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比较

合集下载

替格瑞洛与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比较

替格瑞洛与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比较

替格瑞洛与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比较血小板是人体中最小的细胞碎片,因其具有重要的止血功能而备受关注。

血小板在机体内的聚集与分散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但当过多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控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替格瑞洛和氢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两者都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对这两种药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进行比较。

替格瑞洛是一种选择性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止ADP对P2Y12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比于其他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更加选择性,作用更加持久。

替格瑞洛是欧洲和美国FDA认可的一线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疾病,具有出血风险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氢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能够强力抑制血小板的凝聚。

它是早期抗血小板药物中的代表,也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

氢氯吡格雷作用快、停药后作用也快地消退,但其出血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慎重使用。

1. 作用机制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比氢氯吡格雷更加选择性。

替格瑞洛可以阻断ADP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影响其他受体的结合。

而氢氯吡格雷则是完全拮抗ADP在P2Y12受体的作用。

这样,氢氯吡格雷会同时影响其他受体的结合,导致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2. 作用持久性替格瑞洛的作用时间比氢氯吡格雷长,一个显著的优势是减少药物的频繁使用。

替格瑞洛可以维持几天的作用,这意味着患者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药物即可达到长效治疗的效果,减少了频繁用药的风险。

而氢氯吡格雷的作用时间比较短,需要更加频繁地使用药物。

3. 关键指标比较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中,替格瑞洛和氢氯吡格雷的关键指标均得到了比较。

一项对2,061名患者进行的随机研究表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再次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31%。

在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另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替格瑞洛与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进行了比较。

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疗效评价

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疗效评价

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疗效评价目的比较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疗效和不良事件。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华医院2012-2013年间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予氯吡格雷(75例)和替格瑞洛(75例),比较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结果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93.3%,MACE共30例;氯吡格雷组的总有效率为76.0%,MACE共10例,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疗效较好,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少。

标签: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随着PCI术的普及,冠心病(CAHD)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治疗上以抗血小板药物为主。

然而部分患者在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过程中仍然发生血栓事件[1-2],这是由于个体对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性不一致,故现行指南推荐的抗栓药物治疗剂量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临床上新近出现了另一个抗血小板治疗新药-替格瑞洛。

本研究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行PCI术的CAHD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昆华医院心内科2012-2013年住院行PCI术的CAHD患者,共150例。

入选标准: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指标显示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AHD,其中男116例、女34例,年龄38~85岁。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服用或以前曾服用但已停药至少1月,且均同时服用治疗CAHD的常规药物。

排除标准:血液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等。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各75例,经统计,两组基本资料相近(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项目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年龄54.2±12.553.4±13.1男/女52/2364/11既往史高血压5150糖尿病3935观察期间用药他汀类5954ACEI5052β受体阻滞剂65591.2 给药方案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一次高剂量氯吡格雷225mg,以后每天服药75mg。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实际价值【摘要】本文旨在对比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实际价值。

在首先介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在分别讨论了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疗效,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展示了临床观察结果以及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

最后在分析了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对比分析的结论。

通过本文的观察对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对比、临床观察、副作用、安全性评估、实际应用、对比分析。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过程中,药物疗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

通过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1.2 目的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这两种常用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对比,探讨它们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也旨在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推动冠心病心肌缺血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为医疗实践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

2. 正文2.1 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替格瑞洛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状况。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S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运动耐量下降。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替格瑞洛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激活,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目前常用的替格瑞洛剂量为75mg/d,这一剂量已被证实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75mg/d的替格瑞洛剂量是否合适一直存在争议。

近期一些研究表明,低剂量替格瑞洛(≤60mg/d)在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低剂量替格瑞洛可以显著减少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一项名为PEGASUS-TIMI 54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对于曾经患有心肌梗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每天服用60mg的替格瑞洛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具体而言,与安慰剂相比,60mg替格瑞洛组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心肌梗死率和卒中率均显著降低。

低剂量替格瑞洛可以有效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低剂量替格瑞洛在稳定型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

相比较于传统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较低。

PEGASUS-TIMI 54试验结果显示,60mg替格瑞洛组的重度出血风险并未显著增加,表明低剂量替格瑞洛在稳定型冠心病治疗中是相对安全的。

而对于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以及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来说,低剂量替格瑞洛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治疗选择。

低剂量替格瑞洛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对比于传统剂量的替格瑞洛,低剂量替格瑞洛不仅更安全,而且患者更容易接受。

一些临床观察研究发现,低剂量替格瑞洛组的患者更加坚持长期用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老年人冠脉支架后的抗栓效果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老年人冠脉支架后的抗栓效果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老年人冠脉支架后的抗栓效果许玉娟;罗芳【摘要】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老年患者冠脉支架术后抗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行支架置入手术56例,其中氯吡格雷组21例(n=21),替格瑞洛组35例(n=35).在不同阶段,对所有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出血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进行观察.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1)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抑制率较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的出血事件的总发生率无增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6个月时,替格瑞洛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20【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支架;抗栓【作者】许玉娟;罗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厦门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厦门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是由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心血管内科的急重症[1]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

近年来,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急诊PCI)成为目前治疗STEMI的主要手段,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支架置入毕竟是异物植入,容易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及生存率[3]。

因此,术后加强抗血小板聚集尤其重要。

冠脉介入医生急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药物与临床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比较董珍珍,孙中奇,徐寒锡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苏州 215128[摘要]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差异。

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n =50)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n =52)行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较对照组的高(96.15% 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8,P <0.05)。

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短,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治疗后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疗效更为可靠,更利于患者心绞痛症状与炎症反应的改善,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关键词]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4)02(a)-0115-04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egretol and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Aspirin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DONG Zhenzhen, SUN Zhongqi, XU Hanx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uzhou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2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tegretol and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pectively.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admitted to Suzhou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by the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methods. Control group (n =50) was carried out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combined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52) was carried out tegretol and aspirin combined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6.15% vs 80.0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408, P <0.05). The number of angina episodes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as less and the duration of each episode was shor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number of episodes and the duration of each episode were less and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levels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were lower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each fact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P <0.05).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eeding rat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efficacy of combining Tegretol with aspirin therapy is more reliable than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4.04.115[作者简介] 董珍珍(1989-),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高血压。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动脉硬化性变和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胸痛或胸闷痛,常常放射到颈部、肩部、背部或上肢,伴有憋气、出汗等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栓塞而引起的心肌坏死。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

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心肌缺血。

本文旨在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药物选择依据。

具体来说,研究要明确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探讨两种药物在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和总体死亡率方面的差异。

研究还将分析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特定患者群体对某一药物更具有优势。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参考,提高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临床实践中的药物应用策略。

2. 正文2.1 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受体β1亚型,从而减少心脏的心率和收缩力,减轻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替格瑞洛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受体拮抗剂,其作用主要是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减少心脏对肾上腺素的反应,使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降低。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 临床研究 •16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食管心脏超声诊断出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40.8%)明显多于经胸壁心脏超声诊断出的患者(14.8%),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特别是对于卵圆孔未关闭患者和心房缺损患者,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具有明显较高的检出率,提示患者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有可能会掩盖掉一些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综上所述,经食管心脏超声较经胸壁心脏超声更易诊断出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性检查和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应采取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来进一步确认病情。

参考文献[1] 肖美娟,殷为勇,叶祖森,等.心源性脑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0):848-850.[2] 温清,刘人恺,杨春水.青年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 T O AST 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4):9-11.[3] 路雅宁,刘晶晶.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性特征分析[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2,33(4):173-175.[4] 罗伟权,黄志勇.经食道心脏超声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02-103.[5] 闫紫明.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经胸壁心脏超声和经食道心脏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的比较[D].长春:吉林大学,2013.[6] 丁凡,尤涛,刘兴光,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2):100-103.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文金荣(云南省蒙自市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61199)【摘要】目的 探析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10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即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替格瑞洛治疗,各53例,分组标准为入院单双次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12月28日第15卷第12期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dy,Vo1.15,No.12,Dec 28,2016 ・881・ ・临床研究・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比较 程庆强,高 洁,吕中华,耿晓雯,任艺虹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853) 

【摘要】 目的 比较t>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人 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 者597例。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 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98)。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 洛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5.3%vs 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两组患者的I型 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Ⅱ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用药期间共 有263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其中替格瑞洛组77例和氯吡格雷组186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 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显著增加[(80.29±20.67)% (61.65±26.81)%,P<0.001]、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lJP)显著 降低[(25.28±14.28)vs(36.41±16.20)iTaIl,P<0.001]。替格瑞洛组中MA^1)P<31 toni的患者(68.8% 40.3%,P<0.001) 以及此类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者(24.5%ys 10.7%,P=0.037)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 质量指数(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和高血压病(OR=1.301,95%CI:1.036~1.635,P=0.024) 是I>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替格瑞洛 的出血风险比氯吡格雷高,且低BMI与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选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危险 因素并行TEG监测,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人;冠心病;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出血风险 【中图分类号】R917;R592;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6.12.212 

Comparison of ticagrelor and clopidogrel in bleeding risk among the elderly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ENG Qing—Qiang,GAO Jie,LYU Zhong—Hua,GENG Xiao—Wen,REN Yi—H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leeding risk in the over-70一year—ol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treated by ticagrelor or clopidogrel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1.Methods Consecutive 597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due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nd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rom Jan.2014 to Mar.2015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ir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icagrelor group(n=99,treated with ticagrelor combined aspirin)and clopidogrel group(n=498,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combined aspirin).After 1 year’s follow—up, their bleeding risk was compar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bleeding ev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ieagrelor group than the clopidogrel group(25.3%us 14.5%,P=0.008),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in the ratio of type I bleeding events(P=0.015),but not in the typeⅡbleeding events(P=0.261)between the 2 groups. During the medication period,263 patients underwent thrombelastography(TEG),including 77 cases from the former and 1 86 from the latter group.ADP—induced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8O.29-4-20.67)% (61.65±26.81)%, P<0.001],but ADP—induced maximum amplitude(MAADP)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25.28±14.28)us(36.41±16.20)inn3, P<0.001]in the ticagrelor group than the clopidogrel group.The ticagrelor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arger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MAADP<31 into than the clopidogrel group(68.8%∞40.3%,P<0.001),and these patients had obviously higher occurrence of bleeding events as well(24.5% 10.7%,P:0.037).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low body mass index (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and being complicatedwith hypertension(OR=1.301,95%CI:1.036—1.635, 

收稿Et期:2016—07—14;修回日期:2016—08—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0309) 通信作者:任艺虹,E—mail:rainbowren301@163.con ・882・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12月28日第15卷第12期Chin J Muh Organ Dis Elderly,Vo1.15,No.12,Dec 28,2016 P:0.024)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bleeding events in the≥70一year—ol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reatment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Conclusion The risk of bleeding events is higher when taking tieagrelor than elopidogrel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d those with low BMI and hypertension are prone to bleeding events.Therefore,full considera— 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risk factors of bleeding,and TEG monitor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treatment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events. 【Key words】 aged;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lopidogrel;ticagrelor;bleeding risk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270309). Corresponding author:REN Yi—Hong,E—maiZ:rainbowren3O1@163.corn 

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聚集十分关键。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联合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AHA)指南¨ 推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 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或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的基础用药,这些药物能够预防冠状动 脉支架内血栓和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主要为阿 司匹林(aspirin)联合一种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 如氯吡格雷(clopidogre1)、替格瑞洛(ticagrelor)等。 但双联抗血小板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 J。特别 是替格瑞洛,虽然在预防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心血 管事件方面优于氯吡格雷,但出血的风险也相对更 高 。另外,高龄也是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之 一l5 J。目前关于我国≥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 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比较的临床报道 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I>70岁老年冠心病患 者院外长期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咯雷的出血风险。 l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 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ACS住院并行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纳入标准: (1)年龄≥7O岁;(2)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 物I>6个月。排除标准:(1)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 (2)晚期恶性肿瘤;(3)因口服华法林等药物影响凝 血机制;(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5)院 外6个月内自行停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服用药物 剂量不符。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 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 凡: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 林,n=498)。 1.2 方法 1.2.1服用方法 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 限公司)100 mg,1次/d;替格瑞洛片(阿斯利康制药 有限公司)90 mg,2次/d;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安万 特制药有限公司)75 mg,1次/d。 1.2.2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 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病史、 血小板计数、血脂、凝血功能、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 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 指标及主要用药情况。 1.2.3 随访 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 1次/3个月。内容包括:(1)是否遵医嘱坚持服用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2)有无出血情况,出血类型及 部位;(3)是否存活,是否再次住院及死亡或住院原 因;(4)对于随访中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 tograghy,TEG;Haemoscope公司,美国)检测的患者, 分析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 率和ADP诱导的最大振幅(ADP induced maximum amplitude,MA^DP)o 1.3相关定义 1.3.1 出血定义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将出血分为 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斑、消化道出血(呕血、便 血或大便潜血阳性)、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尿道出 血、呼吸道出血等。 1.3.2出血类型根据出血学术研究会(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出血标准 J 将出血分为5种类型。(1)I型:患者无需因此就 医或住院的非活动性出血,如皮肤淤斑、血肿、牙龈 出血、鼻出血、痔疮出血、少量血尿或镜下血尿、黑便 等。(2)II型:有明显活动性出血,需要内科干预, 但尚未达到以下Ⅲ一V型标准。(3)11型:①3a 型,明显出血致血红蛋白水平降低<30~50 g/L; ②3b型,明显出血致血红蛋白水平降低≥50 g/L, 心脏压塞,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或控制的出血(除外 牙齿、鼻部、皮肤和痔疮);③3c型,颅内出血(不包 括脑微量出血和出血性转化,包括椎管内出血),损 害视力的眼内出血。(4)1V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相关出血。 (5)V型:致死性出血。本研究只搜集I型和Ⅱ型 两种出血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