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总结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总结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总结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专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折叠图形的性质,会利用其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能力训练目标:

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利用折叠图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方法

讲、练、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讲、练、测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线突破。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巧设情景,设疑引入

观察与发现:小明将纸片ABC

(AB>AC)沿过A的直线折叠,使

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

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

开纸片后得到AEF(如图1)。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引出课题。

2、运用性质,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归类探究。

归类一:折叠后求角的度数

典例解析: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D点与B

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如果∠ABE=20°,

则∠EFC'=()

A. 125°

B. 80°

C. 75°

D. 无法确定

评析:本题只要抓住折叠的本质特征,折叠前后的

两个图形全等,找出翻折前后的一些不变量,其次要注意利用矩形的性质,如矩形的每个角都是90°、对边互相平行等。

体验感悟:随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感悟和体会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0°,那么,∠BAF为多少度时,才能使AB'∥BD?

(∠BAF=55°)

利用折叠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当条件中有某些

角的度数时,综合题中的其他条件,找已知角和未

知角的关系,从而求的未知角的度数。若条件中没

有任何一个角的度数已知时,该怎样思考?

2、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沿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A落在BC边上的A1处,则∠E A1B=

(本题和上题的区别在于条件中没有任何一个角

的度数是已知的,要把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角的度数,

然后求得未知角的度数。在难度上有所加深,其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利用折叠的性质,除了可以求角的度数之外,还

可以求线段的长度引出。

归类二:求线段的长度

例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BC=10,经折叠,A点落在BC边的F点处,折痕DE与AB的交点是E,求EF

的长。

解:

连接DF,设AE=X

根据题意,AE=EF=X,DF=AD=BC

=10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CF=6

所以BF=10-6=4

因为BE=8-X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

(8-X)2+42=X2

所以

64-16X+16=0

解得

X=5

所以EF的长是5

(这道题基础性强,且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应的练习题的设置,在上题的基础上综合性又有所提升,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综合运用做好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本题把折叠问题转化成轴对称问题,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对称点即可得到相等的线段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线段

体验感悟:

1、将矩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D点与BC边的中点D′重合,若BC = 8,CD = 9,则EF = .

2、已知矩形纸片ABCD,AB=2,AD=1,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与边CD上的点E重合。

(1)如果折痕FG分别与AD、AB交与点F、G(如图1),求DE的长;

(2)如果折痕FG分别与CD、AB交与点F、G(如图2),△AED的外接圆与直线BC相切,求折痕FG的长。

(图①中FG 是折痕,点A 与点E 重合,根据折叠的对称性,已知线段AF 的长,可得到线段EF 的长,从而将求线段的长转化到求Rt △DEF 的一条直角边DE. 图②中,连结对应点A 、E ,则折痕FG 垂直平分AE ,取AD 的中点M ,连结MO ,则MO=DE ,且MO ∥CD ,又AE 为Rt △AED 的外接圆的直径,则O 为圆心,延长MO 交BC 于N ,则ON ⊥BC ,MN=AB,又Rt △AED 的外接圆与直线BC 相切,所以ON 是Rt △AED 的外接圆的半径,即ON=AE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DE= ,OE= . 通过Rt △FEO ∽Rt △AED ,求得FO= ,从而求出EF 的长。)

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对称点既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也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 本题把折叠问题转化为轴对称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求出未知线段,最后把所求的线段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去处理。

归类三:综合运用

1、将边长OA=8,OC=10的矩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O 为原点,顶点C 、A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在OA 、O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F ,连接EF ,将△EOF 沿EF 折叠,使点

O 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

图① 图② 图③ (1)如图①,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OE 的长度为 ;

(2)如图②,当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过点D 作DG ∥y 轴交EF 于点T ,交

OC 于点G 。

求证:EO=DT ;

(3)在(2)的条件下,设()T x y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③,将矩形OABC 变为平行四边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OC=10,OC 边上的高等于8,点F 与点C 不重合,过点D 作DG ∥y 轴交EF 于点T ,交OC 于点G ,求出这时的 坐标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5

()T x y ,

(2)证明:∵△EDF 是由△EFO 折叠得到的,∴∠1=∠2. 又∵DG ∥y 轴,∠1=∠3. ∴∠2=∠3.∴DE =DT . ∵DE =EO ,∴EO =DT . (3)416

12

+-

=x y . (4)解:连接OT , 由折叠性质可得OT =DT . ∵DG =8,TG =y ,∴OT =DT =8-y . ∵DG ∥y 轴,∴DG ⊥x 轴.

在Rt △OTG 中,∵222TG OG OT +=,∴222)8(y x y +=-. ∴416

12

+-

=x y .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部分一定全等,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两个全等形的对称轴,对称线段所在的夹角相等,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以上结论,借助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相似形锐角三角函数解折叠题,可以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解题步骤更加简洁。

体验感悟: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C 与A 重合,点D 落在D′处,折痕为EF ,

(1)求证:∠BAE=∠D′AF (2)求证:△ABE≌△AD′F

(3)连接CF ,判断四边形AECF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通过写出分析过程,整理解题思路,根据分析过程,写出证明过程。整个解题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读信息、定方法、找条件、理思路、写解题过程五步。使学生有章可循,从而避免学生手足无措,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

五、课堂小结

解决折叠问题,要认真审题,弄清那些是翻折部分,哪些是翻折后重叠部分,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充分挖掘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将其中的基本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迅速求解。

六、板书设计

课后检测: 一、 折叠后求角度

1、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对折,使C 、D 点分别落在C1、D1的位置上, EC1交AD 于G ,已知∠EFG=58°,那么∠BEG= __ 。

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B 点、C 点落在B′M 或B′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

A 85°

B 90°

C 95°

D 100° 3、如图Rt △ABC 中,∠B=90°,AB=3cm ,AC=5cm , 将△ABC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得折痕D

E ,则△ABE 的周长为__ 。

二、 折叠后求点的坐标

4、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边长OC 为6的矩

形纸片ABCO ,将纸翻折后,使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记为B′,折痕为CE ,已知tan ∠OB′C=34。

(1)求出B′点的坐标;

(2)求折痕C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3)作B′G ∥AB 交CE 于G ,已知抛物线y= 通过G 点,以O 为圆心OG 的长为半径的圆与抛物线是否还有除G 点以外的交点?若有,请找出这个交点坐标。

(一)折叠的性质:

折叠图形中折叠部分在折叠前后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线段相等 (二)运用: 1、求角的度数; 2、求线段的长度 3、综合运用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D ' C ' B ' D A B C M E F B E ' D ' A C D E F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为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近几年来中考中常出现折叠问题。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实际是轴对称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搞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变,折叠后有哪些条件可利用。所以一定要注意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有时可能还会出现平分线段、平分角等条件。这一类问题,把握住了关键点,并不难解决。 例1 (成都市中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 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 M 或'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 A 、85° B 、90° C 、95° D 、100°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了有关折叠的知识。 由题意可知:∠BME=∠'EMC ,∠CMF=∠'FMC , ''180BMC CMC ∠+∠=°,又'C M 与'B M 重合, 则∠EMF=∠'EMC +∠'FMC =''11 ()18022 BMC CMC ∠+∠=?°= 90°,故选B 。 例2 (武汉市实验区中考题)将五边形ABCDE 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折痕为AF, 点E 、D 分别落在'E 、 'D 。已知∠AFC=76°,则'CFD ∠等于( ) A 、31° B 、28° C 、24° D 、22° 分析与解答:本题同样是考查了折叠的知识。根据题意得:'AFD AFD ∠=∠=180°-76°=104°,则'CFD ∠=104°-76°=28°,故选B 。 例3(河南省实验区中考题)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连结OB ,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的位置,若OB=5,1 tan 2 BOC ∠=,则点' A 的坐标为 。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了结合坐标系求解矩形折叠问题的能力。 x A ' B O y C A G E F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 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练习---概率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练习---概率 1.(3分)小军旅行箱的密码是一个六位数,由于他忘记了密码的末位数字, 则小军能一次打开该旅行箱的概率是() A. B. C. D. 2.(3分)李湘同学想给数学老师送张生日贺卡,但她只知道老师的生日在6月,那么她一次猜中老师生日的概率是() A. B. C. D. 3.(8分)甲、乙两人用手指玩游戏,规则如下:i)每次游戏时,两人同时随机地各伸出一根手指;ii)两人伸出的手指中,大拇指只胜食指、食指只胜中指、中指只胜无名指、无名指只胜小拇指、小拇指只胜大拇指,否则不分胜负.依据上述规则,当甲、乙两人同时随机地各伸出一根手指时.

(1)求甲伸出小拇指取胜的概率; (2)求乙取胜的概率. 4.(7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期间,小邱家包了三种不同馅的粽子,分别是:红枣粽子(记为A),豆沙粽子(记为B),肉粽子(记为C).这些粽子除了馅不同,其余均相同.粽 子煮好后,小邱的妈妈给一个白盘中放入了两个红枣粽子,一个豆沙粽子和一个肉粽子;给一个花盘中放 入了两个肉粽子,一个红枣粽子和一个豆沙棕子. 根据以上情况,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小邱从白盘中随机取一个粽子,恰好取到红枣粽子的概率是多少? (2)若小邱先从白盘里的四个粽子中随机取一个粽子,再从花盘里的四个粽子中随机取一个粽子,请用 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邱取到的两个粽子中一个是红枣粽子、一个是豆沙粽子的概率. 5.(7分)某超市为了答谢顾客,凡在本超市购物的顾客,均可凭购物小票参与抽奖活动.奖品是三种瓶装 饮料,它们分别是:绿茶(500 mL)、红茶(500 mL)和可乐(600 mL).抽奖规则如下:①如图,是一个材质均匀可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被等分成五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上分别写有“可”、“绿”、“乐”、“茶”、“红”字样;②参与一次抽奖活动的顾客可进行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当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可获得指 针所指区域的字样,我们称这次转动为一次“有效随机转动”);③假设顾客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 指向两区域的边界,顾客可以再转动转盘,直到转动为一次“有效随机转动”;④当顾客完成一次抽奖活动后,记下两次指针所指区域的两个字,只要这两个字和奖品名称的两个字相同(与字的顺序无关),便可 获得相应奖品一瓶;不相同时,不能获得任何奖品. 根据以上规则,回答下列问题: (1)求一次“有效随机转动”可获得“乐”字的概率; (2)有一名顾客凭本超市的购物小票,参与了一次抽奖活动.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等方法,求该顾客经 过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后,获得一瓶可乐的概率. 6.(8分)甲、乙两人利用五个小球做“找象限”游戏,这五个小球的球面上分别标有数字-2 、-1 、1 、2 、3 ,这些小球除球面上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他们俩约定:把这五个小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甲先从口袋中任摸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作为一点的横坐标,再将这个小球放回这个袋中摇匀,接着乙从口袋 中任摸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作为这个点的纵坐标,这样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若此点在第一、三象限,则甲胜,否则乙胜.这样的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初中数学折叠问题

第1题图 第2题图 G 第3 题图第4题图 第5题图第6 题图 折叠问题文稿(不含压轴题) 1.如图,长方形ABCD 沿AE 折叠,使D 落在边BC 上的F 点处,如果∠BAF=60°,则∠DAE=___. 2.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 ,再折叠,使AD 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DG ,若AB = 2,BC = 1,求AG 的长. 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 ,CM 是斜边AB 的中线,将△ACM 沿直线CM 折叠,点A 落在D 处,如果CD 恰好与AB 垂直,那么∠A 等于_ ____. 4.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折痕交CD 于点E ,已知AB=8cm, BC=10cm , 求EC 的长. 5.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90°,将BC 边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经过点C ,若AD=2,AB=4,求∠BCE 的正切值. 6.如图,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将点A 沿过DE 的直线拆叠. (1)说明点A 的对应点A '一定落在BC 上; (2)当A '在BC 中点处时,求证:AB=AC .

第7题图 7. 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长AD=9cm ,宽AB=3cm ,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和折痕EF 的长分别是多少? 8. 如图是面积为1的正方形ABCD ,M 、N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中点,将点C 折至MN 上,落在点P 位置,折痕为BQ ,连结PQ . (1)求MP 的长; (2)求证:以PQ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 1 3 . 9. 把矩形ABCD 对折,设折痕为MN ,再把B 点叠在折痕上,得到Rt △ABE ,延长EB 交AD 于点F ,若矩形的宽CD=4. (1 )求证:△AEF 是等边三角形; (2)求△ AEF 的面积. 第8题图 第9题图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电子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一、矩形中的折叠 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BD为折痕, 折叠后BG和BH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 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折叠,顶点A落在点A′处, 再过点A′折叠使折痕DE∥BC,若AB=4,AC=3,则△ADE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求AG的长. 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 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4.把矩形纸片ABCD沿BE折叠,使得BA边与BC重合,然后再沿着BF折叠,使得折痕BE也与BC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等于() 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 5.如图,沿矩形ABCD的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的位置,已知BC=8cm,AB=6cm,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 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 2 1 F E D C B A G A' C A B D

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三角形. 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 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 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 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如图①);延CG折叠,使点B落在EF上的点B′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如图③);沿GH折叠,使点C落在DH上的点C′处,(如图④);沿GC′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GH(如图⑥). (1)求图②中∠BCB′的大小; (2)图⑥中的△GCC′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将其沿EF折叠,则图中 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 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沿着折痕EF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的中点G处,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 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不与A、D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C’与DN交于P. (1)连接BB’,那么BB’与MN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2)设BM=y,AB’=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猜想当B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 MNC’B’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 5 4 1 32 G D‘ F C‘ D B C A E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2x y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 +bx +c (a ≠0)过A (-2,-6),C (1,-3) 图① 图②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 -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 1E F E F AB DC ''+= 得:E ′F =2 方法一:又∵E ′F ∥AB E F DF AB DB '?= ,∴1 3DF DB = S △AE ′C = S △ADC - S △E ′DC =1112 2223 DC DB DC DF DC DB ?-?=? =1 3 DC DB ?=DB=3+k S=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DC ,∴S △BCA =S △BDA ∴S △AE ′C = S △BDE ′()11 32322 BD E F k k '= ?=+?=+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S △DE ′C ∶S △AE ′C =DE ′∶AE ′=DC ∶AB =1∶2 同理:S △DE ′C ∶S △DE ′B =1∶2,又∵S △DE ′C ∶S △ABE ′=DC 2∶AB 2 =1∶4 ∴()221 3992 AE C ABCD S S AB CD BD k '?= =?+?=+梯形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已知: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 (1,0)为圆心、直径AC 为22的圆与y 轴交于A 、D 两点. (1)求点A 的坐标; (2)设过点A 的直线y =x +b 与x 轴交于点B.探究:直线AB 是否⊙M 的切线?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3)连接BC ,记△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S 1、⊙M 面积为S 2,若 4 21h S S =,抛物线 y =ax 2 +bx +c 经过B 、M 两点,且它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h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解:由已知AM =2,OM =1, 在Rt△AOM 中,AO = 122=-OM AM , ∴点A 的坐标为A (0,1) (2)证:∵直线y =x +b 过点A (0,1)∴1=0+b 即b =1 ∴y=x +1 令y =0则x =-1 ∴B(—1,0),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 概率初步 专题练习题和答案

概率初步 1.下列语句所描述的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其内角和为180° B.经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 C.任意画一个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D.过平面内任意三点画一个圆 2.下列事件为确定事件的是() A.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除颜色以外完全相同的3个红球和1个白球,均匀混合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B.长度分别是4,6,9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C.本钢篮球队运动员韩德军投篮一次命中 D.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 1 3.已知抛一枚均匀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A.连续抛一枚均匀硬币2次必有1次正面朝上 B.连续抛一枚均匀硬币10次都可能正面朝上 C.大量反复抛一枚均匀硬币,平均每100次有50次正面朝上 D.通过抛一枚均匀硬币确定谁先发球的比赛规则是公平的 4.为了估计鱼塘中鱼的数量,可以先从鱼塘中随机打捞5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上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这些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从鱼塘中随机打捞50条鱼,发现只有2条鱼是前面做了记号的,那么可以估计这个鱼塘鱼的数量约为() A.2250条B.1750条C.1250条D.5000条

5. 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有 1 到 6 的点数,则下列事件 为随机事件的是( ) 6. 一袋中装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 5 个小球,每个小球上各标有一个数字,分 别是 2,3,4,5,6.现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则摸出的小球上的数恰好是 方程 x 2-5x -6=0 的解的概率是( ) A. 1 5 B. 1 3 C. 1 1 D. 2 4 7. 如图,小明随意向水平放置的大正方形内部区域抛一个小球,则小球停在小 正方形内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 A. 3 1 1 1 B. C. D. 4 3 2 4 8. 小亮、小莹、大刚三位同学随机地站成一排合影留念,小亮恰好站在中间的 概率是( ) A. 1 1 2 1 B. C. D. 2 3 3 6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

2016年中考专题:折叠问题 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图形折叠问题中题型的变化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 2.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位置关于折痕成轴对称; 3.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4.解决折叠问题时,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5.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性质,将其中的基本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迅速求解,这是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折叠问题数学思想: (1)思考问题的逆向(反方向), (2)从一般问题的特例人手,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 (3)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解决过的基本问题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4)归纳与分类的思想(把折纸中发现的诸多关系归纳出来,并进行分类); (5)从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思想.用“操作”、“观察”、“猜想”、“分析”的手段去感悟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学习几何的方法。 折叠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 题型1:动手问题 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包括裁剪、折叠、拼图,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 题型2:证明问题 动手操作的证明问题,既体现此类题型的动手能力,又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全等、相似等证明.题型3:探索性问题 此类题目常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它与初中代数、几何均有联系.此类题目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典型例题 一.折叠后求度数 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0B.750C.900D.950 练习 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A.50°B.55°C.60°D.65°

2017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24.(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01A -, 、()43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tan ABO ∠的值; (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直线MN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于点N ,如果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坐标. 24.解:(1)将A (0,-1)、B (4,-3)分别代入2 y x bx c =++ 得1, 1643c b c =-?? ++=-? , ………………………………………………………………(1分) 解,得9 ,12 b c =-=-…………………………………………………………………(1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9 12 y x x =- -……………………………………………(1分) (2)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过点A 作AH ⊥OB ,垂足为点H ………(1分) 在Rt AOH ?中,OA =1,4 sin sin ,5 AOH OBC ∠=∠=……………………………(1分) ∴4sin 5AH OA AOH =∠= g ,∴322,55 OH BH OB OH ==-=, ………………(1分) 在Rt ABH ?中,4222 tan 5511 AH ABO BH ∠==÷=………………………………(1分)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 12y x =- -, ……………………………………………(1分) 设点M 的坐标为29(,1)2m m m --,点N 坐标为1 (,1)2 m m -- 那么MN =2 291 (1)(1)422 m m m m m - ----=-; …………………………(1分) ∵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MN =BC =3 解方程2 4m m -=3 得2m =± ……………………………………………(1分) 解方程2 43m m -+=得1m =或3m =; ………………………………………(1分)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6矩形折叠问题(最新整理)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6——矩形折叠问 来源:家学网【相信自己,掌握未来,家学网值得信赖!】2012年05月18日

思路分析:找到由折叠产生的所有等量关系,其中也需要用到方程思想(设未知数,并表示出 其他线段长度) 例2.在长方形ABCD 中,AB=4,BC=8,将图形沿着AC 对折,如 图所示:(1)请说明△ABF △CFF(2)求 思路分析: 在多问设置的证明题中,前几问往往是为后面的问题服务的;所以得到全等之后,也就是得 到了多组等量关系,此时我们再来设未知数,自然可以表示出其他线段了. 例3. 在长方形 ABCD 中,AB=3,BC=5,将图形沿着 EF 对折,使得 B 点与 D 点重合。 (1)说明 DE=DF

(2)求 (3)求EF 的长度 思路分析:(1)要说明 DE=DF,有两种思路: ①可说明全等; ② 可说明△DEF 是等腰三角形,DE、DF 是两腰 所以这个题目既要有能力说明全等也要有能力说明等腰 例4 如图①,将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纸片 ABCD 沿EF 折叠(点 E、F 分别在边 AB、CD 上), 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 M 处,点 C 落在点 N 处,MN 与CD 交于点 P,连接 EP. (1)如图②,若M 为AD 边的中点,①,△AEM的周长= cm;②求证:EP=AE+DP; (2)随着落点 M 在AD 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M 不与A、D 重合),△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 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1)①设 AE=x,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EM=BE=12-x,在Rt△AEM 中,运用勾股定理求AE;②过点 F 作FG⊥AB,垂足为 G,连接 BM,根据折叠的性质得点 B 和点M 关于EF 对称, 即BM⊥EF,又AB=FG,∠A=∠EGF=90°,可证△ABM≌△GFE,把求 EF 的问题转化为求 BM;(2)设AE=x,AM=y,则 BE=EM=12-x,MD=12-y,在Rt△AEM中,由勾股定理得出 x、y 的关 系式,可证Rt△AEM∽Rt△DM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求△DMP的周长. 三.能力训练 1.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 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专题:漫谈折叠问题(二) 、折叠问题小技巧 A 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全等图形的构造; B 通常要设求知数; C 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折叠问题常见考察点 (一)求角的度数 1. 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 △KBC 纸片,点D E 分 别是边AB AC 上,将△KBC 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ZA=75°则△+£=【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 AC, △BAO 50° △BAC 的平分线与 AB 的中垂线交于点 D. 75 ABCC 中,虫=70°,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 D C 分别落在点F 、E C. 105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折痕为MN 则△KMF 等于【 D . 20° 3.如图,在等腰 △XBC 中,

C沿EF折叠后与点Q重合,则?EF的度数是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

4.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BE对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A处,连接A'C,则 5.如图,在△KBC中,D,、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ZB=5O°o现将△KDE沿DE折叠,点A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 i,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的性质。 (二)求线段长度 1. 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勺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 CD上,将AB AD分别和AE、 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贝U EF的长为【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2. 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DE折叠,点A 恰好落在边BC的点F处?若AE= 5, BF= 3,则CD的长是【 A. 7 B . 8 C . 9 D . 10 【考点】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专题1: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抛物线()0 2≠ bx y,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 c ax =a + + 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AB为底时(即PA PB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的中点M; k,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而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利用中点M与斜率k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点P在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上。 =):点P在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或B)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专题2: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 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 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 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PA (或PB )的斜率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 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1221y y x x PQ -+-=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22,得到方程☆:()()22 2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概率

202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概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下列事件是确定性事件的是() A.阴天一定会下雨 B.黑暗中从5把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打开电视机,任选一个频道,屏幕上正在播放新闻联播 D.在五个抽屉中任意放入6本书,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不少于2本书 2. 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绘出的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折线图如图所示,则符合这一结果的试验可能是() A.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 B.掷一枚正六面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 C.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的花色是红桃D.从一个装有2个红球、1个黑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的是黑球 3. 小亮、小莹、大刚三位同学随机地站成一排合影留念,小亮恰好站在中间的概率是() A.1 2 B. 1 3 C. 2 3 D. 1 6 4. 某路口交通信号灯的时间设置为红灯35秒,绿灯m秒,黄灯3秒,当车经过该路口时,遇到红灯的可能性最大,则m的值不可能是() A.3 B.15 C.30 D.40 5. 在一个布袋中装有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它们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其中红球若干,白球5个,袋中的球已搅匀.若从袋中随机取出1个球,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则红球的个数是() A.4个B.5个C.不足4个D.6个或6个以上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B.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C.方差可以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波动越小;方差越小,波动越大 D.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 7. 从如图所示图形中任取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A.1 4 B. 1 2 C. 3 4D.1 8. 如图,△ABC是一块绿化带,将阴影部分修建为花圃,已知AB=13,AC=5,BC=12,阴影部分是△ABC的内切圆.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落在花圃上的概率为() A.1 15π B. 2 15π C. 4 15π D. π 5 9. 把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百位上的数字都大的三位数叫做中高数,如796就是一个“中高数”.若十位上的数字为7,则从3,4,5,6,8,9中任选两数,与7组成“中高数”的概率是() A.1 2 B. 2 3 C. 2 5 D. 3 5 10. 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任意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阴影部分的图形仍然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A.6 13 B. 5 13 C. 4 13 D. 3 1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精心整理)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图形折叠问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图形折叠问题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如图,E是矩形ABCD中BC边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到△AFE,F在矩形ABCD内部,延长AF交DC于G点,若∠AEB=55°,则∠DAF=( ) A.40° B.35° C.20° D.15° 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A.50° B.55° C.60° D.65° 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A.12 B.24 C.12 D.16 4.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长为() A.3 B.4 C.5 D.6 5.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

A.1 B.2 C. D.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 A.12 B.10 C.8 D.6 7.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DE折叠,点A恰好落在边BC的点F处.若AE=5,BF=3,则CD的长是() A.7 B.8 C.9 D. 10 8.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C落在DP(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经过点D的折痕DE.则∠DEC的大小为() A.78° B.75° C.60° D.45° 9.如图,将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MN.若CE的长为7cm,则MN的长为() A. 10 B. 13 C. 15 D. 12 1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的四个角向内翻折,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12厘米,EF=16厘米,则边AD的长是 ( ) A.12厘米 B.16厘米 C.20厘米 D.28厘米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概率 练习题及答案

概率 A 级 基础题 1.(2012年浙江杭州)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摸到红球是必然事件 B .摸到白球是不可能事件 C .摸到红球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 D .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2.(2011年湖北武汉)下列事件中,为必然事件的是( ) A .购买一张彩票,中奖 B .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C .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D .一个袋中只装有5个黑球,从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 3.(2012年浙江宁波)一个不透 明的口袋中装着只有颜色不同的1个红球和2个白球,搅匀后从中摸出 1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为( ) A.23 B.12 C.13 D .1 4.(2012年浙江丽水)分别写有数字0,-1,-2,1,3的5张卡片,除数字不同外其他均相同,从中任抽1张,那么抽到负数的概率是( ) A.15 B.25 C.35 D.45 5.(2012年浙江义乌)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某志愿小组有五名翻译,其中一名只会翻译阿拉伯语,三名只会翻译英语,还有一名两种语言都会翻译.若从中随机挑选两名组成一组,则该组能够翻译上述两种语言的概率是( ) A.35 B.710 C.310 D.1625 6.(2012年浙江嘉兴)定义一种“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百位上的数字都要小”的三位数叫做“V 数”如“947”就是一个“V 数”.若十位上的数字为2,则从1,3,4,5中任选两数,能与2组成“V 数”的概率是( ) A.14 B.310 C.12 D.34 7.(2012年浙江衢州)如图X7-2-1,“石头、剪刀、布”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游戏,游戏时,双方每次任意出“石头”、“剪刀”、“布”这三种手势中的一种,那么双方出现相同手势的概率为________. 图X7-2-1 8.(2012年浙江台州)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3个红球5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他都相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分析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分析 平顶山市第二十七中学 高国普 2019年4月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分析 一、近年来河南中考数学题中“折叠”考查内容 ①直接考查折叠的性质(全等变换); 与点坐标、角度结合,借助折叠(轴对称)的性质转移边、角,一般作为选择、填空题中的简单题、中等题进行考查。 ②在考查折叠的性质同时,对折叠作图提出了要求; 结合起来考查,以特殊△、正方形、矩形的折叠为背景,考查学生分类作图、分析转化、设计方案求解的能力,一般作为填空题中的小压轴出现。 ③将折叠作为背景放在综合问题中进行考查,侧重考查折叠特征的理解以及常见相关的常见组合搭配、套路等

二、轴对称(折叠)的思考层次 (1)全等变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对称轴性质:①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②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3)组合搭配:矩形背景下常出现等腰三角形、 两次折叠常出现直角,60°角; 折叠会出现圆弧等. (4)作图:关注对称轴和对应点,有时需要依据不变特征分析转化,补全图形。 三、15题基本解题步骤: 1.研究背景图形:求解边、角;表达式、坐标(尤其注意特殊角) 2.组合特征、辨识结构: 先考虑折叠,根据折叠的思考层次尝试分析;然后从存在性问题出发,考虑不变特征以及需要满足的条件因素;两者组合进行分析. 3.依据特征分类,作图 4.求解、验证 应用举例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 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的对应点为A',且B'C=3,则 BN=______,AM=______ ,MN=______. 四、直角思考层次: 1.边:勾股定理 2.角:互余(常多个直角配合进行角的传递) 3.面积:看作高(考虑等积公式) 4.常见组合搭配 ①直角+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②直角+特殊角(由特殊角构造直角三角形) ③直角+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母子型相似) ⑤弦图结构 ⑥三等角模型 ⑦斜直角放正 ⑧十字模型 5.函数背景下: 6.圆背景下:90°圆周角——直径 注:常由顶点移动的90°直角考虑该顶点所在的圆 应用举例 直角结构——固定用法“斜直角放正” ①一线三等角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专题:漫谈折叠问题(二) 一、折叠问题小技巧 A 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全等图形的构造; B 通常要设求知数; C 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二、折叠问题常见考察点 (一)求角的度数 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 A.150°B.210°C.105°D.75°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70°,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D、C分别落在点F、E处(点F、E都在AB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则∠AMF等于【】

A.70° B.40° C.30° D.20° 3.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__________.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

4.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BE对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A′处,连接A′C,则∠BA′C=__________度. 5.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B=50°o.现将△ADE沿DE折叠,点A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1,则∠BDA1的度数为__________°.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的性质。 (二)求线段长度 1.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和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则EF的长为【】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专题1: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抛物线()0 2≠ bx y,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 c ax =a + + 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AB为底时(即PA PB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的中点M; k,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而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利用中点M与斜率k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点P在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上。 =):点P在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或B)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专题2: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 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 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PA (或PB )的斜率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 21221y y x x PQ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 22,得到方程☆:()()22 2 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