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重组质粒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重组质粒的构建

一、 实验步骤

1. 提取质粒DNA

2. 酶切(EcoRI+SpeI)

注意事项:

① 酶量, 反应时间及体积: One unit of enzyme is defined as

the quantity needed to cut 1μg of DNA in 50ul in one

hour。 反应时间的选择。一般酶切鉴定3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酶减少,可延长反应时间(16h);反应体系不应太小,常规的酶切一般要维持在10-50ul。酶的体积不要超过总体积的10%(甘油应在5%以下)。

② 酶的使用 : 酶应永远放冰上,应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反应体系 中,用完后及时放回冰箱

③ DNA的制备:待切割的DNA应当已去除酚,氯仿,乙醇,EDTA, 去污剂或过多盐离子等

④ 缓冲液:不同酶需不同离子强度缓冲液, 使用前应将缓冲液完全

溶解并充分混匀。

⑤ 混匀:很重要,注意不可振荡

⑥ 反应温度:通常37 ℃

⑦ 终止反应:终止液,热失活,酚/ 氯仿抽提

⑧ 星号活性:在非理想条件下,内切酶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

3. : 酶切产物纯化 4. 连接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酶切结果检测

图1 EcoRI和SpeI双酶切GST-T及proB载体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

注:M:DL5000DNAmarker;1号泳道;未酶切proB 质粒DNA;10、11号泳道:EcoRI和SpeI双酶切proB载体结果;16、17泳道:EcoRI和SpeI双酶切GST-T载体结果

分析:①由图1可知,1号泳道的未酶切proB质粒DNA未显示有条带,其原因可能是所点的未酶切proB标准品浓度过低,条带亮度过低难以识别。②10和11泳道中大小约为5000bp的较亮条带是proB载体,但有轻微拖尾现象,条带呈圆弧型,应该是因为点样量较大。经EcoRI和SpeI双酶切后,环状的质粒DNA被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约5000bp和40bp的片段,其中40bp的小片段因分子量小,迁移速度快而跑出了琼脂糖凝胶,在图中无法看到。本次实验回收的是约5000bp的条带。③泳道16和17中约3000bp的较亮较粗条带是T载体,而约650bp的较细条带是被切下的GST,即本次实验回收的片段。

2..质粒DNA的浓度

经测定,本组的质粒DNA浓度如下表:

表1 提取的GST-T及proB质粒DNA浓度 质粒名称 浓度 (ng/μl)

GST-T 0.611

proB 6.175

分析:本次提取的质粒DNA浓度很低,proB质粒的浓度为6.175ng/ul;而GST-T质粒的浓度则低得多,为0.611ng/μl。造成提取的质粒浓度过低的原因可能是:①在进行酶切时所加的质粒DNA样品浓度较低。②在进行切胶回收时,未完全把DNA条带切下来,琼脂糖凝胶中残留了部分DNA条带。③ 加入的Buffer DE-A量过少,凝胶块未完全熔化,影响了DNA片段结合到DNA制备膜上的效率。④DNA 凝胶回收试剂盒的回收率较低,可能是Buffer DE-B(结合液)不能创造高盐低pH的环境,导致硅胶膜选择性地吸附DNA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是Buffer W2 concentrate(去盐液)创造的环境未能达到低盐浓度高pH,导致硅胶模释放DNA的效果不好,仍有较多DNA吸附在膜上,影响了DNA的回收率,导致浓度偏低。⑤加ddH2O洗脱时没有紧贴硅胶膜的正中央,膜没有完全被水覆盖,影响了DNA的洗脱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