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刘杰;吕孝欣;孟春;王玲;张彬彬;宋书凯【摘要】目的:评估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两种治疗效果与患者 CYP2C19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选择 ACS 患者1273例,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查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抑制率<30%)263例,并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134例)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129例),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携带 CYP2C19酶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将每组患者再分为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亚组和功能缺失等位基因非携带亚组。

观察患者用药第7天时血小板抑制率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P<0.05);替格瑞洛携带亚组和非携带亚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携带亚组和非携带亚组(P 均<0.05)。

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 MACE 发生率低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9.7% vs 18.6%,P <0.05)。

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11.2%vs 4.7%,P <0.05),但呼吸困难均为轻中度,应用茶碱后症状易缓解。

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 ACS 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不受CYP2C19酶基因表型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抵抗;替格瑞洛;基因多态性【作者】刘杰;吕孝欣;孟春;王玲;张彬彬;宋书凯【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目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的标准治疗方案[1]。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摘要】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两者在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应用、优势和不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实际效果,分析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揭示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实际价值,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总结意义和启示。

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冠心病、心肌缺血、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治疗方法、应用、优势、不足、耐受性、依从性、实际价值、未来研究、意义、启示。

1. 引言1.1 介绍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起到抗血栓作用。

氯吡格雷是一种老一代的P2Y12受体拮抗剂,也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在药理作用上更为选择性,对P2Y12受体的拮抗作用更强,而且不需要代谢酶的转化就能发挥作用,作用更为迅速。

替格瑞洛的清除时间更短,在停药后更快恢复血小板功能,减少出血的风险。

氯吡格雷作为老一代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并且价格更为经济实惠,更适合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选择。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各有优势和适应人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做出选择。

接下来将对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

1.2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冠心病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方法多样化,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一种方式。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它们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还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n=40)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后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的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替格瑞洛;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冠脉综合症是指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供血区域出现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综合征。

最常见是冠状动脉里面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粥样斑块,如果粥样斑块不稳定或者发生破裂,会引起血栓形成,完全或者不完全堵塞了血管之后,影响它所供血区域的心肌供血[[1]]。

该类病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闷痛,紧缩压榨感或压迫感、烧灼感,可向左上臂、下颌、颈、背、肩部或左前臂尺侧放射,呈间断性或持续性,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窒息感、甚至晕厥,持续>10~20分钟,含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时常提示急性心肌梗死[[2]]。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n=40)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45—69岁,平均年龄为(56.37±3.42)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3—68岁,平均年龄为(55.58±3.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摘要】本文旨在对比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实际价值。

在首先介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在分别讨论了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疗效,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展示了临床观察结果以及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

最后在分析了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对比分析的结论。

通过本文的观察对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对比、临床观察、副作用、安全性评估、实际应用、对比分析。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过程中,药物疗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

通过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1.2 目的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这两种常用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对比,探讨它们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也旨在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推动冠心病心肌缺血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为医疗实践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

2. 正文2.1 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替格瑞洛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状况。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比较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比较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缺血导致的胸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作为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那么,这两种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有何区别呢?本文将对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以及在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替格瑞洛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它与阿司匹林一起组成双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方案中起到重要作用。

替格瑞洛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

而氯吡格雷同样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通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作为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一、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有显著优势。

研究数据显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替格瑞洛的患者相较于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可以认为替格瑞洛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

二、出血风险的比较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出血风险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性指标。

研究发现,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高龄患者以及伴有其他出血风险因素的患者中,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具有更低的出血风险。

在出血风险方面,替格瑞洛的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于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比较中,替格瑞洛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风险和耐药性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潘彩虹;胡泽平;王邦宁【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50)009【摘要】将住院治疗的12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组(40 例)和有糖尿病组(80 例),观察糖尿病的凝血功能变化. 在80 例有糖尿病组中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替格瑞洛组(48 例)和氯吡格雷组(32 例),治疗5 d后检测血小板功能,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作用的情况.%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AC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n-diabetes group(40 cases) and diabetes group(80 cases) .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was de-termined for all patients. In the diabetes group eigh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icagrelor group (48 ca-ses) and clopidogrel group (32 cases) . After 5 days′treatment, platelet function was detected. Our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icagrelor and clopidogrel on the platelet function.【总页数】3页(P1351-1353)【作者】潘彩虹;胡泽平;王邦宁【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斑块性质、炎症反应的影响 [J], 曹庭家;周阳贞2.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比较 [J], 陈尧3.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比较 [J], 吴庆法;李庆军;李泽林;冯明瑞4.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林斌; 黄志华5.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唐玉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使用介绍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使用介绍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使用介绍
目录/Contents
替格瑞洛吸收迅速,可快速生成同样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吸收
替格瑞洛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与人血浆蛋白广泛结合。
分布
主要经CYP3A4代谢,少部分由CYP3A5代谢。
代谢
替格瑞洛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分泌消除。替格瑞洛半衰期为7小时,活性代谢产物为9小时。
排泄
氯吡格雷主要不良反应
常见
不常见
血肿、鼻出血、胃肠出血、瘀伤、注射部位氯吡格雷吸收迅速。
吸收
氯吡格雷及其主要循环代谢物与人血浆蛋白呈可逆性结合。
分布
主要由肝脏代谢,一条途径由酯酶介导代谢为无活性酸衍生物;另一途径由P450介导代谢成有抗血小板活性的氯吡格雷硫醇衍生物。
血栓高危者,若出血风险不高,可考虑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60mg/次,2次/d)长期治疗。
感谢您的聆听!
代谢
在120小时内约50%由尿液排出,约46%由粪便排出。单剂量口服氯吡格雷75mg后,半衰期为6小时。
排泄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
无禁忌症者,均立即服用阿司匹林(负荷量300mg,继以75-100mg/d长期维持)。
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用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至少12个月,除非有极高出血风险等禁忌症。
P2Y12受体拮抗剂首选替格瑞洛(180mg负荷量,以后90mg/次,2次/d)。
不能使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300-600mg负荷量,以后75mg/次,1次/d)。
稳定性冠心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
无禁忌症者,阿司匹林75-100mg/d长期治疗。
若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建议服用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75mg,1次/d;或替格瑞洛60-90mg,2次/d)。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ACS患者的治疗。

有些患者对氯吡格雷存在抵抗性,这会影响治疗效果。

寻找替代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替代治疗方案中,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是两种备受关注的药物。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与氯吡格雷具有相似的主要治疗效果。

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则是将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用量加倍,来增加对药物的反应。

本文将针对这两种替代治疗方案对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疗效分析多项研究表明,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中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一项名为TIGRIS的研究显示,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名为OPTIDUAL的研究则证实了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的良好疗效,有效降低了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

安全性分析在安全性方面,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治疗ACS患者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

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减少了出血的风险,尤其是严重和致命性出血的风险。

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则在用药时需要严格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不过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其出血风险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结论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监测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替格瑞洛治疗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常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1]。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

本研究给予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替格瑞洛治疗,治疗效果满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女22例,男18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4.23±11.54)岁。

对照组女23例,男17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3.13±10.4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學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应用阿司匹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185)治疗,第1次口服300 mg,之后剂量减为150 mg/次,1次/d,连续服用6个月。

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治疗,第1次口服180 mg,之后剂量减为90 mg/次,2次/d,连续服用6个月。

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0)治疗,第1次口服300 mg,之后剂量减为75 mg/次,1次/d,连续服用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皮疹、轻微出血及胃肠道反应等。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及心力衰竭等。

疗效的判定标准为:①痊愈:患者的心电图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②有效: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③无效:以上症状均没有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
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痊愈28例(70.0%),有效9例(2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痊愈22例(55.0%),有效8例(20.0%),无效1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皮疹1例(2.5%),轻微出血1例(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发生皮疹2例(5.0%),轻微出血2例(5.0%),胃肠道反应4例(10.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 3 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2.5%),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2.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5.0%),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10.0%),心源性猝死1例(2.5%),心力衰竭1例(2.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8/40)。

观察组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此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不断增高[2]。

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临床常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高。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已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谢影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说明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临床优势明显。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给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替格瑞洛治疗,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析原因为抗血小板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措施,而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激活而直接起到抗凝作用,从而减少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替格瑞洛治疗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相比,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及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改善预后,临床优势明显,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卫萍,顾复生,李虹伟.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9):841-845.
[2] 蔡天志,李朝兰,张科林,等.血清FSTL-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8):119-121.
[3] 谢影,周静.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202-4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