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1高等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要:高等数学是经济管理类、理工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从教学中注意概念、命题及定理的自然引出;利用好习题课与小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等三个方面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认知规律;创造思维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基础课、必修课,为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它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学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几个具体的方面谈谈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注意概念、命题及定理的自然引出

高等数学的理论性内容主要包括定理、性质等, 作为教材上的这些内容, 经过人们长期的提炼, 往往抹去了它们最初形成的痕迹, 使得逻辑关系十分严密, 对学习者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若教授不得法,不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内容形成的前因后果, 照本宣科, 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对这部分内容的引入, 切忌突然搬出, 这样会使学生感到神秘莫测, 匪夷所思, 望而生畏, 应该根据已知知识与新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顺其自然地引入定理, 在分析定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时, 通过变更条件、提出相关问题, 使学生置身于定理出现前的情景, 再经过引导学员运用比较、分析、演绎、综合、归纳等方法, 弄清定理条件与结论的必然联系, 达到感知定理产生过程, 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

王梓坤说:“数学的特点是: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而数学中的概念都以定义的形式给出,其抽象精练准确的特性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往往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但人们不能因为其抽象而降低其准确严谨的特性,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没有它,便无法去构筑理论体系,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直接拿出概念,因为在高等数学中,很多概念,比如导数、定积分等往往有一定的几何意义或者物理背景,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几何意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概念,而物理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自然而然地引出相应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帮助学生记住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是无缘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顺理成章地出现的。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作者简介:贺胜柏(1963-),湖南邵东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理学硕士;

王怡(1980-),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理学硕士;

吴亚豪(1978-),男,湖北黄冈人,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博士。

高等数学中的结论以命题或定理的形式给出,数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它们必须经过严格的演绎论证,这种形式化、严谨的推理使得教材体系准确、精练、系统性强,但是它所表达的思维过程与实际发展是完全相反的,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在讲授时要从问题出发,与教材行文相反,逆向地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环节,这样才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二、利用好习题课与小结

每上完若干课题或是一个章节,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上习题课,而在上习题课之前,最好将这一阶段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小结。小结就是把所学过的课题、章节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异同和寻找相互联系,提炼出实质性的东西,例如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等。把它们用简明的文字概括起来或是用图表示意,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杨乐院士介绍学习方法的时候说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这一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小结能让前后的知识相互响应,使学习过的数学概念、理论和方法条理化、系统化,又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章的内容, 以系统的观点对本章所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框架, 加深对各部分内容之间关系的理解. 它不是仅仅将所学的课程内容简单地重复罗列一遍,而是发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章节小结,提示有关数学理论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各有关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小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画知识结构图。如在讲完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这一章之后, 可以引导学生把四个中值定理之间的关系自己找出来,使学生抓住中值定理的核心内容[1],也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讲授总结课时要求学生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发展,善于运用类比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

图一四个中值定理关系示意图

当然,这种做法也可以跨章进行, 比如在讲完所有积分之后, 把各类积分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给学生作以交待, 如图2所示。使学生头脑中对积分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当学生明白所有积分最终都要化为定积分来计算,相信他们对复杂的多重积分以及空间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事实上,如果一堂习题课和小结课能够给学生一种三伏天饮冰水的那种解渴的感觉,那么学生一定从中收获到不少知识。[1]

图二高等数学中各类积分的关系示意图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性,是其他学科知识所无法替代的。很多科技领域无法绕过高等数学而独立、深入地进行研究。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仅仅要学到一些数学的概念、公式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掌握高等数学的精髓,获得理性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的实践能力。

数学的创造过程是与任何其它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而培养和煅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数学建模。

使学生学好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的学习目的。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都侧重于理论, 而真正的实际运用训练则远远不够, 这使得本来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为解决好这一难题, 数学建模恰好起到了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 数学建模课程及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训练。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不断发展, 为数学建模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它可以使学生不仅能利用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去比较算法、分析结果, 而且还能通过几何图形来帮助我们去联想, 类比和发现问题的线索, 找出规律的结果。这样既让学生动手、动脑,又让学生更有效, 更主动地学好数学。

不同的现实问题, 往往有不同的数学模型;即使对同一现实问题, 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或根据不同精度的要求而归结出不相同的数学模型。另一方面, 同一个数学模型又往往可同时用来描述表面上看来毫无关联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但对于归结数学模型的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和问题, 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之目的。尽管如此, 人们在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大量归结数学模型的实践, 逐步发现和总结一些建立数学模型的规律, 数学模型这一新的学科分支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便因此应运

而生。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是启迪创新意识

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欲望, 培养主动探索、努力进取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力措施。但是, 开展数学建模教育, 应该有其独特的教育模式, 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 结合正常教学的教材内容, 分层次逐步推进, 分阶段培养数学建

模能力,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近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总之,如何使教师的授课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感到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如何最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培养学生运用新

技术的基本素质, 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发展个性,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许多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强化人才的质量意识, 加快教学改革力度, 才能搞好高等数学教学

改革。

参考文献:

[1] 余丽琴,杨宏林.高等数学教法探讨[J].大学数学,Vol. 20 No. 4,2004,42-45。

[2] 毛京中,高等数学教学概念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Vol. 12 No. 2,2003,83-86。

[3] 成晓红,数学建模———数学理论与应用的桥梁[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1, (5) :

631 - 6321

Some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He Sheng-bo1,Wang Yi1,Wu Ya-hao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

(2.School of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1)

Abstract: Advanced mathematics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maj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 economic managemen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has drawn public attention. We made som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inducing of concepts, propositions and theorems; taking good use of the exercise classes and the conclusion; placing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invention think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perception discipline; invention thinking

高等数学积分表推导全过程

1 (一)含有ax+b 的积分 1.C b ax a b ax d b ax a dx ++=++=+??ln 1)(11b ax 2.()()C u a b ax b ax d a dx u u u +++= ++=+??)1()()(b ax 1b ax 3. C b ax b b ax a b ax b ax d a b dax b ax b ax a dx b ax b b ax a dx b ax ax a dx b ax x ++-+=++-++=+-+=+=+?????)ln (1 )(111222 4.?? ????++-+-++=+--+=+=+??????b ax b ax d b b ax d b b ax d b ax a dx b ax b abx b ax a dx b ax x a a dx b ax x )()(2)()(12)(11232222222 C b ax b b ax b b ax a +?? ????+-+-+= ln )(2)(2112 23 5. ()C x b ax b x C a b b ax b C ax b ax b dx ax b ax b a b ax x dx ++-=++++-=+-+-=??? ??-+-=+??ln 1ln ln 1ln 1ln ln 111)(11 6.()()C x b a b ax b a bx x dx b a b ax dx b a dx x b dx bx a b ax b a x b b ax x dx +-++-=-++=??????-++=+?????ln ln 11111222222222 C x b ax b a bx +++= ln 12 7.()()()()C b ax a b b ax a b ax dx a b b ax dx a dx b ax a b b ax a b ax xdx ++?++=+-+=?? ????+-+=+????1ln 11122222 C b ax b b ax a +?? ? ??+++= ln 12 8.()()()()()???? +??? ? ??+-+-=+-+-=+--+=+C b ax b b ax b ax a b ax dx a b b ax xdx a b a x dx b ax a b a bx b ax a dx b ax x 23222222 2 22 22ln 21221 9. ()()()()C x b ax b b ax b C b x b ax b b ax b x dx b b ax dx b a b ax b adx b ax x dx ++-+=+++-+=++-+-=+????ln 11ln ln 111222 2222 (二)含有b ax +的积分 10. ()()C b ax a b ax d b ax a dx b ax ++=++= +??3 321 11.()()()()()???+-= ++-+= +-++=+3 2 32 5 22315232521b ax b ax a C b ax a b b ax a dx b ax a b dx b ax b ax a dx b ax x C + 12. () ()()?--+=+-+-++=+????b ax a a b b ax a dx b ax a b dx b ax x a b dx b ax b ax a dx b ax x 23152 [ 272 21 2 73 222 2 2 ()()()() C b ax b abx x a a C b ax a b b ax +++-= ++-+3 2223 33 2 3 812151052 32]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工业生产领域,都要用到数学,而且应用越 来越广泛了。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 知识。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的因素,它能大大地促进学习。如 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很难做出持久的努力去学好数学。正如科学家史家贝费里《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从事研究的人必须对科学有兴趣,科学必须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视它为乐趣和爱好。”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学习材料本身即教学感兴趣。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辉煌的成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讲课中穿插介绍一 些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数学的贡献。也可以结合实际,讲一讲如何用数学处理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2. 怎样讲好数学课小学生获取知识大部分还是靠老师讲教,也就是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所以讲课对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所以在备课时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参考几本不同版本的教材,总结归纳,写出比较完整的教案,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更多的知识。 正确的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出的地位 和作用,了解学生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的,根据目的选择和组织材料,并在课堂上灵活地实施。 3. 要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许多人认为,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数学,确实,聪明、脑子反应 快的人学数学比较容易些。而我认为,要学好数学关键还是“勤奋”。数学学习是很辛苦的活动,首先要记一些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大量的习题才能把知识充分掌握。只有通过做 大量的习题,见多识广,在考场撒谎能够才能对应自如,提高做题速度。只有平时多做练习,考试时才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把题做完。做题也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盲目的见题就做,老 师应指导学生选一些比较好的题目,而且课堂上要多讲解习题,教给学生怎样做题。如果不 会做,应当想一想这个题目涉及到哪部分内容,可能用什么方法等等。 收稿日期:2009-11-03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1. 设u=a-b+2c,v=-a+3b-c.试用a,b,c 表示2u-3v. 解2u-3v=2(a-b+2c)-3(-a+3b-c) =5a-11b+7c. 2. 如果平面上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试用向量证明它是平 行四边形. 证如图8-1 ,设四边形ABCD中AC 与BD 交于M ,已知AM = MC ,DM 故 MB . AB AM MB MC DM DC . 即AB // DC 且|AB |=| DC | ,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 把△ABC的BC边五等分,设分点依次为D1,D2,D3,D4,再把各 分点与点 A 连接.试以AB=c, BC=a 表向量 证如图8-2 ,根据题意知 1 D 1 A, 1 D 2 A, D 3 A, D A. 4 1 D3 D4 BD1 1 a, 5 a, D1D2 a, 5 5 1 D 2 D 3 a, 5 故D1 A=- (AB BD1)=- a- c 5

D 2 A =- ( AB D A =- ( AB BD 2 BD )=- )=- 2 a- c 5 3 a- c 3 =- ( AB 3 BD 4 )=- 5 4a- c. 5 4. 已知两点 M 1(0,1,2)和 M 2(1,-1,0) .试用坐标表示式表示 向量 M 1M 2 及-2 M 1M 2 . 解 M 1M 2 =(1-0, -1-1, 0-2)=( 1, -2, -2) . -2 M 1M 2 =-2( 1,-2,-2) =(-2, 4,4). 5. 求平行于向量 a =(6, 7, -6)的单位向量 . a 解 向量 a 的单位向量 为 ,故平行向量 a 的单位向量为 a a 1 = ( 6,7, -6)= 6 , 7 , 6 , a 11 11 11 11 其 中 a 6 2 72 ( 6)2 11. 6.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指出下列各点在哪个卦限? A (1,-2,3), B ( 2, 3,-4), C (2,-3,-4), D (-2, -3, 1). 解 A 点在第四卦限, B 点在第五卦限, C 点在第八卦限, D 点在第三卦限 . 7. 在坐标面上和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指出下列各点的位置: A ( 3, 4, 0), B ( 0, 4,3), C ( 3,0,0), D ( 0, D A 4

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 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数学素质,在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有极大需求与更高要求,从而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要体现突出与专业的融合,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不盲目追求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在概念与理论、方法与技巧、实践与应用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适度淡化理论推导,减少繁难的定理证明和复杂的运算技巧,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几何直观;涉及性质与定理的内容,以图形或文字描述说明加以适当解释,尽量淡化逻辑证明。体现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密切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前高等数学主要采取的是课堂教学,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融“教、学、用”于一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分为7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范例讲析反馈练习回顾小结课后练习课后辅导。如果采用一贯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课堂将会变得越来越沉闷。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模式。比如概念、公式、定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仍采用讲授式;对于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性质定理的推广,可采用自学加辅导的形式;对于容易产生争议和混淆的内容,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尝试,参阅实验指导书、在线帮助和相互交流、探讨,从而解决问题,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二、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数学的吸引力,也成为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作者认为教师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是整个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定要充分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总结,逐步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高等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把握好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 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

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法口算题练习,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随着新改的进一步实施,新标对教育的要求愈愈精确,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引导着,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历程我逐步形成了一种四环七步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对上好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很有帮助。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2明确目标3自主探究4合作交流汇报展示6点拨升华)——当堂检测(7质疑问难)——全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的具体教学说明如下: 一情景导入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应该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我们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现实或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节知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让学生回顾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他

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很自然的回答就是“价格”,紧接着问他们关注过哪些商品的价格,他们就很快说出很多,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很普通的问话让学生很快知道这节要学的内容,而且知道这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学习分五个步骤: 2 明确目标每节教师都要依据标、教材、教参、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可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做。在上例中,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 结合情景体会小数的意义(要探究操作的),2 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独立学会的),3学会用小数描述有关现象(要实践活动的)。 3自主探究明确目标之后,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在上例中,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解决目标2,目标1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我在数学教学上的几点思考和感受

我在数学教学上的几点思考和感受 发表时间:2018-10-29T10:45:29.9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作者:刘文红 [导读]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20多年,在中高年级任教时间比较长,对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还是很清楚的,下面就几个难点问题,谈一下我的思考和做法。一数 (安徽蒙城第十二小学,安徽蒙城 233500) 关键词:数形结合;观察感知;动手操作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20多年,在中高年级任教时间比较长,对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还是很清楚的,下面就几个难点问题,谈一下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数形结合促理解 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直接教学时比较难懂,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材也是采用分蛋糕的例子来引入的: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可见通过类比和画图等方式可以加深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所以在遇到抽象问题时,我们不妨也多让学生画一画,多方式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是《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这节内容时,我们一般是复习和巩固教材内容,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但是学生有时遇到问题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应用。 前几天,在一张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题:工程队6天修完了一段长5千米的路,平均每天修这段路的几分之几?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有不少学生都做错了:第一问5÷6=5/6 第二问6÷5=6/5(千米) 我困惑了,看来这种较抽象的分数应用题,还得找方法。 接着,我讲解道:第一问求的是部分和总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画一个线段图,把5千米长的路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6份,一天修了其中的一份,所以应该是1÷6=1/6 第二问题是求每天修多少米,求工作效率的,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就可以了。 算式是5÷6=5/6(米) 记得当时我刚教学这节内容时,我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结果也出现了两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题目是这样的:山娃家一共养了6只羊,20只兔, (1)羊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分之几? (2)兔子的只数是羊的几分之几?学生的板演 (1)6÷20=6/20=3/10 这个还都是对的 (2)一学生:20÷6=20/6=10/3(只) 另一学生:20÷6=20/6=10/3然后他又化成了带分数。 这两个错误很典型,我就这两种错误,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结果不要带单位;如果是假分数,也不要化为带分数。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巩固这类问题,接着我又给出了类似的题目: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块?每人分得全部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画图分析,再充分讨论,感受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和含义。再接着问,平均分给4个人?5个人呢?在直观的图示中,学生已经能很快说出得数了。 我觉得通过这种专项练习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是每一届学生都感到惑的,很容易弄不清如何解答,我们不仅要通过讲解,更要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看得清楚,这样更易于理解。以便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都能很快地正确解答。 二几何图形多观察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材是从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推导的,学生单纯的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时,能够计算出来,而一旦题目有所变化,就不能很好的解答了,特别是与求棱长和在一起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单元测试后,同年级的数学老师都大呼:怎么学生错的这么多!而我班情况还好。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它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每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相乘。对于鱼缸,通风管,粉刷墙壁,贴商标纸,做抽屉或给立柱刷油漆等,此类问题都要去掉一个或两个面,然后正确计算就行了。但是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考虑不到位,甚至与现实生活脱节,还是会经常出错。我让学生去观察一些实际的建筑物,在参观中获得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获得生活经验。并把观察到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进行归类,如通风管,烟囱,贴商标纸,立柱刷漆等都是计算四个侧面,而教室,游泳池,抽屉等都是五个面。同时让学生收集家里的牙膏盒,化妆品盒等长方体的东西,看看如果用铁丝做长方体框架是求什么,求所用包装纸的大小求的是什么。每次都是让学生多讨论,说出思路和解法再去计算。在学习过长方体的体积后,有些题目是把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或棱长和都放在一起了,在公式运用上难免有些混淆的时候,特别是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时,表面积和体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我还是让学生多观察,用学生自制的正方体作教具,把几个正方体放在一起,表面积和体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体验,再进行计算。除了用实物演示,我还充分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体积和表面积和棱长分别表示不同的概念,要用不同的公式计算。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抽象概念多感知 五年级数学教材中,概念部分也比较多,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我就尽量多举例,让学生感知理解。在教学《倒数》这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互为倒数,我上课时举例:刘欣的同桌是张彦,张彦的同桌是刘欣,张彦和刘欣是互为同桌。这种例子很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再如,举公倍数的例子时,我说小明是小华叔叔的儿子,他们的爷爷是共同的,他们爷爷的爷爷也是共同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是共同的,以此类推,所以,公倍数的个数有很多个。在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时,我用两个小石块,放进两个盛

最新谈对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基础部数学组 于金辉 我一直教授《高等数学》课,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谈对高等数学课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 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相对一些重点高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薄弱,以我院最近两年新生为例,入学的数学平均成绩在46分左右,基础不扎实。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学习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连最起码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都谈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差,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不具备。另外高职业院校管理较松,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逃课,上课缺勤,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作业不独立完成、课后不能主动复习巩固。 这种不良的学风使高等数学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2、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偏重逻辑性,忽视应用性,没有体现高职的专业性特点,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难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高等数学教材不分专业,而教材本身与各专业的联系并不强,学生体会不到高等数学对他们所学专业的实际意义,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学生在专业学习、实际工作中遇到数学运算时理解不到位,很难发挥高等数学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 鉴于以上两点,我认为高等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一)课程开设 大一新生刚来学校,高中时候好的学风尚在。所以大一第一学期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开设高等数学课。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高等数学可与某一门课程平行作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我选择:一是满足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需求、给那些有意向专升本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二是给不愿意学习高等数学或者数学基础差学不会的的学生减少学习的压力。 (二)改革考试评价模式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我们##市已经实施了近10年,在近十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认真执行了党的教育教学方针,努力做到让学生学到自己所需的数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等各方面,这十年来,做了许多尝试,下面把我在教学中取得较成功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们交流。 一、备课 实际上,这十年多来什么样的学生都教过。尖子生、落后生、问题学生等等,面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备课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备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在备课时都应有体现。比如说,我在##2年所担任的二个班的数学课,一个是稍优秀的班级,另一个是落后生的班级,怎样备课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这是一个问题。我的主要做法是,低层次班的学生智力略低,基础太差,应该从基础抓起,重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度还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学习数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是简单地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所教低层次的数学成绩在当年中考也比平时进步了许多,有一部分人的分数超过100分,作为落后生,这已是十分难得。而略高层次的另一个班(不是全年级最好的学生,只是第二层次),学生对数学已有兴趣,心中也十分渴望升学,学习的动力已经具备,不应再为增添动力发愁,那么备课时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牢记,基本方法掌握得好,课堂中多增加一些有挑战性的训练题,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样有目的的备课、上课,结果在当年中考中,数学优秀人数达到26人(当时没分A+、A等),与本年级第一层次班优秀人数一样(按各科总分前面的在第一层次,之后再到第二层次)。甚至第二层次班还产生一名玉林高中学生,这在民安初中是开创性的,另外有三名学生考上北高。当时我既是该班数学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亲自见证了奇迹。因为之前的层次分法已有,但第二层次连北高生也没有过,更难以想象有玉高生了。当年(##2年)中考民安初中考上玉高6名,北高23名。 二、课外辅导 也许所有教过毕业班的老师,无一例外地要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更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模板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要素与结构、实施程序与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

关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科技信息2012年第33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数学作为大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但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学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经济、金融、信息、医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它是深入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力工具,对于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后继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学校教学内容的相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对低下,造成了今天高等数学教学的困境: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因此摆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就是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效果。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本文将根据高等数学实际教学情况,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 1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看法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强调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则是常见模式,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课堂氛围沉闷,学生觉得高数枯燥无味,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所以,作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把握住一个宗旨,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提倡师生互动,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研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积极探讨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2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手段的看法 高等数学教学传统的讲授法“粉笔+板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这种授课方式融入了教师的个人讲课艺术,使得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直接感染学生。然而这种授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一些立体图形很难逼真、直观地体现出来,课堂上大量的板书占用了过多的时间,视听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课时的原因,板书教学传递的教学内容信息量有限,基本没时间向学生传递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一般。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软件的出现将有助于高等数学教学手段的改进。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形象直观地解释高等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模拟展现难以想象的空间几何关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全面,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解决了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许多缺陷,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一般说来,内容较抽象的、只需学生作一般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既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一些,又能增大课堂的容量。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好,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关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看法 3.1在讲解过程中注重数学思维思想的渗透 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逻辑和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觉得《高等数学》内容庞杂、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一提到《高等数学》就害怕,头疼,满脑子都是公式,好像学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厌学”“畏学”情绪。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状?作者认为一方面是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课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还没进行这门课的学习,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门课难学,尤其对于文科的学生,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更新教学内容,不注重数学思维思想的渗透所导致的结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适当将数学史料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维思想的渗透,适当穿插数学发展历史中出现的一些有趣史实,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变得既生动有趣,又能使学生探索数学观念的历程并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实际用途。这无形中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总是强调定理的证明与掌握,将与我们的教学目的背道想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授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所特有的简洁之美、对称和谐之美。 3.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习题课的运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挥习题课的作用。高等数学习题课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对于发展数学思维的训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习题课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习题课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找到自己的薄弱和不足之处,加深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另外,教师在讲解较难的习题时,还应该告诫学生,不要养成急于从现成题解中寻找答案的习惯,这样看似省力,实际却失去了对自己思维训练很好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将问题记在心里,经常思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例如,讨论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和可导性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这样一些问题似懂非懂,往往给出一些想当然的求解过程。在同济大学第五版关于导数的概念中,给出了这样一道关于求分段函数导数的习题: f(x)= sin x x<0 x x≥0’ ≥求f′(x). 解法一:利用导数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求解: 由于函数sin x,x在x>0,x<0内均可导,并且(sin x)′=cos x,x′=1 所以 f′(x)= cos x x<0 1x>0 ≥ 又f - ′(0)=lim x→0- f(x)-f(0) x-0 =lim x→0- sin x-0 x-0 =lim x→0- sin x x =1 关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朱连燕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工具,因此怎样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Some Thinking about Advanced Maths Teaching 【Abstract】Advanced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It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to other natural science,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 how to carry on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have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educater workers.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This paper gave three points about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eans,teaching content. 【Key words】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eans;Teaching content ○职校论坛○ 339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xxx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以创新精神为指导,设计一个从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练习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备课方法、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系统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案。下面重点就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和学方法几个方面的探究,粗略介绍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老师们共同研究。 一、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人研究过,如果一个人对本职工作有兴趣,工作的积极性就高,就能发挥出他的全部才能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在古今中外的著名学者能够取得成绩和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就是因为在青年时期对学习和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爱好,这种兴趣和爱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辛勤耕耘,并取得辉煌的成绩。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鼓励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习的懒人,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们应当做到: 1、钻研教材,在新课程新课标下认真备课,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3、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4、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数学教学,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为什么说教学是互动呢?这是因为教学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不能分离的。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态、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一个眼神有时也能表达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 那么,如何进行这种互动教学呢?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数学教学过程是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二)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那么什么是数学活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 1.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的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指他们的己有的经验和知识,当儿童通过模仿学会计数时,当他们把两组具体对象的集合方在一起而引出加法规律时,这实质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能够应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 在数学活动中,反思是一种重要思维活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评价的活动。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种再创造的因素。学生数学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高等数学练习试题库及答案复习过程

《高等数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函数y= 1 1 2+x 是( ) A.偶函数 B.奇函数 C 单调函数 D 无界函数 2.设f(sin 2 x )=cosx+1,则f(x)为( ) A 2x 2-2 B 2-2x 2 C 1+x 2 D 1-x 2 3.下列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的有( ) A .0.9 ,0.99,0.999,0.9999 B .23 ,32,45,5 4 C .{f(n)},其中f(n)=?????-+为偶数,为奇数n n n n n n 1,1 D. {n n 21 2+} 4.数列有界是数列收敛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发散数列必无界 B .两无界数列之和必无界 C .两发散数列之和必发散 D .两收敛数列之和必收敛 6.=--→1 ) 1sin(lim 21x x x ( ) A.1 B.0 C.2 D.1/2 7.设=+∞→x x x k )1(lim e 6 则k=( ) A.1 B.2 C.6 D.1/6

8.当x 1时,下列与无穷小(x-1)等价的无穷小是() A.x2-1 B. x3-1 C.(x-1)2 D.sin(x-1) 9.f(x)在点x=x0处有定义是f(x)在x=x0处连续的()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10、当|x|<1时,y= () A、是连续的 B、无界函数 C、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D、无最小值 11、设函数f(x)=(1-x)cotx要使f(x)在点:x=0连续,则应补充定义f(0)为() A、B、e C、-e D、-e-1 12、下列有跳跃间断点x=0的函数为() A、xarctan1/x B、arctan1/x C、tan1/x D、cos1/x 13、设f(x)在点x0连续,g(x)在点x0不连续,则下列结论成立是() A、f(x)+g(x)在点x0必不连续 B、f(x)×g(x)在点x0必不连续须有 C、复合函数f[g(x)]在点x0必不连续 D、在点x0必不连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