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动物繁殖新技术

第9章  动物繁殖新技术
第9章  动物繁殖新技术

第9章动物繁殖新技术

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胚胎冷冻方法有逐步降温法、一步细管法和玻璃化法。

2.胚胎移植的部位有输卵管和子宫角。

3.三种保存胚胎的方法分别为常温保存、低温保存和冷冻保存。

4.采胚方法分为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

5.非手术法移植胚胎只适应用于牛、马等大家畜。

6.超数排卵使用的药物有促卵泡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7.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

8.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9.胚胎发育的期限为供体发情配种后3~8天内采集的胚胎。

10.同一性原则包括供、受体在分类上的同属性、生理上的一致性和解剖部位的一致性。

二、选择题

1.(A )要进行超数排卵。

A.供体B.受体C.个体D.母体2.胚胎要移植到(B )体内。

A.供体B.受体C.个体D.母体3.受体要选择(D )。

A.优秀个体B.怀孕个体C.患病个体D.普通个体4.供体要选择(A )。

A.优秀个体B.怀孕个体C.患病个体D.普通个体5.手术法采胚时,供体的保定姿势为(C )。

A.前高后低B.前后一样高C.前低后高D.左高右低三、简答题

1.胚胎移植在畜牧业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1)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

(2)缩短世代间隔,及早进行后裔测定;

(3)增加双胎率;

(4)保存品种资源;

(5)防止疾病传播;

(6)使不孕母畜获得生育能力;

(7)促进基础理论研究;

(8)满足畜牧业现代化的需要。

2.简述胚胎移植的基本原则。

答:胚胎移植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同一性原则包括供体和受体在分类学上的同属性、生理上的一致性及解剖部位的一致性;

(2)胚胎发育的期限;

(3)胚胎的质量;

(4)供、受体的状况。

3.简述供体超数排卵的目的与方法。

答:超排技术的目的是让优良母畜排出大量卵子,充分发挥其繁殖潜力,是胚胎移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PMSG或FSH超排根据不同家畜种类选择不同剂量的PMSG或FSH在供体发情周期的不同时间,注射PMSG或FSH,发情开始后12~16h和20~24h各配种(输精)一次,并于第一次配种后静脉注射HCG或LH,以便排出更多卵子。

(2)配合应用前列腺素(PG)PG的用法通常是在应用PMSG以后大约48h进行肌注。牛的用量因PG种类而异,PGF2α为30mg,15甲基PGF2α为2mg,氯前列烯醇为500μg;绵羊和山羊的用量为牛的一半。

(3)PMSG与抗PMSG配合使用抗PMSG可以消除PMSG的残留作用,明显增加可用胚胎数,提高超排效果。

4.超排效果及其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超排是胚胎移植中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在实践中只要能使一半以上处理母畜达到满意结果,则认为超排是成功的。

超排数目的多少,对于受精、胚胎回收及胚胎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对牛较理想的要求是回收胚胎数达到10~12个,可用胚胎按65%计算,可得可用胚6~7个;移植后平均妊娠率60%,

可获3~4头犊牛。随着超排方法的不断完善,超排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不断提高。

5.简述影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因素。

答:影响胚胎移植妊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加之胚胎损失的原因很复杂,涉及至生理、内分泌、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等。

(1)胚胎因素包括胚胎质量,日龄,移植胚胎的数量,胚胎在体外培养的时间,鲜胚和冻胚等。

(2)母体因素包括供、受体发情同期化程度,受体的孕酮水平,受体的营养,子宫、卵巢的生理状况等。

(3)其他因素包括自然发情与人工诱导发情,移植器污染程度以及操作者熟练程度等。

四、实训题

羊和兔的胚胎移植。

1.目的通过应用外源性激素对母畜进行超数排卵及同期发情处理,以及对胚胎移植的全过程的观察,了解这些技术的各个环节,为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打下基础。

2.材料

(1)动物选择供体母羊、母兔及受体母羊、母兔若干只。

(2)药品FSH、PMSG、LH、HCG、PGF2α、2%普鲁卡因、0.25%普鲁卡因、速眠新、生理盐水、75%酒精、2%碘酒、青霉素等。

(3)器械注射器(1、5、10、30mL)、手术刀、剪、镊、止血钳、创布、缝合针、缝合线、敷料及手术台、冲胚管、胚胎吸移管、实体显微镜、表面皿、异物针等。

(4)其他工作服、帽、胶手套、手巾、消毒桶、肥皂、保定绳等。

3.方法

(1)羊的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

●供体和受体母羊的同期发情及供体母羊的超排处理方案(见下表)。

表1 母羊超数排卵方案

时间

供体受体

药物剂量方法药物剂量方法

第一天FSH 50IU×2 肌注PGF2α1mg 肌注

第二天FSH PGF2α50IU×2,1mg 肌注FSH 50IU 肌注

第三天FSH 50IU×2 肌注

每天试情并记录发情开始

及结束时间

第四天上、下午试情

第五天LRH-A310μg 首次配种时肌注

第六天每隔8小时配种一次

第七天第8~10小时配种一次直至发情结束

第八天回收胚胎手术移植胚胎

●胚胎回收

回收时间供体母羊在发情结束后2~3天里,胚胎还处于输卵管中,此时可回收输卵管胚胎。

母畜麻醉、保定用2%普鲁卡因6~8mL作腰荐部硬膜外腔麻醉,母羊采用前低后高的形式仰卧保定在手术架上,再以0.25%普鲁卡因在母羊左后侧腹部作局部麻醉,或用1mL速眠新全身麻醉后保定在手术架上。

手术部位在羊乳房左侧切口,便于将输卵管和子宫露出切口部位,切口长度4~6cm。

采胚输卵管冲胚时用注射器的磨钝针头刺入子宫角尖端,注入冲胚液2~4mL,然后从输卵管的伞部用表面皿或小烧杯接取冲胚液;子宫角冲胚时从子宫角上端注入冲胚液10~20mL,用小烧杯由基部接取或由子宫角基部注入冲胚液,由子宫角上端接取。

●胚胎检验

指将冲胚液回收之后,尽快置于放大10~15倍的实体显微镜下,检查收集到的胚胎数,并用一细检胚吸管将胚胎移至新鲜培养液内,实体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出适合于移植的正常胚胎。形态不正常的胚胎及发育延迟2d以上者,都不可用于移植。检胚应在20~25℃的无菌操作室内进行,操作过程要求迅速、准确、保温和无菌。

未受精卵呈圆球形,外周有一圈折光性强且发亮的透明带,中央为质地均匀色暗的细胞质,透明带和卵黄膜之间的空隙很小甚至看不到。

早期胚胎卵子受精后,经过卵裂过程,当处于桑椹胚或早期囊胚期的胚胎,卵裂细胞排列紧密,形态呈圆球形,其显著特征是透明带平坦而均匀,边缘整齐,形态清晰,卵裂球大小相等,颜色一致。

●移植胚胎

受体的选择选择与供体发情时间一致(不超过一天)的受体。

麻醉、保定参考供体的处理方法。

移植部位将经检查后确定的可移植胚胎移入有黄体一侧输卵管或子宫角内。

胚胎的注入从供体输卵管得到的胚胎可用移胚细管吸取正常胚胎注入到输卵管的腹腔孔内。从供体子宫内回收的胚胎可用1mL注射器及封闭长针头吸取胚胎注入到受体子宫角的相应部位。

(2)兔的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

●供体母兔的超排处理(见下表)。

表2 兔超数排卵方案

时间药物剂量方法配种

第一天FSH(PMSG)30IU(200IU)肌注-

第二天FSH 30IU 肌注-

第三天- - - 试情

第四天LH(HCG)100IU(40IU)静注配种

第五天下午手术取胚

●受体母兔同期发情处理在供体母兔作超排处理的第四天给受体母兔LH100IU或HCG40IU作同样处理,以诱发同期排卵。次日作受体接受胚胎移植。

●胚胎回收

麻醉、保定供体母兔呈仰卧姿势保定在小动物手术台上,用0.25%普鲁卡因5~6mL进行局部麻醉。

手术部位由胸骨到耻骨前沿连线的中点以上2cm起,沿腹中线向后作3~4cm长的切口,即可拉出子宫角、输卵管及卵巢。

冲胚:方法和羊相同。

●胚胎鉴定和移植胚胎方法和羊相同。

4.防止手术部粘连的方法

(1)不要用金属器械挟持生殖器官。

(2)所用手套、棉花、纱布等术前要用生理盐水浸湿,以防粘附于生殖器官上。

(3)在生殖器官表面撒涂低浓度肝素液、樟脑油等,以防止其表面附着血或血凝块。(4)缝合要牢固、紧密,防止术后发生疝症。

动物繁殖学题库

动物繁殖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1隐睾;2副性腺 21生殖激素;2神经激素;3长反馈;4短反馈;5超短反馈;6外激素;7大神经内分泌系统;8小神经内分泌系统;9动物的化学通讯;10动物的物理通讯;11局部激素;12神经内分泌; 31性成熟;2体成熟;3行为系列;4精子发生;5精子发生周期;6果糖酵解;7外源性呼吸;8精子冷休克;9呼吸商;10精子成熟;11精子的趋流性; 41母畜初情期;2发情周期;3季节性发情;4排卵率;5产后发情;6安静排卵;7卵泡期;8黄体期;9自发性排卵;10发情鉴定;11初配适龄;12诱发性排卵; 51人工授精;2精子活率;3精子密度;4精子畸形率;5精液稀释;6变温保存;7液态保存;8冷冻精液;9精液平衡; 61受精;2精子获能;3透明带发应;4卵黄封闭作用;5妊娠识别;6妊娠的建立;7胎盘;8怀孕脉搏;9附植;10精子顶体反应;11卵裂;12子宫拴; 71分娩预兆;2产道;3胎向;4胎位;5胎势;6子宫复原;7产后期;8分娩;9牛胎衣不下;10破水;11努责;12产力;13恶露;14前置; 81发情控制;2同期发情;3诱发发情;4胚胎移植;5超数排卵;6诱发分娩;7核移植;8胚胎分割;9卵子培养;10排卵控制; 91繁殖力;2正常繁殖力;3情期受胎率;4不返情率;5配种指数;6产犊指数;7窝产仔数;8繁殖成活率;9第一情期受胎率;10繁殖率;11总受胎率;12总情期受胎率;13公羊效应; 二、填空题 11家畜的睾丸为()形; 2成年未孕母牛卵巢的形状为()形; 3公畜的交配器官是(); 4母畜的交配器官是();

5精子在()中最后成熟; 6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的()部; 7对分子宫二角基部之间的纵隔有一纵沟,称(); 8胎儿的发育场所是(); 21各种家畜孕酮的含量,在卵泡期都低于(); 2前列腺素是()分泌的局部激素; 3催产素分泌的调节一般是()性的; 4调节松果腺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5PMSG是由马属动物子宫内膜的()组织所分泌; 6HCG主要来源于孕妇胎盘绒毛的(); 7在调节家畜繁殖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是(); 8在所有的家畜中,发情周期内雌激素的含量以()期最高; 9对生殖活动有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称(); 10控制LHRH分泌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基底部的中枢神经();11低等动物中的松果腺是(); 31雄性动物的性成熟一般比雌性动物(); 2精子的头部呈()形; 3精子的呼吸主要在()进行; 4精子的正常运动型式是(); 5精子的发生是在睾丸内的()中进行的; 6对精子起营养、支持作用的细胞称作()细胞; 7精子蛋白质的分解往往表示精子品质已(); 8精子的比重比精清略(); 9新采出的牛、羊精液偏()性; 10新采出的猪、马精液偏()性; 11早期幼畜的性腺对微量促性腺激素缺乏(); 12培育品种的性成熟比原始品种(); 13公畜的初配年龄主要决定于(); 14大家畜的性成熟时间比小家畜(); 15精子向附睾内运行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16精子最脆弱的部分是(); 17精清中的磷脂主要来源于();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7课。承接前6课知识,在蚕的繁殖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本课通过调查鸡、鱼、猫、狗等身边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动物的繁殖,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动物总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孕育新的生命,繁殖后代,不断地将生命延续下去。 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回忆蚕及其他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调查鸡、鱼、猫、狗等身边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到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基本繁殖方式有卵生、胎生,特殊繁殖方式有出芽繁殖、分裂繁殖。第三部分:研讨,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第四部分:拓展,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家”。 【学生分析】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而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学生既感兴趣又有些陌生的知识。学生能够知道有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有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蚕不同,并且能够简单举例。但学生对胎生和卵生概念的建构不够系统完善,对这两种繁殖方式的区别认识不全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3. 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4. 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动物繁殖技术

牛和水牛人工授精发展及现况 摘要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指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再将处理后的精液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关键词:人工授精输精采精精液的稀释解冻精液受胎率 Situation and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 Cattle and Buffalo ABSTRACT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s breeding methods that use artificial methods to collect semen of males,and then put the semen,which have been examined and processed,intooestrous female genital to replace the natural union process of male and female animals.

KEYWORDS: artificial insemination;semendeposition;collectsemen;the dilution of semen;thawed semen;conception rates 1人工授精的发展历程 人工授精最初报道成功是在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L.Spallanzani进行狗的实验。1900年,俄国学者E.I.Ivanoff开始研究家畜的人工授精。他最初以马为研究对象,却是第一个成功的进行了牛和绵阳的人工授精。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操作程序,有实验阶段进入到了使用阶段。丹麦于193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授精协会,并在牛的人工授精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Rutgers大学的E.J.Perry教授于1938年组织了美国的第一个人工授精合作会。20世纪40年代之后,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家畜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人工授精在奶牛业的发展最快,多数国家已普及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等。由于冷冻精液普及率逐年提高,法国经过后裔测定,优良种公牛的遗传力的改进每年进展达20%。猪的人工授精近20年来在很多国家也受到了重视。如美国,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普及,普及率由1992年的5%~10%发展到1997年的30%~50%,目前美国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率达到80%,由规模较大的专业供精公司供给和推广,一些大型种猪育种公司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生产。2002年资料表明,全球1900万头猪中,99%是经稀释常温保存后授精出生的,这是此前15年的3倍。马和绵羊、山羊的人工授精在少数国家也得到了应用。 我国近30多年来的人工授精技术,从发展迅速、普及的范围和动物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奶牛已普及冷冻精液的人工授精,在中国黑白花奶牛的育种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人工授精的技术环节 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程序包括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的稀释、分装保存、运输、冷冻精液的解冻与检查、输精等环节。

《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第7课时动物的繁殖 【教材简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七课。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饲养蚕宝宝,已经初步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以及它的变化和繁殖。这一课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了更多的动物,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常见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聚焦板块直接提出问题:“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与蚕不同呢”,将话题聚焦到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即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上。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是调查与蚕一样的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教科书给出了学生熟悉的鸡和鸡蛋,帮助学生理解鸡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然后通过调查更多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昆虫、鱼类、鸟类动物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类动物叫卵生动物。活动二是学生通过调查猫和狗繁殖后代的方式,发现其与卵生动物的主要区别,即直接生小动物,用哺乳的方式喂养后代。 研讨板块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引领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二是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卵生与胎生的认知,分析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知道人类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拓展板块通过对“家”的调查了解,引领学生积极关注动物与繁殖相关的更多的生命现象,启发学生保护动物要从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做起,并积极反思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繁殖,但有一定局限性,很多学生知道

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获取和整理动物繁殖的信息还是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2.了解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作为庇护场所。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调查动物的繁殖过程,并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意识到通过交流调查发现,可以互通有无,分享探究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是建立和谐家园,创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PPT等。

《动物繁殖》说课稿#(精选.)

《动物的繁殖活动》说课稿 北碚区柳荫中心校潘德胜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七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该课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一)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繁殖后的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认识动物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 (三)通过认识自己是怎么来的,是怎么长大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根据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繁殖来延续自己种类的生存。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二、发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三、情感目标 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 2、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感情 3、通过了解自己的来源,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五、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动物的繁殖方式胎生和卵生”。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下面我将说一下教学过程 首先,我通过展示一幅鸡妈妈和小鸡的图片,并提问,鸡妈妈怎么生下小鸡的?引出动物的繁殖概念和意义 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产幼儿或产卵去制造和自己同种类的个体, 使该种生物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通过生活情境图片展示,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下文)接下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看看不同的动物繁殖的方式不同。像青蛙、鸡那样的通过产卵或下蛋方式繁殖称为“卵生”。把通过卵生繁殖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 像狗狗、猪和牛等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归为“胎生”。把以胎生繁殖的动物称为“胎生动物”。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放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繁殖的方式 比赛哪组写的多。(锻炼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播放两段动物繁殖的视频。 通过了解自己的来源,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最后提出猜测:如果动物都不繁殖后代了,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景象?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第一章 动物胚胎技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力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精细管上皮周期:某个特定时间有一个特定的细胞组合,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在同一横断面又会出现相同的细胞组合 精细管上皮波:从精细管纵切面上看,细胞组合也是有规律的出现,即沿着纵切面每间隔一段距离会观察到相同的细胞组合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卵泡素(FSH) 促黄体素(LH) 催产素(OXT) 催产素和精氨酸加压素(AVP) 表皮生长因子(E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 干细胞因子(SCF) 精子:有头部、颈部、尾部组成,精子的形态的差异主要在头部 卵泡: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 征集:生长卵泡池中一群小卵泡开始迅速生长 选择:只有部分被征集的卵泡继续发育,以致最终确立优势卵泡的过程 优势化:优势卵泡迅速发育而其他同时被征集的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被抑制 自发排卵:卵泡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即可排卵和自动形成黄体 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 旁分泌:某种组织内一种类型的分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同一组织中另一类型细胞,调节其功能、生长和分化 自分泌:某种细胞的因子作用于同一类型的细胞或自身细胞的现象 第三章 获能:动物刚射出的精子不能穿入卵子,只有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才具备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 去能:获能精子一旦与浆液和附睾液接触,已获能的精子就会失去授精能力 发生泡破裂:卵细胞成熟后,这一时期细胞核的变化包括两个衔接的过程 早期胚胎发育阶段:1、卵裂2、桑椹胚3、囊胚4、胚胎的原肠化胚胎的扩张或伸长6、胚胎迁移和分布

动物的繁殖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的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动物的哪些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教师: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板书设计: 5.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 2.()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可广泛用于()、()、()、()等领域。 二、判断 鸡不是卵生动物。() 三、连线

动物繁殖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生殖功能、结构特点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力争把我国人中控制在12亿以内,此项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人口控制不住,就会影响经济振兴,影响现代化,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更多、更安全的、使用方便的节育措施。为了寻找更多的有效措施来控制人类的生育,保证避孕药物或其他节育措施的有效和安全,必须首先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研究。因此,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了解实验动物生殖和发育等特点,是十分重要。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繁殖周期特点 计划生育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狗、恒河猴等,各种动物的性周期、排卵时间及妊娠期都各不相同。如狗是季节性单发情,猫季节性多次发情,而鼠、豚鼠全年都有动情周期的循环,灵长类有月经周期,但只有一定季节才排卵(见下页表10-37)(二)常用实验动物排卵和性周期特点 哺乳动物的排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般动物是按一定的周期进行排卵的,这类动物不交配也可正常排卵,此称为自发排卵或非刺激性排卵;而兔子、猫、雪貂(白鼬)、水貂等,只有经过交配的刺激才能进行排卵,此称为诱发排卵,也称刺激性排卵或反射性排卵。例如兔子的卵巢几乎连续不断地产生卵子,但成熟的卵泡只有经过雄兔交配后才能排卵。这是因为雌兔受到雄兔爬跨时,垂体受到兴奋而引起的刺激,这种刺激出现在交配后1小时,此时垂体释放排卵素(黄体生物素),在促排卵素的影响下大约在交配后10~12小时发生排卵。如果没有交配刺激,成熟的卵泡自行退化,经10~16小时逐渐被吸收,而新的卵泡又开始成熟。 雌性哺乳动物的性周期可分为三型 第一型包括狗、马、牛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性周期。该型性周期又可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前半期由雌激素所控制,雌激素的效果逐渐变强,至发情期达到最高程度。这个时期,卵巢内卵泡成熟,随后便引起排卵,随着排卵,雌激素的作用逐渐减弱,以后即转入以孕激素所控制的后半期。如果没有妊娠,黄体退化,则又转为由雌激素所控制的新的性周期。总之,在这一性周期中,雌激素作用的期间和孕激素作用的期间是相继出现的,在两期之间排卵。第一型是基本型。

动物繁殖学名词解释

动物繁殖学:研究动物繁殖现象、本质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技术,调整和控制繁殖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繁殖潜力,提高繁殖力的学科。 Sertoli cell支持细胞或足细胞:是曲精细管上的体细胞。分泌抗缪勒氏管激素。 Leydig cell间质细胞:由睾丸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分泌睾丸激素。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的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靶细胞,并对靶细胞有兴奋或抑制的生理作用的一类高蛋白物质 生殖激素:对生物生殖有直接作用的激素 睾丸下降(descent of testicle):胎儿期的睾丸位于腹腔内,大多数雄性家畜或动物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睾丸才由腹腔通过腹股沟管进入位于腹壁的阴囊内,这一过程叫睾丸下降。 初情期(puberty):公畜初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年龄,即为公畜初情期;母畜初次发情和排卵的时期。性成熟(sexual maturity):是继初情期之后,青年公畜的躯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具备正常生育能力的生理状态。指母畜初情期后的一段时间,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但其他组织器官仍在发育。通常公畜性成熟比母畜晚。性成熟是生殖成熟的标志。适配年龄(age that suitable for mating):是根据公畜自身发育状况和使用目的,人为确定的公畜适宜配种的年龄阶段。 性行为(sexual behavior):是指在初情期以后,公畜和母畜接触中,在激素作用下,通过神经刺激(嗅觉、听觉、视觉和触觉)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 性行为序列(sexual behavior chain):性唤醒→求偶→勃起→爬跨→插入→射精→下爬→不应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从精原细胞分裂到形成精子的全过程称为精子发生,包括生精细胞分裂、增殖、演变和向管腔释放等过程,同时也存在着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精子的形成:生精细胞中的精原细胞经数次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再经减数分裂(meiosis)变为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精子细胞经变形过程形成精子,这一过程称为精子的形成。 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精子细胞的变形和精子的形成,称精子形成。 细胞组合(cellular association):精子发生过程中,在精细管任何一个断面上都存在着精子发生系列中不同类型的生精细胞,这些细胞群中的细胞类型是不断变化的、周期性的,通常把这些细胞群称为细胞组合。 精细管上皮周期:在精细管同一部位出现两次相同细胞组合期所经历的时间,叫做精细管上皮周期。 精细管上皮波:是指在精细管的纵长方向细胞组合排列状态所显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它反映的是精细管上皮的空间或距离的变化规律,与精细管上皮周期不同,是一个空间概念。 精子发生周期(spermatogenic cycle):在精细管上皮细胞出现的精子发生序列,即由A型精原细胞分裂开始,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所需的时间叫做精子发生周期。 血—睾屏障:血液和淋巴液不能直接进入精细管,使发育中的生精细胞免受血液化学变化的影响,是靠精细管外周的肌细胞和足细胞间的特殊连接来完成,这种结构称为血—睾屏障。 卵子发生(oogenesis):过程包括卵原细胞的增殖、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卵母细胞的成熟三部分。 增殖期: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卵原细胞的数量,这个时期称为有丝分裂期或增殖期。 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第一次减数分裂阶段,染色体发生变化,产生大量核质,形似球状,此时的细胞核称为生发泡。 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GVBD):发生在细胞核成熟阶段。 卵母细胞成熟:是指卵母细胞逐步获得恢复减数分裂的能力并为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做准备的过程,包括细胞核成熟和卵泡质成熟。卵泡发育(follicular development):是指卵泡由原始卵泡发育为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生理过程。 卵泡发生(育)波(follicular wave):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 发生闭锁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红体(corpus hemorrhagicum):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被排空,导致卵泡腔内产生了负压,从而使部分血管发生破裂,血 液积聚于卵泡腔内形成凝块,破裂口呈火山口样,呈红色,称为红体。 黄体(corpus luteum):产生红体后颗粒层细胞增生变大,长满整个卵泡腔,并突出于卵泡表面,由于吸取类脂质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称为黄体。 发情周期(estrous cycle):母畜自第一次发情后,如果没有配种或配种后没有妊娠,则每间隔一定时间便开始下一次发情,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直到性机能停止活动的年龄为止。有四分法(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二分法。产后发情(estrus after parturition):是指母畜分娩后出现的第一次发情。 乏情(anestrus):到达初情期的雌性动物不出现发情周期的现象,称为乏情。 安静发情(slient estrus):又称安静排卵,即母畜无发情症状,但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孕后发情:母畜妊娠后仍出现发情表现。 慕雄狂(nymphomania):常见于牛和马的一种异常发情状态,患畜高度兴奋、食欲减退、消瘦、尾根举起、频频排尿,经常追逐和爬跨其他母牛,配种后不能受胎,伴有雄性第二特征,多与卵泡囊肿有关。 发情控制(control of estrus):应用外源生殖激素或药物以及管理措施人工控制母畜个体或群体发情并排卵的技术,称发情控制。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实际繁殖率将进一步提高,这在动物育种上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公母畜的生产潜力,提高品种总体生产性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介绍了新型繁殖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克隆;转基因 现代动物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嵌合、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和性别控制等等,其中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工授精技术,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并最有成效的繁殖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从常规的人工授精到胚胎移植和体外性控胚胎生产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畜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繁殖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竞争力。 1 主要繁殖技术应用概述 1.1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是借助于专用器械,用人工方法采取公畜精液,经体外检查与处理后,输入发情母畜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使母畜受胎的一种繁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能充分利用优良公畜的繁殖性能,减少种畜的饲养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优良基因的影响迅速扩大,可以极大地加快遗传改良的速度;能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使种公畜的精液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在各地组织实施和交流。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奶牛的新鲜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后,从197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牛的冷冻精液。目前,全国各省区共有40多个冷冻精液站已具备年产近2 000万个剂量的牛冻精生产能力,奶牛人工授精已得到普及,黄牛每年杂交改良也在千万头以上。在养羊发达的北方省区已经普及人工授精,猪的人工授精在生产上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野生动物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1.2胚胎移植 近几年,胚胎移植也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上的一项常用技术,采用胚胎移植越来越普遍。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也称为“借腹怀胎”或“人工受胎”,其含义是将一头良种母畜的早期胚胎用冲洗子宫的方法取出,或是经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 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胚胎移植产生的后代,遗传特性取决于胚胎的双亲,受体母畜对后代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小。胚胎移植对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低产母畜能得到高产后代;加速引进品种的繁殖和新品种的培育,比用现有品种进行长期杂交育种更为经济有效;加速家畜改良的进展,通过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使供体繁殖的后代增加7~10倍以上;增加双胎率,加速繁殖;使不孕母畜获得生育能力,继续发挥其繁殖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人工胚胎移植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每年移植受体牛数万头,扩繁纯种肉羊数万只,在奶牛、超细毛羊和肉用羊育种中发挥了蕈要作用。 1.3克隆技术 动物克隆是指由一个动物不经有性生殖而直接获得与亲本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多个后代的过程。自1997年,英国体细胞核移植绵羊“多莉”(Dolly)的降生(Wilmut etal.),是生物学史上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内划时代的突破,如同在科技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多莉”的成功首次证明了成年动物分化的体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并能维持核移植胚胎发育直至出生。这一成果不仅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动物繁殖

动物繁殖技术最新进展 摘要:动物繁殖技术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畜禽繁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综述性别控制技术、克隆技术、集约化的Moet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动物繁殖技术的新进展。关键词:性别控制技术克隆技术集约化的Moet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传统的人工授精到现在的性别控制技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技术(MOET)等高新繁殖技术,使得家畜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繁殖准确性更好。因此,重视动物繁育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对于我国动物种业的长远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通过人为手段干预决定动物出生性别的技术。在家畜育种业,性别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产生具有特定经济价值和生产特性的单一性别家畜。例如生产具有高产奶量母牛,以及高效饲料转录率和高瘦肉率的优质公肉牛。X、Y精子分离技术是家畜性别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Y精子分离术结合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以及胚胎移植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单一性别动物的有效技术体系。多年来,研究人员试图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X、Y精子分离,包括利用X、Y精子在染色质含量、泳动模式、体积以及免疫相关的差异等特性进行精子分离。在这些精子分离技术中,基于X、Y染色质含量差异的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精子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分选精度达到90%以上[1]目前,分离的精子已经能够很好的被用于基础研究和商业生产[2]。截至目前,精子分离技术已经在兔、猪、牛、绵羊、马等家畜动物中成功运用。X精子与Y精子相比,X精子具有更大的头、颈和尾,更高的干质量。同时携带比Y精子多3-4%的染色质。 最初的流式分选技术效率非常低,每小时仅能够分选400000枚精子[3]。经过改进,目前精子分离速度可达12-20亿枚/小时[4]。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问题,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基于流式细胞分选仪的家畜精子分选技术体系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分离精子浓度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目前,在牛,分离精子的产业化应用更为成熟,已经有大量性格控制奶牛、肉牛被生产。挑选低浓度精子受精能力强的优质公牛结合成熟的精子冷冻技术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牛精子分离技术产业应用成功的关键[5]。在羊和猪,结合腹腔镜技术能够实现低浓度精子的高效受精[6]。基于腹腔镜的人工输精技术虽然可以提高低浓度精子的受精率,但是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推广速度较慢。此外,由于流式精子分离术要求专业、昂贵的流式细胞仪,目前仅一些较大的育种站或公司拥有。一些偏远地区对于精子分离的要求几乎没有办法满足。精子采集、冷冻、解冻、分离、再冷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生物繁殖新技术》教案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生物繁殖新技 术》教案精品版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教材分析] 生物繁殖新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理论研究价值,更有着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门前瞻性极强的高新科学技术,有必要尽早揭开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早接触、多了解,真正地让孩子走进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本课是在学生在认识植物繁殖、生命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知道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了解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信息。 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1:交流动物克隆技术的有关材料。教科书展示了学生交流资料时的活动场景,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资料信息谈起。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提供了两个资料卡——通过小羊多利的诞生及死亡,告知学生克隆生物的一般培育过程和克隆技术的现状。 活动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教材做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举例,有助于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克隆技术,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基础。 活动3:交流植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教科书展示的还是学生交流资料的活动场景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有关克隆技术的相关信息。能够对资料进行处理和筛选,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繁殖新技术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利用上网、阅览室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材料。 [课堂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西游记》的视频,请同学认真观看。出示制作的孙悟空大战花豹精,拔猴毛克隆猴的视频课件。 1、谈话: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变出了千千万万个小猴子来的吗? 师:通过刚才的观看,大战花豹精和小妖的除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有谁?生:还有孙悟空变出来的小猴子。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小猴子是孙悟空用什么变的吗? 生:孙悟空身上的毫毛。 2、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呢?师: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没有和孙悟空变小猴子一样的生物繁殖新技术呢?指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 师: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技术?

动物的繁殖方式

动物的繁殖方式 大体上分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动物的无性生殖,主要是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和断裂生殖。 分裂生殖:通常是单细胞生物所形的生殖方式。该种生物直接行细胞分裂后就可产生两个(或更多)新个体。例如:草履虫。 出芽生殖:某些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本身的个体上会长出一个较小的芽体。这个芽体在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后,会形成一个和母体相似的形体,到最后则会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个体。例如:水螅。 断裂生殖:有些生物的个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可能断裂成两个(或更多)片段,这些断裂的片段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例如:水绵、涡虫以及海葵。 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大部分的动物都属于有性生殖。例如人。 有一些动物较为特殊,他们是雌雄同体,例如有肺类的蜗牛,他们有的种类可以自体受精,独立生殖,但大部分种类需要两个体交配,互相交换精子。 单性生殖:其实是有性生殖中的一种,又称为孤雌生殖。这样的生殖方式也由雌性产生卵子,但卵不经过受精就生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胎生(哺乳动物)——受精卵没有类似于蛋壳的外壳;在母体内生长成个体、卵生(爬行类、鸟类、鱼类、昆虫)——受精卵被包裹在蛋壳内于体内或体外孵化成个体。还有就是一些特殊繁殖方式,如海马将受精卵含在嘴里孵化,再用雄海马胸前的“育儿袋”养育小海马,但这种繁殖方式也是属于卵生繁殖方式;蛙类中的一种是将卵吞进母蛙的胃里孵化,再吐出来,但这也是卵生的一种。可见,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虽然看似特别,其实也是胎生或卵生。

电大《动物繁殖基础》试题二及答案

试卷代号:27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动物繁殖基础试题 2011年1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激素:激素是由动物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2. 精子发生:精子发生是指精子在睾丸精细管内形成的全过程。 3. 辅助受精:辅助受精技术是体外受精的延伸,它是通过人为方法克服在某些情况下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和卵黄膜的缺陷,使精子和卵子完成受精过程。 4.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表示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促卵泡素的英文缩写为FSH,由动物机体的腺垂体分泌,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和促进精子发生。 2.垂体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GnRH 的分泌具有短负反馈作用。 3.目测法检查精子活率时(采用十级评分制),一般新鲜精液活率为0.7~O.8,应用新鲜精液人工授精的精子活率要求不低于0.6。 4.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含有卵泡腔,称为有腔卵泡。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精子最后成熟的部位为( C.附睾 )。 A.睾丸 B. 副性腺 C.附睾 D. 阴茎 2.根据生殖激素的化学性质,孕激素属于( C.类固醇激素 )。 A.多肽激素 B. 蛋白质激素 C.类固醇激素 D.脂肪酸类激素3.母畜的初配适龄应根据具体生长发育情况而定,( B )。 B.一般在性成熟期以后,而且开始配种时的体重应大于其成年群体平均体重的70%4.一个卵母细胞最终只能发育形成个卵子和1~3个极体,而一个精母细胞最终可形成个精子。( D. 1,4 ) 5.骨盆轴是通过骨盆腔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A.)。 A.骨盆轴越短,越直,胎儿通过就越容易 6.马的胎盘类型属于( A.弥散型胎盘 )。 A.弥散型胎盘 B.子叶型胎盘 C.带状胎盘 D.圆盘状胎盘 7.射精部位因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不同而有所差别,其中( B.猪 )属于子宫射精型的家畜。 A. 羊 B.猪 C.牛 D.兔 8. 通过显微操作将早期胚胎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新合子的生物技术称为( A.胚胎细胞核移植 )。 A.胚胎细胞核移植 B.体细胞核移植 C.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 D.胚胎移植 9. 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占上年度终适繁母畜数的百分率称为( D.繁殖成活率 )。 A. 情期受胎率 B.总受胎率 C.繁殖率 D.繁殖成活率

动物繁殖学

(一)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动物个体发育全过程,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两个阶段。这是两个基本的生长关卡,即只有完成前一个生长期后,才可能转入另一个生长时期。 1.胚胎时期 从精子与卵子结合为合子开始,到胎儿出生为止是胚胎时期,也称为子宫发育时期(其中最早时期是在输卵管发育的)。 特点:在这个时期,受精卵经过急剧的细胞分化和强烈地生长,发育成具有器官系统完整及复杂结构的有机体。胚胎时期又划分为胚期,胎前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 (1)胚期:指从受精开始到胚胎着床为止。 特点:在此阶段,胚体依靠本身贮备的营养和母体子宫供给的营养,形成了早期的胚胎原基,并分化出动物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如肝、胃、心、大脑等原始部分。 绵羊、猪的胚胎通常在第10天左右种植在子宫角,牛于第12天。 (2)胎前期:指胚胎着床到幼小个体成形。 特点:完全形成胎盘,绒毛膜牢固地与母体子宫壁联系起来,各种器官迅速形成,奠定了动物生理解剖的基本特征。胎前期结束时,所有器官的原基已经形成,种的特征相继出现。牛的胎前期平均持续26天,即从第35天到60天;绵羊的胎前期从第29天持续到第45天。(3)胎儿期:指从幼小个体成型到出生前。 特征:是各种组织器官迅速生长。体重增加很快的阶段;同时形成了被毛与汗腺,品种特征逐渐明显可辨。如绵羊的胎儿期从第46天到第150天。 总结: (1)胚胎时期是动物发育最强烈的阶段,特别表现在细胞分化上,从而产生了有机体各部分的复杂差异。在发育的程序上,一般都是随着胚胎日龄的增长,发育速度就逐渐为较快的生长速度所代替,即由细胞分化,转入相似细胞的迅速增多与体积增大。 (2)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在胚胎发育的前期和中期,绝对增重不大,但分化很强烈,因此对营养物质的质量要求较高,而营养物质的数量则容易为母体所满足。到胚胎发育后期,胎儿和胎盘的增重都很快,母体还需要储备一定营养以供产后泌乳,所以,此时对营养物质的数量要求急剧增加。如果量的不足,将会直接造成胎儿的发育受阻和产后缺奶或少奶。 了解动物胚胎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妊娠期母畜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举例:如在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中,妊娠前期和中期胎儿生长慢,此时母牛也处于泌乳

动物繁殖学名词解释2016最全版

A 安静发情:又称隐形发情、安静排卵,是指发情时缺乏发情的外表征象,但卵巢上有卵泡的发育、成熟并排卵。 B 白体:随着微血管退化,供血减少,黄体体积逐渐变小,黄体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减少,颗粒层细胞逐渐被纤维细胞所代替,黄体细胞间结缔组织侵入、增殖,最后整个黄体细胞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一个斑痂,颜色变白,残留在卵巢上 不返情率(non-return rate):指配种后一定时间内,不再表现发情的母畜头数占配种母畜总头数的百分比,反映配种质量和母畜数生殖能力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mammalian embryonic stem cell):又称ES细胞或EK细胞,它是从早期胚胎或胎儿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系 不孕:是指母畜没有先天性的生殖机能异常而在应当生殖的时间内未能产出活的后代。(不孕的发生原因可能来自雌雄性任何一方。不孕可能是暂时的,经过正确地治疗可以恢复生育力) 不育:泛指公母畜繁殖能力的永久性丧失【不育是无法治愈的】 C 次要生殖激素:与生殖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代谢机能而间接影响生殖机能,如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醛固酮、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等 持久黄体:妊娠或周期黄体超过正常时限而继续保持功能(分泌孕酮) 初乳:母畜分娩后最初几天(4-7天内)的乳汁,以后分泌的为常乳 初情期(puberty):公畜初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年龄,即为公畜初情期;母畜初次发情和排卵的时期 采精频率:是指每周内对公畜的采精次数 成活率(survival rate):一般指断奶成活率,即断奶时成活仔猪数占出生时活仔畜总数的百分率,反映母畜的泌乳力和护仔性及饲养管理成绩 超数排卵(MOET):在母畜(供体)发情周期的某一时期,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处理,从而促使其卵巢上较正常有更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并且能够同时或准同时排出多个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的技术,筒称“超排”山羊和牛常用促性腺激素:FSH 产力:将胎儿从子宫中排出的力量,是由子宫肌和腹肌有节律的收缩共同形成的 产道:包括硬产道和软产道,是分娩时胎儿由子宫内排出所经过的通道 产后发情(estrus after parturition):是指母畜分娩后出现的第一次发情 产后期:胎衣排出到母体生殖器官恢复原状的持续时间 产仔窝数(littles per year):一般指猪、兔等多胎动物在一年之内产仔的窝数 产羔率(lambing rate):主要用于评定羊的繁殖力,即产活羔羊总数与分娩母羊数之比 产仔间隔:母畜两次产仔间隔的平均天数。(牛、羊分别为产犊间隔、产羔间隔) 产犊率:产犊牛数(包括早产和死产)占配种母牛数的百分比。 产犊指数:也叫胎间距、产犊间隔,是指牛两次产犊所间隔的天数,系牛的繁殖力统计指标之一。即“畜群内所有产犊母牛两次产犊间隔的总天数”除以“统计的间隔总次数”所得的商,单位为“天” D 动物繁殖学: 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牧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包裹精子头部的质膜、顶体外膜融合和破裂,释放出水解酶,以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而使之可以接触卵黄膜的过程 第一情期受胎率(first-cycle conception rate):表示第一情期妊娠母畜数与第一情期配种母畜总数的百分比 犊牛成活率:指出生后3个月时犊牛成活数占产活犊牛数的百分率 短促发情:动物发情持续时间短,多发生与青年动物和乳牛 断续发情:雌性动物发情延续时间长,但发情时断时续,多见于一些动物在营养不良或繁殖季节初始时 E 恶露(lochia):在黏膜再生的过程中,变性脱落的子宫黏膜、白细胞、部分血液、残留在子宫内的胎水以及子宫腺分泌物等被排出,这种混合液体叫做恶露F 发情:雌性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后,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上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引起生殖器官和性行为的一系列的变化,并产生性欲,雌性动物所处的这种生理状态 乏情(a nestrus):到达初情期的雌性动物不出现发情周期的现象,称为乏情 发情周期(estrous cycle):母畜自第一次发情后,如果没有配种或配种后没有妊娠,则每间隔一定时间便开始下一次发情,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直到性机能停止活动的年龄为止。有四分法(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二分法(卵泡期、卵黄期)发情控制(control of estrus):应用外源生殖激素或药物以及管理措施人工控制母畜个体或群体发情并排卵的技术,称发情控制 发情率: 一定时期内发情母畜占可繁母畜数的百分 比,主要用于评定某种繁殖技术或管理措施对诱导发 情的效果以及畜群自然发情的机能 放射冠:卵子在透明带外面包围着一堆颗粒细胞即卵 丘细胞,而靠近透明带的卵丘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附植前胚胎发育:又称早期胚胎,是指哺乳动物由受 精卵开始到胚胎伸长且没有与子宫建立组织联系的 游离阶段,主要包括卵裂、桑葚胚、囊胚的形成和胚 胎原肠化 附植(implantation):胚胎在子宫中定位后,便结 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个过程 称为附植 分娩:是母畜借子宫和腹肌的收缩,将胎儿及胎膜(胎 衣)排出体外的过程。分为:开口期:从子宫开始阵 缩到子宫颈完全开张,与阴道的界限消失为止。胎儿 排出期:从子宫颈口完全开张到胎儿排出为止。胎衣 排出期:从胎儿排出到胎衣完全排出为止。产后期: 从胎衣排出到生殖器官恢复原状的一段时间称为产 后期 分娩启动:雌性动物妊娠期末开始终止妊娠的生理过 程 分娩控制:也称诱发分娩或引产,是指在母畜妊娠末 期的一定时间,采用外源激素处理,控制母畜在预定 的时间范围内分娩,产出正常的仔畜 分群交配:将母畜分成若干小群,每群根据需要放入 一头或几头经选择的公畜,任其自由交配 繁殖\生殖:有生命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 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生命的过程 繁殖力: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后代的能力, 也就是雌雄两性动物的生殖能力 繁殖率(reproductive rate):指本年度内出生仔畜 数占上年度终存栏适繁母畜数的百分率 繁殖率、繁殖成活率:反映发情、配种、受胎、妊娠、 分娩等生殖活动机能及管理水平,衡量繁殖效率最实 际的指标 繁殖成活率:即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占上年度终适繁 母畜数的百分率 繁殖效率指数(REI):断奶活犊牛数/(参加配种的 母牛数+从配种到犊牛断奶前死亡母牛数) 繁殖障碍:又称不育或不孕,是指雌性或雄性动物暂 时性或永久性不能繁殖 繁殖机能停止期: 因衰老、疾病等因素导致繁殖机能 停止的时期 繁殖潜能:运用现代繁殖技术所提高的家畜繁殖力 放射冠:卵子周围致密的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非功能性黄体:除非交配刺激,否则所形成的黄体是 没有功能的,即不具有分泌孕酮的功能 弗里马丁现象:指牛的异性孪生母犊不育 G GnRH的垂体外作用:在对同一个体长期或大剂量地 应用GnRH或其高活性类似物制剂的情况下,该激素 直接作用于睾丸、卵巢而引起抑止排卵、延缓胚胎附 植、阻碍妊娠甚至性腺萎缩等,表现为抗生育作用。 这种作用与GnRH促进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合成和释 放的本来的生理作用相反,故也称为GnRH的“异相 作用” 睾丸下降(descent of testicle):胎儿期的睾丸位 于腹腔内,大多数雄性家畜或动物在出生前或出生后 不久,睾丸才由腹腔通过腹股沟管进入位于腹壁的阴 囊内,这一过程叫睾丸下降 功能性黄体:在发情周期中黄体的功能可以维持一定 时间 睾酮:是类固醇激素 H H-Y抗原:即“组织相容性Y抗原”,亦称“雄性特 异性弱组织相容性抗原”。只存在于雄性脊椎动物的 细胞膜表面。在性腺分化的过程中,H-Y抗原决定睾 丸的形成,即该抗原基因的表达是诱导雄性性分化的 关键,故H-Y抗原是性腺分化的定向物(定向抗原) 红体(corpus hemorrhagicum):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 后,由于卵泡液被排空,导致卵泡腔内产生了负压, 从而使部分血管发生破裂,血液积聚于卵泡腔内形成 凝块,破裂口呈火山口样,呈红色,称为红体。 黄体(corpus luteum):在发情期,成熟卵泡破裂, 排出的卵子进入输卵管壶腹部等待受精,而破裂的卵 泡颗粒层细胞增生变大,长满整个卵泡腔,并突出于 卵泡表面,由于吸取类脂质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 称为黄体,是一种暂时性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孕酮 黄体囊肿(luteal cyst):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上 皮发生黄体化,或者排卵后由于某些原因而黄体化不 足,在黄体内形成空腔并蓄积液体而形成 J 激素(hormone):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 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机体生理机 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机能减退:卵巢处于静止状态;若长久衰退,引起卵 巢组织萎缩硬化。 机能不全:有发情的征象,但不排卵或排卵延迟;或 排卵,但无发情的外表征象(安静发情)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从精原细胞分裂到形 成精子的全过程称为精子发生,包括生精细胞分裂、 增殖、演变和向管腔释放等过程,同时也存在着时间 和空间变化规律 精子的形成:生精细胞中的精原细胞经数次分裂形成 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再经减数分 裂(meiosis)变为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精子细胞经变 形过程形成精子,这一过程称为精子的形成。 精子形成: 精子细胞发生复杂的形态结构变化而成 为精子的过程(圆形精细胞形成蝌蚪状的精子) 精细管上皮周期:在精细管同一部位或横断面上出现 两次相同细胞组合期所经历的时间,叫做~ 精细管上皮波:是指精细管上皮细胞组合在纵长方向 空间排列状态所呈现的规律性变化。 精子发生周期:在精细管上皮细胞出现的精子发生序 列,即由A型精原细胞分裂开始,直至精子细胞变成 精子所需的时间叫做精子发生周期 精子的成熟:精子在附睾的转运过程中所发生的功能 变化 精子贮库:穿过子宫颈的精子在阴道和子宫肌的收缩 作用下进入子宫,大部分精子进入子宫内膜腺,在子 宫内形成精子贮库 精子获能(sperm capacitation):哺乳动物的精子 在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它必 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 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释放水解酶和 受精能力,这一过程即为精子获能 精液量:是指公畜一次采精射出精液的体积。 精子活率(力)(sperm motility):是指精液中直线 前进运动的精子数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 精子密度(sperm concentration):指每毫升精液中 所含的精子数,通常用亿/ml表示。 精液稀释:在精液中加入一定量按特定配方配制、适 宜于精子存活并保持受精能力的稀释液。 精液保存(sperm preservation):目的是延长精子 的存活时间及维持其受精能力,便于长途运输,扩大 精液的适用范围,增加受配母畜头数,提高种公畜的 配种效能。 精子的“冷休克”(cold shock):是指精子在缺乏 抗冷保护的条件下,受到急剧降温造成的低温打击 后,不可逆地丧失正常活动力或生活力的现象 精液的冷冻保存:是指将采集到的新鲜精液,经过特 殊处理后,利用液态氮(-196℃)作为冷源,以冻结 的形式保存于超低温环境下,进行长期保存 季节性发情周期:只有在发情季节才能发情排卵。 季节性多次发情:在发情季节有多次发情表现,如马、 驴和绵羊等; 季节性单次发情:在发情季节只有一个发情周期 圈栏交配:在公、母畜隔离饲养条件下,当母畜发情 时,放入特定公畜圈栏与公畜交配 假台畜:根据母畜体型大小,选用钢管或木材做成的 有支撑力的架子,然后在其表面包裹一层畜皮或麻 袋、人造革等弹性柔软物品 K 克隆(cloning):是指不通过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过程 而产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新个体的一门胚胎生物技 术。哺乳动物的克隆技术广义上包括卵裂球分离培 养、胚胎分割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 L Leydig cell间质细胞:由睾丸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 分泌睾丸激素 理性型繁殖力:动物在生理和饲养管理均正常下的最 高繁殖力 卵子发生(oogenesis):雌性生殖细胞分化和成熟 的过程,包括卵原细胞的增殖、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卵 母细胞的成熟三部分 卵母细胞成熟:是指卵母细胞逐步获得恢复减数分裂 的能力并为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做准备的过程,包括 细胞核成熟和卵泡质成熟。 卵泡发育(follicular development):是指卵泡由 原始卵泡发育为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 熟卵泡的生理过程。 卵泡交替发育:卵泡没有发育成熟又开始萎缩,并且 交替出现 卵泡发生波:初情期以后,卵巢原始卵泡分期分批有 规律地开始生长发育,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称为卵 泡发生。在每次卵泡发生中,由不同发育时期卵泡动 态变化过程所组成的图形,即为卵泡(发生)波。 每个发情周期一般存在2-3个卵泡波,每个卵泡波包 括募集、选择和优势化三个阶段 卵黄膜:卵黄外周包被卵黄的一层薄膜,由两层磷脂 质分子组成 卵黄周隙:是位于透明带与卵黄膜之间的环形“腔 隙”。由精子入卵时刺激卵黄膜,引起卵黄收缩形成 卵黄膜反应(vitelline membrane reaction):当 精子进入卵质膜时,大部分原来的卵黄膜加入了皮质 颗粒膜而发生膜的改组,卵质膜立即发生了一种变 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质膜增厚、并排除部分液体 进入卵黄周隙,又称为卵黄膜封闭作用。 卵子激活(egg activation):精子进入卵子后,会 诱发卵胞质内游离Ca2+离子浓度的多次瞬间升高, 称为钙震荡,在钙离子作用下,卵子恢复并完成第二 次减数分裂,进入新的细胞周期,表现为释放皮质颗 粒、排出第二极体、启动DNA合成、mRNA的翻译等, 这一过程为卵子激活 卵裂(cleavage):受精卵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多次 有丝分裂的过程。卵裂形成的单个细胞称为卵裂球 卵裂球的全能性(totipotent):指早期胚胎的每一 个卵裂球都具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独立的完整个 体的发育潜能,2细胞、4细胞和8细胞胚胎卵裂球 都具有发育全能性。 流产率:指流产的母畜数占受胎母畜数的百分率 卵泡囊肿(follicular cyst):是由于发育中的卵泡 上皮变性,卵泡壁变薄,有的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 几乎没有颗粒细胞,卵母细胞退化或死亡,卵泡液增 多、体积增大,但不排卵而形成的 孪生率:产双胎母畜数占分娩母畜数之百分比,双羔 率 冷冻精液:是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冻结和保存的固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