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和超人哲学

合集下载

尼采的超人理论

尼采的超人理论

尼采的超人理论尼采的超人理论是其哲学体系中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一个概念,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尼采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多次提到超人,这个概念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争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尼采的超人理论的主要含义和其在现代世界中的现实意义。

尼采的超人理论中有两个主要的概念:人类的“下降”和超人的“上升”。

尼采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下降,道德基础已经被动摇,人类的意义和价值观在不断地消失。

尼采称之为“尘世的宿命”,他呼吁人类去超越当前的局限,达到超人的理想。

超人和尼采的哲学体系中的其他概念一样,是非常独特和具有争议性的。

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超人代表了人类在道德、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完美境界。

超人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应该被视为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人类形态。

超人并不是一种具体而明确的形态,也不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它是对所有人类的企望和追求。

尼采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超人的潜力,而这种潜力是在正常的人类世界本质上是深藏不露,被局限于一些道德、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

而这些局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他哲学家所提出的关于人类本质的错误观念和他们对真理和存在的误解。

尼采认为,要成为超人,人类需要抛弃过去的束缚和局限,不再被道德规范和传统束缚,而应该面对现实和真实的自我。

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这种状态被称为“超越自我”,它是每个人在超越现实之后可以实现跳跃的境界。

超越自我的人变得更加清晰,更加自由,更加开放,对自己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认识。

超人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扮演了一种特殊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因为超人是理想的化身,更重要的是因为超人代表了啟動人类认知和进化進程的可能性。

超人不仅仅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它还是我们未来的图景,是人类的进化之路。

超人代表了人类的新起点,它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成为超人的第一步,是对自我认知的重新获得。

此外,超人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各种诱惑和挑战,人类面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难题。

尼采的超人及超人学说

尼采的超人及超人学说

尼采的超人及超人学说尼采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哲学概念,包括超人和超人学说。

超人是尼采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他对于人类的一种理想状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尼采的超人及超人学说:超人的概念,超人的特征,超人的产生和实现,以及超人学说的影响。

超人的概念超人(Übermensch)是尼采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被翻译成汉语后通常称为“超人”或“超越人类”。

尼采在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首次提出了超人的概念,并以强烈的语气阐述了他的思想。

在尼采看来,超人是一种完全超越常规的人类存在方式,这种方式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的。

超人的产生是人类的一种必然进化趋势,超人是未来人,是人类的理想。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这样的:“超人是乘胜追击的人,他比人类本身更高、更强、更勇敢、更光荣、更快乐,他追求胜利而不是同情,他超越自己的痛苦和苦闷,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创造一个更高的价值。

”超人的特征超人的特征包括了尼采所倡导的超越感性和理性,更多地关注个人实际体验的特征。

超人被视为自由、创造性、进取心和通过自我完善来实现价值的存在。

超人拥有不以社会习俗为准则,自由创新的思想、完善自我、开创未来的勇气,越过传统观念对个人谋求价值主张。

超人是一种新的个体,尼采寄望于它能够转变人类社会,并创造出一种更为美好、更为自由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环境。

超人的产生和实现超人是一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审慎反思及对未来的理想展望。

作为人类的下一步进化方向,超人的实现需要伟大的创造者去完成这个任务。

尼采提到,造就超人的标志是“那些具有强化和稳固自身力量的人,那些以非人的状态克服人性和制约的力量”。

超人的实现需要人类先学会超越传统的道德体系和规范,并拥有真正的内在信念。

尼采认为,一个人只有摆脱了传统的、局限性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才能追求超越自我的力量,成为更为强大、更为自由的超人。

超人学说的影响尼采的超人学说对现代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文化领域及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_蒋承勇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_蒋承勇

/拜伦式英雄0与/超人0原型)))拜伦文化价值论蒋承勇内容摘要: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

他以/自然人0的率真狂暴地撞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

他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化倾向,实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倾向。

拜伦通过/拜伦式英雄0形象表达了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把个性自由与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

拜伦倡导了一种新文化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尼采的/超人哲学0有精神联系。

关键词:拜伦拜伦式英雄尼采超人文化价值作者简介: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T itle:The Byronic H ero and the Archetype o f Super m an:On Byron.s CulturalV aluesAbst ract:Lord Byron w as in nature passi o nate,se l-f i n dulgen,t frenzied,se l-f respecting,sel-f conte m ptuous,f u ll of hatred and de fian,t w hich infl u enced the constitution of his cu ltura l person-ality.I n v irtue of the i n nocence o f nat u ra l m an,he str uck v i o lently agai n st m odern c i v ilizati o n w hich had a b ig hard shell to the po i n t t h at no other ro m antic poets had ever revolted aga i n st it so co m prehensively,deeply and tota ll y.The a m ora l tendency o f h i s cult u ral personality,ho w ever, w as a ro m antic ant-i c i v iliza ti o n attitude.Byron expressed his doub t about and rebellion aga i n s,t t h rough/Byron ic heroes0,the va l u e syste m ofW estern traditi o na l c i v ilization;there fore,he de-ve loped t h e thought of i n d ividual freedo m and liberati o n.Byron advocated a ne w cu ltural va l u e w hich can be assoc iated w ith/Super m an Philosophy0of Friedrich N ietzsche in its spiri.tK ey w ords:Lo r d Byron Byronic hero Friedrich N ietzsche Super m an cu ltural valuesAut hor:Jiang Chengyong is pr o fessor and Ph.D.super v isor at Zhe ji a 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 angzhou310035,Ch i n a).H is fi e l d s o f i n terests are W estern literature and co m parati v e litera-ture.E m ai:l jcy@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上看,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拿破仑。

尼采悲剧观视野下《伊利亚特》的英雄主义

尼采悲剧观视野下《伊利亚特》的英雄主义

尼采悲剧观视野下《伊利亚特》的英雄主义作者:朱伟健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8期内容摘要:尼采的悲剧观源于酒神精神,发展于叔本华。

主要内容在于“自由”“超人”以及“权力意志”等,肯定狄奥尼索斯的酒神情态,削弱理性,以欲望为动力,通过努力奋斗积极进取而捍卫自身权力以及获得征服的愉悦感。

《伊利亚特》的英雄们也显露出了这一点。

关键词:尼采悲剧观伊利亚特英雄主义一.尼采的悲剧观与《伊利亚特》尼采的很悲剧观源于古希腊的酒神,发展于叔本华。

对于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精神,尼采提出了两个概念:日神情态和酒神情态。

简单来说,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迪奥尼索斯之间,一个象征生命意志,一个象征社会意志,尼采认为前者是静穆的美,是人以理智的观察世界的态度,而狄奥尼索斯的酒神情态,强调生命意志,他是人创造世界、创造人生的动能。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意志能动的必然结果,肯定了痛苦存在的意义,并且反对自杀走向洞明之境,是叔本华理论的三部曲,与其说叔本华是悲观的倒不如说是一种臻入贤者的达观,这是和日神情态相似的,但这种缺乏进取精神,尼采认为叔本华生命意志是悲观认知后采取的消极行为,意志是痛苦的源泉,只有消除意志才能解脱。

因此,叔本华选择了短暂的逃离、忘却,慢慢向宗教靠拢,陷入了虚无主义。

而尼采在此基础上更认可酒神情态,尼采的生命意志更为积极主动,就算生命注定会是以悲剧收尾,但也要努力乐观地活着。

他认为对于磨难危险应该强力的抗争,不妥协,在对抗中彰显生命的物质形态,锤炼生命的韧性,使生命更加有张力,而非消极以待。

只是尼采往后的认知过过犹不及,认为感性大于理性,主张“超人”哲学,夸大个人的意志能动性,个人的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

尼采主张极富欲望的权力意志,走向了另一种极端,这种权力意志把人的欲望作为源动力,追求绝对自由的快感,以毁灭来抗争生命,升华生命。

尼采这种悲剧观并不像叔本华的静穆美和儒释道精神,通过修心修身来对抗命运,而是直接毁灭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拉斯科尔尼科夫认为:人按照人性法则,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平凡的人)也就是,可以说他们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而另一种人,就是说具有天禀和才华的人,在当时社会里能发表新的见解。

第一种人就是一种材料,他们大抵都是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活着必须服从而且乐意听命于人。

在他看来,他们又服从的义务,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而他们也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有损尊严的事。

第二类人呢,他们都犯法,都是破坏者,或者想要破坏,根据他们的能力来说。

这些人的犯罪当然是相对的而且有很大差别,在各种不同的声明中,他们绝大多数都要求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

他们为着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

第一类永远是现代的主人,而第二类则永远是未来的主人。

第一类人保持着这个世界,增加他们的数目;而第二类人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走向目标。

这些人或哪那些人都有同等的生存权利。

这里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视自己为不平凡的人了,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是理所应当的,是为着人类美好的未来,事实也并非是这样的。

他为什么接着又杀死了老太婆的妹妹丽扎韦塔呢,丽扎韦塔不但不是现代社会恶势力的代表,甚至是非常善良的。

既然他有着貌似正确至少自己认为正确的充分的理论,为什么不向丽扎韦塔解释说明自己杀死老太婆是为了推进这个世界,是为了未来世界的美好呢。

也有可能是因为担心说出自己的理论暂时会不被人们所理解,因而被判入狱耽误了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计划或行动。

暂且不提这个,既然有充分的理由,那为什么他杀了人并顺利得逃脱了警察得追捕之后会焦虑不安,神志不清,而大病一场,甚至有点精神失常呢?假设一个他所说的第一类人,一个平凡的人,或是因为不小心或是因为一时冲动而杀死了这个老太婆,之后也顺利逃脱了,那这个人会是怎样的呢?平凡的人,很显然是一样的焦虑不安和恐惧,这又怎么说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不平凡的第二类人呢。

还是他根本就在为自己杀人而作充分完整乃至完美的自我安慰。

《海狼》中杰克·伦敦对人生哲学的反思

《海狼》中杰克·伦敦对人生哲学的反思

《海狼》中杰克伦敦对人生哲学的反思
徐生急;孙树彪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41)002
【摘要】人生哲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变化以及自我认识的基本方法,而作家的人生哲学往往通过其作品表现出来.《海狼》是杰克·伦敦的力作之一,从这部小说里我们能看出作家对自己的信仰重新进行了梳理,展现了他的价值观、生死观以及爱情观和女性观,并且对其笃信不疑的“超人哲学”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批判,体现了杰克·伦敦的反对霸权主义,提倡人道主义精神.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徐生急;孙树彪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5
【相关文献】
1.试论《海狼》中杰克·伦敦的浪漫情怀 [J], 梁萍
2.杰克·伦敦《海狼》①的异化解读 [J], 李艳
3.杰克·伦敦在《海狼》中的英雄主义和超人哲学 [J], 金楠楠
4.杰克· 伦敦作品变化与其思想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海狼》与《野性的呼唤》为例 [J], 金金
5.兽性意识的张扬者——杰克·伦敦——初探《海狼》中的兽性意识及其社会意义[J], 兰守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采的超人哲学

尼采的超人哲学

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概念之一就是“超人”(Übermensch)。

超人哲学是尼采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对于人类的进步和超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超人的定义超人是尼采哲学中的一个理想形象,他代表着人类的进化和超越。

尼采认为,人类是一种“绳索”(rope)或“过渡”(transition)的动物,他们应该超越自己,成为超人。

超人是一种超越了人类的存在,他们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力量和创造力。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和规范的束缚,他们追求自由、个性和自我实现。

二、超人的特征1. 超越常人的力量和智慧:超人具有超人类的力量和智慧,他们能够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智慧,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意义。

2. 自由和个性:超人不受传统道德和规范的束缚,他们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实现。

超人不受他人的评判和期待,他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3. 创造力和创新:超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他们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观和意义。

超人能够超越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文化。

三、超人的意义和价值超人哲学对于人类的进步和超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超人代表了人类的进化和超越,他们能够超越传统的道德和规范,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实现。

超人具有超越常人的力量和智慧,他们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意义。

超人的存在使人类能够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意义。

超人哲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传统的道德和规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超人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它鼓励人们超越传统的思维和观念,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实现。

超人哲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人们能够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意义。

四、超人哲学的争议和批评尽管超人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尼采的观点

尼采的观点

尼采的观点导言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他的思想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的观点独特而又深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哲学、伦理学、艺术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尼采的观点,旨在深入剖析他的思想,理解其对后世思想的贡献。

尼采的哲学观点超人尼采的最著名的观点之一是“超人”(Ubermensch)的概念。

他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限制了人类的潜力,人们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追求个人发展和力量的达到。

“超人”是一个道德的创造者,他能够主动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

伦理观点尼采对于伦理学也有独特的观点。

他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主张个人的力量和意志的发展。

他认为道德应该是个体的自由决定,而不是被外界所规定的。

他主张道德是主观的,是个体内在的需求和决定。

永动机尼采的观点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是“永动机”(Eternal Recurrence)。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循环的,一切都在无限重复中发展与变化。

他主张人们应该过好每一天,因为每一天都可能是无限重复中的一次重要经历。

尼采的艺术观点艺术与真理尼采认为艺术是真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他认为艺术家能够透过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真理的理解和追求。

他主张艺术是一种超越常规的表达方式,能够触及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悲剧与艺术尼采对于悲剧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命中困境和苦难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关于人类存在和痛苦的深刻思考,通过悲剧,人们可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启示。

艺术的解放尼采主张艺术的解放和个性的展现。

他认为艺术应该超越传统的规范和限制,展示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他提倡艺术的自由创作和个人表达,认为艺术家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迎合社会的期望和审美标准。

尼采的批评观点宗教与道德尼采对于宗教和道德也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宗教限制了人类的潜力和自由,宗教所传播的道德观念是对人类生活的禁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文学学期论文题目:杰克·伦敦在《海狼》中的英雄主义和超人哲学院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年月日杰克·伦敦在《海狼》中的英雄主义和超人哲学摘要杰克·伦敦(1876—1916),作为一位多产且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笔力刚劲, 语言质朴, 情节富于戏剧性。

他常常将笔下的人物置于严酷的、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 从而展露出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

杰克·伦敦一生受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受影响最深的是尼采哲学思想。

这是激励杰克.伦敦创作艺术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

《海狼》讲述了一位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又充满智慧的角色---凡登在残酷和野蛮的环境中被迫转变为一个铁石心肠、自私自利的人的故事,并展现出了一个“魔鬼号”船长拉尔森的残酷的、愤世嫉俗的,却又充满智慧的人物形象。

文章通过海狼拉森的强硬的手腕及果断的性格使这部小说呈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色彩和超人主义的面貌。

关键词:英雄主义,超人哲学,杰克.伦敦,性格特征,拉尔森AbstractJack London (1876-1916),as a complicated and profound writer, His works are unique because of his saturated stiffness, simple language and dramatic the circumstances. He often threw characters into harsh, vital environment to reveal the most profound and true character of the humanity. And Jack London has been well nourish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especially from Nietzsche.Nietzsche’s thoughts provide him with the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o create works and transcend himself continuously.The Sea-Wolf tells a story of a soft, domesticated protagonist, in this novel's case an intellectual man named Humphrey van Weyden, forced to become tough and self-reliant by exposure to cruelty and brutality. By this story, Jack London presented a character image--the captain of the seal-hunting schooner Ghost, Larsen, a brutal and cynical, yet also highly intelligent and intellectual man. And the tough wrist and decisive character of Larsen made the novel present an appearance of heroism and transhumanism.Key words: heroism; transhumanism; Jack London; character; Larsen杰克·伦敦在《海狼》中的英雄主义和超人哲学一、引言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称作“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通过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苦难生活,生动地表现了无产阶级的火热斗争,深刻地揭露了无产阶级敌人的虚伪、残忍和丑恶。

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大都是在极端条件下向环境或个人极限挑战时,身上常散发着一种要破坏一切,要捣碎一切的那种粗野蛮横的兽性意识,但最后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超人形象,而《海狼》就是这样一部优秀之作, 它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英雄主义和超人主义恰如其分的对生命意义给予了积极的诠释。

二、《海狼》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在为生命唱颂歌的英雄主义情结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两种不同的英雄主义情结。

对生命本身的崇拜,对生命、生存的意义追求原始形态与精神自由。

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主人公与严酷的环境融为一体,生命在这里往往会呈现出原生状的,原始的形态,释放出与庸俗世界永远不可能熟悉的截然相反的渴望与激情,一种奋发的、跳跃着的甚至是狂暴的情愫。

对待死亡有着不轻言屈服的英雄主义气质。

杰克·伦敦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命体,他自己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并不很长的一生, 生命的骤然终止,或许意味着杰克·伦敦已经找到了正如尼采所说的自由的死亡的“恰当的时候”,他是否真正地看到了“一片无法形容的, 幸福的曙光”,我们不得而知,也永远不可能知道。

但是他的死亡,给这个世界以极大的震惊与意外。

突然而来的死亡,意味着停止了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意味着继续奋斗抗争的可能性的丧失,甚至意味着对于生命艰难的退却和缴械投降。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在小说《海狼》一书中,杰克·伦敦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命观之间的斗争与冲突作为这个故事的核心主题。

“魔鬼号”海船上的水手:汉弗莱,玛特·布德斯特,约翰生,李区等人”永生的生命”有一种宗教般的信仰,而那位魔鬼船长海狼拉森却始终鼓吹“生存本能”。

杰克·伦敦一方面表现出对那些水手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对野蛮无理,拿船员生命当儿戏的魔鬼船长海狼拉森表露出崇敬与羡慕之情,作者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令人不可思议。

这位魔鬼船长最后的死可以说是命中注定。

海狼卑鄙,自私,蛮横无理,极端的道德信条,使他众叛亲离, 成为海上的孤家寡人。

最后由于剧烈的头痛,双目失明,在强烈的痛苦中死去。

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这个野蛮人却用他的极端的偏执和自负,顽强的的抗争,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另类英雄主义形象。

三、《海狼》中尼采的超人哲学《海狼》写的这一位尼采式的“超人”海狼拉森船长。

他的捕海豹纵帆船“魔鬼号”救起了在旧金山湾落水的作家汉弗莱。

汉弗莱被迫在船上当起了轮船服务员。

经过观察,他发现拉森完全是一个原始人,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典型的返祖现象。

后来拉森又搭救了一起落海的难民,其中有一位文静美丽的女诗人莫德·布鲁斯特。

汉弗莱爱上了莫德;海狼拉森也对莫德垂涎三尺。

汉弗莱与莫德驾小船逃离“魔鬼号”来到一个小岛上,储备了海豹肉准备过冬,然而海狼拉森单身一人驾着“魔鬼号”也来到小岛,先是双目失明,后来瘫痪而死。

小说的原意是批判尼采的超人哲学,但由于作品过分强调了拉森的超人成分, 他的观念言论、行动和形象无不给人一种刺激性的印象。

所以从实际效果来说,《海狼》与其说是在批判超人哲学,还不如说是树立了一个超人哲学的艺术标本。

在《海狼》中,杰克·伦敦不止一次流露出对海狼拉森的羡慕之情, 他逐渐地发现自己已深受海狼极深的影响,内心充满着斗争精神。

当海狼拉森诵读着诗句“统治地狱总比在天堂里当奴隶好些”时,杰克·伦敦不由得赞叹“这是伟大的精神,无畏的呼声”。

海狼拉森至死都不承认生命永生的存在。

他以为那简直是一派胡言。

在现世的尚可延存生命的世界里,他努力而坚强地活着,顽强地抗争着。

最终, 杰克·伦敦使用一种看似虔诚的宗教色彩的笔调安排了拉森的死亡,似乎只有神的力量,才能使这个令人恐惧的魔鬼屈服、消逝。

海狼拉森直到最后被病魔所击倒,失明,半身麻木,已失去语言能力,他只能用写字与别人交流:“并不觉得痛苦,但是我还活着”,“不觉得痛苦时,我就非常安静,从来没有想得如此明白的,能够像一个圣人般考虑生与死的问题”。

“还有永生吗?”海狼最后的回答是:“胡-说-八-道!”。

到死还不相信神,不怕天、地。

杰克·伦敦一直在颂扬海狼拉森顽强生存意志,海狼拉森是一个病态的超人,整个人物曾经被伦敦塑造成为一位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无畏者形象。

可是,这个形象,因为故事里爱情介入,而逐渐走向他的终点。

杰克·伦敦一方面想借助爱情所激起的力量毁灭这个生命,另一方面,他在下意识中,又流露出对拉森的无限敬仰。

汉弗莱与恋人莫德将海狼的尸体葬入大海时说出他心底的话“再会吧,魔王,高傲的灵魂”。

用海狼自己的话说,是他父亲这位‘海上的农夫’将他这颗种子撒在了海上。

那就早已命中注定,他只能在海上发芽,长叶,枯萎,最终回归大海。

对于生命,死亡是最强大、最无法抗拒的敌手,而按照尼采的观点,只有自杀才具有压倒死亡的现实意义。

尼采几乎一生都在盛赞自杀是合乎人的尊严的。

“自然死亡是最为卑下的条件下的死亡,是不自由的死亡,是不恰当的时候的死亡, 是懦弱者的死亡。

人们应当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寻求另一种死法,要自由, 自愿地死去。

”四.结语伦敦·杰克笔下的主人公身上总能迸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兽性意识。

有时,他所赞美的兽性意识是沉睡在文明的外表之下,需要由别人来唤醒,像学者汉弗莱就是这种情况。

杰克·伦敦作品中张扬的兽性,是他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同伴们的真实的生活经历。

“魔鬼号”上的船长和水手们在无情而没有人性的海上为生存而玩命时,在为地位、为自己私利的满足而互相厮杀时,他们恢复了身上真正的动物本性。

这也正是作品所要张扬的对人类生存下去具有重要作用的兽性意识。

纵观杰克·伦敦一生的创作,他的超人思想就是从《海狼》开始出现了两股发展势头:一方面,他对超人的个人主义倾向的批判步步深入;另一方面,超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又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我想也就是他表现出的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存的渴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并为他赢得“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美誉,成为文学界的一颗闪耀的“明星”。

【参考文献】[1] 伦敦·杰克,《海狼》.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2] 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文集[M]. 朱心光,译.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3] 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 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4.[4] 广涛.试析“海狼”超人思想的论争[J].韶关大学学报,1999(03).[5] 高建红.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人生理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