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内容(范文)

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内容(范文)

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内容(范文)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设计质量作为产品质量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设计质量达到预期标准,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本文将从设计流程优化、设计评审机制、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设计质量保障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

二、设计流程优化1. 流程梳理与再造设计流程是设计质量保障的基础。

企业应首先对现有设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流程中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流程图绘制:绘制详细的设计流程图,明确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和责任主体。

环节优化:对冗余环节进行精简,对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确保流程高效顺畅。

流程固化:将优化后的流程固化成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设计人员按流程操作。

2. 并行工程应用并行工程是指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后续生产、装配、维护等环节的需求,通过多部门协同工作,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

具体措施包括:跨部门团队组建:组建由设计、工艺、生产、质量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共同参与设计工作。

早期介入:在生产、工艺等部门早期介入设计过程,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协同平台搭建:建立协同设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

3. 设计变更管理设计变更是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频繁的变更会影响设计质量和进度。

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变更申请审批:所有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申请和审批,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变更记录跟踪:对变更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跟踪变更的实施情况。

变更影响评估:对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变更不会影响整体设计质量。

三、设计评审机制1. 评审流程规范化设计评审是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规范化的评审流程,确保评审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具体措施包括:评审计划制定:根据设计进度制定详细的评审计划,明确评审时间、内容和参与人员。

并行工程的探索与分析

并行工程的探索与分析

助 系统 ( 简称 CAX)等 技术 ,这些技术 的发展为 并行 工程概 念 的提 出和 理论 的 形成创 造了充分 的条件 。 钟 亮 张璐 中国空空导弹研 究院 ; 南 洛阳 4 O 9 - . - f 1 0 7 l8 9 8年美 国国防分析研 究所 ( 简称 I DA) 为了改进 国防武器 和军用产品的生 产 ,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成 本 ,首次提 出 立性 。每 个部 门的 工作做 完之 后才把 结 【 文章摘要】 了并行 工程 的概 念 ,即并行 l 程是对 产 T 并 行 工程 是 项 目管理 需要 运 用 到的 果给下一部 门。在相 当长的时问里,这种 品及 其相 关过程 ( 包括制 造和支持过程 ) 种 重要 的工具 ,传统 的串行产品开发 传统 的 串行 产 品开发模 式 给企业 带来 了 进 行 集成 并 行设 计 的 系统 化 工作 模 式 , 模 式 已经不 能跟上时代的需要 通过并 丰厚 的利润 。 这 种方法 要求 产 品开 发 人员在设 计一 开 2 世纪 8 年代末至 9 年代初 , 0 0 0 信息 行工程 能够很好地实现 质量 、成本- 和效 始就 考虑 产 品整个周 期 ( 从概 念形成 到 技术 和知识 经济 的兴起 与 发展 ,成 为 了 率三 大约束 条件的要 求。本文通过 对并 报废 )中的各种 因素 ,包括 质量 、成本 、 世界 经济 发展 的重要 特征 ,制造业 信息 行 工程 的产 生 、发展 以及 核 心技 术 的 分 进度 及用 户需 求等 , 以便 最大 限度提 高 析 ,阐述 并行 工程对 项 目管理的 重要 化和 知识性 制 造逐步 形成 ,全球化市 场 产 品的 开发 效率和 一次性 成功率 。 因此 及 全球化 制造 业初 见端倪 。 面对多 变的 拦 _ l ¨。 并行工程 所 针对 的是整 个产 品开发及 其 全 球化激 烈 的市场竞 争 , 以实现缩 短产 生命 周 期 , 强 调 在 产 品开 发早 期 ,组 织 它 品研发 时间、增强产品质量 、降低研发成 【 关键词】 0 _叠 多种职 能协 同工作 的项 目组 ,使有 关人 并行工程 ;项 目管理 ;集成产品开发团 本 等喂 目的 ,才能提 高企 业 的市 场竞 争 员从一 开始就 获得对 新产 品需 求 的要 求 力。 队 ; 关键 要 素 。 。 和信息 ,积极 研究 涉及 本部 门的工 作业 随着竞 争激 烈程度 的增 加 ,越 来越 务 ,并将 所 需 要 求 提 供 给 设 计 人 员 ,使 许 2 1世纪的社 会正朝着项 目化 的方向 多 的人们 发现 传统 的串行 工程有 着重 大 多 问题 在开 发早期 就能得 到解 决 ,从而

ATE 技术在并行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ATE 技术在并行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ATE 技术在并行测试系统中的应用ATE technology in the parallel test system applications韩联盟 肖明清HAN Lanmeng,XIAO Mingqing摘要:并行测试技术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测试模式,将ATE 集成技术引入并行测试对其系统有着很重要的优化作用。

文章中介绍了并行测试系统中COTS 仪器和开关选型,开关网络设计、PTUA 设计和新技术的应用。

对自动测试设备的体积、性能和成本有着较大的优化作用。

关键词:自动测试;并行测试;ATS 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志码:AAbstract : Parallel tes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more popular test mode, the parallel test AT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their system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timization.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parallel test system, selection of COTS equipment and switches, switch network design, PTUA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T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or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size, performance and cost optimization has a larger role. Keywords : automatic test; parallel test; ATS integration;0 引言 自动测试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大、功耗大、需要及时冷却的特点,而机械结构、功耗及制冷都需要很高的成本。

DFMA在航空工业里的理解利用

DFMA在航空工业里的理解利用

DFMA在航空工业里的理解利用1DFMA技术内涵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与精益制造、质量工程等一样,是一种设计理念。

DFMA强调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对产品加工、装配直至后续维护等实行综合设计和优化,提升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等。

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在我国的工业界一般称为结构工艺性,包括面向机加、铸造、焊接、压力成型等各种单元加工的制造工艺性以及在产品部装、总装阶段的装配工艺性、装配准确性和装配协调性等。

实施DFMA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减少零件数量、简化产品结构,实现减少单个零件的加工时间和总的装配时间,从而减少整个制造成本的目的。

DFMA适用于任何企业和产品,尤其对飞机等大型复杂产品能够起到显著作用。

实施DFMA理念的企业强调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并行工程方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能够由设计师及其他开发人员共同实现和保证。

所以DFMA也被认为是并行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

2DFMA技术的分类DFMA强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设计的早期,通过建立并行工程团队,使产品设计人员能够对关于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装配过程、维护过程等实行同步的设计与优化,以减少制造和装配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DFMA根据所达到的目标,可划分为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e,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forAssembly,DFA)、面向测试的设计(DesignforTesting,DFT)、面向服务的设计(DesignforService,DFS)、面向环境的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DFE)等。

其中DFM 是根据企业自身及供应商的工艺水平和制造水平,综合考虑零件的设计对零件制造过程中材料处理、加工成型、质量检验等环节的影响,通过对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尺寸公差等的改进和优化,使零件能够在企业已有设备资源条件下,经济、高效、高质量地制造和生产。

采用DFM技术,能够在设计阶段对不同设计方案实行制造时间和成本的快速定量分析,比较与评价各种结构设计与工艺方案。

并行工程在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并行工程在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A s a t Wi o cr n egneig( E)a e —t ess m t uies a aig t t y a — b t c : t cnur t n ier r h e n C sa w s l yt ai b s s m ng r e , ni n y e c n n sag n
o w i to Pr du t fNe Av a in o cs
We F -e , h n a 。 o i .u i a i Z agF n ,G uXa h a j o
( .col f cnmi n ngm n,BiagU i rt, eig10 8 , hn ; 1Sho o E o o c adMaae et e n nv sy B in 00 3 C ia s h ei j 2 G i o i i gA i i yru cPesr dsyLd ,G i n 5 22, hn ) . uz uJ j n v t nH dal rs eI ut t. uy g50 0 C i h na ao i u n r a a
( h ntuef ees n ye ,I A) 1 8 T eIstt o D fneA a ss D 于 9 8年 i r l 发表 的著 名 的 R 3 8报 告 , 中提 出 了并 行 工 程 的 一3 其
关键词 : 并行工作 ; 航空新产品开发 ; 数字化 中图分 类号 :2 3 F7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 号 :077 7 ( 08 0 -0 50 10 -3 5 2 0 )608 -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 p ia i n o n u r n gn e i g i h v lp n e Ap l t fCo c r e tEn i e rn n t e De eo me t c o

并行工程的研究概况综述

并行工程的研究概况综述

并行工程的研究概况综述注意:本文已经在1999年3月的《机械制造》(1999,3:9~11)杂志发表使用者请注明文章内容出处陈晓川张暴暴刘晓冰冯辛安(大连理工大学CIMS中心)内容提要:先进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比较成熟的并行工程哲理已经在国外推广应用,国内也有些初步的成果。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践,对并行工程的概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的差距所在,希望为并行工程的研究提供些有益的帮助。

主题词:并行工程,虚拟制造,CAD一、并行工程的定义1988年美国国家防御分析研究所(IDA—Institute of Defense Analyze)完整地提出了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概念,即“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

”【1】如图1所示。

并行工程的目标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

并行工程在实现上述目标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7】:•设计质量改进──使早期生产中工程变更次数减少50%以上;•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并行──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0%~60%;•产品设计及其制造过程一体化──使制造成本降低30%~40%。

图1 并行工程示意图二、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

2.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是虚拟制造(VM?/FONT>Virtual Manufacturing)。

19北理工《CAD-CAM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

19北理工《CAD-CAM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

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0.0 正确的题数: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0.0%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0.0 正确的题数: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0.0%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100.0 正确的题数:1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100.0%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0.0 正确的题数: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0.0% 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0.0 正确的题数: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0.0% 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91.0 正确的题数:9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90.0%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91.0 正确的题数:9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90.0%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0.0 正确的题数: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0.0%本次作业总分值:100.0 得分:100.0 正确的题数:10 题目总数:10 正确率:100.0%机械CAD/CAM 第1页共11页《CAD/CAM》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CAM工作范畴的内容是( C )。

A.生产过程管理B.加工控制 C.应力、应变分析 D.质量控制5. 当前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CAD型式是( D )。

A.检索型CAD B.自动型CAD C.人工型CAD D.交互型CAD 6. 在CAD/CAM系统中,( C )是加接CAD、CAM的纽带。

A.CAE B.CAG C.CAPP D.CAQ 9. .交互型CAD系统( B )。

A.不需要设计人员干预 B.需要设计人员干预 C.不需要CAM干预 D.需要CAM干预10.计算机辅助制造进行的内容有( A )。

A.进行过程控制及数控加工B.CAD C.工程分析 D.机床调整12.计算机辅助制造应具有的主要特性是( A )。

A.适应性、灵活性、高效率等 B.准确性、耐久性等 C.系统性、继承性等 D.知识性、趣味性等1.在CAD/CAM系统中,CAM是指( B )。

CE并行工程复习资料

CE并行工程复习资料

(CE)并行工程复习题纲1.并行工程的定义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进行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的系统化的方法。

并行——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前瞻性的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比如制造、装配、检验、维修、可靠性等。

以达到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并行工程与虚拟制造的关系: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进行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的系统化的方法,而虚拟制造是用计算机去模拟产品的开发制造,进而发现产品设计中的缺陷的方法。

虚拟制造为并行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二者是互补的关系。

3.并行工程的组织模式:由部门之间的分割管理转化为集成产品开发团队(IPT),其目标是实现产品的整体最优。

4.并行工程集成框架:是一个软件环境,主要用来支持多厂商、多平台、分布式环境、多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及信息共享。

5.CE的体系结构:简称“三域式体系结构”,分别是支撑域、执行域、管理域。

(1)支撑域:就是借用一个自动化的集成环境来支持企业一体化的进行并行设计。

集成环境的层次:○1物理设备层○2操作系统层○3信息集成层○4集成框架层○5应用平台层(2)执行域的“下推”与“上拉”:支撑域构成了执行域的下层推动,管理域构成了执行域的上层拉动,使其严格按照CE来进行。

(3)管理域中管理的层次:a.面向过程的管理b.面向活动的管理。

6.群体与团队的区别:○1团队有共同的目标。

○2团队中成员的技能是互补的,其最终的绩效远高于个人,而群体成员的技能却是随机的、不定的。

7.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自我管理型、多功能型。

而且,IPT属于多功能型团队。

8.在判断题中:——以下全为√○1所有关键路径上的关键活动为0.○2而且关键路径可以不仅仅只是一条,可以有多条,但工期都是一定的。

○3时差=最晚结束时间-最晚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早开始时间即就是时差=LF-LS/EF-ES (与上式依次对应)○4尺寸驱动不仅可以改变零件的大小,形状也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1242014年10月25日绪论先进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比较成熟的并行工程哲理已经在国外推广应用,国内也有些初步的成果。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践,对并行工程的概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的差距所在,并行工程是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新产品开发大多沿用串行工程方法,部门间的沟通和互动不够,从而导致设计改动量非常大,产品开发周期长,新产品开发过程低效而缓慢,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并行工程是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研究如何将产品的创新、构思、规划、设计、制造、使用、服务的整个生命全周期的信息和知识在产品设计阶段以并行的方式实施,以大大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质量、减少成本、降低污染和能耗。

因此,并行工程是全球制造业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高技术领域之一。

在我国制造产业面临从原始设备制造商到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并行工程和并行设计是我国工程界、产业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领域。

在此形势下召开的CE2014并行工程国际会议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产业价值,给我们一次重要的学习、交流、演示、展望的机会。

国际并行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行。

本系列国际会议自1990年代开始每年轮流在各大洲召开,该会是并行工程领域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

这种形势迫切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产品开发手段以保证产品开发早期阶段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研发成本。

并行工程是对传统产品开发模式的一种根本性改进,是一种新的设计哲理与产品开发技术。

它一开始就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把产品开发活动看成一个整体、集成的过程,组织以产品为核心的多学科跨部门集成产品开发团队来进行产品开发,并通过改进开发流程、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和信息集成,从而使在产品开发过程的早期便能作出的正确的决策,进而达到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文针对如何通过并行工程来提升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便成为学界和业界相当关注的问题。

本文针对产品开发探讨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

第一章并行工程的原理及特点1.1 并行工程的原理一个新产品从概念构思到生产出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传统的串行工程方法是基于二百多年前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分工越细,工作效率越高。

因此串行方法是把整个产品开发全过程细分为很多步骤,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工作,而且是相对独立进行的,工作做完以后把结果交给下一部门。

西方把这种方式称为“抛过墙法”,他们的工作是以职能和分工任务为中心的,不一定存在完整的、统一的产品概念。

而并行工程则强调人唢要面向整个过程或产品对象,因此它特别强调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还要考虑这种设计的工艺性、可制造性、可生产性、可维修性等等,工艺部门的人也要同样考虑其他过程,设计某个部件时要考虑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配合。

所以整个开发工作都是要着眼于整个过程和产品目标。

从串行到并行,是观念上的很大转变。

在传统串行工程中,对各部门工作的评价往往是看交给它的那一份工作任务完成是否出色。

就设计而言,主要是看设计工作是否新颖,是否有创造性,产品是否有优良的性能。

对其他部门也是看他的那一份工作是否完成出色。

而并行工程则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它并不完全追求单个部门、局部过程和单个部件的最优,而是追求全局优化,追求产品整体的竞争能力。

对产品而言,这种竞争能力就是由产品的TQCS综合指标--交货期、质量、价格、和服务。

在不同情况下,侧重点不同。

在现阶段,并货期可能是关键因素,有时是质量,有时是价格,有时是它们中的几个综合指标。

对每一个产品而言,企业都对它有一个竞争目标的合理定位,因此并行工程应酬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整个产品开发活动。

只要达到整体优化和全局目标,并不追求每个部门的工作最优。

因此对整个工作的评价是根据整体优化结果来评价的。

1.2 并行工程的特点并行工程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其特点在于重视用户的要求,全面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集成管理和控制。

2.1全方位考虑产品。

在并行工程项目中,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协同工作,同时处理新产品的多个方面,并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职责和权利共享,制造部门成员和其他功能成员不会等到产品开发完成才参与进来,而是一直和产品设计师紧密配合完成产品开发和过程处理,故而影响产品设计从而最终使产品具有更好的可生产性及更低的成本。

为了更好地制造新产品、销售新产品、运送新产品及售后服务,并行工程全面考虑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部门等信息需求。

2.2集成产品开发团队。

并行工程中突出了组织和人的因素。

现代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产品功能越来越多,设计越来越复杂,为了确保产品的可装配性,管理者必须建立一套标准流程。

另外,开发过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和专业人员也是非常多的,为达到开发过程的整体最优,企业必须更好地发挥并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人的群体协作,组成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和支持团队进行协同工作(指计算机系统、各种软件工具、网络手段与设计工具在一起的支持环境系统等),把产品开发过程看成一个有机系统,消除传统串行模式中各部门之间的壁垒,使各部门协调一致,提高团体效益。

并行工程必须要有一个来自公司各部门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并让战略合作伙伴、重要供应商及客户参与进来。

2.3并行交叉有序。

并行工程作为一种方法,旨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能综合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做出正确决策。

它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工程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各种活动并行交叉进行。

并行工程强调各种活动并行交叉、并不是也不可能违反产品开发过程必要的逻辑顺序和规律,不能取消或超越任何一个必经的阶段,而是充分考虑整个产品的各个子模块,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尽量并行交叉进行。

并行设计是并行工程主体,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系列工具,对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并行而有序的设计,使传统的在生产制造阶段才能发现的问题能够在设计早期得到解决。

2.4尽早开始工作。

正因为强调各活动之间的并行交叉和节省时间,并行工程往往要求人们学会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

综上所述,并行工程的本质特征包括:1)强调产品开发设计的并行性,强调产品最终的上市时间;2)强调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紧密合作,权责利结合,有效沟通与协调,尽量确保产品开发的一次性成功;3)强调和战略伙伴、重要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降低产品成本。

第二章并行工程的作用2.1并行工程对新产品开发的促进作用并行工程是一种集成系统的方法,设计、制造、测试、售后支持等活动同时进行考虑,使得在产品开发时各种问题尽早地被考虑到,产品设计修改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

其与串行工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并行工程把产品开发的各个活动看成是一个整体、集成的过程,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设计伊始就要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处理的全部因素,并从全局优化的角度出发,对集成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并行工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尽可能使产品设计一次性成功(熊光楞)。

Marko等学者认为采用并行工程的目标在于:(1)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

并行产品开发缩短50%以上时间是由于开发活动并行进行、团队成员能够经常性交换信息,责任在于团队而不是浪费时间去追寻某个人的责任。

(2)相对传统的串行开发而言,并行工程新产品开发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在产品串行开发,由于各个活动串行执行产品开发成本增长很慢,但由于反复的修改过程制造成本增长很快。

而产品开发如采用并行工程,早期产品开发活动成本增长很快,反复的修改过程少,制造成本增长慢,进而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并行工程在新产品开发中的意义。

如前所述,采用并行工程进行新产品开发能够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增加新产品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新产品成功。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研制时间缩短;(2)新产品设计质量提高;(3)新产品设计的反复次数减少;(4)新产品提高了工艺质量;(5)减少了新产品的制造时间。

2.2并行工程的研究热点并行工程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模型、并行设计理论、鲁棒设计及支持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模型研究。

尤其是并行设计的建模技术,所谓建模就是指建立产品模型,而产品模型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及访问、操作这些信息的算法。

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并行设计要求信息模型能够获取和表达产品信息、制造信息和资源信息;能够方便地获得有关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使小组成员共享信息。

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表达和处理有关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所有信息的统一产品模型。

统一模型的建立可以在特征建模基础上进行,但是特征建模只是强调设计和制造信息的集成,在多学科人员协同工作环境下,当产品开发某环节数据被改动后,它不具备自动更新相关数据的能力,即不支持所谓全相关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产品数据模型STEP标准是建立模型的工具,但由于产品数据复杂、多变此标准仍在试用阶段。

从支持并行设计建模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的模型对详细设计阶段以及下游诸环节支持得较为充分,但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其信息描述能力较弱,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制造环境建模:在并行工程中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制造因素,使得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同时进行,因此,无论在产品的初期方案设计或详细设计阶段都要及时地进行产品可加工性及可装配性的评价并生成合适的工艺,这就必然涉及到从现实制造资源角度评价所涉及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同时还要工厂、车间、工段的生产能力、设备布局及负荷情况等,这样制造环境的数据和知识模型就是达到并行必不可少的部分。

运用二叉树及特征建模描述了制造环境建模情况。

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传统的CAPP不具备与产品设计并行交互的能力,不能对产品或零件进行可制造性评价并反馈结果,为实现计算机辅助并行工程,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是关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零件信息模型应是一个动态的数据结构,设计者可以在设计中的任何阶段将设计结果移交工艺评价模块,并根据评价结果修改模型或继续设计;该模型应将零件功能与零件特征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此模型还应便于多知识源的协同处理,一般可采用“黑板结构”,即一组负责相应功能的知识源系统在“管理者”的协调控制下,对领域黑板上的当前零件信息模型进行操作。

文献给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CAPP体系结构及零件建模、环境建模等模块的结构。

文献以轴类零件为例,采用了链表作为数据结构表示零件的形状特征等,但距离实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