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漫长过去与短暂历史——谈谈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

心理学的漫长过去与短暂历史——谈谈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
心理学的漫长过去与短暂历史——谈谈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这是西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心理学过去历史的著名评价表述。可以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诚然,心理学的诞生没有确切的开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但是在当时来说,并没有心理学这一说,因为当时的心理学与哲学是融为一体的。有关于“心灵”、“意识”、“观念”等等词汇,一直是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医生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古希腊思想

在公元前四百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观点影响了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与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把心理功能分为认知功能和动求功能,认为认知功能有感觉、意象、记忆、思维等。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也为当代心理学产生影响。

近代哲学思潮

近代哲学是指17-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是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17-18世纪的经验论。

唯物论的代表是笛卡尔,在身心关系上,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如感知觉、想象都离不开身体活动。他还用反射的概念解释了动物的

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简单行为。笛卡尔对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有直接影响。

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后来的经验论演变成为联想主义,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观念是由简单的观念借助联想逐渐形成的。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都是直接受到了联想主义的影响。

生理学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经过岁月长河的发展,心理学一词诞生,慢慢走上独立学科的道路。其实在心理学还未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ta。直到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也被称为是现代心理学之父。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的研究重心转向心理学方面,也因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流派,其中最大的流派有七支。那么是哪七支流派呢,以后的心理学界又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呢?心理书单会为您慢慢讲解!

相关书籍推荐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冯特:《心理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 您检索的皮亚杰,一般指让·皮亚杰,其他释义请点击此处。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大学时期学习哲学。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简介 让·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自1936年起,皮亚杰一共荣获了三十多个全球各地的大学及学术团体所颁发的荣誉博士学

位,更负责主持多项重要国际联合的会议、组织与团体,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更于1969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获得了心理学界殊荣——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而皮亚杰一生的贡献并不止于心理学,他的理论对于现今的哲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1] 皮亚杰(1896一l980)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出生于瑞士。父亲是位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人常因见解不同而发生争执。 他对生理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10岁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18年获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对“人是怎样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哲学问题产生兴趣。由于纯熟的生物学知识及方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无能为力,他便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作研究,因此对心理学也产生兴趣。 1918年,他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研读弗洛伊德著作,感到精神分析学说虽有趣,但失于思辨,不是严谨的科学。他从中吸收和学到一些重要概念与方法(如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临床谈话法等),对他后来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极其有益。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从事病死心理学、数理逻辑及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研究。。[2] 2生平 家庭背景 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皮亚杰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 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着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讲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资料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绪论 1、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古希腊、罗马至1879年科学心理学建立) A.特点: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却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B.其发展的两个阶段 (1)官能心理学阶段:6 BC—14 AD,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其思想主要体现在灵魂的功能或官能(实际上就是意识或心理)的探讨上。 (2)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14AD末—19AD中叶 主要探讨认识的起源、过程、和方法、焦点是对意识经验起源的研究。 2、心理学史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主要包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古希腊三贤 (1)苏格拉底:他强调在人类的认识中有比单纯感性认识更多的多的东西,并认为人具有纯理性认识的能力,而且这些理性认识的能力不仅指明了商业或战争中的“正确”方法,而且指明了人们自己能够验证的个人生活和社会正直生活的道德现实。 先验论:知识是人的理性当中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人所固有的知识引出来。 A.他善于用辩证方式追求道德法律的根据,善于探索善、正义、和美的一般意义。 B.他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人固有的知识引出来。“产婆术”(2)柏拉图 A.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劳动者。 B.和人的等级对应,把灵魂或心理划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意气、情欲。 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 (3)亚里士多德 A.灵魂与身体统一而不可分割,灵魂是生命的本质,身体只是灵魂的工具。 B.他把生物界的灵魂分为三个等级: 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还有感性的灵魂,人则还有理性的灵魂。

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在没有注意的条件下,人也能进行信息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 4、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记录、计算机模拟 1.反应是记录法。(相减法、因素相加法)反应时记录法:是指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反应的潜伏时间。它不仅能推测人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过程,而且能推测认知的内部结构,即知识的表征。 (1)相减法——唐德斯基本方法:计算复杂反应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或者说,用复杂时间减去简单反应时间。相减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当一种作业由一系列加工阶段组成时,应用这种方法是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可以用完成作业第一段所需时间与完成作业第二段所需时间相比较来量度,或者说,完成两段作业的时间差就是这一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2)因素相加法——斯滕伯格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斯滕伯格还假定,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的时间具有独立的或相加

西方心理学史

.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 ●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 ●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分类:(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发生条件:客观条件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主观条件是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绪、兴趣等)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条件: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兴趣的依从性;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特殊形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形成的条件:个体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二、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有关;主要取决于个人已有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 (三)注意的分配:在人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主要有三种情况:(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已经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影响注意的转移快慢难易的条件:(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教师应该注意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2)注意教室内的环境(干净、整齐、装饰简洁朴素);(3)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4)在教学过程中要迅速妥善的处理偶发事件。 2.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音量适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重难点加强语气,配合手势表情;(2)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要运用有度,重点突出,必要时运用彩色笔、图和表格加以强调;(3)借助教具吸引学生 3.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4.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 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现在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点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力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认知功能和动求功能。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哲学思想影响到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对当代的心理学思潮也有重要的影响。受近代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影响最大的是17到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若那笛卡尔迪卡尔有两个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他提出了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第二,他把统一完整的心理与人体分开而陷入二元论的错误,但是笛卡尔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当时对动物和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的研究。它的反射的概念等思想对心理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前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先驱,后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洛克坚决反对底卡尔的天赋观念,在他看来,人的灵魂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同后天经验中获得的。 英国经验主义演变到18到19世纪形成的联想主义的思潮,代表人物有詹姆士.米尔约翰.米尔,贝恩等。它们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

系列活动的解释原则,人的一切复杂的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第二点,生物学和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唉,现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11年,英国人柏尔和法国人马戎弟首次发现了脊髓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差别。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50年,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兹永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这项研究为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克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技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负责感觉。1870年德国生理学家弗利兹与希兹用电刺激法研究大脑功能,发现动物的运动行为。是有大脑额叶的某些区域支配的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大脑机能分区的认识,而且对于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时期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感官生理学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为心理学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觉问题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对于心理学说脱离哲学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867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1、内部原因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有其心理学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许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行为主义的失败是其重要的心理学内部的原因。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心理学自19世纪末叶成为独立的学科以后,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意识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人时期,有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称的Wundt的观点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可以热电看作有代表性的观点。Wundt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对心理内容或直接经验作元素分析。 认知心理学继承了心理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许多有益的思想,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内部心理组织的一些观点。即使对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也从中吸收了一些东西,例如,认知心理学是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但它并不排除对行为的研究;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看法无疑吸收了刺激-反应公式的一些合理的东西。从这种继承性来看,也可以说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内部经历了长期的孕过程。 2、外部因素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心理学以外的原因。这里包括一些邻近学科的影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特征说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注意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1958)原理:人的神经系统容量是有限的,当外界大量信息通过神经通道时,由于其超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容量,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这在信息传递中起了个关卡的作用,使某些信息得到选择和保证,到达皮层中枢作出反应。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1960)原理:信息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通道,而是通过两个通道,但其中一个通道被加强,另一个通道的信号则逐渐减弱,从而难以激活其最低感觉阈限值而不被

西方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整理 1、范式的含义(p2) (1)从心理方面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是从事某一学科的科学家的共同分享的立场和观点。 (2)从理论方法方面来说,范式是科学家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2、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必要性(笔记+书p4) (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 ①可以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②学习分辨心理学史上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提高判断问题的能力。 ③在疏离心理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我们健康怀疑和批判精神。 (5)了解心理学的分裂状况,从而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全貌,我们就不能满足于只了解一种理论或一种流派观点了。不同流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不同的方法与程序,因此我们应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有一个大概了解。 3、西方心理学的两个起源(书p19) 在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实验心理学为分野,西方心理学可分为两大时期,即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前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在2000多年的前科学时期里,西方心理学有两条发展线索,即西方心里虚而在哲学内起源和西方心理学在科学内起源。西方心理学的哲学或哲学心理学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概念和理论的基础。西方心理学在科学内的起源则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精神,并且奠定研究方法基础。 4、那些研究影响了心理学的独立 (1)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书p15) 生理学家研究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创造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方法,形成了介乎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生理心理学,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牢固基础。 (2)颅像说和脑机能定位(书p16) 颅相学承认了脑是心理的器官,使人们注意到心与脑的关系问题;另外,机器了脑机能定位的研究。 (3)人差方程的发现(书p18) 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而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 (4)心理物理学 (5)希波拉底和加仑的气质学说(笔记) 西方心理学史上,希波拉底是最早把心理活动定位到人的脑上。加仑在其体液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说,为现代的气质学说奠定了基础。 5、冯特与布伦塔诺心理学思想观点比较(比较) (1)研究对象: 冯:直接经验;布:意识的动作 (2)研究方法: 冯:实验内省法;布:“内部知觉法”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单选5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2个简答3个论述1个综合1个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主要研究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第二次革命 表征的概念,知道表征在大脑里的形式是怎样的 pp.4 Defini'on of Cogni've Psychology What is CP?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inkingmind and is concerned with: –?How we attend to and gain informationabout the world –?How that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processed by the brain –?How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ink, and formulate language ?How did Neisser (1967) regard cognition? CogniKon means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king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cide what actionmight be appropriate (Eysenck, 2005) 认知心理学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精细化(添加)、存储、提取和运用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science which studies cognition,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are hypothesized to underlie behavior. This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domains, exami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orkings of mem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reasoning, creativityand problem solving。 George Miller引发认知革命(心理学上的第二次革命) The scope of CP(认知心理学的范围P13)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ensation/Percep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ttention ??Consciousness ??Memory/learning ??Image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Language use ??Thinking and concept formation ??Decision making ??Problem solving ??Human and AI Representation表征 A represent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someway of organizing, manipulating(操纵),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a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the same terms as a computational data structure, or a set of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与诞生(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开始运用实验;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可多年来,这个很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前七章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 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 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 5.侧向扩散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 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 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 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 10 鸡尾酒会效应 11 自由回忆实验 12 人工代理 13 问题空间 14 模式识别 15 追随程序 16 范畴大小效应 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 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 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 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 知觉产生的理论 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 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 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 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 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P75 部分报告法:Sperling在每组的视觉刺激信息呈现之后(呈现时间50毫秒),发出一个声音,提示3行字母中的哪一行要求被试报告出来。其中上行的字母与高音相联系,中行的字母与中音相联系,下行的字母与低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出现的声音信号,对相应一行的字母马上做出报告(部分报告法)。 4 感觉记忆P75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感觉,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像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声象记忆的容量为8到9个项目,时间为4秒。 5.侧向扩散P89 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以阅读为例说明:校对阅读和要点阅读。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P10 问题行为图 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行为图,这是Newell和Simon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这种问题行为图有两个成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改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7.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P219——222 包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而以后者最为著名。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有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最重要的结构。Chomsky认为,短语结构语法仍未能完全确切地解释语言。区分句子的两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 您检索的皮亚杰,一般指让〃皮亚杰,其他释义请点击此处。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大学时期学习哲学。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简介 让〃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自1936年起,皮亚杰一共荣获了三十多个全球各地的大学及学术团体所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更负责主持多项重要国际联合的会议、组织与团体,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更于1969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获得了心理学界殊荣——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而皮亚杰一生的贡献并不止于心理学,他的理论对于现今的哲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1] 皮亚杰(1896一l980)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出生于瑞士。父亲是位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人常因见解不同而发生争执。 他对生理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10岁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18年获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对“人是怎样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哲学问题产生兴趣。由于纯熟的生物学知识及方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无能为力,他便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作研究,因此对心理学也产生兴趣。 1918年,他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研读弗洛伊德著作,感到精神分析学说虽有趣,但失于思辨,不是严谨的科学。他从中吸收和学到一些重要概念与方法(如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临床谈话法等),对他后来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极其有益。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从事病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中国咨询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介绍释梦和自由联想技术的精神分析文献开始被翻译介绍到中国。 1917年,经曾在德国冯特实验室学习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在上海成立。这两个重要事件推动了中国引进国外心理治疗的步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使用行为疗法的原理分析心理障碍的文章开始见于报刊。 1933年,美国学者R.Lyman博士在北京协和医院主持神经精神科工作,开设了包含精神分析培训内容的课程。戴秉衡当时曾教授这门课程。三十年代,心理学家丁赞分别在重庆中央实验研究所和北京仁利地毯工厂建立了心理学诊所。同一时期,上海大厦大学心理协会建立了儿童心理诊察所,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诊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发展全部停滞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仍不均衡,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79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和职业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是根据专业人士和参与者的工作及他们的发表物,以

及该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来划分的。

启动阶段为1949年到1965年。在这期间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做了零星的心理治疗工作。上海心理学家黄嘉音,发表了一些书籍并报告了如何运用行为疗法原理治疗儿童问题(黄嘉音,1951,1952)。另外,在这个阶段,还有其他中国心理学家试图使用心理治疗原理治疗其病人。该阶段最有影响力的工作是运用快速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该模型是一个短期治疗取向的模型,是由一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开始,它只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但后来也被运用于治疗其它焦虑障碍。这一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躯体锻炼、主题演讲以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内。该模型采用用巴浦洛夫的理论解释神经衰弱症的病因。通过解释、鼓励、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支持性治疗方法对病人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文章报道,这种治疗方式是很有成效的,激发了专业人员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兴趣。 文化大革命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指责为泛性论。所有心理学家都跟随前苏联的学术方向学习并运用巴浦洛夫的理论来治疗病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7),心理学被批判为伪科学。那时没有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几乎所有心理学家都被迫到工厂、农村进行劳动。而心理治疗则处于一个更为糟糕的境地。在此阶段没有任何关于心理治疗的文章发表,因此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