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降水

第二章降水
第二章降水

第二章 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在闭合流域内,天然情况下的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总补给源,总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之和)与总蒸发量之和则为总排泄量,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之差则为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其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V E R p ?±+= (2-1)

式中,P 、R 、E 、V ?分别表示一定时段内闭合流域的降水量、总径流量、总蒸发量和蓄水变量(单位均

为亿m 3

)。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流域蓄水变量可以忽略不计,式(2-1)可以简化为

E R p += (2-2)

公式(2-2)表明,如果把总径流量作为水资源数量的衡量指标,那么,水资源的数量直接与降水量、总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尚可通过降水、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时空分布来反映。

第一节 统计参数的确定

降水量的分析与计算,通常要确定区域年降水量的特征值,绘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研究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等。年降水量特征值,一般用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p 、变差系数

v c

v 和偏态系数

s

c 三个统计参数来表示。据此,便可推求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

水量。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图解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并要首先计算参数的初试值。参数初试值的计算方法颇多,如矩法、三点法等。由于是初始值,方法应力求简便。以下先介绍矩法和三点法,然后介绍图解适线法。

1. 矩法

对连续系列或不连续系列不进行特枯水年处理时,均值p 的计算公式为

∑==n

i i p n p 1

1 (2-3)

变差系数

v

c 的计算公式为

p

C v σ

= (2-4)

公式(2-4)中

1

)

(1

2

--=∑=n p p n

i σ (2-5)

1

)1(1

2

--=

∑=n K

C n

i i

v (2-6)

以上各式中,p ——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

i p —— 各年年降水量(mm );

—— 均方差(mm );

K i —— 年降水量模比系数,K i = P i /p ;

n —— 系列年数。

偏态系数C s 的计算公式为

31

3

)3()1(v

n

i i

s C

n K

C --=

∑= (2-7)

2. 三点法

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的步骤是:在目估的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对称的三个点,其频率为P 1、P 2、P 3,相应的降水量为P p1、P 2、P p3,然后用下式计算参数:

图2.1三点法示意图

312

312p p p p p P P P P P S --+=

(2-8)

3

13

1p p p p P P φφσ--=

(2-9)

22p p P P σφ-= (2-10) 式中,S —— 偏度系数,是频率P 和s

c 的函数,当频率P 取定值时,S 是 s

c 的函数,已制定有专用表

备查;

321p p p φφφ、、 ——相应于p 1、p 2、p 3的离均系数,已制定有

s

c 与2

p φ

、C s 与31p p φφ- 的关系表

备查。

三点中的频率P 2一般取50%,P 1和P 3应取对称值。由公式(2-8)求 得S 后,可查表得到相应的s

c 值,

再由表查得 31p p φφ-和2p φ,代入公式(2-9)和(2-10),算出和p ,则

v

c =/p 即可求得。

按上述矩法和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存在抽样误差,根据理论分析,s

c 值抽样误差最大,v

c 值次之,

均值最小,故常采用图解适线法最后确定统计参数。

3. 图解适线法

图解适线时要绘制经验频率曲线,常用的经验频率公式为

%1001

?+=

n m

p (2-11) 式中,m ——按大小排列的序号;

n ——资料年数。

按矩法或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初始值以后,再假定不同的

s

c 值,查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 p

值表,

得出不同的皮尔逊Ⅲ型曲线,其中,与经验点据配合最好的曲线相应的统计参数p 、v c 、s

c 即为所求。

若均配合不好,则应调整p 和

v

c 值,并假定不同的s

c ,重新进行适线,直至配合较好为止。

图2.2 皮尔逊Ⅲ型曲线

根据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实践,对降水量经验点据进行适线时,一般应考虑全部点据,使拟合的曲线通

c值可取略大于计算值或等于计算值;s c和v c比值一般采用过点群中心,并侧重于中下部点据。实用上v

2.0,但仍以适线最佳为最后确定统计参数的准则。

例1:已知某站1919~1982年共64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如表2.1。试分析该样本的统计规律。

表2.1 某站年降水量统计表单位:mm

(1)将年降水量分组并统计各组出现次数和累积次数;拟定分组的组距⊿P=100mm,统计结果列于表

2.2中的①、②、③、④栏。

(2)计算各组出现的频率和累积频率:各组出现的频率按P(A)=m/n式计算。第一组出现的频率P(x1)=m/n=1/64=1.6%; 第二组P(x2)=3/64=4.7%……填入表中⑤栏,累积频率就是等于或大于某随机变量时累积出现的频率,即④栏累积出现的次数除以总次数,或将⑤栏数值依次累加,即得累积频率填于⑥栏。其中⑤栏的总和应等于1.0

设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m次,比值m/n,叫做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叫做事件A 的频率),即

P(A)= m/n(2-13)频率与概率有区别又有联系,概率是表达事件可能出现结果的抽象数,是个理论值;频率是表达事件

实际出现的具体数,是个经验值。对于比较简单的事件,试验中出现或不出现的各种情况,其概率事先都很清楚;对于比较复杂的事件,事先是不知道的,只有当试验次数很多时,频率接近概率,这就是频率与概率之间的有机联系。

(3)绘图:由表2.2中②栏与⑤栏绘成年降水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2.3。本算例由累积频率曲线可以查出,年降水量大于660mm的累积频率P = 27%,就是说在100年内可能有27年降水量超过660mm。应指出,水文计算中将累积频率习惯上称频率,具体查算时,希予注意。

表2.2 某站年降水量分组统计表

图2.3 年降水量频率分布直方图

例2:由表2.1年降水量资料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系列1957~1980年资料,试推求该样本系列的统计参数。

(1)摘录样本资料:将表2.1中1957~1980年的年降水量列入表2.3中的①、②两栏。 (2)将样本系列中随机变量由大到小排列:即将表2.3中②栏数值按序号列入④栏。

(3)计算均值P 及K i , K i -1,( K i -1)2

及(K i -1)3

,分别填入⑤、⑥、⑦、⑧、⑨栏,以∑②栏=∑④栏,∑⑥栏=∑⑦栏,∑K i =24.0进行校核。

(4)由表2.3资料计算统计参数

年降水量均值mm 57124

13703

1

==

=

∑n

P

P n

i

; 年降水量变差系数

()

20.01

249526

.01

12

=-=

--=

∑n k

i

v

c

年降水量偏差系数()()()()

016.020.03240737

.0313

3

3

=-=

--=

∑v i s c n k c

表2.3 某站年降水量频率计算表

例3:应用例1资料,选用具有代表性的1957~1980年年降水量资料,推求各变量的经验频率,并绘制经验频率曲线。

(1)将系列变量由大到小排列,由式(2-11)或查附表求各变量的经验频率,如表2.3中⑩栏。

(2)由④栏与⑩栏相对应的数值,于机率格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通过点群中心目估绘制经验频率

图2.4 某站年降水量频率曲线

曲线,如图2.4中的虚线。

关于频率与重现期

频率概念比较抽象,通常用重现期来代替它,所谓“重现期”是指某随机变量在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即多少年一遇),这个平均重现间隔期就是重现期,用N表示,由于情况不同,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1)在防洪、排涝研究暴雨洪水中,一般的设计频率P < 50%,其重现期

N=1/P(年)(2-14)

例如,某水库大坝设计洪水的频率P =1%,用小数代入上式得N=100年,称百年一遇的洪水,即出现大于或等于P =1%的洪水,在长时期内平均一百年遇到一次。若遇到该洪水时,则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所以,实际上P是代表了洪水造成运行年限的“破坏率”。

(2)在灌溉、发电、给水等兴利供水时,需要研究枯水问题。一般其设计频率P >50%,其重现期N=1/(1-P)(年)(2-15)

例如,灌溉设计频率P=80%,以小数代入上式得N=5年,称为五年一遇的枯水年作为设计来水的标准,即平均五年中有一年的来水量小于该枯水年的水量,有四年的来水量等于或大于该枯水年的水量,说明来水量五年中有四年,即平均有80%的保证程度。所以,实际上P是代表了供水年限的“保证率”。当P=50%时,用(2-14)式与(2-15)式均可。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如表2.4。

表2.4 频率与重现期N关系表

由上表可见,当P =20%及P =80%时,N 均为5年,但表示的涵义不同,前者为平均五年一遇的丰水年,后者为平均五年一遇的枯水年,例如表2.3中P =20%,说明出现年降水量等于或大于663 mm 的丰水年,平均五年一遇,表2.3中P =80%,说明出现小于491 mm 的枯水年,平均五年一遇,而等于或大于491 mm 的年份,平均五年四遇,即频率P =80%。

还应指出,因为水文现象一般无固定的周期性,所谓“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在长时期内等于或大于这样的洪水,平均一百年发生一次,而不能理解为每隔百年就遇上一次,对某历史时段具体的一百年内说来,等于或超过这样大的洪水,可能一次都不出现,也可能出现几次。

例4:由例2的计算和成果知,20.0,m m 571==v c P ,选择v s

c c

2=。用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

φ值表,求不同P 时的P p 值。

由v s c

c

2==2.0?0.20=0.40,查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φ值表,得不同P 时之φp 值,再用 P p = (φp v c

+1), P p =k p 式计算P p (也可由v c 、s c

用附表直接查算不同P 时之k p 值)计算结果如表2.5。

表2.5 某站年降水量频率计算表之一 m m 571 ,2,20.0===P c v s v c c

由表2.5中①和⑤两栏绘制的频率曲线,就是理论频率曲线。该曲线能否用于工程设计,视它与例3所绘制的经验频率曲线能否较好的吻合而定,这个问题下面将进一步地研究。

下面我们分析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其对频率曲线的影响,分以下三种情况:

(1)均值P 对频率的影响 当

v

c 、s

c 不变时,频率曲线的形状不变。若均值越大,则频率曲线越

高、越陡;反之,均值越小,频率曲线越低、越平,如图2.5所示。

(2)变差系数

v

c 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当均值P 和偏差系数s

c 不变时,v

c 越大频率曲线变幅越大,

左上方向高处上升,右下方向低处下降。v

c =0时,频率曲线变成K =1的直线,如图2.6所示。

(3)偏差系数s c 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当P 、v c 不变时,在正偏态s c >0的情况下,若s

c 增大时,

曲线左上端逐渐变陡,右下端变缓,中间段下凹,如图2.7所示。

图2.5 均值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c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图2.6 v

c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图2.7 s

例5:选择某站具有代表性的实测年降水量样本系列1957~1980年资料(表2.1),试求P = 50%、80%、

90%的设计年降水量i p 。

根据给予资料先计算经验频率及统计参数。例2、3、4中已有初步成果,并知

40.02,20.0,m m 571====v s v c c c P ,作为初试值,如图2.4中的某站年降水量频率曲线。

若初试值参数所绘的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曲线配合不好,则在抽样误差范围内(误差值见例2),

调整

v

c 、s

c ,一般不调整P 。重新计算理论频率曲线,如表2.6所示。该计算表系直接查表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φ值表或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 p

得出的。③、④两栏系调整v c 、s

c 后的计算值。

表2.6 某站年降水量频率计算表之二 P =571mm

由表 2.6①~③栏,和①~④栏值,重新绘出理论频率曲线。其中参数为

v s v c c c P 5.2,23.0,m m 571===的曲线与经验频率曲线配合较好。则以该曲线及其参数作为工程设计

中应用的理论频率曲线。

从选定的配合较好的理论频率曲线上,查出各设计年降水量为:P =50%, P 50%=560mm ;P =80%, P

80%=457mm ;P =90%, P 90%=417mm 。

例6:仍用例5资料,用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 解

根据图2.4的经验频率曲线知,其经验频率在4~96%范围,故在图2.4曲线上查取三点,P =5—50—95%,相应的P p =813—549—368mm .

计算1865.0368

813549

2368813231231=-?-+=--+=

p p p p p P P P P P S ;

由S 查三点法用表——S 与s c 关系表得

s

c =0.68,查三点法用表——s

c 与有关φ

p

值的关系表得:

φ50%=-0.113,φ5%-φ95%=3.249,

则;mm 137249

.3368

8133131=-=Φ-Φ-=

p p p p P P σ

m m 565113.0137549 22=?+=Φ-=p p P P σ;

24.0565

137===P v

c σ; v

s c c 8.268.0==。

本例说明用三点法计算的统计参数,基本与例5适线的成果接近。

例7:某站有年降水量资料共64年(见表2.1)。邻近的设计流域气候地理条件相似,其雨量站观测的同步年降水量资料仅有13年(1970~1982年),列于表2-7中的①、②、③栏。试用直线相关图解法延长设计流域雨量站(即设计站)的年降水量资料系列。

(1)点绘相关点:由表2.7中的②、③栏同步系列(1970~1982年)对应的数值,点绘在图2.8上,共13个相关点。并在表2.7中计算出P=558mm,mm

y。

622 Array

图2.8 某地甲、乙两站年降水量相关计算表

(1)图解法,y=1.110P + 8

(2)计算法, y=1.078P + 20

(2)绘制相关线:从图2.8上可以看出,相关点分布基本上呈直线趋势,可通过点群中心,考虑相关点分布在直线两边的数目大致相等,并目估纵向正负离差的总和尽可能为零,绘制一条通过P、y(558、622)的直线。

(3)求直线方程:根据所绘制的直线,在图上查算出参数a=8,b=+1.110,则方程式为y=1.110P +8.0。

表2.7 某地甲、乙两站年降水量相关计算表

例8: 仍用例7和表2.7中②、③栏资料,用相关计算法求y 倚P 的回归方程式。

(1)按表2.7顺序,先计算④、⑤两栏,y

y k P P k i

y i P i i ==

, ,并用∑P k = n = 13, ∑y k = n = 13,验算是否有误;

(2)计算⑥、⑦两栏,并用∑(i p k -1)=0,及∑(i y k -1)=0验算;

(3)计算⑧、⑨、⑩三栏并求总和,∑(i p k -1)2=0.357,∑(i y k -1)2

=0.442,∑(i p k -1)(i y k -1)=0.347;

(4)计算相关系数()()

()()

87.0442

.0357.0347.011112

2

=?=

-?---=

∑∑∑i

i

i

i

y p y p k k k k r ,计算成果表明,P 与y

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5)计算回归系数及回归方程式

()

()

mm 1191

13442

.0662

1

1;mm 961

13357

.05581

1 2

2

=-=--==-=--=∑∑n k

y

n k P

i

i

y y P

p σσ

078.196

11987.0=?=p y r

σσ,代入y 倚P 的回归方程式得; ()()20078.1)(078.1622+=-+=-+=P P P P P p

y

r

y y σσ 上式即是设计站年降水量y 倚参证站年降水量P 的回归方程式。用此式可插补y 系列缺测年份的年降水量。例如1969年参证站年降水量P 为410mm , 则设计站年降水量mm 46220410078.1=+?=y 。 例9:某流域水文站甲连续14年实测得枯水流量资料,邻近流域乙水文站观测有与甲同期11年的枯水流量资料,中间缺测3年,资料见表,经多年同步观测,两流域枯水流量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试建立两站的直线回归方程和插补乙站缺测的枯水流量资料。

(1) 将两站实测同期11年资料点绘于坐标纸上,如图,可以看出两系列大致成直线相关。其中,n =11年,X 均=179.27,Y 均=142.64

(2)列表计算)(X Xi -,2

)i (X X -,)(Y Yi -,2

)(Y Yi -,)i ()(Y Y X Xi --,则回归系数为

∑∑

---=2

)

i ()

()i (X X Y Yi X X b

=25925.06/31434.65 =0.825

(3)相关系数

∑∑∑-?---=

2

2

)

()()i ()(Y Yi X Xi Y Y X Xi r

55

.2361665.3143406

.92552?=

=0.95

(4)回归方程为

)(Y Y -= b )(X X -

(Y —142.64)=0.825(X —179.27) Y =-5.26+0.825X

(5)因γ=0.95 > 0.8,相关分析成果可以应用。由回归方程插补缺测资料

X =106m 3/s ;Y =82.2 m 3/s X =371m 3/s ;Y =300.8m 3/s X =495m 3/s ;Y =403.1 m 3/s

作业:设有甲、乙两水文站的同期流量资料如下表所示,试利用甲站资料延乙站缺测年份资料,并求相关

系数。

甲、乙两水文站的同期流量资料

b=0.71;r=0.89 ;Y=3.48+0.71X

第二节等值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1. 年降水量及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绘制

绘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原则、方法主要是:

c值,分别标注在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工作底图上,根据实测资料可靠1)将由频率分析求得的均值和v

程度、系列长短等因素,把分析代表站划分为主要站、一般站和参考站。(分类条件参照第四章表4.3)

2)绘图前,要了解本地区水汽来源、降水成因、降水分布趋势及其量级变化等。勾图时要重数据,

但不拘泥于个别点据;要充分考虑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并要参考以往分析成果。

3)绘制山区降水量等值线时,应当考虑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一般说来,随着高程的增加,降水量

也存在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达到某一高程时,降水量反而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少。这一临界高程,据一些

研究成果,约在山腰偏上、亦即相对高度的三分之二处。

基于上述原因,绘制山区降水量等值线时,必须研究各地区降水量与高程的关系,主要是在山脉的各

段,再就是山间盆地的四周、方向一致的河谷地带,并应分小区建立降水量与高程的关系,使绘制的等值

线与大尺度地形分水岭的走向保持一致,避免出现降水量等值线横穿山脉的不合理现象。

c值,一般在地区分布上变化不大。但由于各站代表性可能不尽相同,特别是4)年降水量变差系数v

多年系列参差不齐,一般应以长系列测站为主要依据绘制等值线图。对突出点据要分析是否包括丰、枯水

c值,可以采用分区适年的资料,并要与邻站资料进行对比和协调。有的区域幅员较大,开始难以绘制v

c值,然后据以绘制全区域v c等值线图。分区时以年降水量均值相差在±5~10%以内线法确定各分区的v

为原则,并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特点。全区可划分为若干分区,取分区内各站同频率雨量的均值(或中值)

k值的均值(或中值)作为分区降水量系列。在气候条件略有差别的山区,可取各站同频率雨量模比系数

p

c值。分区年降水量的v c值一般作为代表系列,然后根据这个系列进行适线,即可求得分区年降水量的v

有比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

图2.9、图2.10为浙江省与福建省1956~1979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Cv等值线图。由图可

见,浙江、福建两省沿海地区年降水量为1000~1400mm,到内陆山区则增加至1800~2000mm以上。两省

交界的武夷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沿江西、福建交界延伸到福建东、南部一带,形成近十处

雨量在1800mm以上的高值区。浙江、福建两省地形多丘陵起伏,故降水量等值线多呈现小块封闭式高、

低值区,等值线分布与地形基本相应。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大致变化大0.15~0.3之间(Cv=0.2)。

两省沿海地区Cv值最大,约在0.25~0.3之间,浙江中部、西南部以及福建中部、西部广大山区Cv值约

在0.16~0.22之间。浙江西北地区Cv值约在0.22~0.26之间。总的看来,Cv值尚较稳定。

图2.9 浙江、福建两省部分地区1956~1979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

图2.10 浙江、福建两省部分地区1956~1979年年降水量Cv等值线

2. 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

对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进行合理性分析时,应当注意考虑下列几点:

1)自然地理因素对年降水量影响的一般规律是:靠近水汽来源的地区年降水量大于远离水汽来源的

地区,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高山背后的平原、谷地的降水量一般较小。降水量大c值相对较小。

的地区v

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要与陆地蒸发量、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对照比较,并力求三者协调平衡。

3)与邻近区域及以往编制的相应等值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异应作进一步分析论证。

第三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与多年变化

1.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表示:

(1)降水量百分率及其出现月份分区图选择资料质量较好、实测系列长且分布比较均匀的代表站,

分析其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及其出现时间,绘制连续最大四个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百分率及其出现时间,绘制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百分率等值线图。出现月

份可用分区的形式加以表达,参见第四章第三节。

(2)代表站典型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计算在绘制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百分率等值线

的基础上,尚可对不同降水类型的区域分区选择代表站,分析不同典型年年降水的月分配过程。

选择典型年时,除了要求年降水量接近某一频率(如偏丰年频率P =20%,平水年频率P =50%,偏枯水年频率P =75%,枯水年频率P =95%)的年降水量外,还要求降水量的月分配对供水和径流调节不利。

除上述以年降水量为控制的年内分配计算方法外,尚可计算以供水期(如灌溉期)降水量为控制的年

内分配。这种方法考虑了具体服务对象和目的,实用意义更大。

典型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计算方法,与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类同。

2.降水量的多年变化

c值表示某站年降水量的相对变化幅度,v c值等值线图则反映年降水量多年变化的年降水量变差数v

c值大的地区,其多年变化幅度也大,对该处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利的。

地区分布。年降水量v

c等值线图以外,尚可选择一定数量具有长系列资料的代表站,分析旱涝除绘制年降水量变差系数v

周期、连旱连涝和大范围的旱涝出现年份及其变化规律。这时,可将年降水量划分为五级:丰年(P < 12.5%),偏丰年(P =12.5~< 37.5%),平年(P = 37.5~< 62.5%),偏枯年(P = 62.5~87.5%),枯年(P > 87.5%),着重分析本世纪实有长系列的旱涝变化情况,也可利用中央气象局天气气候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编制的《全国近五百年旱涝等级史料》进行分析。

第四节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的计算

在实测降水资料短缺的较小区域内,计算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时,一般需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 补充计算工作为了能比较详尽地反映年降水量在区域内的分布规律,特别是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可以进一步搜集区域内系列相对较短的降水观测资料,进行单站年降水量的补充计算和分析工作。

c值等值线图(包括原 2.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的转绘与补充将大面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v

始点据),转绘到特定区域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如本区再无新资料补充,且认为大面积等值线图能够反映本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时,则可按原等值线的梯度变化适当加密线距,作为本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量算的依据。如本区有补充资料或大面积的等值线图与本区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对原等值线则要加以调整或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本区经审查认为可靠的数据,点绘在同一张底图上,然后根据补充资料及原

有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等,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对年降水量的影响,综合分析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对原等值线图进行必要的调整。

3. 区域降水量的计算 当特定区域面积较大时,可将该区域按行政分区、水资源分区或水利化区划再分为若干分区,分别计算分区和全区的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各分区的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将特定区域的分区界限,标绘在该区域年降水量均值和v c

值等值线图上,量算各分区所包围的等值线间的面积,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各分区的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参见第四章第二节。然后,确定分区面积重心处的v c 值和s c /v c

值,在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 p 值表上查得各种频率的K p 值,按下式计算各种频率的年降水量

p p k p p (2-12) 式中,p p —— 某一频率的年降水量(mm ); ——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 p k —— 某一频率的年降水量模比系数。

将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mm )乘以相应各分区的面积(km 2)即得各分区以亿m 3

表示的不同频率年降水量。

2)计算全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于各分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和。但全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不能用各分区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相加来计算。这时,需要首先推求全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经频率计算后方得全区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具体方法已如前述。

应当指出,只有当需要计算特定区域内各分区的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时,才需按上述两个步骤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并不能提高全区域降水量的计算精度。当不需给出分区降水量的数值时,只参考第二步方法计算即可。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法 前言地理高考如考?考什么?怎么办? (一)如考? (二)考什么? ——《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考试围 考试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怎么办? 一、《考试大纲》中的“描述与阐释” 二、《课程标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 (一)世界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5.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在地图上指出北地区、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的主要地理差异。 5.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智能,并举例说明其城

微型雨雷达产品在几次不同量级降水过程中的表现特征

微型雨雷达产品在几次不同量级降水过程中的表现特征 摘 要:利用 MRR-2 微型雨雷达设备及相关软件对降 水系统进行跟踪连续观测, 分析微型雨雷达主要的 4 项指标: 降水效率(Rain rate , mm/h )、雷达反射率(Radar reflectivity , dBZ )、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 , g/m3、及下降速 率(Fall velocity , m/s ),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雨过 程中,由于中高层湿度条件很差,降水率、雷达反射率、液 态水含量、下降速率均分布在 2400m 以下,且峰值均较小, 低于中雨、 大雨及暴雨过程, 仅在小时降水量超过 0.2mm 的 时段才表现出一定的显著特征; ( 2)由于整层湿度条件较好, 中雨、大雨及暴雨 3 次过程的降水率均表现出垂直分段分布 暴雨 3 次过程雷达反射率发展得均较高, 达到了 4800m 左右, 但高值区发展的高度并不相同,并且三者的峰值大小也有 定的区别,在降水量较大的时段,三者的峰值主要分布在低 率产品表现出类似的特征,同样呈现出了垂直分段分布的特 点;( 5)不同降水类型的下降速率和液态水含量各自表现出 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微型雨雷达;降水效率;雷达反射率;液态水 含量;下降速率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2018)09-0143-07 的特征,且降水率高值区整层均有分布; ( 3) 中雨、大雨及 层;( 4) 中雨、大雨及暴雨 3 次过程的液态水含量与降水效 中图分类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 Rain Radar Products in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Events Guo Jibing1 et al. 1Fengxian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Office ,Shanghai 201416,China) Abstract :Micro Rain Radar and related software systems was used to track and observer precipitation.Four kinds of Micro Rain Radar products( Rain rate,mm/h ,Radar reflectivity , dBZ,Liquid water content ,g/m3 and Fall velocity ,m/s ) were analyzed.The height resolution was set to 200 m.Observation height was between 200 ?6200m (the top height was near 500 hPa) .By study those cases,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1) In a light rain process,due to the poor humidity condition of the mid to high- level ,most of precipitation rate ,radar reflectivity ,liquid water content and fall velocity are located below 2400 meters ,the peak value was smaller than the rest three kinds of the rains ,only when hourly precipitation was over 0.2mm ,it showed some remarkable features. ( 2) Since the whole layer moisture conditions were

梅雨过程分析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 2 学期梅雨过程实习报告姓名夏新露一、本次梅雨过程对天气的影响 1991年江淮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大暴雨。包括三次暴雨过程,从5月持续到7月且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上旬,为常年江淮梅雨期。7月3日,长江中下游平原出现大范围降水,降水。区域呈东—西狭长带状分布,且相邻雨带上降水分布不均匀,其中广东、江西一带出现了强烈的江淮气旋,导致冷暖锋附近出现降温、大风、暴雨等剧烈天气现象。成片暴雨区西至汉口东达东台,南到安庆,北达盱眙。4日福建一带出现了标志性的梅雨准静止锋,锋面两侧温差较小,湿度梯度大。上海、苏州附近有雷暴区,出现强对流天气,降水量明显大于周边地区,风速大于雨带其他地区。雨带内位于宜昌南雷暴高压附近温度约22摄氏度低于附近其他地区。5日随着雨带逐渐东移北伸,长江中下游流域到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岛南部均有大范围降水。雨带内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22mm,雨带内降水强度小幅增加,雷暴天气消失。 二、3~4日各层环流形势 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梅雨的开始与这个地区温度而持续的西南季风的建立一致。 下面具体分析高空环流形势: 1、对流层上部(100百帕): ●南亚高压从高原东移,位于长江流域上空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高压脊 位于30°N以南)。江淮上空维持一个暖性反气旋,在此反气旋形成的同 时,其北侧的西风急流和南侧的东风急流也有明显加强的现象。这是因 为反气旋环流加强了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长江中下游处于这个大高压 的前部风向切边最强处,因此这个区域高层辐散作用最明显,高层辐散 低层辐合,造成强烈上升运动,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 件。 2、中层(500百帕): ●从3日08时开始,高纬已经形成了双阻型阻塞高压。西阻位于乌拉尔山 及其以西整个欧洲地区,此高压系统3-4号整个中心强度有微小减弱但是仍然稳定。东阻高位于颚霍次克海附近,稳定少变。两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低压槽,35°N~40°N处是一支较平直的西风气流。在贝加尔湖西面的大低槽内,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低纬偏南气流交汇,极易形成降水。 ●7月2日起,中纬度高空是平直强西风气流带,其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 移。3日巴尔喀什湖东侧和贝加尔湖出现了两个稳定浅槽。图中可见高原 以及其东部也存在两个疏散的短波槽,两槽渐渐合并,故将加强发展。 位于华北平原的短波槽快速移动,4日08时已经入海。北边的高压脊前 的西北气流和副高西南气流仍有汇合,可产生降水。4日形成了西南涡,促进梅雨天气过程的发展。

2.降水、蒸发、径流基本知识分析

降水 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和降雪,前者为液态降水,后者为固态降水,其他的降水形式还有露、霜、雹等。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个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为0.1-9.9mm降雨。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一、降水要素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水文学中一般只讨论降水时空分布的表示方法和降水资料的整理及应用。描述降水的基本物理量(即降水的基本要素)介绍如下: (1)降水量(深)。降水量的概念是时段内(从某一时刻到其后的另一时刻)降落到地面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总量。按此定义,降水量应由体积度量,基本单位为m3。但传统上总是用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即平均降水深(或降水深)度量降水量,单位多以mm计,量纲是长度。降水量一般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仪器承接的是雪、雹等固态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也用毫米数记录。但在进行水资源评价等考虑总水量时多用体积度量降水量。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常作为几何的点看待,因此又有“面降水量”和“点降

降水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和道国际广场(赵都新城S11地块)商业街西区1#楼工程的相 关图纸;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国家及行业颁布的规范、规程(主要规范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检验评定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学院路以北,浴新大街以东,陵西大街以西,五仓路以南。1#商业采用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相结合型式,本工程正负零为58.95米,基础槽底为-6.2米,集水坑底为-7.15米。 1#商业楼地下水位标高-5.4米,基础开挖后水深0.8米,集水坑底部水深1.75米。由于有地下水影响,在开挖基坑和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基坑降水工作。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的地层岩性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二章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 一、降水方案选择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下水为潜水,以砂类土与粉土为含水层。由于底层砂类土以上存在粘性土隔水顶板,底部砂类土层中的地下水必带有一定的弱承压性。针对此类型水,降水难度大,涌水量大,必须采用水泥管深井井点降水。由于降水工期极短,采用管井降水,易在坑壁形成较多的悬挂水、出水点及渗水线,影响基坑稳定。因此,必须采用较小井间距布置,使之形成切断水源之幕墙,方可在较短的抽降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达到疏干效果。由于砂类土为散粒土,只要合理抽排地下水而不将砂粒土带走,基坑降水不会导致引起地面发生大面积沉降。建筑基坑四周永久性的建筑物,离开基坑之距离远大于降水影响半径,不考虑对永久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工程降水采用环形管点围降的方法。在基坑底部外围布置围降抽水管井,用以疏干和降低地下水水位;基槽内应多布置井点,井点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二、基坑支护 根据该工程基础施工图和基坑土方开挖深度确定土方开挖上口边线,土方根据地勘资料显示和现场具体情况,基础大放坡即土方开挖放坡坡度1: 0.5~1:1为宜,新打的降水井设置在槽边1米位置,其降水井间距:10米。 三、单井结构设计 井深:1-6#井深10.5M;7-11#井深14M;12#为集水坑处降水。井径:380mm;井管:Φ380无砂砼管,过滤器与井管材料相同,孔隙率25~30%,6~14m 位置的滤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滤料:粒径1~4mm石屑;水泵:采用扬程大于25m潜水泵。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专题8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少 C.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南美洲分布的面积最大 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2)C处降水量比D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2. 下图为亚欧非三大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请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相比,年降水量大的是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野生骆驼的是________地。 (2)相比之下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①还是④地?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双选)A.沿海多,内陆少B.由东南向西

北逐渐降低 C.沿海和内陆一样D.由东西沿海向中部减少 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选择)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季风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世界雨极。从上图中可知乞拉朋齐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__mm;这里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从图18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可以断定下图中箭头所示的季风会出现在________月(1月或7月)。 3.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

阵性降水过程

一、天气实况 9月7-9日,我市受高空低涡和地面弱低压系统的共同影响,出现大范围的阵雨天气,过程降水量介于 4.7-15.8mm,东南部雨势较大,其中灵丘过程降水量为15.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日白天到8日夜间。 二、高空形势分析 从7日08时开始,位于河套西部的深厚低涡系统开始缓慢东移,并且在低涡的底部和前部不断的分裂短波槽影响华北地区,副高略有北抬; 7日20时,低涡的底前部西南气流加强,受槽前部偏南气流的影响,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高压脊开始加深,并一直影响到贝湖的南部,而低涡则缓慢少动,并且外围开始减弱; 8日08时,低涡中心一直河套的西部,并且中心强度有所减弱,副高维持在黄淮流域附近; 8日20时,低涡中心移至河套的北部,副高则开始影响我省南部地区,我市仍受西南气流控制。 7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8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

7日20时500hPa环流形势8日20时500hPa环流形势 从7日20时700和850hPa高空图上可以看出,等压线与等温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通过热成风和地转风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在该区域有冷平流的存在,但是我市上空的偏南气流很弱,这对水汽的输送不利,而从风场上来看,在河套地区存在一较弱的切变线。 7日20时700hPa高空图8日20时850hPa高空图 从地面实况上来看,7日08时在华北地区有倒槽与高空配合,到7日20时则受高压系统影响,这次降水过程结束。 7日08时地面实况7日20时地面实况 三、小结 这次过程,整体上来说,我台预报的比较准确,对于降水主体过程时间把握的较好,但是由于阵性降水的不确定性,对于该次降水的起始时间则没有预报出来。从形势预告场上看,8日20时500hPa低涡仍维持在河

中国海洋大学天气学分析大型降水过程总结全

一、过程概述 2011年6月,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影响集中的强降雨过程,在1 7天内接连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6月3—7日、9—11日、13—15日和17—19日,17天内出现16个暴雨日,且四次强降雨区域基本重叠。在四次强降雨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为200—4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500毫米,更有少部分地区达600—800毫米之多。 二、造成影响 由于此次降水过程强度大、影响广,其间相关省份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国家紧急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日16时,3日以来的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南方13省份3657万人次受灾,175人死亡、86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4.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50.2亿元。 现选取6月9—11日的强降水过程为例进行分析。 三、成因分析 6月初,伴随着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第一次北跳并稳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季风和南海季风显著加强,势力强劲的西南季风将孟加拉湾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暖湿气流输送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该地区的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来源。 孟加拉湾槽、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后的稳定少变以及高纬度地区几个大型低气压系统的稳定,共同维持了一个稳定少变的背景流场。 此次降水过程中,中纬度地区存在着多次间断的短波槽东移过程,槽后脊前伴随偏北风,北方小股弱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不断交绥,直接导致降水形成以及降水过程的维持;另外,槽前脊后的辐散流场叠加其上,促进了低空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成云致雨。 夏季,青藏高原大地形的热源作用,使得高原东南方向、我国的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低空(700hPa)的、气旋性小涡旋—西南涡。西南涡的气旋式流场,有利于空气的抬升、水汽的凝结,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6366307.html, 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谢东于莉莉陈韶华辛志远刘亚琴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9期 摘要通过对锡林郭勒盟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高空槽配合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在渤海水汽通道建立、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使锡林郭勒盟南部产生大雨天气。 关键词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形势;物理量场 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307-01 1降水天气概况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低压共同影响[1-3],2008年8月9日20:00至10日20:00,锡 林郭勒盟自西向东出现了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南部地区及锡林浩特市降大雨 (28.0~45.0 mm)。这次降水过程对南部地区晚秋作物的生长起着有利作用,而且缓解了前期的干旱与高温天气,为农牧业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形势背景分析 2.1500 hPa形势分析 从2008年8月9日8:00 500 hPa图上可以看出,从河套地区至陕西省南部低压槽较明显,此时锡林郭勒盟处在槽前西南气流控制下,冷暖平流不明显;到9日20:00槽的位置略有南压,其移动速度缓慢,槽加深。10日8:00,在河套地区有冷涡形成,系统东移加强;到20:00,冷涡减弱,锡林郭勒仍受高空槽控制,贝加尔湖冷空气向南输送,这样冷暖气流交汇在全盟南部地区[4]。 2.2低空形势分析 700 hPa图上,9日8:00河套地区有冷涡中心形成,温度中心稍落后高度中心,锡林郭勒盟西部有切变线存在;20:00从锡盟西北部到河套地区都处在低槽控制,蒙古冷空气输送较 明显。到10日8:00,全盟自西向东都受低槽控制,西南水汽输送较明显;到10日20:00,700 hPa切变线主要压在全盟南部,这与南部出现大雨天气相一致。 9日8:00的850 hPa图上,从锡林格勒盟西部、南部到河套地区基本形成一个闭合环流圈,锡林格勒盟北部冷空气较明显,低层水汽通道基本建立,到9日20:00在该盟西部形成

推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 1.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初中地理气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个地理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等降水量线。和之前我们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等降水量线,顾名思义,就是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也就是说,同一条线上的各点,降水量相等。 当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把年降水量相同的地方用等降水量线连接起来,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不同的降水量,于是,就形成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下面,我们就从这张图上选取几个地点,来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我们即将选取一下几个地点进行对比:第一,赤道和两极;第二,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第三,中纬度的沿海和内陆地区,最后选择的是山脉的两侧。 我们先来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的绝大多数地区,呈现出年降水量比较多的蓝色,也就是说这里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mm以上,而南北极地区,则呈现出黄色和土黄色,表示年降水量非常少,大约在500mm以下,一些地区甚至不足200mm。因此,我们可以从图中得出结论,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相比,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远大于两极地区。而由于二者的纬度差异很大,所以导致赤道和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差异悬殊的原因,主要是纬度因素。 通过第一组地区年降水量的对比,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幅地图不再陌生了呢?下面,我们把纬度限定为南北回归线附近,来看第二组对比。 我们先来观察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的年降水量的差异。不难发现,在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要大于大陆西岸的降水量。那么大家可能会问,南回归线地区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再来选取几个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果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大洲,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由于这样的分布同这些地区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因此,海陆因素起到的主要作用。 其实,海陆位置不但影响着南北回归线附近,更使广大的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形成极大的差异。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为例,沿海地区由于更容易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由于路途遥远,又受到山脉高原的层层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几乎不能到达,因此终年降水稀少。整个中纬度地区,呈现出沿海向内陆,由到少的年降水量分异规律。 不仅如此,随着地形的起伏,在任何纬度的山脉两侧,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降水特点。当湿润的空气遇到山脉的阻挡,只能向上爬升。在爬升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

一次东北冷涡降水的过程分析

一次东北冷涡降水的过程分析 彭力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气象局,河北唐山 063300 摘要:本文采用2008年全国730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 NCEP/FNL6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3月23日—28日一次东北冷涡降水天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影响系统,水汽条件,涡度散度,假相当位温等其他方面进行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冷涡过程是由上游小槽东移发展而成,被上下两阻塞高压切断达到发展成熟;通过对冷涡发展过程中涡散度剖面分析,发现冷涡发展过程中,冷涡中心和正涡度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冷涡发展初期低层辐合、整层上升,成熟阶段整层辐合上升运动与冷涡的发展十分吻合;此次冷涡降水的产生,伴随着良好的水汽条件,24-25日大值区域的降水均由锋面所致,其中,24日大值区域降水与对流不稳定有关。 关键词:东北冷涡;降水;诊断分析 一引言 1东北冷涡的定义 东北冷涡的基本定义如下:500hPa天气图上,(35°N~60°N,115°E~145°E)范围内,有一条或一条以上闭合等高线,并且有冷空气和明显的冷槽配合,维持3天或以上的冷性漩涡,定义为东北冷涡。 2东北冷涡简介 东北冷涡(NECV)是东亚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系统,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1]。 极地是东北冷涡形成的冷空气源地,东北冷涡形成于贝加尔湖附近,一边旋转一边东移,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有时加深,有时填塞,它途经我国东北地区,然后移向勘察加半岛。东北冷涡是在东亚阻塞形势下于东北地区发生的较为深厚的冷性低值系统,其空间与时间尺度比低涡、西南低涡等要大一些,一年四季均会出现,其中以初夏和盛夏出现频率最高。它的基本环流特征是对流层中高层为闭合系统,由中高纬度基本西风气流中的深槽向低纬完全分离,在东北区域上空形成东北冷涡;东北冷涡的形成与大型环流的分布和演变有密切关系,极涡、副高、印巴低压、青藏高原高压、北非高压等系统的有利配置是各类阻塞形成的根本天气学条件;东西两半球的桥式打通必然导致大气环流的异常,阻塞形势的建立,引发东北冷涡的形成。

保定地区降水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保定地区降水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台站探空资料、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天气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雷达探测资料等,总结分析了2015年11月21日至22日保定雨雪天气过程,且对相关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 关键词保定雨雪;诊断分析;中小尺度 前言 2015年11月21日白天至22日夜间,保定出现一场雨转雪天气过程,针对雨转雪的临界点以及雨雪分布上的特征,通过分析高空以及地面形势场、红外云图、物理量和探空图的分析,得出降水落区变化的原因。同时和往年典型的类似过程对比,找出降水的特点,为以后的预报提供很好的依据。 1 天气实况及成因分析 1.1 天气实况 2015年11月21日白天至22日夜间,保定迎来一次雨雪天气,21日白天为雨,入夜转为雨夹雪,22日凌晨转为降雪,降水分布不均,全市大部分地区的过程降水量为大雪,东南部为暴雪,最大为蠡县15.3mm,全市平均7.7mm。全市均有积雪,最大积雪深度8cm。 1.2 成因分析 (1)环流演变 21日08时欧亚大陆维持“两槽一脊”,东亚大槽有滞后的温度槽相伴,中纬度地区为纬向环流,其上有多股冷空气沿西风带东传,同时中心值为520 dagpm 的低涡处于黑龙江附近,涡后冷空气东移南下。 21日20时,低槽东移,黑龙江附近的低涡强度略有减弱南下至黑龙江,700hPa急流已伸到河北中部;在925hPa高度上,乌拉尔山冷高压分裂南下,冷空气随偏北气流自东北平原南下,经渤海湾,转向西行影响华北。蒙古冷高压稳定少动。河北仍处于高压底部。由此可知南方暖湿气流在边界层偏东风的冷垫上爬坡,因而在河北出现回流天气。于21日引发了保定第一阶段雨转雪的过程。 22日08时,700 hPa西来槽到达河套地区,河北中部急流得到加强,在925 hPa高度上,东北平原南下的冷空气势力也增强了,地面锋区明显,22日白天出现第二阶段的回流降雪。 (2)红外云图分析

第一部分第二章 答题模板系列(二)气候特征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答题模板系列 (二)气候特征类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题型概述]在高考中考查气候特征的题目,多以区域图、气候资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征描述。 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其答题思路: 角度二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 其答题思路: 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 其答题思路:

[试题赏析]本题主要以非洲尼日利亚位置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特征的描述及其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素养。图中尼日利亚南部沿海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解答其气候特征是可从气温、降水及其组合等方面来描述;在分析该气候特征对铁路工作人员要防范的问题,可从高温、多雨、疾病、蚊虫、野兽等方面来描述。 [试做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1.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1)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再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①气温的描述: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寒冷,-20℃以下——严寒,-30℃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凉爽,20℃以上——炎热,24℃以上——高温。 注意: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气温术语。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②降水的描述: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在100 mm及以上——多雨,50 mm及以上——湿润,30~50 mm——少雨,30 mm以下——干燥。

全球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全球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1988-2004 ) January precipitation (cm, GPCP) 64)E 90E 120E 150E 1出)I SOW 120W 9(}W MW (} 30E 0 2 4 6 K 10 12 14 lb U 2(1 22 24 2b 2K M 32 點-甜4U February precipitation (cm, GPCP) 60N 3()N o 30S 60S ------------------------------ 1 ----------------- 1----------------------------- -------------------------- 1 -------------- -r—~r- Illi工r

March precipitation (cm, GPCP) ,- 1| ] 一I T . 广6?E 90E 120E 150E I HO I SOW HOW 90W 60W 3(JW 0 3OE April precipitation (cm, GPCP) 60N 30N 30S 6( ; S 3E 90E 120E 150E IM) 15()W 1H)W 9()W 60* 34IW () 如E (1 2 4 6 & 10 12 14 16 1H 20 22 24 26 215 30 12 34 M 5S 40

[I 〕丨丨丨丨[ 丨丨1 I I 丨丨门I 0 1 4 6 1(J 11 14 16 n 20 22 24 26 2K JO 32 M ib M 4U June precipitation (cm, GPCP) l ----------- r- ----------------- 1 ---------- T ---------- ■―-…r ............................ 亍? -~F- 64JE 90E 1 対E 150E 1出)15()W 1H)W 9(}W 60W 34IW (I 30E 60N 3( is 60S __? _______ . __________ 1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严 64)E 90E 120E 150E 1卅)I SOW 120W 90W 60W 対W 0 JOE (iOS 0 2 4 6 ^ 1CJ 12 14 16 1K 2() 22 24 26 2K 30 32 34 36 彌 40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知识要点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二、跟踪训练 1.下图反映了某地(A) A.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B.降水量年际变化小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2.下列关于北半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甲地降水比乙地少 B.乙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C.甲地全年多雨 D.乙地夏季少雨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3~4题: 3.A地全年降水特点是(A) A.降水量多 B.降水量少 C.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D.终年严寒 4.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C) A.4月 B.6月 C.8月 D.12月 5.【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北京的王经理采购了一批雨伞准备销往国外。下列四个地区中,最不需要雨伞的是(B) A.南美洲东部 B.非洲北部 C.亚洲东南部 D.欧洲西部 6.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

A.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B.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7.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一般在(D) A.200毫米以上 B.500毫米以上 C.1 000毫米以上 D.2 000毫米以上 8.如果某地常年出现如下图所示天气,则当地的降水量与下列哪一幅图相吻合(A) 9.符合下图年降水量的地方是(B) 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区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二、.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1、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2、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可推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 3、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三、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都在15℃以上,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月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多少来区别: 1、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也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 4、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 0℃-15℃之间,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季节和年份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别: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2、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 3、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 700-1000mm之间。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是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和年降水量来区别: 1.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小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大于或等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八【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附答案详析

- 1 -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卷八【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少 C.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南美洲分布的面积最大 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2)C 处降水量比D 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2. 下图为亚欧非三大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请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相比,年降水量大的是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野生骆驼的是________地。 (2)相比之下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①还是④地?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双选)A .沿海多,内陆少 B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C .沿海和内陆一样 D .由东西沿海向中部减少 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 (选择)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季风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世界雨极。从上图中可知乞拉朋齐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__mm;这里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从图18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可以断定下图中箭头所示的季风会出现在________月(1月或7月)。 3.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D地________。 4. 读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 (2)B气候分布在________(大洲)东部,其成因是________。 2

第二章降水

第二章 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在闭合流域内,天然情况下的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总补给源,总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之和)与总蒸发量之和则为总排泄量,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之差则为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其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V E R p ?±+= (2-1) 式中,P 、R 、E 、V ?分别表示一定时段内闭合流域的降水量、总径流量、总蒸发量和蓄水变量(单位均 为亿m 3 )。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流域蓄水变量可以忽略不计,式(2-1)可以简化为 E R p += (2-2) 公式(2-2)表明,如果把总径流量作为水资源数量的衡量指标,那么,水资源的数量直接与降水量、总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尚可通过降水、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时空分布来反映。 第一节 统计参数的确定 降水量的分析与计算,通常要确定区域年降水量的特征值,绘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研究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等。年降水量特征值,一般用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p 、变差系数 v c v 和偏态系数 s c 三个统计参数来表示。据此,便可推求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 水量。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图解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并要首先计算参数的初试值。参数初试值的计算方法颇多,如矩法、三点法等。由于是初始值,方法应力求简便。以下先介绍矩法和三点法,然后介绍图解适线法。 1. 矩法 对连续系列或不连续系列不进行特枯水年处理时,均值p 的计算公式为 ∑==n i i p n p 1 1 (2-3) 变差系数 v c 的计算公式为 p C v σ = (2-4) 公式(2-4)中

1 ) (1 2 --=∑=n p p n i σ (2-5) 则 1 )1(1 2 --= ∑=n K C n i i v (2-6) 以上各式中,p ——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 i p —— 各年年降水量(mm ); —— 均方差(mm ); K i —— 年降水量模比系数,K i = P i /p ; n —— 系列年数。 偏态系数C s 的计算公式为 31 3 )3()1(v n i i s C n K C --= ∑= (2-7) 2. 三点法 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的步骤是:在目估的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对称的三个点,其频率为P 1、P 2、P 3,相应的降水量为P p1、P 2、P p3,然后用下式计算参数: 图2.1三点法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