检测情况见表 4, 说明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白色念株有抑菌作用, 且 织物具有导湿排汗功能。
表 4 抗菌纤维织物的抗菌性能 T ab. 4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antiba cteria l fabric
将抗菌母粒与 PP 共混, 与 PA6进行双螺杆 复合纺丝, 生产抗菌 PP / PA 6复合纤维, 生产工艺 如下: 螺杆各区熔融温度 PA 6为 268~ 288 , 抗 菌 PP 为 230~ 284 ; 螺杆压力 PA6为 5~ 8 MPa, 抗菌 PP 为 5~ 8 M Pa; 副箱体温度 PA6为 260 ~ 272 , 抗菌 PP为 268~ 280 ; 主箱体温度 269~ 273 ; 纺丝速度 800 m /m in; 拉伸速度 500~ 600 m /m in; 拉伸超 喂率 8% ~ 11% ; 拉 伸倍数 2. 5 ~ 3. 4; 上热盘温度 60~ 80 ; 下热盘温度 100~ 120 ; 热板温度 110~ 120 。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1。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2
中国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国家技术法规
在卫生部系统普遍采用。是消毒剂/卫生用品的试验方法标准。
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纺织品,抗细菌
是ISO 20743/日本JIS L 1902标准的等同采用。
ISO 846-1978(E)塑料在真菌和细菌作用下的行为的测试--用直观检验法或用测量质量或物性变化的方法评价
塑料,抗细菌/防霉
是用来检测霉菌作用对塑料的破坏效果的,但试验方法可用于防霉检测。
2
中国
QB/T 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评价及其测试方法
塑料,抗细菌/防霉
是我国影响很大的抗菌材料抗菌测试标准,被广泛用于坚硬固体表面抗菌性能的评价,是ISO 21996/日本JIS Z 2801标准非等同采用的标准。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序号
国家和组织
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适用
范围
备注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2196-2007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Plastics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塑料,
抗细菌
是日本JIS Z 2801标准和中国QB/T 2591标准的对应国际方法标准。
ASTM G21-96(2002)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 of 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合成聚合物,防霉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高效络合银液态抗菌剂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后整理

高效络合银液态抗菌剂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后整理

高效络合银液态抗菌剂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后整理顾永星(上海润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82)摘要:介绍一种新型银系抗菌剂在水刺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采用络合纳米银抗菌剂对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抗菌整理,赋予其高效抗菌功能,使之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等领域。

由于常用的纳米银抗菌粉体不溶于水,而纺织材料的后整理一般都是以水为介质,因此须采用液态抗菌剂。

本试验着重研究高效络合银液态抗菌剂在常用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上的抗菌整理及效果。

关键词:络合银,抗菌整理,非织造布中图分类号:TS17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093(2011)08-0038-02在科技文明和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追求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微生物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不容人们所忽视。

而非织造布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卫生材料方面的使用,要求必须具有抗菌抑菌等功能。

市面上常用的一些抗菌整理剂,或因安全、环保性差,或因使用条件要求苛刻,或因与不同材质非织造布结合度的差异等,难以满足一般工厂的实际生产需要。

经反复试验论证后,采用一种新型的络合银液态抗菌整理剂可以满足常用各种纤维非织造布的抗菌整理。

理想的抗菌整理及其工艺应该满足以下条件:①安全、环保、低毒,对皮肤无刺激性;②可与大多数含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成分的液体混合使用;③可用自来水稀释后使用,特别是对含卤离子溶液稳定;④织物整理后具有抗变色性强、耐洗涤(大于50次)。

1试验1.1材料织物:棉、涤纶、丙纶、粘胶纤维非织造布(杭收稿日期:2011-06-15;修回日期:2011-07-28作者简介:顾永星,男,1967年生,工程师。

主要从事染整工艺、功能纺织品的研究。

州南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药品:高效络合银液态抗菌剂(上海六立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蛋白胨、牛肉浸膏、琼脂、氢氧化钠、磷酸盐缓冲液、氯化钠、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25922)、吐温-80、蒸馏水、标准洗衣粉。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分类:关于我们| 标签:涂料试验方法防霉霉菌电工2010-01-09 17:14 阅读(213)评论(3)上海老顾抗菌防霉实验室收集了各行业抗菌防霉领域的标准,也承接了不同领域的抗菌防霉检测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电子产品:CB 1171.7-1987 船舶设备环境测量方法霉菌GB 2421.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编制者用信息试验概要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 2423.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BT 2424.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长霉试验导则HB 5830.13-1986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HB 6783.8-1993 军用机载设备气候环境试验箱(室)检定方法霉菌试验箱(室)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试验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GB 12085.11-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长霉GB 12085.12-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纺织行业CCGF 201-2008 纺织品FZT 01021-1992 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JIS L1902 -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QBT 2881-2007 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木材行业GB 22280-2008 防腐木材生产规范GBT18260-2000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1GBT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GBT 13942.1-2009 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1-2000 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L Y-T1635-2005 木材防腐剂L Y-T1636-200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日化家化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化妆品卫生规范塑料行业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CT 939-2004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涂料行业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GBT 21353-2008 漆膜抗藻性测定法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其他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T4789.1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16292~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B34 T 404-2004 饲料中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使用规则GB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GBT4857.21-1995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GBT 4857.21-1995 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GBT 14643.5-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GBT 20671.11-2006 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测定方法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GBT 21805-2008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SKEG型生物抗菌隔膜阀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水溶性甲壳素,甲壳素天然抗菌剂,壳聚糖整理剂,甲壳素,壳聚糖

水溶性甲壳素,甲壳素天然抗菌剂,壳聚糖整理剂,甲壳素,壳聚糖

甲壳素又称甲克质、几丁质,是重要的天然抗菌整理剂之一。

它来自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的客体。

当甲壳素脱乙酰度达到55%时,则成为甲壳素最重要的抗菌衍生物壳聚糖。

甲壳素整理剂SAL6680是以壳聚糖、活性添加剂为主要成分,是安全性很高的集保湿、美肤、抗菌为一体的整理剂。

它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及特殊的吸附性。

适用于各种纤维织物,包括棉、毛等天然纤维和聚酯、尼龙、粘胶等化学纤维纺织品,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良的耐洗性。

SGS、Intertek 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SAL6680的抗菌性能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韩笑壳聚糖衍生物抗菌剂的应用王阳(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概述了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的重要性,介绍了抗菌整理剂的种类,重点阐述了改性壳聚糖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应用工艺,采用日本JIS标准测试证明Herst ATB抗菌整理纺织品具有高效、耐久的抗菌防臭效果,并且Herst ATB成本低廉,安全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甲壳素;抗菌防臭整理剂;抗菌纺织品;抗菌整理工艺The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antibacterial agentAbstract: This paper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of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as well as the kinds of antibacterial agent, mainly the finishing method by chitosan. Based on American standard JIS, result show that cotton fabric treated with Herst ATB has not only the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durable to washing, but also safe to bod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t is suitable for manufactory.Key words: chitosan; antibacterial agent; antibacterial textil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1前言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安全、舒适、健康、清洁、环保等“绿色”观念的形成,对于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2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2

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2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Testing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on textile products序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始建于1990年。

起初作为定性检测的标准,是利用抑菌环来判断抑菌除臭加工过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在1998年的版本中,增加了抗菌加工过纺织品的检测,另外,又增加了菌液吸收法作为定量的检测方法之一。

菌转印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检测方法添加到本版本中,并据此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用抑菌除臭加工和抗菌加工过的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评价的试验方法。

2、参考标准下述标准虽然是本标准的参考标准,但也是本标准的组成和延续,应用这些标准的大多数较新的版本(含修正版)。

JIS K 0950 灭菌塑料平皿JIS K 0970 活塞式微量移液器JIS K 3800 II级生物安全操作台JIS K 8101 乙醇(99.5)JIS K 8150 氯化钠JIS K 8180 盐酸JIS K 8263 琼脂JIS K 8355 乙酸JIS K 8576 氢氧化钠JIS K 9007 磷酸二氢钾JIS K 9009 二水合磷酸二氢钠JIS L 0803 纤维染色牢固度试验标准JIS R 3505 玻璃量器的校准JIS Z 8401 数据修约规则3、检测类型抗菌性能的评价试验可分为以下两类,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a)定性试验(抑菌环法)本法利用抑菌环来评价经抑菌除臭加工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要求该抑菌除臭剂易于扩散并进入营养琼脂培养基。

b)定量试验1)菌液吸收法本法利用抑菌或杀菌活性值,来评价较高湿度环境下抗菌、抑菌除臭加工过的纺织制品的抗菌性能。

2)菌转印法本法利用细菌减少值来评价较低湿度下用抗菌加工过的纺织制品的抗菌性能。

4、定义本标准涉及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a)抑菌除臭加工一种用于阻碍、抑制纺织品表面细菌的生长和去除臭味的纺织品加工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

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0001 纺织品设计1班李华为什么要研究织物的抗菌性能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上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尤其在温热潮湿的条件下,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致病菌的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纺织品总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而抗菌纺织品不仅可以避免纺织品因微生物的侵蚀而受损,而且可以截断纺织品传递致病菌的途径,阻止致病菌在纺织品上的繁殖以及消除病菌分解织物上的污物而产生的臭味,预防皮炎及其他疾病。

因此抗菌纺织品对于人体的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抗菌检测基本原理作为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的抗菌织物,其通过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到许多变化。

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

细胞质的半透膜保持细胞组分的完整。

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同时它也可作为部分酶反应的场所。

细胞壁除参与某些生理过程外,还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一旦细胞膜或细胞壁被破坏,则会引起许多随后的变化,使细胞破裂。

抗菌整理剂抑菌或杀菌的方式可归结为破坏细胞壁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蛋白质和核酸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抑制酶的作用,抑止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

测试菌种的选择下表,是我们生活普遍存在的微生物。

作抗菌测试时主要是用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癣菌等。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

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

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已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

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_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他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

纺织品抗菌检测的发展现状研究

纺织品抗菌检测的发展现状研究

纺织品抗菌检测的发展现状研究作者:龚旭东陈艳萍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一般抗菌纺织品的测试方法分为定量和定性试验方法。

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中包括抗细菌性能的检测和抗霉菌性能的检测。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检测原理标准检测方法抗菌织物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随着大量产品涌入市场,相关产品质量评价及检测方法问题引起了重视。

建立快速、简便、可靠、易行的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和评价方法十分重要。

一、纺织品抗菌检测的基本原理抗菌监测包括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

前者是确定被检样品是否有抗菌性,如果测试单位给出定性测试结果的照片,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测试结果;后者是对被检样品抗菌性给出一个数量评价。

纺织品抗菌性的最终评价需要用定量测试来确定。

定性测试有两种:一种是将样品贴于含有一定量细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在样品底部及周围细菌的生长情况;另一种是用接种环挑取一定浓度的菌液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划线,再将样品贴于琼脂表面,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菌在样品底部及周围的生长情况。

定量测试分为浸渍法与振荡法两种。

前者是将已知细菌滴入样品,让细菌与样品接触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样品与同时所设的“0”时间对照组或培养后的对照组在菌数上的差异,用一定的方式计算结果。

定量地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性;后者是将样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摇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与“0”时间的菌数减少率。

二、抗菌性能检测标准的比较1.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2.日本标准:JISL 1902:1998纤维制品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3.美国染料化学家学会标准:AATCC147-1998织物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AATCC30-1998织物抗真菌性能的试验方法;4.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标准:ASTME 2149-01抗菌剂抗菌性的振荡试验方法。

三、纺织品抗菌检测方法(一)奎因试验法(QUINN TEST)QUINN TEST的基本方法是将试验菌液接种于织物上,再覆盖以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织物上的菌落数,计算出抑菌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