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有机构成、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点的总结。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比如农民种地、工人生产零件等。

抽象劳动则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繁衍后代和接受教育训练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二、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工资,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

剩余价值的分配也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被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等以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瓜分。

三、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 c:v 来表示,其中 c 表示不变资本,v 表示可变资本。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力被不断激发,资本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资本的流通必将产生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同时伴随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2]749,资本的运动会对已有的生产关系作出深刻调整,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科学认识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资本积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资本积累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整阐述了资本积累理论的内涵、实质、形式、后果及其发展趋势,在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去向的论述中,揭示了资本积累的本质、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在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对比分析中,明晰了由简单再生产走向扩大再生产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认为,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2]668。

在流通环节中,资本首先转换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环节中劳动者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形成商品,通过交换将商品转化为新的货币。

其中,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并投入到扩大的再生产过程之中,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

资本从诞生起就注定不是静止的,要不断地运动,要追求高出自身价值之外的价值;一旦这种运动停止,资本也就随之死亡了。

资本积累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完善了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结构。

马克思对重商主义学派的经济观点进行批判时指出,流通领域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只有“绝对利润”才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有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带来剩余劳动量的积累,进而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

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力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力的实证分析
增 长 数 量 效 应 之 间 矛 盾 所 致
到 的产 出额 , 便可 得 出“ 潜在 的产 出量 ” 若 g 示超过 4 。 表 %
的失 业率 给产 出量 带来 的损 失 的百分 比: 代 表 自然 失业 u
率 , 于 4 a为系 数 , 表 示 超过 4 等 %. 则 %以上 的失业 率 每增 加1 %给产 出量带 来 的损 失 。 样 . 肯定 律的计 算公式可 这 奥 表示 为 g a u u ) 过 奥 肯定 律 , 失业 率 同经 济增 长率 : (— 通 将
■发 展战略
■现 代管 理科 学
■2 1 0 0年第 9期
经济增 长 资本 与劳动 力 的实证分析
● 马 琳
摘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 在我国失业的人却越来越多, 文章对奥肯定律在 中国的适用情况做 出实证分析, 随后用加入 资本 的要素 , 析这三 者 究竟有 怎样 的 关 系。 分
关键词 : 济增 长; 经 劳动 力; 资本 ; 布道格 拉 斯生 产 函数 柯
通常 . 经济 的 高增 长 往往 伴 随着 高 就业 . 经 济增 长 从 与 就业 的动 态 关系 来 看 . 只有 加 快经 济 的增 长速 度 . 才能 保证 人 口众 多的 中国就 业率 达到 一个 较高 的程度 随着经 济 的增 长 , 但是 我 国失业 的人 却越 来 越 多 , 此我 们 对奥 由 肯定律 在 中国的适 用情 况做 出实证 分析 . 现失业 率 与经 发
法 , 我 国固定 资 本 存 量进 行 了估 算 , 用 它对 生 产 函数 对 并
二 、实 证 分 析
济增 长并 不 是线 性 的相 关 即 奥肯 定 律 在 我 国发 生 了变 进行 了拟 和 由于我 国失 业 率 的统计 与现实 存在 很 大差 距 因此 .

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经济增长

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经济增长

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经济增长作者:杨继国来源:《桂海论丛》2013年第02期摘要: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一个亟待发展的很重要的理论。

资本有机构成是马克思经济学在宏观和微观方面运用研究的一个关键变量。

文章研究资本有机构成在宏观经济中的运行机制,揭示其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变量的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的线性“互相关”关系。

当资本有机构成很低时,它与利润率进而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当它上升到一个“最优值”后才与利润率和经济增长率负相关。

因此,要维持最优经济增长就必须在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前提下,保持最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无法做到这点,但可以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延缓危机发生;或者使经济周期的“波幅”缩小。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2-0039-05一、导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枢纽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内涵,也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经济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理论环节。

深化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对克服西方经济理论的缺陷都有重要理论意义。

如果将其作为一个关键“变量”,用于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分析,不但为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计量模型,发展马克思的资源配置理论,找到了便捷分析工具,它还优于西方经济学的类似变量和范畴,诸如资本产出比率、资本劳动比、资本深化等,可解决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某些矛盾。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派生形式,是价值理论在资本运行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独创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时又是贯通宏观和微观的中介,它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马克思经济的具体运用、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借鉴现代经济学研究工具研究资本有机构成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

我国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国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国内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内总产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就业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因素。

经过从国家统计局取数研究分析证实,就业人数与国内总产值成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总产值也呈正相关,可以根据总产值的增长变化趋势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达到人才的优化配置,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作用,更好的吸引投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

关键字总产值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性回归分析一. 研究题目的选择GDP自从78年以来翻了好几番.然而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其目的是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增长.那么怎样考察我们的经济是否是在健康的发展呢?我国经济的增长与资本投入量以及劳动投入量关系是如何呢?固定资产的投资与从业人数的增加到底是不是直接影响这我国经济的增长,平常我们常会听到“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说法,并把这个投资理解为固定资产投资。

那么在一个国家,尤其是在一个地区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也就是GDP的增长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增长也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我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更好的调整就业人员的劳动资本结构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国内总产值与就业人数有特殊意义。

而第一产业为农林牧副渔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边际劳动力收益几乎为零,大量的人力作业才带来经济的小幅增长。

基于我国的国情应该从调整就业人数结构着手进行优化组合,保持经济稳定又快又好的发展,从中国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调查可知这些方面的资料完整、真实,有利于该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是核心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阶级斗争为基础,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设施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探讨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是无限的,但生产关系的束缚导致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制约了经济增长的平衡发展。

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平衡性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实现经济平衡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消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从而实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被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控,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全面平衡。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面临着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的理论框架,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导致的经济增长不平衡性,又探索了实现经济平衡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继续深化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平衡理论的研究,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经济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马克思的增长理论

马克思的增长理论

用m 表示劳动生产率 新古典主义增长模 在资本与劳 长期 但短 一定 以
包括物质资本
则此式中的 G n 修改为 n + m 后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 况且通过调整 v
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 其中 yy yk yc s n n+ 常数
y y= y k = y c =sA - n + 人均收入增长率 人均资本增长率 人均消费增长率 储蓄率 A 人口增长率 折旧率 为有效折旧 正常情况下小于sA 所以人均收 只是它是 入能保持正增长 减去 有效折旧 A 类似于新古典模型中的 a 并以人均形式表示 y' as - n + 全要素生产率(正的常数)
型显然是个 短期 模型 动之间随时互相替代 看 由于技术进步 期内不容易做到 替代资本 可是
这在生产实践中不太现实 资本替代劳动是发展的趋势
长期内要在利率提高时用劳动 后凯恩斯
这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逆性相悖的 主张调整储蓄率 s 模型如下
的生产技术方法一旦形成要逆转是很困难的 主义增长模型为避免这一难题 上有些差别 其中 G I K p' Sp 哈德 罗 只有资本家储蓄 余价值都存在储蓄 储蓄倾向 分配比例 蓄率 比如 因此 但并无实质不同 达到充分就业的长期持续增长之目的 G = I / K = p ' Sp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投资 资本总量
卢卡斯等 开始研究不同国家 他们用收益递 外部性及 技术扩散
或不同时期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增 理论 来 人力资本投资 研究与开发 干中学 等来解释经济增长
以之为基础还可以推导一些与之不同的增长公式 如果我们保留再生产模型中的假设条 在再生产 此增长模型就是个持续均衡增长的模型 表示 都是常数 另外
降低
提高资本的分配比例可以提高社会的储蓄率 提高储蓄率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改变储蓄率 v 这样 但长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 进 行深 入 的探 究 。马克 思 的剩余 价值 理 论 主要
在 于说 明资 本 主义社 会 的 内在矛 盾 以及被 社会 主义 社会 取 代 的必然 性 ,但 马克 思在 论述 资本 主 义生产 方式 运 动规 律 的 同时 ,也 揭 示 了市场 经 济运 行 的一
般规 律 。动辄 用 西: 经济 学 的基本 概 念 、原理 和模
二、 马克思 的经济增 长理 论及 其扩展 分析
第 1 部类 的产值 构成 :C v mI l II = ++ Y 第 Ⅱ部类 的产值 构成 :C+ⅡmⅡY HV+ =l
全社 会 的产 值构 成 :
Y=y+y =c+v+mI Ⅱ v + Ⅱ I Ⅱ I I +c + Ⅱ m =C+V+M
断 下 滑 的 挑 战 ,投 资效 率 低 下 进 而全 要 素生 产 率 不 高是 经济 增 长不可 持 续 的重要 因素 。在 经济 全球
化 背景 下 ,出 口驱 动型 增长 对 于一 些地 区 和小 国来
深 化 了对 经济增 长 方式 转 型 的理解 ,但 多数 学者 的
分 析 囿于制 度经 济 学 、新 古 典增 长 理论 或 内生增 长 理论 的框架 ,尚未 依据 马克 思 的经 济增 长方 式转 变
定条 件 : ( ) 全封 闭 的经 济体 ,没有 国际贸易 ; 1 完 ( 2)全社会 只有 工人 和资本 家两 大阶级 ,工人 没有
( ×A + V m’ v/0×V V m’ V 0 V A + ×a ) ( ++ × ) ( 2)
= V×( 1 m’ v×( l m’ A 0+ + ) / i 0+ + ) 】 = v、 △ , ,
( )马克思均 衡经 济增长 理论 的基本 结论 一
马克 思 的经 济增 长理 论是在 社会 资本扩 大再生
产 的基础 上扩展 而来 的 ,他 力 图通 过社会 资 本再生
△ I v △ H v 0 全社 会 追加 的不变 资本 为△ c△ I c △ Ⅱ , / = / = c (A = c A 追 加 的 可 变 资 本 为 △ C A c ), + V (V A l v , A = v A Ⅱ扩大再生产后的总产值为 ( + C + + ) CA ) ( + V)+ ( A ,则 扩 大再 生产后 的经济增 长 VA M+ M) 率 可表示 为 :, g ( c △ + M)C V M) =△ + V △ / + + ( () 1
型来 分析 中 国的现 实经 济 问题 ,而无 视 马克思 的理 论创新 ,无 视马克 思 主义理论 在 中国革命 和经 济建
设 中 的重 要 指 导 作 用 ,这 是 一 种 历 史 虚 无 主义 态
经济稳定增长对于两大部类的比例或结构要求,根 据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可以推导出马克思的经济增
作 为需 求端 拉 动经 济增 长 的 ‘ 驾马 车 ”之一 的消 三 费却 一 直在 下 滑 ,最 终 消 费 率 由18 年 的6 .%下 91 71
滑 到 1 9 年 的 5 .%,再  ̄ 2 0 年 的4 .%。 96 92 10 8 J 86
中 国高 投 资驱 动 的经 济增 长 面临着 投 资效 率不
式发 出 了警 示 ,也 加速 了这 一增 长方 式转 变 的迫 切 性 。高 投资 和 出 口驱动 型增 长 只不过 是低 消 费需求 的侧 面 ,因为 大量 投资 形成 的产 能如 果不 能被 国 内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中 国经 济 保 持 了年 均 约 98 .%
的高 速 增 长 ,创 造 了经 济 增 长 的 ‘ 迹 ” 如今 , 奇 。
文信 国华
【 摘
要 】马克 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表 明 ,均衡增长 的必要 条件是 劳动收入 的增 长与 国民收入的增 长保持 不
变 , 即 劳动 收 入 占比保 持 稳 定 。 中 国 高投 资 、 高 出 口 、低 消 费驱 动 的 经 济增 长 方 式 形 成 的 深 层 次原 因在 于 , 资 本 深 化 的技 术 进 步 导 致 了 劳动 收 入 占 比 的 下 降 。转 变 这 一 增 长 方 式 的 着 力 点 在 于 纠 正 资 本 偏 向型 技 术 进
步 ,提 高 劳动 收 入 占 比 ,促 进 经 济稳 定均 衡 增 长 。
【 键 词 】资本有机构成 ;劳动 收入 占比 ;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 关 【 作者简介 】 国华 ,南京 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 究生 ,南京审计 学院讲 师 ,研 究方 向:制度 经济学与经济增 产资料的价值会一次性转移到生产出来 的新产 品 中去 。社 会 资 本 扩 大 再 生产 的 实 现条 件 为 : I
( v m =I c △ ) Ic A ) c +) ( c + + +I( c,表 示 第一 部 类 生 产 出 + 来 的生产资 料 除了能 够满足 简单再 生产 条件 下两 大 部类对 生产 资料 的需求外 ,还 要能满 足两 大部 类扩
经济体 制 的完 善 ;有 的学 者 ( 吴敬 琏 ,20 ;张卓 04
元 ,2 0 0 6)认 为 ,转 变经 济增 长方 式 的成败 最 终取 决 于 政 府 自身 的 改 革 ;另 外 一 些 学 者 ( 坤 荣 , 沈 2 0 ;张 军 ,2 0 ;徐 现 祥 ,2 0 06 07 0 9)则 从 财 政 分 权 、政 治 晋升 以及 地方 官 员交 流 的视 角来研 究经 济 增 长方 式 转变 ;还 有 的学 者 ( 吴敬 琏 ,2 0 从 技 0 4) 术 进步 、产 业 升级 和人 力 资本视 角来 研 究经 济增 长 方 式转 变 。 以上各 个视 角 的研 究均 沿着 不 同的路 径
作 为世 界第 二大 经济 体 ,中 国的经 济增 长 已经成 为
的消 费需 求 吸 收 ,则 一 定会 向 国外 市 场 寻求 出路 , 从 而高 出 口成为 必然 。当前 ,改 变总 需求 结构 ,扩 大居 民消费 ,适 当降低投 资 和 出 口 ,构建 消 费驱 动 为 主 ,投 资 、消 费 和 出 口协 同驱 动型 的经 济增 长方
也能为政府所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理念提供有力的理
论支撑 。
假 定 两大 部类 的剩余 价 值率 均 为I , I n 并且 n
= JF Ⅱ Ⅱ m r m / ,资 本 有 机构 成 为 0 IV d V,在 v =c I i / -c l
扩 大再 生产 的条件 下 ,两大部 类都会 追加 投资 k和 I
k, 且 满 足 k A IA I k= c A Ⅱ 同 时 Ⅱ并 I c v 和 iA n v, = + i +
同理 可得 :g A M = M/
() 3
() 3 2 、( 式表示 ,宏观经济 的均衡增长应该建 ) 立 在 劳动收 人 和剩余 价值 同时增 长 的基础上 ,并且 经济增长率应该与工资增长率和剩余价值增长率保 持一致 ,即劳动收入在 国民收入中所 占的比重要能 保持不变 。如果工资的增长率与剩余价值 的增长率 不能保持一致 ,则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或实物补
由A / =0得 到A =0×A CAv C V, 由A A = M/ V m'
产理 论来论 证 ,整个宏 观经 济 的平 稳运行 要求 各个 部 门保 持一定 的 比例关 系 ,但 在资 本主义 私有 制和 剩余价 值规律 的支 配下 ,这个 特定 的 比例 关系无 法
达到 ,从而会 导致 经济增 长不 可持续 ,爆 发经 济危 机 ,马 克思 的经 济增 长理 论 中暗含 了宏 观 经济均衡
长模型 , 导过 程如下 : 推
度 。在社 会 主义市 场经济条 件 下 ,有 必要 深入研 究 马克思 的资本 积累 、资本有 机构 成和 经济增 长方 式 转 变理论 ,研究 它对 于 当前 中国经济发 展方 式 的转 变所 具有 重要 的理论 与实践 意义 。本文试 图在马克 思 的分析框 架 内解 释 中 国经 济增长 方式形 成 的原 因 及其 转变路 径 。
偿会 无法 实现 。这 个结论 同样 也 隐含 着均 衡增 长的 实现 要求 经 济增 长 的成 果 要 为普 通 劳 动者 所 分享 ;
储 蓄 ,资本 家 的储 蓄直 接 用 于投 资 ; ( 3)资本 有 机构成 不发生 变化 ,增量 的资 本有机 构成 与存量 的 资本 有机 构成 相 等 ; ( 4)包 括 固定 资本 在 内 的全
讲 ,无 疑是 一个 至关 重 要 的发展 战略 ,但对 于 一个 发展 中大 国 ,如 果过 度依 赖 国 际市场 ,无 疑 是将 本 国经济全 面 推至 全球 经 济波 动 的风 险下 ,不 可避 免 地会 损 害经 济增 长 的效 率 。 19 年 和2 0 年 金融 危 97 08
机 引发 的全球 经 济衰 退对 中国 的 出 口驱动 型 增长 方
2 1年 3月 01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o u o o c r m
Fe .2 l b 01 Ge 4 . 3 n.88 No O
总第 4 8期 8
第0 3期
资 有 本
— —
、 动 入占 与 济 长 式 变 劳 收 比 经 增 方转
基 于马 克思经济增长 理论 的分析
式对 于 一个 发展 中大 国的可 持续增 长 至关 重要 。
对 于 中 国经 济 增 长方 式 转 变 的研究 由来 已久 ,
世 界经 济增 长 的重要 力 量 ,中国经 济增 长 的可持 续
性 也越 来越 受 到 国际社会 的广泛 关 注 。然而 ,中 国 的经济 增 长依 然 徘 徊 在粗 放 型 增 长 的道 路 上 , 长 增 依 然 主 要 靠 资 本 、劳 动 、原 材 料 和 能 源 的 大 量 投
入 , 技 术进 步 或 全要 素 生 产 率 增 长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而 贡 献 度 不 高 。除 了高 投 资 、高 消耗 、高 环 境 代 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