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大宗教 道教

合集下载

导游基础知识(43第四章第三节)

导游基础知识(43第四章第三节)

三、道教名胜
(一)五岳 4.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衡阳。主庙南岳大庙供奉南岳大帝(即衡山 神,主星辰分野),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物。 衡山也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
三、道教名胜
(一)五岳 5.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浑源。主庙北岳庙, 供奉北岳大帝(即恒山神,主江河 湖海)。
二、道教的宫观
(二)道教发祥地 青城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为蜚声海内外的道教名 山。青城山道教属全真道。
一、道教概述
真武大帝 全国著名的真武庙还有: 广东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 云南昆明太和宫(其建于清初的金殿,俗称铜瓦寺, 为全国最大铜殿,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为古建筑杰作,属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一、道教概述
文昌帝君 七曲山文昌宫(梓撞大庙)是全国文昌庙的祖庙。
一、道教概述
3.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正一道的形成,事实上就是江南道教的统一命名,统 归龙虎山天师府的领导,并以此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正 一道集符箓派之大成,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 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 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也不如 全真道严格。
一、道教概述
(六)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三官(三元大帝):指天官、地官、水官。道教称,天 官赐福(民间视为“福神”,近代又将天官与员外郎、南 极仙翁合在一起,称福、禄、寿三星);地官赦罪;水官 解厄。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帝又称“三 元大帝”。
二、道教的宫观
(三)其他道教名山大观 崂山——位于山东青岛市东。为全真道随山派祖庭, 全真道第二丛林。
二、道教的宫观
(三)其他道教名山大观 成都青羊宫——位于四川成都市郊。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25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accumulated vast quantities of classics and documents, and left over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and treasures. They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ideology, science and imagery.
19
The comprehensive Taoist culture created a cultural pattern, combining Taoism and the Taoist school,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m.
9
影响最深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vol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既是一次大规模的 文化输入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活动,
道教的伦理制 度,主要是建立森 罗严密的等级制度, 是道教融合儒家思 想,以加速和实现 自身封建化的重要 举措。
道教的伦理思 想,就是把儒家的 忠孝思想和性命学 说写入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
23
24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Chinese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4宗教信仰之道教

4宗教信仰之道教

张鲁 “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 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 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 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 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 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 乐之。”
四是创立了茅山宗 陶弘景与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关系 密切,国有大事,必去咨询,朝官往访者, 冠盖相望,车骑不绝,故被目为“山中宰 相”。
三、隋唐时期的道教
隋唐五代是道教史上的黄金时代 一是南北道派融会,出现了统摄各派的最高神元始 天尊 “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 极”。“天地沦坏,劫数终尽,而天尊之体不坏”, 他“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 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 之豫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 “亦与天尊常在不灭”
第四章 宗教信仰
第二节 道教
一 道教的形成 (一)道教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 道教是以原始信仰和巫术为基础,以先秦道 家为依托,融摄儒、墨、阴阳、五行、神仙、 方术等诸子思想而形成的宗教。 (二)道教形成的标志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是中国道教形成的 标志
太平道崇奉的经典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今已佚)和《太平清领书》(又叫《太平 经》)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它借《周易》爻 象的神秘主义思想,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养生、 炼丹、修仙的方法 东汉晚年,巨鹿郡(今河北柏乡县东)人张 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利用太平道发动了规 模宏大的农民起义 设立了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各立渠帅,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 “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

中国四大宗教——起源、发展与主要教义中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佛教1.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2.发展历程: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传播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佛教宗派和思想家,如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

这些宗派和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主要教义: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教义,以及中观派和瑜伽派的哲学思想。

这些教义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在修养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4.二、道教5.起源: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

它是在汉代时期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宗教体系。

6.主要教义: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它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之规律。

道教主张通过修炼身心来达到超脱尘世的目的,同时也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7.三、基督教8.起源: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并在公元1世纪时与罗马帝国发生冲突后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主要分支。

9.发展历程:基督教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之一。

同时,基督教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10.主要教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原罪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救赎和拯救。

11.四、伊斯兰教12.起源: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是由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体系。

13.发展历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主流宗教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伊斯兰教也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14.主要教义: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真主的存在、前定学说等基本教义。

这些教义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对真主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

第四章:中国四大宗教
8.苏州玄妙观。它始建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名真庆观;唐玄宗开元(公元714年)改名开元宫;宋真宗大中祥符时改名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始改现名。
第四节:伊斯兰教
一.掌握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名,伊斯兰、穆斯林的涵义。
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
3.武当山。在湖北丹江口市西南,为道教真武大帝祖庭。
4.湄洲岛妈祖庙。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它是海内外妈族庙的祖庭。
5.芮城永乐宫,在山西芮城。
6.北京白云观。在北京广安门滨河路。创建于唐开年间(公元713---741年),是全真道第一丛林,全真道最大门派祖庭和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7.广州三元宫。是岭南香火最盛、信众最多的道观。
1.原始道教阶段。
2.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3.道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
4.形成两大派系阶段。宋元代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教与正一道两大教派。目前道教宫观大部分属全真教,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道教是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信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
1)十六罗济公。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汉化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的佛教天王)
2)韦驮。
3)哼哈二将(专门把守寺院山门)。
4)伽蓝神关羽。
四.了解中国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
中国佛寺殿堂主要殿堂为庑殿式或歇山式
一般常见的主要殿堂有。
B.四御、三元等诸神。
2)神仙。
A.真武大帝。
B.文昌帝君。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

药学理来附会易老
張天師鎮宅符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1. 发展概况:道教在民间持续发展,但当时不少政 治事件或社会动乱与道教多有关系 2.完成理论体系之因: (1)魏晋士族流行玄学,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探索 宇宙万物存在的原理 (2)世族多不问生产,崇尚虚无,贪图享乐,追 求長生不老,故信奉道教者多 (3)玄学的流行与佛教的传入,刺激道教的发展, 道教才开始深化教义,建立完整的体系
北宋道派
1.全真道:基本教義根據《道德經》和儒家經典而制定 ,吸收了佛教輪迴、無常等觀念 2.茅山派:最盛,符籙道法在此時獲得較大發展,特別 是所謂的「五雷法」,呼風喚雨,甚得統治者青睞 3.張天師道: (1)盛唐統治者大力扶植,北宋開始复苏 (2)宋真宗時,召見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賜封「真 靜先生」,吏部尚書王欽若為之奏請立「授籙院」 ,又賜錢在龍虎山擴建上清觀,免其田租,准其世 襲。此後,宋朝嗣任天師均袭封「先生」號,是當 時道士中最高阶位的称号
太平道
1.创立者:钜鹿人张角 2.名称由来: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3.过程:《太平经》一书内容言及阴阳五行,灾异,鬼 神 等,并预言将有大德之君降临,张角得到此 书,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创建起太平道 4.传教方法:起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 以 善道教化天下,又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病者多 癒,故信仰者日增 5.黄巾之乱: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以黄巾为标帜,
明中叶以后的道教
1.正一道──组织发展停滞之因: (1)道教素质低、对教理教制无建树等 (2)統治者的疏远 (3)在上层社会的地位日渐衰落,社会影响 也日益减弱,道教因而逐漸衰落 2.全真道──主要活動於民间之因: (1)与元室关系密切 (2)明室起自南方,器重正一道的社会功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四大宗教——道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四大宗教——道教

(1)尊神:三清
• 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 • 上清灵宝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宫 • 太清道德天尊,住大赤天之太清宫
三清殿
三清殿
三清殿
正中间的是原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 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右边是 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 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左边是道德天尊,手 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 创造最初的状态。
后土皇地祗(女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 祗”,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
后土皇地祗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与主宰天界的玉 皇大帝相配套,正所为“天公地母”。应该说,人类 对土地的崇拜要早于对天的崇拜。宗教的演进,任何 原始民族都是先亲地后尊天。 “后土”的来历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 有的当成神名,有的说成官名。这是自然神演化为人 格神的必然现象。 天为阳,地为阴,后土由最初的男神,到隋朝以 后逐渐演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民间俗称其为“后 土娘娘”。道士们称她为掌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 大地山河之秀的女天帝。
三、道教教义
• (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 (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出自老子《道德经》。 •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同时又是“灵而有 性”的“神异之物。 • 宇宙、阴阳、四时、万物都由道化生。
教义一——“道”是“万物之母”
•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亦名老 聃)为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 《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老子》,又名《道德经》。 • 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 是道的显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 “德”是道的行动。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 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 巾最核心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 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 )、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 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 (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 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 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创建 经典 主要特征 戒规
传播地区 祖庭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 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 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 宗教活动场所。
道教的形成来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 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 直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 生不死。
❖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
斋醮(也称道场、法事)
❖ 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诵经、赞颂,并配以烛 灯和音乐等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1)尊神
(三)道教供奉的对象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
(“天公地母”)
(2)神仙
吕洞宾、何仙姑—男女
江南及台湾地区
终南山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 龙虎山 宫——全真道三大祖庭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一)道教的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时不存的至尊天神。 3、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4.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亦名老聃)为 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 为宗教的主要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 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是道的显 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行动。 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是宇宙万物之巾最核心的东西。
道教的两大流派
全真道
正一道
金初、王重阳
元代张与材
道经《道德经》,佛经《般若波罗密多 《正一经》 心经》,儒经《孝经》,主张三教合一
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 行符箓 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不茹荤腥, 不居宫观在家修道,可以有
断酒色财气,清规戒律严。
家室,清规戒律不严
全国大部分地区
3.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 因此老子便成为道教的尊神。
2、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道教阶段 创立时间:东汉末年 创立人:张陵(张道陵)、创“五斗米道” 。
稍后的河北张角,创“太平道”,也属早 期道教。
五斗米道
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又称天师道)。张陵是东汉顺帝时沛国奉人, 今江苏奉县人。126年到144年,他客居四川,在 鹤鸣山上修道,制作符书,以符水及中草药为人 治病,凡入道者出五斗米,故号称五斗米道,后 世称他为张天师。五斗米的目的是“防凶年饥民 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带有灾年互救 的性质,即慈善之意,颇得人心。
老子 道教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 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 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其作品 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 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祖。
(2)道教两大派系形成阶段
太极是"有"和"无"的一个临 界点.在太极这个点上世界开 始发生变化.
道教的标记
❖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 “太极图”--两条黑白(或者青红)的“阴阳鱼”。 ❖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
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阳交感生万物 的道理。 ❖ 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自然界的 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
四川青城山老 君阁中,雄伟 的道祖铜像。
太平道 与五斗米道同一时
期,东汉钜鹿人(河 北)张角据《太平经》 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 ―太平道。
张角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鼓吹太平社会的理 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信徒达数十万人,在东汉 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率领众徒举行声势浩 大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但起义失败后,太平 道无形解体,残余信徒融入五斗米道。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 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 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 新的和谐体。
万法归宗
逍遥大排
(二)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道教的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汇编),
❖ 宋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 一道两大教派。
❖ 全真道:王重阳 ❖ 正一道:张与材 ❖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道,正一道
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 王重阳:全真道的始创人。 ❖ 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
,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 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 行真捷径”。
导游基础
第三节 道教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道 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作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间风俗习惯 的联系尤为紧密,从而成为了解中国民间文 化的重要门径。
一、道教
1、道家与道教
区别: 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把“道”
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 为法则治国修身。
是中国古代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道教的标志“八 卦太极图” 组成:太极图;八卦符号
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各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 中国易经认为,世界是从一个 从无到有,从一到无限的发展 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用简单的 描述就是,"太极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020/4/8
49
张果老、韩湘子—老少

2020/4/8
51
铁拐李、蓝采和—贫贱
2020/4/8
52
暗八仙图案
2020/4/8
53
留园 (可亭)暗八仙 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