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国家排放量(a)占全球百分比人均量(b)

1.中国7,219.219.12% 5.5公噸(72)

2.美国6,96

3.818.44%23.5(7)

3.歐盟5,047.713.37%10.3(39)

4.俄羅斯1,960.0

5.19%13.7(18)

5.印度1,852.9 4.91% 1.7(120)

6.日本1,342.7 3.56%10.5(37)

7.巴西1,014.1 2.69% 5.4(74)

8.德国977.4 2.59%11.9(25)

9.加拿大731.6 1.94%22.6(8)

10.英国639.8 1.69%10.6(36)

11.墨西哥629.9 1.67% 6.1(65)

12.印尼594.4 1.57% 2.7(101)

13.伊朗566.3 1.50%8.2(54)

14.義大利565.7 1.50%9.7(45)

15.法国550.3 1.46%9.0(47)

16.南韓548.7 1.45%11.4(31)

17.澳洲548.6 1.45%26.9(5)

18.烏克蘭484.7 1.28%10.3(40)

19.西班牙438.7 1.16%10.1(41)

20.南非422.8 1.12%9.0(48)

21.土耳其393.2 1.04% 5.5(73)

22.波蘭374.60.99%9.8(44)

23.沙国374.30.99%16.2(13)

24.泰国351.30.93% 5.6(71)

25.阿根廷318.30.84%8.2(53)

26.奈及利亞296.60.79% 2.1(112)

27.台灣271.20.72%11.8(26)

28.委內瑞拉266.30.71%10.0(43)

29.巴基斯坦240.60.64% 1.5(128)

30.荷蘭224.40.59%13.8(16)

全球人均CO2排放量

全球人均CO2排放量 英国著名研究咨询公司枫园(Maplecroft)9月12日公布了一份涵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年人均排放20.58吨二氧化碳,超过美国的19.58吨,成为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85个国家里排在第44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有4.6吨,不及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4。 据悉,造成澳大利亚人均碳排放列全球首位的主要原因是对煤电的高度依赖。澳大利亚全国发电量有近80%来自煤电。除此之外,因为地广人稀,澳大利亚的货运和客运量都很大,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均排碳量。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气候问题专家巴里·布鲁克表示,面对极高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一位澳大利亚公民都应当承担减排义务。“对比法国,同样是发达国家,他们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我们的1/3,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减排视为一种个人行为”。 针对这份报告,美国ABC广播公司发表评论称,人均碳排放全球第一的澳大利亚将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如果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减排形象,发展中国家完全能够以此为理由拒绝承担减排义务。 澳大利亚原本希望在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通过碳交易法案,并计划做出到2020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排25%的承诺。这份报告的公布,加之上个月该法案在澳大利亚参议院遭到否决,澳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压力陡增。与此同时,科学家也再度发出警告:作为一个拥有2100万人口的岛国,澳大利亚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森林火灾、干旱和暴风雨将严重威胁澳大利亚人民。 过高的人均碳排放量也让不少人担心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会因此出现污点。来自澳大利亚保护基金会的托尼·摩尔指出:“未来5到10年,如果澳大利亚依旧占据这个榜单的头名,我们国家的对外形象肯定会受损。现在所有人关心的不是澳大利亚为温室气体定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是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碳交易。”

关于碳排放的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题目名称:关于全球碳排放的预测模型 组别:2014004B 姓名:范程 学号:416114513058 2014年5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1. 前言 (4) 1.1全球碳排放现状 (4) 1.2 全球变暖 (4) 1.3 面临的问题 (4) 2.问题重述 (5) 3.问题假设 (5) 4.符号约定与说明 (5) 5.问题澄清 (6) 6.模型建立与求解 (6) 6.1 问题一至2030、2050年碳排放预测 (7) 6.1.1 GM(1,1)模型设定 (7) 6.1.2 模型检验方法 (8) 6.1.3 GM(1,1)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9) 6.1.4 碳排放预测值分析 (11) 6.1.5 对于GM(1,1)模型的评价 (11) 6.2 问题二控制全球温度变化的预测 (12) 6.2.1相关分析 (12) 6.2.2 模型求解 (14) 6.2.3 模型评价 (15) 6.3 问题三各国排碳权及承担义务 (16) 6.3.1 模型的假设 (19) 6.3.2 求解 (20) 6.3.3影响碳排放分配的因素 (21) 6.3.4分配碳排放的原则和措施 (21) 7.技术报告 (22) 7.1 简介 (22) 7.2 全球碳排放 (22) 7.2.1全球碳排放形式 (22) 7.2.1全球碳排放的预测 (23) 7.3 抑制全球温度上升的解决方案 (23) 7.4 各国义务 (23) 参考文献 (24)

关于全球碳排放的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建模的方法多元,因为碳排放模型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于是我们应用基于灰色模型的方法对世界的碳排放量做出预测和分析。依据1981-2010年全球碳排放量数据采用GM(1,1)模型对全球203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从而进一步预测后20年碳排放量,在数据预测完成之后对数据进行残差计算,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建立热力学方程,运用回归模型,得到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温度的关系,运用热力学方程设置温度上限,继而得到一个合理的碳浓度上限,通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来制定减排的目标,完成联合国气候目标,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的极限值。问题三种,把世家上的国家的分为发达国家联盟、金砖四国和其它国家。在金砖四国发展到发达国家阶段后,可以通过发达国家之前的碳排放趋势作为达到发达国家之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人口数目和国土面积,对碳排放权进行相对公平的分配,得到每个国家的减排量。 关键词:碳排放量预测;灰度模型;分类预测;曲线拟合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而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而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全球碳计划”2012年度研究成果。根据最新年度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在今年进一步增加,预计较去年增加幅度为2.6%,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28%),美国(16%), 欧盟(11%)和印度(7%)。研究发现 ,尽管总量偏高,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6.6吨,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相差甚远。同时,欧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吨,仍高于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专家对世界气候前景表示忧虑 研究指出,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全球排放总量相对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又增加了10%。到2011年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391ppm。 在伦敦主持发布以上数据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科琳乐凯芮表示:“我很担忧,按照目前的排放趋势,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太高,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减排计划。”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分析结果显示,为保证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排放在2020年之前必须大幅削减。 近期,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银行、欧洲环保署等机构也分别发布报告,显示了碳排放情况的紧迫性,这些报告的分析均指出,目前全球的排放趋势已经非常危险,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 如何看待中国碳排放世界第一 英国丁铎尔中心报告发布后,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认为:“作为制造业 大国,中国接近全球30%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有关,所以全球碳排放责任的归属非常复杂。但是,中国在目前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了我们迎接挑战的能力。”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 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碳排放量计算

活动所产生的CO2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系数 重油排放系数:2.991kgCO2 /L 柴油排放系数:2.778 kgCO2 /L /L C2H2排放系数:3.3846 kgCO 2 汽油排放系数:2.361 kgCO /L 2 厌氧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排放 公司有污水处理设备一套,处理过程中会有CH4气体逸散排出,公司目前为止尚未采取措施对逸散气体进行捕集,报告期内污水排放总量为8692m3。 注:(1)排放系数及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2)CH4排放(kg/year)=OC×EF-B。 排放系数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化粪池所产生的排放 公司报告期内雇员人数平均为人/月,每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为 h。 化粪池所产生的排放根据IPCC2000,Good Practice, C5.2进行计算, 化粪池甲烷排放量:WM = P ? FTE ? D ? SBF ? EF ? FTA ? 365 ? 10–6

排放量WM = P ? FTE ? D ? SBF ? EF ? FTA ? 365 ? 10; 注:(1)CH 4 (2)排放因子取自IPCC2000, Good Practice, C5.2, (3)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外购电力所产生碳排放量 注:(1)排放量采用活动数据×排放因子×GWP的方法进行计算; (2)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3)排放因子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 商务飞机CO2排放量计算: 注:(1)排放量采用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的方法进行计算; (2)排放因子取自UK DEFRA;

全球碳排放量及排放特点的分析以及预测

全球碳排放量及排放特点的分析以及预测---基于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应用

全球碳排放量及排放特点的分析以及预测---基于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应用 摘要:当今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随着世界工业水平的发展日一眼明显,其很大原因是由于碳排放无节制造成的。根据全球月份碳排放量数据分析表明,碳排放量不仅在不同年际尺度上存在变化关系,并且在不同年份间,月度排放量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这一现象都能显示出季节变化与人类活动碳排放量存在一定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对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并针对不同季节采取不同强度的减排措施,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 关键词:气候变化碳排放量全球乘积季节模型arima 全球碳计划发布分析报告显示1,2010年碳排放量增长5.9%。已达到破纪录的100亿吨,再次敲响气候变化的警钟。其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源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上升了49%。如果算上森林破坏等其他方面相应的碳排放量,则2010年全球总碳排放量首次达到100亿吨。这份报告还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全球源于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年均上升幅度为3.1%。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近的30年地表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6℃2。全球气温迅速升高,以致冰川融化、洪捞、干旱、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009年12月于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目的也是商讨2012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如何控制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对于世界环境岌岌可危的现状,各国都应该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因此,国家颁布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才能使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本文试图通过对全球二氧化碳月排放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ARIMA模型,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季节变化中所存在的联系。全球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来自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ae4361835.html,/Current-CO2/CO2-Now/noaa-mauna-l oa-co2-data.html。 1全球碳计划是一个由各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常年对碳排放数据进行跟踪调查。 2 2011年《美国气象选刊》(America's Climate Choices)提供的数据

标准煤.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

标准煤、碳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一、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千焦)。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们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干公斤标准煤。 折算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某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测算该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该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位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见表1 表1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 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原子量12、O原子量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体积分数)的二气化碳。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1吨碳在氧气中完全然烧后能产生大约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量(CO2)和碳排放量(C)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就相当于减排吨二气化碳。 2、使用1度电或1公斤煤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根据相关资料服道:1吨标准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的“碳(C)”排放系数(单位:吨碳/吨标 煤(t c/t ce))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为,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参考值为,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参考值为。我们暂取1kg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为进行计算。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

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世界各国每年碳排放量情况如何? 国家排放量(a)占全球百分比人均量(b) 1.中国7,219.219.12% 5.5公噸(72) 2.美国6,96 3.818.44%23.5(7) 3.歐盟5,047.713.37%10.3(39) 4.俄羅斯1,960.0 5.19%13.7(18) 5.印度1,852.9 4.91% 1.7(120) 6.日本1,342.7 3.56%10.5(37) 7.巴西1,014.1 2.69% 5.4(74) 8.德国977.4 2.59%11.9(25) 9.加拿大731.6 1.94%22.6(8) 10.英国639.8 1.69%10.6(36) 11.墨西哥629.9 1.67% 6.1(65) 12.印尼594.4 1.57% 2.7(101) 13.伊朗566.3 1.50%8.2(54) 14.義大利565.7 1.50%9.7(45) 15.法国550.3 1.46%9.0(47) 16.南韓548.7 1.45%11.4(31) 17.澳洲548.6 1.45%26.9(5) 18.烏克蘭484.7 1.28%10.3(40) 19.西班牙438.7 1.16%10.1(41) 20.南非422.8 1.12%9.0(48) 21.土耳其393.2 1.04% 5.5(73) 22.波蘭374.60.99%9.8(44) 23.沙国374.30.99%16.2(13) 24.泰国351.30.93% 5.6(71) 25.阿根廷318.30.84%8.2(53) 26.奈及利亞296.60.79% 2.1(112) 27.台灣271.20.72%11.8(26) 28.委內瑞拉266.30.71%10.0(43) 29.巴基斯坦240.60.64% 1.5(128) 30.荷蘭224.40.59%13.8(16)

碳排放量计算

组织边界的设定 组织应在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对设施层次GHG 的排放和清除进行汇总: a) 基于控制权的:对组织能从财务或运行方面予以控制的设施的所有定量GHG 排放和(或)清除进行计算; b) 基于股权比例的:对各个设施的GHG 排放和(或)清除按组织所有权的份额进行计算。 当有关GHG 方案或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有具体规定时,组织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思路的汇总方法学。 运行边界的设定 清单中应按照直接(Scope1)、能源间接(Scope2)、其他间接(Scope3)这三种范围分别列出排放源; 根据排放源在组织边界之内或之外,来定义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范畴; 清单中应至少分开计算Scope1和Scope2的GHG排放。 Scope1:直接排放源排放源是由该组织所拥有或所控制,如从排放管道、工厂、空调设施及公司所拥有∕控制的交通工具中的排放。 Scope2:间接排放源排放的产生源自于该组织的运行结果,但排放源为其他公司所拥有或控制,如外购电力和蒸汽。 Scope3其它间接排放源委外加工制造、员工上下班或商务旅行、原材料开采及产品使用期间所发生的排放。 排放量量化 量化方法(参见ISO14064-1 4.3.3) 通常情况下选择“计算”方法 将GHG 活动水平数据与GHG 排放或清除因子相乘; 选择排放系数 应用计算工具后,是否需要对排放量进行修正 结果需要利用全球增温潜势GWP,结果以吨CO2当量为单位

部分温室气体GWP值 20年100年500年 二氧化碳1 1 1 甲烷62 27 7 一氧化氮275 296 156 CFC-12 7900 8500 4200 HCFC-22 4300 1700 520 氧化亚氮275 310 256 氢氟碳化物9400 11700 10000 全氟化物3900 5700 8900 六氟化硫15100 22200 32400

碳排放量计算

碳排放量计算 【信息时间:2012-6-7 阅读次数: 1249】【字号大中小】【我要打活动所产生的CO2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系数 重油排放系数:2.991kgCO /L 2 /L 柴油排放系数:2.778 kgCO 2 /L C2H2排放系数:3.3846 kgCO 2 /L 汽油排放系数:2.361 kgCO 2 厌氧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排放 公司有污水处理设备一套,处理过程中会有CH4气体逸散排出,公司目前为止尚未采取措施对放总量为8692m3。 活动/设施污水处理厌氧池 排放源生产污水 GHG类别CH 4 / kg—COD)0.25 排放系数(kg—CH 4 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kg CO /kg)21 2 报告期污水排放量(m3) 8692 B(CH4捕捉/烧毁) 0 COD(mg/l) 20 e(ton) 0.91 报告期GHG排放量CO 2 注:(1)排放系数及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2)CH4排放(kg/year)=OC×EF-B。 排放系数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化粪池所产生的排放

公司报告期内雇员人数平均为人/月,每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为 h。 化粪池所产生的排放根据 IPCC2000,Good Practice, C5.2进行计算,化粪池甲烷排放量:WM = P ? FTE ? D ? SBF ? EF ? FTA ? 365 ? 10–6 活动/设施化粪池 排放源生活污水 GHG类别CH 4 D:人均BOD排放系数(g BOD/人/天) 60 SBF:BOD稳定系数0.5 EF:排放因子(g-CH /g-BOD) 0.6 4 FTA:BOD降解系数0.8 P:员工人数(个) 员工平均工作时数(小时/人-年) FTE:员工全年在工作现场系数 报告期天数(天) 365 /kg)21 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kg CO 2 e(ton) 报告期GHG排放量CO 2 排放量WM = P ? FTE ? D ? SBF ? EF ? FTA ? 365 ? 10–6;注:(1)CH 4 (2)排放因子取自IPCC2000, Good Practice, C5.2, (3)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外购电力所产生碳排放量 活动/设施生产/办公/生活 排放源电力 GHG类别CO 2 /kWh) 0.8825 排放因子(kgCO 2

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换算公式

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换算公式 活动所产生的CO2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系数 重油排放系数:2.991kgCO2 /L 柴油排放系数:2.778 kgCO2 /L C2H2排放系数:3.3846 kgCO2 /L 汽油排放系数:2.361 kgCO2 /L 厌氧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排放 公司有污水处理设备一套,处理过程中会有CH4气体逸散排出,公司目前为止尚未采取措施对逸散气体进行捕集,报告期内污水排放总量为8692m3。 注:(1)排放系数及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2)CH4排放(kg/year)=OC×EF-B。 排放系数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化粪池所产生的排放 公司报告期内雇员人数平均为人/月,每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为 h。 化粪池所产生的排放根据IPCC2000,Good Practice, C5.2进行计算, 化粪池甲烷排放量:WM = P ? FTE ? D ? SBF ? EF ? FTA ? 365 ? 10–6

注:(1)CH4排放量WM = P ? FTE ? D ? SBF ? EF ? FTA ? 365 ? 10; (2)排放因子取自IPCC2000, Good Practice, C5.2, (3)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外购电力所产生碳排放量 注:(1)排放量采用活动数据×排放因子×GWP的方法进行计算; (2)GWP取自IPCC,SAR:Climate Change 1995; (3)排放因子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商务飞机CO2排放量计算:

1958年至2009年全球碳排放量总计

NOAA CO2 Publication Date: Thursday January 7, 2010 (14:19:55) Atmospheric CO2 Mauna Loa Observatory (Scripps / NOAA / ESRL) Monthly & Annual Mean CO2 Concentrations (ppm) March 1958 - Present Yea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1958315.71317.45317.5317.11315.86314.93 1959315.62316.38316.71317.72318.29318.16316.55314.8 1960316.43316.97317.58319.02320.02319.59318.18315.91 1961316.93317.7318.54319.48320.58319.77318.58316.79 1962317.94318.55319.68320.63321.01320.55319.58317.4 1963318.74319.08319.86321.39322.24321.47319.74317.77 1964319.57320.11320.76321.79322.24321.89320.44318.7 1965319.44320.44320.89322.13322.16321.87321.39318.8 1966320.62321.59322.39323.87324.01323.75322.4320.37 1967322.06322.5323.04324.42325324.09322.55320.92 1968322.57323.15323.89325.02325.57325.36324.14322.03 1969324324.42325.64326.66327.34326.76325.88323.67 1970325.03325.99326.87328.14328.07327.66326.35324.69 1971326.17326.68327.18327.78328.92328.57327.34325.46 1972326.77327.63327.75329.72330.07329.09328.05326.32 1973328.55329.56330.3331.5332.48332.07330.87329.31 1974329.35330.71331.48332.65333.15332.13330.99329.17 1975330.68331.41331.85333.29333.91333.4331.74329.88 1976331.66332.75333.46334.78334.79334.05332.95330.64 1977332.69333.23334.97336.03336.82336.1334.79332.53 1978335.09335.26336.62337.77338337.98336.48334.37 1979336.21336.64338.13338.96339.02339.2337.6335.56 1980337.8338.28340.04340.86341.47341.26339.34337.45 1981339.36340.51341.57342.56343.01342.51340.71338.51 1982340.92341.69342.88343.83344.3343.42341.85339.82 1983341.42342.67343.45345.08345.76345.33343.93342.08 1984343.87344.59345.29346.58347.36346.8345.37343.06 1985345.08345.89347.49348.02348.75348.19346.49344.7 1986346.42346.95347.88349.57350.35349.7347.78345.89 1987348.2348.55349.56351.12351.84351.45349.77347.62 1988350.23351.58352.22353.53354.14353.64352.53350.42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关于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一是争夺发展权,即争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二是减排的成本由谁承担。关于气候变化,有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工程中把“瓶子中的魔鬼”放出来了(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现在要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捉住这个“魔鬼”并放回瓶子里,且要实行平均分担成本的AA制。显然,这是不公平的要求,不被发展中国家所接受。鉴于碳排放衡量指标是评价各国历史责任和确定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依据,因而成为全球气候政治的焦点之一。引发学术界对碳排放衡量指标的研究。 最早应用的衡量指标是国家排放总量,即以国家为单元计算碳排放总量。因为国际社会以国家政治实体为单元,通过政府间的国际气候谈判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采用的就是国家碳排放总量指标。国家排放总量考虑到各国的主权性,其值越大表明一国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进而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和成本。相应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如主权分配方案。现在以欧盟为首的一批国家倡导“碳帽”(Carbon Cap)这样一个减排目标,即限定各国的排放总量上限,支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Stern(2008)认为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因为排放所涉及的最终政策目标——气候变化——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和道德伦理的考虑,而价格对于这些因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建议采用限制总量的政策来进行控制。批判此观点的国内学者潘家华(2009)在《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写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0%,基本需求尚未满足,未来必将成为全球排放的主体。从长远来看,建立在国家排放总量上的减排制度显然忽略了个体上的公平性,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我赞成后者,此指标忽略了各国历史累积排放的巨大差别情况,且不能反映全球排放权的代内公平性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甚至80年代以后,其历史排放量少,发展需求迫切,但排放空间开始减小,如果排放活动受到约束,发展机会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排放总量指标难以被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接受。 后来,发展中国家学者指出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的概念,试图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发展空间。人均排放指标反映各国平均每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排放的贡献,其值越大表明一国平均每个人占用更多的全球气候资源。而发达国家学者在人均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了“紧缩与趋同”方案。其基本思路是,选择远期(如210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稳定浓度,并根据人均原则制定某一目标

[数据]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及应用

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及应用 【摘要】低碳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实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及应用,有助于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衡量低碳化的发展水平时,一般根据碳排放强度,即以单位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作为重要指标。但国内外对碳排放数据信息化这一角度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信息化角度出发,对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及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信息化应用 一、碳排放的现状分析 1、什么是碳排放 因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因此常用碳排放来指代温室气体。 碳排放强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某一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衡量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碳排放强度的定义,碳排放强度等于CO2排放量除以行业的经济总值。 2、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因此,减少碳排放对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而要想低碳化发展经济,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将碳排放数据信息化当做重点发展方向。 二、如何实现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 1、数据采集模块 采用设备自动采集、人工输入等多种方式采集碳排放数据,导入数据,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现在国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 2、碳排放数据查询统计分析 分析碳排放数据查询:可生成包括能源消耗数据汇总表,各行业、地区能源利用状况以及各企业能耗分类情况列表等表。 碳排放数据统计:统计并分析碳排放情况,以日或月为单位,将煤耗、电耗、油耗、气耗、水耗制作为曲线图,分析走势,归纳总结。

碳排放资料一些理论

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有哪些? 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化石原料的燃烧,比如石油燃烧等,所以要减少碳排放量,可以少用石油,具体就是减少石油使用,开发新能源,水能,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等。 另外绿色植物可以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也算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碳吧 碳排放量 定义 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比如一家超市货架上的某只箱子来自某一特定的装瓶厂,而其旁边的另一只箱子则来自数百公里以外的工厂,并且这两只箱子是通过不通过的物流公司运输的,那么它们的碳排放量就具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碳排放如何计算: 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你知道每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吗? 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对策 “低碳生活”正在悄然兴起:少开私家车、坚持爬楼、不用电脑时选择关机……人们可以用各种办法减少碳排放。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乘以2.7。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碳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全球碳排放量情况 在国际社会,说起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掌握着”先进技术,而且占领着道德高地和生杀大权。不是么,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奥巴马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对中国恶言相向,称中国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欧盟同样对中国进行指责。对此,一些西方媒体也感到如此指责有点过分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