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
耳鼻喉科-慢性扁桃体炎路径

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J28.3)二、诊断依据:1、病史:反复咽痛、发热,和\或睡眠打鼾,咽异物感症2、查体: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或以上。
3、纤维喉镜检查(必要时):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或以上,鼻咽、喉部未见新生物。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反复咽痛、发热,和\或睡眠打鼾,咽异物感症。
2、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反复发作;3、纤维喉镜检查(必要时):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或以上,鼻咽、喉部未见新生物。
四、手术方案:双扁桃体切除术。
(28.2)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扁桃体炎。
2、有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 1-2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尿液分析+尿液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血型鉴定、住院生化、免疫三项、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2、心电图,胸正侧位片;3、根据病情酌情行纤维喉镜检查。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术中用药:(1)术前30分钟用Ⅰ-Ⅱ代头孢,头孢过敏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激素;3、术后标本送病理。
十、术后住院恢复为入院第4-7天1、术后回病房6小时后进冷全流,;2、术后用药:1)抗生素:第I-II代头孢;头孢过敏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雾化吸入治疗3)酌情全身使用激素(有激素使用禁忌症者除外)。
3、术后第一天,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伤口是否出血,改半流饮食;4、术后第二天,观察口腔出血情况,并写记录;5、术后第三天,,观察口腔出血情况,并写记录,酌情予出院。
十一、出院为入院第6天:出院标准:咽部肿胀轻,伤口无活动性出血。
十二、出院医嘱:1、半流质饮食10天;2、出院带药:抗生素,漱口水;3、出院注意事项:1)近期勿剧烈运动;2)半流饮食10天3)注意预防感冒;4)恢复期应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十三、变异及原因分析(不进入临床路径):1、伴有合并症: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贫血等,术前准备时间延长,延长住院日,也增加住院费用;2、如术中或术后伤口出血多,可能会延长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
扁桃体切除术临床实践指南

扁桃体切除术临床实践指南作者:张眉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2-10此文章来源于 扁桃体切除术是常见的门诊外科手术,为了给临床医师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导,以判定何类患儿为适宜手术的最佳人群及如何优化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管理,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2011年1月3日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杂志在线发表了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年龄为1~18岁且可能须施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不适用于行扁桃体切开术、囊内术或其他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患儿,亦不适用于因糖尿病、心肺疾病、颅面异常、头面区域先天异常、镰状细胞病和其他凝血病或免疫缺陷异常而被排除于扁桃体切除术相关研究外的患儿。
现将上述指南的主要精华内容介绍如下,并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亿庆教授就该指南对我国医师的临床工作有哪些借鉴作用进行点评和解析。
指南推荐术前1.若在过去1年间所发生的咽喉感染<7次,或在过去2年和3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的咽喉感染分别<5次和<3次,推荐严密观察咽喉感染的反复发作。
2.每次咽喉疼痛发作均有医疗记录并显示至少具有体温>38.3℃、颈部淋巴结炎、扁桃体表面溢脓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阳性等结果之一者,若在过去1年间至少发生了7次咽喉感染,或在过去2年和3年间平均每年至少分别发生了5次和3次咽喉感染,可以考虑进行扁桃体切除术以治疗反复发作性咽喉感染。
3.对于未满足第2条中的情况但有咽喉感染反复发作的患儿,若具有以下(但不限于)因素推荐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即对多种抗生素过敏或耐受、周期性发热、口疮性口腔炎、咽炎和淋巴腺炎、有扁桃体周脓肿史。
4.推荐医师应询问具睡眠呼吸障碍(SDB)和扁桃体肥大患儿的看护者,患儿是否具生长迟滞、学习成绩差、遗尿和行为问题等经扁桃体切除术可获得改善的共病存在。
5.针对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异常且有扁桃体肥大和SDB患儿,医师应建议其看护者考虑对患儿行扁桃体切除术,以改善SDB相关健康问题。
临床路径—慢性扁桃体炎

疾病名称:慢性扁桃体炎 疾病名称 慢性扁桃体炎 姓名:
日程 入院第1天 月 日 内 容 生命体征:T: P: R: BP: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临床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评估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诊查 1、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 处置 2、下达医嘱、开据各种检查化验单; 3、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术前小结. 4、向上级医师汇报; 5、上级医师查房,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6 .评估检查化验结果,下达手术通知 7. 签定相关医疗文书及知情同意书.. 检查 1、血、尿、粪常规; 2、胸透、心电图; 3、凝血四项; 4、传染病四项。 5. 肝功、肾功 血糖. 会诊 药物 1、抗生素:青霉素;必要时选择其他抗 治疗 生素. 2. 雾化吸入; 3. 洗必泰漱口; 手 麻 1、麻醉评估,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 术 醉 治 疗 手 1、手术评估;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 其它 1、青霉素皮试( ) 治疗 2、术前准备:剃须,的卡因试验( ) 1 术前用药; 阿托品、安定等 2.抗生素:青霉素; 3.止血治疗 4.液体量按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决定; 5.液体量: ML 1、麻醉方式:局麻 1、核对手术患者 2、手术名称:扁桃体挤切剥离术 1. 颈部冷敷;雾化吸入; 2. 洗必泰漱口; 1.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2.观 察病情.3.术后宣教.4.住院基础 护理. 术后禁食4小时;4小时后冷饮;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1. 雾化吸入; 2. 洗必泰漱口; 1.术后宣教.2.住院基础护理.3. 病情观察. 1. 雾化吸入; 2. 洗必泰漱口; 1.术后宣教.2.住院基础护理.3. 病情观察. 1. 雾化吸入; 2. 洗必泰漱口; 1.术后宣教.2.住院基础护理.3. 病情观察. 1、抗生素:青霉素; 2. 止血治疗; 3. 液体按患者年龄体重决定; 4. 液体量: ML 1、抗生素:青霉素; 2. 止血治疗; 3. 液体按患者年龄体重决定; 4. 液体量: ML 1、抗生素:青霉素; 2. 止血治疗; 3. 液体按患者年龄体重决定; 4. 液体量: ML 费用
最新耳鼻咽喉科专业2个单病种临床路径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2.检查和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较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扁桃体手术患者效果评价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采用S P S S 1 9 . 0 统计学软件对 以上患者所收集 的数
规 、出凝 血 、生化 的时 间及 空腹抽血等检 查 ;且在 术 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 资料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
2 01 5年 3 月 第2 卷/ 第3 期
Vo 1 . 2, No . 3, Ma r . 201 5
全科 口腔 医学杂志
Ge n e r a l J o u r n a l Of S t o ma t o l o g y 1 2 7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扁桃体手术患者效果评价
1 一 方 法
主 ,可按 照流 食 、半流 食、软食 、正常用食 的顺序 ; 并做好疼痛 等护理 以及 指导其 下床活 动等工作 。⑤ 患
两 组患者均在 表面麻醉 及局部麻醉 下进行双侧 扁
桃体摘 除手术 ,并在术前进 行各项检查 。对照组 :给 予常规 护理模式 。观察组 患者则给 予临床 护理路径 , 通过 对该病 总结 分析 ,制定相 关临床 护理路 径表『 2 ]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在术 后医嘱 患者尽量卧床休 息 ,尤其是全 麻患者 需取 平 卧、头侧 向一边 的体位 ,给予氧气 ,待其清醒后 ,
选择我 院扁桃体 手术患者8 6 例 作为研 究对象 ,均 协助 患者变换 半卧位 ,以防术 区发生水肿 。护理人 员 经医生确 诊为慢性 扁桃体炎 ,所 有患者 自愿签署 了知 应 教患者学会 控制用力打 喷嚏 、吐痰 ,这样避免 因压 情 同意书 ,男 女各3 5 例 、5 1 例 ,年龄 6 ~5 3 岁 ,平 均 力骤增而 出血;加强评估 ,对 患者 的体温进行监测 , 年龄3 5 . 2 岁 ,平均病程9 年 。按照入院顺序将8 6 例扁桃 了解术 中出血 情况及遵 医给予止血 、抗炎药物 ,并确
扁桃体临床路径

阶段自阶段至长/临组号必选标志项目标志医嘱类别23长10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23长10必选附加项目项目
23长11必选医嘱项目项目
23长12可选医嘱项目文字
23长13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23长13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23长13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22临35可选医嘱项目文字
22临3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22临3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22临3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22临3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33长27必选医嘱项目药品
33长27必选医嘱项目药品
22临16可选医嘱项目药品
33长27必选附加项目项目
33长27必选附加项目药品
33临21必选医嘱项目文字
33临可选附加项目项目
33长必选附加项目药品
33临可选附加项目药品
医嘱内容数量计价单位单价项目金额每次剂量计量单位扁桃体摘除术后护理常规
一般专项护理1次
Ⅱ级护理1日
流质饮食/低盐低脂流食/糖尿病流质饮食
漱口
自由体位
家陪1人
雾化吸入日2次
地塞米松注射液1支1mg
糜蛋白酶针1支1mg
布地奈德混悬液1支1mg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支15mg
0.9%氯化钠(250ml)2袋100ml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先锋霉素针)4支1g
血凝酶针1支1Ku
静脉输液2组
输液器(精密输液器)1套1套
今日出院
静脉注射1次
一次性注射器20ml1支
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用药途径用药频次指定执行科室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
静脉滴注2/日
静脉滴注2/日
静注即刻
静脉滴注2/日
静脉滴注2/日。
扁桃体切除术(2020年日间手术病种手术操作规范)

一般细菌培养+鉴定
BCAA0001
活检病理诊断
c87
CJBX9000
普通细菌药敏定性试验
CJBY9000
/普通细菌药敏定量试验
药物
示踪药物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选择项目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或个体差异选择性做的医疗服务)
术前
术中
术后
医疗服务
项目编码
医疗服务
项目名称
技术
难度
医疗服务
项目编码
医疗服务
氧气吸入
d50
ABFA0001
换药(小)
a9
HL962202
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术
k70
ABDA00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d100
HAM62401
经口气管插管术
k90
监测
KKA28701
院内遥测心电监护
b18
HAP28901
麻醉恢复室监护
k40
FKA05705
/无创心电监测
b9
FKA02203
CELB1000
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
CECC800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测定
CEAA8000
总蛋白(TP)测定
CEAE8000
白蛋白(Alb)测定
CECD8000
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CEEA8000
尿素(Urea)测定
CEEB8000
肌酐(Cr)测定
CEEE8000
尿酸(UA)测定
扁桃体切除术
主要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
ICD-10码:J35.0
主要操作
扁桃体切除术
【临床路径】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手术)诊疗常规

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手术)诊疗常规【概述】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是指小儿扁桃体反复发炎同时伴有分泌性中耳炎或打鼾。
【诊断标准】扁桃体有慢性炎症二度以上肿大,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者或打鼾。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无慢性基础疾病及重要脏器合并症。
3、能耐受全麻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术前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肝、肺、肾合并症者。
(2)手术方式:全麻下扁桃体摘除加腺样体刮除术。
2、药物(1)术前:术前一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止血药物。
(2)术中:应用麻醉药。
(3)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止血药。
3、检查术前检查有前鼻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音叉试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凝血四项、乙肝五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肾功、肝功、胸正位片、全导心电图。
鼻咽部Sct 。
【出院标准】切口Ⅱ/甲愈合,切口伪膜生长良好。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天数:7天。
2、疗效标准:好转率≥98%。
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编号:疾病名称: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适用对象: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拟行:扁桃体摘除加腺样体刮除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日期住院第一天住院第二天住院第三天(手术日)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评估基础生命体征完成“首次病程纪录”完成“大病历”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注意事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完成“手术纪录”完成“手术日病程纪录”向病人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医嘱长期医嘱:三级护理临时医嘱:血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爱滋病、梅毒)鼻咽部sct。
凝血四项心电图前鼻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音叉实验长期医嘱:三级护理静脉给头孢呋辛钠针(过敏时用克林霉素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慢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1-J03.904/906)
行手术治疗(ICD-10:2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症状:常有急性发作病史,而平时多无自觉症状。
时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扁桃体重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
(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体内其他脏器的病灶;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和急性中耳炎与扁桃体炎有明显关联。
(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病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1-J03.904/906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5)胸片、心电图;
2.视情况而定:咽部细菌培养+药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6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1-J03.904/906)行手术治疗(ICD-10:28.2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
鼻中隔弯曲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鼻中隔弯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鼻中隔弯曲(ICD-10-J34.201)
行手术治疗(ICD-10-21.5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2.体征:鼻中隔各种形状弯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鼻中隔矫正手术;
(2)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01鼻中隔弯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九)术后住院治疗≤7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酌情给予止血药。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鼻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鼻中隔弯曲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弯曲(ICD-10:J34.201)
行局麻下鼻中隔弯曲粘膜下切除手术(ICD-10-21.5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