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刻原因就在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较快可经济增长,必须大量吸收外资,而在外资担心金融风险,不愿意流入时,政府又制定了消除外资顾虑的政策,实行本币自由兑换、本币与美元挂钩,一旦外资认为存在金融风险,希望流出时,可以方便地兑换成美元,转移出境。与美元挂钩造成了本币币值严重高估,必然加剧国际游资套汇行为,而在实施高利率政策以吸收外资、保持国内高储蓄率的情况下,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国际游资的套利行为。在套利套汇的国际投机性资本大量涌入后,加上金融监管系统又不健全,资金被拆借流入股市,用于房地产开发,当社会需求不足或下降,特别是在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中,国际市场需求环境变化、市场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股市下挫,房地产销售不畅,银行资金周转不灵,金融风险突然出现,此时国际游资迅速撤离,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风险和金融动荡,不可避免地发生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许多东南亚国家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严重被毁,社会经济福利大幅度下降,甚至引发政治动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前言】 1997年夏 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 自泰国始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 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 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 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 特区政府果断决策 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 国际炒家弹尽粮绝 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 保住了

几十年的发展成果。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 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 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 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危机来袭】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 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 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 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 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 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 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 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 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 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 开始大量卖空泰铢 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泰国政府不甘示弱 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 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 但却徒劳无益。1997年7月2日 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 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 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挤垮了银行56家 泰铢贬值60% 股票市场狂泻70% 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 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 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 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 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 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 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 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8月23日 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 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 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 17日 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 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巨鳄袭港】 1997年10月 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 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 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 大获而归。10月风暴过后 又是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 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 狂妄地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1998年8月初 国际炒家对香

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索罗斯联同其他财力雄厚的“金融大鳄”三度冲击在香港奉行的联系汇率制。索罗斯联同其他财力雄厚的“金融大鳄”三度冲击在香港奉行的联系汇率制。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 一方面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 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 同时在股市抛售股票来压低恒生指数 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 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在猛烈的冲击下 恒生指数在8月中旬跌至6600点 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近2万亿港元 同时 港元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 各大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条挤兑的人龙 这是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遇到的情况。虽然香港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 但金融大鳄们嚣张气焰在香港却遭受到顽强的抗击。当时执掌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大权的曾荫权 开始动用港币与国际炒家搏杀。从1998年8月14日起 香港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 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 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 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 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八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 更要使他们蚀本 知难而退。

【大决战 大获全胜】 8月27日 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 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当天 全球金融消息极坏 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 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 8% 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在曾荫权的指挥下 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 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 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同日 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 港府必败。索罗斯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 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 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 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 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 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 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 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 增幅达17.55%。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 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 香港政府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 香港政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 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 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 预计港府目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 成为多家

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

【政府干预 积极应对】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 中央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 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 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 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 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 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 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 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 违反市场经济规则 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 那将酿成大祸。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 “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 我坐在床头哭了 不是为我自己 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 害了香港 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 ”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的框架内并通过双边渠道 向泰国等国提供了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 向印尼等国提供了出口信贷和紧急无偿药品援助。当时 全世界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 人民币应当贬值 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 中国政府经过多方面权衡 在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增多和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 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 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 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 承受了巨大压力 付出了很大代价。为了表明诚意 中国政府还收窄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中国领导人多次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在1998年3月17日 朱镕基当选总理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先就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此举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 首先 避免货币危机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其次 减轻了已实行货币贬值国家的经济压力 因为如果中国也贬值 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可能带来的出口增长将会受到影响 第三 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四 人民币不贬值维护了东南亚的经济秩序。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 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 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 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 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的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 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的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同时固定汇率降低了

汇率变化的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的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的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的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在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国际资本可以轻易进入危机国国内市场。1996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五个亚洲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国外融资总量达到了1006亿美元。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而国内却缺乏成熟的金融运行、监管体系,逐渐导致了资本和人力资源整体的不合理分配,当借款国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危机国的外债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容易造成经济恐慌。不合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危机国普遍实行出口替代战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其经济具有很强的对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https://www.360docs.net/doc/ad8627980.html,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 索罗斯 【前言】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 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 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

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 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金融危机一夜席卷亚洲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市场生死保卫战 千亿港元与金融大鳄“豪赌”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

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 一.摘要 二.引言 三.正文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1)对俄罗斯本国的影响 (2)对中国的影响 (3).对本国以及中国以外国家的影响(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 四.参考文献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一.摘要:2014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受到强烈冲击,卢布在短期内快速贬值,爆发金融危机。这场似曾相识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发生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对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危机后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合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进行阐述,对于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相似经济危机时的建议与应对举措。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危机原因影响措施 二.引言 2014年,俄罗斯的莫斯科的冬天尤其寒冷。持续的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使得俄罗斯经济运行前景不明,其国内也正处于货币汇率下跌、财政收入减少、资本大量外流、经济放缓的煎熬中。事实上,仅今年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对俄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了去年GDP的6%,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央行最新预测显示,2014年俄GDP增长率仅为0.3%,卢布越来越不值钱了,卢布持续贬值,是现在俄罗斯经济困境中最为显着的一个特点。当年12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13%,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自年初以来,俄罗斯6次加息,投入超过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三.正文 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能跨入新兴经济体行列,外国投资功不可没。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是该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巨大挑战。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人不由得想起发生于1997年的一场金融大风波。苏联解体后,受政局状况影响,经济秩序混乱,开始实行“休克疗法”,进行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改革后的生产连续下降。1996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肇始于货币危机,并在短时期迅速危及全球金融市场,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其政治影响亦不容小觑。此次金融危机之爆发,其原因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既有表面现象层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本质层面的原因; 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 既有金融、经济层面原因,又有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原因;既有区域性、全球性共同的原因又有当事国自身独特的原因。我们只有对各种因果联系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研究,从金融、经济、制度三个层面层层追本溯源才能更加接近客观实际。 1 金融层面 1. 1 国际游资的投机 亚洲金融危机,引爆点在泰国,是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对泰铢进行外汇炒作,击溃其固定汇率制来获取超额利润而引发的,具有浓厚的国际金融资本或者国际热钱进行货币投机的色彩。但是国际投机因素不是主要因素,只是危机发生的导火线。从1995 年起,泰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帐、坏账等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出口增长率大幅降低,国际收支失衡现象严重,有“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之不吉之征兆。1996 年,由于电子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下降,泰国出口从1995 年的22. 5%直降到3%,经常账户逆差急剧扩大和金融市场日趋动荡不安。国际投机家敏锐地捕捉到战机,发现泰国具备可被攻击的绝好条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并且泰铢被高估; 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已相当高,而且有离岸金融市场; 为了遏制物价、工资膨胀和吸引外资,泰国政府维持高利率,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泰铢; 金融自由化比较彻底,资本项目开放过早,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畅通无阻等。在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后,被迫一再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最后弃守固定汇率制度,任由汇率自由浮动,结果泰铢汇率全面下跌,货币危机遂酿成,进一步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1. 2 盲目的金融自由化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东南亚多数国家或为了稳定国内的统治,或为了实现从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时受发达国家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亦步亦趋,陆续开始启动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在国内经济基础不牢、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和宏观经济管理、调控能力不足、金融监管体系漏洞百出和金融监管能力低下的情况下,罔顾本国之实际,急于模仿西方以求赶超,盲目推行金融自由化,过早对外开放了其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过度放松了对资本项目的管理,为国际游资的大进大出地频繁流动和投机攻击行动提供了可乘之机。菲律宾于1962 年宣布取消外汇管制,甚至比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还早,至少不比他们晚多少。①1986 年,出台了允许外资利润自由汇出等措施。马来西亚于1986 年,通过立法和政策,提高了外国投资者在本国股份公司允许持有股权的比例,其后,又出台政策,允许自1991 年10 月起,将投资银行接受一般定期存款的最低起存点降为20 万林吉特。印尼于1986 年亦放松了对资本账户的管制。泰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展开了以夺取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地位为目标的激烈竞争,从20 世纪90 年代起,开始加速开放了资本账户,到1994 年,则完全实现了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其金融市场基本完全开放。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虽然方便了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从而使泰国公司能够自由、容易地获得资金,但却失去了抵御国际投机家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 1. 3 金融监管不力 “金融监管不健全、金融资产质量差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东南亚诸国不仅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而且金融监管不力,比如,对金融业疏于管理,特别是对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没有规范的管理;对信贷的约束比较少,导致银行信贷规模扩大过快,并且借款者通常缺乏偿债能力,违约风险较大;对金融业的财务状况也缺乏必要的、审慎的监管, 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等。特别是,泰国等诸国的中央银行放松了对外债的管理、监控,致使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大量举借短期外债,这些短期外资的大量流入也加剧了经济的泡沫化,大量严重的不良债权也就难以避免。②从理论上讲,不良债权如果过高,一方面,会导致各类市场主体对本国银行的信心动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发生支付困难,丧失其融资中介的正常功能,实物经济也因无法得到融资而步履维艰,从而陷入混乱和危机; 另一方面,将会使外国投资者对该国经济金融产生信任危机,而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又会下调该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乃至对主权国家的信用评级,从而诱发或进一步加剧外资的抽逃和该国货币的抛售风潮,进而引起国际收支危机和货币危机。 1. 4 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不健全 曾几何时,高储蓄、高外债、高出口、高投资和高增长政策确实导致亚洲经济高速增长,乃至世界银行对其推崇有加。但是,相形之下,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缺乏现代金融机构的市场独立性,特别表现在长期受到政府的过度干预和权贵资本家的操作。一是政府制订了工业发展计划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过分干预,规定银行须对企业提供大量政策性扶持贷款,商业银行失去自主经营权、独立性和防范贷款风险的积极性,从而不仅导致了企业预算软约束,而且导致了银行信贷软约束,必然会积累大量不良资产。二是东南亚诸国金融垄断程度高,资金配置权力过分集中( 见表1)。高度垄断的银行体系,由于竞争性市场缺乏,其行为不存在有效的约束,这将金融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剧减,无形中加大了银行体系中的道德风险,从而导致呆帐、坏账等不良资产不合理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三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官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极其严重,国有银行的行长和其他高级经理均由政府任命,银行贷款的去向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常常由政府高级官员和大企业之间的幕后协商决定,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在权力和资本的勾结中无能为力。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放弃了自1984 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蔓延。到1998年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没有逃脱这场厄运。这不仅使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东南亚经济遭受到重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而且世界经济环境日益恶化。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金融体系、 经济运行方式存在着严重缺陷。同时也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职能提供了一个契机。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 经济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因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

案例 亚洲金融危机始末-马晓东

案例亚洲金融危机始末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投资于房地产)。此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也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这些都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994年以来,泰国经济出现疲软,出口能力减弱,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减少,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走向衰退,这些因素使对泰国觊觎许久的国际投机资本蠢蠢欲动。吃柿子挑软的拿,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1997年5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但此时兴奋未免为时过早,国际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然而他的黯然离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泰国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泰铢的大幅贬值,进一步的拖累了泰国的经济,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挽救经济上的无能,时任政府在强大的压力被迫下台,泰国的经济危机演化为政治危机。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国际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宽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但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马来西亚央行曾试图拉高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政府也积极入市稳定印尼盾。但国际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终使两国俯首称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金融危机爆发。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金融危机引发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在这个经济萧条时期,印尼政府却宣布取消粮食补贴政策。此项政策一经发布,舆论哗然。一直贪恋经济红利而忍受暴政的公众再也不愿沉默了,各地区尤其是购物场所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和骚乱,学生运动也风起云涌,整个社会动荡不安。1998年5月21日,苏哈托总统被迫辞职,印尼政府垮台。至此,印尼的金融危机衍化为一场广泛的社会政治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8627980.html, 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作者:陈芳益 来源:《财税月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在借鉴运用前人提出的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危机追溯法,客观还原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继而得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金融自由化、引导外资流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本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结论。其中,本文认为产业结构是催生这些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初期,危机发生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吸引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是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就是本国金融自由化被动进行。金融自由化意味着资本自由流入流出。一方面,流入的外资投向股市楼市等泡沫资产,另一方面对外负债增加。这时如果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本国经济就会衰退,自由资本就会迅速撤离本国市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危机;演进过程;产业结构 一、引言 早期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且在危机爆发之前会有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经济衰退的征兆,如1992 年爆发的欧洲货币危机影响的范围主要在英国、意大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危机的爆发频次增多且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范围广、突发性、损失大等特点,尤其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突发性、传染性、广泛性更强,并且于后来的韩国等国家的金融危机有很强的相似之处。因此,本文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追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探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危机在理论层面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客观还原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继而得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模式、金融自由化、外资流入导向、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本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结论。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 (一)危机的潜伏 1996年年初,索罗斯亲自前往泰国实地考察,发现楼市存在巨大泡沫,于是在6月建立 泰铢沽空仓位;在1997年1月和其他对冲基金联手在市场上大肆抛售泰铢,致使泰铢汇率直线下跌;为了进一步打压泰铢,其在3月买入看跌期权,并采用掉期方式大量买入泰铢。同时,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合约,引导市场预期,制造泰铢贬值压力。最终,在五月份泰铢最低跌至1:26.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