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论文【摘要】:中药被称为中国的国药,长久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了解很少,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

因此,为了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首先应了解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1.药物自身的毒性及用量不当《神农本草经》根据药物的有无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为延年益寿药,无毒;中品为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药量而定;下品为治病预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

某些药物若使用不当会中毒甚至死亡。

《中国中药杂志》曾报道过1例马钱子治疗椎间盘突出而致死亡的病例。

患者前后三次口服含制马钱子的中药粉末,其中制马钱子的含量分别为1g、1.5g、2g,前两次口服后未有任何不适症状,第三次口服后出现心慌、胸闷、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状,继而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马钱子主含生物碱,生品含士的宁[C21H22N2O2],约1.20%~2.20%,成人1次服士的宁5~10mg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亡,而且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

但在上例中,患者3次的用药量已超出了中毒量。

由此可见,在临床应用时对某些有毒的中药应严格控制剂量。

另外尽可能使用其炮制品,以马钱子为例,经油制(200℃~300℃)后,士的宁的含量即减低为0.58%,而经砂烫(200℃~300℃)后,即减为0.89%,制碳后则全部破坏。

经研究表明,砂烫和油炸的炮制品总生物碱含量与生品相比只下降了7.9%和8.4%,而毒性却下降了48.5%和52.2%。

因此,进行科学的炮制,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2.品种混用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而不同科属的同名中药在毒性上也有差异。

20世纪末,比利时一家开业十多年的重要减肥中心因在药方中使用了木通、防己,结果出现了急性肾衰竭的病例,在西欧引起了极大震动。

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

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

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中草药的“十八反”是指中医药理论中,草药在某些适应症下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1. 肤痛反应:包括皮疹、瘙痒等皮肤不适的症状。

2. Dry-温燥反应:使用燥热性质的草药可能导致口、喉、鼻腔等部位的干燥和不适。

3. Heat-温阳反应:燥热的草药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热感,如口渴、烦躁、心烦等。

4. Toxicity-毒性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具有毒性,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5. 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使用草药时,个体对某些成分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6. Indigestion-消化不良反应:草药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等。

7. Diarrhea-泄泻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腹泻或增加排便次数。

8. Abdominal Distention-腹胀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腹胀不适。

9. Dizziness-头晕反应:部分草药可能导致头晕失眩。

10. Tinnitus-耳鸣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耳鸣声或听力下降。

11. Thirst-口渴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口渴不止。

12. Constipation-便秘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排便困难。

13. Sleepiness-嗜睡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嗜睡或昏睡。

14. Urine Retention-尿潴留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尿潴留现象。

15. Palpitation-心悸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心悸或心动过速。

16. Shortness of breath-气短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气短。

17. Edema-水肿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全身或局部水肿。

18. Light-headedness-头晕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头晕或昏厥。

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_白宇明

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_白宇明

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11月第44卷第21期 Chin Pharm J ,2009 November ,Vol. 44 No. 21·1673·作者简介:白宇明,女,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学,中药文献研究 *通讯作者:郝近大,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材品种考证,鲜品中药研究与开发及本草学史等方面的研究 Tel :(010)64065790 E-mail :jinda@ ·药物与临床·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白宇明1,魏国义1,郝近大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011)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因素中图分类号:R994.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2494(2009)21-1673-03笔者通过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CHKD 期刊全文数据中1998~2008年国内所有文献,查阅中药致不良反应文献的原文,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不良反应类型和例数综合考虑,列出20种常用中药饮片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以引起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重视。

1 引起不良反应的20种常见中药饮片 1.1 斑蝥引起包括泌尿系统12例;眼损伤8例;急性中毒4例;皮肤症状、造血系统各3例;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各2例,共计34例不良反应。

1.2 半夏引起急性中毒20例。

1.3 苍耳引起包括皮肤症状40例;急性中毒7例;泌尿系统4例;肝损害、造血系统各1例,共计53例不良反应。

1.4 蟾酥引起包括皮肤症状4例;肝损害3例;过敏性休克2例;眼损伤、急性中毒各1例,共计11例不良反应。

1.5 大黄引起包括肝损害5例;泌尿系统4例;皮肤症状、过敏性休克各2例,共计13例不良反应。

1.6 丹参引起包括过敏性休克3例;皮肤症状、药物热各2例,共计7例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浅析

中药的不良反应浅析
热、抽搐 、血小板减少 、皮疹 等。
用 药不 当的方 式 ,中药汤 剂 比较繁琐 ,医师应 向患者说 明用药 , 让患者 清楚使用的方法 ,以免发生意 外。 由于治疗 关节疼痛 的药物包 括川 乌、南星 、生境 、蚯蚓 ,大 量饮酒后服 药的患者 ,约9 0 m i n 后肢 体可 出现强直和 阵发性 抽搐 ,牙 关紧闭 ,口唇 发绀 ,可导 致死亡 。中 国传统 药物经过很 长一段时 间的沸腾一般毒性 可降低 ,如 乌头 ,应久 煎。但也有例外 ,如 山豆根煎 煮时间越 长 ,毒性越 强。很多 中国传 统 药物服用 的时间太长 ,容 易产 生依赖性和 蓄积 中毒 。如大黄为君药 排 毒养颜胶囊 的长期使用可 引起 继发性便秘 。服用朱 砂安神丸可 以降低 血压 ,安神 ,但服用 时间过长 ,可 引起慢性汞 中毒,损害肝脏 和肾脏 功能 。 4 中药注 射剂 不 良反应 的预 防 中药 注射 药物 不 良反应 的引 起的 原 因是多 方面 的 ,较为 复 杂 。 大 多数现 有 的传统 中药 注射 液产 品的提 取物 为混 合物 ,它 决定 注射
随着人 民健康水平 的提高和 医疗 技术水平 的发展 ,中药及其 制剂 需 求量 日 益增 长。但 中药不 良反应报告也 逐渐 增加 ,其 中不乏造成严
射剂 中成分相对复杂 ,是造成 中药 注射剂不 良反应的原 因之一 。
3 . 2个体差异
重后果的 。对 于有着悠久 历史的 中药来说 ,我们在开 发各 种制剂和提 高疗效 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 其不 良反应 的研究与控制 。现将本院2 0 0 7
年1 月至2 0 1 0 年1 2 月的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
患者年龄 、性别 、体质 、生理病理状 况、家族遗 传史 、过敏 史及 所处 的环境 ,会使个 体对药物 的耐 受程度产生差异 ,都是影 响药物不

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看法

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看法

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看法中成药,那在咱中国人的生活里就像老朋友似的。

家里有点小毛病,头疼脑热的,常常就会想到中成药。

可这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啊,就像这朋友偶尔也会有点小脾气,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说个事儿。

我有个邻居,身体有点虚,听人说什么补药好就去吃。

那是一种中成药,说是能补气血的。

刚开始吃的时候,觉得精神好像是好了点。

可没成想啊,过了一阵子,嘴巴里长溃疡,大便也干结得难受。

他就纳闷了,这药不是补身子的吗,怎么还整出这些毛病来呢?这就好比你请了个修理工来修房子,本以为能把房子修得更好,结果他把你屋里的一些小物件给搞坏了。

这中成药有时候也会这样,本来是想治病的,结果却带出了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其实啊,很多人觉得中成药是天然的,就没什么不良反应。

这想法就像觉得山里采的蘑菇都能吃一样天真。

你看那些草药,虽然是天然的,可组合在一起变成中成药,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组成了一个团队,互相作用起来可就复杂了。

有的中成药里有大黄,这大黄要是吃多了,就像洪水冲堤似的,能让你拉肚子拉个不停。

可有的人吃了含麻黄的中成药呢,就像喝了过量的咖啡,心跳加速,晚上都睡不好觉。

这就告诉咱,中成药可不是随便吃的,得小心它的不良反应。

再讲讲那些外用的中成药。

有一回我朋友脚扭伤了,拿了个活血化瘀的药膏贴。

刚贴上的时候感觉凉凉的,还挺舒服。

可没几个小时,皮肤就发红、发痒,像有小蚂蚁在上面爬一样难受。

这就像你给皮肤请了个客人,本以为它能带来好处,结果这个客人却在你家里捣乱。

外用的中成药虽然不进到肚子里,但是也可能对皮肤这个“小家”产生不良反应啊。

有人可能就会问,那为啥中成药会有不良反应呢?这就好比是一锅大杂烩,里面各种食材相互影响。

中成药里的成分复杂着呢,有时候一种成分对这个症状有用,但是对身体的其他部分可能就不太友好。

而且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不同的土壤,同样的种子种下去,长出来的东西还不一样呢。

同样一种中成药,不同的人吃下去,不良反应可能就千差万别。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摘要:中药在我国疾病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我中华名族传承的瑰宝,随着临床中药应用频次的增加,多数人对中药应用效果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中药具有天然性其药性相对平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不合理应用情况频发。

本文主要针对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炮制中药临床应用中应借助中医理论要求进行合理用药,通过分析既往用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针对性提出相关措施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意义重大[1]。

本文现对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1.1 中药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多数中药在短期应用时没有或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及用药剂量的加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逐步加重。

如:甘草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但长期用药可导致无力、血压偏高、水肿等不良反应。

另如:关木通用药剂量一旦超过常用剂量则增加患者急性肾炎发生危险性。

1.2 中药自身毒性及个体差异与不良反应多数中药自身带有一定毒性,如动物类中药蜈蚣、全蝎、斑蝥等;矿物类砒霜、轻粉、信石;植物类马兜铃、关木通、天南星、马钱子、巴豆、半夏等;比如可能引起过敏症状的中药泽泻、大黄、延胡索、三七、何首乌、葶苈子、菊花、泽泻、番泻叶等[2];虽然上述中药存在一定毒性或可致过敏,但并非每个人应用均可产生相应反应与用药者自身差异存在关联。

因此在临床需借助上述药物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监测,特别是孕妇、儿童及老年群体。

不同中药饮种植栽培方式、气候、地理环境、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对其有效成分造成影响,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相应产生不良反应。

1.3 中药炮制与不良反应中药应用之前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为降低或消除药物自身毒性,经过炮制不仅可消除毒性还有增加治疗效果的作用。

如附子、半夏等中药未经炮制用药出现毒性反应的几率较高。

如首乌未经炮制用药容易导致腹泻,半夏未炮制用药则易产生喑哑、舌麻等症状。

因此按照正确方式进行中药炮制十分重要。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引言:中药是中医学的主要疗法之一,由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等天然物质制成。

然而,与西药相比,中药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案例,以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案例一:陈皮引发过敏性休克陈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然而,有报道称陈皮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甚至导致休克。

一位32岁女性在服用陈皮后出现过敏症状,包括皮肤发红、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

经紧急处理,她最终恢复了意识,但这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中药过敏性反应的关注。

案例二:米饭煎剂引发肝损伤米饭煎剂是一种由大米制成的中药煎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等症状。

然而,一些报道称使用米饭煎剂可能导致肝损伤。

一个案例中,一名年轻女性在连续服用米饭煎剂后出现黄疸、恶心和乏力等症状。

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虽然这个案例是个别的,但它提醒了人们使用中药时需要谨慎,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案例三:川芎引发中风川芎是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治疗中风的中药。

然而,有报道称在使用川芎后出现中风的案例。

一位50岁男性在长期使用川芎后突然出现左侧身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中风症状。

经过诊断,他被确认为患有中风。

尽管川芎在中医学上具有一定的功效,但这个案例提醒人们应该密切关注用药安全,尤其是对于长期使用中药的患者。

案例四:鹿茸引发心脏问题鹿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补品,常用于治疗疲劳、阳痿等症状。

然而,存在报道称鹿茸可能引起心脏问题。

一个案例中,一位60岁男性在长期服用鹿茸后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

经过检查,他被诊断为存在心律失常。

这个案例表明中药的使用需要慎重,尤其是对于存在心脏问题的患者。

结论:中药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中药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肝损伤、中风和心脏问题等。

因此,对中药的使用需要慎重,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中药的患者和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

此外,对于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湖北省中医院 冯汉鸽前言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在临床试验中,由于超剂量、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害被认为是不良反应,现在亦归为不良反应范畴。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壹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贰中药不良反应的典型案例叁中西药联合应用肆目录第一部分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中药ADR的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1 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 致癌作用234中药ADR的分类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 特异质反应依赖性6785副作用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伴随中药的防治作用而发生的一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1柏子仁用于养心安神时,其润肠通便的作用就成为副作用。

当归用于活血养血时,其润肠功能导致轻泻或使慢性腹泻加重亦为副作用 。

2毒性作用由于使用中药引起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的损害称为毒性反应。

由于接近或超过极量用药而发生的即刻毒性反应称急性中毒反应。

由于长时间用药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称慢性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中药本身的毒力、用量、用药时间、体质等因素有关。

3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某些中药也会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其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常见的为皮肤荨麻疹、红斑、紫癜等,严重时也会发生疱性剥脱性皮炎危及生命,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4致癌作用指某些中药能诱发癌症。

多数人认为中药是比较安全的,但近年研究发现,少数中药也有致癌作用。

实验发现槟榔是具有消积导滞、驱虫行水作用的常用中药,我国云南和台湾地区,以及亚洲南部一些国家的民族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而槟榔中的水解槟榔碱有致癌作用;据印度等国家调查表明,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群,常会诱发口腔、食道、胃部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标签:中药;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多,中药在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由于药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成为药学领域的一项专门研究课题。

但就我国特有的中药而言,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之西药少见。

由于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物,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有些炮制方法不当,直接影响它的所含成分,并涉及药用疗效;另外中药历史悠久,民间应用比较广泛;再者现代制药技术进一步规范将其中药的主要成分用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更为重视。

常言道“药者,毒也”,就是指药有三分毒的道理,所以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其对人体产生的一定毒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过去以西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甚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相对少些。

尤其是临床工作中,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1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1.1超量使用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小,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有的患者则自行加量服药。

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个体差异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1]。

1.3药物自身因素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毒性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

使用的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人为因素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

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了解其功效,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加工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5剂型因素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

如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2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
2.1加强管理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管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

2.2保证药品质量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地进行科学管理。

药品的来源、炮制加工、调配、制剂应有具体的操作规程,同时要有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安全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2]。

2.3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熟悉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患者应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增加剂量,延长疗程。

2.4加强监测工作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存在,及时反馈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减少漏报率。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积极上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讨论随着中药现代化以及与国际接轨,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药物的禁忌、适用范围以及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对于剂型改革、化学成分提取、新品种的研发等,其安全性尤其应该得到重视。

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地、客观地判定中药的不良反应,要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钟鸣.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121.
[2]程林江.重视并注意中药的副作用.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