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晚期南京书坊和通俗小说

合集下载

取材邸报,逐利营销——论明代书坊主作家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小说编创及出版

取材邸报,逐利营销——论明代书坊主作家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小说编创及出版

取材邸报,逐利营销——论明代书坊主作家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小说编创及出版顾克勇【摘要】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是晚明杭州书坊峥霄馆主人,是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生平资料可考的书坊主,他们直接参与小说的编创、评点、刊刻全过程.陆氏兄弟利用邸报编创通俗小说,快速成书,借邸报羽翼信史,标榜写实.为了让书籍畅销,陆氏兄弟通过插图、评点推扩销售,占有市场,谋取商业利润.陆氏书坊还用征文获取小说材料,在杭州、南京两地跨地域连锁营销,这些罕见现象以前未被学界关注.【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陆云龙;陆人龙;书坊主;邸报;编创;出版【作者】顾克勇【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中国明代通俗小说史上有过书坊主干预小说创作的现象,如熊大木、余象斗、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等下层文人为获取最大商业利润,直接参与通俗小说编创。

由于商品经济发达,江南的通俗小说的出版也成为带来商业利润的行业发展起来。

许多落第文人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谋生,加入了这个潮流。

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江浙的出版商“表现出了更多的敏感与更高的热情”。

[1]杭州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小说编创刊刻有其鲜明特色。

陆云龙兄弟的书坊名为“峥霄馆”,除了刊刻《皇明十六名家小品》《翠娱阁近言》等少量诗文集,其主要精力还是刊刻了《型世言》《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辽海丹忠录》《禅真后史》等通俗小说。

[2]其中,《型世言》在国内重新问世后在古代小说研究界引起轰动,有人将其与“三言”“ 二拍”相并提。

陆氏兄弟还是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直接参与评点的书坊主,他们直接对其编创刊刻的小说进行了评点。

[3]现据陆云龙之子陆敏树所作《陆蜕庵先生家传》,陆云龙的生卒年份及生平可得到确切考证。

作为下层通俗文人,陆云龙身世资料丰富翔实,且有诗文集《翠娱阁近言》作品传世,这在明清小说家中是罕见的。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申重实陈梓歆导致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昌盛的诱因有很多,比如印刷术的发展和造纸业的进步降低了小说的印刷成本,文学观念的更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小说传播的队伍中来,提高了小说的质量等等。

但是本文关注的是导致明代中后期小说昌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小说传播方式的改进。

明代中后期小说传播方式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消费,小说从作家的案头作品真正成为了广大民众乐于购买的商品,从而使得小说在那个以诗文为标准文体的时代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迎来了它的昌盛和繁荣。

1948年,美国人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在这篇被誉为传播学纲领性的文件中,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五W模式。

拉斯韦尔认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五W模式从理论上清晰地描述了一个作品完整的传播过程是由五个部分组成:传播主体(传播者)、传播内容(讯息)、传播渠道(媒介)、传播对象(接收者)和传播效果(效果)。

而其中传播渠道(媒介)作为一个作品完整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深刻地影响着传播的效果和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

正因为传播方式对文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王一川认为:“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1]。

王一川先生的话可能被人认为是偏执的,但是它也提示人们不要忘记文学作品最终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传播的方式。

297明代后期,当小说即将迎来繁荣期时,小说作者和小说书坊主们首先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让小说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一般民众的读物。

通过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降低书籍成本以适应普通民众购买力的需要固然是小说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一般民众来读懂小说。

所以,小说作者和生产小说的书坊主们就不得不对小说的文本进行合理的改造,依靠多种传播方式来实现小说文本的有效传播。

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

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

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
南京是明清两代江南政治和文化中心。

本论文从时间、空间两方面探讨并比较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成就、文化特征与规律,从而凸显南京地域文化与通俗小说创作、刊刻与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而对明清通俗小说整体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论文从六个方面阐明研究对象内在的“传统与变迁”现象和特征:一是综述明清南京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对通俗小说创作、刊刻和传播提供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二是从科举制度与南京作为江南科考中心地位的角度探讨明代通俗类书集中在南京刊刻的原因,以及最终影响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形成的意义;三是从小说流派角度探讨明代神魔小说流派在南京发生、发展的开端意义,世情小说新题材的开拓以及不同小说流派的综合和新变:四是探讨明清时期南京坊刻本通俗小说评点体例的开创意义和“四大奇书”评点本对“金圣叹一派”小说评点流派的形成意义;五是探讨明清尤其是明代金陵版通俗小说版画的艺术、文学价值和地域文化生成意义;六是总结明清时期以南京为背景地或涉及南京的通俗小说情节类型和作者褒贬思想,探讨小说中“南京记忆”文学现象背后深层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因素。

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

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

【内容提要】小说读者是通俗小说刊刻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读者的心理需求与阅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说刊刻的类型、风格、形态等等,这在城市化、商业化、市场化日益显著的明代小说刊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本文主要探讨明代不同时期小说读者主体构成的演变及其对小说通俗化趋势的影响,阐述明代读者阶层的阅读行为与通俗小说分栏刊刻、合刊等刊刻形态、读者心理与通俗小说刊刻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探寻明代通俗小说刊刻的内在动力与发展规律。

【关键词】明代通俗小说读者阶层刊刻形态读者心理作为古代小说传播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读者阶层与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这在明代书坊所刊小说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对于以市场、读者为出版导向的书坊与书坊主而言,读者阶层的喜好、需求直接影响到小说的编撰及刊刻。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而古今书籍,小说家独传,何以故哉?……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

”①由此可见,读者阶层的喜好以及参与传播推动了小说创作的发展,影响着小说作品数量与艺术水平的提高。

明代万历时期谢友可介绍《国色天香》在南京刊刻的缘由时也强调读者的因素:“具劂氏揭其本,悬诸五都之市,日不给应,用是作者鲜臻云集,雕本可屈指计哉!养纯吴子恶其杂且乱,乃大搜词苑得当意,次列如左者,仅仅若干篇,盖其寡也……是以付之剞劂,名曰《国色天香》,盖珍之也。

”②因为受到读者与市场的热烈欢迎,所以金陵书坊万卷楼聘请江西文人吴敬所在旧本基础上重新编辑之后刊刻出版,以飨读者。

关于明代通俗小说读者阶层的文献资料数量较少,散见于小说序跋、识语、凡例以及相关文集、笔记之中。

就明代通俗小说研究的整体来看,学术界关注较多的是小说作家、作品研究,对于小说传播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读者阶层的研究却往往忽略。

本文试图讨论明代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明代不同时期小说读者主体构成的演变及其对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的意义,读者阶层的阅读行为与小说审美趣味、刊刻形态的关系,读者心理对小说刊刻的影响。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商业特点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商业特点

ΞΞΞ[文章编号]1000—3541(2000)03—0084—06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商业特点张 淑 琴(济南联合大学儒学研究室,山东济南 250000)[摘 要]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在刊刻方面出现明显的商业特点。

书商坊主已具有浓厚的商业意识,他们注意及时捕捉作家的写作信息并把握时机将预见可谋利的书尽快投放市场。

他们有的致力精选一些小说作品,刊刻出一些精选性的小说专集。

出于商业目的,他们往往把同一作品而以不同书名刊刻梓行,或对某些名家名作、畅销书多次再版。

他们甚至伪造、假托、剽窃名牌作品,或盗用一些知名小说批评家的名字以欺世谋利。

[关键词] 小说刊刻;商业意识;谋利[中图分类号]I207141 [文献标识码]A从编辑出版方面看,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具有以下特点:一把握时机。

刻书赚钱在明代后期似已成为书商坊主的普遍追求。

因此他们在编辑出版通俗小说上很自然体现出浓厚的商业意识。

这在《金瓶梅》一书的刊刻中有较突出的表现。

沈德符对此有描述: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逸)典,予恨未得见。

丙午(1606)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

今惟麻城刘涎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

”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钞挈归。

吴友冯梦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

予曰:“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辞置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仲良大以为然,遂固箧之。

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出冯梦龙那种敏锐的商业意识,以及那个将冯梦龙的想法变为现实,“悬之国门”的吴中刻书人的商业意识。

这种商业意识除了敏锐的预见刊刻小将《金瓶梅》说有利可图外,还表现为注意小说写作信息和使其尽快进入市场。

在这上面“两拍”的刊刻出版者表现较突出,凌 初在谈到“两拍”付梓时的情况说:丁卯之秋(1627),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鹄,迟回白门,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记者,演而成说,聊舒胸中磊块。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创作历程探绎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创作历程探绎

故 事 都 经 历 了一 个 “ 代 累 积 ” 的 过 程 ,这 是 容 易 为 人 们 理 解 的 ;但 是 如 果 要 说 它 们 是 “ 代 累 积 型 集 世 世 体 创作 ” ,就 会 在 有 意 无 意 中 淡 化 了 写 定 者 的 创 造 性 贡 献 , 因 为 它 们 毕 竟 是 罗 贯 中 等 人 在 “ 代 累 积 ” 世
创 造 性 劳 动 ,把 它 们 写 成 了小 说 名 著
其 次 ,“ 世代 累积 ” 中的 “ 累积 ”两 字用得 是 否妥 当 ,也 值得 讨论 。一般 来说 ,某 类故 事经 过几代
义、神 魔 小说 等创 作 流 派 ;2 书坊 主 效 颦 复制 ,导致 了通 俗 小说 创 作 的繁 荣和 流 派 的形 成 ,并 为 后 来通 俗 小 .
说创 作 水 平 的进 一 步提 高做 了一 定 的铺 垫 ;3 文人 改 写 拟 作 ,反 映 了 小说 创 作 主体 性 、写 实精神 与独 创 能 力 .
的基础 上进行杰 出的艺术 加工 和改造才 写成 的,尽管表 面上看 ,罗贯 中等人 只是不 同时代参 与 《 三国演
义》 水 浒传》 等 改编 、创 作 的许 多人 中 的一员 ,但 是 他们 绝不 是普 通 的一 员 ,而是 决定 了 《 国演 、《 三
义》 水 浒传》 等能否成 为名著 的最重要 的一员 。宁宗一 曾说 :…三 国 ’ ‘ 、《 水浒 ’ ‘ 西游记 ’通常 被说 成是世代 累积型建 构的 巨制伟 作 。但 是不可 否认 ,最 后显示其 定型 了的文 本 即具 有不 可重复性 和不 可代 替性 的毕 竟是一位小 说天才 的完成 品。 2因而 ,自鲁迅 以来 ,多 数学者都 不把 《 ”1 1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 、 《 西游记》笼 统地说成 是 “ 集体 创作 ” ,而是说 罗贯 中等人在世 代 累积 的 民间创作 的基础 上 ,通 过杰 出的

明中后期商业文化与通俗小说发展

明中后期商业文化与通俗小说发展

明中后期商业文化与通俗小说发展作者:马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马玉(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中国通俗小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而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盛,这与明代的商业文化发展不无关系。

明中叶以后,商业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商业活动不同的重要迹象,折射出当时社会和经济某些新的动向,而这些动向对通俗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通俗小说;弃儒就贾;定居化;印刷业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076-03通俗小说是以浅显的语言,用符合广大群众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的形式,描述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的文学作品。

作品语言为口语白话,语言通俗易懂,“无贤无愚,无不能读”[1];“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2],这极大地消除了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在阅读方面的障碍和不便,同时也造就了通俗小说能够在广大民众间畅通无阻传播的盛况。

中国通俗小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

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走进了千家万户,供民众娱乐消遣。

到了明末时期,通俗小说的地位上升到史上最高点。

明代横空出世的两部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标志了通俗小说实现了由诉诸听觉到供案头阅读的巨大转变,并且它们本身就是旷世经典的恢弘巨著,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部通俗小说作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那为何明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可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并且其传播与推广达到了“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的局面呢?其实在通俗小说创作初现繁荣状态的明万历朝时,就有人开始试图对通俗小说广泛传播于民众作出了分析。

袁宏道提出:文不能通而俗可通,则又通俗演义之所由各也。

显然,袁宏道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阐释通俗小说在明代繁荣的原因,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不够全面。

而明万历朝的状元朱之蕃则认为:演义者,其取喻在夫人身心性命、四肢百骸、情欲玩好之间,而究其极,在天地万物、人心底里、毛髓良知之内……于扶持世教风化,岂因小补哉[3]!朱之蕃不愧是状元,他可以从世风教化的角度来分析通俗小说的教育功能,在当时这种观点实属新颖。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一般都认为是说书人所依凭的底本。
“小说”如果作广义的叙事文学的解释,则这个名词 泛指一切由说书发展而来的早期白话小说作品,如《大 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都可以称为 “话本小说”。
“小说”在说书的体系中又有个狭义的用法,即专指 短篇的人情小说,如烟粉灵怪传奇之类。这些我们常用 的“话本小说”这个名词,已经专指这些短篇的世情小 说。
• 民歌类:《童痴一弄· 挂枝儿》、《童痴二弄· 山 歌》、《夹竹桃顶真千家诗》三种; •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 二种;改订的则有《新灌园》、《女丈夫》、 《精忠旗》、《一棒雪》、《占花魁》、《杀狗 记》、《三报恩》等十七种; • 小说类:长篇历史演义有《有夏至传》、《新 列国志》、《两汉志传》、《平妖传》等六种。 短篇的话本小说则有“三言”。
“三言”一共有120篇作品,大部分是冯梦龙从众多的宋 元旧本中节选后收入的,部分还经过他的改编润饰。从 “三言”现有的篇目看,冯梦龙是有眼光的。凌濛初在 《拍案惊奇序》中说“独犹子龙氏所辑《喻世》等诸 言,……而宋元之旧种,亦被搜括殆尽”,“不知一二 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
当然,冯氏也有漏了的作品,如《清平山堂话本》的 《快嘴李翠莲记》是白话小说很特殊的一篇,主角李翠 莲出口成诗,泼辣主动,令人印象深刻,但“三言”却 没有入选。如果要为冯氏找解释,大概是它的“唱”的 成分太多,与一般小说不同,冯氏因此不选用它。 在入选的一百二十篇作品中,到底有多少篇是冯梦龙亲 自撰写的呢?此中,真正确认为冯梦龙作品的,只有一 篇,即《警世通言》卷十八的《老门生三世报恩》。
典型的话本小说指的是“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 四种小说”,及本章将深入介绍的“三言二拍”中的作 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出现 ,可见它们多么受读者的欢迎 ,满足了人们 志 。本书很可能是受书坊主所托而写的 。万卷楼是
日益增长的消遣娱乐的需求 ,如郑振铎先生所说 , 明代出版通俗小说最多的一个书坊 ,其主人周曰校
“他们乃是纯文学的产物 ,一点也不具有实际上应用 颇具商业头脑 。他请了明代万历乙未 (1595) 的状元
部小说用绵纸印刷 ,手写上板刊刻的〔7〕,这在通俗小 增补和插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其结果繁荣了通俗
说中比较少见 。谢肇氵制云 “: 金陵 ,新安 ,吴兴三地 小说的出版市场 ,扩大了通俗小说的声势 ,也为后世
剞劂之精者 ,不下宋板 。”〔8〕有些学者往往引用这句 流下了许多形态不一的版本 。例如周曰校万卷楼于
《天缘奇遇》和《钟情丽集》。关于本书编撰的动机 , 这是世德堂主人唐光禄购买的书稿 ,翻阅之后 “, 奇
谢友可序言中说得很清楚 “, 今夫辞写幽思寄离情 , 之 ,益俾好事者为之订较 ,秩其卷目 ,梓之 ,凡二十
毋论江湖散逸 ,需之笑谈 ;即缙绅家辄藉为悦耳目 。 卷 ,数十万言有余 。”唐光禄当时可能并不知道 ,他这
万历二十五年重版了该书 。 在此影响下 ,金陵世德堂不久刻印了赤心子汇
说史 研 究 中 ,‘出 版 ’的 重 要 性 常 常 更 甚 于‘问 世’。”〔5〕
辑的《秀谷春容》。建阳书坊主也不甘落后 ,善于把
除了《西游记》外 ,金陵书坊主还出版了其它不
握出版风气的余象斗于万历二十六年推出了《万锦 少新书 。如周氏万卷楼刊刻的《三教开迷归正演义》
因南京清溪而起 。然则方汝浩固寓南京者矣 。”〔6〕方 由金陵文润山房刊印 ,署东鲁落落生撰 ,真实姓名不
汝浩可能为科举不第的下层文人 ,这类为书坊主服 可考 。该书虽追摹《金瓶梅》,但故事生动曲折 ,人物
务的下层文人万历年间还有不少 ,著名的还有江西 描写细腻 ,不失一大佳构 。唯书中多有秽笔 ,故流传
建业甄伟演义”“, 金陵书林敬素周希旦校锓”。甄伟 是南京人 ,他在自序中提到 ,是因为不满熊大木《两
对于已出版的畅销书 ,金陵书坊主也
二 是大量翻刻 ,不遗余力 ,并且争奇斗艳 ,各
汉志传》中的西汉部分“多牵强附会 ,支离鄙俚”才重
出奇招 ,他们既和本地书坊主也和外地特
新改写了这部《西汉通俗演义》。值得注意的是 ,这 别是建阳书坊主展开了竞争 ,在小说的评点 、内容的
的需要的 。他们的编撰 ,完全是为了要适应一般民 朱之蕃为《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作序 ,朱也是金陵人 ,
众的文学上与心灵上的需求与慰安 ,决不带有任何 他在序中对该书颇有溢美之词 《, 序》云 :“《西游》, 实际应用的目的 。”〔4〕但是有市场就有竞争 ,书坊主 《水浒》皆小说之崇闳者也 ,然《西游》近荒唐之说 ,而
上的一大贡献 ,并且这些书籍版式也很新颖 ,是中国 托 ,而并非朱之蕃所作 ,但无论怎样 ,抬出地位这样
书籍史上的一大创新 。
高的士大夫为通俗小说作序还是第一次 ,周曰校此
金陵书坊在出版通俗类书的同时 ,也在积极地 举无疑对小说的出版和销售大有好处 。不仅如此 ,
四处张罗新书的稿源 ,以求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谋求 在《凡例》里对该书还大作宣传 “, 本传圈点 ,非为饰
人著”,清溪道人或云方汝浩 ,又著有小说《禅真逸 《开河记》《、迷楼记》等书而成 ,但不是简单的杂凑拼
事》和《禅真后史》,方汝浩不是金陵人 ,但长期寓居 袭 ,而是经过了艺术再创作 ,被郑振铎称为 “: 一部盛
南京 ,故孙楷第先生云方氏 “: 至清溪道人之一号 ,似 水不漏的大著作”。〔11〕《玉闺红全传》也于崇祯四年
具劂氏揭其本 ,悬诸五都之市 ,日不给应 ,用是作者 一出版《西游记》竟会引起通俗小说史上神魔小说的
鲜臻云集 ,雕本可屈指计哉 ! 养纯吴子恶其杂且乱 , 崛起 。刚一出版 ,读者们就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倾倒 ,
乃大搜词苑得当意 ,次列如左者 ,仅仅若干篇 ,盖其 随后产生的神魔小说如《三宝太监通俗演义》《、北方
空心思旧书再版 ,或是巧立名目地推出小说合集 ,极 大地繁荣了晚明通俗小说出版市场 。
首先是小说合刊集的编辑 ,这种类似
一 现在杂志雏形的通俗读物一般分为上下两
层 ,汇集了诗词曲赋 、疏判章表以及逸闻 、 趣事 、笑话 、谜语 、话本和中篇文言小说等 ,有些学者 把它们称为“通俗类书”,其中的中篇故事虽然是用 文言写的 ,但很浅显 ,可算作通俗小说 。现知最早的 通俗类书就是吴敬所编辑 ,金陵书坊万卷楼刊刻的 《国色天香》,初刻于万历十五年 ,有九紫山人谢又可 的叙一篇 。上层标目为“珠渊玉圃”“, 搜奇览胜”,
十二帝通俗演义》,题“金川西湖谢诏编集”“, 金陵周 校还针对建阳通俗小说带插图的形式 , 也增加了
氏大业堂评定”,首有大名士陈继儒的序 。此外有 240 幅插图 。〔13〕其实不光是《三国演义》,在其它通俗
《东西晋演义》,也是万历四十年刊刻 ,图嵌正文中 , 小说上金陵书坊主也是大动脑筋 。如万卷楼刊的
世’与‘出版’两概念其实应被严格区别 。‘问世’是 指创作完成 ,即小说史上增添了一部新作品 ‘, 出版’
都之市 ,日不给应”的局面 。但《国色天香》却以雅俗 才意味着作品开始在较多读者中流传 ,这样方能产
共赏的形式赢得了相当多的读者群 ,以致万卷楼于 生与作品相称的社会反响并影响后来的创作 。在小
·55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10 期
版者 ,或出于不同的目的 ,其书籍质量是有差异的 。 极为畅销 ,市场竞争激烈 。周曰校在《三国演义》中
一般来讲 ,赢利性的坊刻较官刻出版质量差一些 ,而 增补了花关索的故事 ,稍后的余象斗刊《三国志传评
坊刻之质量也高下不一〔9〕。大业堂还出版了《东汉 林》也加入了花关索的故事 ,但各有不同 。此外周曰
南京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10 期
NO. 10 Oct. 2004
明代中晚期南京书坊和通俗小说
汪燕岗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成都 610068)
摘要 :明代通俗小说的出版 ,人们一般关注的是建阳书坊 ,而提到南京书坊却侧重讨论以富春堂为代表的 戏曲刊刻 。然而南京书坊对通俗小说的繁荣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书坊主或是出版新书 ,或是翻刻旧书 , 都扩大了通俗小说的声势 ,如推出的通俗类书《国色天香》引起了刊刻小说合集的潮流《, 西游记》的刊印也导 致了神魔小说的崛起 。此外 ,书坊主之间的竞争 ,特别是和建阳书坊的竞争 ,使金陵书坊主在小说评点和插图 上大动脑筋 ,争奇斗艳 ,推动了小说理论的发展并为后世流下许多精美的版画 。
们在编撰这类通俗类书时不免互相抄袭 ,然而一些 皆流俗之谈《, 水浒》以游侠之事 ,而皆无状之行 。其
中篇文言小说没有单行本传世 ,是赖《国色天香》等 于世教人心 ,移风易俗 ,俄倾神化 ,何居而得与《破迷
书才得以保存下来 ,这也是通俗类书在小说发展史 正俗演义》相轩轾也 。”有学者认为该序是书坊主假
NO. 10 Oct. 2004
“戛玉奇音”等 ,为诗词赋和疏判等杂录 。下层的中 更大的商业利润 。其中最有名的是世德堂于万历二
篇文言小说计有七篇 ,分别为《龙会兰池录》《、刘生 十年刊刻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
觅莲记》《、寻芳雅集》《、双卿笔记》《、花神三妙传》、 回 ,为《西游记》百回本的最早刊本 。据陈元之序云
关键词 :南京书坊 ;通俗小说 ;出版 中图分类号 : I 2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8263 (2004) 10 - 0055 - 05
明代中晚期南京私人刻书业十分兴盛 ,书坊林 立 ,现 今 可 考 的 , 据 张 秀 民 先 生 统 计 就 有 九 十 三 家〔1〕,其中有十余家刊刻过通俗小说 ,著名的有周曰 校万卷楼 ,周氏大业堂 ,以及唐氏世德堂等等 。自从 嘉靖元年《三国演义》首次刊刻后 ,通俗小说的创作 重新起步 ,但得风气之先的却是福建建阳书坊 ,熊大 木接连编创了《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唐书志传》等 书 ,余邵鱼也有《列国志传》问世 ,这些通俗小说受到 读者极大的欢迎 ,也为书坊主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吸 引了更多的书坊加入通俗小说出版这一行业 。外地 的书坊自然也闻风而起 ,不甘落后 ,金陵书坊崛起于 万历年间 ,他们或是四处张罗稿源出版新书 ,或是翻
周曰校大张旗鼓地宣传评点的作用 ,突出该书与众 以为作者就是他 ,还著有《图绘宗彝》和《海内奇观》
不同 ,起到了很好的促销作用 。此外 ,万卷楼还刊刻 等书 。《隋炀帝艳史》是金陵人瑞堂于崇祯四年首
了一部新书《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题“荥阳清溪道 刻 ,此书采《大业杂记》《、南部烟花录》《、海山记》、
情林》。稍后又有《燕居笔记》问世 ,现知有三种版 署 “: 九华潘若镜编次 ,兰 朱之蕃评定 ,白门万卷楼
本 ,其中何大抡编的《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十卷本为 金陵书林李澄源刊行 。〔3〕这些通俗类书在短时间内
梓行”,作者潘若镜史传无载 ,根据其自序知其年轻 时科举不第 ,乃弃文学武 ,中了武举 ,但仍郁郁不得
人邓志谟 ,他寓居福建建阳二十来年 ,为书坊主创作 不广 ,研究也不够 ,真是一大憾事 。此外 ,还有一些
了不少通俗小说 。
通俗小 说 是 否 为 南 京 初 刻 , 颇 有 争 议 , 故 暂 不 讨
除了万卷楼 ,另一家书坊大业堂也推出了不少 论 。〔12〕
新书 。如万历四十年《西汉通俗演义》题 “: 山居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