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脑出血清除术的解剖研究

合集下载

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显微解剖

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显微解剖

基底节区脑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显微解剖发表时间:2018-02-09T09:11:57.8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刘湘1 刘劲睿2通讯作者[导读] 一但损伤这些重要结构将造成严重影响,故熟悉该入路的解剖特点对减轻术中对重要结构的损伤,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1佳木斯大学;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目的熟悉外侧裂、大脑岛叶及基底节区的显微解剖,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提供解剖数据。

方法对10例(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头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测岛叶、外侧裂和基底节区的结构特点,测量和记录相关解剖数据。

结果外侧裂在脑表面分一干三支,干在额叶和颞叶之间,沿蝶骨嵴走行至翼点,并在此分为前水平支、前升支和后支。

岛叶呈倒三角形,尖端指向前下方的岛阈,岛叶周围有岛环沟围绕,借此与额叶、顶叶和颞叶岛盖分开,岛叶由5~7岛回构成,其深部包括内囊、最外囊、豆状核、屏状核、丘脑、外囊、尾状核。

大脑中动脉M2段是岛叶的供血动脉,发出多个分支覆盖岛叶表面。

结论掌握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解剖特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保护重要结构,减轻手术副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外侧裂岛叶解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是临床上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首选入路,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面,表面覆盖由大脑中动脉发出的血管网,岛叶深部为基底节区,有内囊、丘脑等重要核团,术中如过多的损伤了这些分支动脉和核团,将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故熟悉岛叶及周围重要毗邻结构有利于减轻手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将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解剖特点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佳木斯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从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染料。

1.2方法去除颅盖骨,剪开硬脑膜,剥离蛛网膜和软脑膜,暴露大脑,细致分离外侧裂,充分暴露深面的岛叶,观察岛叶的形态结构和周围毗邻结构,测量相关数值。

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血 量 > 0m 、 C 8 lC S<5分 伴 脑疝 者 , 术后 脑水 肿 较严 重, 不适 合该 手 术 。 有 研究认 为 , 出血 后 2 3 i 脑 O~ 0mn即形 成颅 内
血 肿 , 7 h出现脑 水 肿 ,2 h达 到 中度 水 肿 ,4 h 6— 1 2
摘要 : 目的
观 察 小 骨 窗 侧 裂 一 岛 叶 入 路 手 术 治 疗 基 底 节 区高 血 压 脑 出血 ( H) 效 果 , HC 的 总结 手 术 指 征 、 巧 技
及 围术期处理体会 。方法 者 的临床资料 。结果
回顾性 分析 采用 小骨窗开 颅侧裂一 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治疗 的 3 9例 基底节 区 H H患 C 侧裂一 岛叶入路
厚型 , 则侧 裂分 离 相 当 困难 , 至无 法 分 离 ; 甚 外侧 额
眶 回的 近端突 人颞 叶或颞 上 回的近端 突人 外侧 额 眶
清 除血肿 术 、 钻颅 穿刺 血 肿 吸除术 、 骨瓣或 小 骨窗 大
开颅 血肿 清 除术 。 目前 , 神经 内镜 技术 尚未 普及 ; 钻 颅穿 刺血 肿抽 吸 缓慢 , 能部 分解 决其 病理 改变 ; 仅 传 统大 骨瓣 开颅 术 创 伤 大 ; 小 骨 窗 人路 血 肿 清 除 术 而 综合 了 以上 手 术 的优 点 … 。侧 裂一 岛 叶 人 路 利 用
l 。 4例
15 8 9 mH , 意维 持脑 灌 注压 , 持 气道 通 6/ 5~ 5m g注 保 畅( 必要 时尽 早 气 管 切 开 ) 。根 据 脑 水 肿 发 生 情 况 合 理使 用脱 水剂 。
2 结果
本组 3 中, 6例 血肿 清 除 > 0 9 %者 2 6例 ,0 ~ 8%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约占60%[1]。

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应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38-81岁,平均57.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糖尿病史8例,心脏病21例。

术前GCS评分:GCS≥13分5例,9-12分11例,6-8分26例,3-5分4例。

经CT扫描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且破入脑室12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肿量:约30-50ml24例,51-75ml16例,>75ml6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头偏向健侧,头托固定,取翼点小切口入路,弧形切口,用小乳突撑开器牵开,颅骨钻一骨孔,扩大骨孔,约3cm×3cm,充分剪开硬膜,然后在显微镜下自侧裂靠近额叶侧剪开蛛网膜,锐性分离侧裂至岛叶表面,切开岛叶皮层约1.5cm,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细致、轻柔,由浅入深逐步清除血肿。

尽可能彻底清除血肿,破裂的血管可给予低功率双极电凝止血,与血肿壁粘连的血凝块,可给予温水反复冲洗,术后硬脑膜缝合,常规置硅胶脑室引流管于残腔。

2 结果术后血肿清除率>90%者42例,80%-90%者4例。

术后存活41例,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1例重症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由于经济原因家属放弃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40例,依据GC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

3 讨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等特点,基底节区脑出血占脑出血约60%[1]。

多为豆纹动脉破裂出血。

豆纹动脉起源于大脑中动脉的M1段,供应内囊、尾状核的头部和体部、苍白球、壳核及前联合的外侧部。

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内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三种手术方法:(1)去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血肿量特别大,脑疝患者;(2)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包括软、硬通道):对于出血量20-45ml者,入院时状态好,不急于手术者可观察到次日待血肿稳定后再行血肿钻孔引流术;(3)小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术(经侧裂-岛叶入路、经皮质造瘘术):血肿量较多,病情不平稳,有可能病情进一步恶化者可采用[2]。

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目的:在对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可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水平的手术方案。

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试验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同期选择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本组入选患者选择颞中回传统入路手术治疗,客观对比、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手术时长、并发症情况、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等指标进行客观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长(114.63±45.86)min,对照组(220.36±52.03)min,且对照组术后有6例患者再出血,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近期优良率为66.00%,对照组为34.00%;试验组患者远期优良率为76.00%,对照组为5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好。

标签: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时间;并发症颞中回传统入路手术、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且体现出可行性特征,但两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又有所差异。

因此,为了对两种手术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深入观察,笔者选择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本研究重点分析对象,同时选择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分别予以不同手术方案,通过全面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长以及并发症情况,重点研究可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水平的手术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试验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6岁,中位值(52.00±1.03)岁;高血压病程最长18.1年,最短11.2年,中位值(14.30±1.67)年;出血位置:脑基底节区外囊出血33例,基底节内囊区脑出血17例。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0月第20卷第13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王明进丁辰宋丙寅刘庆军#(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外3科乳山264500)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颞上回切开皮层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表现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常规颞上回切开皮层手术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doi :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3.049基底节区脑出血多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居多,该病病情进展快,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达40%。

患病后,患者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降低,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外侧裂区动、静脉血管较多,错综复杂,手术风险较高,经颞叶、额叶入路,若碰到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很可能出现大出血,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

近年来,神经外科显微技术日渐成熟,并在神经外科微创开颅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借助显微技术进行治疗,可缩小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效果。

本研究分析了应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现阶段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

现就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大脑侧裂及脑岛的解剖在胚胎第8~12 w,每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出现一轻度三角形凹陷,进一步深凹陷及卷入此浅窝形成未来的脑岛。

此深凹陷内翻过程继续进行,额叶及顶叶开始从上方、颞叶从下方覆盖之。

最后上方的额顶叶及下方的颞叶形成岛盖完全盖住脑岛并形成大脑侧裂。

完全发育的侧裂有表浅部及深在部。

表浅部从脑表面即可看出,深在部又名侧裂池,被岛盖覆盖而藏于脑表面之下。

大脑外侧裂分为1个干和3支(前水平支、前升支、后支),3支的交点为大脑外侧裂近点。

干部起始于前床突中部,延伸到侧鞍背的后方,止点在凸面;前水平支和前升支将额下回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后支最长,其后端被缘上回包绕并止于此处。

外侧裂近点位于颧弓中点上25.0~51.0 mm,平均为(40.3±1.4)mm[1]。

岛叶外形呈三角锥形,皮质与周围脑叶以前环岛沟、上环岛沟和下环岛沟分界。

岛叶的三角形尖端朝向脑底面的前穿质部分称为岛阈。

脑岛及侧裂形成以前,大脑中动脉(MCA)的皮层分支在大脑半球外侧表面直接分布。

在此阶段这些分支自颈内动脉终末分叉起点处分支几乎都垂直行走。

当额叶、颞叶、顶叶发育完成并形成侧裂时,MCA分支随脑岛形成而深入凹陷。

脑岛皮层及其上的MCA分支继续深凹陷内翻,这些血管先弯曲进入侧裂并走在脑岛之上,然后向外通过相互紧靠的额叶、颞叶及顶叶岛盖唇部分支于大脑半球外侧表面。

从颈内动脉分叉部到岛阈之间的部分为M1段,它从前穿质的上部穿过,途经杏仁核的后面;从岛阈水平到岛叶环岛沟间的部分为M2段,M3段起自环状沟的顶部当M2干在侧裂内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M3段走行于岛盖的内面,它生成并发出许多动脉分支。

内侧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近端10 mm以内发出,为一组彼此平行的细小血管,各支自主干呈直角发出后,行于蛛网膜下腔内8~10 mm后进入前穿质。

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09-28T07:32:39.7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李平静1 周春来2 刘应虎3[导读] 目的探究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李平静1 周春来2 刘应虎3射洪市中医院四川遂宁 629200【摘要】目的探究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6例。

常规组给予常规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数据。

结果实验组患者自动苏醒时间、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数据明显优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自动苏醒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临床价值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经过研究表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早期的死亡率可以高达49%,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尽早地对患者脑中血块进行清除,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帮助。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病情异常复杂,同时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导致在手术方式选择中存在着诸多争议[1]。

下面本文将以本院收治的7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小于6分。

常规组年龄最高76岁,最低31岁,平均(56.21±5.32)岁,男患者22例;实验组年龄最高75岁,最低30岁,平均(56.34±5.27)岁,其中男患者23例;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论著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5.043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研究武明明,尤占彪,武曰才,高海军,王赵辉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汾阳032200[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的疗效。

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3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73例,常规组行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研究组在显微镜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

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血肿体积、CRRCAE评分、B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92.49%高于常规组的8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6,P< 0.05)。

脑水肿体积的组间、组内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脑水肿体积较术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RRCAE、BI评分的组间、组内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CRRCAE、B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09%低于对照组的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HICH患者,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脑水肿体积,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颅内再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显微镜;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5(c)-0043-05Study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Basal Ganglia Region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Treated by Transsylvian Fissure-insular Approach under MicroscopeWU Mingming, YOU Zhanbiao, WU Yuecai, GAO Haijun, WANG Zhaohui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enyang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 Fenyang, Shanxi Province, 032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crosurgery via the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in the basal ganglia region. Methods 346 patients with HICH in the basal ganglia area diagnosed and treated by neurosurgery of Fenyang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 from September 2021 to November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 17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underwent the traditional temporal cortex approach surgery, and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the lateral fissure insular approach surgery under the micro⁃scope. Compared the clearance of hematoma, hematoma volume, CRRCAE score, BI scor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of 92.49%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82.08%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436, P<0.05). The differences in brain edema volume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and among interac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n the 3rd and 7th day after surgery, the volume of brain edema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surgery,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基金项目]吕梁市重点研发项目计划任务书(2021SHFZ-2-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叶具有 特
侧) 1%福尔马林 固定的国人成年头颅湿 标本 进行研 究。测量 和描 述岛 叶 自身解 剖结 构标 志及其 与周 围相关结 构 的距 经 0 可帮助定位豆纹 动 脉 : 纹 动 脉进 入 前 穿质 的最 外 侧点 至 岛 阈 最 内侧 缘 的平 均 距 离 为 (32 豆 1 .3±2 1 )C ( 围 94 .4 n l范 l n .2~ 1.6 m) 岛顶 一最外侧豆纹动脉 的起点 与岛顶 的平均距离 为(57 ±22 ) m( 围 1 .1 04m 。结论 82 m ; 1 .1 . m 范 6 2 2 ~2 .4 m) 殊 的解剖特点 , 充分了解岛叶的显微解剖对该 区域病变 的手术切除 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21 外 侧裂相 关解 剖 .
2 1 1 外侧 裂 .. 在大脑表面可见 , 由一 个 主 干 和
三个分 支组 成 , 干 起 自前 床 突 内侧 , 蝶 骨 嵴 向 主 沿

8 ・ 4
浙江实用医学 2 1 4月第 1 02年 7卷第 2期 Z eagP ec  ̄ c eA r ,02 V 1 , o2 hjn m t ̄M i p l2 1 ,d.7 N . i i n i
微镜 下追踪 大脑 中动 脉 ( A) MC 分支 的走 行 排列 , 暴 露岛 叶 及 周 围结 构 , 后 切 除额 、 、 岛盖 , 量 然 顶 颞 测
前升支
后 支
5 .6±73 (82 00 .33 .0~6 .6 14 )
外 侧 裂 近 点 于 中央 前 沟 在 外侧 裂投 89 ±11( .4~1 .6 .2 .67 0 20 ) 影点距离
的要求 , 为此 作 者 对 相 关 解 剖 进 一 步研 究 , 报 道 现
如下。 1 材料 与方 法
点, 在那里缘上回包绕它的尾部。水平支和前升支 在所有的大脑半球中都 出现, 从前 向后将额下 回分
为 眶部 , 角部 , 三 岛盖 部 。分 开 水 平 支 和 前 升支 可
提供到达岛叶前上部 的通道 ; 打开后支和邻近的主
3 .2±5 1(82 41 .22 . 2~4 .6 59) 1.1 .473 O2 ±22 ( .l~1 .2 62 ) 1.1 .264 ~l - ) 14 ±34 ( .9 88 2
教研 室 提供 1 轻 甲醛 固定 的 国人 尸 体 正 常头 颅 5例 标本 ,5 中男 1 , 5例 ; 龄 4 1例 0例 女 年 2~7 。头 0岁 颅标 本 经颈 内动脉 和椎 动 脉 灌注 红 色 乳胶 , 头 颅 用 架将 其 固定 于操作 台上 , 模拟 外侧 裂手术 人 路 。 12 方 法 ‘ 除部 分 颅 盖 后 进 行 数 据 测 量 , 于 . 去 便 手 术 时 定 位 。去 除 骨 窗 , 剖 开 放 外侧 裂 池 , 显 解 在
外侧裂近点于中央沟在外侧裂投影 2 .4±2 9 (7 6 17 . 1 .4~2 .6 6 67 ) 点的距离 外侧裂近点于中央后 沟在外侧裂投 2 .2±21 (61 88 . 2 .4~3 .6 2 25 ) 影 点 距 离
岛 叶与侧 脑室 、 基底 核核 团等之 间 的距离 。
干可提 供 到 达 岛 叶其 余 部 分 的通 道 。外 侧 裂 及 各 分 支 的长度 等 , 见表 1 。
表 1 外侧裂各标志测量值 ( ±Sm , m)
测量部位
外 侧 裂 主 干 水 平 医学 院解 剖 01 1
测量数值( 测量范围)
陈 岩 孙 虎 龚 杰 石 晓勇 沈 峥 ( 江 医院 , 江 杭 州 30 1 ) 浙 浙 10 3
【 摘
离 。结果
要】 目的 了解岛叶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特点 , 为经侧裂 一 岛手术入路 提供解 剖学数据 。方法 对 1 具 (0 脑 5 3
通过翼点 、 前鳞 点等骨性标 志可实现外 侧裂前点的颅外定位 , 打开外侧裂进入 岛叶后通过识别脑 阈、 岛顶 、 前穿 质
【 关键词 】 岛叶
显微解剖
手术入路
经 翼点 侧 裂 一脑 岛 手 术 入 路 治 疗 基 底 节 区 高
血压 脑 出血 因 较 经 皮 层 颞 上 、 回人 路 距 离 短 , 中 不
侧 方 延 伸 , 止 于大 脑 凸面 , 成 水 平 支 、 升 支 、 终 分 前
后 支 。后支 最长 , 上延 伸 分离 上 方 的额 项 叶 和下 后 方 的颞 叶 , 的 后 端 向上 急 转 在 顶 下 小 叶 处 至 终 它
2 结 果
212 外 侧裂 前 点 l 2(y i .. _ JSia ) 位 于额 下 回 l I v n点 三 角部 的下 面和 岛盖部 的前下 方 , 为额 下 回三 角部 的水 平支 、 升 支 和 后 支 交 汇 处 , 外 侧 裂 分 成 前 前 将 后 两部分 。外 侧裂 前点 是 一个 容 易 识别 的标 志 , 可 通 过前鳞 点实 现定 位 。 213 前 鳞点 .. 前 鳞点 为 直径 15r的 孔 的 中心 .e a
浙 江实用 医学 2 1 4月第 1 卷第 2期 Z @mgPata dc eA f ,02 V 11 , o2 02年 7 h a rccl in pl2 1 , o.7 N . i Me i i
・ 3 8 ・

基础 研 究 ・
侧裂 一岛叶人路基底 节脑 出血清除术的解剖研究
损 伤颞 叶皮质 , 视 野更 清 晰 , 渐流 行 。近几 年 , 且 逐 随着微 创理念 的发 展 , 微锁 孔 开颅 在 临床越 来 越 显 受 到推荐 , 基底 节 区位 置 深且 清 除 血 肿并 不 需要 很 大范 围的显 露 , 适 合 锁 孑 人 路 , 脑 岛周 围结 构 故 L 但 复 杂 , 就对 了解脑 岛 的显微 解 剖结 构 提 出了更 高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