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会考模拟卷

高一历史会考模拟卷
高一历史会考模拟卷

高一历史会考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第1—20题,每题1分;第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鸦片贸易

B.勒索巨额赔款

C.割占中国领土

D.打开中国市场

2.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

A.金田

B.永安

C.天京

D.安庆

3.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 《康輶纪行》

D.《瀛环志略》

4.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

D.保国会成立

5.同盟会成立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6.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重大斗争是

A.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 先进知识分子

8.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C.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D.成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10.直接指挥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是①李大钊②陈独秀③叶挺④周恩来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1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是在

A. 1934年10月

B. 1935年1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3.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平行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4.日本侵略者企图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采取的措施是

A.扶植汪精卫伪国民政府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 推行奴化教育

D. 推行“清乡运动”

15.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措施中,提高农民抗日、生产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的是

A.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大生产运动

D.整风运动

16.1956—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建设起来的钢铁基地是①湖北武汉②辽宁鞍山③内蒙古包头④上海宝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制定于

A. 1953年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6年

18.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9.“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下列问题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朝鲜问题

20.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2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革命任务的变化

D.革命性质的变化

22.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①轮船招商局②发昌机器厂③继昌隆缫丝厂④贻来牟机器磨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二七惨案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C.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D.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5.大革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包括①宣传了党的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②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③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④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决定发动广州起义

③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B.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D.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

28.重庆谈判取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②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③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④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四五运动的主要意义是

A.为邓小平实施全面整顿创造了条件

B.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C.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0.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31题16分,32题15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6分,共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上海码头秋风兮兮,30名拖着长辫的幼童依次登船,奔向遥远而不知定数的大洋彼岸。下图为清朝首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合影。

图一

清朝首批留学生管理者之一的吴嘉善给北京的秘密报告中说:“学生在美国,专好学美国人为运动游戏之事,读书时少而游戏时多。或且效尤美人,入各种秘密社会。此种社会有为宗教者,有为政治者,要皆有不正当之行为。坐是之故,学生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言,若东风之故耳;又因习耶教科学,或入星期学校,故学生已多半入耶稣教,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至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而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一贯支持幼童留学的李鸿章等人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也无可奈何,只好同意让这批留学生终止学业回国。于是,除少数人抗拒不归外,其余的在1881年9月6日离美回国。“幼童出洋”的理想和试验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材料二:

图二图三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1903——1905年间,各种中国留学生

在日本留学的照片的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宣告成立

材料三:

“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会回想起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在这一个半世纪里,许多华人已经能够独立地在美国生存发展,为促进中美友谊作出了贡献,那么当中有许多人在各行各业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不乏许多杰出人物,如杨振宁、李政道、贝聿铭等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也包括赵小兰、骆家辉等杰出的政界人才,还有一大批商界人才,这都是你们奋斗的结果。”

——2003.12.8温家宝访美时对华侨和留学生讲话

请回答:

(1)清政府派遣首批留美学生是在什么运动中?(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派遣首批留美学生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吴嘉善认为赴美学生中有哪些不连良恶习?(3分)

(3)你认为“幼童出洋”的理想和试验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留学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32.阅读下图:

图一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在上述报刊思想的推动下发生了哪三次重大运动或斗争?(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述报刊宣传的主要思想主张各是什么?(12分)

33.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请回答:

(1)“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当时呈现

的新气象。(4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六月三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最终通过以党歌作为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请回答:

(2)“三民主义”是谁的重要思想?(1分)它的性质是什么?(1分)

(3)请举一例说明国歌确定后的八年间国民党并未“一心一德”地将“民权主义”“贯彻始终”。2分)(4)请举一例说明国歌确定后的八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心一德”地将“民权主义”“贯彻始终”的。(2分)

1949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请回答:

(5)《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什么会议上被定为代国歌的?(1分)谈谈你对当今“新的长城”的理解。(2分)

34.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1)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年、1978年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问是哪四次调整(写出名称即可)?(4分)

(2)每一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各是什么?(4分)

(3)每一次调整的意义各是什么?(8分)

答案D C B A D C A A B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D D B C B A B C A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A D C A A B C B B D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第1—20题,每题1分;第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6分,共60分。)

31.(1)洋务运动(1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和新式海军需要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

人才。(2分)

(2)①学习少,游戏多。②参加各类组织,不听师长和监督劝告。③信仰基督教,失去爱国心。(3分)

(3)①顽固派的阻挠破坏(2分)②派遣留学生只为学习技术,反对学习政治制度(2分)

(4)①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②促进了中国教育和社会的近代化。③传播了西方进步思想。④促进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32.(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2)戊戌变法: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4分)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4分)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儒家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介绍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4分)

33. (1)政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经济: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浪潮,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2分)

(2)孙中山。(1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分)

(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或制造皖南事变,积极反共。)(2分)

(4)中共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或中共“七大”主张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分)

(5)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分)

发挥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34.(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2)①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分)②农业合作化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1分)③人民公社化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1分)④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分)

(3)土地改革:①彻底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1分)②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1分)③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分)

农业合作化:①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1分)②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分)

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分)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分)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doc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欧美资产阶级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利。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禅让制D.皇帝制度 答案:A 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禅让制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D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A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答案: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治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 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 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共8页为选择题,卷II共4页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1.考生可将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带入考场,带入的教科书上允许写有文字,但严禁夹带纸条,其它任何资料不得带入考场。 2.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太平天国运动没有 ..波及到的省份是 A.广东、广西B.湖南、湖北 C.河南、河北D.内幕、新疆 3.对《天朝田亩制度》评述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由于军事斗争环境恶化,它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4.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维护清朝统治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5.下列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和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全国各地兴起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 C.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国商人开办的船坞和工厂里,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了 D.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6.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的事件发生在A.17世纪六十年代B.19世纪四十年代 C.19世纪末D.20世纪四十年代 7.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实践活动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A.38年 B.48年 C.30年D.22年 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C.军机大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题

会考模拟 一、选择题(60分) 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B) A.黄帝时代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2、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D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这张被誉为标志着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照片,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D )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D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C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8、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10 年代全民集体公司合营私营个体手工 业 开始年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54.5 17.1 27.2 0.04 1.2

广东省2020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三

广东省2020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 )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2.英国《权利法案》的“法”对君权的作用是( ) A.配合君权 B.限制君权 C.平分君权 D.强化君权 3.“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 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5.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的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作战行动。这体现了( ) A.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 6.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7.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这表明该组织( )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 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9.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资金短缺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 10.“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 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其表现为( )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2020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六)历史

2020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六)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学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可知,该制度是宗法制所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排除B。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指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排除C。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和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D。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这一题就需要将宗法制、郡县制、分封制和禅让制作比较和区分,只有准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9. 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 A.38年 B.48年 C.30年 D.22年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 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利。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 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 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 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 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 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 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 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 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 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 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 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 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发展。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 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第一分册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二、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这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 1、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1)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的专制统治 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埃及大致相当。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 1、四大种姓:婆罗门(宗教贵族)、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2、特征: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2、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主要内容有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二、玛雅文化 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农业方面的成就: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地理范围:较今天希腊略大,除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二、希腊城邦的形成 1、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2、古典时代: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一时期,古希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城邦制度达到全盛。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1、里程碑(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2、全盛:伯里克利改革 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3、核心: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4、意义:(1)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2)但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附参考答案)

历史模拟卷(一) 第1一页(共6页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模拟卷(一)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一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 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 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 郡县时代 三 个时代?其中 封建时代 对应的是(一一)A.黄帝时期一一一一一B.西周一一一一一C.秦朝一一一一一D.西汉2.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 求富 自强 的口号发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并于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运动?下列不是变法维新政治运动的内容的是(一一)A.设议院 二实行君主立宪一一一一一一一一B.废八股二改科举C.创办新式学堂二派遣留学生一一一一一一D.裁汰冗员?澄清吏治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所采取的主要战略战术是(一一)A.正规大兵团作战 B.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C.阵地战D.秘密暗杀活动4.1956年2月到4月?毛泽东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二农业二商业二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于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 ?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一一)A.积极引导?稳步前进一一一一一一一B.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实现工业二农业二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一一一一一 一 D.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 5.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该材料所体现的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一一)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不结盟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 ?十二铜表法?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从它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 这句话反映出(一一) A.? 十二铜表法?是为调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而产生B.?十二铜表法?适用于帝国境内的一切民族 C.?十二铜表法?加强了贵族特权D.?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所有考生必做。有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活动的是 A.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 B.整顿海防 C.缉拿烟贩 D.收缴鸦片 2. 184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3.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奕訢 4. 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法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5.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B.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C.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7. 下列著作属于严复在介绍“西学”时翻译的是 A.《变法通议》 B.《代数术》 C.《化学鉴源》 D.《天演论》 8. 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9. 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A.中共杭州特别会议 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10.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完全失败的标志是 A.整理党务案 B.中山舰事件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11.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宁汉合流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东北易帜 D.伪国民大会的召开 12.规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本军队“可暂驻扎”的条约是 A.《淞沪停战协定》 B.《马关条约》 C.《何梅协定》 D.《塘沽协定》 13.中国共产党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是在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4.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A.实行“三三制”原则 B.实行精兵简政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整风运动 15.下列各项中,从1947年春天开始,遭到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是 A.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 C.豫陕鄂边地区 D.豫皖苏边地区 16.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是 A.南京解放B、三大战役的胜利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新中国的成立 17.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18.下列各项中,属于系统地纠正“文革”错误的行动是 A.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B.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C.老干部的二月抗争 D.四五运动 19.下列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著作中,由史学家侯外庐主编的是 A.《中国史稿》 B.《中国通史》 C.《中国思想通史》 D.《中国史纲要》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兰新铁路 C.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D.葛洲坝水利枢纽 二、选择题(这15题为非分流学校考生必做,每题2分,共30分) 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2020年高中历史会考测试题

xx 年高中历史会考测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60 分1.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理藩院B.宣政院C.宣慰司D.南书房 2、“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现象发生在 A. 金田起义前 B. 戊戌维新时 C. 义和团运动中 D. 辛亥革命后 3.江泽民到中国一个城市参观时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里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个城市应该是 A. 南昌 B. 广州 C. 长沙 D. 井冈山 4.图1 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情景。他开怀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 D.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 5.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 。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A.奴隶犯罪后被戴上了铁项圈 B .去市场时奴隶戴上了铁项圈 C.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 D .奴隶是奴隶主不可侵犯的财产 6、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为十六万八千人 B. 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三万人 D.约一万人 7.18xx,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 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简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8.18 世纪70 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 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 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B .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9.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 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B .企业国有制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10.仔细观察下图,xx 年,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加入了哪一组织 A B C D 11.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D.真理标准 大讨论 12.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13.你一定参观过历史文物吧,文物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018年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2018年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 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 国古代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 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4.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 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 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5.《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

遂 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6.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 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严控对外联系D .杜绝西方思潮C .防止鸦片走私B .避免海难发生A 7.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 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9.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 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10.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 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11.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 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崖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叫期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12.“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 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