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的夜曲风格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钢琴演奏家们非常喜欢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完美地展现了肖邦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对钢琴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肖邦降E大调夜曲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表现力等方面。
我们来看一下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特点。
这首曲子的整体氛围非常柔美、细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它的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悲情色彩,给人一种深沉的感受。
在曲子的开头部分,肖邦巧妙地运用了柔板的指法和音色,使得音乐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随后,随着曲子的进行,音乐的情感逐渐加深,充满了悲伤和苦涩的情感,然后通过一连串的变化,最后又回到了柔美的情感之中。
整首曲子旋律流畅,变化丰富,富有戏剧性,充分表现了肖邦作品的特点。
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技巧也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首先是音色的控制,要求演奏者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音符的音色和音量,以表现出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又要注意手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指法,来完美地表现出曲子的旋律和情感。
在演奏技巧方面,这首曲子还有很多跳跃音,要求演奏者有较为敏捷的手指技巧。
曲子中还有一些复杂的和弦和音阶,需要演奏者有较强的手指力度和技巧,才能够完美地演奏出来。
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之外,肖邦降E大调夜曲还对演奏者的表现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演奏者需要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肖邦的浪漫主义情感,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这种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
演奏者需要在音乐中体现出悲情、苦涩和柔美的情感,同时要能够随着曲子的进行,把握好音乐的氛围和情感,使得整个曲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对于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还有一些细节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演奏中要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要能够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节奏和强弱,以使得整个曲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音乐更加生动。
在跳跃音和复杂的和弦音阶上,要注意手指的力度和柔韧度,以使得音乐旋律更加流畅和连贯。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
肖邦的《夜曲》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作品编号为15,是一首钢琴曲。
这首曲子在欧洲古典音乐史上被视作经典之作,对于肖邦的音乐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夜曲”一曲的音乐风格,是以D小调为主音调,音乐气氛柔和且有浪漫主义情调,整首曲子都有一种深夜时分的悠静感,这也与曲子的名称相符。
“夜曲”一曲的创作手法,主要运用了肖邦所擅长的演奏技巧,以及他的独特编曲方法。
例如,肖邦常常将右手旋律与左手伴奏分开演奏,在音乐上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这也在“夜曲”中得到了体现。
同时,肖邦也非常善于使用大量三连音和多样化的节奏手法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并通过琴键上的跳跳弹法交替来进行演奏,营造出一种流畅的视觉效果。
其次,肖邦在《夜曲》创作时也借鉴了许多波兰民间音乐的特色。
例如,曲子的前奏部分,就借用了一段波兰谣曲中带有亚洲音乐风格的音乐元素,这也是肖邦乐曲中的特色之一。
同时,这种波兰音乐特色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品位。
最后,肖邦在《夜曲》的创作中,对于音乐的情感表现掌握得非常出色。
这首曲子以缓慢而柔和的方式生动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并在其中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元素,使得这首曲子充满了柔美和精神内涵。
因此,很多人视肖邦的《夜曲》为音乐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肖邦的《夜曲》是一首充满柔美与浪漫主义情调的钢琴曲,其创作手法不仅在演奏技巧、编曲、情感表达等方面极富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波兰音乐的独特气息。
它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不可缺少的经典之作,打动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心。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法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30年代。
这首钢琴独奏曲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充满了抒情和激情的情感表达。
从曲式上看,《肖邦降E大调夜曲》采用了一个自由的曲式结构,没有明确的乐章划分,整首曲子流畅而连贯。
它以悠扬的前奏开场,引出主题的第一个变奏。
主题由柔和的旋律线组成,以激昂的终止和弓形线作为结束。
在演奏技巧方面,《肖邦降E大调夜曲》要求钢琴家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
整首曲子包含了大量的三连音、特殊的和声以及花样繁复的音阶和琶音运动。
特别是在速度较快的部分中,需要钢琴家有出色的指法和爆发力,以保证曲子的流畅和韵律感。
音色的运用也是《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曲中,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连音和滑音,以营造出梦幻般的浪漫氛围。
钢琴家需要灵活运用手指和腕部的力度,以确保每个音符的音色和表情,给人以舒适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情感的表达是这首曲子演奏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肖邦降E大调夜曲》通过柔和的音符和抒情的音乐表达了深情厚意的情感。
钢琴家需要准确理解并体会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动态的掌控,将作品中的情感细节展现出来。
要点评《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的艺术效果。
好的演奏应该能够准确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并引发听众的共鸣。
钢琴家需要通过准确的音准、灵活的指法和流畅的音乐性,打造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音乐氛围。
钢琴家还需要有独特的诠释和表达,将自己的音乐理解和情感输入到演奏中,给予作品更多的个人色彩。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
肖邦的夜曲是他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夜曲
以悲伤、浪漫的音乐表达了肖邦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这也是肖邦音乐的一个重要艺术风格。
夜曲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其曲调和节奏上。
肖邦的夜曲以柔和、悠扬的曲调为主,常常
采用简单的句型,使人们听起来感到愉悦、舒适。
夜曲的节奏通常较慢,给人一种悠闲、
想象空间的感觉。
夜曲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细腻,通过渐进的音乐动态,肖邦成功地创造出
一种寂静、宁静的夜晚氛围。
夜曲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其和声和音响效果上。
肖邦的和声丰富多样,有时使用简洁
的和弦进行,有时采用复杂的和声变化,为夜曲增添了一种神秘、奇妙的色彩。
他巧妙地
运用了和声的悬浮、变奏等技巧,使得夜曲的音乐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肖
邦还善于运用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例如运用不同的手指力度和速度来演奏琴键,产生
轻柔、明亮、刚劲等音效,使听众可以感受到情感的深度和变化。
夜曲的艺术风格还可以从其情感表达上得到体现。
肖邦的夜曲情感丰富,既有悲伤、
孤寂的情感,也有浪漫、梦幻的情感。
夜曲中传达出的情感不仅是作曲家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是他对于生活中各种情感的回响。
通过夜曲,肖邦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了听众,让他们
能够理解和共鸣。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肖邦夜曲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美妙的旋律和神秘的氛围被世人所熟知。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之一,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展现出了肖邦作曲家的才华和个性。
艺术风格一:轻柔华丽肖邦夜曲是一首缓慢的、轻柔的乐曲,在旋律和节奏上很少采用强烈的变化和突兀的转折。
它的乐器配器也相对简单,通常只使用钢琴或小提琴,让乐曲的氛围更加清晨。
肖邦夜曲是一种浪漫的、优雅的乐曲,展现了肖邦在时代变革中所表现出的追求柔美和奢华的情感。
艺术风格二:丰富的音乐形式肖邦夜曲的音乐形式十分丰富多样: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由一个主题组成。
整个乐曲的构成精巧,将旋律的张力和节奏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肖邦深厚的音乐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艺术风格三:技巧性的钢琴演奏肖邦夜曲的演奏技巧要求极高,尤其是对钢琴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很高。
在演奏时需要有极佳的控制力和表达力,他是如此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动作准确、声音细腻,才能完美地演绎出其中的情感。
这也再次彰显了肖邦作曲家的技巧性和钢琴家的特质。
艺术风格四: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肖邦夜曲以其纯净、优雅、浪漫且神秘的氛围闻名。
这种浪漫激情的情感表达是时间和空间的蜕变,是一个人对自我和自我的探索和领悟。
肖邦夜曲让人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神游天地间,让听众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探索。
综上所述,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肖邦作曲家的才华和个性,兼具了轻柔华丽、丰富的音乐形式、技巧性钢琴演奏、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等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全球的音乐爱好者。
它的存在不仅代表着浪漫主义时代的经典乐曲,也是肖邦艺术创作树立的里程碑意义,对音乐发展史产生了重要的贡献。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肖邦夜曲(Nocturnes)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之一,由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
这些作品在19世纪中期广为流传,并成为了肖邦的代表作之一。
肖邦夜曲以其柔美、优美和富有情感的特点而著称,展现了肖邦独特的艺术风格。
肖邦夜曲共有21首,被分为两集。
它们都以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为特点,每一首都展示了肖邦高超的钢琴技巧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肖邦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和结构,巧妙地表达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和情绪,从而吸引了众多听众和钢琴演奏者。
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肖邦夜曲具有深邃的情感表达。
肖邦以优美、柔美的旋律编织出令人心醉的音乐画面,展现出他对爱情、孤独、哀伤等情感的深刻理解。
每一首夜曲都有着独特的情感色彩,使人们在欣赏时仿佛置身于一幅幽暗、浪漫的画面之中。
肖邦通过这些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使得这些夜曲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是他情感的流露和寄托。
肖邦夜曲注重对钢琴的表现力和技巧性。
肖邦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钢琴表现力的追求和对技巧性的要求。
在夜曲中,他巧妙运用了各种钢琴技巧,如颤音、扫弦、滚音等,使得这些作品不仅在旋律上优美动人,更在演奏技巧上极具挑战性,成为了钢琴家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对象。
肖邦夜曲融合了波兰民乐的特色。
肖邦是波兰人,他的音乐中充满了波兰民乐的影响和特点。
在夜曲中,我们可以听到一些波兰民乐的元素,比如波兰舞曲的舞蹈节奏和特殊的旋律走向等。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夜曲的音乐内容,更让夜曲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使得肖邦的音乐承载了波兰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肖邦夜曲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理念。
浪漫主义是19世纪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思潮,它强调情感、幻想和个性的表达。
在肖邦的夜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浪漫主义的音乐理念,即追求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注重对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寻找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
肖邦夜曲不仅在旋律上表现了这一理念,更在和声、节奏和结构上呈现出了这种浪漫主义的追求和要求。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

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创作手法的剖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肖邦《夜曲》作品15之一,是肖邦创作的一首著名钢琴独奏曲。
这首曲子是在1830年代中期创作的,是肖邦的成熟期作品之一。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曲家,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夜曲》的创作背景源于肖邦的玛波尔卡舞曲。
这首曲子采用了陶格音乐形式,即短小曲子的形式,节奏明快,旋律朗朗上口。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抒情元素,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如梦如幻的色彩。
通过对肖邦《夜曲》作品15之一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肖邦作为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肖邦对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运用,还表达了他独特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首美妙的音乐之作,感受肖邦独特的音乐魅力。
2. 正文2.1 旋律运用肖邦《夜曲》作品15之ㄧ中,旋律运用是其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肖邦善于运用优美动听的旋律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展现出他对旋律构思的高超技巧。
在《夜曲》中,肖邦通过运用各种旋律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肖邦在《夜曲》中巧妙运用了变化多样的旋律主题。
通过不同的旋律主题的变化和组合,肖邦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使整个曲子有了起伏跌宕的韵律和情感。
旋律主题在不同段落的重复和转变,使整个曲子更加紧凑和有机。
肖邦在《夜曲》中还运用了旋律的变化和发展来展现情感的丰富性。
他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变幻,表达了从柔情似水到豪情万丈的各种情感,使整个曲子呈现出深沉而动人的魅力。
肖邦在旋律的处理上注重表达内心真情,使音乐更加抒情动人。
肖邦在《夜曲》中的旋律运用非常出色,通过巧妙的旋律构思和处理,他展现了对音乐创作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
这也使得《夜曲》成为了一首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作,深受听众喜爱。
2.2 和声运用肖邦《夜曲》作品15之一在和声运用上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在这首作品中,肖邦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语言,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情感和戏剧性。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

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肖邦(Frederic Chopin)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夜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肖邦的夜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丽的旋律而闻名,被誉为他音乐创作里最具悲剧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表现之一。
肖邦的夜曲的艺术风格在音乐结构上表现出极其独特的特点。
夜曲通常以慢板为主,采用自由表达的形式,没有明确的乐曲结构。
肖邦善于使用变化多样的音色和音调,通过细腻、柔和的音乐语言诠释自己对夜晚的感受。
他通常采用了自由的即兴性结构,以及不规则的节奏和节拍变化,使夜曲的音乐形式更加灵活。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的夜曲充满了新鲜感和想象力,给人以神秘、浪漫的感觉。
肖邦的夜曲的艺术风格在旋律上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他的旋律柔和、流畅,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常常在弹指之间流转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美丽旋律。
夜曲中经常使用了富有柔韧性的音阶和扮演角色的扫弦音,为整个曲子增加了许多浪漫的情感。
而在旋律的运用上,肖邦通常用柔和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内心的思考和感受,使整个曲子更具深沉和内敛的效果。
肖邦的夜曲的艺术风格在情感表达上独具一格。
夜曲是他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音乐来表达他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
夜曲中的慢板节奏和柔和的音乐语言常常使人们想象到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肖邦巧妙地运用了乐曲的音色和音调变化来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孤独、忧伤和对生命、爱情的思考。
他通过音乐语言将个人情感与音乐相融合,使夜曲充满了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内涵。
肖邦的夜曲的艺术风格在钢琴技巧上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他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的夜曲中充满了细腻而华丽的钢琴技巧。
他善于运用琶音、和声以及复杂的指法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和情感。
肖邦的夜曲往往要求演奏者具备卓越的技巧和灵活性,以更好地表达出他写在乐谱上的音乐形象。
这种独特的钢琴技巧给夜曲增添了许多华丽的音乐色彩,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肖邦的夜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音乐结构、旋律、情感表达和钢琴技巧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肖邦的夜曲风格
【摘要】通过对夜曲的发展进程以及肖邦的身世背景分析肖邦的夜曲风格。
【关键词】肖邦夜曲浪漫主义风格
引言
肖邦是音乐史上专写钢琴音乐的极少数作曲家之一。
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200多首作品,包括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协奏曲、练习曲、前奏曲、夜曲、玛祖卡舞曲、波兰舞曲、圆舞曲、摇篮曲、船歌等体裁。
肖邦的每一件作品,从构思到语汇,都是纯粹钢琴性的。
他的旋律优美流畅,各类精巧的装饰音不仅没有画蛇添足,反而使其更低回婉转。
他的音乐如此具有魅力,却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他的感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他是从诗的角度,从唱歌的角度来处理笔下的每一个音符的因此肖邦被人们冠以“钢琴诗人”的雅号。
但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最令人们陶醉的应属他的“夜曲”,这是极其优美的乐曲,它集抒情、沉思而带有忧郁的感情与一体,曲调赋予歌唱性,广为人们喜爱。
一、夜曲的起源
夜曲通常指描绘夜景,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在罗马时代有“夜神之意”。
夜曲这种体裁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游吟诗人,黄昏时分在他人屋门外或窗下的抚琴情歌。
最初,夜曲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贵族沙龙的一种小型器乐套曲。
后来19世纪初期,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受到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赋予了夜曲以新的含义,开创了夜曲的钢琴曲体裁。
二、夜曲的发展
菲尔德的抒情夜曲宁静沉思、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像飘荡在欧洲上空的一股清新空气,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并且影响了许多19世纪的作曲家,这其中也包括了年轻的肖邦。
肖邦早期的夜曲是在菲德尔的夜曲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他继承了菲德尔夜曲的传统,但是并没有受到菲德尔传统夜曲的束缚。
菲德尔的作品多为沙龙小品,气质优雅而内涵不深。
肖邦则大大提高了夜曲的艺术价值。
在形式上大大扩展了规模,赋予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意境。
在诗一般优雅、恬静的氛围中,融入了热情、华丽、激越的情绪,也融入了戏剧性的气息,使夜曲真正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体裁。
三、肖邦的艺术生平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少年时期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于华沙。
他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写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在10岁时,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当时的欧洲报纸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
1824年肖邦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
1829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
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呃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肖邦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
在他离开祖国时,还带了一个装满故乡泥土的银质纪念杯。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
虽然他再也没有回来,但是他永远也没有忘记他的祖国。
临终前,他嘱托亲人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四、肖邦·夜曲·爱情
肖邦和女人的关系,一直是肖邦研究者一个世纪以来不断的话题。
毋庸置疑,肖邦生命中的那些女子都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并不浅的痕迹,而且是打开进入肖邦音乐世界的一把钥匙。
其中,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是旷世持久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爱,长达十年之久。
幸福的两人世界抚慰
了远离祖国的肖邦孤独的内心,这是他一生中最稳定的时期,许多重要作品写于这几年,其中著名的G小调夜曲和C小调夜曲则是在这一时期创作。
G小调夜曲激动犹如潮水般翻涌的冥想,哀愁、孤寂宛若落叶萧萧的凝思,让人觉得在春雨绵绵的深夜看到未归巢的燕子落在枝头,摇碎树叶上晶莹的雨珠,滚落下一串串清凉而清冽的簌簌琶音。
在他的G小调夜曲里,甚至能听到万籁俱寂之中从深邃而高淼的寺院里传来肃穆悠扬的圣乐,在天籁之际、在夜色深处,空旷而神秘的回荡,让人沉浸在玉洁冰、云淡风轻的境界里,整个身心都被滤的澄净透明。
而C小调则是一首富有戏剧性的作品,反映出了肖邦的爱国热忱。
乐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仿佛是内心独白,悲壮忧愁;中间部分庄严舒缓,旋律如宗教颂歌般平和,像是对心灵的抚慰;最后一部分则情绪逐渐激动起来,终于成为一首豪迈的进行曲,继而音乐又回到第一部分,但原先的形象已经改变,速度加快,情绪从沉思转为激动不安。
五、肖邦夜曲概述
总而言之,在肖邦的夜曲里,给人的就是这样的恬静,即使有短暂的不安和骚动,也只是一瞬间的闪现,然后马上又归于星月交辉、夜月交融的柔美之中。
他总是将他忧虑的沉思、抑郁的悲哀,踟蹰的徘徊深刻的怀念……一一融进他柔情而明朗的旋律中。
即便是如火的情感,也被他处理的温柔蕴藉,深藏在他那独特的一碧万顷的湖水之中。
即使是暴风骤雨,也被他一柄小伞通通收敛起来,滴出一支支雨珠项链的童话。
如果说肖邦的夜曲是一种境界,那便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说肖邦的夜曲是一幅画,便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参考文献:
[1]沈旋、夏楠《古典音乐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
[2]谭君《音乐鉴赏》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