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绩效模式介绍公司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介绍公司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介绍公司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介绍公司

引言

240余个签约项目,超4100万平方米签约面积,年拓展面积1000万平方米,年收入近7亿元(2010年财务数据)……没错,这就是本文截稿前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物业”,CCPG)交给市场和客户的答卷。这样一份数据充分证明,“最具综合实力”荣誉,长城物业实至名归。

沉甸甸的数字背后,凝聚着长城物业二十余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创新和经营。只有卓越的过程才能创造卓越的结果,这是卓越绩效的基本思维。限于篇幅原因,作者将以长城物业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基本框架,为你简单呈现一个现代化的卓越运营的物业企业蓝本。透过这些经营过程你会发现,长城物业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是当然的结果,成功就是那么“简单”。

因此,在介绍长城物业卓越的经营管理之前,有必要让你简单知道卓越绩效的基本框架。长城物业的卓越绩效模式分为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以员工为本、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七大部分。它不仅关注企业管理木桶原理当中每个管理模块的长短,更关注各个管理模块之间的有机整合。在克服木桶短板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板块之间缝隙导致“漏水”。

图1:卓越绩效模式系统图

从系统图可以看出,组织中的这七个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其中“领导”、“战略”和“顾客与市场”三个要素形成了一个“方向三角型”,其作用是指引公司“做正确的事”。另外,“以员工为本”、“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三个要素形成了一个“经营三角型”,是公司“正确的做事”。“方向三角型”和“经营三角型”互相影响和相互推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是公司运作之基础,是连接两个三角的“链条”,并转动着改进和创新的PDCA 之轮。

在本文中,“经营结果”将在其它6项类目中表现,而不单独列出。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长城物业创立于1987年,为中国首批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2009年成立全国性企业集团,集团总部位于深圳,业务领域涉及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社区商务三大板块,旗下拥有27家成员企业。

在物业管理领域,长城物业集团通过旗下华南、华北、环渤海、华西、华东等五大区域公司专注于全国的物业管理业务,为全国百万业主服务,服务的物业类型包括住宅类物业(多/高层商住楼、别墅、公寓)和公建类物业(写字楼、商业、政府办公楼、会展中心、高等院校、医院、工业区),业务遍及全国25个省、直辖市。

长城物业主营业务分为全委托物业服务提供和物业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两种。公司依托呼叫中心(“看不见”)和客户服务中心(“看得见”)两个服务平台,通过后台的技术支持和系统运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类别主要内容

管理技术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全面预算管理、FMEA、QFD、MBO、TQM等

专业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中央空调变频技术、公用照明节能技术、太阳能改造技术、智能停车场管理技术等

如下图所示:

图2:长城物业组织架构图

为实现战略目标,长城物业识别了五项关键成功因素:阳光物业服务模式、成本精细控制、客户优质服务、战略合作与联盟、品牌有效管理。为有效提升绩效管理水平,长城物业建立了绩效改进系统(见下图)。

图3:绩效改进系统

第二部分领导

长城物业是业内第一家实现股份制的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的物业管理集团。在董事总裁陈耀忠先生领导下的高层领导团队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其对组织愿景——“成为社区生活方式引领者”的追求和在践行“顾客满意经营”的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执着与创新的激情已经成为组织的以及行业的典范,并把这种理念灌输到整个组织。

坚持和贯彻“顾客满意经营”理念,是长城物业发展成全国性的专业物业服务机构的理论基础。上世纪90年代末,长城物业高层领导利用“顾客满意经营”的核心价值观制订了有利于组织适应市场并赢得发展的战略方向。1997年,率先实行内部员工持股改革,使长城物业成为行业内首家员工控股的、产权关系明晰、内部管理科学的现代物业企业。2003年,长城物业高层领导审时度势地对组织进行了彻底的股份制改造,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之后,在公司高层领导的领导下,长城物业在业内率先导入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企业平衡发展的运营体系。

图4:体系改进历程

一、核心理念确定

每一次理念的提升和完善都是在全面分析组织内部竞争的优劣势和外部宏微观环境因素,结合行业特质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出的审慎选择。1996年是长城物业发展重要的一年,陈耀忠上任总经理后,领导各部门对物业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岗位、关键设备郑重向业主提出16项服务承诺,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量化考核标准”,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从管理业主向服务业主转变。1997年,公司借深圳市首次评定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机会,对组织存在的价值及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服务业主,报效社会”的组织使命,解决了公司“为什么做”所从事的工作。1999年,在北京回龙观文化居住区项目全国范围投标中一举中标,公司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启动了“创新再造”工程,描绘了公司在未来可以成就的具有挑战性的企业远景,解决了我们在未来将“是什么”的问题。2002年,为全面整合公司管理资源,公司开展了创全国质量奖活动,对公司处

理客户关系、员工关系和行为关系的原则及态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提炼,提出了“公司的价值源于顾客满意经营”为核心价值观的组织价值观体系。2009年,在组建集团之际,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将“成为社区生活方式引领者”作为组织新的愿景,并全面升级服务体系,以全新的物业服务定义和引领社区生活方

时间87-96 96-97 97-99 99-00 00-01 01-02 03-08 09-11

顾客

需求

清洁、

保安等

服务

规范化

的物业

管理

人性化服务

超值服务(维权意识

提高及理性的价格回

归)

惊喜

服务

物业全

生命周

期服务企业

体制

房管部

管理公

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员工持股

股份有

限公司

股份制

集团公

管理

体系

简单

规章

量化

考核

ISO9002;

1994

创新

再造

ISO9001;

2000

ISO9004(ISO14001、

OHSAS18001)、创奖追求卓

员工

意识

被动式

管理

重管理

轻服务

管理和服务并重顾客满意追求卓越

图5:经营理念提升历程

二、在实践中展开价值观

长城物业经营理念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被全体员工理解和认同的过程。公司高层管理者以身作则关注顾客,在各职能部门及管理处制定公司的管理程序时,员工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设计的工作能使顾客满意吗?因此,公司每一份管理规章的制定都是在顾客满意经营的核心理念基础上建立的。通过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每年的研讨训练营、晨会诵读企业使命,在工作区域内设置宣传海报、灯箱广告、条幅、《长城物业》报刊载公司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的文章以及顾客满意的服务案例,使“顾客满意经营”的核心价值观被员工广泛的了解和认同。

图6:经营模式

公司领导以经营理念为指导制定了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公司规划为蓝本,驱动公司行动;以公司行动结果,体现公司理念。长城物业通过其运营体系在三级组织架构上的高效运营,为顾客、股东、员工、社会以及其他相关方实现价值的

持续提升。

三、创建可持续的组织

公司领导把创建可持续性的组织作为基本的工作要求,推进各个系统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股份制改造。一直以来,公司高层领导都在孜孜探索企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通过对物业管理的特质及企业管理的共性的辩证思考,公司领导逐步明确了对物业企业发展中几个核心问题的认识,并基于这些认识,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调研,公司大胆提出了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并获得上级批准。1998年,作为深圳市“抓大放小”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长城物业率先在业内进行了内部员工持股的改革,并在2003年再一次对公司进行了彻底的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业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修订,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正日趋完善并散发魅力,成为长城物业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建设。2008年,长城物业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于2009年初构建了以物业服务标准、物业服务提供标准和物业服务质量控制标准为主要内容,以及结合CCPG集团化发展需要的全新运营体系。在组建集团之际,长城物业开始基于IT系统的物业服务方法论实践,将运营体系中的价值创造流程和集团内部控制流程融合并固化在IT系统内,形成了基于IT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即长城物业的3G时代)。作为支持实现战略目标的IT技术平台,与公司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为目的:在财务层面上,应用EAS(Enterprise Application Suites)企业应用软件系统;在客户层面上,应用CRM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和呼叫服务系统;在内部流程层面上,应用了Coswin-PMS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在学习与成长层面上,应用了网络学院和知识管理系统。

图7:IT建设系统

第三部分战略

一、战略制定

长城物业自2002年开始导入战略管理,当年编制并实施了《2002-2006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编制实施了《2006-2008三年发展战略规划》。进入2007年,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三年发展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公司对原三年规划进行了修订,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2008-2012五年发展战略规划》。

图8:基于BSC导向的战略制定五大步骤

公司战略过程的制定主要根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能力分析、战略选择、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采用基于平衡计分卡(BSC)原来的分析工具,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分析论证确定公司发展战略。公司设立了由高管层及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战略管理委员会,公司的战略由战略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规划发展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制定。

二、战略展开

公司以战略目标位出发点确定了各职能战略规划,以完成公司中长期战略的展开部署;通过年度绩效计划完成短期战略计划的部署;采用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回归分析等科学方法进行关键绩效预测,形成完整的战略关键指标体系,实现对战略实施的测量和控制,并不断改进。

图9:战略计划展开层级图

每年年初,公司总裁根据上一年度战略规划总结报告提出本年度方针和目标的调整计划,各职能单位(总部部门及区域公司)根据调整计划编制各职能模块的行动计划。规划发展部对行动计划进行汇总和平衡形成年度业务计划。公司运用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将行动计划分解,提取年度绩效指标(部门/区域公司KPI)并指标值下发到各职能部门和区域公司,各职能部门将年度绩效指标分解到个人(区域公司先分解到区域公司职能部门和管理处,然后分解到个人),从而保证了战略规划的可执行。

三、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传递公司战略、目标、任务的载体,是管理过程和管理工具。长城物业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将公司的发展战略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

建立与组织战略相链接的绩效指标体系。在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建立了“公司-部门(管理处)-职位”层层分解、层层支撑的绩效指标体系。

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运作体系。长城物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四个环节,计划、沟通、辅导、改进贯穿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使得职员知道如何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晋升;如果不能晋升,自己需要在哪里改进。绩效结果的应用重点体现并应用在薪酬激励、职业发展、职员培训等方面。

长效激励股权。在常规的绩效管理体系之上,长城物业还增加了针对发展战略规划的绩效激励,确保各分公司战略规划目标的达成。

此外,长城物业在《职员持股计划ESOP》的基础上还制订了职员长效激励股权的购股方案。

长城物业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是在公司五年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与战略目标对应的评价体系去保障战略执行效果的一种评价体系,将绩效管理功能分解到各业务单元中,以BSC(平衡计分卡)规则进行串联,实现各层级的绩效管理功

能。在各业务单元内,上下级之间有着充分的战略沟通,指标分解与评估标准确认、实施进度反馈等,全面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四部分顾客与市场

《长城物业行动纲领》明确指出:“通过标杆物业的树立和推广,管理经验的提炼和宣传,我们致力于具有长城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为更广泛的受众所了解和接受,从而争取到最大化的市场份额。”为此,公司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积极在新的领域和区域承接具有样板作用的典范物业,为保持公司在业务领域的先导性。

一、了解顾客与市场

顾客群识别。基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长城物业的顾客是物业管理全委托服务和物业管理咨询服务需求者。开发商(前端潜在客户)、业主、业主委员会、单一大业主、咨询项目相关方等都是我们的顾客群。

图10:长城物业顾客群细分

为保证市场的占有率,2009年公司依据各现有区域公司的实际业务开展情况,结合各区域公司项目所在城市调研数据及目标城市调研数据,确定了各区域公司和目标城市的细分市场,公司建立了目标城市准入机制,为确定未来建立新的目标城市设立了标准,为规避进入尚未成熟的市场提供了依据。业务的发展必须与顾客及市场保持密切的联系,长城物业每年都会多次对顾客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有效理解顾客需求及公司的市场与机会。

顾客需求分析。不管针对任何类型的顾客,长城物业始终都将“顾客满意经营”这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公司深知要满足顾客及提供优质服务给顾客,必须先了解顾客对物业服务的要求,才能超越顾客期望、满足顾客所需,因此订立了一套听取及了解顾客声音的机制,以有效地接触顾客及捕捉其心态,确保从顾客的声音中了解其需求,从而导入相应的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能使我们的顾客能够享受到超前的服务,成为其放心的服务供给方。

图11:顾客满意经营原理图

满足顾客需求。通过与顾客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公司深知现在市场上顾客需求的并非只是单一的物业管理,他们更希望得到尊重、理解以及获得更优质、更透明的服务。“阳光物业服务模式”就是应业主的需求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阳光物业服务模式”倡导小区业主以民主为理念,坚持集体决策权威的前提下,通过平等的物业服务合同契约关系,做到业主自治与专业物业服务有机结合,从而保障业主对物业服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物业公司规范经营,实施财务公开,获取阳光下的酬金。该模式首先在深圳的“长城一花园”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定了“阳光物管模式”的运营系统,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小区推行。

二、顾客关系与满意

顾客关系建立。长城物业注重与顾客建立长久而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利用FEMA、QFD等手段设计和策划服务流程。主动提供增值服务,以期超越顾客的期望,赢得各界的口碑以致能够得到续约或通过顾客介绍而获取更多的项目。

长城物业通过构筑顾客三级管理体系(集团、区域公司、管理处),建立客户关系。公司所有项目设立统一VI的客户中心,为业主提供可信赖的一站式服务;公司通过呼叫中心、CRM系统集中客户信息管理,针对性的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构筑良好口碑的顾客关系。

“善待投诉”是长城物业处理投诉时对顾客的承诺,“乐意受理、快速响应、一定回复”是长城物业的投诉处理方针。公司投诉处理把握住以下五个关键环节。一是沟通,要让顾客清楚投诉的地点、方式等等,让顾客“有诉可投”;二是分类,对顾客的投诉进行分类,一般分为重大投诉、一般投诉和轻微投诉;三是受理,明确员工投诉受理时应注意的事项;四是处理,明确各类投诉的处理程序、时限、权限,做到“有诉必理”;五是改进,明确回访要求、统计分析要求,做到“错不再犯”。

图12:投诉处理方针

顾客满意确定。公司的发展依存于顾客,为了解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影响大小,同时为客观反映顾客对各因素的评价,公司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口碑评价、开发商和业主委员会的评价、CRM信息系统统计、社会公众网站和各社区网络论坛、第三方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客户人员上门回访收集的意见以及顾客的投诉来确定顾客的满意和不满意。公司物业管理部门会对顾客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和研究,掌握问题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正是基于上述对顾客满意的了解和满足,长城物业最近几年发展堪称“飞速”,2008年市场拓展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2009、2010连续两年市场拓展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目前签约项目超过240个,签约面积超过4100万平方米。而在最近三年的品牌强度指数(前端客户满意度)和业主满意度(终端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公司的各项满意指标都在稳步上升。2008、2009、2010年,长城物业连续三年荣膺中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第三名。

第五部分以员工为本

一、员工契合度

长城物业的价值源于顾客满意经营,基于顾客满意要通过员工为顾客服务来实现的道理,公司确定了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贡献者。为此,公司协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员工增值。公司确定了“人力资源增值和效能最大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并以员工工作心态、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基本要素,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模型。

图13:人力资源AAP模型

上图中,α为职员努力方向与公司目标方向的一致性,α越小,则职员努力方向与公司的目标方向一致性越高;工作能力=工作技能+工作知识;职员工作业绩=职员工作能力×cosα。

为提升员工工作业绩,公司从1999年起即开始应用员工满意度调查作为主要工具来寻找促进员工努力方向与公司战略目标方向一致的因素。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基于公司人力资源AAP模型,公司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这些系统将领导的职责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里,获得授权的员工队伍可以自发主动的成功完成各项业务指标。

员工与领导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公司明确了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考核的相关程序和作业指导书,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量身定制了分级培育体系。研发差异化的培训课程,组织实用化的培训形式,设计标准化的培训认证,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五级人才进阶动态培育体系,即针对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GBA(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针对区域公司中层管理者的PMT(项目经理轮训班)、针对项目经理继任者的PMS(项目经理继任者培训班)、针对专业主管的PMP(专业主管训练班)、针对应届毕业生的GST。通过人才进阶动态培育体系,有效提升了组织领导力、专业能力与员工核心能力,从而在内外部运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切实保障了企业战略的实施,达成企业经营绩效。

2002年,公司高层管理员工参与了中质协组织的赴日考察并出席“亚洲质量论坛”(“走出去”)。2004年,公司特邀日本著名质量大师、日本品质学会会长狩野纪昭博士来公司培训和指导品质提升工作(“引进来”)。2007年以来,公司相继聘请多家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担任公司人力资源、卓越绩效、品牌管理、

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顾问,全面融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系统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借外脑”)。

二、员工环境

为了清晰地评估员工工作能力,公司在2008年与国际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合作构建了“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将员工能力分为基于公司文化和战略的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领导力。

图14:员工能力素质模型

核心能力是针对组织中所有职员的、基础且重要的要求,是长城物业考察职员能否胜任其职位的基本标准,它适用于组织中所有的员工,无论其所在何种部门或是承担何种职位;专业能力是不同职能所特有的行为要求,是某职位/职位序列任职者所需要具备的特有的关键行为特征,它是该职能获取成功的关键所在;领导力是指管理者/领导者所需要具备的特有的关键行为特征,它与管理层级有关,而与职能关联性弱。

通过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制定职位说明书描述员工必须具备的特征和技能,寻找员工技能改进机会,并制定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竞争力。

公司采用多种途径来留住合格员工,包括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公司薪酬制定定位于同行业中上水平)、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管理提案活动、TCS小组活动)、员工发展规划(教育支持)、股权激励、多样化团队、个人激励以及其它授权活动。

公司认识到多样化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服务于一个多样化的客户群体,因而在员工构成上也尽力反映这一特点。公司通过开设“实话实说”论坛、管理提案活动、TCS 小组活动和总裁对话等方式鼓励来源群体多样化的员工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化和想法,公司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收集这些信息并加以整合吸收。

第六部分过程管理

一、工作系统设计

建立物业服务系统。怎样才能让顾客满意?为顾客满意而努力的着力点在哪里?基于长城物业长期对物业服务的认识,公司认为社区的安全,清洁干净、整齐有序、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保全和功能正常发挥是顾客对物业服务的主要需求和期望。

公司将上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提炼并转化为八个字“安全、整洁、完好、温馨”,并将其定义为长城物业的物业服务特性。

图15:长城物业服务特性模型

为了让“安全、整洁、完好、温馨”的物业服务特性落实在公司的工作层面上,在管理处运作体系中,长城物业建立一个“标准化、专业化、活性化”的物业服务系统(SPE)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定义为“CCPG物业服务系统(SPE)”。

图16:长城物业SPE服务系统

标准化。长城物业以顾客的角度理解和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提炼成物业服务特性(安全、整洁、完好、温馨),同时将其转化为组织内部语言的物业服务标准——物业服务规范。其次,为实现这些工作标准,公司编制了各专业的管理要求作为物业服务提供规范。最后,为使物业服务管理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公司还制定了质量控制规范。

专业化。物业服务的“专业能力、专业流程和专业工具”构建了“CCPG物业服务系统之专业化模块”。专业能力指公司的组织专业能力和员工专业能力;专业流程是指物业服务策划流程、物业服务提供流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控制流程;专业工具是指能提升顾客满意度、消除浪费的工具。

活性化。管理处形成的“员工为本、聚焦顾客、持续改进”文化定义为“CCPG 物业服务系统之活性化模块”。员工为本指营造一个有效的、支持性的员工环境,激发员工潜能,引导其为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进行增值工作,实现组织与个人的成功;聚焦顾客指拓展顾客的良好关系、迅捷地捕捉顾客个性化的需求、策划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等;持续改进包括物业服务绩效、物业服务流程、组织竞争优势提升方法和手段的持续改进。

建立物业服务模型。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长城物业长期物业管理的实践,对物业管服务内容进行如下划分:物业服务——划分为物业管理、顾客服务;物业管理——划分为工程服务、秩序服务、保洁服务和园艺服务。

图17:物业服务模型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的活动,以及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包括工程服务、秩序服务、保洁服务、园艺服务。顾客服务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社区公约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活动,以及为业主及业主相关人提供特约服务的活动,包括基本型服务、个性化服务、支持性服务。

二、工作过程管理

长城物业建立了管理处、区域公司、集团公司三级架构的品质管理圈,通过三级管理圈的有效运转,实现物业服务和物业服务提供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持续提升,以满足顾客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和期望。

图18:品质管理圈

管理处品质管理:质量控制方法是物业管理及顾客服务的质量控制(服务检验表)。管理处品质主管对专业组的工作进行定期和随机检验(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落实跟踪,直到验证关闭;每周进行一次检验。

区域公司品质管理:对管理处进行内部流程定期审核和随机抽查(符合性和

有效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落实跟踪,直到验证关闭;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流程审核。

集团公司品质管理:对区域公司进行内部流程定期审核和随机抽查(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落实跟踪,直到验证关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流程审核。

长城物业对体系运营过程及过程的结果进行测量和监视是改进程序的起点;发现不合格事项是改进的前提;消除不合格事项的原因及控制不合格事项的影响是改进程序的终点。

图19:品质改进流程

物业服务监视测量。专业主管每天通过《检查表》(发现问题的主要工具)进行日常自检;品质主管每周通过《检查表》进行日常/定期的物业服务检查;分公司物业管理部门每月通过定期内审和随机检查监视管理处的品质管理活动。

物业服务统计分析。管理处、分公司相关人员对物业服务活动中日常收集的数据、物业服务检查/检验的结果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目的是导出相应结果——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对策等等。

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检查/检验所发现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处理,而且处理要有相应的措施、跟踪记录,处理结果要进行再次检验。不合格的再次处理,直至合格;检验合格的,确定并签字,实现品质改进环的关闭。

此外,公司通过最佳服务实践收集、标准化推广、优秀物业管理案例评选、TCS活动评奖、OA知识管理平台推动组织的学习和创新。

第七部分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一、绩效测量、分析和改进

长城物业的绩效测量体系确定了公司在所有层级上应该测量的内容,公司选择、分析并且整理数据和信息来改善组织的绩效。

绩效测量。长城物业的绩效目标测量系统是以战略为导向、涵盖各个成效区域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动态、综合测量体系,包含了高层领导绩效、战略发展绩效、过程绩效和员工绩效,并将战略目标在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构面层层展开制定各级KPI。各级KPI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由KPI测量责任人在《数据分析程序》的指导下,通过CRM系统,工作记录、各种记录表格和调查报告进行。

绩效分析和改进。公司对各级KPI通过月度经营会议、中期/年度经营绩效评估会的形式定期进行绩效分析,分析结果使各部门、各岗位能够根据战略目标的调整,不断校正KPI并持续改进操作规程和策略方法以满足公司经营管理要求和战略发展目标要求。

二、知识管理

信息和知识管理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公司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对来自公司内部、客户、合作伙伴、市场、供方等各方面的信息,建立了一套收集、整合和共享信息的载体和平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组织内部进行共享。

长城物业的知识管理主要有工作知识管理、员工创新管理、最佳实践标杆和CCPG应用知识库四个方面。

工作知识管理。卓越绩效模式为卓越组织提供了基本的管理框架,换句话说:组织要获得成功,就应具备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内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工作知识管理结构将以领导、战略、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人为本、测量与分析、过程管理六个方面构建。

通过这样的知识管理平台以及时间的积累,培养CCPG员工形成卓越绩效的思维结构,提升员工个人能力,进而整体提升公司组织能力和竞争力。

员工创新管理。员工创新管理将致力于公司五项组织核心能力的知识的积累和分享。通过指导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向,引导员工贡献智慧,有效发挥组织内员工的知识能力与开发潜能,协助组织发展核心能力,以提升组织整体竞争力,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同成长。

“员工创新管理”将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为基本结构,通过管理提案、服务策划、TCS小组活动三种方式实现员工创新方面的知识管理活动。管理创新引导员工聚焦于士气管理、收费管理、流程管理、成本管理的创新,同时关注公司五项核心能力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引导员工聚焦于个性化服务和支持性服务的创新;技术创新引导员工聚焦于客服、秩序、工程、保洁、园艺等五项专业技术的创新。

最佳实践标杆。通过鼓励各区域公司和员工不断向业内或业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寻找和研究这些企业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长城物业进行比较、分

析、判断,进而重新思考和改进长城物业的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使长城物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或赶超标杆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

CCPG应用知识库。“工作知识管理”、“员工创新管理”、“最佳实践标杆”注重对知识产生和创造的过程管理,旨在营造知识型组织文化,鼓励公司全员参与,贡献知识,促进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是对公司隐性知识、个性化知识的管理策略。然而,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之所以产生价值,是因为其被广泛高频率地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因此,充分识别出与公司核心业务活动相关的知识,并将其获取,进行合理的梳理分类管理,让公司各项工作或每个员工可以方便的得到与业务有关的知识支持,尤为重要。

CCPG应用知识库里面的知识文件必须由公司官方审核通过并统一发布,是可被广泛使用的标准化知识。长城物业初步以公司的三大核心业务为基准对其进行分类成物业管理知识库、房地产知识库、社区商务知识库。

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公司将广泛地应用到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满足顾客需求、改善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等方面。

后记

短短一万来字的文章无法描绘出长城物业这样一家行业内领先企业的优秀基因。但是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成功就是必然。

而所谓的思维方式就是如何看待市场,如何看待未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一般的思维顺序是“起点—道路—终点”,结果必然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考核标准,更没有详细的计划。而正确的思维顺序应该是“终点—起点—道路”,即先把企业在未来3~5年的终点想清楚、描述清楚(“领导”和“战略”、“顾客与市场”),然后看看自己目前的状况与目标的差距有多大,找到差值,接着根据目标去配置相应的资源,去弥补自己的短板(“以员工为本”、“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这样才能做到“从后往前看”,让大家为“同一个梦想”(企业愿景)去努力奋斗。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带给我们的启示。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如何在企业实践中落地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如何在企业实践中落地 在参加质量奖评审活动以及卓越绩效培训活动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内容这么多,涉及的范围这么广,究竟如何真正在企业中落地在帮助客户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并探索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一套管理体系如果仅仅是美丽的外衣,不能促进企业内在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那么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显然,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非只是美丽的外衣,否则它不可能成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以及其他多个国家,甚至我国全国质量奖、省市级质量奖的评奖依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在使美国经济恢复活力以及在提高美国国家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充分证明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巨大实际价值。 那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究竟如何落地呢经过多年的咨询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通过卓越绩效评价能够有效推进卓越绩效模式的落地: 一、通过年度卓越绩效评价活动,识别公司级改进,由上而下推动改进活动的开展 目前很多公司都是通过此类方式开展卓越绩效的推进,推进形式包括:申报质量奖以及邀请卓越绩效专家对企业进行评价等,经过评价后由评审专家根据企业提交的资料或现场评审的情况,编写评审报告并向企业反馈,企业根据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内容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负责部门、负责人、完成时间等,有序推进改进活动。

此类改进活动的优点就是改进方向的确定由高层直接确定,思想统一、组织保障有力,由于公司自上而下要求,高层精力投入较大,能够针对公司存在的重大改进空间集中精力开展改进活动,改进力度较大,通过改进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短板,促进成熟度的提升。 但存在的弱点就是:此类改进通常针对公司存在的重大短板较为有效,针对公司层面卓越绩效评价因较少直接涉及部门以及更具体的层面,所以此类改进活动虽然可以对重大领域进行优化,但改进的深度仍存在不足。 二、围绕部门、分子公司、车间等单位开展季度、年度评价活动,识别部门的改进空间,通过推进部门层面的改进提升公司的成熟度这类改进活动也较为常见,例如开展QC小组、部门6S管理、合理化建立以及部门级改进与创新活动、跨部门专项改进活动等等,此类改进确实可以优化部门的管理水平,甚至可以增强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并且通常能够立竿见影的收获改进效果,使员工迅速感觉到成就感,如果对此类改进创新活动实施奖励等激励措施,则此类活动能够快速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改进创新的良好氛围。 此类改进活动的潜在巨大价值就是很可能通过改进活动实现技术突破、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减少非增值活动,尤其是浪费的减少,可以说这类改进活动意义重大,即可降本,同时可以增效。 但这类改进活动也存在弊端,尤其容易造成“管理完善、战略模糊、效益一般”的现象,卓越绩效9大理念中的第二个是“战略导向”,如果缺乏公司级改进方向的指引,此类改进容易造成资源的分散,部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内涵

CI导入22问题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内涵 企业在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或者审核员在企业现场评 审过程中,都比较关注P-D-C-A环节的严密性、完整性,但往往忽视了对管理技术本 身的关照,只要有“具体做法”并有“良好的效果”就认为“ 0K 了,这种逻辑推理正确吗?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本人以为,有!而且必然有?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A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通过某商场某产品B的良好销售业绩, 得出“以某产品B为龙头,全面覆盖国内市场”的营销战略。由于B产品在5-9月在全国市场比较畅销,但其他月份部分市场出现大量积压,所以企业业绩后半年出现大 上述例子说明,短期战略的制定必须基于季节性、区域性市场分析, 否则一时一地的“好”必将企业引入“迷途”。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市场研究技术! “某商场某产品B的良好销售业绩”不能得出“以某产品B为龙头,全面覆盖国内市场”必然的营销战略!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思维方法或管理技术在企业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 总的来讲,在推行或评价卓越绩效模式时,思维模式应该具有以下几 个特征:1、结构化的思维方式;2、系统性思维方式; 3、“相对成熟”观念(阶段 性观念);4、管理技术观念。下面分别谈谈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内涵。 1、结构化思维

2、系统性思维方式关注三个层面:

a.战略-指标体系-过程识别-部门设置-部门指标-审核-改进机制;

b.部门指标-个人指标-资源配置-奖惩情况 C.权重分解的合理性 段。 3、“相对成熟”观念(阶段性观念) a.应了解:行业水平、本企业状况、本企业阶段性重点工作等。 b.根据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要素评价组织的过程处于何种阶 4、管理技术 对照“卓越绩效准则”条款,同时根据目前管理技术发展水平,我们拟出部分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1)领导1.1领导力素质模型、行为模式分析、心理素质测评、领导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2治理结构、治理有效性测评、社会责任履行评估 2)战略策划 2.1战略制定流程、PEST分析、SWO分析、结构化竞争力分析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及核心价值观

卓越绩效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ae14102152.html,/)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 目录[隐藏] 1 什么是卓越绩效模式? 2 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 3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 4 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 5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内容 6 卓越绩效评价要点 7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8 构建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卓越领导力[1] 9 参考文献 [编辑]什么是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治理的有效方法/工具 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

卓越绩效治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治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治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卓越绩效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治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中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 “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治理界的公认,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差不多上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2001 年起,中国质协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治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朱兰认为,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治理的标准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对更新管理理念、步入现代优秀企业行列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和我国优秀企业 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可实现公司与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迅速接轨,成功借鉴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经验。 (二)、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完善的标杆管理体系并实施推进,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对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四)、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树立卓越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卓越绩效标准”是一种实现企业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它被国际上称为“企业成功的路线图”。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企业以系统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 “卓越绩效标准”内容包括七大方面:(1)领导、(2)战略、(3)顾客和市场、(4)资源、(5)过程管理、(6)测量分析改进、(7)经营结果。前面六大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六大“过程”,标准对其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只有全面满足了这些要求,企业才会有卓越的“经营结果”。 2.促进企业实现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创新不仅仅在于研发和技术部门,同样适用于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管理领域。“卓越绩效标准”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并要求将管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日常工作中。 3.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保持和提升竞争能力 “卓越绩效标准”的条款都突出了改进、标杆管理的思想,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标准采用了独特的A-D-L-I成熟度评价方法,即:“方法”(Approach),评价企业在六大管理要素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展开”(Deployment),评价企业以上方法的展开程度,即方法是否持

卓越绩效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模式简介 为了全面提升本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美国于1987年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即著名的波多利奇奖。该奖的评审标准集中了世界质量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导入实施该模式,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下图是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 中国加入 WTO 以后,企业面临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摆在广大已获得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 2001 年起,中国质协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004年全国质量奖评审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正式发布,将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追求卓越绩效推向新的高潮。 卓越绩效模式咨询的程序和步骤 企业如何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如何正确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全国质量奖到底是怎么回事?目前企业的管理现状与标准的要求到底有多大差距?还需从哪些方面做努力?等等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我们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方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卓越绩效 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倡导质量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局产业发展,结合我局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高速集团公司、省局关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工作部署,以做大做强铁路产业板块为目标,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我局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为顺利实现我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公司“精细化管理与创新·提升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我局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通

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确立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的组织领导、市场开发、资源配置、过程管理及策略分析围绕战略开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诊断仪”。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照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各工作领域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查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评价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成熟度,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确定组织的目标、愿景后,对照标杆,坚定信心,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向目标前进,横向能密切配合,纵向能整体推进,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挥整体效能。 (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整合器”。企业管理经过长期积累,各领域、各板块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工具,采取了多种管理方法,形成了各种管理体系。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全局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三、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企业“大质量”的工作要求,在全局范围内

关于卓越绩效模式简介

关于卓越绩效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这也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重点方向。1987年美国设立了国家质量奖,便是著名的波多里奇奖。 该奖的评审集中了世界质量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以顾客为先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当中包括: 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以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经营和实操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管理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当前,省、市、区政府质量奖评审均按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 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执行。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目的和意义 ◎提供了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模式 ◎提供了组织绩效自我评价的平台 ◎提供了质量奖评价依据 ◎引导企关注经营质量,提高整体绩效 ◎引导企业学标杆,学先进,帮伙伴,赶超竞争对手,提升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责任,创建和谐社会,走向成熟卓越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九大基本理念 1. 远见卓识的领导 2. .战略导向 3. 顾客驱动 4. 社会责任 5. 以人为本 6. 合作共赢 7. 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8. 学习改进与创新 9. 系统管理 10. 卓越绩效导入流程

阶段1 现状诊断及组织策划 ↓ 阶段2 自我评价及资料搜集 ↓ 阶段3 自评报告和申报材料撰写↓ 阶段4 现场评审准备 ↓ 阶段5 自我完善与提升

卓越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倡导质量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有关要求,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关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工作部署,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加快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步伐,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为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集团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通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树立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的组织领导、市场开发、资源配置、过程管理及策略分析围绕战略开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诊断仪”。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照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各工作领域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查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评价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成熟度,为企业提升管

理水平创造条件。 (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确定组织的目标、愿景后,对照标杆,坚定信心,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向目标前进,横向能密切配合,纵向能整体推进,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挥整体效益。 (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整合器”。企业管理经过长期积累,各领域、各板块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工具,采取了多种管理方法,形成了各种管理体系。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三、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企业“大质量”的工作要求,树立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引导各单位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导向,以标杆管理为核心,以文化、战略和市场为驱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过程运行效率,强化过程管理,关注经营结果,注重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PDCA循环,追求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争取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使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抵御风险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管理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四、成立协调推进机构 (一)领导机构。成立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卓越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领导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审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就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得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得有效方法/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得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它不就是目标,而就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发展来源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就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得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得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强化组织得顾客满意意识与创新活动,追求卓越得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与管理界得公认,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医院与学校.世界各国许多企业与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就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得典范.2001年起,中国质协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得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 式得先进理念与经营方法,为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取得出色得经营绩效提供多方面得服务。 卓越绩效模式得本质就是对全面质量管理得标准化、规范化与具体化。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全新得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得市场竞争中取胜就是摆在广大已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得企业面前

得现实问题。卓越绩效模式就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得提升企业竞争力得有效方法,也就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得努力方向。 一个追求成功得企业,它可以从管理体系得建立、运行中取得绩效,并持续改进其业绩、取得成功。但对于一个成功得企业如何追求卓越。则“模式”提供了评价标准,企业可以采用这一标准集成得现代质量管理得理念与方法,不断评价自己得管理业绩走向卓越。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它标志着我国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得阶段.引进、学习与实践国际上公认得经营质量标准—-“卓越绩效模式”,对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建立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得新形势,具有重要得意义.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管理得理念与方法,就是许多成功企业得经验总结,就是激励与引导企业追求卓越,成为世界级企业得有效途径。 模式特征 一、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得增值与贡献。标准命名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表明TQM(全面质量管理)近年来发生了这样一个最重要得变化,即质量与绩效、质量管理与质量经营得系统整合,旨在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这个重要变化来自于“质量”概念最新得变化:“质量”不再只就是表示狭义得产品与服务得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得经营质量"得代名词.“质量"将以追求“组织得效率最大化与顾客得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作为组织一种系统运营得“全面质量”。 二、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得理念。

关于推动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动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方案 为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标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卓越绩效模式旨在通过卓越的过程创造卓越结果,充实、完善“质量强市”基础工作为目标。综合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转动PDCA循环,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管理机制,清晰描绘企业前进线路图,量化指标,协调一致,实现卓有成效的持续改进,引导企业全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实施步骤 2013年分四个阶段实施宣传、贯彻、执行、改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 (一)理念导入和方案制定 1、建立“追求卓越”的理念。组织高层领导应当确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绩效目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营造授权、主动参与、创新、快捷反应和学习等方面的经营环境。培养组织系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提升组织及个人的管理知识和能力。 2、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实施过程至关重要,应当由高层领导主持,相关部门

及员工参与,成立负责战略策划的跨职能小组或委员会,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战略部署,并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各单位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分阶段逐步渗透、执行。 (二)全方位培训 1、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组织的系统工程,需要决策者正确认识,推行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如何结合企业实际,符合经营需要是贯标的关键。3月份分两次集中培训。 2、培训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企业组织在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都需要组织内部协调一致,尤其是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在控制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协会将聘请专家授课,达到学习后就能结合本企业实际,顺利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细节。 3、展开企业内部培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标准与GB/T 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复合型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让普通员工参与组织系统建设,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入PDCA循环,优化岗位的卓越过程是贯标活动的必须,正确建立评价体系,需要全员参与。培训内容将根据各企业、各岗位的需要个性化导入,分单位具体实施。 (三)管理优化和改进 1、掌握标准、做好分解、制定自我评价准则。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几点体会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的几点体会 夏轲 (作者单位: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山东省企业联合会) 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条理化、具体化,是经营管理的成功途径,是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世界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两个国家标准,作为各级质量奖评审的依据,对于企业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为企业开展质量奖辅导、卓越绩效模式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还有不少企业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解,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卓越绩效模式的系统性,影响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此谈几点体会。 一、卓越绩效模式的系统性体现在整体性、一致性、协调性三方面 (一)《准则》“4.1领导”使命、愿景、价值观反映的是“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4.2战略”反映的是“为各种条件所限,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怎样达到”。“4.3顾客与市场”反映的是“把我们想做的和能做的找到结合点,最终定位要做什么,就是我们的顾客和市场”。“4.4资源”反映的是按照前面定位要做的事,提出要求

须调用哪些资源。“4.5过程管理”反映的是“要实现上述目标,提出要求需要具体做哪些事,需要哪些流程,我们具体如何做”。“4.6测量、分析与改进”反映的是“上述这些经营目标、管理措施、实现过程、资源有效性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测量,都要量化,才能分析,才能改进”。“4.7经营结果”反映的是通过卓越的过程所创取的卓越结果。结果是有因之果,是过程带来的必然结果。结果是学习之果,是评价、改进、创新、分享的结果。结果是持续改进之果。过程是指向结果的,具有明确的目的,体现卓越绩效模式的整体性。可见,从4.1到4.7,其内在的逻辑性非常强,顺序不可颠倒。理解了这种整体上的逻辑性,才能从全局上把握卓越绩效模式。详见《指南》的附录A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二)《准则》要求4.1.1.3组织绩效的评审,4.2.2.1c关键绩效测量方法和目标,以及4.7.4.C战略和战略规划完成情况的主要测量结果,这三张表的具体项目应当前后呼应相一致。这是体现卓越绩效模式的一致性。卓越绩效模式强调的是“战略致胜”模式,是按照战略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取得的成功,而不是“机会取胜”模式,不是偶然因素成就的暴发户,所以要不断地定期扫描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能力、识别机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 (三)《准则》共有九个地方明确要求与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相适应,分别是:①4.3.1c顾客和市场的了解;②4.3.2.1d顾客关系的建立;③4.3.2.2d顾客满意的测量;④4.4.1人力资源;⑤4.4.6相关方关系;⑥4.5.1.5价值创造过程的改进;⑦4.5.2.3支持过程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发展来源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2001年起,中国质协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摆在广大已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 一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它可以从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中取得绩效,并持续改进其业绩、取得成功。但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如何追求卓越。则“模式”提供了评价标准,企业可以采用这一标准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管理业绩走向卓越。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它标志着我国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引进、学习和实践国际上公认的经营质量标准——“卓越绩效模式”,对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卓越绩效模式标准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是激励和引导企业追求卓越,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有效途径。 模式特征 一、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标准命名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表明TQM(全面质量管理)近年来发生了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即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的系统整合,旨在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这个重要变化来自于“质量”概念最新的变化:“质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质量”将以追求“组织的效率最大化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作为组织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卓越绩效 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倡导质量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公司产业发展,结合本公司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关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工作部署,以做大做强产业板块为目标,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司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为顺利实现我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公司“精细化管理与创新·提升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我司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方向盘”。通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确立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的组织领导、市场开发、资源配置、过程管理及策略分析围绕战略开展,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保障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诊断仪”。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照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各工作领域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查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评价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成熟度,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在确定组织的目标、愿景后,对照标杆,坚定信心,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向目标前进,横向能密切配合,纵向能整体推进,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挥整体效能。 (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整合器”。企业管理经过长期积累,各领域、各板块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工具,采取了多种管理方法,形成了各种管理体系。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全公司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三、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企业“大质量”的工作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树立卓越绩效管理理念,以对标管理为驱动,以文化、战略和市场为核心,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过程运行效率,通过不断地PDCA循环,注重持续改进,追求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争取通过2-3年时间的努力,使我司质量管理水

卓越绩效模式的十三个问题

卓越绩效模式的十三个问题 本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国质量》杂志作者:熊军 1、卓越绩效到底是什么? 卓越绩效是从英文Performance Excellence翻译过来的。“卓越绩效”这种译法是国家标准GB/T19580的规范译法。在早期使用中也有译为“业绩卓越”的,不管是哪种译法,指征的都是这个英语词组。由于中英文含义的差异,某个中文单词往往难以将英文单词的内涵详尽的表达。这个也是如此。中文“绩效”是个名词,但是“Performance”含有“通过做某事取得某结果”的含义。因此它表达的一个很深刻的意义是:“通过卓越的过程获取卓越的经营业绩”。 在国家标准GB/T19580中,卓越绩效的定义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在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励的经营环境下,组织如何应对各方面挑战,保持持续发展?卓越绩效模式(简称PEM)以“平衡、发展”为目的,以“领导、战略”为龙头,强调管理的“系统性”、“一致性”,关注“持续的改进”,使得各系统达到“融合互补、协调一致”的“整合”境界。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实现组织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向“察知-应对”模式的转变,从纵向的“职能碉堡”方式向横向的过程导向的转变,从被动的“指挥与控制”向主动的“以人为本”转变,致力于使组织积极面对环境变化、取得经营卓越! 它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以人为本、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经营结果七大部分。PEM认为组织中的这7大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在管理实践中,要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这七大方面。 它用定性和定量的评分来衡量企业的管理成熟度。对过程的评价从“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维度进行;对经营结果的评价从“水平-趋势-对比-重要性”四个维度进行。评分从0-1000分。一般获得美国国家质量奖的世界级成功企业的定量评分在600-750分之间,获得中国国家质量奖的成功企业的定量评分在550-650分之间。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企业,一般定量评分会在250分以上。 在这样一个强调结果,并且由“过程”-“结果”的有机系统中,PEM提供了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环境所需要的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这套系统的方法曾经在美国、在欧洲、在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帮助数十万家企业提升了管理水平。现在它正在你的手中,翻开它,你就踏上了追求卓越之旅! 2、卓越绩效是一种绩效考核方法吗? 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尽管“卓越绩效”这个词中有“绩效”两个字,在进行评价时也非常关注组织的绩效水平和发展趋势等要素(绩效结果方面的评分在中国质量奖中占400分,在美国质量奖中占450分),但是“卓越绩效”决不等同于某一种绩效考核方法。 3、卓越绩效是关于人力资源的一个模式吗? 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我推测这种误解可能来源于以下逻辑:“绩效考核=卓越

关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进方案

关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进方案 编号:XXX-XXX-XXX 各单位: 为促进XX公司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公司进行管理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公司获得长期成功。 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XXXX将以《GB/T 195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 19579-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为指导性技术文件,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及结果等七个维度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同时以申报2013年“XX省政府质量奖”(XX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为平台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具体推进方案如下: 1.1 参考标准 GB/T 19580、GB/Z 19579、XX省政府质量奖相关管理规定 1.2 推行目标 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申报“XX省政府质量奖” 1.3 推行范围 XX公司管理全过程。 1.4 推进工作组 为更好地推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健全、运行实施及奖项申报,明确各单位职责和权限,保证资源配备,特成立“推进工作组”。 1.4.1 组织架构: 1)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XX

组员:XXX、XXX、XXX 2)推进工作执行小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 1.4.2 职责权限: 1)领导小组:负责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的领导、指挥,确保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目标的订立与推进资源的配备。 2)执行小组:负责统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健全、自我评价、奖项申报、现场审核及创奖跟进等工作。 3)各单位:负责全力支持和配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进工作,负责本单位相关单位文件的梳理、问题点整改落实以及自我评价与改进工作。 4)各单位标准要素关联表

如何正确认识卓越绩效模式

如何正确认识卓越绩效模式 作者:陈宗平 2010-09-08 15:36:00发布来源:清溢和衡管理咨询 【卓越绩效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它是一套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和准则。1987年,基于美国商务部的研究和建议,美国国会通过了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Act of 1987, Public Law 100-107),依据此法,正式设立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二十多年来,卓越绩效模式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广泛适用于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和学校,并分类设立了三大类质量奖(企业与非赢利业类、保健类、教育类)。后来,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波音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目前,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采用卓越绩效模式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质量奖标准,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已成为继推广ISO9000标准之后又一轮波及全球的管理浪潮。 中国加入 WTO 以后,企业面临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这是摆在广大已获得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 2001年起,中国质量协会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并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2004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04)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2004),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激励和引导企业追求卓越经营,增强企业乃至国家整体竞争力。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有哪些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观 1、本质 ①不断追求卓越的理念和目标。 ②建立全面测量、检讨、分析和改善的一个系统,更加强调质量(素养)对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③一种基于自身现状、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使你能够认清形势、发掘优势、排找差距、关注过程控制、重视社会责任的综合性绩效考评方式。 ④全面改善体质,提升核心竞争力。 2、核心价值观 1)追求卓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的卓有成效的经营成果,归根结底是卓越管理的结果。必须要强化管理意识,善于学习和运用最合适、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模式)。 ①简单的:非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单越好。

②有序的: ③清晰的:清楚,明白,确定 ④高效的:效果是目的,其它都是形式。形式一定要服务服从目的。 ⑤整体的: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大 ⑥固化的、可复制的、可重复的:不固定的将其固定,主动解决重复多次出现的问题。 2)顾客导向的卓越: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在社会分工中能够实现自己的功能,也就是能成功满足社会部分群体的某项需求。 ①比对手的性价比更高 ②比对手的服务更优,方便、快捷地得到产品和服务 ③比对手更有情感寄托 ④比对手具有更强的发现和挖掘顾客潜在需求的能力 ⑤聚焦和关注顾客 ⑥为顾客考虑,解除顾客烦恼,增加顾客价值 3)组织和个人的学习: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进步速度加快、不确定因素增多,所有这些都对人的学习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生存前提条件。 ①删除垃圾信息的干扰 ②学出专长、过人和唯一,在“专”的基础上求“博”,让“博”为“专”服务 ③善于读无字之书(领悟,感受,内化)

④破除对新知识的抗拒 ⑤把学习与工作、生活做有机的融合 ⑥不断从内部打破已经固化的知识 ⑦联系地、灵活地学,提升灵性和悟性。看到1要想到2,听到3要联系到4。 4)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任务。 ①建立一个良好的圈子 ②影响别人,被别人影响 ③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④看到蚂蚁的力量,懂得合作的魅力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 从优秀到卓越,通常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瓶颈了才会考虑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获得企业的情况来看,一般获奖者也都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企业本身规模较大而且通常已经是较为优秀的企业。但从卓越绩效管

案例—卓越绩效管理

解码中铁建设集团“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作为一家率先在行业内导入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继2005年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之后,2009年岁末又荣膺“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优秀企业”和“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周年杰出管理者”两项大奖。集团公司董事长汪文忠,与青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上海宝钢集团原董事长谢企华等企业家一道受到张德江副总理接见。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工业时代,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不一定全盘适应中国的企业。为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中铁建设集团整整用了8年时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终于铸就打上中铁建设印记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兵改工20多年来,中铁建设集团四任领导班子不断开拓进取,在企业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突围中摸索一条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的出路。2002年,当国家启动“全国质量管理奖”之后,一向站在时代前列的中铁建设集团领导立即作出了“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的决策,在企业中导入了被称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借鉴、吸收了欧美、日本等世界级企业成功实践的经验,把以往局限于产品、服务的质量概念,拓展到追求经营质量、管理质量更高的层次上。该模式强调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7个方面,实现企业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在随后的几年里,中铁建设集团依靠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自身管理模式的嫁接,塑造了企业组织生命力,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一个由物到人、由静态到动态、由结果到过程的新境界,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位于中国建筑业前列。截至2009年9月底,企业完成承揽90多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分别比前年同期增长了42%、37%;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00多万元,居国际先进水平。闭环管理、动态维护成就制胜发展战略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其生命力是否常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无前瞻性的企业战略以及超前的战略调控力。有了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机遇,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002年在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之后,中铁建设集团决策者逐渐意识到,光有好的战

卓越绩效模式自我评价表(精)

卓越绩效模式自我评价表 第1部分 领导 (1) 组织高层领导如何建立组织的价值观和绩效期望,并组织贯彻?高层领导如何 为顾客及相关受益者创造并平衡价值? □ □ □ □ □ (2) 组织的领导如何为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诚信经营等行为创造环境? □ □ □ □ □ (3) 高层领导如何评价组织的绩效和应变能力? □ □ □ □ □ (4) 对于本组织的产品、服务和经营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组织采取了哪些措施? □ □ □ □ □ 只有孤立的信息没有系 统的方法 开始有系统方法但未展开 有系统方法并初步展开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较好展开及有初步改进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充分展开及系统的改进 只有孤立的信息没有系统的方法 开始有系统方法但未展开 有系统方法并初步展开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较好展开及有初步改进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充分展开及系统的改进 只有孤立的 信息没有系开始有系统方法但有系统方法并初步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较好展开及 有系统有效的方 法并充分展开及只有孤立的信息没有系 统的方法 开始有系统方法但未展开 有系统方法并初步展开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较好展开及有初步改进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充分展开及系统的改进

(5) 组织如何积极的支持公益事业? □ □ □ □ □ 第2部分 战略 (1) 组织的整体战略策划过程是什么? □ □ □ □ □ (2) 组织的战略策划是否考虑了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机会?是否考虑了经 济、社会和道德的、法规的和其它潜在的风险? □ □ □ □ □ (3) 组织的长、短期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平衡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 □ □ □ □ 没有策 划过程 有较为全面的策划过程 有全面并较为有效的策划过程 有全面并有效的策划过程 有简单的策划过程 只有孤立的信息没有系 统的方法 开始有系统方法但未展开 有系统方法并初步展开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较好展开及有初步改进 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并充分展开及系统的改进 没有 考虑 有所 考虑 较为全面的考虑 全面考虑 开始考虑 只有孤立的 开始有系有系统方有系统有效的方有系统有效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