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自然属性虽然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
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因此,自然的某些
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
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
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 (三)社会美的特征
(四)社会实践的主体
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
(二)自然美的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
美{
现实美 艺术美
{
社会美 自然美
第三章
一、社会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实践主体:实践活动中人的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社会美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三) 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2、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3、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人 体 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基本上属于自然美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之美
2、除了自然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 3、风度,是人体美的重要表现
美学 全册教案

《美学》教案目录第一章美学的研究对象(2课时)第二章美的本质(4课时)第三章形式美(2课时)第四章自然美(2课时)第五章社会美(6课时)第六章艺术美(6课时)第七章美的范畴(2课时)第八章美感(4课时)第九章美的欣赏(4课时)第十章美的创造(4课时)第一章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思考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理解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
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运用美学的学习方法学好美学。
【教学重点】美学的定义【教学难点】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为什么要学习美学?讲述古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的故事,说明美对人具有重要作用,审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第一章美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正确的说法。
美学知识趣谈:“女看头,男看腰”。
人的美主要取决于内在美(心灵美)。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美学诞生于1750年。
“美学之父”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二、美学是一门边缘科学美学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有密切关系。
美学属于人学,是人文科学。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中外美学家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六种不同观点。
思考题:你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二课时本人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美学要从审美现象入手,围绕审美活动来研究审美关系。
讲解审美活动。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的知识体系。
四、美学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审美经验上升为美学理论。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欣赏东汉陶塑《击鼓说唱俑》、东汉铜塑《马踏飞燕》、徐悲鸿国画《逆风》、唐代元稹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3.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摘要:美于大家而言就是非常熟悉的。一谈起美,大家就会沉浸在美所带给我们的愉悦之中。美就是什么?我们也许可以给出数不胜数的例子,但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传统美学认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就是美的三种存在形态。如果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美的表现形态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与社会美。其中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本文主要从社会美层面着手,分析社会美的范围、形态及其特征,简要提及人的美,让人们掌握什么就是社会美。
三、人的美与社会美
人的美也就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美的一大特征,就是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人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其中人的美又包括形体美与人格美两个方面,二者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形体美兼具自然美与社会美。形体美,就人的生理形态而言,基本上属于自然美范畴;就人的思想性格而言,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形体美主要从身材相貌、姿态动作与修饰美三个方面展现。人格美,就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人际关系也就是显示人格美的重要方面。进步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是人格美的核心。人格美就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态,以“善”为其突出标志。
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社会功利性。美的效用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纯粹充当道德工具,它通过愉悦人的情感,从而使人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等。美的效用多体现在情感方面与精神方面。但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社会美必须依附于社会实践,那么,社会美与社会实践所追求的的一定功利目的就紧密联系。比如,生产劳动可以就是美的,但它不能违背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原则;劳动产品也应该就是美的,但这种美却必须以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为前提。又如,竞赛场上运动的精湛表演,作为美在形态上却就是有一定差异的。花样滑冰不同于速度滑冰;艺术体操不同于球类比赛。前者就是体育的艺术化,就是观赏性的,侧重于艺术美;后者就是有审美因素的体育活动,它的美侧重于社会美。速度滑冰,如果不考虑比赛效果,一味追求动作的优美,这就失去了社会美赖以存在的价值。
社会美

•
重庆主城区都市风情独步天下。 重庆城建在立体的山水之间,别 具一格的立体城市景观和立体交 通,会让外地游客经历生动而又 神奇的体验。 • 特别是重庆连接两条大江的跨 江索道车,为中国所独有,令乘 客犹如踏云而行,可以在尺喜刺 激中缓缓欣赏重庆山环水拥的自 然美景。重庆古老又现代的城市 建筑和特色交通工具,充满着历 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历史厚重与深 沉的文化韵味。
社会关系 什么是人际关系
第* 页
1
人物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 1. 人体美 • 2. 人的风姿和风神 • 3. 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人体美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 素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人体美的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生命
的整体,也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环境
人体美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 文化生活经验的累积结晶,是历史的沉淀物。 社会和文化发展,都在人体的身上留下了不可 磨灭的烙印.
人物美
人的风姿和风神
• 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声音笑貌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在的灵 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飘如游龙,矫若惊龙 •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日常生活中的美
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日常生活 它们就会展示出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日常生活中的美
• • • •
1. 2. 3. 4.
衣 食 住 行
18
中国的茶 VS 西方的咖啡
日常生活的美,在很多时候表现为 一种生活的氛围给人的美感。这种氛 围,犹如玫瑰园中的芳香,看不见, 摸不着,但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而 且往往沁入你的心灵最深处。
第五章
社会美
目录页
楚雄师范学院-18级-美术学-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美三大类社会美从审美对象来分审美意识学科史艺术美绪论1、鲍姆嘉通:第一次使用“感性学”1735年《诗的哲学默想录》。
2、“感性学”:鲍姆嘉通提出了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的观点。
鲍氏因此被称作“美学之父”,新兴学科的开拓者(感性学)。
3、近代诸多美学论题在康德处获得集大成的哲学论证。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概述如下:1.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依托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干儒道释。
“美”与“德”紧密相连是中国美学精神的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向美的二次生产。
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
2..近代中国美学建设的代表人物、首先是将西方美学理论与中国审美精神结合诠释的王国维,这也是中国本土美学远超出学科知识介绍的深度开端。
蔡元培(中国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近代奠基人),朱光潜和宗白华(结合中国文化推广近代美学的代表)3.当代中国美学呈现出超越上述中国主流美学的多元化趋势。
基于马克思的哲学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1.首先,马克思主义美学基于生产一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2.其次。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于自然环境的法国理论。
3.再次,“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本的社会属性位置及功能。
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1.艺术2.“美”3.审美经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美学研究的三个层次:1.哲学美学2.实用美学3.边缘性美学美学相邻学科1、美学与艺术学2、美学与心理学3、美学与宗教学另外,美学有着明显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很多话题需要以哲学来进行解释。
第一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活动论: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讨论审美本质的文献。
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亦即“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二、审美积淀何谓积淀?外在的社会生活结晶为内在的审美感受,宏观的人类历史沉积为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一这样一种内化的过程,称之为“积淀”。
审美积淀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都有关系。
其中,尤以三种积淀方式为重要。
1.生产积淀2.以巫术为主的原始文化积淀3.以艺术为代表的日常文化积淀结论: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育,乃是一-种人类文化社会的、历史的、全面的哺育积淀过程。
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一、对称与均衡:是最常见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有形式上的平衡感。
二、调和与对比:是不同形式的并列比较,调和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同,对比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异。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都是体现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关系的形式构成。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形式因素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变化,有规律的组合和反复。
构成节奏有两个条件,一是时间、运动过程,二是力量的强弱变化。
把运动中的长短、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五、多样与统一多样,指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指这千差万别的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多样统一就是把具有差异、变化、对立的各种形式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差异性在整体中消除融化,构成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也称为和谐。
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时尚有多种解释,就其内含有时间和崇尚两重意思来说应该与时髦、时兴、流行、倾向相关联,而时尚本身又有样式、方式等意思,因此,时尚与形式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时尚与特定的形式直接相关,这种特定形式在当下肯定就是形式美。
时尚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前所述,可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也可以是社会政治原因。
而时尚形成的心理原因则是与人的群体意识有关。
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追求时尚时尚的最深层的心理原因,是人的求新倾向。
时尚肯定与变化相关,但却是有规律的。
时尚基于人的求新求变心理,由此也可看出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
大学美学 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

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与 社 会 实 践 密 切 联 系
地震前
地震后
社会美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构成的美,而一 定的社会关系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存在。社会美正是 人们实践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的美。如果人类的实践 活动过程一旦中止,那么。社会关系也将消失,社会 美也就不复存在。
突出的社会功利性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 普罗提诺:山善在美的后面,是美的本源
既为劳动产品又是工具和人们观察自身本 质力量的审美对象。
远古时代
现代
阶级斗争
毛泽东——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 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的一种 伟大动力而发展。
科学文教活动
科学文教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也是进行社会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 使物质生产劳动如虎添翼。科教事业为物质生活生产提供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
总结
总之: 社会美就是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了解了社会美的范围特点也让 我们对社会美以及生活中的美有了 更深的体会。
•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更同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直接连在一起。同自然美、艺术美相比较,社 会美内涵广泛。
社会美又称生活美是存在社会生活领 域中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 活的美和人的美。
Hale Waihona Puke 雷锋尊老爱幼社会美的范围
人的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的实践活动,也 是人们获得审美愉快的基本领域。
拾穗者
父 亲
社会美最初都明显的附丽于人的时间无用有害的事物本质 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 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速度滑冰 花样滑冰
美学

《美学》教案目录第一章美学的研究对象(2课时)第二章美的本质(4课时)第三章形式美(2课时)第四章自然美(2课时)第五章社会美(6课时)第六章艺术美(6课时)第七章美的范畴(2课时)第八章美感(4课时)第九章美的欣赏(4课时)第十章美的创造(4课时)第一章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思考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理解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
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运用美学的学习方法学好美学。
【教学重点】美学的定义【教学难点】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为什么要学习美学?讲述古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的故事,说明美对人具有重要作用,审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第一章美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正确的说法。
美学知识趣谈:“女看头,男看腰”。
人的美主要取决于内在美(心灵美)。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美学诞生于1750年。
“美学之父”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二、美学是一门边缘科学美学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有密切关系。
美学属于人学,是人文科学。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中外美学家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六种不同观点。
思考题:你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二课时本人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美学要从审美现象入手,围绕审美活动来研究审美关系。
讲解审美活动。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的知识体系。
四、美学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审美经验上升为美学理论。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欣赏东汉陶塑《击鼓说唱俑》、东汉铜塑《马踏飞燕》、徐悲鸿国画《逆风》、唐代元稹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