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手术同意书

肺大泡手术同意书
肺大泡手术同意书

××××医院

手术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

拟行手术:胸腔镜下左侧肺大泡切除+左侧胸膜固定术备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

1、麻醉意外:详见麻醉同意书。

2、术中根据探查情况决定行具体手术方案: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将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若术中发现肺大泡占据整个肺叶,无法保证肺组织存留,则行肺叶切除术,若为多发微小肺大泡,则给予缝扎或胸膜固定。若肺大泡与较大支气管相通,则有可能行肺叶楔形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若术中游离脏层胸膜时,因胸膜粘连紧密,而导致肺破裂大出血,或术中损伤肺动脉等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时,为保证充分止血,则有可能转为正常开胸手术。

3、手术操作过程中为彻底切除肺大泡而导致周围组织副损伤:如损伤纵隔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可能,损伤临近脏器、神经等。

4、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右侧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治疗。

5、术后并发症:如继发性出血、血气胸、胸腔内感染,肺部感染、胸膜支气管瘘、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气胸复发,需再次手术可能。

6、患者有多种心肺基础病变,围手术期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严重时可能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7、手术后因病人卧床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肺栓塞危及生命。

8、目前医疗条件有限,其他不能预料的意外情况等。

9、对以上可能我们将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一旦发生将积极治疗,但仍有发生上诉情况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可能,甚至死亡,请您慎重考虑。

10、术中根据情况需应用切割缝合器等贵重医疗器械

主治医师:主管医师:

对以上内容,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其含义,经慎重考虑,决定要求接受手术治疗,对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表示理解。

患者或家属意见:与病人关系:

时间:年月日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完整版)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 行肺大疱切除和/或胸膜固定术(ICD-9-CM-3:32.2和/或34.601,34.9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诱发因素: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也可无明显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突发患侧胸痛、喘憋、呼吸困难,偶尔有干咳。严重程度从轻微不适至严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3.临床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者,可出现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4.辅助检查:胸片或胸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复发性气胸; (2)胸片或CT检查证实有肺大疱者; (3)气胸合并胸腔出血者; (4)有效胸腔闭式引流3-7天仍有大量气体溢出者; (5)患者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高空作业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J93.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6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1/K80.20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0.20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

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慢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1-J03.904/906) 行手术治疗(ICD-10:2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症状:常有急性发作病史,而平时多无自觉症状。时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扁桃体重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体内其他脏器的病灶;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和急性中耳炎与扁桃体炎有明显关联。(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病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1-J03.904/906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临床胸外科临床路径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 一、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01) 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或+胃底折叠术(经胸或经腹)(ICD-9-CM-3:42.7+44.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有吞咽梗噎感,可伴有反胃或呕吐;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贲门部鸟嘴样狭窄,贲门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存留;胃镜可见贲门上段食管食物潴留,粘膜充血水肿,贲门关闭,但镜体仍可顺利通过;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下段高压带,吞咽时压力无下降。 3.鉴别诊断:贲门癌、弥漫性食管痉挛以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食管硬化症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 (1)口服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适用于不能耐受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准备治疗。 (2)局部注射肉毒碱:适用于高龄或不适于做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扩张后的辅助治疗。 (3)球囊扩张:适用于药物治疗不满意、病情较重的病人,但不适于小儿及高龄患者。 2.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或加胃底折叠术。适用于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 2.001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张力性气胸临床路径(最全版)

张力性气胸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张力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张力性气胸(ICD-10:J93.001)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3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可有外伤病史或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 2. 极度呼吸困难,明显发绀。 3. 查体可见伤侧胸部饱满,叩诊呈过清音,气管及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气体进入胸壁软组织,产生胸部、颈部及头面部皮下气肿。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 有条件者可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有无肺压缩,无条件者或病情危

重者,可行诊断性穿刺。于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有高压气体排出即可明确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01张力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此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怀疑有严重的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情况者应行胸部CT及纤支镜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制定。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1小时(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加用一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 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2020版】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ICD-9-CM-3:30.09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声音嘶哑。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胸外科临床路径

胸外科临床路径 漏斗胸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漏斗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漏斗胸(ICD-10:Q67.6) 行微创漏斗胸矫形术(以下简称NUSS手术)(ICD-9-CM-3:34.7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顾恺时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三版)。 1.临床表现:前胸壁出现凹陷型畸形,可伴有活动后胸闷气短。 2.辅助检查:胸部X线及CT提示胸骨下端后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手术治疗:NUSS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7.6 漏斗胸疾病编码。 2.胸部有明显畸形。 3.年龄大于3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4)胸部CT; (5)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

1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5839022.html, 1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护理 作者:廖敏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37-01 【摘要】胸腔镜外科手术是近几年广泛开展的一种手术形式,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疼痛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小、疗效可靠、时间短、符合美容等优点。 【关键词】胸腔镜;肺大泡;护理 肺大泡是因肺泡内压力升高,使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最后形成巨大的囊泡状改变。病人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本院四月收治了一例肺大泡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 1 病例 男,28岁,2011年4月以自发性气胸收入院,其两个月前也因自发性气胸收入院,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好转出院。现患者无明显诱因胸闷、胸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胸廓形态尚正常,肋间隙无明显增宽,气管偏向左侧,胸廓挤压征(—),各瓣膜未闻病理性杂音,左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右肺呼吸音减弱,胸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40%。术中取右第5肋间隙前线,肩胛线第6肋间,腋前线第三肋间小切口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术,术中顺利切 除肺大泡,在第8肋间隙腋前线放置引流管,术后3天拔管,1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心有顾虑,对手术疗效的怀疑和手术本身的恐惧及手术风险大小、治疗费用等疑问,我们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并把既往病例的 诸多成功案例告诉病人,使他们了解电视腔镜手术的方法及治愈率,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2.2 术前护理 2.2.1 病人准备。术前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指导病人进行腹 式呼吸,有效地咳嗽训练,掌握有效咳痰方法。对于自发性气胸病人要加强唇式呼吸训练,术前对痰多粘稠病人给予抗生素和超声雾化吸入,同时禁烟禁酒,改善氧供减少分泌物。 2.2.2 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如设备功能是否完善、数量是否齐备、消毒 是否合格,还应注意患者皮肤保护。

肺大泡手术同意书

××××医院 手术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 拟行手术:胸腔镜下左侧肺大泡切除+左侧胸膜固定术备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 1、麻醉意外:详见麻醉同意书。 2、术中根据探查情况决定行具体手术方案: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将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若术中发现肺大泡占据整个肺叶,无法保证肺组织存留,则行肺叶切除术,若为多发微小肺大泡,则给予缝扎或胸膜固定。若肺大泡与较大支气管相通,则有可能行肺叶楔形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若术中游离脏层胸膜时,因胸膜粘连紧密,而导致肺破裂大出血,或术中损伤肺动脉等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时,为保证充分止血,则有可能转为正常开胸手术。 3、手术操作过程中为彻底切除肺大泡而导致周围组织副损伤:如损伤纵隔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可能,损伤临近脏器、神经等。 4、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右侧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治疗。 5、术后并发症:如继发性出血、血气胸、胸腔内感染,肺部感染、胸膜支气管瘘、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气胸复发,需再次手术可能。 6、患者有多种心肺基础病变,围手术期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严重时可能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7、手术后因病人卧床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肺栓塞危及生命。 8、目前医疗条件有限,其他不能预料的意外情况等。 9、对以上可能我们将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一旦发生将积极治疗,但仍有发生上诉情况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可能,甚至死亡,请您慎重考虑。 10、术中根据情况需应用切割缝合器等贵重医疗器械 。 主治医师:主管医师: 对以上内容,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其含义,经慎重考虑,决定要求接受手术治疗,对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表示理解。 患者或家属意见:与病人关系: 时间:年月日

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 一、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01) 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或+胃底折叠术(经胸或经腹)(ICD-9-CM-3:42.7+44.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有吞咽梗噎感,可伴有反胃或呕吐;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贲门部鸟嘴样狭窄,贲门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存留;胃镜可见贲门上段食管食物潴留,粘膜充血水肿,贲门关闭,但镜体仍可顺利通过;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下段高压带,吞咽时压力无下降。 3.鉴别诊断:贲门癌、弥漫性食管痉挛以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食管硬化症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

(1)口服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适用于不能耐受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准备治疗。 (2)局部注射肉毒碱:适用于高龄或不适于做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扩张后的辅助治疗。 (3)球囊扩张:适用于药物治疗不满意、病情较重的病人,但不适于小儿及高龄患者。 2.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或加胃底折叠术。适用于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 2.001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4)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或胃镜。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食管测压,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

近日,我院外二科顺利完成首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18岁小伙孟先生,因胸闷胸痛半天于当地医院胸片检查显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80﹪,医师建议尽快转至上级医院治疗。孟先生来到六院时,精神紧张,表情痛苦,大汗淋漓,自诉胸闷胸痛。外二科梅锋主任听诊检查,发现其左肺呼吸音完全消失,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引出大量气体,顿时患者感觉胸闷胸痛减轻。待引流瓶无气体引出后,梅锋主任和徐伟宏医师,决定为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由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在该院尚属首例,为保证万无一失,术前丁主任和卢医师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了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肺大泡切除术的 适应证 1.出现呼吸困难、感染、出血及破裂引起的气胸,经一般治疗后复发者; 2.巨型肺大泡; 3.近期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4.肺大泡破裂并发气胸,插管引流后1周后肺不复张者。 手术效果 手术要点:术中应切开大泡,看清涌气点,作荷包缝合,或作加垫“三明治”式的切除,如发现漏气较多时,可用带垫片长细针7号线缝合。 此类手术非常值得提倡胸腔镜下完成,优点是创伤小,生理干扰小,恢复好,效果满意。 禁忌症 下述情况虽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但从效果出发,应慎重考虑。(1)双侧、多发性肺大泡,但大泡的体积较小,经长时间观察无明显增大者。(2)无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进展极为缓慢。(3)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有严重喘息性支气管炎,口唇 发绀,体重明显下降。(4)压迫指数小于3/6(见术前准备3),肺组织因广泛破坏而失去正常结构影像。(5)呼吸功能检查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小于预计 值的35%,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和休息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 低者。(6)肺动脉造影和肺同位素扫描显示肺毛细血管充盈不良者。(7)有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者。(8)明显呼吸功能不全,60岁以上者。 麻醉方法 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或全身麻醉。 麻醉禁忌 麻醉药物过敏者不适合;病重、年老体弱者有一定风险。

翼状胬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最新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翼状胬肉手术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01)行翼状胬肉切除术(ICD-10 11.311) (二)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症状:异物感、散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 3.体征:睑裂区球结膜增生、肥厚,其下纤维血管侵入角膜,结膜充血。 4.病变直观,影响美观。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翼状胬肉(ICD-10H11.001)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2-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冲洗泪道。(3)心电图。(4)视力、眼压、验光、眼前节照相、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试验)、角膜曲率。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六)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对于手术风险大者(高龄合并全身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对症保守治疗。(3)对于有明显手术禁忌症者,对症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术前推荐不含激素类的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非甾体眼药水,常用量:局部广谱抗生素术前使用12次或以上,局部非甾体滴眼液每天4次。(2)术后推荐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常用量:滴眼液每日3-4次,眼膏每晚一次。

普通外科(10个临床路径)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K27) 行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切断术(ICD-9-CM-3:43.6-43.8,44.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节律性和周期性的上腹疼痛伴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上腹局限性轻压痛。 3.辅助检查:HP检测试验阳性,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和/或内镜检查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手术适应证: 1.严格内科治疗(包括根治HP措施)无效的顽固性溃疡,表现为溃疡不愈合或短期内复发。 2.胃溃疡巨大(直径>2.5cm)或高位溃疡。 3.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 4.溃疡不能除外恶变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K2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胃镜(可门诊完成)、腹部超声、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必要时门诊完成); (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等。

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修补术)临床路径

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修补术) 临床路径 一、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01) 行肺大泡切除修补术(ICD-9-CM-3:32.29004/32.2900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诱发因素: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也可无明显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突发患侧胸痛、喘憋、呼吸困难,偶尔有干咳。严重程度从轻微不适至严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3.临床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者,可出现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4.辅助检查:胸片或胸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复发性气胸; (2)胸片或CT检查证实有肺大疱者; (3)气胸合并胸腔出血者; (4)有效胸腔闭式引流72小时仍有大量气体溢出者; (5)患者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高空作业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0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超声心动图(6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 (2)肺功能、血气分析; (3)胸部CT。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