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

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

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

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

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

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

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中风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仅以冬春两季为发病高潮,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临床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按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急性期危重病人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备有急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3)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并避免搬动;若呕吐、痰涎较多,应将头侧向一边,并及时清除呕吐物或痰涎,保持气道通畅,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4)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实施早期保护性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5)在实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缩短裸露肢体

时间,注意保暖,并随室温及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6)病情稳定后,即当进行肢体、语言等康复锻炼。

2、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生理盐水或银花、干草

煎水清洁口腔;神昏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3、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血压、脉象、舌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

(2)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详细纪录。

4、给药护理

(1)汤药服药后应避免受风寒着凉,汗出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2)做好情志护理,服药期间避免各种精神刺激,以防五志花火,加重病情。

(3)服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顺逆变化,如服药后昏迷转清醒,四肢逆冷转温,脉证相合为顺,反之为逆。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以助阵肝熄风之功,避免辛辣、肥腻以及烟酒等化火生痰之物。

(5)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为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神志清醒后立即停药,不可久服,以防耗伤元气。孕妇忌服,有损胎气。

(6)降压药物的用药类别、时间、途径和药量,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5、饮食调护

(1)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中经络者可给予半流质饮食。中脏腑者,待病情稳定后,每天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牛奶、肉汤、、豆浆、藕粉等。待病情恢复后,可进细软、柔软的食物,宜少量多餐。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喂服,保持鼻饲管通畅,以保证药物和食物的顺利进入。

(3)中风恢复期患者,可适当选用山楂、木耳、大蒜、荸荠、蜂蜜、核桃、雪梨、萝卜、冬瓜、红小豆、玉米、大枣、芹菜、桂圆、甲鱼等有降压、降脂、软化血管和补益作用的食物和菜果。禁忌肥甘甜腻、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禁烟酒。

6、情志护理

(1)中风者多为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水不涵木,挟痰挟火,横窜精髓,蒙蔽清窍,故要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一切精神因素上的不良刺激。

(2)神志清醒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刺激。

(3)克制情感,尤应忌怒,尽量避免与减少情志刺激,防止过劳情绪波动,增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

7、临症施护

(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给予头部行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2-3cm。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等穴位。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3)尿潴留者,可按摩中极、关元、气海穴等,虚者加艾灸,必要时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麻仁丸或给予大黄煎水灌肠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健康教育】

1、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烦劳,恼怒,做到心平气

和,气血调畅。

2、节饮食。饮食宜清淡,食物过饱,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助火

生痰之品;严禁酗酒、吸烟。

3、慎起居,避风寒。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中老年人更要重

视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

4、出现头痛、头晕、肢麻、震颤等中风先兆症状时,应及早就医。

痹症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客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全身关节和或肌肉呈游走性红肿、重着、酸楚、疼痛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邪所致。病位在关节、肌肤、经络、内责于脾、肺、肝、肾。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风寒湿痹者室内宜温暖向阳,干燥防潮,注意防寒保暖。热痹者病室清爽通风。

(3)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4)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褥疮。注意肢体保持功能位置,防止发生畸形。

(5)关节疼痛变形者,防止受压。关节不利或强直者,应鼓励或协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按时做被动活动。

2、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皮肤、汗出、体温、脉搏、舌象、伴随症状的变化等,做好记录。

3、给药护理

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如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状态,应及时报告医师。

4、饮食调护

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风、寒、湿痹应进温热性食物,可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

病程缠绵,反复发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心情忧郁。要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并具体解决其不便,减轻其痛苦。说服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6、临证施护:

(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遵医嘱用热水袋或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并遵医嘱行针刺、拔罐、熏洗等疗法。

(2)热痹者中药熏洗时药液宜偏凉,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风、寒、湿痹局部注意保暖,疼痛剧烈部位可加护套,并遵医嘱配合针刺治疗、按摩、梅花针偱经叩打等。

【健康指导】

(1)嘱患者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须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如川乌、附子宜久煎等,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来院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病人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通风性关节炎病人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4)根据病情和体质,配合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要量力而行。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得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要点?1、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 3)注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得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况、? 时处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3、给药护理?

3)及时记录服至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得逆顺变化。? 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得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4、饮食护理? 水果为主。?2)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5、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得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6、临证(症)施护?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得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得变化,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 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

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叩齿等动作。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电刺激发音肌群同时配合发音训练。 3.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与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4.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 .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脸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面瘫的护理查房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 时间:2011 地点:***科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主讲人: 一、概论 (一)面神经麻痹(,贝尔氏麻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内休眠状态的(VZV)被激活引起。(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约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维生素缺乏(9)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11)心理因素

(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1.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等) 受损时引起,出现对侧颜面下部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 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 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 脑肿瘤和等。 2.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 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 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 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 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 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面瘫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面神经麻痹)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 辨证分型 1、风寒袭表型: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一般无外感表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痰阻络型:一般为肥胖患者,饮酒或食肥厚后汗出受风,舌体胖大,苔白,脉浮滑。 3脾虚湿阻型:伴患侧或舌前麻木作胀,平素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临证施护 1、眼干涩、流泪: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2、面部麻木: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3、疼痛:微波治疗、闪罐、打刺放血、艾灸,热敷、中药熏蒸、中药涂擦。

4、口腔食物残渣滞留: 饭后要养成漱口的习惯,给予消炎漱口液漱口。给以易于咀嚼的食物。 中医特色护理 1、针刺的护理急性期针刺以少、轻、浅、泻为特点,刺激量小,不宜使用电针,能使面部神经兴奋,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和炎症的吸收;中后期针刺以深刺为主,刺激量大。 2、艾灸的护理艾灸用于中后期的治疗,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对病人施灸时要注意:①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②体位应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脸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③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3 、闪罐的护理闪罐用于中后期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明显,闪罐时应注意:①施罐前与患者沟通,如有不适或过热及时告知。②施罐者要专心、细心。拔罐所用酒精棉球不可过湿,避免酒精滴落烧伤患者。③掌握罐口温度不宜过高。④施罐要快、轻、准,取痛点和常用穴位,避开瘢痕和皮肤破溃部位。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2)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8.红外线照射:照射面部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开启红外线后3~5分钟,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照射过程中询问局部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灼伤,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于室内休息15分钟后方可外出。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避免对流风,慎避外邪,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热水洗脸,外出佩戴口罩。 2.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遵医嘱予清热解毒类中药汤剂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二)饮食指导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品,如大豆、葱白、生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食品。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冬瓜、黄瓜、赤小豆等。忌

中风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 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臵。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臵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5)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护理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各位护士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要求,若科室有收治33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就需执行此方案,请各科室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跟本科室有关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按方案执行,每月需汇总一次,跟优质护理服务资料一起上交护理部。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学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 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 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

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 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 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 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

针灸科专病护理常规 面瘫 一、中医病名 面瘫:即面部肌肉瘫痪,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 要特征的一种面神经疾病。 二、临床表现 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伴同侧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 中枢性面瘫: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皮质延髓束)和偏瘫(皮质脊髓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 三、辨症分型 1.风寒袭络证:常有突受风寒之邪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眼不能合,流泪,口角歪斜;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2.风热袭络证: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突发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干或苦,小便赤,可伴恶风,头痛;舌质红,苔黄干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3.风痰阻络证:发病急骤,口眼 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泪溢痰涎,头晕目眩,纳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 斜,日久不愈面肌抽动频繁,或见神疲倦

怠及面色萎黄无华,舌嫩淡紫,脉涩无力。 四、临症护理 (1)口眼歪斜:针刺:迎风,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合谷等穴进行针刺治疗,选合谷穴行艾条灸,每日一次。面部保暖,避风寒。 (2)面部肿痛:面部热敷,每日1—2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 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3)闭眼不全: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应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 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五、饮食指导 饮食宜富有营养、可口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软质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产品。 六、情志调护 患者多为突然起病,有些病人认识不足,内心压抑,担忧面容的改变,终日不语,更多的病人却担心预后情况。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七、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饭后温服。马钱子研成粉,用0.24g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于患者下关、翳风穴。 八、功能锻炼 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功能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

面瘫的护理常规

面瘫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本病初期以风邪渐去,痰留瘀滞,正虚显露,则以痰瘀阻络,气血不足为主。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面部表情肌、语言表达、皮肤的感觉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痰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 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3)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4)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2)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3)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给予针刺。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7、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2)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增强体质、饮食起居有度可减少面瘫发生,适当锻炼,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 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 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 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 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面瘫护理常规

面瘫护理常规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面部表情肌、语言表达、皮肤的感觉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痰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 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3)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4)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2)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3)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给予针刺。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7、健康指导 1)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2)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增强体质、饮食起居有度可减少面瘫发生,适当锻炼,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精选-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 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得程度与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得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

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得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