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资料word版本

管理心理学资料word版本
管理心理学资料word版本

管理心理学资料

1、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3、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4、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5、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征。

6、再造能力:是指人们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产技能,并能按照已有的式样进行某种学习、工作或生产活动的心理素质。

7、创造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在总结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对社会具有一定价值的、独特的东西的心理素质。

8、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9、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①先天遗传因素。②家庭因素。③文化传统因素。④阶级和阶层因素。

10、正确认识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的行为,主要的不是决定于气质,而是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气质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只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①性格与气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它们都是人脑的机能,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型。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也是由人脑的同一活动实现的。气质不是存在于人的性格的某种外来的东西,而是有机地包括在性格结构之中,二者共处一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可以克服、遏制他的气质中的某些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的方面。②性格和气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的联系系统。某些气质特征和某些性格特征之间不存在着简单的统一关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的气质类型的人又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任何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着和影响着人的行动的方向和内容。

12、性格的特征结构: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系统,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相互联系,组成有机的性格整体。性格特征具有结构性,其特征结构包括如下四个方面:①性格的态度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

13、能力、知识、技能的联系和区别: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活动所必备的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知识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操作技术,它以行动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但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三者是密切相关的。要掌握一定原知识、技能,必须具备起码的一些能力。这体现在个体掌握、技能的难易、快慢、深浅、巩固程度以及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诸方面,而能力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

14、社会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对象包括个人、社会群体和大型的社会组织。社会知觉包括了广泛的内容。它不仅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而且包括个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个人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对个人之间和群体间关系的知觉。就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而言,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15、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16、定型效应: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17、知觉和感觉的关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触觉、听觉、肤觉、味觉等。知觉之所以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知觉的发生,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这个感觉信息组合的兴奋的结果。就此而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18、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⑴客观因素有以下方面: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③对象的组合。⑵主观因素有以下方面:①需要和动机。②兴趣和爱好。③个性特征。④过去经验。①知识结构。

19、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简言之,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论其原因。

20、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凯利认为,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把这个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的因素:或者归结为知觉者本人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对象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进所处的情境,由于这个模式涉及上述三个独立的方面,所以称之为“三度归因模式”。那么,究竟应该归结为何种因素,凯利认为要根据下述三个标准来决定:

①前后的一贯性,即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内是否前后一贯。②普遍性,即观察某个人是否与周围其他的人有相同的反应。③差异性,即一个人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根据三个不同的角度,沿着三个方面的线索,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归因。

21、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①观察。②选择。③组织。④解释。⑤反应。

22、归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心理活动的归因,即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归结为什么原因。②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推测其心理活动,就是社会知觉归因的主要内容。③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有关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23、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两者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4、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积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5、价值观体系:每个人对各种事物和行为的意义及重要程序都会有所评价和判断,所有这些判断和评价的主次、轻重和排列次序,就构成了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及其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6、态度:是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27、价值观的作用是指价值观对于指导个人原价值活动、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情绪、兴趣、意志和态度的功能。价值观的作用可分为四种:①动力作用。②标准作用。③调节作用。④定向作用。这其中,标准作用是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

28、态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②态度对学习的影响。③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④态度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29、态度的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知,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情况。

30、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凯尔曼在1961年提出来的。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31、动机:是直接抢劫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

32、工作丰富化:这是根据双因素论提出的一种新的劳动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使工人有机会参加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估计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使工人对工作本身产生兴趣,获得责任感和成就感。

33、弹性工时:就是根据双因素论提出的一种新的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工时制度规定职工除一部分时间须按规定霎时间上班外,其余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让职工自行安排。弹性工时可改善职工工作情绪,提高生产率,减少差错,减少缺勤和迟到,职工也会因能自由支配部分工作时间而感到满意。

34、目标:是指行为的目的或行为的指向物,是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对象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

35、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36、在管理活动中,目标的设置应注意的问题:①目标具体性与难易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②目标难易性与能力的关系。③目标可接受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37、应付挫折的方法有:①正确对待挫折。②改变情境。③适当的精神发泄。此外,对受挫折者的行为要有容忍的态度。一般来说,面对受挫者的攻击性行为不应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对受挫者的妥协性行为更不应以揭露为快。对这些行为的容忍,是把受挫者看成是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批评指责的对象。容忍的态度,是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的最有利气氛和条件。

38、挫折产生的原因:①外部原因,有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两种。②内部原因,有个体生理原因与个体心理原因。

39、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彼此互相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40、群体的基本特征:①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②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③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即具有“我们同属于一群”、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之感受。④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

41、非正式群体的特征:①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②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③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④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⑤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2、正式群体的功能:①完成组织任务。②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求。③协调人群的关系。④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43、对成员而言,非正式群体的功能:①满足其成员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求。②对其成员起着控制作用。

③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④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

44、群体规范的作用:对维持和发展群体、指导和控制群体成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

①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②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③群体动力的作用。④行为导向的作用。

45、“规范分析法”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皮尔尼克认为群体的规范与企业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他提出将“规范分析法”作为改进群体工作效率的工具。内容有:①明确规范内容。

②制定规范剖面图,将规范进行归类。③进行改革。

46、群体压力的管理对策:①群体压力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分,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群体压力。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选择填空类 ★ ★ ★ ★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角色是: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 ★ ★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年中心一直在:美国 ★ 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是整体性 ★ ★学校心理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学校心理学服务出现的准确时间是:1896年 ★ ★ ★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全国性承认的时间是:1969年 ★ ★ ★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 ★ ★ 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默 ★被称为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心理学家是:霍尔 ★ ★ ★ 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 ★ 按照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经历的年代是:1940-1969年 ★ 促进学校心理学事业发展的塞耶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5年 ★ 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家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织1945年 ★ 美国开始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时间是:1945年 ★ ★在危机期问题的讨论上,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将青少年期描述为:心理断乳期霍尔将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 ★ ★ ★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四系统观同伴群体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系统 ★ 父母的职业特点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外部系统 ★ ★ 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是一种:宏观系统 ★ ★ 以下哪些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青少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离异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包含:12个分测验 ★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对象的年龄为:6-16岁 ★ 《中国比纳测验》适用的被试年龄为:2-18岁 ★ ★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共有多少张图案组成:60张 ★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6个分会 ★ 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是: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 ★ 以下哪种矫正模式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模式 ★ 根据儿童是否知道如何表现某种技能,以及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与否,可将社会技能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将他带入隔壁的空房间,一人坐5分钟,然后再让他回到教室,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暂停 ★有些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要开电视、听听音响,摆摆小玩具,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将电视音响玩具等从孩子做功课的房间搬走的方法是:排除 ★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消退 ★ 从测验的方式分,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 智力测验及人格测验是按照哪类测验标准划分?测验功能 ★ ★下列哪种研究设计不属于发展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如果要对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施加干预研究,最尝试用的研究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 ★ ★ ★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研究 ★ 学校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 ★ 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2018年4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ll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04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A.依法治国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计划生育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指 A.信度 B. 可靠度 C.效度 D.可信度 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 A.《国富论》 B.《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C.《计件工资制》 D.《科学管理原理》 5.在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巨头中,因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 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卡斯特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闾知觉 8.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以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为

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三范文

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十三 第三节职业倦怠、心理压力、情商管理与EAP 一、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 1、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概念 ★职业倦怠: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所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分离)、个人成就感下降、身心疲惫的综合症状。 它是一种由工作与职业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职业倦怠的特征表现: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冷漠与人格解体等。 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有关。压力与心理紧张、应激是同义语。 当人们认知到威胁或者无法应付的危险、挫折与紧急情境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精神与情绪)、行为上的体验、感受和紧张反应就是很强的心理压力或应激。 2、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原因 (1)马斯勒奇: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 (2)紧张状态的交互作用理论。 (3)某些人格特质会让人陷入工作压力饱受煎熬。 (4)罗宾斯:压力理论模型。潜在压力源: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这些因素是否导致员工压力感的形成,依赖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经验、态度、价值观、人格等) 压力反应包括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反应。 3、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缓解 (1)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 (2)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能力。

(3)重视情商管理,建立EAP系统,开展员工帮助计划。 二、情商管理 1、情商的概念 ★Salovery&Mayer(1990):情商(EQ)是个体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能力。 正确的EQ管理理念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于应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功。 EQ包括五个方面:①对自身情绪的认识能力;②调控与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③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④调控与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⑤协调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样,情商(情绪智力)就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能力。 移情能力(理解别人情感,根据别人的情绪反应来待人接物)。 社交技巧。 2、情商管理与情绪调节 ★情商管理: 首先,要以情商来提升领导者的亲和力、影响力和领导力。 其次,领导要重视提升全员的情商水平,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团队与组织气氛,以情商来促进团队与组织的绩效。 再次,要将EAP服务系统的建立完善与情商的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包括: ①生理调节②情绪体验的调节③行为调节④认知调节⑤和谐人际关系的调节 3、消极情绪调控的具体方法 首先,认识到思维(认知)方式是负面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其次,改变不合理的思维(认知)方式。 根据不同的负面情绪体验,采用多种具体方法来调节不良情绪。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 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 2-1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 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历史 1、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以工作效率为中心;人性观:经济人假设 2、以霍桑试验开始的行为管理心理学阶段:以人为中心;人性观:社会人假设 3、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以现代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研究中心;人性观: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决策人 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二)劳动力的改变——多样化(三)新型的雇佣关系(四)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五)团队化(六)商业伦理的变化我国管理心理学存在的问题:理论的西方化、学院化、滞后化、抽象化 人性论 一、“经济人”的假设与X理论 “经济人”也叫“理性经济人”,又称“实利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X理论基本观点: 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④多数人干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⑤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人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完成任务、提高生产效率,不考虑人的感情和责任。 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③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胡萝卜加大棒”的奖惩政策-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了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 社会人假设基本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人类不只追求金钱、物质,社会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②“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管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提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重视“非正式群体”。个体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非正式群体影响成员的行为。 ④公司上司的领导方式要有相应的改变,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 题等。 第一节一般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 1、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2.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的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3.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4.对知觉对象作出适当解释 并用名称标志它。 二、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 (1)对物体大小的知觉 (2)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 (3)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形状知觉有几个构图原则: ①接近性原则②相似性原则③封闭性原则④良好图形原则⑤对称性原则⑥简单对称和共线 组合⑦简单性原则⑧共同命运原则 「例题」形状知觉的构图原则有() A接近性原则B封闭性原则C主观性原则D简单性原则E几何性原则 答案:ABD (1)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是以视知觉为主,与运动知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单眼深度线索只提供距离的信息,双眼深度线索提供距离和物体厚度的信息。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单眼线索:①物体重叠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明暗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眼睛调节⑦纹理梯度 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幅合②双眼视差 2、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影响因素:(1)物体运动速度。(2)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会导致参照系的不同。运动知觉的种类:(1)真动,(2)似动,(3)诱动,(4)自 动,(5)运动后效。 3、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集体感觉、听觉、视觉为主的复杂的知 觉过程。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反映了事物的整体特性,通过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和属性,根据知识经验可知觉为一个整体 (二)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出来的、予以反映的事物既是知觉对象;未被选择出来的就是背景。知觉的选择性与刺激物的大小、强度、对比、重复、运动、新异性和熟悉性有关。 (三)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过去知识经验做出解释,赋予含义,并予以命名。理解性与整体性、选择性有密切关系。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白纸在阳光和月色下看, 都是白的,煤块都是黑色的。 四、影响知觉的因素 1、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2)态度(3)需要和动机(4)过去的经验(5)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2)刺激物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重复性(4)刺激物和背景的差异(5)知 觉情境 「例题」人们在夜空中很容易看到启明星,这是利用了知觉刺激物的() A强度B重复性C似动D活动性 答案:A 第二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体、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不同,一般知觉更多强调对客观物体的印象。社会知觉不仅强调对人或群体的外部特征的知觉,而且涉及对有关信息的思维加工,包括记忆、推理、判断、理解和解释等,更像是“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管理心理学专题

管理心理学专题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 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 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 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 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 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 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整理)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doc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竟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 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017年10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5)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 A.梅奥 B.西蒙 C.冯特 D.李维特 3.情绪情感通过表情动作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指的是情感功能中的 A.动力作用 B.引导作用 C.信号作用 D.适应作用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兴趣 B.意志 C.气质 D.能力 5.在工作中表现为孤僻、不合群、常常多愁善感的员工,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在马斯洛需要层级论中,“追求挑战性的工作”属于 A.安全需要 B.爱和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一位年长的妇女因为被窃贼偷去3000元钱,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种行为属于受挫后行为反应中的 A.攻击 B.倒退 C.冷漠 D.逃避 8.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向往。称为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人生观

管理心理学复习(心理09-10-2)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又可称作组织行为学,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合称工业心理学。 劳动和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物的关系(或称人—机系统)。 管理心理学研究——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或称人一人系统)。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历史沿革 一、前科学时期 二、古典管理时代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为标志,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管理学从此产生。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理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组织理论。 (一)管理理论——又称“计划管理”理论,侧重高层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 主要贡献(《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A、把管理者的工作划分为五种功能: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协调 5)控制 B、提出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 (二)科学管理——侧重基层管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美国),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这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管理的原则: 1)建立科学的劳动过程。 2)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 3)管理者的职责在于计划和监督。 4)管理者有义务为工人提供各种相关的支持。 (三)组织理论——侧重组织管理 马克斯·韦伯(德国),“组织理论之父”。 主要贡献:提出了官僚组织模式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1)传统权力:不适合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2)超凡权力:不适合作为组织体系的基础。 3)法定权力:这样的权力才是组织体系的基础。 官僚结构:一种具有明晰的权威界定、正式的记录保持和标准化程序的有效组织。 官僚组织结构的特征: 1)等级结构。 2)劳动分工。 3)选拔和提升的标尺。 4)规则与文档。 5)区分所有者与管理者。 三、行为科学时代 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开辟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

管理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一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第一节管理与心理 一、管理的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与人类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同步,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管理是组织与团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解各类管理的概念。 2、管理对象 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3、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应该做什么? 总职能: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具体职能: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 「例题」关于管理的职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类 B管理的传统职能包括了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发展与创新 C激励,指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激发动机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 D组织,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说法均正确,B答案中管理的传统职能不包含激励和发展与创新,这两者是现代职能的范畴 4、管理的目的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实现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客观与心理规律 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心理的概述 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人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方面。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个性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三、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1、人本管理与人的心理 人本管理涉及以下内容:(1)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2)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3)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4)管理要实现人员、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改善与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地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2、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研究对象特点:(1)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内部结构系统;(2)

管理心理学专题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 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 (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 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浙江省2012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100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 A.俞文钊 B.肖孝荣 C.麦格雷戈 D.闵斯特伯格 2.传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韦伯 C.斯科特 D.卡斯特 3.对“复杂人”最有效的激励是 A.物质刺激 B.授权 C.感情联络 D.因人而异 4.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创立的挫伤理论是 A.挫伤——侵犯理论 B.攻击线索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ABC理论 5.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认可 B.工资 C.工作意义 D.责任 6.下列不属于当代西方激励理论的是 A.同步理论 B.期望理论 C.强化理论 D.公平理论 7.“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种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反暗示 D.自动暗示 8.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又不关心人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任务式领导 B.中间型领导 C.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D.平庸型领导 9.目标管理较适用于人性假设理论认为的 A.自动人 B.复杂人 C.社会人 D.经济人 10.下列不属于权力性影响力的是 A.品德因素 B.传统因素 C.资历因素 D.职位因素 11.将自己的错误转嫁他人以自慰的反应方式,称为 A.投射 B.理喻 C.替代 D.退缩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对完全成熟的下属管理,采取______领导方式较合适。 A.命令式 B.授权式 C.说服式 D.参与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美国______的《学校组织行为学》一书出版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14.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管理心理学家是______。 15.群体中成员的认识偏差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______效应和______作用。 16.动机斗争的形态主要有:双趋冲突、______冲突和______冲突。 17.人际关系的形态有亲密形态、______形态、______形态、冲突形态。 18.心理异常的主要特征有失常性、______性、______性。 19.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心境、______和应激。 20.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______组织理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师的成熟 22.学校领导体制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岱岳区幼儿园园长培训学习笔记

岱岳区幼儿园园长培训学习笔记 非常有幸参加了岱岳区幼儿园园长培训学习班,在学习班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 通过几位园长的讲座,我真正明白了一个园长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园长职责是什么、园长怎样定位,幼儿园的发展包括什么,幼儿园园长的专业标准是什么,如何去小学化,为什么去小学化。去小学化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一、首先园长应该掌握好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心理学。 管理:指挥协调管理起主导作用; 管理的要素:人、财、物、时空、信息、手段等。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 管理的职能:决策、调研、组织、指挥、协调、督导、考评、激励职能、教育、保育、膳食。 管理过程: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对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指导,抓好自上而下的工作总结。 园长的职责是: 1.园长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地方的规定。负责建立并组织执行 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保育教育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工作。 3.负责按照有关规定聘任、调配教职工、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及其他教 师工作,并给与奖惩。 4.负责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学习进修、教学研 究创造必要的条件。 5.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6.组织管理园舍、设备、经费。 7.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 8.负责和社区的联系工作。 园长定位: 1.定目标 2.理思路 3.搭班子 4.带队伍 幼儿园的发展: 1.教师发展 2.幼儿发展 3.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园长的专业标准: 1.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专业要求:规划幼儿园发展,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 能力与行为 总之,管理的核心因素是人,经营好人心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对人的管理:有德无才不是好老师,有才无德不配当老师。 二、去小学化,让幼儿教育回到纯真的本位。 1、什么是小学化? 小学化的表现:游戏少,没有活动区,幼儿背书包,布置家庭作业等。 2、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试教育的影响,政府监管不力,家长的揠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 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开始于( ) A.人群关系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场”理论D.心理技术学 2.人的心理现象是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所以,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还必须贯彻( ) A.客观性原则B.联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不属于由基本需要引起的最基本的情感是( ) A.社交B.爱好 C.嫌恶D.愤怒 4.初具雏形胚胎的西方管理理论是( ) A.早期管理理论B.经验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 5.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B.抑郁质 C.多血质D.粘液质 6.以荣格和麦迪为代表人物的理论是( ) A.社会学习理论B.心理分析论 C.特质论D.个性类型论 7.从知觉的对象来看,可以把知觉划分为( ) A.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B.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C.对个人的知觉和人际知觉D.对物的知觉和角色知觉8.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 )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 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 9.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