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紫云碧峰学园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紫云碧峰学园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紫云碧峰学园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8届院级优秀毕业生名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8届院级优秀毕业生名单计算学院(54人): 任丽娜施毅君徐寅江嘉倩陈海燕黄明李蕾张剑侠项铭侃王雪兰林志领韩俊杰王简之翁欣旦孙宇刚钟蓝邵达张挺周建伟毛俊寅王逸骏连金菲缪鼐束王蕾邵励徐锦丽周淼张艺琴胡建军刘任毅梁亚莲瞿宜李帅马里魏杰李建锋顾丹梅周震江啸李芳芳孔君君江妙送朱国伟戴颖胡丹沈金秋吴玉燕俞晓蓓沈雷斌鲁强姜淑琴林秋艳孟聪孟聆信电学院(48人): 王毓吴建敏张卉沈燕聂超君郭加贝徐峰斯琼颍沈金霞王昕胡明丰葛旺增林恩兵曹周俊徐卫民林海何影刘齐谢越诚俞丹赵宁戴一平沈启龙张旭洋何洁胡晓云张媛卿陈延纪张晓东樊锰奎蒋宇杰江帆陈国栋郎高一李红霞汤帅民王建谱卢伟史旭盈洪果王淋娟吴勇杨青何灵贵赵晓洁高云蒋佳颖吴珍珍工程学院(35人): 赵洋卜霄宇沈敏慧陈炜徐睿郎月

夏冬明叶春苗蔡万寒吴鹏戎陈哲郑维伟高千红陈超林潇章涛金方园薛菁徐寅善傅静李慧慧黄华姜寅余利亚厉寒艳江君梁林杰王晓凯杨展宏李达王伟峰许亮王岭张炜娜周易安 医学院(31人): 潘冬梅谢诒诚陈妮娜谭明明叶莹莹陈淑莹陈亚玲陈颖计林俊阮丽娜宋翼升徐桑黄林飞汪鸯倪杭琴金海萍胡倩张淑英杨飞飞夏晨曦杨耿陈璐励敏敏汪殷华高复旦金海燕鲍钇汝陈梅珍秦雪杉任雪姣周荣金 外语学院(19人): 吕丹菁张莹沈斯加翁琼琼钟笑含殷牧云李丹丹邵冬莹陈俞希王婧婧陈意徐茗荟蒋敏彤陈燕萍伦愿紫陈宏方淩啸郑晓华郑炜 商学院(122人): 黄茜茜李丹林双双陈不凡卢江南杨赛娜王佳毅郑志和徐帅昊冯海君林婷卢安妮吴曦曦叶金姬吴海燕郑瑶瑶赵璐璐王彦华傅晓琪孙洁王盈洪韵华黄兰芬杨艳

李佳虹王一君陈洁杨佩佩朱汪洁周怡黄洁琼陈海燕周燕华袁芳孙肖金诗瑜宋莎莉毛鉴梁蓥莹沈罗艺金小勤毕丹雯丁琰邵莹倩陆秋丽李琰周婉婉孙徐斐孔方媛洪偲婕陈幸薇薛雅琪马玲丽计玲艳王思苗沈滢王珂芳吕赟郑浙芳朱丹赵赛赛宋建斌方媛张岚平郭雯雯陆佳迪斯钟欢应汶成张维婕陆瑜方炜戴清清杨辉邱亚萍翁慧俐陈谦梁晨汤敏华陈威尔吕旻杨磊方洁朱旭霞朱李珏钱睿陈薇拉李国永龚锡维李亦竞曹雅琪卢琼娜许国菲李闽陈洁郑颖慧刘怡婷徐家璐朱桦璐沈丽东方范斐王颖斐哈赛欧陈敏姝钱瑾林彬拉姚轶斌王竹韵朱雪琴陈涛余斌白一岑肖琼吴婵婵胡敏娜兰瑞瑞郦文杰占娜卫卓张蕊金雯黄晓彬袁斌 传媒学院(31人): 杨叶沈洁俞懿峰赵飒飒姜倩周丽章浩景玥周翌洪燕飞林倩娅邵怡菲刘栋陈悠悠吴云霞俞孟霞贺一萍王玄霜吴颖珊赵娜陈颖陈文怿费国美俞迪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丙) 指导老师: 方祥年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蔗糖酶的提取 同组学生姓名: 金宇尊、鲍其琛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掌握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巩固理论知识,学会学以致用并发现新问题。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 2、实验原理: ①酵母细胞破碎 细胞破碎的常用方法 液体剪切法固体剪切法压力和研磨 物理法、化学渗透法、酶溶 本实验采用研磨的方法。通过固体剪切法(研磨)将酵母细胞破碎,把蔗糖酶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来。 ②蔗糖酶的初步分离纯化 蛋白酶常用的初步分离纯化方法有:盐析、选择性变性、有机溶剂沉淀等。 本实验采用选择性变性(加热)、有机溶剂(乙醇)沉淀等方法对蔗糖酶进行初步的提纯以及收集样品。 由于一般酶蛋白在常温下分离纯化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了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 操作中要始终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得到较好地分离提纯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市售干酵母粉10g/组(3~4人) 2、实验试剂 石英砂,95%乙醇(-20℃),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电子天平(称量干酵母粉);研砵(每组一套);50ml高速离心管(4支/组、4孔50ml离心管架一个/组);托盘天平(离心管平衡用);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箱(50℃);量筒(50ml)、微量移液枪(1000ul)及枪头或移液管(1ml)、玻棒、滴管等;1.5ml离心管(留样品Ⅰ、Ⅱ用)及离心管架;制冰机;-20℃冰箱。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酵母细胞破粹(干磨法) ①称量:称取市售干酵母粉10g+约3-5 g石英砂放入研钵 ②研磨(干磨):至尽可能成细粉末状(约15min) ③加液+研磨:量取总体积40 ml的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分2次加研磨10min, 使呈糊状液体; ④离心:将糊状液体转移到2支50ml离心管中,两支离心管平衡后(托盘天平上),离心10min (条件:4℃、12000r/min) ⑤收集+测量:收集上清液并量出体积V1(样品I),另留1ml上清液(样品I )放置-20℃冰箱保存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蔗糖酶活力测定和SDS-PAGE分析 2、热处理 ①水浴热处理:将上步抽提液(样品I),迅速放入50℃恒温水浴,保温30min, 并每隔5min用玻璃棒温和搅拌提取液。 ②冰浴冷却:保温后迅速用冰浴冷却5min ③离心:将热处理后的样品I转移至两支50ml离心管中,平衡后,离心10min。 (条件:4℃,12000r/min) ④收集+测量:收集上清液并量出体积V2(样品Ⅱ),另留1ml上清液(样品Ⅱ)放置-20℃冰箱保存(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测定蔗糖酶活力和SDS-PAGE分析。 3、有机溶剂(乙醇)沉淀 ①冰浴:将热处理后的上清液加入相同体积的-20℃的95%乙醇,冰浴中温和搅动混匀,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浙江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成就 1.百年浙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1998年9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于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目前,浙大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5千人、硕士生近1万1千人;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0名,正教授1000余名。拥有国家专业目录所设11个大门类的学科,108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2个,17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国家重点学科。 (图片1-4) 2.浙江大学的教育信息化 世纪之交,浙大提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争创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全球信息化浪潮,为浙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四校合并之前,学校提出“四校合并,网络先行”,投入数千万,启动包括下列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立联结各校区的高速宽带城域校园网络系统; ●全面推进信息网络化应用,建设数字化浙大校园; ●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探索网上培养学生的新途径; 目前,浙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一个渗透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浙大正在形成。信息化技术有力推进了浙大的现代化。 3.信息化基础设施—浙大校园网络 浙江大学现有的城域规模的校园网络覆盖了原有五个校区及新建紫金港校区共6个校区以及所有的学生宿舍: ●主干环网:48芯单模光纤,环长54公里 ●主干交换机:双环自愈式ATM(622M)+星形拓扑千兆以太网 ●各校区网络:单模/多模混合光纤,总长150公里 ●校区网络构成:树形骨干网+单位局域网 ●单位局域网:21个学院级的局域网+4个学生区宿舍网+1个教工宿舍网 ●出口信道:中国教科网2.5G/1000M(2004.11月下旬完成升级) ●运行规模:联网计算机3.6万多台;每日Email 4-5万封 注册上网用户2万;平均日流量30-40TB; 用户服务器(网站)近120个。 (图片5)

浙江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一、恒温槽的性能测试 1.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和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 答: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1)继电器的灵敏度;2)加热套功率;3)使用介质的比热;4)控制温度与室温温差;5)搅拌是否均匀等。 要提高灵敏度:1)继电器动作灵敏;2)加热套功率在保证足够提供因温差导致的热损失的前提下,功率适当较小;3)使用比热较大的介质,如水;4)控制温度与室温要有一定温差;5)搅拌均匀等。 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讨论,应该如何选择加热器的功率大小? 答:从能量守恒角度考虑,控制加热器功率使得加热器提供的能量恰好和恒温槽因为与室温之间的温差导致的热损失相当时,恒温槽的温度即恒定不变。但因偶然因素,如室内风速、风向变动等,导致恒温槽热损失并不能恒定。因此应该控制加热器功率接近并略大于恒温槽热损失速率。 3.你认为可以用那些测温元件测量恒温槽温度波动? 答:1)通过读取温度值,确定温度波动,如采用高精度水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2)采用温差测量仪表测量温度波动值,如贝克曼温度计等;3)热敏元件,如铂、半导体等,配以适当的电子仪表,将温度波动转变为电信号测量温度波动,如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等。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 答:恒温槽中加装制冷装置,即可控制恒温槽的温度低于室温。 5.恒温槽能够控制的温度范围? 答:普通恒温槽(只有加热功能)的控制温度应高于室温、低于介质的沸点,并留有一定的差值;具有制冷功能的恒温槽控制温度可以低于室温,但不能低于使用介质的凝固点。 其它相关问题: 1.在恒温槽中使用过大的加热电压会使得波动曲线:( B ) A.波动周期短,温度波动大; B.波动周期长,温度波动大; C.波动周期短,温度波动小; D.波动周期长,温度波动小。 2.恒温槽中的水银接点温度计(导电表)的作用是:( B )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 2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1、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智慧生活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智慧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智慧环境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数据共享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智慧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智慧校园。

浙江大学校园文化

浙江大学校园文化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同时也是九校联盟(C9)的成员。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竺可桢带领下的国立浙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数学有钱宝琮、陈建功、苏步青,物理有胡刚复、王淦昌、朱正元、吴健雄,化学有王葆仁、王琎、卢嘉锡、李寿恒,生物有罗宗洛、贝时璋、谈家桢,土木工程电机有钱令希、王国松,历史、地理有谭其骧、任美锷、钱穆、梅光迪,农学有蔡邦华、吴福桢、梁庆椿、卢守耕、吴耕民,教育有费巩、黄翼、国学有丰子恺、马一浮、郑晓沧等。在学生中后来亦有一大批杰出学者大师出现。竺可桢时期的浙大,以文理称雄中国,1948年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浙大教授有4人入选,居全国第三位。百年浙大,素以“求是”之精神砥砺后学,褒扬先进,以求是之风培育求是之人,故而人才辈出。新浙大成立以来,更以营造积极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既循循善诱,又提倡宏扬个性,以求培养人格健全,既而脚踏实地,又能锐意进取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总揽科学、人文,着眼于未来,立足于青年,立意为浙大数万学子搭文化之台,扬成材之帆。校园是社会之缩影,学生均以适应社会、贡献于社会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大学培养学生,当以校园文化的熏陶为要旨。而文化的熏陶,也以学生个性的发挥,人格的健全,素质的全面为主要环节。新的浙江大学,集理

工农医于一体,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囊括其中。各门类相互渗透和激荡,凡浙大的学生,耳染目睹,汲取各学科之精髓,又能择其所好,有所专长,故校园文化更为丰富和全面,实为数万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本科生光电大赛求是园中,浙大学生意气风发,科技、文化呈现出蓬勃之势。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校园社团节”备受关注。由“创业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几十项活动组成的"校园科技文化节"在为广大学生提供浓郁的文化氛围之际,也同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成材。以邓研会、学生科协为代表的全校130多个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并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团体,通过一年一度的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竞技性于一体的“学生社团文化节”为同学们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学生艺术团,数百名有艺术特长的团员活跃在校园里,向全校学生推介高雅艺术、传统民族艺术的同时更自编自导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活动。爱乐协会、网络协会、文学社、摄影协会……每年数万学生踊跃投身其中,获益良多。浙大文化,经百年沉淀,十数辈传承,底蕴深厚,而今又站在时代前沿,浙大的校园文化,深受其益。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浙大学子向来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时刻关注世界的发展。浙大“求是”精神,更在创业、创新等时代大潮中,注入了新的内容而发扬光大。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市学龄ZIIEJIANC;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金人简 戒功来自孑你的选拝和我的努力! Yoiir 7'MJ5t Hti/f JHIJ Strentfi iviCt Bnnij us to success ! 姓名:杜宗飞______ 专业:______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 机: XXX E -mail:xxx 地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 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 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2014届毕业生。浙江大学城 市学院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 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 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 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 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 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 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 01 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 !求 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 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 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 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14年11月12日 尊敬的领导: 自荐信

智慧校园门户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校园 门户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第二章、总体规划 (4) 2.1.建设原则 (4) 2.2.总体架构 (5) 2.3.分阶段实施规划 (6) 第三章、智慧门户 (6) 4.1.校园门户平台 (6) 4.2.家校帮客户端 (8)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2.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e7442863.html,/journal/design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e7442863.html,/10.12677/design.2018.32008 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 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 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 摘要 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筛选不同尺度的改造对象,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期以带给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改造方案与特色成果加以推广。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手册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手册 考试相关 要求:闭卷考试60分钟 题型:判断题(20分)选择题(40分) 多项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 内容:学籍管理细则优秀学生转浙大条例学分制、课程重修考试:考核管理、补考办法评奖评优、违纪处分文明公寓、文明班级 一、学籍管理细则 1.入学与注册、缴费p5 2.请假程序:请假时间长短、请假事由p6 3.课程考核:类型、实验课考核、重修考核p7-9 4.课程修读:免修、重修、免听、缓考p9-10 5.休学、退学、转学、转专业p10-14 6.提前毕业、获取学位、遗失证书p15-17 二、优秀学生转入浙大学习条例 ?第一条为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探索高等教育新的运行体制,按照浙江大学有关精神,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城市学院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综合办学实力,每年从一年级学生中推荐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转入浙江大学相关(相近)专业继续学习,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 ?第二条推荐范围当年城市学院在籍的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 ?第三条推荐人数城市学院推荐到浙江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名额为城市学院当年在籍同级学生总数的0.5%-1%。 ?第四条推荐时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结束至第三学期开学前一周。 ?第五条推荐条件 ?(一)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综合表现优秀,身心健康,体育课考核合格; ?(二)高考入学成绩必须在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上; ?(三)参加浙江大学一年级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理工科类的学生考数学类和物理类课程;文科类学生考数学类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考试,且成绩合格; ?(四)学习成绩优秀,在专业排名前10%; ?(五)在校期间修读的课程层次、进度不得低于所在专业推荐性课程计划的要求,必修课程成绩没有出现过不及格;P27 三、学分制实施条例 1.课程学分计算以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量为标准。理论教学课程16学时=1学分,实验课等32学时=1学分p30 2.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一般共计12学分p30 3.按课程性质分类,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p30 4.学生可根据自身学要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按大类招生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学习之后选择专业,经过两年学习之后选择专业方向。p31 5.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获取相应学分。p33 6.本科学制为四年(建筑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学籍保留最多可延长两年。p34 7.毕业类型可分为按期毕业、提前毕业和延期毕业p34-35 四、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1.考场规则p49-50 时间:10分钟、30分钟证件:学生证或身份证违纪:按零分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 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术(重点)活动计划表

2012年学术(重点)活动计划表 序号学术活动名称时间人数地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负责人备注 1 旅游法学年会暨论坛2012.10 50 待定浙江省法学会法学院侯作前 2 地方法学院特色化发展研讨会2012.05 30 杭州法学院法学院侯作前 3 政府非税行为规范研讨会2012.11 30 杭州法学院财税金融法学研究中 心 谭立 4 文化产业版权问题研讨会:影视节 目网络传播版权问题 2012.09 30 杭州法学院法学院郑万青 5 2.5维有限元研究及其应用2012.04-05 40 理工2号楼工程学院岩土工程重点学科魏新江专家学术报告 6 地铁施工风险灾害控制2012.06 35 理工2号楼工程学院岩土工程重点学科魏新江专家学术报告 7 浙江省公路软基处理新技术2012.11-12 50 理工2号楼工程学院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土 木工程测试与研究中 心 魏新江专家学术报告 8 浙江低碳(绿色)建筑高峰论 坛 2012.09 150 城市学院 土建安全与环保实验 室参与主办 土建安全与环保实验 室 魏新江 9 浙江省建工集团总工程师、教授级 高工金睿专题报告会 2012.05150城市学院 建筑工程经管与技术 研究所 建筑工程经管与技术 研究所 陈春来 现任浙江省建工集 团总工程师 10 浙江省钢结构协会会长、汉嘉总工 方鸿强专题报告会 2012.10150城市学院 建筑工程经管与技术 研究所 建筑工程经管与技术 研究所 陈春来 现任中国汉嘉设计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1 / 10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沿2012.05 50 城市学院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重 点学科/先进设计与制 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 重点实验室/制造工程 及自动化研究所 刘桦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俞小莉 12 杭州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2.04 150 城市学院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重 点学科/先进设计与制 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 重点实验室/制造工程 及自动化研究所 孙树礼 杭州市经委副主任 郝志毅 13 国际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研讨会 (IWITEI 2012) 2012.06 50 英国利物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吴明晖 14 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2012.05 30 理四计算学院市级重点实验室/计算 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吴明晖,陈天 洲 15 “教、学、管”移动校园应用平台 研讨 2012.03 30 理四计算学院 市级重点实验室/计算 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吴明晖,彭彬 16 杭州市“智慧城管”技术研讨2012.05 30 理四计算学院市级重点实验室/计算 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陈观林 17 电子服务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2012.10 30 理四计算学院市级重点实验室/计算 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翁文勇,苏健 18 车联网络前沿技术研讨2012.05 30 理四计算学院 高性能嵌入式计算实 验室/计算机系统工程 研究所 郑增威 19 钱江特聘专家专题技术(车联网) 讲座 2012.09 30 理四计算学院 高性能嵌入式计算实 验室/计算机系统工程 研究所 郑增威 20 与铭传大学资讯学院的学术交流 会 2012.10 30 杭州 城市学院、台湾铭传大 学 计算学院王泽兵 2 / 10

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服务

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XX大学自2010年开展了智慧理工建设,在支撑平台、校内校外一卡通系统、节能校园、平安校园等方面走出了第一步,为智慧理工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各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体系,并开发出一批信息系统用于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拉开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了网络建设和部门应用系统建设。同大多数高校一样,整个信息化建设历程具有阶段性、分布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到2010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如网络、业务系统的建设初具规模,但数据互通共享、教学资源的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学校按照智慧理工的建设远景,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智慧理工初见雏形。 信息化面临困境与建设思路 由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全校统一的规划,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往往仅从满足本单位需求出发,各自为政;另一方面,不同的信息系统往往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导致了各类信息资源分别存储在不同部门或不同地域(分布性)的不同数据库(异构性)中,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间通信不畅、交互不便,造成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冗余数据、垃圾数据等诸多问题。 1.数据的分离、冗余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各部门无法准确及时地获得所需信息; 2.各自为政的建设割裂业务的完整性,技术的差异性导致衔接困难; 3.学校对于人才培养建设高度重视,但又难以通过教学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辅助,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是发现了问题不能明确具体着手点,采取了措施难以直观分析取得的具体效果,无法实现渐进提高的闭环教学过程; 4.核心竞争力建设日益紧迫,需要提供深度的数据应用以完成决策分析。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智慧理工建设采用“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法,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理念,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全面的人性化服务。建设XX大学智慧理工平台具体实现五个核心目标: 1.建立XX大学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无线校园、平安校园、节能校园、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楼宇系统、4D校园;

浙江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姓名:系:专业:学号:指导教师: 物理光学实验郭天翱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信息工程(光电系) 3100101228 蒋凌颖 2012年1 月7日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夫琅和弗衍射光强分布记录实验类型:_________ 课程名称:__物理光学实验_指导老师:_蒋凌颖__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单缝和多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的布置和光强分布特点。 2.掌握一种测量单缝宽度的方法。 3.了解光强分布自动记录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束单色平面光波垂直入射到单狭缝平面上,在其后透镜焦平面上得到单狭缝的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其光强分布为: i?i0( 装 式中 sin? ? ) 2 (1) 订 ?? 线 ??sin?? (2) ?为单缝宽度,?为入射光波长,?为考察点相应的衍射角。i0为衍射场中心点(??0处)的光强。如图一所示。 由(1)式可见,随着?的增大,i有一系列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小值条件 asin??n?(n?1,n?2) (3) 是: 如果测得某一级极值的位置,即可求得单缝的宽度。 如果将上述单缝换成若干宽度相等,等距平行排列的单缝组合——多缝,则透镜焦面上得到的多缝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其光强分布: n? sin?2 )2 i?i0()( ?

2 (4) sin 式中 ?? sin??2???dsin? ? ?? (5) ?为单缝宽度,d为相邻单缝间的间距,n为被照明的单缝数,?为考察点相应的衍射角;i0为衍射中心点(??0处)的光强。 n? )2 (sin?2() 2称?为单缝衍射因子,为多缝干涉因子。前者决定了衍射花 sin (干涉)极大的条件是dsin??m?(m?0,?1,?2......)。 dsin??(m? m )?(m?0,?1,?2......;m?1,2,.......,n?1)n 样主极大的相对强度,后者决定了主极大的位置。 (干涉)极小的条件是 当某一考虑点的衍射角满足干涉主极大条件而同时又满足单缝衍射极小值条件,该点的光强度实际为0/,主极大并不出现,称该机主极大缺级。显然当d/??m/n为整数时,相应的m 级主极大为缺级。 不难理解,在每个相邻干涉主极大之间有n-1个干涉极小;两个相邻干涉极小之间有一个干涉次级大,而两个相邻干涉主级之间共有n-2个次级大。 三、主要仪器设备 激光器、扩束镜、准直镜、衍射屏、会聚镜、光电接收扫描器、自动平衡记录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调整实验系统 (1)按上图所示安排系统。 (2)开启激光器电源,调整光学元件等高同轴,光斑均匀,亮度合适。(3)选择衍射板中的任一图形,使产生衍射花样,在白屏上清晰显示。 (4)将ccd的输出视频电缆接入电脑主机视频输出端,将白屏更换为焦距为100mm的透镜。 (5)调整透镜位置,使衍射光强能完全进入ccd。 (6)开启电脑电源,点击“光强分布测定仪分析系统”便进入本软件的主界面,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后,点击“视频卡”下的“连接视频卡”项,打开一个实时采集窗口,调整透镜与ccd的距离,使电脑显示屏能清晰显示衍射图样,并调整起偏/检偏器件组,使光强达到适当的强度,将采集的图像保存为bmp、jpg两种格式的图片。 2.测量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1)选定一条单狭缝作为衍射元件(2)运用光强分布智能分析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衍射图像,并绘制出光强分布曲线。 (3)对实验曲线进行测量,计算狭缝的宽度。 3.观察衍射图样 将衍射板上的图形一次移入光路,观察光强分布的水平、垂直坐标图或三维图形。

浙江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2019年7月修订)浙大本发〔2019〕21号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文件 浙大本发〔2019〕21号 浙江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 (2019年7月修订) 为进一步完善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地推进选课工作,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选课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依据所在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参加选课。选课前应认真阅读选课手册和选课通知,选课时应按照选课管理规定操作。 第二条学生应在下一周期选课前缴清学费并有效注册,方可选课。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应向求是学院各学园或学生所在学院(系)提出申请,经学工部门审核、出具有关证明并到校计财处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取得选课资格。 第三条学生凭学号、密码登录网上教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教务网)选课,并对自己的选课行为负责。密码应妥善保管,不得代替他人选课,不得借用、盗用他人学号及密码选课。 第四条选课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

第五条学生每个长学期(秋、冬学期或春、夏学期)选课上限为35学分,竺可桢学院、已注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允许增加到40学分。一般学生正常情况下每个长学期修读25学分左右为宜,最少不低于15学分(毕业班学生除外)。 第二章选课安排 第六条每学年安排两个选课周期, 每个选课周期一般分四轮选课。秋冬学期课程(含暑期课程)选课的第一、二轮通常安排在夏学期第五至七周,第三、四轮通常分别安排在秋学期、冬学期开学初,且第三、四轮不包含暑期课程,第四轮只针对冬学期课程;春夏学期课程选课的第一、二轮通常安排在冬学期第五至七周,第三、四轮通常分别安排在春学期、夏学期开学初,且第四轮只针对夏学期课程。对选课学分低于22学分的学生在第三轮选课额外安排一次“低分定点选课”,一般定在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三。 第七条每个选课周期安排两次网上补选申请,一般定在每学期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三;安排两次网上退课申请,一般定在每学期第二周的周末,限申请1门。第二次的补选或退课申请只限当学期开始上课的课程。 第八条对开学初复学、转专业等学籍异动的学生,学校集中安排一次补、退选,一般安排在第二周周五下午。 第九条秋冬学期(或春夏学期)安排1次中期放弃修读长学期课程的网上申请,一般安排在冬学期(或夏学期)第二周的周末,限1门。申请批准后,成绩以“放弃修读“记载,不计入学分绩点统计。已提前结束、或注明不得放弃修读、或过程考核中该生发生违纪作弊等情况的课程,不接受申请。

我为什么选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而不选择哈佛大学。。。

我为什么选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而不选择哈佛大学。。。 我为什么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而不选哈佛大学? 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我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哈佛大学是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私立大学。两种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地位必然高于哈佛大学,这是谁也无法抹杀的。 2.学校的占地规模决定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强于哈佛大学,学校占地整整1000多亩,总共有整整2个校区。而哈佛大学总共占地才只有only500英亩,小得可怜。 3. 学生人数上哈佛大学再次告负。目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人数已经达到整整1.5万,而哈佛大学才只有only1.3万,相比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少了整整0.2万人。为什么会少了0.2万人?不正是说明世界人民心目中喜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人多于喜欢哈佛大学的

人吗? 4.学生的素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不但全部流利掌握中文,并且还通过了英语大学四级考试。而哈佛的学生除了会说英语,懂中文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同样,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有很多老师既有中国的教育背景,又有国外的留学背景。而哈佛大学,全校竟找不出几个有完整中国教育背景的老师来。 5.两个学校不同的校训预示了两个学校未来的命运。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校训”求实,创新”,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种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优越感,而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听起来让人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6. 另外结合很多人的个人经历,我更深深体会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一所世界级名校在所有学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我有一位同学,他作为一名美貌与智慧并存,温柔而不

浙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浙江工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导言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师生职员共同传承和制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进展的重要根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进展,校园文化建设差不多成为高校普遍高度重视的一个关乎学校进展的战略性问题。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要紧任务,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 近几年来,我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素养教育

有较大拓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得到进一步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差不多形成,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校园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学生科技活动成绩显著,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国际交流全面展开,启动了学校文艺、体育工作振兴打算;大力加强校园优秀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五当代报告”(浙江省首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为代表的思想教育工作品、“三育人”工作为代表的师德师风建设品牌、“百家百科”讲坛为代表的学术活动品牌、班级学风建设和挑应战活动为代表的学风建设品牌、科技竞赛为代表的学生科技活动品牌和以“浙商走进杭商”、“人文大讲堂”等为代表的一批学院校园优秀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节、体育、文艺竞赛、“读书节”、“1911迎新长跑”等活动,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切实抓好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校园面貌日益绿化和美化,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 当前,为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学校依照高等教育进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了新的进展战略和进展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整体进展规划,精心设计,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按照学校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学校由党委副书记孙启明牵头组成了专题调研小组,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查找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要紧问题与不足,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次调研工作要紧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2份)、资料查询、兄弟高校经验学习等方式进行,相关责任部门分不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智慧校园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方案

智慧校园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方案 智慧校园、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大数据时代,科技生活,教育先行,智慧校园 高校教学建设势不可挡! 智慧校园——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而在当下的阶段中,信息化成为越 来越多被提及的工作重心,提示教育系统在变革。教育系统的变革有不同的层面,教 室层面、学校层面、学区层面等。 多年以来,中教育改革首先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体制、教育法制,而后又重点关 注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对于学校组织变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近年才逐渐受到重视。 以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让人们看到了教育变革的潜力。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智慧校园来了,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需要搭建成一 个系统,一个平台,当下教育领域的突破口也就是在此,只有拥有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教育才能真正走入新的阶段。 智慧校园——教育网络化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 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 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 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 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 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 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易科士标签 是的,的确是如此,围绕智慧校园三大核心,易科士凭借十二年一卡通数字校园 行业经验,开发出智慧校园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对接遍布校园的物 联网终端,再将数据信息拓展到移动互联网,实现校园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三网合一”,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值空间和校内外信息共享、交互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