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乙肝的肿瘤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作用观察

合并肺结 核患 者 5 例 , 6 随机分为 2 : 组 抗结 核 + 抗病毒治疗 + 护肝治疗组 ( A组 ) 抗结核 + ; 护肝 治疗组 ( B组 ) 观察肝功 能情 , 况。结果 B组 A T A T和 T BL、 B — N L 、S —I H V D A高于 A组 , 两者差异显著( 00 ) B组肝功能异常率高于 A组 , P< .5 ; 两者差 异显 著 ( 0 0 ) B组停药 率高 于 A组 , P< . 5 ; 两者差异显著( 00 ) 结论 抗病毒治疗能 明显减轻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 的患者抗结 P< .5 。 核治疗 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 减少抗结核治疗的停药 率。
【 关键词】 肺结核 ; 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 抗
Ob e v t n o e a i sB a e  ̄ f e a a e c u e y a t —TB t e t e td  ̄n i n ie r v r lt e a y s r a i fh p t i p f n i rd m g a s d b n i o t i v r am n u g h sa tr t o ia h r p
df rneo teetoh t ii i ic c ( ie c fh s w a s tt a snf a e P<00 ) T eanr l rt otel e fnt ni G opBW s i e ta a i fe s a sc g i n l .5 .h b o e fh vru co ru a a oh hrh t tn ma a i i n sl g n h G opA。n edf rneo teetoh ti i i icne P< . 5 . dtert o tedu i da a i ru a a ru adt ieec fhs a s tt a s nf ac ( 0 0 )An a fh rgwt rw G opBw sa i h f w s as c g i l h e h l n g n hge hnta i ru adted e neoteeto a tiia s ic c ( ihr a tnG opA, i r c fh s ss tt l i fa eP<00 )Cocuin T e t i sr tet a i t h n h f e w h asc g in n .5 . n s s h ir e m n cn l o n u a v ta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看看是怎么回事!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 ,看看是怎么回事!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其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且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发多器官损害的世界性疾病之一。
目前,乙肝已经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乙肝作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具有根治率低、易复发且合并症严重等特点。
乙肝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乙肝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现阶段,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疗法为主。
这是国内外肝病学者达成的共识。
目前,欧盟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7种,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
其中,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干扰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干扰素自1976年在临床中首次用于治疗乙肝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其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干扰素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相比于核苷类药物而言,干扰素在治疗应答持续方面更为持久。
聚乙二醇干扰素属于2005年上市的重组干扰素,其相比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而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L-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以及无环磷酸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3类5种。
而这些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基因复制,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
拉米夫定是于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药物,经治疗5年后,其HBeAg转换率可达35%。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为有效治疗由于乙肝病毒引发的变异,可将拉米夫定与中药灵芝联合,从而阻止乙肝病毒复制。
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停药会导致肝失代偿。
因此,该药物已不作为一线药物。
替比夫定是于2006年上市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
恩替卡韦是于2005年上市的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药物,其还具有较低的耐药率。
据相关数据显示,用药3年后,其耐药率仅为1%。
肝脏肿瘤的治疗方法

肝脏肿瘤的治疗方法肝脏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适用于早期发现的肿瘤。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肝叶切除、肝段切除、术中射频消融以及肝移植等。
手术切除肿瘤的目的是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但手术对于有转移的肿瘤效果较差。
2. 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切除后有转移的肝脏肿瘤,化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辅助治疗方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西他赛、卡培他滨等,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肝动脉灌注等方式进行。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干预特定的分子靶点,针对肿瘤细胞的异常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制的作用。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癌细胞表面蛋白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阿帕替尼、雷尼替尼等。
4. 射频消融(RFA):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和局部进展的肝脏肿瘤。
它通过将射频电流传导到肿瘤组织内,产生高温,使癌细胞凝固坏死。
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能够达到与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5. 核素治疗:核素治疗是一种通过注射带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对于肝脏肿瘤来说,放射性核素常与脂质颗粒结合,注入到肝动脉中,通过肿瘤组织特有的血管供应来达到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6.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是将化疗药物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阻断肿瘤动脉的血流,使肿瘤缺血坏死。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口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可使药物直接集中到肿瘤局部。
TACE常用于治疗进展期肝癌。
7.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方式来治疗肝脏肿瘤。
目前,抗PD-1抗体、CTLA-4抗体等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炎症和损害。
乙肝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条件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乙肝治疗方案。
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治疗方案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从而减少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数量。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降低病毒载量,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2. 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失调状态,容易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免疫抑制。
因此,免疫调节治疗在乙肝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使用干扰素、核苷酸酸类药物等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和抑制病毒复制。
3. 肝脏保护治疗:乙肝患者的肝脏往往处于受损状态,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肝脏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肝功能保护药物来改善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和摄入过多的脂肪,以保护肝脏健康。
4. 肝移植治疗:对于乙肝患者中病情较为严重,肝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成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肝移植手术可以用健康的肝脏替代受损的肝脏,以恢复正常的肝脏功能。
然而,由于供体资源的有限性,肝移植手术只适用于特定的患者。
总之,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肝脏保护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
根据个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患者还需要积极预防乙肝的传播,避免与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套等措施来降低传播风险。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2-27
目 录
• 引言 • 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 • 中国专家共识核心内容 • 针对不同人群抗病毒治疗建议 • 实践经验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建议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01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related HCC)的严重性: 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 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04
针对不同人群抗病毒治疗建议
初治患者治疗建议及注意事项
初治患者首选强效低耐药的药物
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变化。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排除禁忌症,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治患者调整方案考虑因素
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患者需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调整方案前需充分了解患者既往治疗史和耐药情况,避免盲目换药或加药,同时加强随 访和监测。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治疗策略
孕妇抗病毒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
01
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建议在孕晚期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母婴传播风险。
儿童抗病毒治疗需关注生长发育
02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估
随访管理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病毒载量、影像学检查等,以全 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效果评估
根据随访结果和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 从性。
乙肝患者怎样进行抗病毒治疗

龙源期刊网
乙肝患者怎样进行抗病毒治疗
作者:刘士敬
来源:《家庭医学》2007年第01期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四种。
这些药物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
1.肝功正常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2.治疗前应做肝穿:患者在进行抗病毒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检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3.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正常值2倍以上,应抗病毒治疗。
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疗,需要和病人密切协商,了解病人的经济、身体、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由于抗病毒治疗时间长,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巨大,治疗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
4.首选药物可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但是具体选用哪种又有讲究:有明确家族乙肝背景(垂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如肝功能失代偿阶段(晚期肝硬化)、高黄疸者不能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5.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和/或HBVDNA)(定量法)。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

PPT文档演模板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简介
• 3.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 阿德福韦(adefovir)为无环腺苷的单磷酸酯。其本身为核苷单磷酸,可绕过第一步
磷酸化,常是核苷类药物在细胞内转化的关键步骤,影响药物的效果。阿德福韦 在细胞内由细胞激酶逐步磷酸化为其活性代谢物阿德福韦二磷酸,后者为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正常底物dATP 竞争性抑制剂及DNA 链终止剂。阿德福韦具 有抗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HIV)及嗜肝DNA 病毒的广谱抗病毒活性。 阿德福韦 是第一个新型膦酸核苷类抗HBV 药物,阿德福韦是开环核苷酸(开环核苷单磷酸 酯)类药,由于带有负电荷的磷酸基,不利于穿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为遮 盖磷酸基的负电荷,增加药物的脂溶性,制成前药阿德福韦二新戊酸酯(adefovil dipivoxil)。该前药进入细胞后迅速被酯酶水解出阿德福韦。后者经二磷酸活化变 成活化形式,抑制病毒RNA 逆转录酶。阿德福韦长期治疗的结果有2个大型的安 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阿德福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安慰剂进行比较(病例 数为437和438)。在两项试验中,患者分别接受阿德福韦或安慰剂,每日一次,疗 程48周。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德福韦组的患者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均 显示出肝组织学、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 DNA 复制,应用1 、2 和3 年后的HBV DNA 转阴率(<1000 拷贝/mL)分别为28%、45%和56%,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分 别为12%、29%和43%,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 、1.6%和3.1%,治疗HBeAg 阴 性者1 、2 和3 年后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 、3.0%和5.9%~11%。临床试验中阿 德福韦组肝组织学改善率为53% 64%,安慰剂组为25% 35%(肝组织学改善的定 义为:Knodell炎症坏死分期降低两个分值,纤维化分级没有恶化)。本药对拉米 夫定耐药变异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有效。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 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但10mg/d 剂量对肾功能影响较 小,10mg/d,治疗48 ~96 周,约有2%~3%患者血清肌酐较基线值上升 >0.5mg/dL (44.2 μmol/L)。因此,应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和 血磷。
乙肝抗病毒 首选哪些药

龙源期刊网 乙肝抗病毒首选哪些药作者:刘士敬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10期目前我国及世界公认有效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
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其优点是口服用药方便,适用范围广,除用于慢性乙肝外,还可以用于重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病人,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用干扰素的。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以用于儿童乙肝患者,疗程相对较短,治疗一旦获得应答,维持时间较长,复发率较小。
从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伞性综合考虑,一般推荐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主要原因是这几种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好,可以长期使用,用药期间和用药之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次选普通干扰素α、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主要原因是普通干扰素α疗效不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而且普通干扰素α治疗亚裔人种乙肝患者疗效较差。
如果选用普通干扰素α治疗亚裔乙肝患者,有效应答率只有20%左右;而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有效应答率可以提高到50%左右。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病毒变异率。
服用拉米夫定第一年的病毒变异率为14%,第四年则为66%;替比夫定的病毒变异率小于拉米夫定,但仍然高于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有无差别呢?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疗程相对短一些,一般为6~12个月,适应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儿童、少年、青年;尤其是对于想要结婚生育者,比较容易接受。
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不适应于肝硬化患者,也不能用于出现黄疸的患者;而且价格偏贵,用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等不良反应。
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成年人乙肝患者,使用起来相对安全,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不适,抑制病毒速度较快,治疗一年后乙肝病毒DNA阴转可以达到60%以上,但出现乙肝病毒e抗原与e抗体血清学转换的概率只有2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86%
无耐药
96%
98%
编辑版ppt
12
乙肝治疗线路图概念 早期定期监测HBV DNA
开始治疗
疗效的早期预测指标: 快速HBV DNA降低
编辑版ppt
6
• 免疫调节剂 – 传统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 – 胸腺肽-1 – 治疗性疫苗 (研制中)
• 联合治疗 – 免疫调节剂联合核苷类似物 – 核苷类似物的联合治疗:目前不推荐 (LVD+LdT)
• 中医中药治疗?
编辑版ppt
7
消除或永久抑制病毒DNA复制 是治疗乙肝的首要目的
• 短期目标:
治疗流程
慢性乙型肝炎 代偿性肝病
HBeAg阳性
ALT 2ULN HBV DNA 1105
ALT < 2ULN
HBeAg阴性
ALT 2ULN HBV DNA 104
失代偿性肝病、 肝移植、免疫抑制 患者等
IFN或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阿德 福韦、替比伏定 等
观察,ALT升高
IFN、恩替卡韦、阿
替比夫定 3
25%
11
疗效的预测指征: 24周HBV DNA水平可预测2年临床结果
HBeAg阳性患者: 经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 PCR检测不到者 2年结果分析
2 年疗效
可能性
全部(ITT) 替比夫定
ALT ≥2xULN 替比夫定
HBeAg血清转换
46%
49%
ALT复常
82%
85%
HBV DNA检测不到(PCR方法)
HBeAg阴性慢乙肝
开始 治疗
HBV DNA 下降
ALT 复常
PCR 检测不到
Anti-
HBe 出现
HBsAg 转阴
HBsAg 转阴
治疗目标
a) 预防肝硬化 b) 预防肝衰竭 c) 预防肝癌 d) 提高生存率 e) 改善生活质
量
肝脏 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编辑版ppt
4
Slide presented byProf. N Naoumov, EASL 2006
Hepatology. 2006;44:108-116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21(suppl
2):A编12辑6. A版bsptpratct
174.
3. Hou JL et al. 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 2006. abstract 180.
或肝活检有中重
德福韦或拉米夫定
度炎症者则治编疗辑版ppt 、替比伏定等
恩替卡韦、拉米 夫定或阿德福韦 、替比伏定等
3
DNA病毒抑制是慢性乙性肝炎治疗的第一步,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患者停药的重要指征
HBeAg阳性慢乙肝
标志物
开始 HBV DNA
治疗
下降
ALT 复常
PCR 检测不到
HBeAg 转阴
阴性 HBeAg-
* 包含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
• HBeAg阳性和阴性
1. Zeng MD, Mao YM, Yao GB, et al. Hepatology. 2006;44:108-116.
2. 博路定说明书(中国的临床试验结果).
3. Hou J-L, et al. Presented at: Shanghai-Hong Kong Internatio编na辑l Li版verpCpot ngress; March 25-28, 2006. Poster 180
中国的1年临床研究显示: 替比夫定等抑制乙肝病毒效果
数据源于不同的研究,非直接对照 (不同的人群, 基线值, HBV DNA检测方法)
阿德福韦酯
1
2
拉米夫定
0
3*
恩替卡韦
替比夫定 2
HBV -1 DNA -2 下降 的值 -3 Log10 -4
-5
-4.5
-6
-7
-4.8 -5.5
-5.9
-5.5 -6.3 阳性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普通干扰素
• 长效干扰素:派罗新(pegasys, PEGIFN- α2a)
编辑版ppt
5
核苷类药物
拉米夫啶(Lamivudine,LAM) 阿地福韦(Adefovir dipivoxil,ADF) 恩地卡韦(Entecavir) 替比夫啶(LdT)
2. ENTECAVIR®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3. TELBIVUDINEe®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4. Lau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682-2695
编辑版ppt
9
5. Marcellin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1206-17.
10
中国的1年临床研究显示: 替比夫定等HBeAg血清转换率
数据源于不同的研究,非直接对照 (不同的人群, 基线值, HBV DNA检测方法)
阿德福韦酯 1
30
拉米夫定 2,3
恩替卡韦 2
25
HBeAg 20
血清转换, %
15
10
8%
18%
15%
5 0
1. 2.
Zeng MD et al. Yao GB et al. J
HBV DNA 下降
值
Log10
阿德福韦酯 1 拉米夫定 2 恩替卡韦 2 替比夫定 3 0
-1
-2
-3
-4 -3.6-3.7
-5
-4.5
-6
-5.4
-5
-5.2
-7
-6.9
-6.5
-8
PegIFN 4,5
-4.5-4.1 阳性 HBeAg+ 阴性 HBeAg-
1. HEPSER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伴有乙肝的肿瘤患者抗病毒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徐小元 教授
编辑版ppt
1
慢性乙肝的病理生理学进程(Cascade): HBV复制的意义
HBV复制
(通过血清HBV DNA测得
组织学损伤加重 坏死性炎症 纤维化 肝硬化
疾病进展 肝脏衰竭 肝癌 移植 死亡
Adapted from /ohrm编s辑/do版cpkpetts/ac/05/slides/9. Accessed May 25th 20025
– 持续抑制HBV DNA复制 – ALT复常/预防失代偿 –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尽量减少肝脏炎性坏死、纤维化
• 长期目标:
– 预防肝功能失代偿 – 预防进展到肝纤维化和肝细胞肝癌 – 延长生命
编辑版ppt
8
国际的1年临床研究显示: 替比夫定等抑制乙肝病毒的疗效
数据源于不同的研究,非直接对照 (不同的人群, 基线值, HBV DNA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